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中文言文9篇

高中文言文9篇

时间:2018-10-15 来源:高中作文 点击:

【www.xjwk.net--高中作文】

(1)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金安节》阅读答案及解析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 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下面对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博洽经史 洽: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
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
B。解析衔:心中怀恨
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 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C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B 解析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2)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阅读《王瑜》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

(3)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蔡邕听琴》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 足以称为杀心了 !”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③裁:制作。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向”是个多义词。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二、指“接近”、“临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参考答案: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
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
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
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4)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阅读《狄青》附答案翻译

dow-orphan" class="MsoNormal" align="left">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无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5)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

狄仁杰
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 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

(6)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阅读《晁错》附答案及翻译

晁错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7)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传记阅读《陈轸》附答案翻译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里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犬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祟道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B.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
C.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D. 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3.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 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成语积累卡片(第四册)


第四册
《指南录》后序
212、会使辙交驰──南辕北辙:车行之轨。
213、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毁家纾难:解除。
214、予自度不得脱──以己度人:揣度,估计。
215、天高地迥,号呼靡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不。
216、夜趋高邮,迷失道──趋之若骛:奔向。
217、常恐无辜死──死有余辜:罪。前句“无辜”实指“无作为”。
信陵君窃符救赵
218、侯生摄弊衣冠──敝帚自珍、如弃敝屣:破旧的。
219、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攀龙附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依附。
220、欲以客往赴──前赴后继:奔赴,投入。
221、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抱恨终天、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
222、请数公子行日──如数家珍:计算。
22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虚左以待。
左忠毅公逸事
224、即解貂覆生──解甲归田:脱下。
225、为掩户──夜不闭户:门。
226、史噤不敢发声──噤若寒蝉:闭口,不说话。
227、趋而出──亦步亦趋:快走。
228、必躬造左公第──事必躬亲:亲自。
送东阳马生序
229、余幼时即嗜学──嗜杀成性:爱好。
230、手指不可屈伸──首屈一指:弯曲。
231、录毕,走送之──毕其功于一役:完成。
23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无朋:大。
233、援疑质理──质疑问难:询问。
234、俟其欣悦──俟河之清:等待。
235、假诸人而后见也──公诸同好:之于。
过秦论
236、蒙故业,因策──陈陈相因:沿袭。
237、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
238、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以怨报德:仇恨。
239、因河为池──金城汤池:护城河。
240、于是废先王之道──废寝忘食、半途而废:废弃,停止。
241、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临大敌:面对。
24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疾风知劲草:强,坚强有力。
243、斩木为兵──短兵相接:兵器,武器。
24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
六国论
24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它的实际。
246、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其,他的。
247、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兵不厌诈、贪得无厌:满足。
24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欲盖弥彰:更加。
249、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若两人:区别。
250、薪不尽火不灭──曲突徙薪:柴禾。
伶官传序
251、与尔三矢──众矢之的:箭。的,靶心。
252、请其矢,盛以锦囊──囊空如洗、探囊取物:口袋。
253、逸豫可以亡身──一劳永逸:安逸,安闲。
25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养痈遗患:灾祸。
255、数十伶人困之──困兽犹斗:困住。
论积贮疏
256、故其畜积足恃──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依靠,依赖。
257、今背本而趋末──背井离乡:离开。
258、政治未毕通也──原形毕露、锋芒毕露:全部。
259、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熟语“以物易物”:交换。
260、乃骇而图之──骇人听闻:惊恐。

(9) [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成语积累卡片(第三册)

第三册
《梦溪笔谈》二则
151、诸越则桃李冬实──秀而不实:结果实。
15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不拘一格、不拘小节:限制。
153、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画虎类狗:像,似。
15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适得其反、适逢其会(时机):恰好。
155、立土动及百尺──动则得咎:往往。
156、本文使用的成语:具体而微。
察今
157、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延年益寿:增加。
158、 水暴益──熟语“暴病身亡”:突然。
159、循表而夜涉──跋山涉水: 水过河。
160、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移风易俗:改变。
161、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循规蹈矩:遵循。
162、非务相反也,时事异也──除恶务尽:一定。
163、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车卖浆:拉。
16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尝鼎一脔、刻舟求剑。
训俭示康
165、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矫枉过正:纠正。
166、人皆嗤吾固陋──嗤之以鼻:讥笑,嘲笑。
167、以约失之者鲜矣──寡廉鲜耻:少。
168、人不相非也──未可厚非:责备。
169、枉道速祸──贪赃枉法:使歪曲。
170、虽举家锦衣玉食──举国欢腾、举世无双:全。
171、何患不能──患得患失:担忧。
172、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茅塞顿开:立刻。
173、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达官贵人:显贵。
174、聊举数人以训汝──聊以自慰:姑且。
梅花岭记
175、吾誓与城为殉──以身殉职: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176、德威流涕,不能执刀──涕泗滂沱:眼泪。
177、未尝殒于城中也──殒身不恤:死亡。
178、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克敌制胜:战胜。
179、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依然故我:原来的。
《论语》二则
180、季氏将伐颛臾──吊民伐罪:讨伐。
181、无乃尔是过与──闻过则喜:过错。
18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扑不破:跌倒。
183、龟玉毁于椟中──买椟还珠:木匣。
184、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若金汤:坚固。
18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恶如仇:痛恨。
186、遇丈人,以仗荷 ──荷枪实弹:扛,担。
187、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因噎废食:废弃。
188、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身自好:使……纯洁。
189、出自本文的成语有:陈力就列;即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孟子》二章
190、故不为苟得也──蝇营狗苟:苟且。
191、贤者能勿丧耳──闻风丧胆、玩物丧志:丧失。
192、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踏。
19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疾首蹙额、与民同乐。
五蠹
194、五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前一“蠹”为蛀虫,后一“蠹”为“虫蛀”。
195、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胜任愉快:禁得起,承受。
196、兔走触株──走马观花:跑。
197、因释其耒而守株──爱不释手、如释重负、手不释卷:放下。
198、事力劳而供养薄──广种薄收:少。
199、粝粢之食,藜藿之羹──残羹冷炙:指用菜或肉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
200、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功亏一篑:欠缺,短少。
201、身执耒以为民先──身体力行、感同身受:亲自。
202、股无 ──悬梁刺股:大腿。
203、胫不生毛──不胫而走:小腿。
204、夫山居而谷汲者──绠短汲深:从井里打水。
205、诛严不为戾──暴戾恣睢:凶狠、残暴。
206、称俗而行也──称心如意:适合。
20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守株待兔。
庖丁解牛
208、足之所履──如履薄冰、如履平地;踩,踏。
209、良庖岁更刀──越俎代庖:厨师。
210、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精蓄锐:保养。
2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185302.html

上一篇:高中三年规划9篇
下一篇:我的高中生活8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