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小学作文 >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

时间:2018-09-26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www.xjwk.net--小学作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篇(一):201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一如自由的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

  可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依然宽以待之,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不把渠道堵死,才会有精彩之语,才有创新之见。

  而创新之人,有时也是彰显个性之人。创新意识,有时也闪现在愣头青的张扬里。今日之彰显,是他日的独树一帜;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开始。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绷着个脸呢?

  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于无声处听惊雷篇(二):语言描写要具备个性化:中秋明月


  妈妈感言:

  我是50群宇妈。我是非常作文的新学生,对老师的方法掌握甚少,还在努力学习中。孩子的作文时好时坏,有切身体会的文笔流畅,感受不到的则只言片语,孩子听了老师的一次课后,觉得很有意思,很想请老师讲评自己的作文,使自己有所提高。

  原文:

  中秋节的傍晚,全家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饭后大家准备在阳台上赏月。妈妈在阳台的小圆桌上摆上了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口味的月饼,我们边吃边聊边期待着月亮的出现。

  天色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在大家的期盼中终于出现了!刚升起的月亮好圆啊!真是皎洁明亮。妈妈指着月亮说:“看,月亮又大又圆,多漂亮,它像什么呀?”我兴奋地抢着说:“月亮像一个大大的月饼,而且是蛋黄馅的,我最爱吃蛋黄月饼啦!”爸爸听后哈哈大笑,接着说:“你就知道吃。我看月亮像一个白玉盘,和我每天洗过的盘子一样洁净。”妈妈听后又接着说:“我觉得月亮像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要是每天对着这样一面大镜子梳妆打扮该多美呀!”看着妈妈一脸陶醉的表情,我和爸爸异口同声的说:“臭美吧!”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可是,没过多久,圆圆的月亮被周围的乌云给“吃”得只剩下一个弯弯的月牙了,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一样,在广阔的云海里自由自在地穿行。

  突然,在不远处的半空中出现了几条五彩的亮光。我扭头一看,哦!原来是在放烟花呢!那些烟花五颜六色的,就像装着各色鲜花的大花篮,五彩缤纷的“花”在夜空中争相怒放,照亮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也照亮了一家人幸福的笑脸……美丽的鲜花和弯弯的月亮在夜空中绘出了一幅绝好的中秋月夜图。

  中秋赏月真开心啊!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中秋明月。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中秋,一个是明月。来看一下小朋友能不能开门见中秋,见明月。

  第一段:中秋节的傍晚,全家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饭后大家准备在阳台上赏月。妈妈在阳台的小圆桌上摆上了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口味的月饼,我们边吃边聊,边期待着月亮的出现。

  写得很流畅,读着很上口。中秋明月,中秋节有了,明月也有了,开门见山,开得很好。

  提点参考建议。头有一点多余之处:全家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饭后大家准备在阳台上赏月。就文字来讲问题不大,但要体会:字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落服务,段落为中心服务。

  这个地方,用了一长句,全家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不如说:中秋节的傍晚,饭后,我们全家在阳台上赏月。妈妈在小圆桌上摆上了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口味的月饼。我们边吃边聊边等待着月亮的出现。干净一些,利于主题集中。

  看下一段:

  天色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在大家的期盼中终于出现了!刚升起的月亮好圆啊!真是皎洁明亮。妈妈指着月亮说:“看,月亮又大又圆,多漂亮,它像什么呀?”我兴奋地抢着说:“月亮像一个大大的月饼,而且是蛋黄馅的,我最爱吃蛋黄月饼啦!”爸爸听后哈哈大笑,接着说:“你就知道吃。我看月亮像一个白玉盘,和我每天洗过的盘子一样洁净。”妈妈听后又接着说:“我觉得月亮像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要是每天对着这样一面大镜子梳妆打扮该多美呀!”看着妈妈一脸陶醉的表情,我和爸爸异口同声的说:“臭美吧!”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可是,没过多久,圆圆的月亮被周围的乌云给“吃”得只剩下一个弯弯的月牙了,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一样,在广阔的云海里自由地穿行。

  写得非常好!好在哪里?文字语言的描写,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套书书里提及不多。语言的描写是比较难写的方面。在本文中,小朋友分别“我说、爸爸说、妈妈说”三个人的说法,代表了三个人的性格特征与生活喜好。所以写得非常好,值得表扬。

  是不是还可以再写的更圆融一些,更巧妙一些:天色渐渐地黑了下来,月亮在大家的期盼中渐渐地露出了身影!这样就OK了,不用再说“真是皎洁明亮”。

  和说相声一样,你得先把包袱给藏起来,最后再抖包袱,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到底这个身影是什么样的身影呢?用妈妈的语言----妈妈指着月亮说:“看,月亮又大又圆,它像什么呀?”这个时候不要把漂亮先露出来,你先定性了,又是漂亮,又是皎洁明亮,你把包袱提前抖出来了,效果就不出人意料了。把它用在后面再抖出来才会有意思。

  可以这样:妈妈指着月亮说:“看,月亮又大又圆,它像什么呀?”,我兴奋地抢着说:“月亮像一个大大的月饼,而且是蛋黄馅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是一百个人的哈姆雷特。这里要写得巧妙一些。这个地方不一定非接着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你就知道吃”。

  可以这样接着写:“我看月亮就像我每天洗的菜盘子。”这样写说明爸爸在家里是最劳苦大众。每天干什么,看上去的月亮就是什么;喜欢什么,月亮就是什么。

  小朋友喜欢蛋黄馅的月饼,看着月亮就像一个大月饼,爸爸每天洗盘子,月亮就是那菜盘子。所以说,爸爸口中的月亮不一定非写得那么漂亮:爸爸听后哈哈大笑,“你就知道吃。在我眼里月亮就像我每天洗的盘子”。

  所以,不一定非要每个人如出一辙地去赞美月亮,赞美月亮不要定非要把月亮夸得如花似玉。可从不同角度,展现每一个人的个性。

  妈妈接着说:“我觉得月亮像一面镜子”----小朋友在这里不用再写:“又大又圆”,因为已经多次出现。不用写大家都会知道中秋的月亮是又大又圆的,此时你的焦点不是在“又大又圆”上,而在于“镜子”。

  可以这样写:我觉得月亮像一面镜子,每天对着这样一面大镜子梳妆打扮,该多美呀!

  看着妈妈一脸陶醉——改为“妈妈一脸陶醉”。驴头不对马嘴的句子,看的是表情,不如写看的是陶醉,看着妈妈一脸陶醉,我和爸爸异口同声:“臭美吧!”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下面:

  可是,没过多久,圆圆的月亮被周围的乌云给“吃”得只剩下一个弯弯的月牙了,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中小船一样,在广阔的云海里自由地穿行。

  这里有问题。写作文字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这里先讲“风雨飘摇”,后面来了个“自由穿行”,就是矛盾了。所以这里风雨飘摇和自由穿行是矛盾的。

  改一下:圆圆的月亮被周围的乌云给“吃”的只剩下弯弯的月牙了,月牙像小船一样,在广阔的云海里自由地穿行。

  为什么讲写作文不要从好词好句入手,要从结构入手,结构是什么?结构就是逻辑,如果作文从好词好句入手,光讲装修了,不讲逻辑就会文不对题,会有矛盾。逻辑的重要性要高于文字的华美性。

  如果用风雨飘摇的逻辑性也可以:像风雨飘摇的小船一样,在大海里摇摇晃晃地穿行。

  总而言之要把逻辑理顺,不要一边笑一边哭,不要半边脸哭,半边脸笑。

  再往下看:

  突然,在不远处的半空中出现了几条五彩的亮光。我扭头一看,哦!原来是在放烟花呢!那些烟花五颜六色的,就像装着各色鲜花的大花篮,五彩缤纷的“花”在夜空中争相怒放,照亮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也照亮了一家人幸福的笑脸。美丽的鲜花和弯弯的月亮在夜空中绘出了一幅绝好的中秋月夜图。

  小朋友用了一个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什么叫摆关系,讲意境呢?就是相片与相框的关系。我们来重新复习一下摆关系讲意境。有书的朋友看下《基础篇》87页。

  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这是两句话,如果这样写就有些单调,一个是天,一个讲树,不搭调。我们重新组合一下: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出那一份绿色的生机。再换过来写,蓝天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更蓝。

  再看88页的例子:

  天打雷了,下雨了。讲了两个要素,一个声法、一个色法,但这两个意境没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要统一在一个画面中,可以这样写:天打雷了,下雨了,雨丝催着雷声,雷声触着雨丝,好像一首交响乐。这就把两个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中。

  再往下看一个例子: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互相追逐,便道上还有慢行着的人们。这三个实物,如果你要把他们摆关系,讲意境,把这三个东西重新组合一下,进行资产重组,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互相追逐,还有便道上慢行着的人们,车的快速、自行车的穿梭与行人的悠闲,构成了城市道路上的快慢动感组合。这就是摆关系,讲意境。

  回到本文中来“突然半空中出现了几条五彩的光亮。哦!原来是在放烟花呢!那些烟花像大花篮,争相怒放,最后讲的是,美丽的鲜花与弯弯的月亮在夜空中绘出了一幅绝好的中秋夜月图。”这样就有了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把前面描述的东西通通摄入到一个画面中。

  但文字上略有一些问题:在不远处,半空中出现了几条五彩的光亮。后面又是五颜六色,略显重复。

  在六根六尘中,第一重要的最常用的是色法。第二重要的是意法。第三是声法。一定要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声、言之有意的意识:突然在不远处的半空中窜出几条光亮,随之就传来了嗖嗖嗖的声响。”这样就有了声音了。

  这里不要“再扭头”一看了,否则,让人理解为眼光是冲着屋内的:哦!原来是在放烟花呢!就像装着各种鲜花的大花篮,在天空中泼洒,它们争相怒放,照亮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也照亮了一家人幸福的笑脸。

  这里写得非常好,用了对称句,以烟花衬托明月。

  要学会衬托,就有得可写了。在本文中,不是讲明月就是从头到尾都是月亮,要有衬托。

  大家来看《提高篇》相片相框,重新组装的技法介绍:一个事物绝不会单独出现,它总是依托于别的事物而存在。比如说,没有动就没有静,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远就没有近,没有疏就没有密,没有粗就没有细,没有详就没有略……所以,在讲一个事物的时候就要讲到别的事物。同时还可以逆向思维,换个角度——在讲别的事物的时候反过来讲这个事物。一个事物往往可以通过另一个事物的陪衫而显得更加突出。

  一朵花固然很美,如果可以写出万绿丛中一点红,花不显得更加鲜艳夺目?一轮明月固然洁白,但如果有几朵乌云,会更显得明亮。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就可以产生意境深远,层次多样,画面立体的效果。

  再举个例子:一个高个子与一个矮个子站在一起。可以这么说:高个子在矮个子边上显得更高,矮个子在高个子身边显得更矮。就是把两个东西摆放在一起,分别地比较,来显示出另一种趣味。这既是增加文字趣味的一个方法,也是孩子们凑作文字数的一个方法。

  把动静、黑白、声色、大小、远近、疏密、粗细、详略等等重新组装,另行配置,搭配得体,错落有致,就会妙趣横生。这就是本章要侧重讲的相片与相框的技法。

  有人问:这篇文章是写月亮怎么又写出了烟花,算不算跑题呢?这是一个衬托。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个月亮不是只是一个月亮,这个月亮是无数个月亮,这个月亮从物理上来讲是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还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天空中的月亮多着一些墨色呢?

  小朋友在这个文章写法里面,迂回曲折,前面的描写非常精彩,它给我们的不是一个月亮,是在心中的月亮,既有又圆又白的月亮,又有乌云里的月亮,又有五彩斑斓的月亮,又有照在我们脸上的月亮,把意境体会得更深远一些,不再单纯的定在上面。

  你要是写花,万紫千红总是红,大红大紫,这样的写法不如写出万绿丛中一点红,更显得有趣味。下雨的时候,噼里啪啦的都在那里打雷,就没有意思了,要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很静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炸雷,才叫雷。月明的时候,天有几丝乌云,会显得月亮更加的圆,更加的亮。

  小朋友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烟花,我们要体会到月亮是五彩斑斓的月亮,是五颜六色的月亮,是花一般的月亮,是丰富多彩的月亮。

  所以这个结尾:美丽的鲜花和圆圆的月亮在夜空中构绘出了一幅绝好的中秋月夜图。——是很有味道的。

  这一篇的中秋明月不只是限于天上那一轮明月,要限定在那一轮明月照亮的世界。所以小朋友用自己的笔写到了天空、大地,也写到了一家人的幸福,如此的月亮确实美好。就是让月亮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画面。

  结尾:

  中秋赏月真开心啊!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个脚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还可以呼应,可以提升:

  夜深了,人静了,乌云散去了,这轮月亮又重新从乌云中走出来,高高的悬在空中。中秋的月亮真开心呀!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抬头收腹再来一句:我怀揣着如月饼一般的月亮,爸爸怀揣着如盘子一般的月亮,妈妈怀揣着如镜子一般的月亮,进入了梦乡。

  可以再重新呼应和回忆一下。夜深了,人静了,月亮又悄悄地从乌云中走了出来,一轮明月高高悬在空中。这样就完美了,就不再只是写到月亮不是半圆的,而是像眉毛一样,月亮又是像小船一样。

  出于句境,归于句境。开始的月亮在句境中出来的,然后在句境中回归:夜深了,人静了,月亮又从乌云中走了出来,此时的月亮更显得皎洁和圆满,最后的结尾是:中秋赏月真开心啊!美丽的景色映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久久难以忘。月亮如月饼一般,如盘子一般,如镜子一样,我们每个人抱着这个月亮进入了梦乡。

  《中秋明月》

  中秋节,晚饭后,全家登上阳台准备赏月。妈妈在小圆桌上摆上了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口味的月饼,我们边吃边聊,等待着月亮的出现。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月亮在大家的期盼中渐渐地露出了身影。

  妈妈指着月亮说:“看,月亮又大又圆,它像什么呀?”

  我兴奋地着说:“月亮像一个大大的月饼,而且是蛋黄馅的!”

  爸爸听后哈哈大笑着:“你就知道吃!我看月亮就像我每天洗过的菜盘子。”

  妈妈接着说:“我觉得月亮像一面镜子,要是每天对着这样一面镜子梳妆打扮该多美呀!”看着妈妈一脸陶醉,我和爸爸异口同声:“臭美吧!”。

  大家不时笑得前仰后合。

  没过多久,圆圆的月亮被周围的乌云“吃”得只剩下弯弯的月牙了,月牙像一只风雨飘摇的小船,在云涛翻滚的云海里艰难地穿行。

  突然,在不远处的半空中窜出几条亮光,随之传来“嗖嗖嗖”的声响。哦!原来放烟花啦!怒放的烟花就像大花蓝,把大朵大朵的“花”在夜空中泼洒,夜空在烟花的装扮下更绚丽,烟花在夜空的衬托下更耀眼,满天的烟花照亮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也照亮了一家人幸福的笑脸......。美丽的烟花和弯弯的月亮在夜空中绘出了一幅绝好的中秋月夜图。

  夜深了,人静了,乌云散去了,月亮又悄悄地揭开了面纱,高高地挂在空中,将她那柔和的目光洒向大地,此时的月亮更显得皎洁,更显得圆满。中秋赏月真开心啊!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月亮如月饼,月亮如盘子,月亮如镜子,每个人都怀着心中的月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于无声处听惊雷篇(三):成长路上无捷径_900字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不知,我们没有鸿鹄的志向,我们是燕雀,可是我们也可以是鸿鹄。
  老师说,于无声处听惊雷。傻傻依旧不懂,这是善于观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时候,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坚强地迎接挑战,这才是成长应该做的。
  成长,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坚持、是震惊、是感动、是悲伤。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成长路上没有长短,成长路上无捷径。
  看了看现在的青春文,校园文,深感痛心,都是MarySue化的文章。全都是幻想的东西,什么十全十美,没有缺点,总之与现实偏差太大,越看越厌恶。成长路上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而不是天赋,也不是美貌,更不是那不切实际的设定。
  成长路上无捷径,如果真的每个人都是鸿鹄的话,那么便没有燕雀了。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也证明了成长路上无捷径,成长路上需要努力和付出,以及坚持。
  整天妄想着走捷径的人,会摔得很惨。
  这是我深有体会的。我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知道。我喜欢找捷径,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每次数学考试,每做完一道题,我都要琢磨,这是不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不是,我甚至宁愿在花上更多的时间,去寻找那最简单的方法,所谓少写一些的捷径而因此耗费了很多时间,每次考试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因为做不完试卷。
  这是考场,没有给你思考的时间。因为这样想,所以我从来都会做完试卷,然后再重新检查。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没有捷径。我小学到中学,放学和上学的路程再怎么改变,但是估计下来,竟还是一样长短的距离。只不过一个先走很长的直路在转弯,而另一个却是绕很多的弯,再走直路。兜兜转转,最后还是会回到同一条直路上。也不只是建造者的工艺,还是不同的人心,这就不得而知了。
  成长路上,如果遇到了荆棘,你想绕开走这条路的话,你错了。你还不如披荆斩棘,就算最后遍体鳞伤,你付出了,总比那些不付出坐收渔翁之利的人挂彩的好看。
  成长路上无捷径,你找到了捷径,说明你就里正道和人心很远。也许你从未发现,这只是一个过程。
  为什么那些高大的建筑总是比那些豆腐渣工程要好?因为他从不偷工减料。
  成长是一条很曲折的路,很难走,长着很多的荆棘,因为成长的路上需要挑战和坚持的太多,所以成长路上无捷径
  常州金坛市第二中学初二:李未名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150925.html

上一篇:梦想
下一篇:我和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