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小学作文 > 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6篇

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6篇

时间:2018-10-12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www.xjwk.net--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我的课余爱好_300字


  我的课余生活可说的上更富多彩有:画画,唱歌,下象棋,阅读,踢球,打电子游戏,都是我的课余爱好,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阅读。
  我爱看书,不管是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儿童文学,幽默故事,和笑话,还是小学生作文,我都喜欢看。为此,姥姥给我买了很多书,小时候看的书,都是一些拼音读物,也有很多图画,我爱不释手,也因此喜爱画画了。对于内容,倒没全懂,姥姥总是拿着书,在睡觉前讲给我听,当做催眠曲。现在,我已经能读懂一些,儿童读物了,我走进了故事情节,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伤心。看到精彩的地方,我会用摘抄本摘抄下来。我制作了阅读记录卡,有的时候,翻一翻看一看也很有趣的,写作文的时候能用得上。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读的书越来越多,带给我的快乐也越来越多。
 
    三年级:半池荷花铎

篇二:[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小学生作文指导的几点看法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一、多观察,多比较。二、多实践,多体验。三、多读书,多感悟。四、多练笔,多投稿。五、多规范,多赞赏。
  辅导小学生写作文,难道不应该是小学老师的任务吗?让家长来辅导孩子写作文,不是学校老师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吗?很多家长是这么认为。其实不然。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
  一、多观察,多比较。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但是也有家长向我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四、多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多规范,多赞赏。
  这里的“规范”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给自己立一些“规矩”,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而自己却经年不看一本书;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写作,而自己一到年底做总结的时候就“怨声载道”……这样的言行都会给孩子起到反作用。那该怎么做呢?
  1、和孩子一起读书。这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和孩子读同一本书。这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直接提高孩子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二是和孩子同时读书。在同一时间,家长和孩子读不同的书,然后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广泛涉猎文章,节约读书的时间。
  2、尽量说普通话,使自己的语言文明、规范。说家乡话对写作文有影响吗?有一些地方语言,孩子平时就这么说,但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例如,“蹲”,有的地方话说“毂堆”,“毂堆”怎么写?(我也不会写,乱写了一个词)。不会写就查字典,查字典了还不会写,真麻烦,干脆不写了。尤其是小学生,哪怕遇到一丁点儿的困难,也会阻止他往下写作的激情。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描写自己时竟然用了“一张驴脸”,非常生气又失望。我一问,原来家里老有人这么说他,难怪孩子也这么说呢!所以,家长平时的语言更要文明、规范。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家里人,用赞赏的语言多夸奖家里人。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对待自己的家人是苛刻的,是“百般挑不是”,感觉毕竟我们是一家人,“敢说出你的不是”是“对你亲”。可孩子并不会这么想。在写熟悉的人时,很多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可是又感觉无话可写,或者说不敢写——因为写也写不出好来。写妈妈吧,母爱那么无私和伟大,“她天天唠叨”;写爸爸吧,他又“一事无成”……当老师引导从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工作中体现父母不忘对子女的关爱时,孩子还是一脸茫然。毕竟,他们耳朵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的话,心中的这个“坏”印象很难“磨灭”,让他们怎么写出“好”来呢?
  4、不要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初学写作文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楚等现象,当家长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或过高要求孩子,孩子始终感觉达不到要求,只好放弃。《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有无中心,只要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这样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抱持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习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孩子在这样“随心所欲”的写作环境中才能“畅所欲言”,才能找到表达的快乐。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然后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不依靠别人自己走,并放手让他自己走。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篇三:[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阅读的乐趣——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A、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
  B、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

篇四:[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选材困难
  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材。模仿抄袭的学生很多。,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我常常思考,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仿、抄、背。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二)语言的欠缺由于学生平时观察少,课外阅读少,对一些好词佳句的积累少,对生活中的事情不留心观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作文中的词语运用得很不好。
  当遇到写感想或者启示类的作文时,孩子们都觉得很困难,因为在他有限的经验里,还没有学会将日常感悟日积月累起来。有的学生虽然有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是不注意字词的用法,很多时候望文生义,滥用词语,没有正确的书面用语,病句连篇,更谈不上巧妙灵活的修辞和优美准确的修饰语了。
  (三)写作技能
  主要问题是概念空洞,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对事情发展过程交代不完整,或者缺失某些要素,或者只用三言两语把重点场面与经过情形带过;忽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行动变化也是一笔带过,不做具体的变化描写。还有就是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作文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不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详略处理不当开篇结尾不能为主要内容服务等。
  二、出现写作问题的原因
  (一)资源贫乏
  1。阅读空间小
  现在农村的小学生接触的课外书较少同时有条件的学生则要参加一些补习班和其他的兴趣班使得他们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没有阅读习惯。少数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例如沉迷漫画、小说、娱乐等方面的周刊书籍,使阅读空间变小,欣赏品味变低。
  2。生活经验少
  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除节假日之外,每天学习、生活基本局限于校园之内,即使是到了节假日,充实他们生活得的就是家务劳动。而长期单调、重复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无疑造成了学生视野狭窄、认识肤浅、思维僵化和写作素材的贫乏。
  (二)写作技巧差
  主要是平时缺乏练笔,对我们平时所教授的写作技巧没有练习巩固,在写作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未能使技巧成熟和稳固。比如,我在教课文《鲸》时适时穿插讲了说明文

篇五:[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矛 盾 作 文 法_2000字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目的,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从序列训练到方法训练、从文体训练到内容训练的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好一定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幻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那么怎样才能让校学生展开想象,写出好的文章来呢?
  一、多读书,拓宽写作“材”路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的说明了生活于写作的关系。因此我们按照“观察为先导,思维为核心,表达为主线”这已基本思想,把读写训练的触角伸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要让知识占领学生成长的环境,就要求学生多读书、勤看报、长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读书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要读书就要有书,书从何来?一是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动员学生购买一些课外书籍是可行的;二是借,“书非借不可读也,”让有限的书流动起来;有条件的学校要开放图书室,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动学生将父母、亲属给自己买的工具书、课外书等带到学校统一保管,方便借阅;三是读书要做读书笔记,书不能过目而去,把书中知识性、趣味性和自己认为好的小段子摘录下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会了读书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二、勤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要读书,更要读生活。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一些同学作文写得不具体,就是平常的观察积累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呢?这就要我们老师辛苦一些:
  1、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几组,分别记录:
  (1)班上的好人好事记录。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好在那里等。
  (2)天气情况记录。风是怎么刮的(风向),风的大小,通过什么看出来的;雨是什么世间下起来的,有没有类省、闪电,道路怎样,树木怎样,庄稼怎样?上学来、放学走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有没有没带雨衣的?
  (3)课外活动小组记录。活动内容是什么,是谁主持的,都有谁参与。大家做得怎样,成功了有没有高兴的场面;失败了又是怎么做的。
  (4)大自然观察记录。如放风筝、找春天等。
  2、结合其他学科教学找素材。比如劳动课中有糊信封这样的手工,就可以让学生练习写简单的说明。结合学生做,说一说糊信封的工序。然后通过整理,把说话内容分成几项写下来,这样就成了一片条理清晰的小说明文了。
  3、鼓励学生把有趣的事写下来告诉同学们听。如钓鱼摸虾、掏鸟窝、捉小鸟、饲养小动物、跟家长一起干活等等,以及小朋友们的游戏活动,如跳筋、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捉迷藏等都是作文素材,写起来既是一次美好的回忆,有锻炼了写作水平。
  4、正确引导学生看电视。电视是我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的主要媒体。很多家长怕孩子看电视影响学习,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不利于学生成长。以至于学生不知道温家宝实干什么的,更不用说天下大事了。因此,电视是应该看,但要有选择地看。看完后有目的的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做一些记录,如科普知识、精彩片断、主要故事内容等。
  三、增矛盾,加悬念,努力写好每一件事
  叙事平淡、语言乏味,是小学生写作训练中的突出特点。受写实的负面影响,学生往往用流水账的形式,平铺直叙、简单明了协一件事。读书笔记和观察笔记都派不上用场,或者不知道怎么用。结果写成的文章要字数没字数,要生动没生动,要水平更没有水平。例1:有位同学写春天到了,为了美化学校环境,校长买来了一些花草树木,交给了我们六年级1班来栽种。同学们中午回家吃完饭,带着工具来到学校,在老师指定好的地方栽种。同学们干的热火朝天,一会就栽完了,老师表扬我们、校长也表扬了我们,我们可高兴了。例2:有同学写爸爸给玲玲新买了一块手绢,作为生日礼物。玲玲自己都舍不得用,正巧一个踢球的同学不小心跌倒在地,头碰破了,鲜血直流。同学们都吓坏了,玲玲狠狠心,拿出手绢给同学包扎伤口。如上所示,同学们在写作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不错的,问题就出在如何把好的题材写好写活。
  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和客观矛盾分不开的。矛盾中积极的一面推动着事情的发展,矛盾中消极的一面阻碍着事情的发展。事情往往在积极的一面不断克服消极一面的阻力中前进的。在语文教材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中,写红军和增援的敌人抢时间这一段。矛盾的双方是这样安排的:
  遇到的困难
  解决的办法
  表现的精神
  崇山峻岭
  翻山越岭
  不畏艰险
  天黑下雨
  摸黑冒雨
  顽强
  饥饿疲劳
  忘记
  敌人阻击
  击溃
  不怕牺牲
  敌人增援
  赛跑
  大智大勇
  抛下
  勇往直前
  不难看出,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通过红军战士不断解决矛盾、战胜困难中表现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上面的例文的写作中,展开合理想象,增设一些必要的矛盾,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产生一个飞跃。
  我们不妨在例1中安排这样的情节:
  1、老师有没有把种花的、种树的和浇水的进行分组,你在哪一组?如果在种花的一组种花祥写,栽树就要简写;如果在栽树的一组种树祥写,载花就要简写。
  2、种花的同学是不是把花草拼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是谁设计的,拼成了怎样的图案?效果如何?
  3、再栽花的过程中有没有意外情况发生?比如刺扎了手、坑刨得浅、水浇得少等等。
  4、在刨坑的过程中又没有遇到烂砖头、旧树根、石头等建筑垃圾,你们又是怎样处理的。工具有没有出问题,有没有学生意外伤害事情发生?
  5、栽种树的一组中也可能发生2、3、4种的问题,还可能出现不成排的现象。是怎样纠正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6、浇水的同学是不是及时把水浇上了,用的什么工具——水瓶、水桶、水管?近的好解决,远的怎么办?
  7、通过劳动你懂得了什么?畅想一下你的收获。
  我们不妨在例2中安排这样的情节:
  1、这块手绢是爸爸在什么情况下、在那里买的,玲玲是怎样珍惜的,从而突出手绢的珍贵。
  2、踢球的场面如何,是不是很激烈?小同学是怎样的情况下受伤的?
  3、有没有其他因素造成小同学受伤?想象事情的土发行和偶然性。
  4、其他人是怎么说的、做的,玲玲当时怎么想,是不是很矛盾。
  5、给同学包扎后玲玲心情如何,被救助人又是怎么做的。
  6、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了什么,谈一谈你的感悟。
  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我们的小作者就把人物的内在品质一一挖掘出来,让一个个生动的、美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写作是语文基础教学的最高层次,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创新活动。只要我们的老师经常不懈的帮助学生读书、读生活、积累写作材料,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内容更多、更加合理的想象思维,让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写出更充实、更优秀的文章来。
 
    六年级:杨永乐

篇六:[小学生课余生活记录表]七年级国学经典手抄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鼓励和引导七年级学生在书写、积累、学习中华国学经典的过程中,用文字及图画记录下所思、所感、所悟。让孩子们用笔写下真情实感,用笔画出美好生活。通过举办手抄报大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国学的热情、
二、活动安排
1、时间: XX年1月10日—15日
2、地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或在校完成
3、参赛人员:七年级每班选派代表8人,共16人
4、组织人员:七年级语文教师张礼娜老师
5、评委:赵巍老师、乔慧老师
三、比赛办法
1、参赛班级在规定时间内以个人为单位完成手抄报(围绕国学经典,主题自定)。
2、邀请学校美术教师做评委评定年级获奖等次。
四、活动内容
1、比赛要求
(1)内容要求:选材要新颖、健康,应具有多样性以贴近校园生活、学习以及反映青少年思想的内容。
(2) 形式要求:手抄报统一用纸;每份报纸上下页边距5厘米,左右页边距3厘米;版面布局合理,知识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3)作品不能为印刷品。
2、版面要求
(1)手抄报必须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报头背面须注明学校、班级、学生姓名。
(2)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粘贴。
五、评比规则
1、只对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的符合主题的作品进行评比。
2、评比标准:(满分100分)
(1)内容选择(30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突出主题,弘扬主旋律并适合小学生阅读,富有知识性、创新性。
(2)整体书写(15分):栏目丰富,文章有文采,文章流畅字迹工整。
(3)版面设计(30分):版面新颖活泼、有创意;规范合理,主题明确有刊头,报纸的名称贴切。
(4)色彩插图(25分):版面图文并茂,整体效果好。
六、奖项设立
由专业评委打分,按总分成绩的高低,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纪念奖6名。
                         XX年1月8日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180222.html

上一篇:三年级同步作文上册1篇
下一篇:过节作文6篇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