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名人名言 > 读书名言 >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6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6篇

时间:2018-08-01 来源:读书名言 点击:

【www.xjwk.net--读书名言】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篇1: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GCD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我所说的“关心政治”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篇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智慧之光照耀中国】
16岁儿子近来偏爱读史,几日前将《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读完,我推荐他再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篇五:《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提到书中关于领袖的描述,就不得不说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中这样写道:“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述,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美国记者西奥多。H。怀特曾对《红星照耀中国》做过如此评价:“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篇六:《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我所说的“关心政治”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篇七:《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共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共主要领导结下深厚的友谊,依据切身体验而著此书,其真实的经历和感触是其写作的基石。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书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语言等,都是当时的亲临经历者所讲述的,是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资料。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书作者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最生活化的写照介绍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使读者从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领袖的亲近与领导人信念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可追随性。中共的发展也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战。
我们还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与战术上的精湛。
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并不敢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共匪”、“赤匪”。这种诬蔑足以说明中共党员是在怎样艰难与危机中渡过的。更甚者,毛泽东曾被当做“赤匪”的第一号人物被通缉。今天的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毛泽东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在当时的中共难以被人认可,甚至是被人诬蔑的“匪贼”。可想而知,毛泽东是在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党引领给我们的幸福,但唯一不能体会的是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时的艰辛路程。故为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我们应更多的阅读类似的书刊。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篇八: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暴力、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斯诺客观详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篇2:西行漫记读后感

【篇一:西行漫记读后感】
我站在书架旁,翻开了这本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读了后给我不想放下它。爱不释手。被书中的一切深深的吸引……
主要写了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西方新闻记者采访红色中国。他带着无数当时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与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产党)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众多中共领导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他得眼中,像毛泽东、朱德这样的大人物为人民而奋斗有许多不理解。而老百姓则是那么的纯朴拥护(共产党)。
埃德加·斯诺以他热情、真实地笔触,记录下中国渐渐强大的(共产党)的点点滴滴。大到像毛泽东的领袖。人物的语言、红军的故事、小到老百姓纯朴的神态。让读者真实的感受到一个外国人眼中的红色中国。我十分的由衷的敬佩埃德加。斯诺这个“(洋鬼子)”他能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战乱的中国,来到战争前线,写下了这本书。我不仅认识了埃德加。斯诺这个人。他向全世界介绍那神秘的中国,向全世界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我也通过读这本书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知道革命的胜利是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学好本领。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共产党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学习……
【篇二:《西行漫记》读后感】
书橱里,有一本已经泛黄的书——《西行漫记》。现在正是南京解放60周年,爸爸就把它推荐给我看,希望我能明白当年在艰苦环境下一些烈士的精神。而我刚看了一点,就一下子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后,细细咀嚼,不由的感叹起来。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斯诺写的,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其中《红小鬼》这一章中说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岁就当上了红军,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会有一个少年先锋队的模范连,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十几岁的少年。
我们现在也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可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生活条件也很优越。就拿吃的来说吧!在那时,吃的东西很少,经常用树皮和树根来充饥,而现在呢?不管在家还是在饭店,吃不掉就扔,真是浪费啊!在那时红米饭、南瓜汤就是美食了,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
在那时,因为革命的信念,每个人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没有一点松懈。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做事都会漫不经心,马马虎虎。有时正是这一点点的马虎,就会出现失误,事情就会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当年红军的奋斗精神。想想在那时的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经受了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苦难,很多甚至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年幼、宝贵的生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这就是《西行漫记》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和教育。
【篇三:《西行漫记》读后感作文】
作为一个整天和公式与数字打交道的理科生,我对近代史的那么一点点了解估计就来源于那忘得差不多的枯燥的初中历史课本,所以,这样一本有趣的书让我在阅读时不仅不觉得无聊,反而充满了探知历史的好奇与兴奋。读完全书,总算对早期党史有了些许了解,这都归功于“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的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
1936年,中国国内形势剧变的一年,当年6月初,陕西驻扎的是与红军关系良好的张学良少帅的军队,斯诺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进入“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的红区的机会,于是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个机会把握在手中,他对职业负责与奉献的精神,不知当今众多无聊的狗仔队有何感想。这四个月的红区之行也没有让斯诺失望,他得到了当初那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的答案,《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世界同时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书也因此诞生。
四个月的西行里,斯诺既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旅者,他详细记录下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的内容,同时也毫不吝啬笔墨地描写了他所见到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其中有红军与共产党的领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双眼炯炯有神”的毛泽东,“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的周恩来,“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的彭德怀,因骑马碰掉了两颗门牙的徐海东,“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朱德;有信仰坚定不畏牺牲的红军战士,有刚毅坚忍的红小鬼,有心地善良殷勤好客的农民。这些人物描写绝对不是单纯的一笔带过,斯诺通过它从侧面展现出了当时苏维埃社会与红军的物质精神状况。在写到毛泽东、徐海东等共产党领袖时,斯诺总是不忘提到南京对他们的悬赏,“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等等,这些几乎天价的赏格无疑表现出了西北红区已对国民政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这些领袖仿佛事不关己“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的态度更显示出他们的自信与魅力,表现了苏区的团结一致。写到红军时,在第八章第六节“政治课”与第十章第二节“红小鬼”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教育和讨论是每个红军战士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身体的锻炼。“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二万里,我们就走二万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大家都有要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必须收复失地!”这是斯诺记录红军政治课上的几句对话,从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红军的政治觉悟是很高的,当然这绝不是希特勒那样的政治理念煽动和灌输,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红军战士自己的意愿,而党将他们领导起来,帮助他们将意愿上升为政治觉悟,铸就了一支团结顽强“连蒋介石总司令自己的部下私下也承认的——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的红军。写到农民时,在第六章第二节“死亡和捐税”中有一段作者亲眼目睹的悲惨情景,“挂在他身上快要死去的皮肉打着皱折;你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他的眼光茫然无神;他即使是个二十岁的青年,行动起来也象个干瘪的老太婆,一步一迈,走不动路。他早已卖了妻鬻了女,那还算是他的运气。他把什么都已卖了——房上的木梁,身上的衣服,有时甚至卖了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他在烈日下摇摇晃晃,睾丸软软地挂在那里象干瘪的橄榄核儿——这是最后一个严峻的嘲弄,提醒你他原来曾经是一个人!”“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一样。女人们躺在角落里等死,屁股上没有肉,瘦骨嶙嶙,乳房干瘪下垂,象空麻袋一样。”这就是持续了约三年的西北大灾荒,对于“第一次蓦然看到了人们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的作者来说,最令他震撼的还并不是这,而是“囤积大米小麦的商人、地主老财”、“土地税和附加税达收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干扰赈济物资的运输”的军阀,若不是这些原因,百万生灵可以免于在饥饿与疾病中痛苦的死去。那么红军与共产党来到西北之后,农民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呢?大谈各种政治措施总是显得枯燥乏味,不如看看作者与农民谈话中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是怎么说的,“咱们国家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世界是怎么样的,有谁告诉过咱们?你说合作社没有布,但是咱们以前有过合作社吗?还有你的地,从前不是押给了王地主吗?我的姊姊三年前饿死了,但是自从红军来了以后,咱们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吃吗?你这说苦,但是如果咱们年轻人能学会识字,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这两个部分没有把国民政府和共产党的政策进行直接的比较,而是通过农民自身的亲身经历与他们的意见强烈的地反映出了农民将红军与共产党“当作希望和自由的象征”。作者就是这样把他在红区碰到的人物作为深入了解红区的最佳途径,在四个月的旅行中,红区的样貌因这些人物在斯诺脑中越发地清晰,而他对共产党以及共产党人的感情也越发真挚热烈。
本书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部分是第六章的第三节“苏维埃社会”与第四节“货币解剖”,“由于苏区从一开始起就得为生存而战,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是建设一个军事政治根据地,以便在更广泛、更深刻地规模上扩大革命因为我这个学期选修的经济方面的课程”,而这样一个军事政治根据地必然就是要以西北为基础展开建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经济方面的课程,经济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的,西北的苏维埃社会也离不开经济建设,这和我以前所想的“红军只要顽强拼搏不畏牺牲,在人民的支持下就必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是截然不同的。哪怕红军的游击战术再出神入化,作战再英勇神武,他们也不可能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获得最终的胜利,正如彭德怀总结的“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
众所周知,西北在当时是很荒凉的(即使现在似乎也是如此),共产党要怎样在这样一片黄土地上顶着白军不时偷袭围剿的压力建立起稳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呢?我在这里仅从经济方面做了一些探究。“西北没有任何有重要意义的机器工业”,“它主要是农业和畜牧区”,这就决定了这个苏维埃基本没有工业经济,基本全部依赖农牧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一物质性的局限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行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西北苏区的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社会主义的奇怪混合。”这样的概念让非经济专业的我们难以理解,故而从具体措施来看可能更好理解: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动员尽可能多的农民参加劳动生产以扩大生产力,通过合作化运动进行集体劳动,政府贷款帮助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组织群众辅助偷运工作以加大出境贸易等等,可惜的是本书关于经济的内容并不多,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这些经济改革在当时无疑是一项创举,也基本达到了苏维埃经济的两个基本任务:“供养和装备红军,为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总之,战争是无法脱离经济而存在的,有时候,战争胜负甚至直接取决于经济上的强弱,所以我们关注近代史时,不妨研究一下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我相信一定有所裨益。
最后,作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红色世界,他把自己对共产党的看法及其未来局势的预测做了这样的总结“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不得不说,斯诺不是一名普通的记者,他对战争与政治的观察分析同样令人敬佩,就在这本书出版八年之后,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十二年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篇四:斯诺《西行漫记》读后感】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英文名《allstaroverChina》)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慨。
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了,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两变。这不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著作”,而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作者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做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翻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作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地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惜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员不是传言中的“赤匪”。对这本书的作者:斯诺。我有一种由衷的敬佩。他在一九三六年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关键性的一年,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仗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这四个月的旅行使他这个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争挚的热烈的情感,从而对于在革命月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吗?斯诺就是这个身体力行的人,他排除万难,力尽艰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应证了这个事实
这个书总共分为十二章。根据作者来华的时间顺序,所经历,采访的一系列事情以及中国红色革命的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很的多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听到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大小事件。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了,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够真实,够细致,里面的内容,所描叙的事情的经过并不是我以前在中学历史书上所学道的那样的简明扼要。相反,它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就拿书中第五篇《长征》来说吧,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二,三,四,五“围剿”中,由于某些掌权着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外加上战略上的失误,使江苏区这快革命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历史书上了解到。但是对于围剿的各种战略,以及当时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江西区共产党员的对策,这一切一切都在此书这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果说我们所读的历史课本是一间房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房里面的家具,很具体,很形象,很实在。
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的严密封锁线。面队敌人强大的军事实力,穷追猛打,红军则采用了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围困,摆脱危险境,其中渡江这一环节,犹如电视剧里面的惊险万分,但是确实千这万却。当时长江边的渡船早一被敌人焚毁,面对这事实,红军奇迹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冒充敌人来到对岸解除武装,但红军的主力军在没有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渡河。有勇有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的红军。接下来的是巧夺大渡河。这环节主要不是渡河的经过了,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少数名组之间的关系了。红军当时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威胁,还要应付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独立的黎族人民,桀骜不驯的黎族人民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族人征服过,同化过,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更是闻所未闻。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但毕竟是红军,他们的功绩,他们的作为,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了。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看着本书的时候,刚好我参加了党校的学习,想的东西更加多了,认识也更加深了,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斯诺眼中的中国革命,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我忽然觉得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肤浅。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不如斯诺那样了解中国感的革命,了解中国感的共产党。他在器弥留之际,还说了一句:“我热中国”。他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实在令我十分的感动,也令我感到十分的惭愧。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对我们的国家,历史,以及我们的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我要推荐大家看这本书。
斯诺为中译本《西行漫记》初版写的序文里说:“从字面上讲来,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西行漫记》是中国革命青年创造的,那处于和平世道的我们又应该去创造一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我们不用行军打战,但是我要有这个意识:我们不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打算年我们要有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而长征。
处于时代前沿的中国青年应该回顾历史,永记历史,发展历史的优良作风,对于《西行漫记》,我是“想见恨晚”,对于它的作者,我由衷的敬佩,在这里我诚心的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西行漫记》,它绝对比散文更动人,比小说更精彩。
【篇五:《西行漫记》读后感】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篇六:西行漫记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令我震撼的著作——《西行漫记》。《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它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我国西北革命的真实情况。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在写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赫赫战绩和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通过上网进一步了解,我知道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交流、谈话,得到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最终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埋头写作,终于写成了这部一出版就震惊全世界的历史著作。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长征中发生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但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一点是——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军事策略。
面对如饿狼一般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跟国民党“硬碰硬”,而是采取了一个暂时回避,打迂回持久战的方法,减缓了压力,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种“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优良的军事战略。
这其实也是一个在社会中实用的处事方法——学会忍让。
如果你学会忍让,你就能在困境中求生。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山谷。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雪松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当雪松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又反弹过来,完好如初。正是因为雪松的忍让,使它在雪大的东坡生存下来。而其他杂树没有这个本领,于是它们就只能在西坡生长。
这儿还有一个例子:越王勾践战败,被俘于吴国,受尽耻辱,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在薪草做的床前挂了一个苦胆,天天尝胆,已不忘国耻。最终,他重新建国立业,起兵灭了吴国。试想,如果当初勾践没有一直忍着,发泄了,他还会重建越国,打败吴国吗?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就证明了一点:学会忍让是人生的大道理。
如果你正面对一个异常巨大的困难,那么,你不妨先退一步,忍让一下。这忍让并不代表你向困难屈服,反而,忍让可以使你积蓄力量,最终厚积薄发,一举击溃那个似乎无法击溃的困难。
退一步海阔天空。
【篇七:西行漫记读后感】
西行漫记的阅读过程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其中最能感染和震撼人的就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和在那里为自己国家和民族奋斗着的人们。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他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西行漫记》。该书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我为读到这样的情景而无比兴奋,我想我的兴奋丝毫不会亚于写这本书的新闻记者斯诺,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这一本书出版之后风行各国,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这本书而排除万难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读这本书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民对共产党的喜爱,体会到了曾经在课本上看了无数遍却一直无法深刻理解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早一点接触这些真实的新闻通讯,而不是像嚼蜡一样苦咽没有任何感情的教科书,那么我们应该会多么的喜爱与崇拜先辈。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苏区无疑是当时全国人民最能幸福生活的地方,当然这个人民指的是农民,而不是压迫者。压迫的取消,陋习弊端的消除,遥遥领先全国的识字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不抢劫、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最重的一点,他们给予农民土地。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么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所顾的奔赴苏区。这时的苏区确实是个理想之地,是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地方。斯诺这样描写他见到的第一个贫民会主席"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在斯诺看惯了的"消极的满足"的中国人中是"罕见"的,这种"神"让斯诺大为震动。他随后接触的那群经过长征红军战士也让他着迷,他这样写道"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斯诺说:"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红军和共产党那时绝对是一股充满生命力的优秀的力量:普通士兵的平均年龄是十九岁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在红军指挥员中,有许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红军大学毕业生、张学良的"东北军"的前军官、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前国民军的军人、以及若干从法国、苏联、德国和英国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而他们的领袖们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我印象中,领导们年纪大都在六旬以上,很多人都戴着老花镜,总感觉有些死气沉沉,再对照斯诺的文字,反差太大了:1936年,朱德五十岁、毛泽东四十三、周恩来三十八、林彪二十九、杨尚昆二十九,彭德怀与贺龙也都不超过四十岁,超过六十岁的领导只有三个: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分别主管财政、教育。红军和他们的领袖们朝气勃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
共产党那时的领袖们,在斯诺的描述下我无一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是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绝非凡人。正是斯诺的讲述让我原本对革命者冷冰冰的印象现在却鲜活起来。首先是毛泽东,他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呢?很多人冬天怕冷放弃了甚至洗脸,早上能多睡就多睡,有多少人还想到要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呢?毛泽东从小就狂热的喜欢读书,他自己说"我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大约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他非常认真地执行,坚持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他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他说"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盂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与我们同样的年龄时,他的阅读质量和数量早已远远超过我们中的大多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年轻时还登了泰山,看了孔墓,步行游历了湖南,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他都环绕过一次。相比于毛泽东,朱德给我的震撼甚至更大,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很不熟悉朱德,虽然他的名声很大。朱德年龄比较大,经历更为丰富。他早年上过云南讲武堂,后来又参加同盟会,跟随蔡锷推翻清朝统治,1921年就是云南警察厅厅长……甚至他还染上过烟瘾。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他大失所望。他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象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他从上海到北京再到上海不停地寻找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却一直无法取得联系,最后决定去德国研究军事学。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最终在柏林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柏林住了一年,学习德文,然后到哥丁根进了一所大学,修了两学期社会科学,出席世界学生大会,环游欧洲,到了苏联,在欧洲一共呆了四年,到一九二六年才回国。这些都与我原来对朱德的印象相差十万八千里。除此之外,还有年年得奖学金,法国英国德国都去过的周恩来;黄埔军校毕业战无不胜的林彪;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一把菜刀建立一个苏区的贺龙;留学到过日、美、苏三国,懂日语,能用英语演讲,俄语水平也很高的洛甫;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
【篇八:《西行漫记》读后感】
“你可以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全部历史看成一场宏大的巡回宣传。他们要保卫的与其说是一种思想的绝对正确性,毋宁说是这种思想存在的权利。”——斯诺
难以想象这种有着深刻思考和理性思维的句子出自于一个之前对共产党略知一二的外国人之笔,而在这个外国人笔下这样的句子数不胜数,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一个以《西行漫记》驰名中外的美国记者。
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在《西行漫记》中,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作者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西行漫记》既是一部报道作品,也是一部长篇的通讯。斯诺把他身处西北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在书里面,因而书中充满了大量生动传神、而又恰到好处的比喻和真实、细腻、个性化的描写。此外书中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不胜枚举,那些句子读来都轻松有趣。可书中并不缺少场景再现式的真实描写,那些令人发怵的、悲愤不已的真实又把读者带入了另一番境地。这为这部书赢得了更多人的阅读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斯诺虽然是在向外界提供“红色中国”的信息,但他并不是在替共产党宣传,真实客观的报道为他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在书中我们看不到那些溢美之辞和夸张、激进的语言,你会发现毛泽东也曾想去学习制作肥皂,朱德曾有三妻四妾,贺龙原是“土匪起家”;而蒋介石也并非平庸之辈,在西安事变后他十分冷静的进行各项和解举动,斯诺称之“真不愧是一个善于政治韬略的天才。”斯诺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国外专家的调查,国内外的新闻报道等,通过事实来说话。这突出的体现了他作为新闻记者的坚持真实、客观的职业精神和操守。
《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意义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断拼搏不停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
一本《西行漫记》囊括了红色中国的全部,从它的政治纲领到经济政策,从文化宣传到群众基础,从领导层面到普通战士,无一遗漏。那些对此一无所知的人们通过这本书了解了红色中国,相对应的,共产党人也通过它把自己的战斗历程公诸于世。斯诺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能力担当了这一重要的历史角色,结果很显然的,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篇3:闪闪的红星观后感6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家知道,“要想胜利就不能靠等,要去奋斗。”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哈哈,你们肯定不知道吧,这是《闪闪的红星》中吴大叔说的一句话,这话,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本书后,潘冬子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时浮现。
其中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在一个冬天的夜里,寒风吼叫,周边一片漆黑,可冬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原来,吴大叔还在灯下为冬子一针一线地缝棉袄。这时,门被推开了,走进一位站岗的战士,他一进门就发现冬子睡在稻草铺成的床上,身体冷得缩成一团,便脱下自己的棉大衣,轻轻地盖在了冬子的身上,而自己的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就回到了岗位上,迎着刺骨的寒风笔直地挺立着。熟睡的冬子逐渐暖和起来,等他醒来,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棉大衣,一切都明白了。
读到这精彩部分时,我不由地陷入了沉思。那时候,红军为了打敌人,救穷人,风餐露宿,条件非常艰苦,可他们还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冬子在这个革命熔炉里得到了锻炼,成熟起来,他深深地懂得这种革命的友爱。
我也特别敬佩冬子的妈妈,她在敌人的威逼下仍然坚贞不屈,为了掩护陈钧叔叔,牺牲了她年轻的生命。
潘冬子那活泼、机智的形象至今影响着我们青少年,让我们在潘冬子的精神鼓舞下,刻苦学习,要拼搏,就要不断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歌响起,我都情不自禁的想起《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还会想起潘冬子,一个有志气、勇敢、机智的小男孩。潘东子的爸爸是红军,是一个为村民着想的人。他给潘冬子做榜样:在一次战争中受了弹伤,那是麻醉药很少而受伤的人却很多,他的爸爸却说把药留给受重伤的伤员,他忍着剧痛让医生把子弹取了出来。潘东子的妈妈加入共产党员之后,为了掩护村民牺牲了自己。“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句话指引着潘冬子机智地一次又一次的与敌人周旋。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争。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潘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在暑假里,我看了红色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它使我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的艰难困苦,潘冬子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当敌人来临时,潘冬子积极参加斗争,配合红军叔叔攻打敌人。在战争中,潘冬子机智勇敢,如炸毁桥梁,给八路军叔叔送盐等。我十分羡慕潘冬子的冷静,机智,果断的做法,他的做事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当头戴红五星的潘冬子与率领红军打回来的爸爸在开遍映山红的山路上重逢时,爸爸深情的对潘冬子说:“孩子,要记住是吴大叔又当爹又当娘把你养大,并且帮你戴上红五星。”吴大叔说:“不,党才是他的亲爹亲娘,是他自己把红五星戴在头上的。”是的,是潘冬子自己把红五星戴在头上的。因为从小潘冬子把这颗红星当作革命,当作希望。因此,他深深的喜爱那闪闪的红星,正如歌词里所唱,红星闪亮亮,照我去战斗……
在红星的照耀下,他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战士,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心里佩服潘冬子,他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小,却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不容易。可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苦。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们今后要好好学习,加倍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维护和平。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主人公潘冬子。潘冬子机智勇敢,我很佩服他
潘东子的妈妈因为保护村民白狗子烧死了,当时潘冬子,就在不远处的丛林躲着,他当时亲眼看见了妈妈被白狗子杀害了。他心中的仇恨油然而生,他忍住了仇恨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妈妈呢一样牺牲的人报仇,报效祖国。
潘冬子帮助红军打败了白狗子,潘冬子拥有一颗爱国的心,也就是因为它拥有爱国的心,所以他才会置自己的生命而不顾。去帮助红军。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要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的信念。
中国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关爱,比如:祖国让我们在教室里安心学习;祖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祖国母亲给了我们呢这木多的关爱,我们理应长大后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报效国家!
每一个人都受到过祖国母亲的恩惠,所以每个人都要报效祖国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来报效国家。我们一生有两个母亲。连白痴都知道长达之后要回报母亲的恩惠,所以我们要回报祖国母亲队我们的恩惠。
有些人殊不知自己努力学习干什么,整天总是无所事事,不完成作业,可是他们不知道祖国母亲一直在养育着他们,他们却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他们都没有一颗爱国的心,都不知道努力学习要报效祖国。
我们一点要怀抱爱国之心,努力,勤奋学习,懂得更多的知识,才能使国家繁荣。祖国母亲把我们抚养长大,而我们一点要知恩图报,长大之后我们一定要报效祖国母亲给我们的恩惠。
我深知:我一定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才,来报销祖国。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看过了很多电影,其中最让我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在顺德图书馆看的那一部电影——闪闪红星,影片中潘冬子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影片讲述了在上一世纪30年代时,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爸爸是红军团长,妈妈是地下党成员。当他爸爸跟着红军队伍走后,妈妈为了保护群众的转移,把生死置于度外,被大汉奸胡汉三用火活活的烧死了。冬子眼睁睁的看着妈妈消失在熊熊的大火中……他伤心极了,吴大叔对他说:“你要坚强,努力学习,铲除胡汉三,为你妈妈报仇呀”。尽管冬子失去了妈妈,但他凭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送盐,传递信息。他每转移一个地点,都会把书本带上,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后,他经过了重重磨难及考验,打败了土豪劣绅,最终佩戴上发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这影片,我浑身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冬子的英雄气概振住了,被共产党员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是靠无数的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要向冬子学习,学习他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艰险,争分夺秒去学习的精神。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先进的年代,社会繁荣安定。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一定要从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学多一些文化知识,为祖国将来的壮丽事业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冬子那样的爱国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美好,一定会走在世界列国之首,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今天我读了《闪闪红星耀中华》这篇文章给我感触很深。
文章讲的是着样的:1973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闪闪的红星》写主题歌词。傅庚辰说为了修改歌词,他把已经编好的歌谱全部重写。那时侯创作条件十分坚苦,连最基本的乐器都没有,可他凭着对革命的热情和支持,灵感滚滚而来。
傅庚辰说:“红星跟我的人生确实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我从小参军,我是在共产党解放军的怀抱中长大的,我是在这个队伍中长大的。”多年从军的傅庚辰深深明白红星二字的重量,也由此结下了难解的红星情结。
《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敬着的那颗红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在那颗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一首《红星歌》,唱出了革命先辈的渴望和激情,也唱出了当代中国人的执着和豪迈。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所感触,在以前的时侯生活条件是那么清苦,但当时的人民却热血沸腾,相信自己的祖国不畏坚险,共同奋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
这本书真实的赞扬了,那时的革命战士们,大智大勇,无谓艰辛,勇于奋斗的精神,是他们为我们开辟出了新的未来,是他们为我们打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正如歌中所唱: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对,是党,是共产党,是他们带给了我们中国的美好,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无限关怀!所以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决定——我要向中国有气节的人物学习,让祖国日益强大!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是一个革命小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潘冬子生在革命年代,而他当时所在的村子正好有个大地主胡汉三,老百姓们的粮食每年都要上交给他一大部分,自己就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冬子的父亲因为红军长征而存下了大量的粮食,差点被胡汉三害死。
终于有一天,红军们来到了这里,抓住了胡汉三,将他的粮食分给了村民。可是,就在红军们将胡汉三押回总部的路上,胡汉三的手下却将他救走了。因此,他又回到村里继续作恶。红军只好开始长征,而冬子的父亲作为民兵也参加了这次长征。冬子的父亲在临走时送了冬子一颗闪闪的红五星,说这颗红五星可以保护他,然后就匆匆上路了。
然而,父亲走后没多久,村里的土匪又来了,冬子的家也被胡汉三烧掉了,母子俩只得和留下来的红军一起住在窑洞里。但是胡汉三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就带上了一队人马去围攻窑洞。红军决定突围,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红军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军也是伤亡惨重。为了抢救伤员,冬子自告奋勇去山上采药,结果被胡汉三抓去了,说是想要救冬子就把电报机还给他们。红军就在胡汉三的房子里打好埋伏然后将电报机弄坏,准备第二天早上开始歼敌。第二天一早,红军队长来到胡汉三居住的地方,将电报机还给胡汉三。胡汉三刚要伸手拿,只听几声枪响,胡汉三的手下应声倒地。冬子逃进了粮仓,不料,狡猾的地主也逃进了粮仓。两人在粮仓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终,地主被米淹死在粮仓里。
村里又变得安宁,冬子的父亲也回来了。他亲手为冬子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从此以后,冬子就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小英雄。
我认为冬子很勇敢,很小就敢于战斗,面对敌人不害怕。他也很坚强,他没有因为失去母亲而害怕。他也很机智,在最危险的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去除掉敌人。他高尚的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八: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家都看过革命影片《闪闪的红星》吧!里面的潘冬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土豪胡汉三的剥削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是冬子巧妙化盐为水的一幕。那时候游击队缺盐,不吃盐就没有力气。为了让游击队能打胜仗,冬子和爷爷挨家挨户的讨盐,然后将盐化成盐水装在竹筒里。但是到了出城门的时候,国民党盘查的很严格。冬子看见许多想带东西出城的人都被搜查了出来了,心里非常着急。心里暗暗在想:“这可怎么办啊?这些盐对游击队员是多么的重要啊!”这时候冬子眼珠一转,小声对宋爷爷说声等他一下,就一路小跑着进了山沟里的小河边。只见他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里,提着一竹筒河水到了封山的路口。国民党的士兵把竹筒打破,舔了一下里面的水,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就让冬子和爷爷过去了。回到家里,冬子把化盐为水的事告诉了爷爷。爷爷连忙把棉袄洗了,然后把盐水倒进锅里烧干,慢慢地锅里出现了白花花的盐巴。“有盐了!”“有盐了!”“游击队的叔叔们可以吃到盐了!”冬子高兴地大声叫道。爷爷也在一旁直夸冬子是个勇敢机智的好孩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新年。他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第二点是吴大叔的那句话:“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现在的科技发达了,要想实现任何愿望,都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奋斗!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
【篇九: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小朋友,你们熟悉这首歌吗?这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
几天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看了他们小时候看的这部电影,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影片中讲述的是在1931年—1938年期间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在党的教育和革命群众的关怀下,经过艰苦战斗的考验,最后成为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影片中的潘冬子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浓的眉毛,透出坚强的性格。他机智勇敢,爱憎分明。潘冬子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读书。他的父母都是革命工作者。他自己是少年儿童团团员,帮助红军打白狗子,表现得非常出色。12岁时,他成为红军小战士,带着父亲给他留下的一颗闪闪的红星,走上了革命的征途。他智斗作恶多端的土豪胡汉三,巧为红军部队送盐,和红军一起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想了很多。想到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来得是那么不容易。想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由红军战士和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小朋友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那么,我要从现在做起,在学习上、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潘东子学习,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篇十: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个关于爱国的书——《闪闪的红星》,看完以后,心中好像也有一颗红星在闪啊闪……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随毛主席长征,妈妈为掩护乡亲,壮烈牺牲了。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像一个指路灯,指引着潘冬子前进。终于,他历尽艰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随毛泽东和父亲一起打仗,报效祖国。
我非常佩服主人公潘冬子,因为他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加入红军的。他亲眼看见米店老板米中掺沙,抬高米价,勾结官府,还明目张胆的杀人。冬子不怕,他巧妙暗地里帮助百姓抢夺大米,用勇气在米店放火。唉,如果是我们,在就吓得六神无主。所以我非常佩服潘冬子的智慧和勇气。
看完这本书,我更明白了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但我们不能被今天的平安生活冲昏了头脑。让我们再一次将右手五指并拢,举于头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再一次将右手握拳在头侧——“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想潘冬子爸爸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性念去克服它;当遇到危险时,要想潘冬子妈妈一样,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正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像潘冬子一样,以少年特有的乐观、阳光、智慧、勇气顽强向上、勇往直前,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重担。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以顽强的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红星闪闪,闪闪红星,闪烁着革命的光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更应当懂得付出、回报、感恩、体谅,做一名像潘冬子一样的红星。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篇4:闪闪的红星读后感4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近日,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闪闪的红星》这一本书。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关于革命的红色经典著作,书中写了一位勇敢的青年。他在七岁那年爸爸参军走后,妈妈又被敌人所害,和一位老人生活了好几年。最后,他向正在打仗的延安跑去,找打仗的父亲。参加革命,给妈妈报仇。
他踏上了艰难的路程,走时,只带了爸爸给他的红星和妈妈做的衣物,还有一些盘缠,一路上,逃过了国民党的追捕,一路上,也有好心人的帮助,走着那陡峭的山路,慢慢的,慢慢的,向延安走去。
来到了离延安不远的地方,有一位老人,他的孩子,也是参军的,热情的款待他,最后,那个青年随着抢声找到了军队。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闪闪的红星》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去完成。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他参军了回到家,为妈妈报了仇。随着军队找到了爸爸的下落,便为民除害。
我敬佩这位青年,敬佩他的坚强,敬佩他的勇敢。
我敬佩共产党战士们,敬佩他们的爱国之心。
【篇二:《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李心田爷爷的著作——《闪闪的红星》,当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心里不禁对主人公潘冬子萌生深深的敬意,感动万分。
这是一本革命故事书,书中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是一位解放军团长,妈妈为了救一名同志,而被卖国贼胡汉三抓住活活烧死,冬子为了给妈妈报仇,一心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和战士们一起杀死日本鬼子,终于有一天,冬子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杀死了胡汉三,为妈妈报了仇,也为老百姓除了一大害。
对冬子的敬意是源于他强烈的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执著为母亲报仇的孝心,更是由于被他那坚毅的精神打动了。母亲被敌人杀害,这重重的一击并没有敲碎他弱小的心灵,而是以一种执著的坚毅挺过重重难关,戴着闪闪的红星与敌人抗战到底。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如今和平的年代,很幸运没有遇到如此深重的灾难,但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雨阻碍我们前进,如果我们也拥有像冬子一样的坚毅的精神,那必定会风雨无惧,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本书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篇三:《闪闪的红星》读后感作文】
我在寒假里读了一本红色书籍《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本剧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当时他的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冬子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捡起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等红军的到来,一天又一天……他梦见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正陶醉在这美梦之中时,吴大叔来了,他对冬子说:“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冬子听了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最终,尽管冬子失去了母亲,但他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打败了土豪劣绅,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潘冬子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他机智勇敢的与游击队联手共同对抗占领我国土地的侵略者,他是中国少先队的榜样。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篇四: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冬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队伍走了。冬子时常想念父亲,盼望红军打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来了。”于是,冬子就来到村口的一颗小松树下,从地上折下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闭着眼睛想: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他成了其中的一员,神气地走在队伍里……当他陶醉在美好的憧憬中的时候,吴大叔来了,吴大叔告诉他:“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吴大叔说的太好了,革命胜利不能靠等。同样,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就要自己去思考,去奋斗!现在虽然生活好了,可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大家都等,那么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国家何时才能强大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个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篇五:《闪闪的红星》电影观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场让我回味无穷的电影——《闪闪的红星》。
故事情节非常精彩,讲述了一个和我们年龄一样大小、普通的孩子——潘冬子,从小他的家里很穷,没钱读书,天天和小伙伴一起打土仗、捉土豪……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几个月前,随着红军转移了,妈妈又为了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他就跟着游击队里的叔叔一起生活,潘冬子正义感强,善良又分明善恶、机智勇敢。当时的坏蛋胡汉三,把山下百姓的田地都占为己有,又封山,让山下人不给山上人送吃的,想饿死山上人。机智的潘冬子以郭振山的身份,在白狗子的米店里工作,悄悄地告诉买米的百姓们米的藏处;还把外套用盐水蘸湿,然后挤出来,使它蒸发掉,白晶晶的米一下子就出来了;勇敢的潘冬子,趁胡汉三睡觉时,轻手轻脚的走到胡汉三的旁边,蹑手蹑脚地把煤油浇到他被子上,然后,拿出打火机一点,胡汉三的被子上便燃起了熊熊大火,把他从睡梦中烧醒了:“谁呀?谁?”胡汉三急得大喊。“就是我,潘冬子!”潘冬子也响亮的回答,胡汉三还没来得及喊“救命”就被潘冬子拿磨利的斧头砍死了,最后,潘冬子和爸爸一样,也成了光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这场电影,我想:胡汉三肯定死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死在不知比自己弱小多少倍的平民小孩的手里!潘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闪闪暖胸怀”不知道你是否看过这样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小主人公潘冬子对对军帽上的五角红星无限向往。
那时的我,不知道潘冬子为什么执着于那一刻普通的红星,也不知道但党对于我是什么。或许是奶奶口中一首铿锵的红歌;或许是爷爷讲给我听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的振臂离歌;或许是几连冠中见证历史的血衣;后续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留给兰考人民的新生活;或许是天安门墙上挂的巨幅画像中毛主席庄严宣告的新中国;或许正是潘冬子向往的那颗红星……不知什么时候,我也想潘冬子一样,迫切的渴望着军帽上的红星。
它就像鲜活跳动的心,“扑通扑通”一声声强劲地拍打我的心,于是,我的心也随着这颗闪闪的心跳动。现在的我,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心中的红星熠熠地跳动。人们都在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终于明白潘冬子为何那么执着追求于这颗红星!影片的最后,潘冬子终于如愿以偿戴上了带有红星的军帽,那颗连同着我心中的星闪着熠熠的光芒。“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闪闪暖胸怀”。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虽然很古老,也许很多人都看过,但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英雄少年潘冬子的故事。
他的村子里有个恶霸叫胡汉三,他无恶不作,抢老百姓的粮食,全村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年仅七岁的潘冬子也不例外,想尽一切办法打击他。有一次潘冬子看见胡汉三在解绳索逃跑,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但由于自己力气太小,还是没抵挡住恶霸逃跑了。
还有一次,潘冬子协助红军很机智地拆掉了敌人唯一能逃跑的木板桥,消灭了更多的敌人。他巧改一字:把“今日无米”改成“今日售米”,使胡汉三损失了上万斤大米。最后,他终于亲手烧死了胡汉三,为全村人办了一件大好事。
为什么潘冬子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呢?是他的爸爸妈妈给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冬子的妈妈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一次与白狗子的战斗中,为了掩护老百姓,她自己与敌人战斗,最后被活活烧死在土楼里。
冬子的爸爸参加了红军,临走时送给冬子“一颗红星”,是这颗红星给冬子以力量,是这颗红星给冬子以信心。
在爸爸妈妈的感染下,潘冬子从小就有一个当红军的愿望,他不怕困难,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终于如愿以偿。
现在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篇八:《闪闪的红星》电影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党的光辉照万代……”暑假里我观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这首主题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主人公潘冬子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我眼前。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爱国主义电影,讲述了小主人公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的和地主坏人斗争,最终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过程。
红军走后,冬子的妈妈被敌人用大火烧死了,冬子握着小拳头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后来冬子在吴大叔和宋爷爷的领导下继续与敌人做斗争,每当想念红军、想念爸爸时他都会拿出一颗红星认真地看,正是这颗红星给了冬子勇气。后来冬子在与坏人的斗争中,凭借机智勇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潘冬子心中,同时它也使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篇5: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
《闪闪的红星》讲述的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他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他也想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戴上那一颗闪闪的红星。
东子的父亲跟随红军战士去打仗,而东子的母亲加入了共产党。红军们刚走,国民党就来了,虽然他们是偷偷的来的,可还是被村民们发现了。东子的母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帮助村民们逃脱时,自己留下来,被国名党放火烧死了。东子在他母亲被烧死的那一刻,便变得更加坚强成熟。
后来,东子隐姓埋名在一家米铺里打杂,他干的是最累,最辛苦的活,可是他却辛勤的干活,他是这样卧薪尝胆,却是为了取得米铺老板的信任。在夺得米铺老板的信任后,胡汉三来到了作文店里,东子借机将恶霸胡汉三捅死了。
历经生死离别,卧薪尝胆,终于让叔叔对他另眼相看,是自己成为了像父亲那样的红军,为自己带上了那一颗自己梦寐以求的闪闪的红星。
看完这个片子,我若有所思:一个年龄不大的孩子竟然有这样勇敢的精神,都能为红军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我要向东子学习。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卑微的力量。同时还要记住,我们现在的辛福生活都是前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以前我浪费了很多的光阴,总认为我以后的时间还有很多,现在我懂了,时间一去不复还,所以我以后一定要更加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
星期五的下午,我观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老片,主要讲述了潘冬子一家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妈妈为了让村民们安全转移,吸引敌人的视线,结果自己却随着草屋被烧死了。而他的爸爸在当红军,为革命做贡献。潘冬子化名为郭振山,放火烧死了奸诈的胡汉三,为他母亲报了仇。最后,春天到了,映山红开的漫山遍野,红军凯旋而归,潘冬子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深受触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在进步,一天天在提高,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但是,我们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用八路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怎们能忘记那作文些为了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这样才对得起他们。
《闪闪的红星》赞颂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剧中的潘冬子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他的父亲因为得罪了胡汉三,而四处躲藏,胡汉三也因为找不到他而抓来了潘冬子,逼问冬子,他的父亲在哪儿。可潘冬子为了自己的父亲不受胡汉三的伤害,宁死不肯说出父亲的下落,胡汉三被逼急了,用鞭子不停地抽打他,可他并没有喊一声疼,而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一定要把胡汉三杀了,为民除害。连潘冬子都知道要为民造福,何况我们呢?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闪闪的红星》是我生命中的启明星!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但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正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作文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潘行义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机智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观《闪闪的红星》有感700字》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与汉奸胡汉三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九三七年,江西柳溪村里,潘冬子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党员,爸爸在和胡汉三的对抗中不幸被抓,危急时刻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因此,潘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十分敬佩。在赤卫队的保护下,柳溪村的村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红军要长征,潘冬子的爸爸也要同去,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前送给潘冬子一颗闪亮的红星帽徽做为礼物鼓励他,要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爸爸离开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的赤卫队员驻扎,潘冬子也常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会回来呢?”妈妈说:“等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就在此时,大汉奸胡汉三又雇了一批杀手返回柳溪村,并重新霸占了柳溪村,潘冬子只好与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
在一次战斗中,潘冬子妈妈为救所有群众牺牲了。潘冬子在父母不作文在身边的情况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最后,他凭着机智勇敢和镇定的信念终于打败了汉奸胡汉三。在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红军长征回来,潘冬子也和爸爸团聚了,爸爸并亲手将那闪闪的红星安在他的帽前。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情很激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潘冬子学习,面对危险时,都要镇定,用自己的智慧来彻底解决困难。
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和平、快乐,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革命战士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那这一切都会化为乌有。当屏幕上出现潘冬子妈妈牺牲的画面,我流下了眼泪,那时,孩子们都生活在战争里,总会有人失去父母,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而我们都有着幸福生活,有些人还不去珍惜,直到失去时才会想到需要,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的生活。
我会永远把那闪闪的红星记在心中,他将是我心中的一颗最闪亮的启明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0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中国的星,照亮祖国照万代……”这是《闪闪红星》的主题曲。随着激人奋起的旋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时红军的故事,里面的东子是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在红军的影响下,经过多次努力灭除了百姓的祸害.在消灭敌人时,东子逐渐学会了勇敢和顽强,有了一颗爱国的心!
东子是个农村长大的娃儿,在红军的帮助下上了学,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当东子他娘看到了东子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不禁热泪两行,”我的孩儿会写字了!”东子的娘是个坚强的女人,在敌人面前不畏怯,在红军受伤时冒险取药,在红军遇难时勇敢地举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她也不忘儿子的那份情,奋不顾身去取儿那书包和写满自己名字的纸贴,那可是最宝贵的东西啊!
也许是东子他娘的坚强感动了东子;也许是那股母爱之泉震撼了东子,使他再无法忘记母亲的一言一行,使他消灭敌人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在一次与胡大爷子交锋时,东子被捕了,连红军也身受重伤,使东子那报仇血恨的决心一股暴发了!东子奋力从那被火烧灼着的木杆上解脱出来,把胡大爷子引到粮仓,开始了他的报仇行动.为了国家、为了亲人、也为了自己的父母,东子机智地与胡大爷子周旋,躲过了无数个子弹,直到胡老爷没子弹的时候,东子一把把胡老爷推向了米的旋涡.那一刻,中国的国旗在河溪村冉冉升起,几十年的苦难终于摆脱了!
看电影时,有点儿想掉眼泪,那一副副催人泪下的场面感动着我:红星在胸前闪闪发光的模样;那火海翻腾红军却忍痛冲出火海,只为了背上那受伤的队友;东子的娘与敌人葬身火海,只为了保全红军的性命;东子抛开一切,为了祖国、红军和乡亲们的纵身一跃,让自己有了一次勇敢的作为……而那微风吹拂着的野花承接着乡亲们激动的泪花,都是那样地动人!
想想以前的人们,是多么有勇气面对困难。有多少坚强的人在命运的威逼下没有选择逃离,而是让尊严和清白一起永在世间,留下敌人憎恨而又无奈的目光!也许是现代没有战争,自己的坚强与毅力无法展示出来,但和平世界里也有体现你顽强精神的时候。当比赛时你失败了不要报头痛哭,冷静下来,坚强些,有些时候眼泪可以被微笑所代替!当面对命运不公,你可以想自己所拥有的,自己能给予世界的,也许别人微笑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闪闪的红星给了冬子信心和希望。让他变得勇敢机智。是红星鼓舞和鞭策着他去顽强地生活和战斗,从而换来了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冬子的家乡,每当春天来临时,家乡那翠绿的群山间都会开满映山红。那红彤彤的映山红铺满绿绿的群山间,像挂满了闪闪的红星,非常惹人喜爱!我爱映山红,爱那红彤彤的映山红,听老爷爷说,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家乡有无数挺拔的大青松,那高高的青松,像一名战士站在那儿,像铁又像铜,硬邦邦、黑灿灿的从不向严寒风雪低头。那一丛丛的松叶,绿油油、亮晶晶的像针又像剑。当山风吹来,青松迎风呼啸,显得更加精神了!
冬子就像一棵青松,勇敢坚强,从不向困难低头,虽然他的爸爸不在身边,在他七岁的时候,妈妈也因为掩护陈钧叔叔被胡汉三和白狗子杀害牺牲了。但他在宋爷爷、姚爷爷和许多红军叔叔的收留爱护下,慢慢长大,成长为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是闪闪的红星给了他信心和革命斗争的力量,为了人民的幸福,革命的胜利而去战斗成长。最终红军打败了人民恨之入骨的“刮民党”“遭殃军”,而冬子也抓住了胡汉三为伟大勇敢的妈妈和广大受胡汉三剥削压迫的人民群众报了仇。冬子想大坏蛋胡汉三已经被抓住了,以后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现在,我的家乡更美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取代了原来坑坑洼洼的石子小路,通到了家门口。路上跑着许多漂亮的轿车。原来低矮破旧的房子也变成了现在的白墙青瓦的小洋楼,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就连种田也都机械化了。家乡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拍摄地。有古老的红军桥,那里的山绿绿的,水清清的,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他们去看挺拔的青松;红彤彤的映山红,穿着冬子他们穿过的红军装去走那红军走过的红军桥……
我爱我的家乡,爱看《闪闪的红星》,我们要学习冬子坚强,不畏强敌;勇敢,机智聪明;自信,决不放弃的精神。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正因为我们科学家的努力钻研,才能实现今天的飞天梦想,“天宫一号”已经成功发射了,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脚步也将踏上月球。愿“闪闪的红星”能照亮每个中国人的心,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爱我的家乡,闪闪的红星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光芒!我爱家乡,但我更爱我伟大的祖国!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若要盼的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若要盼的呦,红军来,岭山开遍呦,映山红”。映山红我从未见过,对于红军,革命时的故事也仅仅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前几天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带给我的感受颇深。
主人公潘东子的父亲是位革命军人,在父亲的教导下,东子从小就树立了爱党爱人民的信念。作文东子小时正处于共产党与国民党抗战时期,土豪官吏到处欺压百姓,十分猖狂,但却又十分惧怕共产党,土豪胡汉三就是这样的人,因为红军的到来,胡汉三不得已逃离了小村庄,可清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因为抗战道路的安排不当,红军被迫撤离了小村庄,东子的爸爸也跟随部队撤走了。在离开前,东子的爸爸留给东子一颗红星,告诉他革命的意义和道理,让他学会坚强。红军刚刚离去胡汉三便回到了村子,变得更加凶狠猖狂。东子和妈妈一起相依为命,艰苦的生活。可胡汉三暗地里想尽一切办法加害他们母子。于是小小年纪的东子开始与红军叔叔一起参加了战斗,与敌人斗智斗勇。在村民与红军的支持配合之下终于将胡汉三绳之以法。小小的村庄终于迎来了春天,满山的的映山红开的格外鲜艳。东子妈妈曾对东子说过:“待到满山映山红盛开时便是战争胜利的时候,也是你爸爸回来的时候!”啊,远处那个身影多么熟悉,是爸爸!东子在革命的岁月中渐渐长大,那映山红开的愈发鲜艳。
看完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东子的眼神,充满坚定,不屈与智慧的眼神,在与敌人做斗争时,他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智慧:敌人为了打败红军开始进行封山,不许山上人下来,也不许山下人带东西上去,决心困死红军,但聪明的东子一边为米店打工——获得敌军敌情,一边偷偷上山为红军叔叔送去珍贵的食品——盐。没有盐就没力气打仗,东子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擦将盐撒在衣服上,再用水浸湿,聪明的避开了敌人的眼线。还为红军带去了宝贵的敌方消息,大人们不住的夸奖:“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祖国有这样的未来战争一定会胜利的!”我不禁暗暗佩服东子的机智,在凶恶的敌人面前不慌不乱,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勇于牺牲自我,为祖国利益奉献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但是,如今的我们还是否能与潘东子一样呢?老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否珍惜了呢?红军叔叔曾对东子说过一句话:“革命要靠打仗,不能光靠等,等是等不到胜利的。”是呀,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收获,天下哪会有免费的午餐,守株待兔不过是一时幸运罢了。所以老一辈的人为了我们不惜牺牲自己换来如今的生活,他们没有“等”,而是去行动,那我们不也应该如此,为了自己也为了将来,多付出一点行动,尽自己一份力量,为祖国添彩。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每年的春天,翠绿的群山间都会开满映山红。那红彤彤的映山红铺满绿绿的群山间,美丽极了!这就是我的家乡,电影《闪闪的红星》当年的拍摄地。
我爱看《闪闪的红星》,喜欢潘冬子,更爱到群山间看那红彤彤的映山红和过那当年红军走过的红军桥,……仿佛间红军叔叔就在眼前,他们踏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朝着那万紫千红的群山间走去……而那闪闪的红星,如那革命的光芒永远在我心中闪烁!
我们都有快乐幸福的童年。但年仅七岁的潘冬子的童年却是在阶级压迫的苦水里开始,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度过的。这就是《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童年。影片中的小潘冬子非常坚强,他不畏强敌,在大坏蛋胡汉三把他抓起来,吊在大树上毒打时,也没有说出红军和爸爸的去向。他坚信爸爸会带来伟大毛主席的红军队伍,来解放广大受苦受难的穷苦人民的。果然,在危急中红军的枪声响了,小冬子得救了。而且后来他还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去为革命斗争站岗放哨。
影片中的潘冬子还非常勇敢,有一回他和几个小朋友玩打土豪的游戏,叫春伢子扮胡汉三,春伢子不肯,跑了。小冬子和另两个小朋友说,你们往那边去追,我从这边去截。在游戏中细心的小冬子发现了要逃跑的大坏蛋胡汉三,他虽然比胡汉三小很多很多,却还是勇敢地去阻止胡汉三逃跑,因为力气小,抓不住他,最后胡汉三还是跑了,但是小冬子也狠狠地在胡汉三的手上咬了一口。冬子,你真勇敢!
冬子坚强,勇敢。而且还非常机智聪明,敌人为了围剿革命红军,大坏蛋胡汉三把山给封了,让山上的红军没吃的,没穿的。山上的红军,重要的盐也吃完了,没盐吃,人就没力气会生病的。小冬子和爷爷就去给红军送盐,但山下敌人的关卡很多,查得很严,盐都无法送上山去。一个叔叔把盐藏在竹竿里,准备带上山时,胡汉三叫小兵把竹竿破开发现了盐,把他给抓了。危急中,潘冬子急中生智,他把盐化成盐水倒在衣服上,穿着泡过盐水的衣服,提着竹筒就上山去了,胡汉三的小兵把他的竹筒抢了过去,砸开却发现里面只有水,此时的潘冬子嚷着说:你赔我的,你赔我的。爷爷这时过来拉着他的手说走吧,他检起破竹筒跟着爷爷上山了,就这样潘冬子聪明机智的把盐送上了山。冬子,你真是太棒了!
最后,斗智斗勇的小冬子,在敌人的米店里,把他最恨的大坏蛋胡汉三给在睡梦中烧死了,为他伟大亲爱的妈妈报了仇。同时也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在遍野的红彤彤的映山红花丛中,终于迎来了梦中的红军和爸爸。而他也成为了一名合格优秀的小红军战士,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向了光明大道!
即坚强勇敢,又机智聪明的潘冬子,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红军先烈的鲜血,染红了群山间的映山红!我爱映山红!红军先烈用伟大生命,换来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今天幸福的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建设更加美好,幸福,富强,伟大的中国而努力!
我喜欢看《闪闪的红星》!喜欢潘冬子!喜欢满山红彤彤的映山红!如那闪闪的红星,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光芒!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8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耳熟能详的歌声响起,激起的是一代人对过往的回忆。拍摄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国产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曾经伴随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给当年很多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光流逝,或许您已回想不出故事的情节,不过它的影响力至今仍深深的考验着我们当代青年坚强的意识品质和生活热情。
著名的国产影片《闪闪的红星》已改编并推出电视剧版,迫不及待的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了一个星期,终于看完了,而且至今仍意尤未尽。
一个民族有自己传承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骄傲,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江西,一个贫苦出身的穷孩子潘冬子,在革命处于低谷,苏区反围剿失败,父亲潘行义随红军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跟随母亲,在地下党领导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以胡汉三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仅仅入党一天的母亲,在组织宣讲革命真理时,为掩护危机中的群众英勇地牺牲了,幼小的革命后代冬子沦为孤儿,在地下党领志吴大叔和宋爷爷等人的关怀下,他将仇恨的火种埋在心里,擦干眼泪,毅然投身到反动派的战斗上,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一步步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经过改编的电视剧虽然在人物角色上没有太大的改动,但是故事情节时时的抓住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场面真实感人。看完这部电视剧,我感慨万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年轻人,逐渐淡忘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品质。在生活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等待着我们,遇到坎坷,我们不能轻易低头,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在工作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潘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把公司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要严格要求自己。
虽然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但是它就像一座导航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催促着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是家喻户晓的影片,反映了红军无畏的信念,他们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艰苦斗争,拯救了千万水深火热的穷苦人民。“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不禁热血沸腾。那颗闪烁的红星就是我们的党,它照亮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带我们走进了革命时代的一片天……
在江西柳溪村,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因他父母都是红军,到十岁时,便经历了悲欢离合:我也特别敬佩小冬子的妈妈,她在敌人的威逼下仍然坚贞不屈,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她第一天入党就已经牺牲了,真是共产党的损失啊!冬子爸爸负伤,坚持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咬紧牙关没发出呻吟。这坚强的意志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和鼓舞。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胆量,他智斗老奸巨猾的土豪劣绅;他巧妙地化险为夷,躲过敌人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最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加入到红军的行列。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等,只能等来落后挨打;等,只能等来东亚病夫的耻辱。我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要踏着红色记忆的脚步分秒必争,心中红色永铭记,让历尽沧桑的祖国矗立在世界之巅。在成长的道路,我要像冬子爸爸绝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在生活的道路,我要像冬子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以顽强的拼搏精神。
这部影片将冬子爱恨分明、不畏艰险、与邪恶抗争的勇气、机警镇定、纯洁质朴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深深的被片中的人物为了国家命运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所感动、震撼。它像启明星,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又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行之路。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是这样的,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我们身边都有一些让敬佩的小英雄,今天我怀着崇高的敬意,看了《闪闪的红星》这一部电影,看见了那个可爱的小英雄——潘冬子,感受他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体会潘冬子高尚的品质。
潘冬子小小少年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点头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溶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弄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应付了胡汉三多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杀死了恶霸地主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随着革命的节节胜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纷纷翻身做主。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潘冬子不愧是为一名受人爱戴、敬佩的少年英雄。作文他面对困难是临危不惧,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险。他爱恨分明、纯洁质朴。潘冬子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以对敌人恨之入骨,不怕任何任何危险,下定了决心要消灭敌人,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从此当家作主,不再受敌人的欺负。潘冬子是一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英雄,他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他那高贵的英雄品质将永远闪着金色的光辉,那像是胜利的火炬,永远屹立在那里,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中国的一颗闪耀的明珠,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心中。
啊!潘冬子,你真是一名让敬佩的少年,你那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你那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你是我们民族的自豪。我们中华民族因有你而光荣,感到自豪,你真是一位让人赞不绝口的英雄少年。潘冬子,你的所作所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鼎鼎大名——潘冬子。潘冬子你就像是金子一样散发着灿烂的光芒,永远闪烁着。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这首熟悉的歌曲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这部影片主要描述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一天,我问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好电影推荐推荐。他们却异口同声的说:“《闪闪红星》。”我一脸惊讶的看着他们,并撒娇的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看那么那么老的电影,还有没有别的?”爸爸,妈妈一脸无奈的说:“你知道那里面的孩子都什么样子吗?再看看你,一天到晚的什么都不干,真是没法相比。”唉,我也只好学习一下,电影中的小英雄了。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中国的星,照亮祖国照万代……”随着《闪闪红星》的主题曲,我们了电影情节。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时红军的故事,里面的东子是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在红军的影响下,经过多次努力灭除了百姓的祸害。在消灭敌人时,东子逐渐学会了勇敢和顽强,有了一颗爱国的心!
东子的娘在敌人面前不畏怯,在红军受伤时冒险取药,在红军遇难时勇敢地举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她也不忘儿子的那份情,奋不顾身去取儿那书包和写满自己名字的纸贴,那可是最宝贵的东西啊!东子被他娘的坚强勇敢给感动了,被那股母爱之泉震撼了,这使东子消灭敌人的决心越来越强烈,最后,终于消灭了敌人。
看完后,我深受感触,也证实了爸爸妈妈的话。“真是没法比”。我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少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不禁的由衷敬佩他们。尤其是小东子,几乎与我们同龄的小孩居然会有那么大的报复,和爱国心。看看东子,再想想我们,我们整天什么都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而比我们小的东子都扛枪上战场了。这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回想着红星在胸前闪闪发光的模样;那火海翻腾红军却忍痛冲出火海,只为了背上那受伤的队友;东子的娘与敌人葬身火海,只为了保全红军的性命……真是不禁让潸然泪下。
如今,我们不可能去重复以往的情节。现能做到的只是:去学习影片里人物的善良、高尚的品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就像小东子一样,勇敢面对,绝不向困难低头,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让我们在这大好时光里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向着祖国美好的明天,迈起我们自信的步伐!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起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潘冬子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本局的主人公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也是地下党员,为了革命,冬子的父亲跟着红军出发了,父亲临走时送给了冬子一颗闪闪的红星,说这颗红星可以保护他。父亲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来了,你的爸爸就回来了。”村里有一个大汉奸叫胡汉三,胡汉三和土匪们为了阻止红军吃上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盐,便封锁了上山的路,这时潘冬子灵机一动,用河水把盐溶化了,倒在衣服上,把河水装到竹筒里带上山。他的聪明机智使红军保存了体力。
父亲走后没有多久,村里的土匪又开始烧杀抢掠,冬子家被胡汉三给烧了,母子俩只好和留下来的红军一起住进了破旧的窑洞。但胡汉三知道后,又带人围攻窑洞,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红军突围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军也伤亡惨重。为了抢救伤员,冬子自告奋勇的上山采药,结果被胡汉三抓去了,说要救冬子,必须把电报机还给他们,红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在胡汉三的房子了打好了埋伏,然后将电报机弄坏,准备第二天早上开始歼敌。第二天一早,红军来到胡汉三居住的地方,将电报机还给了胡汉三,胡汉三刚要伸手去拿的时候,只听几声枪响,胡汉三的手下应声倒地,却让狡猾的胡汉三逃跑了。冬子和几个红军勇敢地把胡汉三给抓住了。
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和安宁,这时,冬子的父亲长征回来了,他亲手为冬子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从此,冬子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剧中有一位吴大叔,他说过一句话;“要想胜利,不能等,要去斗。”是啊,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如果现在你等,他等,我也等,那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强大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期望。
是啊,“要想胜利不能等,要去斗”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为了祖国的腾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电影《闪闪的红星》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
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们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工作、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
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6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家知道,“要想胜利就不能靠等,要去奋斗。”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哈哈,你们肯定不知道吧,这是《闪闪的红星》中吴大叔说的一句话,这话,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本书后,潘冬子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时浮现。
其中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在一个冬天的夜里,寒风吼叫,周边一片漆黑,可冬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原来,吴大叔还在灯下为冬子一针一线地缝棉袄。这时,门被推开了,走进一位站岗的战士,他一进门就发现冬子睡在稻草铺成的床上,身体冷得缩成一团,便脱下自己的棉大衣,轻轻地盖在了冬子的身上,而自己的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就回到了岗位上,迎着刺骨的寒风笔直地挺立着。熟睡的冬子逐渐暖和起来,等他醒来,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棉大衣,一切都明白了。
读到这精彩部分时,我不由地陷入了沉思。那时候,红军为了打敌人,救穷人,风餐露宿,条件非常艰苦,可他们还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冬子在这个革命熔炉里得到了锻炼,成熟起来,他深深地懂得这种革命的友爱。
我也特别敬佩冬子的妈妈,她在敌人的威逼下仍然坚贞不屈,为了掩护陈钧叔叔,牺牲了她年轻的生命。
潘冬子那活泼、机智的形象至今影响着我们青少年,让我们在潘冬子的精神鼓舞下,刻苦学习,要拼搏,就要不断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歌响起,我都情不自禁的想起《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还会想起潘冬子,一个有志气、勇敢、机智的小男孩。潘东子的爸爸是红军,是一个为村民着想的人。他给潘冬子做榜样:在一次战争中受了弹伤,那是麻醉药很少而受伤的人却很多,他的爸爸却说把药留给受重伤的伤员,他忍着剧痛让医生把子弹取了出来。潘东子的妈妈加入共产党员之后,为了掩护村民牺牲了自己。“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句话指引着潘冬子机智地一次又一次的与敌人周旋。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争。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潘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在暑假里,我看了红色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它使我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的艰难困苦,潘冬子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当敌人来临时,潘冬子积极参加斗争,配合红军叔叔攻打敌人。在战争中,潘冬子机智勇敢,如炸毁桥梁,给八路军叔叔送盐等。作文我十分羡慕潘冬子的冷静,机智,果断的做法,他的做事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当头戴红五星的潘冬子与率领红军打回来的爸爸在开遍映山红的山路上重逢时,爸爸深情的对潘冬子说:“孩子,要记住是吴大叔又当爹又当娘把你养大,并且帮你戴上红五星。”吴大叔说:“不,党才是他的亲爹亲娘,是他自己把红五星戴在头上的。”是的,是潘冬子自己把红五星戴在头上的。因为从小潘冬子把这颗红星当作革命,当作希望。因此,他深深的喜爱那闪闪的红星,正如歌词里所唱,红星闪亮亮,照我去战斗……
在红星的照耀下,他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战士,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心里佩服潘冬子,他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小,却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不容易。可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苦。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们今后要好好学习,加倍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维护和平。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主人公潘冬子。潘冬子机智勇敢,我很佩服他
潘东子的妈妈因为保护村民白狗子烧死了,当时潘冬子,就在不远处的丛林躲着,他当时亲眼看见了妈妈被白狗子杀害了。他心中的仇恨油然而生,他忍住了仇恨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妈妈呢一样牺牲的人报仇,报效祖国。
潘冬子帮助红军打败了白狗子,潘冬子拥有一颗爱国的心,也就是因为它拥有爱国的心,所以他才会置自己的生命而不顾。去帮助红军。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要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的信念。
中国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关爱,比如:祖国让我们在教室里安心学习;祖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祖国母亲给了我们呢这木多的关爱,我们理应长大后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报效国家!
每一个人都受到过祖国母亲的恩惠,所以每个人都要报效祖国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来报效国家。我们一生有两个母亲。连白痴都知道长达之后要回报母亲的恩惠,所以我们要回报祖国母亲队我们的恩惠。
有些人殊不知自己努力学习干什么,整天总是无所事事,不完成作业,可是他们不知道祖国母亲一直在养育着他们,他们却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他们都没有一颗爱国的心,都不知道努力学习要报效祖国。
我们一点要怀抱爱国之心,努力,勤奋学习,懂得更多的知识,才能使国家繁荣。祖国母亲把我们抚养长大,而我们一点要知恩图报,长大之后我们一定要报效祖国母亲给我们的恩惠。
我深知:我一定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才,来报销祖国。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看过了很多电影,其中最让我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在顺德图书馆看的那一部电影——闪闪红星,影片中潘冬子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影片讲述了在上一世纪30年代时,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爸爸是红军团长,妈妈是地下党成员。当他爸爸跟着红军队伍走后,妈妈为了保护群众的转移,把生死置于度外,被大汉奸胡汉三用火活活的烧死了。冬子眼睁睁的看着妈妈消失在熊熊的大火中……他伤心极了,吴大叔对他说:“你要坚强,努力学习,铲除胡汉三,为你妈妈报仇呀”。尽管冬子失去了妈妈,但他凭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送盐,传递信息。他每转移一个地点,都会把书本带上,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后,他经过了重重磨难及考验,打败了土豪劣绅,最终佩戴上发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这影片,我浑身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冬子的英雄气概振住了,被共产党员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是靠无数的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要向冬子学习,学习他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艰险,争分夺秒去学习的精神。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先进的年代,社会繁荣安定。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一定要从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学多一些文化知识,为祖国将来的壮丽事业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冬子那样的爱国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美好,一定会走在世界列国之首,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今天我读了《闪闪红星耀中华》这篇文章给我感触很深。
文章讲的是着样的:1973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闪闪的红星》写主题歌词。傅庚辰说为了修改歌词,他把已经编好的歌谱全部重写。那时侯创作条件十分坚苦,连最基本的乐器都没有,可他凭着对革命的热情和支持,灵感滚滚而来。
傅庚辰说:“红星跟我的人生确实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我从小参军,我是在共产党解放军的怀抱中长大的,我是在这个队伍中长大的。”多年从军的傅庚辰深深明白红星二字的重量,也由此结下了难解的红星情结。
《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敬着的那颗红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在那颗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一首《红星歌》,唱出了革命先辈的渴望和激情,也唱出了当代中国人的执着和豪迈。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所感触,在以前的时侯生活条件是那么清苦,但当时的人民却热血沸腾,相信自己的祖国不畏坚险,共同奋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
这本书真实的赞扬了,那时的革命战士们,大智大勇,无谓艰辛,勇于奋斗的精神,是他们为我们开辟出了新的未来,是他们为我们打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正如歌中所唱: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对,是党,是共产党,是他们带给了我们中国的美好,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无限关怀!所以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决定——我要向中国有气节的人物学习,让祖国日益强大!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是一个革命小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潘冬子生在革命年代,而他当时所在的村子正好有个大地主胡汉三,老百姓们的粮食每年都要上交给他一大部分,自己就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冬子的父亲因为红军长征而存下了大量的粮食,差点被胡汉三害死。
终于有一天,红军们来到了这里,抓住了胡汉三,将他的粮食分给了村民。可是,就在红军们将胡汉三押回总部的路上,胡汉三的手下却将他救走了。因此,他又回到村里继续作恶。红军只好开始长征,而冬子的父亲作为民兵也参加了这次长征。冬子的父亲在临走时送了冬子一颗闪闪的红五星,说这颗红五星可以保护他,然后就匆匆上路了。
然而,父亲走后没多久,村里的土匪又来了,冬子的家也被胡汉三烧掉了,母子俩只得和留下来的红军一起住在窑洞里。但是胡汉三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就带上了一队人马去围攻窑洞。红军决定突围,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红军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军也是伤亡惨重。为了抢救伤员,冬子自告奋勇去山上采药,结果被胡汉三抓去了,说是想要救冬子就把电报机还给他们。红军就在胡汉三的房子里打好埋伏然后将电报机弄坏,准备第二天早上开始歼敌。第二天一早,红军队长来到胡汉三居住的地方,将电报机还给胡汉三。胡汉三刚要伸手拿,只听几声枪响,胡汉三的手下应声倒地。冬子逃进了粮仓,不料,狡猾的地主也逃进了粮仓。两人在粮仓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终,地主被米淹死在粮仓里。
村里又变得安宁,冬子的父亲也回来了。他亲手为冬子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从此以后,冬子就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小英雄。
我认为冬子很勇敢,很小就敢于战斗,面对敌人不害怕。他也很坚强,他没有因为失去母亲而害怕。他也很机智,在最危险的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去除掉敌人。他高尚的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八: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家都看过革命影片《闪闪的红星》吧!里面的潘冬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土豪胡汉三的剥削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是冬子巧妙化盐为水的一幕。那时候游击队缺盐,不吃盐就没有力气。为了让游击队能打胜仗,冬子和爷爷挨家挨户的讨盐,然后将盐化成盐水装在竹筒里。但是到了出城门的时候,国民党盘查的很严格。冬子看见许多想带东西出城的人都被搜查了出来了,心里非常着急。心里暗暗在想:“这可怎么办啊?这些盐对游击队员是多么的重要啊!”这时候冬子眼珠一转,小声对宋爷爷说声等他一下,就一路小跑着进了山沟里的小河边。只见他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里,提着一竹筒河水到了封山的路口。国民党的士兵把竹筒打破,舔了一下里面的水,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就让冬子和爷爷过去了。回到家里,冬子把化盐为水的事告诉了爷爷。爷爷连忙把棉袄洗了,然后把盐水倒进锅里烧干,慢慢地锅里出现了白花花的盐巴。“有盐了!”“有盐了!”“游击队的叔叔们可以吃到盐了!”冬子高兴地大声叫道。爷爷也在一旁直夸冬子是个勇敢机智的好孩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新年。他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第二点是吴大叔的那句话:“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现在的科技发达了,要想实现任何愿望,都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奋斗!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
【篇九: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小朋友,你们熟悉这首歌吗?这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
几天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看了他们小时候看的这部电影,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影片中讲述的是在1931年—1938年期间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在党的教育和革命群众的关怀下,经过艰苦战斗的考验,最后成为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影片中的潘冬子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浓的眉毛,透出坚强的性格。他机智勇敢,爱憎分明。潘冬子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读书。他的父母都是革命工作者。他自己是少年儿童团团员,帮助红军打白狗子,表现得非常出色。12岁时,他成为红军小战士,带着父亲给他留下的一颗闪闪的红星,走上了革命的征途。他智斗作恶多端的土豪胡汉三,巧为红军部队送盐,和红军一起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想了很多。想到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来得是那么不容易。想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由红军战士和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小朋友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那么,我要从现在做起,在学习上、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潘东子学习,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篇十: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个关于爱国的书——《闪闪的红星》,看完以后,心中好像也有一颗红星在闪啊闪……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随毛主席长征,妈妈为掩护乡亲,壮烈牺牲了。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像一个指路灯,指引着潘冬子前进。终于,他历尽艰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随毛泽东和父亲一起打仗,报效祖国。
我非常佩服主人公潘冬子,因为他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加入红军的。他亲眼看见米店老板米中掺沙,抬高米价,勾结官府,还明目张胆的杀人。冬子不怕,他巧妙暗地里帮助百姓抢夺大米,用勇气在米店放火。唉,如果是我们,在就吓得六神无主。所以我非常佩服潘冬子的智慧和勇气。
看完这本书,我更明白了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但我们不能被今天的平安生活冲昏了头脑。让我们再一次将右手五指并拢,举于头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再一次将右手握拳在头侧——“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想潘冬子爸爸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性念去克服它;当遇到危险时,要想潘冬子妈妈一样,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正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像潘冬子一样,以少年特有的乐观、阳光、智慧、勇气顽强向上、勇往直前,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重担。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以顽强的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红星闪闪,闪闪红星,闪烁着革命的光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更应当懂得付出、回报、感恩、体谅,做一名像潘冬子一样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叫做《闪闪的红星》。
这部电影讲的是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合对抗财主胡汉三的故事。主角就是潘冬子。当潘冬子的父亲长征去了,冬子他们也遭到了逃跑回来的胡汉三的围攻。冬子的母亲为了打败胡汉三等人,不幸被未扔出去的手榴弹炸死。冬子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把盐带上山,让红军有必不可少的盐吃,当他被胡汉三抓住时,临危不乱,在胡汉三的粮仓里与胡汉三斗智斗勇,终于让胡汉三活活淹死在粮仓里。他是多么勇敢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一是因为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信念。他偷走过胡汉三电报机,让胡汉三不能与外界联络,也断了胡汉三想继续剥削人民的粮食,并享受渔翁之利的坏想法。虽然最后电报机毁了,但胡汉三的财路也断了。二是因为胡汉三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让我很是愤怒。尤其是听到胡汉三逃回冬子他们村子时说出的那句:“拿的我的乖乖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统统给我吐出来”时我真的义愤填膺,明明是他自己收走所有的粮食,还不给农民们留多一些粮食,他长的很胖像一只球,而那些穷人们呢,却瘦骨嶙峋,几乎只剩下了皮包骨头,我是多么愤怒啊!
吴大叔有一句话:“想要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共同进步,为了祖国的明天去奋斗吧!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一起看了部电影——《闪闪的红星》,看完后,我深受启发,脑子中一直回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主角潘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他的父亲是红军队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他们是光荣的一家。一天,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去前线打战了,潘冬子每天都想着父亲,母亲告诉他:“等山上开满了映山红,那时候,红军就回来了,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潘冬子就等着爸爸,等着山上开满映山红的那一天。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头上戴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红星,在满山的映山红下迎接着爸爸,可神气了。但是,现实毕竟不是梦,潘冬子的妈妈死了,她被小鬼子包围在一间破房子内,用火烧死了。死前,她的脸上没有悲伤,没有害怕,有的只是欣慰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妈妈的死,没有打到潘冬子,反而更坚定了他杀日本人的决心……
看完这部电影,我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恨日本人残忍的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气地主不让红军把盐带上山,爱潘冬子爱恨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的精神,赞红军解人们于水火之中,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行为。所以,让我们全体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为祖国添上一点光彩,相信明天的中国会更繁荣,更强大!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熟悉,嘹亮,坚定的歌声便是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曲。
这部经典影片讲述了一个年仅10来岁的小男孩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不仅因为冬子的父亲是一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忍杀死的妈妈报仇。作文带着这个心愿,冬子在抗战中巧妙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传信,并在这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送给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耀眼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闪耀的红星就成为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机智的冬子指引正确的道路。最终,冬子带着那枚红星参加了红军。
当电影中出现一团团熊熊火焰,一片片鲜艳的映山红,我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潘冬子这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更值得国人牢记于心。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珍惜少年的大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国人,爱学习,奋发图强,努力上进。用科学文化建设革命先人打下的江山;用劳动知识编织我们美好的家园;用浓浓爱国心让党的光辉传万代。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小眼睛看大世界
为什么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么好?这么的快活?当然是因为在好多年之前有人用生命与血肉换来的战争胜利才拥有今天的自由、快活。如果当时没有他们努力坚持的拼搏,现在可能还是被其它国家奴役着。
在那个年代,曾经出现过许多跟我们一样大或比我们小的英雄人物,像雨来、王二小、潘冬子等,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是失去亲人就是牺牲自己。如果他们这样拼搏而来的和平,那我们就更应该珍惜了。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的主角潘冬子失去了母亲也挺过来了,去敌人家里埋伏。他那个时候很坚强,失去了母亲,父亲又随着军队走了,只有他跟他的小伙伴们还坚持着去跟敌人做斗争。他们很努力的换来了胜利就是为了让后代生活的更好,我就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如果没有共产党的话,现在新的中国不会成立,还会被别国侵略奴役。所以,有了现在的中国,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无法亲身参加战争,但看过电影后深刻体会了战争的残酷。那我们应该在和平的生活中努力。无论学习还是什么都比战争年代要好上千万倍,该努力了。
这篇观后感写过后,我就更要努力学习了,还要努力生活。不让他们的牺牲白费,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暧胸怀呀……”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一,我听着这首歌,看完了这部电影。脑子中还总会浮现出那一幕幕场景让人热血沸腾。
这部电影讲了党和红军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和土豪打斗的故事。儿童团员潘东子的爸爸因打仗受了重伤,为了节省麻药,坚持不用。红军又要走了,潘东子的爸爸把一颗红星留给他,让他想红军时拿出来看看,红军一走,土豪胡汉三便又回来了,东子的妈妈为了让群众安全离开,自己去吸引敌人的注意,最后被活活烧死了。东子帮助红军立下了一件件功劳,最后还亲手用火烧死了胡汉三,给他妈妈报了仇,最终成为了一名小红军,把那颗闪闪的红星戴在了帽子上。
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潘东子聪明、机智、有志气、有抱负,他在爸爸离开,失去妈妈的情况下,以爸爸留给他的一颗红星激励自己,作为精神支撑,拼博向上,努力斗争,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红军。
现在,我们生活在这种幸福的社会里,虽然没有土豪,恶霸这样的人,但也会碰到一些困难,看完《闪闪的红星》,我明白了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绝不能低头折节,当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像东子那样勇敢奋斗,绝不退缩。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很小的时候,听妈妈唱过一首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通过这首歌,我知道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也认识了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暑假里,我在少儿图书馆借书时发现了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著作《闪闪的红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这本红色经典作品。
《闪闪的红星》主要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随红军转移到别的阵地,妈妈为了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爸爸临走时留下一颗八角帽子上的红五星。在艰苦的岁月和漫漫长夜中,这颗红五星温暖着潘冬子幼小的心灵,照亮了他的成长之路,坚信爸爸一定会回来,红军一定会胜利。当映山红再次开遍山野的时候,长大的冬子肩扛钢枪,帽子上点缀着闪闪发亮的红星,和爸爸并肩走在红军的队伍中。
红星赋予潘冬子勇气,使他面对坏人是那么的镇定自若,使他面对困难时不畏艰辛。同样,我们在以后的成长路上肯定会遇见困难和挫折。当我遇见困难时,我会想起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怕困难,困难就不怕你;如果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同学们,别只顾着玩电脑游戏、看卡通漫画,请拿起这本红色经典吧!遇到挫折时,我们更需要学习潘冬子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前两天,我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讲的是小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随部队出征前,给冬子留下了一枚红色五角星。冬子在这颗红色五角星的照耀下,积极参加到与敌人的斗争中去。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靖卫团的后路,帮助游击队俘虏了敌人;他巧妙地把盐溶在水中,浸在衣服上,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把盐送到了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打沉了敌人的运粮船,挫败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还机智地应对了恶霸地主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杀死了他,为红军打下姚湾镇创造了有力的形势。
影片中有很多人物,潘冬子是我最喜欢的。他机智、勇敢,面对敌人毫不屈服,又能巧妙地对付敌人;他爱国,和红军一起战斗,保家卫国。
在生活中,我有很多地方要向潘冬子学习,比如,遇到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做事要勇敢……记得上次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语文课,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难,同学们纷纷踊跃回答,但我却一直不敢举手,因为我怕说错,给外校的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一次,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我却不敢报名,因为我觉得我的体育不太好。从现在以后,我一定要积极参加活动,上课大胆举手发言,做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篇八: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里面主要讲一个男孩叫潘冬子,7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员,他爸爸跟着部队去打仗了,临走时给他一颗红星,他每天看着,想念他得爸爸快点回家,他妈妈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遍了,爸爸就回来了。他就等着。
他机智,聪明。和赵爷爷去山上运盐,敌人设了关卡不让老百姓运,他就动脑筋把盐水倒在自己棉袄上,这样,就安全的把盐运到了村里。
红军去打仗了,胡汉山又回来欺负老百姓了,敌人在桥上,他就想到了一办法,把桥的木板抽掉,敌人都掉在河里了,他胜利的笑着。他为了给赵爷爷打探消息,就假装在米店里做小工。老板为了不给老百姓吃米,就把“今日无米”的牌子挂在门上,潘冬子就乘着晚上,就把字给改了,挂着“今日售米”牌子,结果,赵爷爷带着老百姓抢回了很多米。汉奸胡汉山带人去杀老百姓,潘冬子妈妈是个共产党员,为了救乡亲们,就活活被火烧死了。潘冬子很伤心,他乘着胡汉山睡觉,把汽油倒在他身上,一把火点燃把他给烧死了,潘冬子终于为妈妈报了仇。
山上的映山红终于全开了,他得盼望终于也来了,红军和他爸爸一起回来了。潘冬子凭着机智勇敢冷静,把红星戴在了帽上,成为小红军。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学习他得勇敢机智和爱动脑筋。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安定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学习,来回报祖国。
【篇九: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闪闪的红星》,非常好看,很感动人。故事里的主人公潘冬子是贫苦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都是红军,后来经过风风雨雨的锻炼,潘冬子也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坏蛋胡汉三用火烧死了潘冬子的妈妈,还多次想打死潘冬子,他都机智地躲过去了。面对自己的杀母仇人,潘冬子面无表情,这表示了他的沉着与冷静。有句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而潘冬子没有冲动,而是在夜里把胡汉三烧死了。我要向潘冬子那样遇到棘手的事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要机智勇敢。
潘冬子是一位坚强的男孩子,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他不怕辛苦,走了很多的路也没有抱怨。第一次参加战斗,他既不害怕也不慌乱,而是从洞里爬出来,夺过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朝敌人扫射,英勇作战,非常了不起。还记得他在米店的时候,干活很吃力,哈哈,大家没想到这是掩护吧。后来他帮助百姓得到了米,不再挨饿。胡汉三为了阻止红军吃盐,封锁了上山的路,潘冬子灵机一动,将盐水偷偷地倒在衣服里,成功地帮助红军得到了盐,多么机智呀!
爸爸留给他的红五星,给了他勇气和信心,不断地鼓励着去跟白狗子和胡汉三拼杀。潘冬子的种种精神非常让人佩服,我也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辛勤劳动,专心致志地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智慧,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篇6:读书心得800字作文

【篇一:读书心得】
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每一个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使我们忘忧、可以使我们超然、可以使我们充实。读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老师的天职。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猛然一听,这句话说得很严重。可是,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好久没有读书。那么,一定是这段时间他很忙,或者把心思分散在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致使他没有了读书的时间,或者没有了读书的心情。使人忙碌的琐碎事情,是造成一个人思想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庸俗表现出来后,言语自然无味,面目也就使人看起来感到可憎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现实世界而生活。但是,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思想的灵活、心里的快乐,是我们的身心受益很多。
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升高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够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把一切牵扯到自己的扰攘纷争、烦恼、仇恨,都看淡了、抛开了。
在现实的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有人喜欢买车买房;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在大脑中。而我认为,在大脑中储存佳言名句,即使最富有经济价值,也是最安全的储蓄。这是因为,他既不怕盗窃,也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读书,使你宁静、快乐,少了一些唯利是图,少了一些唯恐失去存款的心神不宁。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不爱读书的朋友,赶快过来试一试吧!爱读书的朋友,请继续努力读书吧!让我们一起努力读书,共同进步!共享盛世繁华的好时代!
【篇二:读书心得】
说起读书,长了这么大,还头一次审视读书。因为从自己当学生开始到身为人师,我们都时刻与书为伴,只不过我们太习以为常了,甚至没能好好静下心来,去品味以下读书的感觉和收获。
学生时代的读书感觉,一个字“累”,尽管自己没有在高中毕业时,把所有的书都撕掉,烧掉,但也毫不吝啬的把它们装进口袋给卖掉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书对学生的压抑。
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已经不能使自己从容的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求知面孔,甚至无法控制他们灵活的四肢,使得课堂内外,散乱不已。这时,一种再度学习的愿望油然而生!
先是看影像资料,听一听他们的育人技巧。后来发现,看影像资料局限性太强。变改为看书。随时随地都能翻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看的书自然就多了起来。最初一个月两本,发展到一个月4本,读书笔记也用了一个又一个。有时候,我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日记里,不时被女儿翻阅,她也有了写读书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
自从看书以来,对书中的理论知识不太感兴趣,甚至感觉作者有罗列无用的东西以充当作品的内容之嫌。对读书者来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可能就是人们为什么对现在的书有这么一种看法“现在不管是不是个人儿都能写书!”
对人类最具影响力的《论语》,我看完之后,方感觉出书人竞如此的不负责任,同样的一句话,竞在书中出现两次,并且命名在不同的章节中,赋予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看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中,我曾经发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时刻:生病输液时,是我们读书的最好时刻。静静的躺在病床上,认真的读着每一句话,慢慢的去品味书中的道理和智慧。唯一的缺陷就是无法把精彩的部分、哲理性的话语记录下来。等你有时间在去记时,也许找不着了,这时候是最可惜的了。
书,还是要继续读下去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有书读的日子里,我们生活的很充实。读过很多书之后,我们会发现眼神中充满了定力。我们不会在无所适从的面对变换无穷的世界,我们因此会从容的度过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篇三:读书心得作文】
“每一则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就像金色的阳光,能除走青少年内心沉沉的阴霾;每一段文字都寄寓着高尚的情怀,好似怒放的玫瑰,让成长的日子溢满花香。”
——题记
是什么在你躁乱时给你宁静,在你困惑时给你启发,在你伤心时给你慰藉,在你潦倒时给你力量,在你得意时给你清醒?……那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书籍。书,小小的体积蕴含着无穷的内涵,娓娓地向我们弹奏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我喜爱读书,书帮我“知善”。书上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人就要存善心,表善意,起善行,终善果。要善待同学,善待朋友,善待亲人,善待对手,更要善待自己。我在书上学到的第一个成语就是“与人为善”,我要把这书中文字符号的“善”变成更加具体的“善事”。
我喜爱读书,书帮我“知义”。书上曰“铁肩担道义”,这个“义”不是义气,是指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书读的越多,自己肩上承担的义务也就越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书上还曰:“多行不义必自毙”。书告诉我们什么是国家之义,什么是江湖之义。什么义可行,什么义不可行。
我喜爱读书,书帮我“知理”。书上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上如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分不清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事理,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我喜爱读书,书帮我“知远”。书上曰:“智者虑远,见微知著”。读书可以帮我们明亮眼睛,明辨是非。在慢慢人生路上,难免会有一些困难,有一些干扰。书籍,像一艘船,带领我们冲出狭隘的沟谷,行驶到广阔的大海;书籍,像一面旗帜,引导我们获取知识的密码,打开智慧的大门;书籍,像一盏明亮的灯,为你照亮人生前方的道路,为你照亮心灵的尘埃!
朋友,如果你想求善、求义、求理、求远,那就热爱书吧!
【篇四:读书心得】
从小,我就喜爱读书;如今,读书更是我的一大嗜好。读书真棒!这是我内心的真切感受,借着这次寒假就让我写下来吧!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从印刷术发明以来,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当你读书时,你的思维在书中神游,你的情感在书中起落,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任何喜怒哀乐,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课堂上的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深奥,我喜欢读,因为它使我学到很多,人世间的书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我更爱读,因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
当我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的大脑日益充实。课间,我喜欢和同学为了某道数学题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对了,成功的喜欢让我笑,错了,失败使我得到经验。学习是艰苦的,可我乐意,因为读书是享受,我爱读书。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书琳琅满目。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又为共产党横渡长江打垮国民党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琼瑶催人泪下的言情小说,都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它们,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书是收获希望的土地,我要辛勤耕耘,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我爱读书,因为课堂的书让我学习,让我思考,课外的书让我了解,让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读,更让我成熟,让我成长。我爱读书!
【篇五:读书心得】
“读书”一听到这个词多么熟悉啊!懂得读书的人就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怎么回事。
喜欢读书的人,时把心思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在书中他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在书中他同作者一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一同欣赏优美的歌曲……
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黑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龟兔赛跑,它就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启示,由兔子的松懈,到乌龟的坚持,给我们了一个大道理,说明了奋发进取往往会胜过恃才自负。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我们也可以用勤奋和智慧打开成功之门。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丧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尽可能的发挥出你的才智。因为,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篇六:读书心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犹如一壶清茶,那淡淡的清香,滋润心灵的净土,在这个寒假里,我就阅读了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精编。
这本书看上去很深奥,其实它告诉我们的就是人世间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情感——爱。冰心对小朋友的爱,对伟人的爱,对亲人的爱,对世界的爱,都融入在这一纸纸油墨之中。让我们一起品味冰心这满满的爱吧——“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繁杂之心,来写这通讯。”这简单的一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流露出冰心想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纯真的童年,体现出了冰心对孩子们的爱;“你最爱的人,抱着最苦恼的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时你要佯欢诡笑的在旁边伴着,守着,听着,看着,一分一秒的爱惜恐惧着这同在的光阴!”这句话以强烈的语调,阐述了在母亲病重时,冰心心中难耐的痛苦。不需要太多的笔墨,冰心满满的情感就自然地流淌,流淌……
在这厚厚的一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散文《南归——贡献母亲的在天之灵》了。这篇文章虽然只描写了母亲临终前的几天,却让我们看见了母亲沧桑的一生。消磨、怔忪、孤悬、恐怖、寒风、黯然、弯颤,这一个个让人心惊胆寒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冰心心中的痛苦。“到了夜九时,母亲的脸色更加惨白了。头摇了几摇,呼吸更加急促。”这句话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种恐惧。“他突然回身,两臂抱着头大哭起来。那时正是一月七夜九时四十五分。我们从此时无母之人了,呜呼痛哉!”从冰心能把母亲去世时间记得那么清楚和强烈的感叹词,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冰心对母亲的爱,是多么真切呀!
冰心的爱,有对孩子纯真的爱,对伟人尊敬的爱,对亲人真切的爱,以及对世界感恩的爱。光从冰心的文字就可以看出,只要是曾经施舍过她的一切事物,冰心都会爱它。正如她自己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冰心的散文是清丽的,文字是典雅的,思想是纯洁的。让我们也像冰心女士这样,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用爱给生命添彩!
【篇七: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在学习中,书本是一位无言的老师,是我们在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便是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读书要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因为这对于我们处在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的资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为一名学生应认准自己的人生目标,梦想。有时,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篇佳作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一首好诗会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带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只有细细去体会才会是在愉快中学习。当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爱读书,容易;如果一辈子都爱读书,谈何容易。无论谁都可以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但要现拥有能够实现梦想的信念,毅力,有坚强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当读一本书时,我手里总拿着一支笔,遇到共鸣以及有疑问,就在底下画一条线,并简单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空白处,如果长时间这样做,不但对阅读与作文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有时候翻一翻,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我读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读完一篇文章,会写成读后感等等。这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自创观点。阅读体会分好多种,有的就是纯粹感想;有的还可以是小论文,先说明问题,表明观点,然后找论据,用看书学习得到的观点,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段我学习都有什么收获,把它们都整理出来,用知识书或提纲等形式归纳起来。
学习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创新型学生。我们读书就是要有春蚕的精神,蜜蜂的作风,蜡烛的风格,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奋力拼搏,乐于探究,无私奉献的精神。
常读书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要求多看书,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学习的突破夯实的根基,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
【篇八:读书心得】
“书”,我们再也熟悉不过,课桌上的“餐具”,天上的“太阳”,生活中的“水”,我们的“心脏”。书是我们精神中的“钙铁锌锡维生素”,帮助我们的精神“茁壮成长”。它比金子还宝贵,让我们慢慢的品味,细细的品尝……
伟大的文学作家茨威格曾经说过:“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让我们仔细认真的每一本书,为我们的学习打好坚固的基础。
书是困难时的一双手,是干渴时的一股甘泉,是机器上的一台发动机。或是说,只有他才能使我们的血液流动,促进心脏的呼吸,只有他才能使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把冰心的言论铭记在心。
记得那时一次暑假,让我与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在书店,我购买了一本《杨红樱科学童话全集》。在这本书里,以一个个小动物来叙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神犬探长”、“青蛙博士”、“波卡”、“小洼人”、“米奇”、“鸵鸟巴巴”,以一个个特殊身份来叙说出地球上的每一个动物。不仅这些,还有密切关系着的食物链,每一个动物的生活习性,正是我们拥有一个可爱的地球母亲,才找来了许许多多的生灵。
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这样,所以我们更要保护我们这可独一无二、璀璨而又闪亮的明珠“地球”。在我们的身边,破坏地球母亲的实际随处可见,到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砍乱伐树木、工业污染,每当这些人一活动,我们的地球母亲便会受到一次严厉的打击。前一段时间,中国出现干旱,就是因为水循环被遭到严劣的遏制、严重的打击,使地球无法降雨,干旱面积越来越大。让我们发出内心的呐喊,让地球不再变得的乌烟瘴气、黑色渲染。只要我们每个人进一份力,十三亿中国人的心声将一同想起,一起飞舞!让我们保护环境吧!让地球重还旧貌,但还要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不只是你、他、她而是十三亿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再次站起,把我们大家庭---地球搞得干干净净,不再有任何的瑕癖,真正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一颗闪闪的红星。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被恶劣的环境所屈服,站起来!当国旗再次升起的时候、国歌在此再次响起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见证辉煌的一刻!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被垃圾熏倒,使我们再次占领高地!同学们,站起来,穿过这道障碍,这时,历史将由我们来焊接,历史的诗篇将由我们谱写,胜利的明天属于十三亿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
【篇九:读书心得】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
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揭示自然界奥秘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十分精通,开“程朱理学”之先河。其专心、专一和熟读精思,让后人备受启迪和教益。巴金的“回忆式”读书法、老舍的“三结合”式读书法、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等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寻。”唐宋诗人王贞白当年在千年古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苦读时留下的读书诗,充溢着诗人的灵性与悟性,千百年来,净化着亿万凡夫俗子的心灵。伟人毛泽东在庐山读书、用书的动人故事被传为美谈。1959年、1961年、1970年,毛泽东曾三上庐山,共居住135天。
读书之美,美在积累。季羡林大师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大量占有资料,再对资料进行详尽分析,就是学问。”南宋诗陆游深明“读书与积累”关系的真理,他在《冬夜读书示事津》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积累,才有一部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诞生;只有积累,才有书的传咏和文脉的兴旺,才有思想的升华。只有积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只有积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至今,人们仍铭记着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动普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强盛国家”的远大理想。蔡元培先生十分谦逊,他说:“我的读书的短处,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我已经经历了许多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短处。”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是读书者在人生进程中始终有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感和自豪感。日积月累,“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终成硕果,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惊险的一跳。
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经史子集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怀旧与创新,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温故知新,让我们可以在书中领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创新美。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读书之美,美在延伸阅读,美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读书,让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党员干部于浮躁中追求宁静致远,喧嚣里体味至真至纯。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mingyan/62539.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