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小学作文 > 蒸糕6篇

蒸糕6篇

时间:2018-11-17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www.xjwk.net--小学作文】

蒸糕篇一:卖蒸糕老汉

最近在我们学校里,又多了一个早餐摊,是卖蒸糕的。那个卖糕的不管你买不买,都对你笑,我怀疑他有点笑精发达,并且,笑起来,特像观世音。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三四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老汉摊前玩弹珠,他也许是童心大发,也蹲下来和那帮小男孩一起玩,我想:肯定是想和他们玩,好让小男孩们买他的蒸糕。没想到,老汉根本没有谈起买蒸糕的事,而是说:“孩子,不要在马路上玩,小心被车撞喔!”这让我更恨老汉了,心想:分明是怕那帮小男孩影响自己的生意,专门赶他们走的吧!哼!别人走路关你什么事。果然,那些小男孩走了,他坐在椅子上抽着旱烟,对我笑了笑。我看了看手表,“嗯,该走了。”离老汉几米后,我小声说:“乡巴佬。”
以后买早餐,我宁可买热狗,也不愿买老汉的蒸糕,因为我看不下去他那态度,但他每天还是对我笑。
还有一次,爸给我两元钱,让我自己买早餐,我觉得热狗吃腻了,就打算会会老汉的蒸糕。“喂!拿四个蒸糕,快点!我要赶时间。”其实当时并不晚,是我故意催促他的。“小朋友,蒸糕吃多了容易肚子疼,先买一个尝一尝吧!吃不饱,又给你做。”说完便递给我一个蒸糕和一元五角钱,我尝了尝,的确和糖一样甜,老汉的那种农村淳朴味流入我的心中。而后,他又笑了,笑得和吃了蜜一样。
后来,老汉的蒸糕生意越来越好,他笑得也是一次比一次甜。蒸糕老汉我永远支持你。

蒸糕篇二:年糕情

年糕相信大家已经在熟悉不过了,香香甜甜的确实美味。年糕代表亲人身体安康,来年过得平安如意。
小时候在姨妈家你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村里的大人蒸年糕了。临近年尾,各家各户就忙着准备蒸年糕,姨妈会去别家帮忙,我总会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为的当然是年糕啦!想起年糕的美味,我就忍不住吞口水。
蒸糕用的糯米是早就精选好的。蒸年糕的前几天,大姑娘小媳妇们便三五成群地挎着沉甸甸的米篮子,到村后的小河里淘洗,传说这条河里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这位善良的仙女总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这条小河的干净,清澈。只要把米在这条小河里淘洗,人吃了以后就会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当然要把淘洗好的糯米晒干磨成粉以后,蒸年糕的准备工作才算完成。蒸年糕通常是村里十几家在同一地方蒸,地点当然选在人缘最好,最受人尊敬的人家里,被选中的人家常常感到十分自豪。
到了蒸年糕的当天,人们兴高采烈地带上准备好的材料赶往蒸年糕的地点,先到的先蒸,这是无形中传下的规矩。男人负责烧火加柴,女人负责灶台,但中心人物还是那蒸糕师傅,放多少水,加多少粉,全由他指挥,女人们都会被他叫的团团转。每家人都会把白糖,红枣,红杏等一股脑的往笼里倒,他们都坚信自家的年糕是最美味的。其实最焦急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从头至尾都在盯着蒸年糕的笼子,仿佛炙热的目光也能把年糕蒸熟似的,真恨不得年糕马上出炉!
“蒸好了!”,随着蒸糕师傅奇怪的叫声,年糕出炉了!蒸好的年糕又香又甜,有的颜色比较浅,有的年糕上还镶着几粒红杏,小孩子们总是抢着吃,即使烫的嘴起泡,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大人们当然也会尝尝,把年糕切成几个小块,分给大家,每个人吃了之后都忍不住,啧啧赞叹……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蒸的年糕也越来越少,到最后只是去买来送给亲朋好友。买来的年糕包装精致,味道鲜美,还诞生了一种新吃法:把年糕切成片,和着鸡蛋煎起来,煎好的年糕嚼起来脆脆的,口感很好。可是我就纳闷:为什么我怎么吃都觉得比不上小时候的呢?

蒸糕篇三:蒸年糕作文

【篇一:蒸年糕】
春节快要到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的喜悦中。过年蒸年糕那是我们沙县必不可少的习俗。因为年糕,也称年高,是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高高兴兴的。所以我家也不例外,今天就要蒸年糕了。
外婆把一团“面粉”放在盆子,然后加入红糖,并不停地搅拌。而我看着那团“面粉”好奇地问:“外婆,这团面粉是什么做成的?”外婆说:“蒸年糕前,我们要先把糯米和大米各称出几斤来,再放入水中浸泡几天,然后拿出来,放入豆腐机中磨碎变成米浆。再把这些米浆放到一个布袋里,扎紧放上大石头,并用力往下压,这样水分就流出来了。挤干后的米浆就是这团面粉了。”哦!我似懂非懂地听着。经过外婆不停地搅拌,这白团面粉换上了一件红衣衫了。我说:“搅拌好了,是吗?”“对,可以开始蒸年糕了”外婆回答道。只见外婆拿出一个蒸锅,并在锅底涂上一层油,然后倒入搅拌好的面粉,又在面粉上撒了一些红枣、赤豆、莲子、花生,就放到大锅去蒸了。嘴馋的我,在一旁焦急地等着……“年糕大约要蒸4个多小时才可以出炉,你先去做作业吧!”。外婆笑着说道,而我却紧盯着那诱人的年糕,多么盼望时间爷爷的步子能迈得快些,多么盼望年糕能早些出炉。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难熬的四个小时终于过去了。“出炉啦——”外婆的嗓音这时特别地悦耳动听,哗!一开锅,香喷喷的年糕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感觉格外香甜。
诱人的年糕,令人回味无穷的年糕,我爱你。
【篇二:蒸年糕】
春节快要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为什么要蒸年糕呢?因为大家都想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高高兴兴的,所以我家也不例外,今天就要蒸年糕了。
吃过饭,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蒸年糕。奶奶先把许多白糖放进一个桶里,向里倒了很多开水,很快糖全都融化了。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米粉放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盆子了,再把糖水一点一点的倒下去,用手去搓米粉,慢慢地米粉就变成了一粒一粒的小圆子,把这些小圆子放进一个木桶里,先蒸一会儿,再在上面撒一些细细的圆子,再蒸……
蒸好了,爷爷端着木桶走出去的时候,我看到爷爷的手在发抖,看上去很重也很烫,他嘴里不停的喊:“让开让开,小心烫着!”然后把里面的糕倒在桌上,爸爸用力的搓糕,每搓一次,我在糕的下面都要用湿的布擦一下,如果没有擦,糕就会黏在桌上,这时我会拿一把铲刀,把黏在桌子上的糕弄下来。很快就搓好了,把那搓好的糕拉长,用湿布盖在上面,把糕压平,再用一根线系在筷子上,把线放在要切断的地方,拉住两端向后拉,一条条雪白的年糕就出来了,为了不弄脏,所以要用保鲜膜包好,一条年糕就弄好了。我觉得很好玩,就走过去对爸爸说:“让我试试吧!”爸爸笑着说:“你行不行呀?”我知道会这样,所以我神气地说:“这么小的事还会难倒我吗?真是笑话。”我照着爸爸的样子做,可是那年糕怎么也拉不直,后来爸爸对我说:“你拉的时候要一直线拉下去。”我照着爸爸说的去做,果然做好了,看着自己做的年糕,开心极了。
原来蒸年糕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看起了很简单,但做起了很难。
【篇三:蒸年糕作文】
今年,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回姥姥家看大人们蒸年糕了。
临近年尾,各家各户就忙着准备蒸年糕:蒸年糕用的糯米是早就精选好了的,蒸年糕的前几天大人们开始淘洗糯米。要等淘净的糯米晒干后磨成粉,蒸年糕的准备工作才告一段落。
到了蒸年糕的那一天,大人们都起个大早,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白糖、红枣、赤豆、莲子、百合、红丝、绿丝……一股脑往笼里倒。此时最焦急的要数我们这些孩子们,紧盯着那诱人的年糕。
“出笼啦——”大人们故意拉长了声调,嗓音特别悦耳动听。于是,大人们把年糕放到盘子里,拿到餐桌上了。顿时,浓郁的香味布满了整间屋子。
年糕的颜色各式各样:有纯白色的,有点缀着一粒粒红枣和赤豆的,还有红绿丝镶嵌而成的,色泽诱人,令人垂涎。大人们忙着给孩子们盛年糕,我们这些孩子们此刻根本不顾及大人们的谈话,虽然年糕很烫,但还是大块大块地往嘴里塞,一个个腮帮子鼓鼓的,小肚子也快要撑破……
诱人的年糕,令人回味无穷的年糕,曾对你“一见钟情”的我,而今感情真挚如初。
【篇四:蒸年糕】
年糕是我国过年的一种传统食品,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意思,寓意生活水平、职位、知识等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即使失了手,出现没有蒸熟的问题,也会高兴地说:“高升(糕生)!高升(糕生)!”将晦气变成喜气。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来祭神及供奉祖先的,其后渐渐成为一种春节食品。
中国地域广、风俗习惯各地不同,年糕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等,味道甜咸皆有。
苏北盐城农村传统的做法是蒸一种小方糕,宽边五厘米见方,窄边三点五厘米见方,厚二三厘米,用糯米粉或糯玉米粉制成。将适宜湿度的米粉或玉米粉均匀地洒入制坯用一种木制的方格模具,放在底板上。底板刻有花纹或福、禄、寿、喜、财、发、吉、祥等字样,一字一格。在模具里洒满面盖上面板,翻下身,将底板和方格模具小心取下,于是一块块粉状方糕整齐排列在面板上,再移入方形蒸笼,待到有五六屉或七八屉,即可大火蒸制。蒸熟后一屉屉启笼,倒在已搁好的芦苇箔上摊晾,凉透后放入水缸里,浸在水里,可以一直吃到麦收时。
盐城地区有不少启东、海门人,是上世纪30年代从南通移民至盐城沿海一带从事垦殖的。他们沿袭家乡传统,蒸制一种类似磨盘状的年糕。这种年糕制作方便,一般会在糯米里掺入一些粳米,米放在水中泡一泡,淘净后,放在箩里爽一爽,再去磨成米粉,这时的米粉用来蒸年糕是最好的。在大铁锅里加满水,架旺火烧开锅。然后把磨好的米粉,一层层均匀洒入蒸桶里,洒一层蒸一会,再洒一层,蒸一桶糕需要用去10公斤左右的米粉。等蒸桶里的米粉全成透明状后,把大笼布铺在竹笾里,从灶锅上抬下蒸桶,就直接倒扣其上,迅速把笼布扎紧,一家人上去用手把糕按实,刚倒出的糕很烫,按的速度要快,手要不时放凉水湿一湿,不小心就会被烫伤。糕按得越实在,保存的时间越长。糕稍冷后尚有一点软性时,切成条状,凉透后放在水中保存。据说苏南一些地方,在出笼的糕上压上草垫子铺上塑胶布,男人穿着胶靴,站在上面细细地密密地踩,谓之“脚踏糕”。年糕踩得实,可以吃到来年清明不会变样变质。
我们是1969年春节后到农村插队的,随便到哪家,都会烫(煮)年糕招待我们。看到他们从半人高的大水缸里捞糕,不禁暗暗吃惊:妈呀,这得要多少粮食蒸出这么些年糕呀!当地是旱作地区,不长水稻,家家便长一些糯玉米用来蒸年糕。玉米蒸糕不如米粉方便,需在蒸糕的一个多月前,将糯玉米加工脱去外壳,然后淘净,放在容器里用水浸泡,期间得根据气温和水质,几次清淘换水,在蒸糕前一天淘净沥水,再加工成粉,就可蒸制了。为了让城里的家人尝到乡村的年糕,我们知青组特地种了一块糯玉米田,到年底在农民的指导下成功蒸制了年糕。在炉火正红、蒸汽氤氲、糕香扑鼻的厨房里,农民和我们一起乐呵呵地忙碌,欢声笑语,亲密无间。这个温馨的场景一直印刻在我心上。
知青进城后,每年春节,都会有乡亲或家在农村的同学进城办事时带来年糕。退休后到南京定居,每年春节前就会收到老家的亲人寄来的糯玉米年糕。吃在嘴里,那里面的乡情、亲情也流淌出来,真正地甜在心里。
【篇五:蒸年糕】
江南水乡有个习俗,每逢过年总要蒸年糕。那年糕的名堂可多哩!有蜜枣红糕、猪油桂花糕,还有放入果仁、核桃的白果糕,这几种糕我都喜欢吃。
好不容易盼到了过年,我缠着奶奶:“什么时候蒸糕?我好想吃啊!”奶奶总是敷衍我:“去去去,不要瞎掺和!”她还说,“小孩子不懂事,要是说了什么不吉利的话,便会惹怒灶神,那年糕就蒸不熟了。”奶奶不让我看蒸糕的过程,越是这样,我越是想看。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给蒸年糕添上了一种神秘感。
现在奶奶已年老,蒸年糕的事情就由爸爸妈妈接管,自然,那不许我看的规矩也没有了。除夕也快到了,家里开始准备蒸糕。我自告奋勇做“火头军”,姐姐负责拌糕,爸爸劈柴,妈妈准备蒸笼什么的,一片热火朝天。
爸爸小心翼翼地把年糕粉放进笼里,盖上大锅盖,我不断地朝灶膛里添柴、烧火,整个灶间热气腾腾,烟雾缭绕。爸爸东看看,西瞧瞧,夸我的火烧得旺。他说:“蒸年糕重要的是把握火候,奶奶说的靠灶神爷什么的都是迷信。”我一边听着,一边卖力地掌握着火候。
过了一会儿,爸爸高声呼喊:“起糕喽——”我和姐姐连忙跟着走出去。年糕真香啊!看着他拿刀切下一块,刚放进盘子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篇六:蒸年糕】
我们江南水乡有个习俗,每逢过年总要蒸年糕。说起来,那年糕的名堂可多哩:有蜜枣红糖糕、猪油白糖糕、赤豆陈皮糕,还有一种放人果仁和核桃仁等作料的百果糕。那年糕吃起来又香又甜。我小时候最喜欢吃这种年糕,因此,每到除夕,我总盼着家里快点蒸年糕。
蒸年糕那天,家里是一片忙碌景象:劈柴的劈柴,烧火的烧火,拌年糕粉的拌年糕粉,整个灶间蒸气腾腾,烟雾缭绕。我们小孩子家,蒸年糕是不许插手的,奶奶掌管蒸年糕时总是挥手说:“去去去!小妞不要捣乱。”
在奶奶眼里,我们这些小不点在灶间碍手碍脚的,不如都哄出去的好。还怕我们不懂事,多嘴说出不吉利的话来,惹怒了灶神爷,年糕就蒸不熟了。
奶奶那种一本正经的样子,给蒸年糕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奶奶越不叫我们看,我们就越想看。姐姐和我站在一边,大气不敢出,看着奶奶把一笼一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安置在台子上,不一会儿,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来,馋得我们直流口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老了,蒸年糕的事被爸爸妈妈接了过来。于是,不准我们插手蒸年糕的戒律也就破了。爸爸说:“大家一起动手蒸,年糕一定会更甜的。”
我们第一次参加蒸年糕,干得格外卖力。姐姐帮着拌年糕粉,我自告奋勇地当个“火头军”。我把炭火烧得旺旺的,火舌拼命地舔着锅底,一锅水很快就烧开了。爸爸把年糕粉轻手轻脚地放在锅上,只听水“哧哧”地响,水蒸气直往上冒,十来分钟,一笼年糕就蒸好了。爸爸夸我火烧得旺,还夸姐姐年糕粉拌得干湿恰当。爸爸说:“水蒸气起来时,水发出‘哧哧’声是正常的,若发出‘噗噗’声,说明年糕粉掉人锅内水中,水一搅浑,蒸气上不来,年糕就蒸不熟了。奶奶说的灶神爷发怒,就是指的这个。”
我一面烧着火,一面听爸爸讲述。灶间烟雾迷蒙,我们一家有说有笑,奶奶也让我们逗得笑弯了腰。
【篇七:蒸年糕】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见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花,春糯米粉,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从乡下寄来的美味年糕,但从没看到过奶奶是怎样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亲自“实践”一下。
总算等到吃好午饭,奶奶从橱里拿出蒸笼。于是我对奶奶说:“让我来当您的助手吧,我吃自己蒸的糕,心里会更甜!”奶奶微笑着同意了。我挽起袖管,那股高兴劲可别提了。我仿佛已经闻到了年糕的阵阵香味。
只见奶奶先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白搪,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糕既有蜜枣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想:怪不得奶奶每年都寄好多年糕来,但我总觉得吃不够。想着,我就学奶奶的样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着。
接着,奶奶在大锅里放了一锅水和几根筷子,把锅盖盖上,让爷爷烧火。过了一会儿,满屋水汽,水烧开了。这时,奶奶在蒸笼的内壁用纱布轻轻地抹上清油,放人已拌匀的米粉,双手在蒸笼的四周拍了几下,等米粉拍结实了,急忙把蒸笼放到锅上蒸。一会儿,米粉中就冒出了几个顽皮的小泡,小泡碎了,蒸汽就从米粉中冒出来。奶奶低下头,仔细观察蒸汽的出处,还不停地在出气处撒上米粉。奶奶一边忙着添加米粉,一边给我“面授机宜”:“这添加米粉很有讲究,不然的话,蒸出来的糕,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熟,口味很不好。”奶奶还不停地关照爷爷把灶内的火烧得旺一点。不多久,一股年糕香扑鼻而来,一笼又糯又香的年糕就蒸好了。
奶奶乐滋滋地把冒着热气的年糕递到家人的手里,嘴里不停地说着:“吃了搪年糕,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是啊,这一块块搪年糕不仅给我家带来了新年的喜气,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新年的美好祝福!

蒸糕篇四: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篇一:家乡美食】
我的家乡叫潼南,位处于重庆市南北方,是一颗等待闪亮的璀璨明珠。
我的家乡呢,我最最满意的就是我们家乡的美食,因为我们重庆人不仅能吃,做的东西也十分好吃,味道保证辣中带甜,甜中带香,香中自带有着一种重庆人民的辣,这就是我们家乡菜的特色!也是我们重庆人的品格!
我们家乡的特色菜分别是啤酒大虾、火锅、担担凉粉,让我一一给你介绍,保证会让你垂涎三尺。
第一先介绍啤酒大虾吧,这是一道海鲜菜!先在菜市场买一些比较大的虾子,然后理干净后,然后对好作料后,放入虾,煮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去看看虾变成红的了没有,如果虾红了,就煮熟了,香味四溢。看着这色香味俱全的啤酒大虾,这真是太吸引人了,看见直让人掉口水!
第二呢,就是担担凉粉,担担凉粉就更诱人,它是由豌豆打成粉,然后放在锅里煮,煮成像羹一样的糊状食物,然后装在一个你自己认为比较好看的盆里,等它干,定形,就好了,这只是做凉粉。还有拌凉粉,先把凉粉切成片片,然后再切成条形状,放在碗里,放上自己合适的作料,就完成了,这真是秀色可餐哟!
最后一样就是火锅了,这是最最最最好吃的一样,具体制作是怎样我不知道,但是一把菜烫好,吃起就十分好吃,辣辣的,让人感觉十分舒服!特别是冬天,更好吃了!如果要自己制作的话,可以去买火锅底料,然后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菜,自己在家吃也挺好的!
如果你听了心动,就来我们家乡吃吧!
【篇二:家乡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就是饺子。做饺子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不是很简单。
首先,从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肉,把它切碎,剁成肉馅儿,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面粉放进一个盆子里,再加入适当的水,就可以和面了,三下五除二,面就和好了,接着把和好的面团放到蒸板上,拿起擀面杖,将面团擀一会儿,饺子皮就好了。但是你一定要注意,饺子皮不能太薄,因为太薄了,饺子皮里的肉馅儿会不听话,从饺子皮的缝隙当中钻出来;饺子皮不能太厚,因为太厚了,饺子放到水里煮就不那么容易熟。所以,饺子皮一定要厚薄适中,恰到好处。
饺子做好了,就要把它放到沸腾的开水里煮,煮饺子一定要有耐心。过了两三分钟,饺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东躲西藏。又过了一会儿,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水里活蹦乱跳,嬉戏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锅子里面的饺子也一直在沸腾。过了不久,我见时间已到,便连忙拿来一个碗,盛了几个饺子,我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了嘴里。哇!真好吃,一股淡淡的汁水从我的嘴角里流了出来,真是只羡饺子不羡仙啊!我细细地品味着那个味道,就连天上的神仙也难得几回闻。我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说:“我以饺子为天!”家乡的饺子有着家乡那独特的味道。
我爱家乡的小吃——饺子!
【篇三:家乡的美食作文】
我的家乡徐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美味的食品更是数不胜数:颜色诱人的红富士苹果、香甜可口的小孩酥、风味独特的沛县狗肉………
但在众多的食品中,有一种看似极平常却又独特,也是徐州人民白痴不厌的食品——烙馍。烙馍及不同于北方的单饼,也不同于很多地方的煎饼。它作为徐州特有的食品,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兵与项羽作战,路过徐州。因为刘邦的军队纪律严明而深受徐州老百姓的拥戴。为了能让行军中的刘邦军队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发明了一种既简捷又实惠的面食——烙馍。后来烙馍这种食品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烙馍的做法很简单,做烙馍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支起一个鏊子,将和好的面团切成小块,他们

蒸糕篇五:家乡的年味

“啪啪啪”,一连串的爆竹声越来越密,越来越响!漆黑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贴对联,挂灯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欢乐的气氛。
我们家也不例外。能干的爷爷奶奶还做起了我们衢州的特色小吃——蒸米糕。今天,我可是亲眼看到了做米糕的整个过程哦!
奶奶先把米粉、芝麻粉、白糖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在一个木制蒸笼里,再用勺子把米粉刮平整,我偷偷地用手指蘸了一点米粉尝了尝。哇!香甜香甜的,一下子甜到心里了。接着,奶奶盖上盖子,将米糕放到大锅里蒸,没过多久,锅里就飘出来一股股芝麻的清香,那香味直钻我的鼻孔,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吮吸着。
这时奶奶把蒸笼抬出来,移开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米糕倒出来。蒸好的米糕软绵绵、香喷喷、热乎乎的。咦?这米糕怎么变色了,刚才放进去的还是白花花的,怎么蒸出来变黑米糕了呢?奶奶说:“蒸好的米糕变了色,是因为夹在中间的黑芝麻显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做米糕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有趣的一个过程——切糕。爷爷和奶奶手持菜刀,以非常快的速度把米糕切成一条条,一片片。只看见菜刀闪过的光影,只听见菜刀在米糕上“笃笃笃”地跳舞。我真为爷爷奶奶们担心,生怕锋利的菜刀不小心切到他们的手。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切得这么快,不能切慢点吗?”“因为刚蒸出来的糕非常软,如果切慢了,糕就变硬了,不好切。”奶奶说道。
不出几分钟,一锅蒸糕就切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块米糕放进嘴里,刚蒸出来的米糕热乎乎的,又软又糯又香甜,非常好吃。等米糕凉了,就是大家吃到的松、酥、香、脆美味的米糕了,这四味交杂在一起,就组成了一股独特的味道,这味道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就是家乡的年味。

蒸糕篇六:家乡美食作文


《晒出我的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不仅是个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好地方,那里还有不少令人垂涟三尺的美食哦!让我这个大吃货,来晒一晒吧!
淳朴的焖鸡蛋
为什么要用淳朴来形容焖鸡蛋呢?大家肯定充满疑惑,那我就告诉大家了哦!因为制做焖鸡蛋根本用不着那些调味剂,只需一盆炭火,几张我们家乡自制的湿草纸。先将鸡蛋洗净,再用湿草纸包好,重点便在这包湿草纸上面啦!用湿草纸包鸡蛋时,一定要包紧包牢,如果包松了,这枚可爱的鸡蛋君便会被炭火烧糊,死无葬身之地呀!包好之后,用铁棍在炭火中挖一个小洞,再把穿着一身草纸做的衣服的“鸡蛋君”放进去,再用炭火覆盖,过个三分钟后,用铁棍夹出,当你拉出草纸后,你一定会被里面的焖鸡蛋所震撼,鸡蛋的外壳从淡黄色变为深橙色,上面布满了细而密的裂痕,诱人的香气从裂缝中钻作文出来,引诱着你不得不剥开外壳,咬上一口,当鸡蛋入嘴后,你会发现一种纯而朴素的味道刺激着你的味蕾,迫使着你着迷,一口又一口地吃着,你会觉得原来这种淳朴的味道竟那么的令人着迷!
可爱的酸枣糕
我的家乡那里几乎人人都会做这种可爱的酸枣糕。让我来晒一晒这制做过程吧!
首先将洗净的酸枣去核,再放入锅中沸煮一小时后拿出,再放入少许面粉,等量的陈皮,芝麻和少许辣子丁,用木棍搅匀,切块,放在阳光下曝晒一星期后便制做完成。做好的酸枣糕硬硬的,但散发着一种可爱的想让人咬一口的气味。拿起一块酸枣糕,放入口中,不但很有嚼劲,还有一种又酸又甜和一些辣味,直逼味蕾,不留任何余地,美味程度真令人招架不住啊!
晒出了两种家乡美食,亲爱的你们是不是很想吃呢?那就不妨自己试着做一个吧!


《写家乡美食的作文》
【篇一:家乡美食】
据说,当初我生下来的时候,家人看到我是男孩时,大都比较失望。因为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两男两女在长辈们看来是比较理想的模式,所以家里人更希望我是一个女孩。另外,当时的农村条件实在太差,妈妈没有奶水,农村又买不到也买不起奶粉,担心养不活。
据妈妈讲,我小时候是奶奶用米糊喂大的。这种米糊是用糯米做的,先把糯米蒸熟,风干,磨成粉。待到要吃时,就把糯米粉煮熟或是用开水泡着吃。
对于奶奶给我煮米糊的做法,我印象非常深刻。奶奶把稻草把子散开,弄成长长的一条,然后在一个铝制的锅勺里面装糯米粉,点火,快速的搅拌,几分钟后,稻草烧尽了,米糊也就煮熟了,稍凉一下,很快就可以吃了。在那个缺少食物的年代,糯米糊应该是我对于食物的最初的记忆吧。
【篇二:家乡美食】
穿梭在万盛的大街小巷中,那一家家小吃店顿时印入眼帘,店铺中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酸和辣的气息,“好香啊!”闻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这种小吃就是万盛有名的酸辣粉,顾名思义,大概你已经猜到它的味道了吧!又酸又辣,这滋味别提多爽了!
酸辣粉汇聚着五花八门的色彩。那一条条晶莹饱满的粉丝沉浸在鲜红的汤中,犹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棉纱。绿油油的海丝,翠绿的白菜缀,青绿的榨菜片如凡星点点浮在汤上,五彩斑斓,形色不一,令人眼花缭乱。
空气中飘浮着酸辣粉的香味,真令人陶醉于其间,犹如一只大手勾着我的心,占据着我的思想。葱花大蒜的芬芳清香,麻油的浓味儿,辣椒的躁气,再加上老陈醋的酸意……那香味直另人沉迷,仿佛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
看着酸辣粉的颜色,闻着侬汤的清香,无论是谁都会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顾不上自己的吃相而大吃特吃起来。那一根根修长的粉条上混杂着麻油的浓香,同时又带着一丝葱花大蒜的芬芳,咀嚼于口中,感到饱满多滋且富有弹性。大口喝下那鲜烫,又酸又辣,又香又浓,令人恨不得把汤喝个精光。
这就是我家乡万盛的酸辣粉,这就是蕴涵家乡风情和文化底蕴的酸辣粉。
【篇三:家乡美食作文】
我的家乡在四川,这里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我最喜欢吃四川的火锅。
提到‘火锅’,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火锅专用的锅吧。作文锅的造型各式各样,有的圆,有的方,甚至中间还有一个小方块。有些锅的里里外外都有精心刻制的花纹,这代表着古老的蜀国文化。
吃火锅可不能少了汤料呀!汤料一定要有汤呀,汤一定要是辣汤哦,不是辣汤的话,那就不叫‘四川火锅’了。‘汤料’里的‘料’有:香菇、葱、油……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辣椒。
菜品有:耗儿鱼、豆腐、毛肚、白菜、粉丝等等,我最爱边吃麻辣火锅,边喝豆奶。
火锅的味道是很辣很辣的,但鸳鸯锅有辣的区域,也有不辣的区域。
我爱吃四川火锅,我爱我的家乡——四川。
【篇四:家乡美食】
我的家乡在镇江,镇江有名的三怪是: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而我最喜欢吃的是"面锅里煮锅盖的——锅盖面"。
锅盖面历史悠久。相传在古代的时候,一户人家的妻子正在为丈夫下面,一不小心将锅边的小锅盖滑了下去,没想到这样下出的面比以往更加好吃,不仅软硬适中,而且味道鲜美。后来,丈夫和弟弟合伙开了一家店,由于是合伙开店,所以这种店被称为"伙面店"。这家店因为面好吃,店里的生意越来越旺,成为了镇江市有名的食品店,便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因下出来的面是往大锅里放小锅盖,人们又称其为锅盖面。
锅盖面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色彩艳丽。白色的面配上酱红色的汤汁,还有金色的香干,印着绿色的香菜、葱花,再配上鲜红的火腿,看了就能让人垂涎欲滴!闻着那股诱人的香味,还有那美味鲜美的汤汁,真希望大开吃戒才解馋啊!
我来到老字号面点,叫来老板,点了一碗面。面不久就端上来了。我先喝了一口汤汁,又吸了一口面条,那面条及其富有弹性,好像是一条牛筋一般。再吃了一个鸡蛋,喝一口汤,那味道直接让我们竖起了大拇指。香干吃起来又滑又香,它的身体漂浮在鲜美的汤汁里,让人一看就非常有食欲。豆芽也很新鲜,雪白雪白的吃起来脆生生的,真是荤素搭配,很健康!吃着吃着,我还发现了鲜红的牛肉,它看着我仿佛在说:"主人,品尝一下我吧!"我说:"好呀!"我张大了嘴巴,牛肉直接跳进了我的嘴里,我咬了一口,啊,真是鲜嫩多汁啊。我吃了一块又一块,真是太美味了。这碗面被我吃完了,我感到浑身舒畅,充满了活力。
锅盖面是我家乡镇江的美食,我希望全国的美食家都来家乡品尝锅盖面,让它走遍全中国,走遍全世界!锅盖面是镇江人民智慧的结晶!
【篇五:家乡美食】
麦芽糖是用小麦与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让小麦发芽,磨成糖浆,再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粉浆。然后,将两种浆合在一起煮熟,再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糖水在锅里煮,边煮边搅拌,最后形成有相当粘度的糖浆,冷却变硬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拉扯,反复拉扯后,糖浆越来越白,最后就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当时的农村过年时制作糖果、麻糖时必须用到麦芽糖,二是麦芽糖可以直接吃。
制作麦芽糖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事,麦芽糖可以卖钱或是换大米回来。过滤后余下的糖糟用来喂猪。因为这其中可以有一定的利润,八十年代,我爷爷奶奶在冬天的时候就做麦芽糖。印象中,我们李氏家族在当地特别会制作麦芽糖,我们家族出品的麦芽糖颜色白,味道甜。爷爷经常对别人家的麦芽糖不屑一顾。
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锅。为了做出更多的麦芽糖,爷爷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爷爷奶奶每天凌晨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煮浆,早上一大早,爷爷吃了早饭便挑了前一天制作好的麦芽糖去卖或换大米。因为本镇人都擅长制作这个,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其他乡镇卖。那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爷爷早上挑着麦芽糖出去,下午挑着大米回来。作为孩子的我们,上午会帮着爷爷奶奶们去过滤糖浆,下午会帮着家人拉扯冷却了的糖浆直至成为麦芽糖我与二哥有时会帮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时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时候的我也爱吃这种糖。煮糖浆的时候,有时奶奶会给我一碗已经煮沸的糖浆;在麦芽糖浆冷却的过程中,我会经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时候甚至会制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麦芽糖让它变白的过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麦芽糖的板凳上,边看大人们拉扯麦芽糖,边扯上几条吃。
麦芽糖味美,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非常辛苦,用石磨磨浆,过滤,扯糖,都是非常重体力的活,爷爷奶奶在制作麦芽糖的季节整天都早起晚睡的。作为去卖麦芽糖的爷爷则是更为辛苦,有一次,他因为太饿累倒在了离家二百米的地方,我们兄弟姐妹们跑出去把他抬了回来,他吃了几碗饭后,精神就马上恢复过来了。
后来,农村过年时的年货越来越丰富,爱吃麦芽糖与炒糯米制作而成糖果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制作麦芽糖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当地人已经不再制作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
【篇六:家乡美食】
在我的家乡,人们管马齿苋叫"马子汗"。这种野菜生命力极强,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只要是有太阳的地方都能长。
缺菜的季节,母亲会把马齿苋弄来当菜吃,摊马子菜煎饼当然最好吃,但那要鸡蛋,要油,对穷人家来说,太奢侈。平时吃得最多的,便是蒸马子菜团子,既当菜,又当粮。
传说羿射下十日之中的9日,一日因为躲在马齿苋下幸存下来。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从此以后无论多么热认得天气,太阳都晒不死马齿苋。所以,老家的人大多会用草灰糊上水和着马齿苋一起死劲的揉,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马齿苋晒干以后就能食用,这样做成的马齿苋味道很香。因为做起来很复杂,在老家是很珍贵的,一般只有坐月子的人才有资格去吃。
干马齿苋一把、带皮五花肉一块(也可以用一般的肉,带要带一点肥)、姜一块将干马齿苋略用水泡软,捞起挤干水分,切成小段,五花肉切小块,姜切小块备用;炒锅放油,烧热,下姜略煸后,加肉块不停翻炒,加入老抽和糖,炒到肉块色泽红亮。将马齿苋倒入,略翻炒几下后,加入一小碗水,烧开后,调入盐,转小火,盖上盖,焖煮到马齿苋酥软,开大火将汤汁收干即可。
还有一种做法,马子汗菜团,做法也简单。马齿苋洗净,胡乱切几段,用少许白面拌一下,啥调料也不用放,就可以上笼蒸了,十来分钟就出笼,蒸好的菜团子,塌了架子,粘成了黏黏的糕状,用刀切成块块,就可以吃了。这是我幼时经常吃的一道菜,母亲非常节约,煎炸是很费油的,也有些麻烦,有的时候母亲会放些猪油伴一伴味道会香一点,这样的做法弟弟才会吃。
一晃岁月已去了半生,头脑后扎着小辫子的弟弟如今快变成一个秃子,现今忆起这些往事真的是恍然如梦!
【篇七:家乡美食】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是一个离长江较近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水产品和农作物,所以,我的家乡常被称为“鱼米之乡”。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美食,我最爱吃的是江虾、菱角、锅块。
我们这里的江虾可不像海虾一样大,它只有一到两厘米长,头上长着两根很长的胡子,这些虾子还没炒时是白色的,有些地方还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样。但是你把它下锅一炒,它们立刻卷了起来,还慢慢地变成了粉红色,隔着老远就可闻到它的香味,馋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产品中,不但有动物,还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层黑不啦叽的壳,样子就像老牛头上的一对角,角尖上长着刺,如果你拿的时候不小心,还会被刺伤。虽然它外面长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开,里面就会落出白生生的肉来。它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当菜炒着吃。蒸的时候,最好用沙木蒸笼,蒸一个多小时后,开盖就是香味。我们那里,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卖菱角的,“卖菱角啦,沙木蒸笼蒸的菱角”的叫卖声,离很远都听得见。有时候家里图方便,会直接去了壳,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绿色的辣椒衬托着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美食,那就是锅块。锅块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里,在街头巷尾,你总能找到锅块摊。只要有人来,老板就会拿出一小块面团,里包了肉或菜,再摊成饼状,在饼上拍上芝麻,然后把它贴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炉的内壁上,火烧得很旺,不一会儿,锅块就膨胀起来,表面变成了金黄色,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香气,烤好了,你还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酱或是甜酱,在大冬天里能吃上锅块,可是一种享受。
对我们家乡的美食,你感兴趣吗?如果你的家乡没有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乡来做客吧!我请你吃遍我们家乡的美食。
【篇八:家乡美食】
河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谈到河南,我就有许多话要说,特别是河南的美食。
一谈到河南的美食,我就想到了郑州老家的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烩面对于河南人的意义十分重大,号称“烩面之城”的郑州,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外地人来到郑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尝一尝地道的烩面;本地人款待亲朋好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浓的河南烩面。原来,相传在李世民建立唐朝的时候,烩面就已经流传下来了,怪不得这么有名呢!
每天中午、晚上,街上大大小小的面馆都会开张,店里面烩面味香飘四溢,令人忍不住吃上一碗。当烩面上来的时候,顾客接过面,拿起筷子,把面拌匀了,“呼呼啦啦”的吃起来,不一会儿,一碗烩面被吃得干干净净。
烩面的味道好不好,取决于它的汤、面和辅料,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和面,一共需要和3到4次面,面则是用优质高筋白面粉,兑以温开水和成很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然后是醒面,醒面这个过程最重要,至少要醒3小时以上。为什么叫做“醒”面呢?面粉本来是处于休眠状态的,“醒面”是将它从沉睡中唤醒的发酵过程,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等要吃的时候,就把它拉成面条,这样吃起来才会有口感。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菜。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朋友们,欢迎来郑州做客,品尝地道的郑州烩面!


《家乡美食作文400字》
【篇一:包饺饼筒】
饺饼筒是我最喜欢的家乡美食,每当过年回家之日,我家都会包起食饼筒,今天,我便可以自己亲手来制作这道家乡美食了!
在包饺饼筒前,我得先等奶奶把面皮和馅做出来,不然,没有食材让我怎么包呢?开始包饺饼筒了,我先从奶奶那儿拿了一张面皮,摊在桌上,接着把我喜欢吃的豆面、土豆、香菇等食材按一字型排开,一层一层叠上去,在用皮把馅包进去,留一大半先不包,然后把旁边多余的面皮往里折,这样可以防止里面的陷掉出来,最后,把剩余的部分包完,我的家乡美食——食饼筒,就大功告成了!但跟奶奶包的饺饼筒比起来,我的短了一些,在征求了奶奶的意见后,我才发现,我把食材放到了一起,没有拉长,于是,我改过错误,又包了一个,“嘿!饺饼筒变长了!”我兴奋的说。哇,这些自己包的饺饼筒肯定很好吃,我要赶快把饺饼筒吃了才行。正当爷爷把平底锅放好,准备煎时,我便着急的说:“爷爷!等一下!把我这份也煎了!”过几分钟,我的饺饼筒就被煎的金黄金黄的了,让人看着都直流口水,煎完后,我就直接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在品尝了饺饼筒后,我就要回到老家去了,在这儿,我给大家拜年了。
【篇二:生煎】
生煎是苏州的特殊小吃,那可是一道美食呢!
我很喜欢吃生煎,几乎每个星期都吃。上一个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去“正源生煎”买生煎。一到店门口,一眼就看到一群人在排队。我和爸爸一边排着队,一边闻着店里传出来的阵阵香味。
我朝着里面张望,看到了四到五位工作人员,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在为客人装小笼包,其余的工作人员都在制作生煎。那些人把面团揉得很有韧劲,再把大面团均匀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把面团弄成小碗的样子,再把秘制肉馅放到“小碗”里,再封口,接着在上面撒上一些芝麻、葱花等,一个生煎就完成了。
轮到我们了,正好有一锅生煎出炉了,浓郁的香味弥漫过来,我早就垂涎欲滴了。我们回到家,仔细观察生煎,顶上泛着棕红色,旁边是白色的,但却隐隐约约的有一些黄色。
吃生煎可有一番学问,要先咬一小口,然后把汤汁吸干,然后才可以吃。如果一下子一大口咬下去的话就会溅得你满脸都是,而且你的舌头可就不保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心动了?赶快来苏州尝尝这一道有名的小吃——生煎吧!
【篇三:家乡美食作文】
在城隍庙玩了那么久,肚子唱起了空城记,正好前边有美食广场,我连忙叫外公外婆一起去尝美食。
哇!美食广场果然名副其实,吃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有热气腾腾的猪排手,有香味扑鼻的羊肉串,还有冰镇的杨梅汁。作文我拿着钱就去点菜了,首先当然是羊肉串了,我闻着香味向卖羊肉串的地方走去,来到了摊前,只见师傅熟练地在羊肉串上放点油,再撒点糊椒粉,然后再烤一下,一串羊肉串就好了,香味扑鼻而来,我拿出钱买了四根羊肉串。我把羊肉串拿到了座位上。哇!外公和外婆已经点了很多了,有金黄色的凤爪,冰镇的杨梅汁,还牛肉丸子和烤鱼。这些东西让人看了都直流口水,我先吃了一串羊肉串,嗯!香香的,脆脆的,有劲,太地道了。喝一口杨梅汁,入口是甜的,再变成酸的,冰冰的味道从舌尖甜到心里,太美味了,好喝极了。再吃一个牛肉丸,哇,味浓香醇,简直是太好吃了。还有凤爪,嚼一口在嘴里,甜而不腻,香香的、麻麻的,爽!不一会儿,桌子上的菜就被我们清理完毕了,外婆又拿了臭豆腐,臭豆腐的味道又臭又香,像我这样口味重的人肯定爱吃,不过刚吃一口我就把杨梅汁喝了一大半。吃了那么多,我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东西了,肚子吃得圆圆的、鼓鼓的。
上海的城隍庙果然是美食天堂,那里的小吃色、香、味俱全,好吃到了极点。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品尝的!
【篇四:家乡美食】
看完了风景,休息一会儿,来谈谈美食吧。
在阳朔,有一条街叫西街,西街上有一种闻名遐尔的美食叫啤酒鱼,放眼望去,有一堆啤酒鱼店铺林立,每家店里可是座无虚席,可想而知啤酒鱼在阳朔美食界的地位。
啤酒鱼:精选上等鱼类,与调料一齐放入锅中,油淋双面,再加入少许啤酒,文火烹饪三十分钟,才能真正入味。
上菜了,一盘香喷喷的啤酒鱼被端上了桌,肉已被烧成了红色,浓郁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包,让人闻了胃口大开,夹起一块鱼肉细细品尝,每咬一口都有汁溢出来,还融入了一丝特别的啤酒气息。汁还可以拌饭吃哦。一盘鱼,五分钟之后便成了骨架。
柳州,在工业大城里,有一种无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爱吃的食物:螺蛳粉。
早晨六点半,螺蛳粉店就开张了,厨房里,一股热气慢慢升腾起来,螺蛳熬成的汤配上顺滑的粉丝,再加上开胃的酸豆角,和辣辣的油泡,一碗简单的螺蛳粉便完成了。
阳朔遍地是啤酒鱼,柳州则是遍地螺蛳粉。一条街就是十几家店,而且家家人满为患。
滑滑的粉,辣辣的汤,“哧溜”一声,吸进了肚子里,连粉丝都有汤的味道,真是入味啊!吃了一碗粉,吃出了一身汗。
广西,不止景色优美,美食也不错嘛。
【篇五:春卷】
每到过年,都会有各种好吃的:饺子、汤圆、扣肉等等。在这么多的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名叫春卷的食物。
春卷,又称春饼、薄饼,是汉族民间节日传统食品。今天,妈妈就要教我做春卷了。
开始做春卷了。只见妈妈拿出一个春卷皮,用筷子把拌好的肉馅裹到春卷皮上,再将春卷皮横着向内折一半,再将竖着的两边向内折一点,最后继续横着将剩余的部分折完,一个春卷就完成了。
我试了试,首先,把春卷皮裹上肉馅,这步挺顺利。接下来,开始折了,“我向内折一半,两边折一点,全部折完,完成了!”当我准备把新做好的春卷给妈妈看时,突然,春卷皮破了,露出油光发亮的肉馅。妈妈在这时发话了:“你这个馅放得太多了,少放一点。”我试了一下,果然,去掉二分之一的肉,春卷果然包好了。
包好春卷,该炸了。妈妈放了一些油,等油热了就开始放春卷了。刚放上春卷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像点烟花导火线的声音。不到一分钟,春卷上的白色就只剩下一点儿了,又等了一会儿,春卷就已经全黄了。正当我拿筷子准备去尝一个时,妈妈制止了我,他告诉我:“现在春卷外面是黄的,但里面的馅还没熟,再等等。”又等了一会儿,香喷喷的春卷终于出锅啦。
刚出炉的春卷全身是金灿灿的,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咬一口,皮酥酥的,馅有着鲜的肉汁,真是太好吃了,我要大快朵颐啦!
【篇六:家乡美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味小吃,如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而我最喜欢的是在马路上最常见的风味小吃—臭豆腐,臭豆腐也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种美食。
你可不要小瞧“它”,它里面的营养可丰富了,含有我们人类所不可缺少的多种营养元素,如蛋白质、淀粉等等。虽然臭豆腐闻起来是臭臭的,但是吃起来可香了,保证叫你吃了还想吃,像中了“毒”似的,一刻都不想停嘴。
其实,臭豆腐的做法很简单,你只要看几次就能够学会。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先把臭豆腐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接着,在锅里倒入一些油,等油热了以后,将切好的豆腐们倒进锅里“洗一个澡”,过了一会儿,你就可以发现豆腐们都涨了起来,好似一个个孕妇似的。再过一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臭豆腐的吃法很多,如,干着吃,沾着吃……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都要快流口水呢?那就赶快来我们家乡品尝吧。
【篇七: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的家乡在安阳,那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还有一道不为外人所知的美食——粉浆饭。
据说,粉浆饭还有一段特别的来历。很早以前,古都安阳有一年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当时在古城大西门有家粉坊,店里有口小井,井深水浅,仅够维持生产。百姓没有办法,只好把粉坊倒掉的废料——粉浆提回家做饭充饥渴。由于太酸,人们便配以小米、盐、野菜等熬制。后来,人们又配以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制。之后,厨师精心配料调制,便形成了具有安阳特色的传统名吃——粉浆饭,一直流传至今。
粉浆饭的制作方法简单,取适量的粉浆用火烧,同时把黄豆、花生米一起放入;等到烧开的时候,把准备好的小米、荤油放入粉浆中熬;当闻到粉浆饭的香味时,放入切好的白菜、红萝卜丝,再放上盐,继续熬;等到白菜熟的时候,撒上一些葱花、香菜,粉浆饭就熬好了。
粉浆饭味酸而香,既开胃,又清热败火。
安阳的粥棚一般都有粉浆饭,不但味道独特,而且价钱也不贵。如果外地游客到安阳旅游,千万别忘了喝上一碗正宗的粉浆饭。
【篇八:家乡的美食——白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47885.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