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暑假作文 - 寒假作文 > 关于国学的作文5篇

关于国学的作文5篇

时间:2018-07-28 来源:暑假作文 - 寒假作文 点击:

【www.xjwk.net--暑假作文 - 寒假作文】

一:[关于国学的作文]玉洁松贞,沅芷澧兰——传承中华美德,做谦谦君子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古代,人们拥有很多我们现在没有的品质,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像姬忽,那个为了避免兄弟残杀而主动放弃皇位的世子,那个毫不犹豫放弃品行极差却貌美如花的文姜的少年……
——题记
仁爱孝悌,谦和礼让
“仁爱孝悌、谦和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首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因此说“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异类皆应,孝之义大矣哉!”
“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尊敬。推及一切皆有礼敬,善待他人,这叫做“仁”,这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世说新语》中有个小故事:"东晋时王文度与范文期是同僚,王文度年纪小却职位高,范文期虽年长却职位低,两人走路时总是谦让,请对方走在前面。有一次,恰巧王文度走在范文期的前面,便谦虚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文期也立刻谦虚地说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砾在后。
谦让并不是软弱,有时还会是另一种坚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孝悌是做人之本,使人懂得感恩和回报,知礼敬的重要,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古人重天理良知,敬天礼地,与人为善,世风祥和,人们对任何东西都能体现出不争。复兴传统文化,回归天理,中国人民才有光明的未来,才能重新拥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关爱和祥和美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
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在诚实知报中,“诚”就是真实,真诚,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讲信用,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和崇尚诚信,它同样也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精忠爱国,古往今来,忠义之士数不胜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巴国将军巴蔓子,宁失头颅不失城,为后人留下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爱国诗人陆游,临近将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不忘国家之统一;南宋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壮怀激烈,不与奸佞之徒同流合污,写下《满江红》这曲壮丽诗篇;南宋丞相文天祥,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至死不降元,面对断头台,面不改色,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屡遭贬谪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民族英雄郑成功,历时十年,坚苦奋战,最终驱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为收复国家主权,虎门销烟,令中国人扬眉吐气;邓世昌,宁为玉卒,不为瓦全,以“舰艇具灭,交不独生”,英勇就义;革命志士江姐,宁饱受反动派的酷刑,也不透露任何关于党的机密,于解放前夕英勇就义,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无数热血儿女,在神州大地上,抛头骷、撒热血,这些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一种精神。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我们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去创造国家无限美好的明天!
我们应该继承古人优秀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像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如兰一般优雅而漠然的人。

二:[关于国学的作文]品味国学

一个下雨的午后,我坐在窗边,静静地泡着一壶茶。看茶叶顷泄而下,滚烫的水立马包围了茶叶。不知何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旁的《论语》上,不禁惹得我思绪万千:国学经典如一壶茶,是经过名家呕心沥血的创作才沉淀下来的瑰宝。好比这壶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着读着,就会领悟出其中的奥妙来。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时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生的沧桑,有历史的印记,有生命的真谛。那里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是一个伟大的境界,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教会我们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嘱中品味人生,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件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大概是在5,6岁时,我便迷上了国学。那时电视台里天天放《西游记》,我便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唐僧师徒取经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难,我百看不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让我惊叹连连;看六耳猕猴戏弄唐僧,难辨孙悟空时,我揪心不已;看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立马看穿了蜘蛛精幻变的人形时,我哈哈大笑。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乐,悲已经成了我每天的乐趣。
现在的我,已不像小时候那样只看电视,但是对国学的热爱依然不变。我会喝着茶,一点一点去品读经典。看到了《论语。学而》篇的“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我也会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如同这样学着,做着,自己也会感同身受,同时又学到很多。
有人说,国学只是腐朽的文字罢,除了历史比较久远,根本就读不下去。我认为,国学是一种智慧,一种情怀,它确实有些古老,让现代人阅读起来有些困难,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想想,在遥远的古代,一群智者砺练着文字,将一篇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精炼成精悍短小的篇章,为教导后人。想到这儿,你怎能不心潮翻腾澎湃!
何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一个国家的精华!如果说,自己国家的国学都没有学好,那还能算是一名中国人吗?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读智慧,读精神!让我们品读经典,传承中国文明与中国文化!

三:[关于国学的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这周周五的晚上,我抱着极不情愿的心态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国学小名士第三届诵读大赛”。刚看时,我十分心不在焉,想着赶紧看完好去睡觉,可渐渐地,我便被这个节目深深的吸引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王澈的自我介绍。他虽然年仅十一岁,但却知识渊博。面对他,我自愧不如。当十二道题目全部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只对了3道题目。看完这期节目,我的感受颇深,我深刻的领悟到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时我们学习古诗,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古诗原文及注释背过,却从来没有认真的体会过古诗之美。我们读一首古诗,不仅是把它记住,而是要体会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含义,做到身临其境。当我再次翻开课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诗,看到的并不是乏味的方块字,而是诗人作诗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画面。从诗中,我体会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曹操的宏大抱负、毛泽东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气息与岑参的英雄气概。在那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古诗的独特魅力。
诵读古诗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内涵。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古诗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坚持读一首古诗,一年下来就会掌握365首古诗。假如我是风筝,那么古诗就是风,带着我在蓝天下飞行;假如我是一个在夜晚迷路的人,那么古诗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当我们的国家失去了灵魂,会是怎样?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要肩负起为国家注入灵魂的责任。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古诗之美,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国学经典继续在更大、更闪耀的舞台上放射光彩!
通过这次的观看,我领悟到了很多。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学习国学知识,让祖国的国学知识长流不息,永不磨灭!

四:[关于国学的作文]品读国学

国学是一杯水,纯净你的灵魂;国学是一杯茶,温暖你的心灵;国学是一杯酒,驱散你的忧愁;国学是……
国学伴随着我的一生。在我牙牙学语之时,国学就给我上了”紧箍咒“,”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我来说都不在话下,这让我在幼儿园受到过老师的多次表扬,我也很洋洋得意。
上了小学,国学则换了一身行头,变作名言警句和古诗文来”折磨“我们,这让很多同学败在了国学的脚下,不愿去记不愿去背,最终一无所获。但我却在这个时候爱上了国学,爱上了背古诗,不再把它认为是背负的枷锁,选择了与国学成为朋友。这让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我自己也比较满意。
现在的我已经是初中生了,科目的增多使我倍感压力。国学这个时候便化作文言文来给我加油打气,让我放松心情。我要努力学好文言文,这是给国学朋友最好的回报。
但是,国学仅仅只教给我们知识吗?不是的,她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诉我们为人要正直,要胸怀宽广;《庄子》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告诉我们要讲诚信;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名言“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更有力”告诉我们要团结——
国学的魄力如此强大,她是我们人生中必修的一门课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读懂她吧!

五:[关于国学的作文]经典国学征文

【篇一:千年回响】
一纸笔墨,二行清泪,三日自省,四海漂泊,五府六宫,七情难却,八面玲珑,九经颠折,十年寒窗,终成千古佳话。
——题记
朝阳正盛,一路快马,少年轻狂,只觉意气风发。正是嘉佑元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生,赴京赶考,清新洒脱的文风,深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句名动京城。正如孟郊描述的那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恣意傲然的天之骄子,才高八斗,满腹诗书。欧阳修这样评价他:“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天高路远,前路漫漫,物是人非,只叹仕途凶险。噩耗传来,苏子的母亲病逝,守孝三年之后,苏子重回京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料峭秋雨,世道不复以往。心有鸿鹄,奈何无人赏识。即能日行千里,也毫无用武之地。曾经的才子苏东坡,落得如此尴尬境地,自请出任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子心未死,虽不受朝廷重用,仍不失豪迈气度,他心系百姓,“会挽雕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
寒风凛冽,荒芜之地,凄苦迷惘,深感身不由己。“乌台诗案”的惨淡经历使不觉官场凶险的苏东坡陷入精神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只有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向这个荒凉的小镇。满心的困惑绝望,深深地自我厌恶,缠绕在他心间。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过着与世隔绝般的生活,像是普通的庶民般,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他深究自省,那些对功名成就的执着,并非深谙官场的暗流涌动,将他推向深渊的错误因素。在对这些痛苦的反思中,他渐渐回归于本心的空灵、淡泊与安然。却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细雨纷纷,沾湿衣襟,轻拢蓑衣,心念淡然自若。是逆境成就了苏东坡,成就了一代文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淡了世俗纷扰,一身轻适,竹杖芒鞋,拦不住他前进的脚步。苏轼曾在杭州西湖筑建苏堤,疏浚西湖,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深得民心。晚年的他过得风轻云淡,也曾办过学堂,自创菜品。却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人追逐的功名利禄,他苏子拿得起,也放得下,于是,他虽身处“萧瑟”,眼前也能“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年流离,九曲回肠,八面莹澈,七弦木琴,六欲难弃,五经四书,三迭阳关,二分明月,一弹指倾,终归古今延绵。
【篇二:品春秋道德听老子之言】
作业写完了,闲来无事,捧起一本《道德经》朗诵起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正读着,眼前忽然烟雾缭绕,有远方忽忽悠悠的伴随着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强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我听得,这不是《道德经》里一句吗!“敢问足下是何许人,可否露出真面,让在下瞧上一瞧?”只见眼前有一人飘飘摇摇的站在了这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捋着胡须,面带着笑容,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伟人——老子。我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问他:“老先生,敢问您是老子吗?”他点点头,依然面带微笑,对我说:“孩子,你很有礼貌。你喜欢学道么?”我点点头,“要知道,光喜欢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去努力去坚持,才能做到。以现在这样的你是无法做到的,你无明志,你因为你无法做到淡泊名利;你心术不正,因为你事事不诚;你并非不学无术之人,但也不是有才有德之人。你对道家学术却有天赋,但你志不明、心不正、事不善、才不学,有其天赋也是枉然。不过你有一点是好的,你虽有私却无欲,也确为修身正道。”
老先生说的对,我有才能,懂得其理,可不好好利用,不去学习,如何才能增长才识,学习道法自然呢!我即使有心,再不做,到最后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果,也妄谈什么修身正道。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苦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与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一番大业。有毛泽东、鲁迅等人为救治全国人民而放弃自己本来的事业,去从政从文。又有方仲永拥有天生才能,只因后天不学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才会沦落为普通人,碌碌无为一生。这也正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么能臣也。”
当我再一抬头,老先生早已不知去向,空中依然弥漫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我再次捧起《道德经》富有深刻感情、蕴含深刻哲理、回想着老先生深刻的话读了起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篇三:乱世中的清流作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不少风流人物,更是留下了传世之作。或许是为了国家上下求索,却遭逸却职,自沉汩罗江的屈原;或许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又或许是矢志不渝,起兵抗元的文天祥……
而我要说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是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人感受到她的斗志豪情。她就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痛苦。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的飘摇。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她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只能把自己的情感旧结到诗中,那《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是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追求人格的超俗。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城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书籍不多,竟作诗“寒窗败已无书吏,公路生平竞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更是出淤泥出不染。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关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寻寻觅觅的美神。
读国学,诵经典。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让我们读名著,诵经典,去领略书中的精彩,学习人生的哲理。
【篇四:孤独的“女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题记
中秋佳节,坐在书桌前,抬头望向那天空中最特殊的地方——白玉盘似的月亮照耀着整个大地。重回书上,眼睛无意间看到了一句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令我联想到了海外华侨和那些忙于工作的劳动者。中秋,月圆,人团圆,可如今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与家人团聚。这句诗,写进了他们的心。
又望向那轮圆月,皎洁的月光洒在书桌上,时光重新倒回到几千年前……。
一个倩女的身影若隐若现,慢慢离近,“李清照”三个字浮现在脑海。南宋词坛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部《词论》彰显她“别是一家”的风范;“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纤弱之手下的豪情壮志。李清照是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如今,进入李清照的世界,跟随着她的记忆,我认识到了一位孤独的“女将”。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国家的沦陷,让她深受打击,她像一叶孤舟无助地漂泊。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实现人生价值也是如此艰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这一生中所寻觅的东西莫过于:国家前途,幸福爱情以及自身价值。她不愿看见“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景象,也不愿感受“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痛苦。可她身为女子,不能上场杀敌,也不能上朝议事,只有独自愁。她有过美满的家庭,但瞬间破碎。她拥有过人的才华,只因当时社会“才藻非女子事也”的观念,又是一个“愁”。
她的一生有许多名著,每一篇无不扣着一个字——“愁”。一位女词人,所经历的事,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超越时空的孤独与忧愁。
回到现实,再细细品味这位女词人的诗,虽说写愁,实则在写真情大志。希望我们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到那位寻觅的女子,那位如傲梅般,在孤独与忧愁中生存的“女将”。
重归书本,月光映着那首诗,也映着诗人的情。
【篇五:孤独,独舞】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记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直到,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她便是-李清照。
她沉迷于大自然美景之中,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把权贵抛掷九霄云外,不易!
十八岁的她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她便写下了来抒发思念的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佳句。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她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给她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一切,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只巩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目睹了国破家亡,她是“虽外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完成丈夫未完之功,编撰《金石录序》。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的爱国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事如愿违,她希望成为幻影。她只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屈原有沉汨罗,陶潜归田园,苏轼赋诗赤壁,易安她辗转江南。清照,她走了,走远了,但她那坚韧不屈,刚强的性格,屹立在了那样一个不朽的时代。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篇六:陈风烈酒】
才广月下忆,声名水上书。
——题记
风,是不会消逝的。
它从历史中吹来,携着柳气花香,拂过西湖苏堤,掠过金戈铁马,飘过龙楼凤阁;从过往,吹向未来。
少年得宠荣志多,春风满面是俊郎。初入仕途,你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你是誉满都城的“苏老泉”之子,是欧阳修最为赞叹的得意门生。上司赏识,亲友敬佩,一条大道展开在你的面前,荣华富贵正一步步向你靠近。
可你却没有等到它的到来。
王安石决心变法改革,引起政坛风云骤变。你公然上书,指出新法的缺陷,却也激怒了位高权重的王安石,当即被贬职偏远。锦绣前程轰然倒塌,理想抱负化作一纸空谈。
墨黑,纸白,泪清;
孤寂,黯然,神伤。
这突然发生的一切足以令人发疯,换做任何人都难以忍受。你从人生的巅峰跌至谷底,从仕途的显达转折至命途多舛,从万众瞩目的明星成为一盏颠沛流离、随风摇曳的枯灯。谁又能想到,就是在这种难以忍受的处境中,你开创了豪放派。
刚烈的心不甘被禁锢在无奈的现实中,你选择了拥抱平衡,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静候人生突围后的美好。在流放生涯中高吟“大江东去”,浪淘沉沙;在兄弟相思中高问“明月几时有”,心无际涯。乌台诗案羁旅中,孤苦惆怅罪臣身。当你命悬一线的时候,你也定有过寻短见的时候吧?在与妻友分别时,你也定会泪涌心头吧?当你在牢房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你也曾绝望无助吧?可这一切最终都归于云淡风轻,你的泰然自若,终究征服了命运。
面对贫困,你自己开荒垦土,自耕自种,定名“东坡”;面对百姓,你安抚民生,兴修苏堤,造福一方;面对生活,你不拒美食,自创菜肴,流传至今;面对妻子,你忠贞坚守,相濡以沫,成为佳话。
很难想象一生的波澜起伏,使你悟出了什么。你在苦难之海中自制小舟,不知不觉,早已自渡。酒入豪肠,诗词又道一方。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朔风猎猎,铭记雕弓猎马,千骑席卷平岗;
古风悠悠,咏叹大江滔滔,一时多少豪杰;
林风潇潇,慨叹西流溪水,谁道人生无少?
月风瑟瑟,遥望寒鸦择枝,难栖心亦悲凉。
陈风,可品;烈酒,可饮。风醒人心,酒醉人意。陈风与烈酒,不正是这片古老大地的精神内核吗?
【篇七:望长安】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
我早就认识您了。从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时就认识了。可对您来说,却仍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长逝”罢了。我只能从那一段段残破的字句中探寻您在这世上遗留下的踪迹。
最早见到您是看电视上的《三国演义》连续剧,当时也只是断断续续,什么都似懂非懂,但在大人的谈笑间却耳濡目染——知道汉末三国时有位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厉害的很。后来便是小学语文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了。彼时我还不是很明白它的意义,只是觉得琅琅上口,而且肯定颇有深意。再过了些时日,学了《草船借箭》一课,读了《三国演义》,儿时在我心中就十分高大的您的形象又一次鲜活起来,对您的尊敬和崇拜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您那时时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已不算少见。我曾觉得网络比您还要厉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万千事物都可以由它来了解。不过因此,我对您的尊重曾经渐渐淡化过。我在网络上偶然得知草船借箭并非事实,那篇文章还将您和周瑜先生对比,指出了您的多点不足。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在在那一瞬几十年蓦地崩塌了,年轻气盛使然,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我竟开始有些对您不屑了。
但我忽略了一个事实——您却只是一个人。即使您如此神通广大、家喻户晓,也终究不是神明。您有过错,更会疲惫,而这并不阻碍您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熠熠星光。对这点恍然大悟,是在学过您的《出师表》之后。知道吗?您的作品被叹“千载谁堪伯仲间”呢。您说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这只是为了报答多年前先主的三顾。被您的精神感动,我突然对您生活得那个/您扮演重要角色的乱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购入了一套《三国志》,并认真谨慎地研读了一番。
我感叹您的聪明才智——关于这些也不必多言,你我以及理解你的各位自然心知肚明;我赞叹您的——您写下“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我叹惋您对季汉的一片忠心——即使您与法正先生志趣不和,但仍是在章武二年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白帝城托孤后,更是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自己“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诺言,义无反顾地把整个季汉扛在肩头,夜以继日,茶饭不思,最终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却在此时也为了不负后主,“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
您的为人处事,您的一言一行,成为我迷惘时的一孔光明。感谢《三国演义》让我与您相识,感谢《出师表》与《三国志》以及您的其他轶事让我深深溺于您的人格魅力。
可读完《诸葛亮传》,我怅然若失。听他人叹过:您走了一生没有走到长安。也有“白帝城离长安很远,五丈原离长安更远”一句。您是否也为没有“还于旧都”而无奈了千年呢?
季汉的丞相先生啊,中考之后我就到那锦官城外绿意森森的地方寻您。然后,我们一起去长安吧。
【篇八:遥寄此念】
昏昃之时我独倚窗前,望世界的浓墨,草木萧疏,灵魂却借月飞向南宋:南宋的那个她,是否也曾此般悲倚月下,回首往事而悄然泪下?
记否?她的世界也曾有欢声笑语,爽朗婀娜,日月摩挲,水幽深渥,芦苇连着。夏日慵懒的暑气连同她的发丝一同飘向远方,烟雨朦胧中她的面孔渐浮现,藕花深处惊飞的鸥鹭,点缀了目光灼灼,也许只在诗行停过。
谁也不愿看到,这样明朗可爱的少女蒙上阴霾,但命运偏要如此。国破家亡,金兵入侵,丈夫逝去,像幽云之侧的娇燕折断了翅膀,从天上云间坠落。梧桐树前,望着满地落叶黄花,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想有一个依靠却寻觅不到,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力挽狂澜,却只有冷冷清清。只乘着一只小舟在风雨中颠沛流离,望着千山月,朱颜染尘梦里兮泪悄流。月落子规尽,从此涯无垠。
想比天涯仗剑,奔赴战场的她却只得再次叹息。只因“才藻非女子之事”,便无法实现她“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她只得望着一片瘠荒,再无法重拾她眼中的破碎琳琅。夜晚绛烛泪灯遥,她却心思成网,轻颤后僵。
孑然一身的她在月影下犹为消瘦,美丽如水的侧颜映在手旁的酒盅之中,泪眼斑驳。“想隐居于市,恰淡幸福的享受本该就属于女子的生活,但天令我夫亡;想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用我纤细之力戎装战场,但天令我不得!”手中的酒盅瞬间被倾落成空,烈酒灼喉,但对她又有何妨!她怅恨的伏在案前执起手中之笔,在月光映得灰白的纸上用力扯出“欲语泪先流”五个大字,悲痛无言,入木三分。
她便是李清照,“婉约派”的开拓者,让多少文人骚客钟情于宋词的一颦一笑。可谁能理解她的悲丧夫、怒丧国的无可奈何。李清照在宋词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引下了深刻一笔。
曾记否,那海棠应是绿肥红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可是,三杯两盏淡酒,怎地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只留一人孑孓在被岁月遗忘的时间中。
只愿明月可寄我的相思挂念于李清照,能让她知晓,世间又多了一位理解她的姑娘。
辅导老师:陈颖
【篇九:醉心“三国”】
“羽扇纶巾笑谈间,千军万马我无懈。伪面君子三尺剑,狼火烽烟我敷衍”。从三国之中我领略了大丈夫的广阔胸襟、浩然正气与鸿鹄之志,也明白了敌对双方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徜徉于《三国演义》,我竟然也有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看山下数万军马与战场厮杀,此二人却在山顶之上喝茶下棋,他们是谁?近处一看,才知是神机军师诸葛亮和他的主公刘备。诸葛亮已布得天罗地网引曹军进入埋伏圈,内心早已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所以才能如此淡定,真不愧是“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先生。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设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造木牛流马,这一个个哪不是传世经典。即使病死于五丈原之后,还留下了“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佳话。
嗯?这是谁,手持一柄长枪,腰上佩戴宝剑,一人一匹快要染红的白马,在十几万大军中独自奋战?地上已经不知躺了多少具尸体,也不知残断了多少干戈,只杀得日落西山,鲜血染红了残阳,也染红了这位白衣年轻小将的帽缨,哎,他的肚子怎么鼓鼓的?护心镜里装了什么?转眼之间他已在大军中独自鏖战了十几个小时,连曹营之中的大将都斩杀了五十多位,真可谓神人矣!他已经杀了七进七出,马上就要杀出曹营了。“莫要叫常山赵子龙跑了!”啊!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将赵云。要快点跑呀,要坚持住,一定要……
一阵微风拂过,唤醒了发愣的我,想着自己的想法,内心不觉好笑。如果没有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没有马谡的错失街亭,没有张飞的鞭打士卒,没有庞统的大意死于落凤坡,没有诸葛亮的病死五丈原,历史一定会被改写,我时常这样想。每每这时,我又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品味那清新的书香。望天上的云卷云舒,醉心于手中的《三国演义》了。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54250.html

上一篇:关于辩论赛的作文6篇
下一篇:写景文6篇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