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十年一觉扬州梦10篇

十年一觉扬州梦10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www.xjwk.net--作文专题】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1):[2012暑期征文]夏游扬州_900字


  夏季,暮色中的田园,是大自然醉人的美丽与馨香!暑假生活是异彩纷呈的,这不,今年暑假我便随父母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扬州度假。
  扬州,一个人杰地灵、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丽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扬州又被称为‘月亮城’,扬州的月亮美在它的含蓄而不张扬,美在它的自然而不事雕琢。
  天气晴朗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扬州城的每一个角落,秀美、柔和、宁静、优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托一壶清香淡雅的香茶,与左邻右舍围桌而坐,谈谈闲话、议议家常,清风为舞,明月相伴,真是无限惬意。
  信步于秦淮河边,或漫步于瘦西湖畔,你随处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的气息和花与树的清香。月光洒在瘦西湖上,给这美丽的人间仙境又增添了几分迷人的风采。透过月色,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那长发飘飘、手执玉箫的美貌女子此刻仿佛就站在二十四桥上和着晚风轻轻地吹奏着。此刻,水边的垂柳低低地拂着水面,微风拨弄着湖面,湖水在小桥下荡起一层层涟漪。
  月光在湖面上闪动着。随意捡起一粒石子丢向湖里,‘扑通’一声,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荡漾着向四周扩散。而我的心也如月影一样被均匀地分成了一圈圈,晃着、荡着。水波渐渐地平静了,河面上又映出了一轮明净的月。据说每到皓月当空之夜,站在瘦西湖边往五亭桥下望去,15个桥洞,洞洞有月,形成了水天一色、众月争辉的绝美景观。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道出了扬州无边的月色。就连大诗人杜牧也因‘十年一觉扬州梦’而流连忘返,真可谓‘半湾星月漾银钩,瘦尽春城十二楼’。
  河岸、细柳、拱桥、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轮淡黄中透出白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2):回唐代去看一位诗人_1200字

  江函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迈着细碎的步子,京都路上,一匹马从我身旁疾驰而过,我怔了一下,这个身影怎么会如此熟悉,气朗神清。
  回首相顾,那背影大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骄盛,情致豪迈。破解我那翻滚红尘千丈的回忆,我在历史中寻着他——少年才子,二十三岁就写下传世名篇《阿房宫赋》;所着《孙子注》,满篇珠玑,箴言政事,议论人物,句句中肯;显赫家世,更为锦上添花。我轻叹一声:长安城门内,智者狂,痴者悲,愚者酒一壶,依柳早入睡。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如同所有才子一般,你满腔抱负,京城虽好,男儿却志在四方。你如此的意气风发——“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繁华旖旎的扬州,尽占天下二份明月的扬州。你以为理想的驰骋之地,却是纸醉金迷的地方。这是容不下清峻,耿介的。没有能够让你发挥才华的地方,于是你空有报国情,沮丧让你看不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下有着的是怎样的泥潭。藩镇割据,国家破败。他总是落魄了,带着潦草的潇洒。当一对对旖旎的舞妓挥舞着红袖鱼贯而入时,你迷醉了。楚腰仟细掌中轻,从此画舫夜夜笙歌发,瘦西湖上你原本盛满豪情的酒杯改装风情。舞榭歌台即使是场梦,也无需去捅破,青楼满座,只有风雨声在门外沉默。纵然扬州是千古名城,若没有你的诗魂相许,她还会不会如此婉转缠绵?当故国易主,她还会不会刚烈地站立在浩渺的水烟中?千年仍有自己的风骨?一个人,一颗心,一座城。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这是他诗赋一生的写照啊!但谁又懂他在夜泊秦淮,歌舞升平,沉迷风月的时候,那清醒的痛苦和矛盾的心情?少年时代的际遇,使他意气风发颇具大家风范的潇洒气概;多年来儒家思想的熏陶,让他始终抱着济世安民的胸怀。悲鸣中,那画舫内的商女浅唱一曲《后庭花》——这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近在眼前了;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你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如此的愤懑与愁苦却无处抒发。纵然你拥有一身为世人所慕的才华,怎敌武将金戈铁马中挥刀杀敌夺来的寸土那么实在?天涯日暮,凉风透衣,你自伤自嘲又不忍在歌中道出你的遗恨。
  夜凉如水。喧嚣尽退时,独抱浓愁,只盼梅雨湮断肠。我站在湖边,望着在画舫内喝得烂醉如泥的你,忽的想起一句——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十年一觉扬州梦,杜郎啊杜郎,你该醒了罢。如今那一纸笔早勾不回倾国倾城。不如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3):高中作文技巧:作文如何独辟蹊径

  摘要:独辟蹊径,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
  【策略解读】
  1.引申法。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一是扩展地想,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宽思路,从时间到空间,从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会,看看自己。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
  2.逆视法。在思考话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如面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有考生写《答案未必是丰富多彩的》;面对“心灵的选择”话题,有考生写《放弃的智慧》。逆向思维,能使读者从中获得教益,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逆视法,应注意三点:一是要讲究科学态度,要防止对陈旧观念、贬义成语的简单随意翻“新”,更要反对故意编造荒诞的情节;二是要讲出道理来,肯定或否定某个看法,要理由充分,符合逻辑;三是要注意思想性,国家尊严、民族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等,都不可胡乱“反弹”。
  3.辩思法。即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周密,既深刻又辩证,避免出现过于偏激、片面的情况。如以“勿以恶小而为之”为题写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三层:小恶也是“恶”,是恶即不可为(事物的本质);小恶不改,会发展为大恶(发展的观点);不仅不能为恶,还应该为善(联系的观点)。这样就能这篇文章既丰富、深刻、新颖、又充满辩证色彩。
  【例文解剖】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200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寻找人文
  春光乍现,阳光迷人,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街头迷乱缤纷的广告,电视上朦胧而膨胀的炒作,似乎到处都充满了商业经济的活力,荡漾着新新人类的“人文素养”。
  老板目光尖锐,认清商业的缺陷,硬逼着我设计出几则具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以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苦于读书时没有好好记那些诗词歌赋,想了半天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是悔不当初啊!
  走出门,飞车来到郊外,寻找那接近真实世界的精神感悟。沿着青春的石子小路踱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隐约若见的缝儿,若隐若现地传来了似尘世闹市般的嘈杂。我好奇地将脚抬起伸向那条缝隙,恍惚间自己变小了,来到了那高大而窄小的石隧前。只见两壁上镌刻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十四个大字,在隐幻地闪烁着。
  转身闪进石隧。寻寻觅觅间,眼帘突然闯入了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街道两旁的房屋都带着历史的风味,亭台楼阁,深府大院,街市上,人们都开着废气漫天的怀旧老爷车,穿梭在这片古老而安静的建筑中。那些曾令人敬畏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刹那间变得黯淡无光,成了人类虚伪空洞的附属物。
  踏上商业街,一色的落地玻璃打造,灯光明亮,无不显示出经济发达的旋律,而且每家店面的广告标语也颇有“特色”:“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喝粥”,这是一家名为“灯火阑珊”的粥店的广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为一种醒酒药量身定做的宣传语;“剪不断,理还乱,请到神剪理发中心来”,这是理发店的广告……就连让人远远瞥见的灯红酒绿之处也打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大张条幅给那些整日沉迷在醉生梦死中的人们以理直气壮的理由。
  我看见那些曾经纯洁、幽远的思想与为国为民壮志满怀的高尚情怀在商业与人们空虚的思想下被扭曲、遗忘,变得低俗不堪。人们自以为聪明的头脑追求着近乎浮躁而功利的生活,将历史的厚重深远的人文统统打上了浅薄而喧嚣的烙印。
  这一刻,世界似乎倒流了几百年。我跌跌撞撞地走出这城市。出口处,也有一大张条幅语在隐约闪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金钱享此生。我无奈,落荒而逃。
  我交不出带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但我交出了一份辞职报告。我不忍给中国闪亮的精神财富抹上商业欺骗的色彩,这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是给我们后辈子孙用来糟踏的。
  解剖:本文机明之处就在于能独辟蹊径,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似真似幻的世界,以荒诞而圆熟的手法,温委而含蓄的文字,深沉而内敛的感情,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精神家园的建设。
  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的异变和悲哀,作者用光怪陆离的文笔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假想的人文失落的社会,但带有现实社会的影子。寻找人文,人文在哪儿呢?这不能不让人沉思,让人警醒。
  【精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有人几乎愤怒了,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边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昂,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没有目标的奋斗是盲目的,再多的耐心也会被消磨,再强的信心也会被摧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并将其分解成每阶段都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希望就会一直在前方向你招手,直到终点。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4):江南的魂_1500字

  曲巷弓桥鸣翠蝉,花繁如锦笼绿烟。
  乃一声春归处,梦回千次水江南。
  在我贪婪的眼睛里,江南本就是一卷长诗:风轻轻地逗着断断续续的铃,雨轻轻地挑拨着叮叮咚咚的琴。如诗如画得让人神醉情驰。喧闹之余,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美丽。
  说起魂,江南拥有太多,让人一时间一言难尽。我想桃花潭应是其中的一处吧!提起桃花潭,可能也就是因了李白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在暮春时节为我们编织着过往的难分难舍和别情依依。然而,就是桃花潭这个淡淡的影子,却代表了江南的情和江南的韵。尽管有时潭上的蒙烟细语缠绵得让人难以招架,但还是阻挡不了游人去潭边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份迷离的梦。江水不倦地流,小漩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
  这里的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由于历史的沉淀太多太深,茫茫一片,会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捧可掬的水。桃花潭里的水说多也不算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远远望去,似乎有一叶小舟,攸地滑进烟雨,滑进迷离的别离。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平静的江面上静静地若有所思,呼啸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
  或许正是桃花潭留住了李白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的生命嫣红的桃花,后人才记住了桃花潭,因此桃花潭也就成了江南的魂。
  对于青楼,我们不能忽视它对江南的影响。离开了它,或许江南只是一堆呆板的尸骨,没有血肉与呼吸,在这里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是极度羡慕杜牧的,前唐盛世的余威不在,他却能在这个温柔乡里过几天舒心的日子。或许江南根本就不让过往的文人负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因此,也就随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心愿,还给了他一个薄幸名。再者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落第后自封“白衣卿相”,出没于这些奢靡的风华中,烟花巷陌还高吟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江南女子特有的温柔怀抱里风流倜傥。似乎正是江南女子的这种“小家碧玉”,才蕴育出了这么一批批不倒的“文人”,要不为什么几百年后风流的乾隆不厌其烦地数下江南呢?恐怕不会只是贪图这里的水村山郭吧!
  青楼太多,承载的“文客”也就难以胜数了,就连我们“一w烟雨任平生”的苏大文豪都曾暂居于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否认它是江南的魂呢?无论怎么说,青楼的顶端浮动着太多的人,让过往的客人都未曾后退,尽管那一座座浸透着胭脂气息的楼里寥无一人,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里回响。但是他们却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着作,从清晰到漫漶,由从漫漶到清晰。
  如果说,江南的文化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江南文人的碑石实实在在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岁月、过往文人的惊悸。古碑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他们生前的汩汩清流。谁都没有离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地平躺着,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
  把生塞进去,把死塞进去,把烟火熏醉的秦砖汉瓦也塞进去;把忠孝叠上去,把功名叠上去,然后世代相传,于是也就成了江南的魂。这也正是江南文化魂的特别之处:是非功过,自由历史评说,不至于缅怀凭吊,或千人唾弃。千古功过可漫灭于古迹,漫灭于记忆,惟独不能漫灭与永恒的存在!
  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了魂的江南,文采华章才从江南的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上留下了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了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会全然暗喑。
  江南的魂简单、粗糙,是一种毫不弯曲的憨直,是对塞北荒漠与水草交接的占据和对千年风沙的接受与滑落!
  正是有了魂,才让江南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站在君临万物的高度上,才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叩问着无穷的历史!
  有了魂,能不忆江南?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_550字

  长河如烟,冷月繁华。
  在文学的史海中追溯,翻开盛唐的那一页,略带泛黄的文字,慢慢地突显了一个主题——诗。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读诗,犹如与故人相见。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让我想起王维。如盛唐般华丽深远的人。年轻时相逢意气为君饮,好似谦谦君子兰花,花开一树,就连走后门也格外风雅。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让我忆起李白。一个狂得不着边的人。孔子他看不上眼,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五丘。对皇帝的御旨也敢耍酒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面对孟浩然,我倒是有点敬佩,能让李白说出“高山仰止”的敬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真是别有一翻滋味。孟浩然的句子慢慢品味,感觉更加清远: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非常华丽。他对月长叹,只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一首《板桥晓别》荡尽芙蓉泪如血。
  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在纸醉金迷的秦淮河边,他长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留他,在扬州。烟花三月,杜牧,蜡烛有芯他有情。
  ……
  诗,带我追溯历史,与故人相见。洋洋洒洒的诗句,勾起对故人的怀恋。透过诗,遥想他们当年的表情,当时的心境,当时的一切。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诗海斑斓,我只愿架一叶扁舟,在海中飘荡。
  于是,与故人相见。执一杯清酒,观人生无常,叹当时只是寻常。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6):走进李商隐_700字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的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的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的人,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
  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的颈联,而他却在这里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7):关于雨的作文:春雨依旧人渐远_1500字

  2006年的春节是在一场场淅淅的春雨中渡过的,二月的黄冈因了季候的原因,树木尚留葱茸,尚未枯黄的草们在春的呼唤里招摇着渐肥的脚步,将些许绿意盎然得娇嫩无比,涛声依旧的古赤壁头,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长江,站在微倾的坡上俯瞰,江中轻帆几点,在斜风细雨中荡漾成一幅江南初春的水墨,撑一把小白伞,如婀娜行云般行去,浑然忘了红尘怨思,陡的就让一江春水,几支长篙,撑破了冬的寒冷,一份醉意就涌上了心头……
  一城细雨,一如萧弦婉啭.寒意尚存的初春,古朴的黄州,依着一袭斜风,如临画景.雨声里有风打竹林而过,将那番燕影过江般心事,淡淡的缱绻而来.依栏而望,隐隐青山正朦胧于长亭郊外,细雨声声,亦如银筝乱弹心事,许是落拓的东坡正与三两好友泛舟而至,将些许惆怅尽付大江东去,抑或是诗人正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黯然伤怀……
  遥想当年,我们的伟大诗人,一袭蓑衣,踏雨寂寞寒汀,于初春的晨中徐徐而来,那微酣的醉意狂草出诗人心中哀闷漫想,说不尽“乌台诗案”的苦楚,道不完谪贬的落魄,还有那斩不断的对亲人的牵挂就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中卷起了千堆雪.落拓的人,遭遇了淫浸的雨,说不尽的忧怨就在一樽还酹江月中樯橹灰飞烟灭,而我们的千古风流人物却在荒径云低,野渡雾远,清凉无比的赤壁岸上站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十年一觉扬州梦,只是不知道我们的诗人梦境里可以如今的黄州梦在时光的遂道里穿梭呢?.梦醒时分,细雨斜扬,做古了的小乔初嫁了,那雄姿英发的周瑜呢?盖世聪颖的诸葛是否还有轻摇羽扇,薄系纶巾,纵横着烽火赤壁的命运?,而我们满腹经纶诗人却空负治国平天下的笔墨,孤守着一片漫漫江水,陷入了浪花淘尽多少英雄的沉思.纤纤长风,潇潇古雨,打湿了旧时的战场.那些篆刻着生命的符号,悄悄的排列成一种狂放的酒香,穿过泼染的笔墨,心,便踩着文字的梯子,去触摸那轮遥远的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安国寺里,烟火缥缈,一幅烟雨城阙图就跃然纸上.声声木鱼在祈祷着尘世中的期待与希望吗?抑或浅送着人生的忧伤,让佛音穿越灵魂时的阵痛,那些沉醉的思绪和迷茫就在庄严宝相的俯视下释放……
  雨,是人类的生存的起点,是滋润万物的依托,是丰收年华的稻香,你看,那一派尊严的自在观音,正笑拈枝,踩过了冬的心房,细雨遍洒而来,所有的绿们就在这梧桐更兼细雨中孕出了几重花瓣,躲在华冠如盖松树底下,一袭清香,拂面而来……
  喜欢雨,是从戴望舒的《雨巷》领略了它优美的风采.青春初上,在娘农村的家里闲来无事,会手拿一本心爱的书籍闲闲的游走于田埂之上,偶遇细雨就躲进旁边的小土地庙里,依着错节的柳根将那忧郁、惆怅的意境轻揭于书香之中,看得累了,闭目而思,充满梦想的年华就在斜风细雨中伴着淡淡的丁香梦空结了无尽的雨中愁……
  春雨,在一阕清丽的绝唱中挥洒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意境,那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轻狂中走来的诗人是否正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铸成了不须归的一瓣清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听,一曲清雅的余音在粉蝶双双穿槛舞的花间袅袅盘旋,古老的清韵正凭雨临风,浓匀着绿肥红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8):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着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一、人物小档案
  人物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后人称为“小杜”。
  杜牧(7张)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着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文学的成就
  主要作品
  着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着作甚富,主要着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着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着,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风
  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风格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二、作品一览
  七绝
  《清明》《山行》《江南春》《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秋夕》《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
  《叹花》《金谷园》《书怀》《鹭鸶》《过勤政楼》《题乌江亭》《沈下贤》
  《赠别二首之一》《七绝·登紫工山》
  《赠别二首之二》《七绝·登乐游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题禅院》
  七律
  《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五律
  《旅宿》《睦州四韵》《题扬州禅智寺》
  五绝
  《长安秋望》
  其他诗集
  《感怀诗一首》《赠杜秋娘诗并序》《郡斋独酌黄州作》《张好好诗》并序》
  三、历史典故
  轶事典故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
  《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此时吴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他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崔侍郎重然诺,讲诚信是好事,不过他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考试前就如此轻易地决定众多考生的命运,还是让人对这样的考试产生怀疑,那里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呢?不过,杜牧终究没有辜负吴武陵,也没有辱没崔侍郎。大和二年(828),杜牧在洛阳高中进士,感到无限荣光。若干年后,唐代进士便以杜牧为荣了。
  由吴老这样的清流赏识推荐而进士及第,杜牧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皇榜公布后,他曾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三十三人,就是这次进士及第的全部人数,大致相当今天全国高考各省文科状元的人数,这个数目在唐代还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据说唐朝二百九十年间,进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数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诗人很惆怅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作品
  这个春天是属于杜牧的。他正月参加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二十多岁的杜牧毕竟年轻,接连碰到这样的喜事,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耍。“曲江水满花千树”,它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时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要想到曲江从容赏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时候才行,不过到那时,花儿被人看了一天,精神也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谈起来。僧人便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满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这位僧人面色平静,木然地追问杜牧从事什么职业。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赶紧把杜牧连中两元的喜事拿出来夸耀,僧人依然不为所动。诗人很是惆怅,现场赋诗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究竟是不是吴武陵推荐及第的,这件事很值得怀疑。小杜有封信名为《投知己书》,其中曾向朋友夸耀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看可与进,业可以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可见当时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说酒席上有人反对吴老的荐举,理由是杜牧不拘细行。其实杜牧不拘细行、风流名闻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后,主要在二十六岁到三十六这十余年间,这时他基本上在各方镇使府中为幕僚,有名气,有才气,环境宽松,有条件充分展示他的风流倜傥。李商隐含蓄地说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所指的也是这段幕僚生活。估计《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据杜牧后来的倜傥形象编造出来的。
  幕府生涯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他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他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9):醒_900字

  夏日的清晨,当婉转的鸟鸣将我从黑暗中轻声催醒,我睁开眼睛,感觉到光明温柔地将我抱着,向我宣告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一切都是新的。
  这种感觉真是妙极了。
  醒是苏醒。
  最初,天地一片混沌,混沌中蕴育着一个沉睡的巨人,他睡了几千年几万年,终于有一天醒了,他怒吼一声,挥动巨斧,将这混沌劈得粉碎,换来一个澄清的天地。
  盘古醒了,他的血肉筋骨化成了山河湖海花鸟虫鱼,从此这个世界有了生命,天旋地转,这世界从此有了春天,世间万物为了纪念这一位醒来的人,它们年年在春天苏醒,花生树、草长莺飞,它们醒了……醒是苏醒,苏醒带来了生命。
  万物演化,人类站在了这个星球上,每个人从母体中苏醒后,便开始人生艰难的行程,追求幸福的生命是每个人的本能,当追求幸福的飞船偏离了既定的轨道时,悲剧便上演了,有人为了权利而放弃尊严,更有人为了它们而放弃了生命,历史滔滔长河中,富贵如同浮云流水,却有人为了这虚的梦昏头了,陷于了黑暗的梦境。
  醒还是唤醒。
  人类社会从茫茫黑夜中曲折前进至今,人类用科学和伦理使自身逐渐摆脱了愚味和无知,我们正在向文明彻底清醒的方向迈进,这中间,有曲折,也有后退,但总有自觉者将昏睡中的人唤醒,鲁迅曾向沉睡的闷罐子里的人呐喊,以求换得中国千万麻木民众的回应,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沉睡的五洲大陆上空盘旋。”唤醒了无产阶级起来斗争,中国共产党经过数十年奋斗,终于让中国这头睡狮一声怒吼,屹立于东方,革命的烈焰唤醒了人类的文明和良知,当我们彻底清醒,迎接光明的时候,我们将不再彼此仇恨、敌视;我们将不用面对血泪。
  醒是醒悟。
  终于有人醒悟了,他是陶渊明,他放弃了官职,不为五半米折腰,实迷途其未完,觉今是而昨非。他是释迦,放弃了王子的尊荣,去探求世界的本质。汝等皆应勤勉修炼,以求自身的解脱,他是杜牧,从纸醉金迷的豪奢生活中醒来,叹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他们是历史上千万个谜底中醒悟的人,他们找到了幸福的本源。所以说,醒是长夜中的灯塔,引你走向光明。
  苏醒是开始;唤醒是希望,醒悟是前进。
  醒是一扇门,推开后,我们一起进新世界。
  本文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做。
 

十年一觉扬州梦篇(10):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赏析元丰二年,暮冬。会稽山上,微云轻抹;越州城外,衰草连天。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秦少游正与一位歌妓举杯话别。数月前,蓬莱阁内一见钟情的往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眼前是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客心凄楚,更难舍惺惺相惜的知音。此情此景,令人销魂。万种离情,这会儿都付与赠别的香囊,轻分的罗带。半生来,功名不就,空赢得薄情郎的恶名。此一去,何时重逢?禁不住泪沾城不见,灯火黄昏。
鉴赏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柘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o槁洌?ス?肴旱挠巫又?抟浴拔扪浴敝?恃运档昧芾炀≈隆4嗜舜思市那槭?滞纯啵??蝗タ袒?庖煌纯嗟男那椋?唇??闯闪艘恢旨?赖木辰纾?压至钊顺破娼芯??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后,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3809.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