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礼记大学3篇

礼记大学3篇

时间:2018-11-0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xjwk.net--心得体会】

一:[礼记大学]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高三年级——李艳辉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
  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

二:[礼记大学]我爱我家_1200字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代表14学前1班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家风
  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记录过: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只有小家和睦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大家都知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那我们该如何:立家训,树家风,助成长,园家梦呢?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曾国藩在其任上通过一封封家书要求家人不要恃权傲物,要虚心为人;不要铺张挥霍,要勤俭持家;不许欺凌邻里,要与邻里和谐共处。曾国藩对家人提出“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还提出“八本”。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八个大字:尊重,诚信,自立,勤奋,比如尊敬老师、长辈、与他人和睦相处;勤劳节俭懂得持家;与邻里之间友善相处;诚实守信,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长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一个家庭是否和睦相处,看的便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我们的父母也许不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他们去用他们为数不多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帮助着我们,指引我们积极向上,不走上偏途,在我们做错事时,他们会用最朴素的语言来告诫我们,让我们主动承认错误,当我们遇事骄傲时,他们会告诫我们要虚心。帮助别人,体现我们的友善;见到长辈老师问好,体现我们尊重他人;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体现了我们的诚实守信。如此可见,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家风,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家风家规家训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善恶美丑真假的概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一个人若是从小便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那他便会成功,例如岳飞,岳飞的母亲在儿子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要求岳飞要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可见良好的家风的重要性了。
  我们是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而身于学前专业的我们的任务,更是教会好祖国的花朵。只有这样,家庭和睦,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要遵守家规家训,弘扬我们的家风精神。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高一:杜金香

三:[礼记大学]凡学之道

凡学之道(1) ——师道何日再尊严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③:当其为尸(4),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5),所以尊师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严:尊敬。③不臣于其臣:不用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其臣。(4)尸:祭主。⑤诏;召见。
【译文】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
【读解】
我们耳熟能详的“师道尊严”,大概就出自这一节的说法。使我们稍感欣慰的是,教师在古代受到尊重,竞成了一种重要的礼节,即使在国君面前,也可以不受常礼的约束而受到特殊待遇。尽管该种特别礼遇是有限的,但毕竟体现了古人对老师的重视。
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可以用上“今不如昔”的说法。如今在好些地方,师道不仅不再尊严,并且教师的地位、待遇也远远落到了官员们、职员们、商人们、演员们等等等等的人群之后。诸多困扰着教育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与咱们这个教育历史悠久、教育制度和思想发达的古国不太相称,也与日后的发展不大相称。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fanwen/224762.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