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名人名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古诗6篇

读书古诗6篇

时间:2018-11-01 来源:读书名言 点击:

【www.xjwk.net--读书名言】

读书古诗篇(一):关于读书的古诗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清潘际云《厂桥》)
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7、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8、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9、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6、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17、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1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1、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3、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2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

读书古诗篇(二):关于书的名言和古诗

1、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5、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6、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7、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
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1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1、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12、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劝学篇>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5、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1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1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20、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1、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2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23、书籍陶冶情操——博维
2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5、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2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7、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29、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30、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3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2、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3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3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5、书籍的唯一真正用处,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书,便不值得占书架一席之地。——拜耶
36、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3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南森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1、谨防专攻一书的人。——迪斯雷利·伊萨克
42、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煊
43、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4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7、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48、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5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3、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54、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55、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56、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增长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
5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8、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59、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60、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61、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62、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63、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6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5、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66、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67、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68、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69、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70、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71、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72、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7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74、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7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77、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78、开卷有益。——赵光义
79、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8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81、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8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3、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84、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8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86、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87、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
88、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89、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9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9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颜真卿。
92、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9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94、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毛泽东
9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98、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9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0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01、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102、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103、读一本好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苏德拉勃卡恩
104、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105、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06、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10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0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109、我要做的是叫我的愿望符合事实,而不是试图让事实与我的愿望调和。——赫胥黎
110、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1、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法郎士
112、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卡菜尔
11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14、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11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16、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罗素
117、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118、开启心灵之窗,争做社会栋梁。
119、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谚语
120、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121、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
122、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123、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2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B。富兰克林
125、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1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2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28、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129、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130、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131、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32、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13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1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35、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136、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1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38、唯书籍不朽——乔特
139、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140、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141、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14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43、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4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4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46、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冰心
147、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叔本华
14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49、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15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读书古诗篇(三):诵读经典古诗,让我受益匪浅

自学校开展朗诵读经典古诗活动以来,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诵读经典古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每当上课铃一响,热闹的课间活动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就响起了整齐诵读声,你看,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还越读越起劲呢,他们完全融入诗的意境当中,个个摇头晃脑的朗读着,好像诗人在吟诵着他写的诗。
每当我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几句诗时,心中就浮现出农民伯伯们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景,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同时懂得了应该好好珍惜每一粒粮食。
当我读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时,我眼前浮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从小就应该勤奋学习,如果错过了儿时的光阴就再也无法回头了。从此我也改变了的学习态度,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我的成绩进步特别大。
诵诗不仅培养了我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让我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懂得了从小应该勤奋学习,懂得了……总之,诵诗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古诗篇(四):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篇一: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篇二:《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在中国文学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的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每一首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之而努力,为之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
【篇三: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作文】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篇四: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篇五:《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古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是中国文明的见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世界,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小学生,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篇六: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篇七: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00字】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篇八: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直到2010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读书古诗篇(五):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00字

【篇一: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篇二: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诗诵诗,既能提高文学素养,又能陶冶精神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上记录了无数诗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欢快明了,读起来趣味无穷;有的豪迈奔放,读起来慷慨激昂;有的发人深省,读起来意味深长……
少年英才,骆宾王,7岁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这首诗中,把鹅的样子、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鲜艳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听了这首诗,仿佛自己亲眼见到了一群洁白的天鹅在水中嬉戏、玩耍,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这首可不是骆宾王胡编乱造的,是一次泛舟的过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产生了灵感。这首诗可谓妇孺皆知,也正因为它生动、欢乐才使得它流传至今。
为什么一个7岁的孩子能写出活灵活现的诗?恐怕离不开平时的认真观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时上作文课,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一到作文课,我就开始犯愁了。写什么呢?手里的笔不停地转,脑袋空空如也,眼睛来回地盯着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平淡无奇、毫无感情,让人读了都想睡觉。现在,我每天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点一滴,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提起笔就可以写,脑子里优美的词语,像泉涌一样,很快一篇优美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当我看到碗里的那一粒粒饱满的米饭,我便想起了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侯,我吃饭总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珍惜每一粒饭。”不懂事的我认为米那么多,要珍惜干嘛!读了这首诗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获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生长在农村的我更能体会这其中的辛酸。
好诗还远远不止这些,诵读这些诗句,就像遨游在浩瀚的星空里,每一颗星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篇三: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作文】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四: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篇五: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被称为“一代之文学”,一向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颠峰之作。
唐时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大量运用夸张手法,音韵和谐而且多变;诗歌各体俱佳,尤以七言绝句,七言歌行最为善长: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与李白齐名,友谊深厚,并称“李杜”。他的诗多为反映贫苦人民的呼声和当时社会的评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一首《春望》写出了当时因为战征,而导致人民背景离乡,亲人分离;也表达出了杜甫当时极其沉重而愤激的心情,心焦的白发越骚越短,越稀少。面对现在的太平天下,自己也可以丰衣足食,我们应该要满足,要好好珍惜这份幸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努力来创作更美好的未来,让战征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世界永远和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望岳》是杜甫在26岁时写的,他写得情景交融,意境很高,层次井然有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杜甫的雄心壮志,我们也应该同杜甫一样从小就要有雄心壮志,有远大的抱负,我们也会在无形中有了前进的动力,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应该有和杜甫那样失败而不气馁的心。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在失败中总结原因,才会在今后的过程中不犯同样的错误,才会离目标更近一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与你同销万古愁。”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写出了他在离开长安后内心想法的改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悲愤消极,但又乐观自信。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在那时,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些事而意志消沉,对其他事非常烦心,而是应该振作精神,乐观面对,做其他的事也要充满自信。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到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那么就一定会有我们发展的地方,只要我们肯努力,有自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的。
【篇六: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篇七: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里的诗句。在唐诗里,李商隐的诗歌以用典多、隐晦而著称。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把我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其实,通过这两句诗,我们还可以发现晚唐衰败的景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唐玄宗后期,“开元盛世”的历史气象便开始渐渐走向衰落。这我们也可以从很多诗歌中看出来,如杜甫写在“安史之乱”以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写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从而透露出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又如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表面上看,这是在写他自己寻花问柳、风花雪月的日子,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扬州娼妓业的发达,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结果。但是,物极必反,当这种”繁华“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就是一种衰败的前奏或者象征了。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却直截了当地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透露出来唐朝宫室的衰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这句诗中,从”晚“字和”枯“字,我们可以得到前面说的现象。这里,估计会有人说我断章取义。说实话,由于本文没有对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论述,未免会显得有点牵强附会。但是,它确实写出了一种衰败的气象。
手捧一本唐诗,读出来的就是一个唐朝。
【篇八: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读书古诗篇(六):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00字

【篇一: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篇二: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篇三: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作文】
在我刚会说话时,妈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妈妈说一句我说一句。
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的我,知道了这是李白的诗。
在我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告诉我们:母亲知道了子女要出远门,很久很久也不会回来,就为子女缝制衣衫,母亲怕子女衣衫破了没有人给缝,就细细的、密密的结结实实地缝衣衫。母爱是伟大的,子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报答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正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我每每读着唐诗,都有一种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深陷秦汉时期关塞的战争,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将士战死在边疆不能回家。当我读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又懂得了古人能在沉郁中振气,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可偏偏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我品尝到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向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短而精,也正因为此,我倘佯在唐诗的殿堂里,我细细的品味着前人留下的精神盛宴。每次读着唐诗,我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冲动,也许这就是唐诗它给我的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我爱——唐诗!
【篇四: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现在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可以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同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后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篇五: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mingyan/218624.html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