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中语文论文3篇

高中语文论文3篇

时间:2018-06-13 来源:高中作文 点击:

【www.xjwk.net--高中作文】

(1) [高中语文论文]杜甫 -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 第四章 杜甫杜甫一生约可分为读书与壮游、困守长安、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四个时期。这是一个逐步走向人民的生活历程。其中困守长安十年,求仕受挫,生活困顿,使他接受了现实,认识了社会,看到了人民疾苦,迈出了走..

第四章 杜甫

杜甫一生约可分为读书与壮游、困守长安、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四个时期。这是一个逐步走向人民的生活历程。其中困守长安十年,求仕受挫,生活困顿,使他接受了现实,认识了社会,看到了人民疾苦,迈出了走向人民的第一步,创作也开始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安史之乱是杜甫生活与创作的转折点。他和人民一起流亡,并身陷长安,目睹中原战乱。这使他进一步走向人民,诗歌创作也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关心国家,关注现实,同情人民。他有忠君思想,“葵藿倾太阳”;但更为强烈的是爱国爱民思想,“穷年忧黎元”。两者是矛盾的,但在他身上却得到了统一。一方面他的忠君实际上包含着爱国;另一方面,他的忠君也并非愚忠,因而对统治阶级往往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总之,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最为突出的四方面内容。
一、同情人民,反映民生疾苦。安史乱前,他有揭露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兵车行》;安史之乱中,他的诗歌集中揭露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表达了人民反对叛乱、渴望和平的愿望,如“三吏”“三别”等;漂泊西南时期,他的爱民思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诗篇中有集中表现。
二、忧国悯时,表现爱国挚情。安史乱起,关注国家命运成为杜诗突出的思想内容。《春望》抒写国破之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胜利之喜,都传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连他的绝笔诗《风雨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也依然关怀着多灾多难的国家。

(2) [高中语文论文]有关中学生校服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 有关中学生校服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问题和方法:①研究校服的面料进行调查,向家长、经营者询问;在寒假中访问梦燕服装厂。②校服款式通过网络搜寻照片,找到各个国家、不同城市典型的校服款式。③校服颜色通过征求学..

有关中学生校服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问题和方法:
①研究校服的面料——进行调查,向家长、经营者询问;在寒假中访问梦燕服装厂。
②校服款式——通过网络搜寻照片,找到各个国家、不同城市典型的校服款式。
③校服颜色——通过征求学生、家长、老师以及一些社会人士的意见。
④探讨高中生是否需要每天穿校服上学。

结论和成果:
校服在不断的发展,款式和色彩都在趋向多元化;但单就校服本身来说,在价格、款式和舒适度上还不能满足同学的需要,公立学校的校服较私立学校的校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学们对校服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在款式和色彩上,许多同学都比较喜欢一些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校服。总之,可以说现在的校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的和意义:
当前在中国,或者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中学生都不愿意穿校服;如果没有学校的规定,很少有人主动穿校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朋友们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学生身份呢?是因为学生们喜欢更能体现个性的服装呢?还是我们中学生的校服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呢?本小组的成员就将以校服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设计出一套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符合中学生审美情趣的校服,从面料、款式等多方面入手,使我们的校服真正反映中学生的精神面貌,真正体现出不同学校的特色,成为我们爱穿的校服。

过程和方法:
1) 2001年12月下旬,课题研究开始,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
2) 2002年1月期末考试后,最后确定课题方案,并为寒假活动做好准备。
3) 2002年2月寒假期间,活动展开:
◎ 拜访梦燕制衣公司,调查有关校服制作的问题

(3) [高中语文论文]2014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3)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十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十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十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5532.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