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诗词鉴赏 > 爱情诗 >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6篇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6篇

时间:2018-07-28 来源:爱情诗 点击:

【www.xjwk.net--爱情诗】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1):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GCD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我所说的“关心政治”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篇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智慧之光照耀中国】
16岁儿子近来偏爱读史,几日前将《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读完,我推荐他再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篇五:《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提到书中关于领袖的描述,就不得不说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中这样写道:“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述,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美国记者西奥多。H。怀特曾对《红星照耀中国》做过如此评价:“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篇六:《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我所说的“关心政治”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篇七:《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共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共主要领导结下深厚的友谊,依据切身体验而著此书,其真实的经历和感触是其写作的基石。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书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语言等,都是当时的亲临经历者所讲述的,是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资料。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书作者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最生活化的写照介绍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使读者从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领袖的亲近与领导人信念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可追随性。中共的发展也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战。
我们还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与战术上的精湛。
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并不敢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共匪”、“赤匪”。这种诬蔑足以说明中共党员是在怎样艰难与危机中渡过的。更甚者,毛泽东曾被当做“赤匪”的第一号人物被通缉。今天的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毛泽东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在当时的中共难以被人认可,甚至是被人诬蔑的“匪贼”。可想而知,毛泽东是在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党引领给我们的幸福,但唯一不能体会的是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时的艰辛路程。故为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我们应更多的阅读类似的书刊。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篇八: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暴力、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斯诺客观详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2):西行漫记读后感3000字

【篇一:西行漫记读后感】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朝气勃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不抢劫、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最重的一点,他们给予农民土地。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么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所顾的奔赴苏区。这时的苏区确实是个理想之地,是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地方。斯诺这样描写他见到的第一个贫民会主席"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随后接触的那群经过长征红军战士也让他着迷,他这样写道"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斯诺说:"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在斯诺的描述下我无一不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是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绝非凡人。正是斯诺的讲述让我原本对革命者冷冰冰的印象现在却鲜活起来。首先是毛泽东,他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毛泽东少年可不像我们现在一样,要吃就吃,要穿就穿,他虽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也是一个普遍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他受到封建传统的影响上学的机会都没有,但他很好学经常自学,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呢?很多人冬天怕冷放弃了甚至洗脸,早上能多睡就多睡,有多少人还想到要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呢?毛泽东从小就狂热的喜欢读书,他自己说"我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下面听一个事例。毛泽东14岁时,他就被自己的父亲停了学,但他没有被父亲的做法打倒,经常趁父母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学习,经常跑到山坡上让父母找不到的地方去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天,有一回父亲假装出门下地干活,父亲前面走,他后面也跑到每次读书的地方,他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会跟他,刚到那里就被父亲当场给逮住了,父亲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并打了他,还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趟粪。挑完粪后毛泽东又一次的“失踪”了父亲很容易的找到了他。十分生气,但听到母亲对父亲说儿子已经挑完十五挑粪时,父亲不禁目瞪口呆,是你挑完的吗?回答是我挑完的,你可以去问邻居王阿姨父亲说这此粪在半天内挑完确实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更何况是一个14岁的孩子呢。他实在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再骂我。由于毛泽东的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他是一个爱民的人,他很同情受苦的农民,他十分狠那些地主,他感到自己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看到最后他出去学习就更加刻苦了,别人一天只学习了几个小时间他就学习6小时,他的目标是带领中华人们走向复强的道路。
在他的内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打到所有的侵略者,让中华人民走和平的道路特别是大约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他非常认真地执行,坚持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他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他说"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盂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与我们同样的年龄时,他的阅读质量和数量早已远远超过我们中的大多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年轻时还登了泰山,看了孔墓,步行游历了湖南,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他都环绕过一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宁,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
【篇二:西行漫记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令我震撼的著作——《西行漫记》。《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它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我国西北革命的真实情况。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在写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赫赫战绩和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通过上网进一步了解,我知道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交流、谈话,得到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最终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埋头写作,终于写成了这部一出版就震惊全世界的历史著作。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长征中发生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但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一点是——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军事策略。
面对如饿狼一般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跟国民党“硬碰硬”,而是采取了一个暂时回避,打迂回持久战的方法,减缓了压力,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种“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优良的军事战略。
这其实也是一个在社会中实用的处事方法——学会忍让。
如果你学会忍让,你就能在困境中求生。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山谷。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雪松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当雪松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又反弹过来,完好如初。正是因为雪松的忍让,使它在雪大的东坡生存下来。而其他杂树没有这个本领,于是它们就只能在西坡生长。
这儿还有一个例子:越王勾践战败,被俘于吴国,受尽耻辱,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在薪草做的床前挂了一个苦胆,天天尝胆,已不忘国耻。最终,他重新建国立业,起兵灭了吴国。试想,如果当初勾践没有一直忍着,发泄了,他还会重建越国,打败吴国吗?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就证明了一点:学会忍让是人生的大道理。
如果你正面对一个异常巨大的困难,那么,你不妨先退一步,忍让一下。这忍让并不代表你向困难屈服,反而,忍让可以使你积蓄力量,最终厚积薄发,一举击溃那个似乎无法击溃的困难。
退一步海阔天空。
【篇三:《西行漫记》读后感作文】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他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西行漫记》。该书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我为读到这样的情景而无比兴奋,我想我的兴奋丝毫不会亚于写这本书的新闻记者斯诺,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这一本书出版之后风行各国,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这本书而排除万难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读这本书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民对共产党的喜爱,体会到了曾经在课本上看了无数遍却一直无法深刻理解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早一点接触这些真实的新闻通讯,而不是像嚼蜡一样苦咽没有任何感情的教科书,那么我们应该会多么的喜爱与崇拜先辈。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苏区无疑是当时全国人民最能幸福生活的地方,当然这个人民指的是农民,而不是压迫者。压迫的取消,陋习弊端的消除,遥遥领先全国的识字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不抢劫、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最重的一点,他们给予农民土地。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么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所顾的奔赴苏区。这时的苏区确实是个理想之地,是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地方。斯诺这样描写他见到的第一个贫民会主席“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在斯诺看惯了的“消极的满足”的中国人中是“罕见”的,这种“神”让斯诺大为震动。他随后接触的那群经过长征红军战士也让他着迷,他这样写道“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斯诺说:“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红军和共产党那时绝对是一股充满生命力的优秀的力量:普通士兵的平均年龄是十九岁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在红军指挥员中,有许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红军大学毕业生、张学良的“东北军”的前军官、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前国民军的军人、以及若干从法国、苏联、德国和英国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而他们的领袖们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我印象中,领导们年纪大都在六旬以上,很多人都戴着老花镜,总感觉有些死气沉沉,再对照斯诺的文字,反差太大了:1936年,朱德五十岁、毛泽东四十三、周恩来三十八、林彪二十九、杨尚昆二十九,彭德怀与贺龙也都不超过四十岁,超过六十岁的领导只有三个: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分别主管财政、教育。红军和他们的领袖们朝气勃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
共产党那时的领袖们,在斯诺的描述下我无一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是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绝非凡人。正是斯诺的讲述让我原本对革命者冷冰冰的印象现在却鲜活起来。首先是毛泽东,他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呢?很多人冬天怕冷放弃了甚至洗脸,早上能多睡就多睡,有多少人还想到要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呢?毛泽东从小就狂热的喜欢读书,他自己说“我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大约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他非常认真地执行,坚持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他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他说“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盂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与我们同样的年龄时,他的阅读质量和数量早已远远超过我们中的大多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年轻时还登了泰山,看了孔墓,步行游历了湖南,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他都环绕过一次。相比于毛泽东,朱德给我的震撼甚至更大,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很不熟悉朱德,虽然他的名声很大。朱德年龄比较大,经历更为丰富。他早年上过云南讲武堂,后来又参加同盟会,跟随蔡锷推翻清朝统治,1921年就是云南警察厅厅长……甚至他还染上过烟瘾。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他大失所望。他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象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他从上海到北京再到上海不停地寻找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却一直无法取得联系,最后决定去德国研究军事学。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最终在柏林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柏林住了一年,学习德文,然后到哥丁根进了一所大学,修了两学期社会科学,出席世界学生大会,环游欧洲,到了苏联,在欧洲一共呆了四年,到一九二六年才回国。这些都与我原来对朱德的印象相差十万八千里。除此之外,还有年年得奖学金,法国英国德国都去过的周恩来;黄埔军校毕业战无不胜的林彪;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一把菜刀建立一个苏区的贺龙;留学到过日、美、苏三国,懂日语,能用英语演讲,俄语水平也很高的洛甫;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
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读《西行漫记》,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意义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断拼搏不停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
【篇四:《西行漫记》读后感】
作为一个整天和公式与数字打交道的理科生,我对近代史的那么一点点了解估计就来源于那忘得差不多的枯燥的初中历史课本,所以,这样一本有趣的书让我在阅读时不仅不觉得无聊,反而充满了探知历史的好奇与兴奋。读完全书,总算对早期党史有了些许了解,这都归功于“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的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
1936年,中国国内形势剧变的一年,当年6月初,陕西驻扎的是与红军关系良好的张学良少帅的军队,斯诺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进入“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的红区的机会,于是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个机会把握在手中,他对职业负责与奉献的精神,不知当今众多无聊的狗仔队有何感想。这四个月的红区之行也没有让斯诺失望,他得到了当初那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的答案,《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世界同时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书也因此诞生。
四个月的西行里,斯诺既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旅者,他详细记录下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的内容,同时也毫不吝啬笔墨地描写了他所见到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其中有红军与共产党的领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双眼炯炯有神”的毛泽东,“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的周恩来,“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的彭德怀,因骑马碰掉了两颗门牙的徐海东,“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朱德;有信仰坚定不畏牺牲的红军战士,有刚毅坚忍的红小鬼,有心地善良殷勤好客的农民。这些人物描写绝对不是单纯的一笔带过,斯诺通过它从侧面展现出了当时苏维埃社会与红军的物质精神状况。在写到毛泽东、徐海东等共产党领袖时,斯诺总是不忘提到南京对他们的悬赏,“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等等,这些几乎天价的赏格无疑表现出了西北红区已对国民政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这些领袖仿佛事不关己“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的态度更显示出他们的自信与魅力,表现了苏区的团结一致。写到红军时,在第八章第六节“政治课”与第十章第二节“红小鬼”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教育和讨论是每个红军战士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身体的锻炼。“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二万里,我们就走二万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大家都有要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必须收复失地!”这是斯诺记录红军政治课上的几句对话,从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红军的政治觉悟是很高的,当然这绝不是希特勒那样的政治理念煽动和灌输,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红军战士自己的意愿,而党将他们领导起来,帮助他们将意愿上升为政治觉悟,铸就了一支团结顽强“连蒋介石总司令自己的部下私下也承认的——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的红军。写到农民时,在第六章第二节“死亡和捐税”中有一段作者亲眼目睹的悲惨情景,“挂在他身上快要死去的皮肉打着皱折;你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他的眼光茫然无神;他即使是个二十岁的青年,行动起来也象个干瘪的老太婆,一步一迈,走不动路。他早已卖了妻鬻了女,那还算是他的运气。他把什么都已卖了——房上的木梁,身上的衣服,有时甚至卖了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他在烈日下摇摇晃晃,睾丸软软地挂在那里象干瘪的橄榄核儿——这是最后一个严峻的嘲弄,提醒你他原来曾经是一个人!”“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一样。女人们躺在角落里等死,屁股上没有肉,瘦骨嶙嶙,乳房干瘪下垂,象空麻袋一样。”这就是持续了约三年的西北大灾荒,对于“第一次蓦然看到了人们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的作者来说,最令他震撼的还并不是这,而是“囤积大米小麦的商人、地主老财”、“土地税和附加税达收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干扰赈济物资的运输”的军阀,若不是这些原因,百万生灵可以免于在饥饿与疾病中痛苦的死去。那么红军与共产党来到西北之后,农民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呢?大谈各种政治措施总是显得枯燥乏味,不如看看作者与农民谈话中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是怎么说的,“咱们国家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世界是怎么样的,有谁告诉过咱们?你说合作社没有布,但是咱们以前有过合作社吗?还有你的地,从前不是押给了王地主吗?我的姊姊三年前饿死了,但是自从红军来了以后,咱们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吃吗?你这说苦,但是如果咱们年轻人能学会识字,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这两个部分没有把国民政府和共产党的政策进行直接的比较,而是通过农民自身的亲身经历与他们的意见强烈的地反映出了农民将红军与共产党“当作希望和自由的象征”。作者就是这样把他在红区碰到的人物作为深入了解红区的最佳途径,在四个月的旅行中,红区的样貌因这些人物在斯诺脑中越发地清晰,而他对共产党以及共产党人的感情也越发真挚热烈。
本书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部分是第六章的第三节“苏维埃社会”与第四节“货币解剖”,“由于苏区从一开始起就得为生存而战,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是建设一个军事政治根据地,以便在更广泛、更深刻地规模上扩大革命因为我这个学期选修的经济方面的课程”,而这样一个军事政治根据地必然就是要以西北为基础展开建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经济方面的课程,经济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的,西北的苏维埃社会也离不开经济建设,这和我以前所想的“红军只要顽强拼搏不畏牺牲,在人民的支持下就必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是截然不同的。哪怕红军的游击战术再出神入化,作战再英勇神武,他们也不可能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获得最终的胜利,正如彭德怀总结的“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
众所周知,西北在当时是很荒凉的(即使现在似乎也是如此),共产党要怎样在这样一片黄土地上顶着白军不时偷袭围剿的压力建立起稳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呢?我在这里仅从经济方面做了一些探究。“西北没有任何有重要意义的机器工业”,“它主要是农业和畜牧区”,这就决定了这个苏维埃基本没有工业经济,基本全部依赖农牧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一物质性的局限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行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西北苏区的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社会主义的奇怪混合。”这样的概念让非经济专业的我们难以理解,故而从具体措施来看可能更好理解: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动员尽可能多的农民参加劳动生产以扩大生产力,通过合作化运动进行集体劳动,政府贷款帮助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组织群众辅助偷运工作以加大出境贸易等等,可惜的是本书关于经济的内容并不多,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这些经济改革在当时无疑是一项创举,也基本达到了苏维埃经济的两个基本任务:“供养和装备红军,为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总之,战争是无法脱离经济而存在的,有时候,战争胜负甚至直接取决于经济上的强弱,所以我们关注近代史时,不妨研究一下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我相信一定有所裨益。
最后,作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红色世界,他把自己对共产党的看法及其未来局势的预测做了这样的总结“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不得不说,斯诺不是一名普通的记者,他对战争与政治的观察分析同样令人敬佩,就在这本书出版八年之后,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十二年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篇五:《西行漫记》读后感】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篇六:《西行漫记》读后感】
书橱里,有一本已经泛黄的书——《西行漫记》。现在正是南京解放60周年,爸爸就把它推荐给我看,希望我能明白当年在艰苦环境下一些烈士的精神。而我刚看了一点,就一下子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后,细细咀嚼,不由的感叹起来。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斯诺写的,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其中《红小鬼》这一章中说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岁就当上了红军,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会有一个少年先锋队的模范连,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十几岁的少年。
我们现在也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可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生活条件也很优越。就拿吃的来说吧!在那时,吃的东西很少,经常用树皮和树根来充饥,而现在呢?不管在家还是在饭店,吃不掉就扔,真是浪费啊!在那时红米饭、南瓜汤就是美食了,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
在那时,因为革命的信念,每个人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没有一点松懈。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做事都会漫不经心,马马虎虎。有时正是这一点点的马虎,就会出现失误,事情就会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当年红军的奋斗精神。想想在那时的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经受了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苦难,很多甚至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年幼、宝贵的生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这就是《西行漫记》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和教育。
【篇七:《西行漫记》读后感】
初读《西行漫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有一种小小的抵触情绪,《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总觉得它似乎又像其他历史性著作一样,是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读完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本书共分十二章: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事件。当时的整个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都是一个大谜团。关于红军的传说各式各样:有人否认红军、苏维埃的存在,有人说红军只不过是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也有人称颂红军和苏维埃是要中国摆脱一切弊害祸患的唯一救星……埃德加·斯诺对红色中国的探索,让世人了解了中国红军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发展很不稳定,但中国人自己领导的苏维埃运动还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最后一节的“红色的天际”中斯诺写道: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
作者把那个时代的中国革命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他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带我重走了那段惊险、难忘的红色之旅。使我对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红军先辈们产生了一种由衷的钦佩,更加深刻地知道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红军大学的那些学员们相比,我是何等地幸运,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为理想奋斗呢?
还有一点让我感受尤为深刻的就是爱埃德加·斯诺本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自然不用说,更重要的是他渴求真理、探索人类解放事业道路的愿望。为了追求自己的新闻理想,他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上海他抨击西方人和日本人的仗势欺人、同情帮助贫苦善良的中国劳苦大众,在北平他为中国培养新闻人才并帮助他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了探寻红色中国的“不解之谜”,他以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以眼见为实的求实态度和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在地下党组织的和宋庆龄等人的协助下,冒着生命危险,报道了全世界翘首以待的重大新闻。斯诺不仅勇敢正直,而且具有诚恳谦虚的品德。他十分坦诚地说《西行漫记》只不过是把中国革命青年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所作的长篇谈话给予了原始记录,“并没有把它做文学上的加工”。他就是这样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肩负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充当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忠实记录员。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从埃德加·斯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了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忠于客观事实的报道方式,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诚恳谦虚的品格……现在我该做些什么?未来的路该怎样走?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篇八:西行漫记读后感】
西行漫记的阅读过程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其中最能感染和震撼人的就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和在那里为自己国家和民族奋斗着的人们。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他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西行漫记》。该书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我为读到这样的情景而无比兴奋,我想我的兴奋丝毫不会亚于写这本书的新闻记者斯诺,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这一本书出版之后风行各国,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这本书而排除万难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读这本书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民对共产党的喜爱,体会到了曾经在课本上看了无数遍却一直无法深刻理解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早一点接触这些真实的新闻通讯,而不是像嚼蜡一样苦咽没有任何感情的教科书,那么我们应该会多么的喜爱与崇拜先辈。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苏区无疑是当时全国人民最能幸福生活的地方,当然这个人民指的是农民,而不是压迫者。压迫的取消,陋习弊端的消除,遥遥领先全国的识字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不抢劫、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最重的一点,他们给予农民土地。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么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所顾的奔赴苏区。这时的苏区确实是个理想之地,是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地方。斯诺这样描写他见到的第一个贫民会主席"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在斯诺看惯了的"消极的满足"的中国人中是"罕见"的,这种"神"让斯诺大为震动。他随后接触的那群经过长征红军战士也让他着迷,他这样写道"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斯诺说:"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红军和共产党那时绝对是一股充满生命力的优秀的力量:普通士兵的平均年龄是十九岁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在红军指挥员中,有许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红军大学毕业生、张学良的"东北军"的前军官、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前国民军的军人、以及若干从法国、苏联、德国和英国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而他们的领袖们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我印象中,领导们年纪大都在六旬以上,很多人都戴着老花镜,总感觉有些死气沉沉,再对照斯诺的文字,反差太大了:1936年,朱德五十岁、毛泽东四十三、周恩来三十八、林彪二十九、杨尚昆二十九,彭德怀与贺龙也都不超过四十岁,超过六十岁的领导只有三个: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分别主管财政、教育。红军和他们的领袖们朝气勃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
共产党那时的领袖们,在斯诺的描述下我无一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是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绝非凡人。正是斯诺的讲述让我原本对革命者冷冰冰的印象现在却鲜活起来。首先是毛泽东,他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呢?很多人冬天怕冷放弃了甚至洗脸,早上能多睡就多睡,有多少人还想到要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呢?毛泽东从小就狂热的喜欢读书,他自己说"我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大约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他非常认真地执行,坚持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他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他说"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盂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与我们同样的年龄时,他的阅读质量和数量早已远远超过我们中的大多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年轻时还登了泰山,看了孔墓,步行游历了湖南,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他都环绕过一次。相比于毛泽东,朱德给我的震撼甚至更大,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很不熟悉朱德,虽然他的名声很大。朱德年龄比较大,经历更为丰富。他早年上过云南讲武堂,后来又参加同盟会,跟随蔡锷推翻清朝统治,1921年就是云南警察厅厅长……甚至他还染上过烟瘾。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他大失所望。他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象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他从上海到北京再到上海不停地寻找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却一直无法取得联系,最后决定去德国研究军事学。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最终在柏林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柏林住了一年,学习德文,然后到哥丁根进了一所大学,修了两学期社会科学,出席世界学生大会,环游欧洲,到了苏联,在欧洲一共呆了四年,到一九二六年才回国。这些都与我原来对朱德的印象相差十万八千里。除此之外,还有年年得奖学金,法国英国德国都去过的周恩来;黄埔军校毕业战无不胜的林彪;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一把菜刀建立一个苏区的贺龙;留学到过日、美、苏三国,懂日语,能用英语演讲,俄语水平也很高的洛甫;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3):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
《闪闪的红星》讲述的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他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他也想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戴上那一颗闪闪的红星。
东子的父亲跟随红军战士去打仗,而东子的母亲加入了共产党。红军们刚走,国民党就来了,虽然他们是偷偷的来的,可还是被村民们发现了。东子的母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帮助村民们逃脱时,自己留下来,被国名党放火烧死了。东子在他母亲被烧死的那一刻,便变得更加坚强成熟。
后来,东子隐姓埋名在一家米铺里打杂,他干的是最累,最辛苦的活,可是他却辛勤的干活,他是这样卧薪尝胆,却是为了取得米铺老板的信任。在夺得米铺老板的信任后,胡汉三来到了作文店里,东子借机将恶霸胡汉三捅死了。
历经生死离别,卧薪尝胆,终于让叔叔对他另眼相看,是自己成为了像父亲那样的红军,为自己带上了那一颗自己梦寐以求的闪闪的红星。
看完这个片子,我若有所思:一个年龄不大的孩子竟然有这样勇敢的精神,都能为红军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我要向东子学习。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卑微的力量。同时还要记住,我们现在的辛福生活都是前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以前我浪费了很多的光阴,总认为我以后的时间还有很多,现在我懂了,时间一去不复还,所以我以后一定要更加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
星期五的下午,我观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老片,主要讲述了潘冬子一家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妈妈为了让村民们安全转移,吸引敌人的视线,结果自己却随着草屋被烧死了。而他的爸爸在当红军,为革命做贡献。潘冬子化名为郭振山,放火烧死了奸诈的胡汉三,为他母亲报了仇。最后,春天到了,映山红开的漫山遍野,红军凯旋而归,潘冬子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深受触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在进步,一天天在提高,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但是,我们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用八路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怎们能忘记那作文些为了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这样才对得起他们。
《闪闪的红星》赞颂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剧中的潘冬子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他的父亲因为得罪了胡汉三,而四处躲藏,胡汉三也因为找不到他而抓来了潘冬子,逼问冬子,他的父亲在哪儿。可潘冬子为了自己的父亲不受胡汉三的伤害,宁死不肯说出父亲的下落,胡汉三被逼急了,用鞭子不停地抽打他,可他并没有喊一声疼,而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一定要把胡汉三杀了,为民除害。连潘冬子都知道要为民造福,何况我们呢?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闪闪的红星》是我生命中的启明星!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但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正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作文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潘行义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机智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观《闪闪的红星》有感700字》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与汉奸胡汉三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九三七年,江西柳溪村里,潘冬子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党员,爸爸在和胡汉三的对抗中不幸被抓,危急时刻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因此,潘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十分敬佩。在赤卫队的保护下,柳溪村的村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红军要长征,潘冬子的爸爸也要同去,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前送给潘冬子一颗闪亮的红星帽徽做为礼物鼓励他,要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爸爸离开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的赤卫队员驻扎,潘冬子也常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会回来呢?”妈妈说:“等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就在此时,大汉奸胡汉三又雇了一批杀手返回柳溪村,并重新霸占了柳溪村,潘冬子只好与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
在一次战斗中,潘冬子妈妈为救所有群众牺牲了。潘冬子在父母不作文在身边的情况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最后,他凭着机智勇敢和镇定的信念终于打败了汉奸胡汉三。在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红军长征回来,潘冬子也和爸爸团聚了,爸爸并亲手将那闪闪的红星安在他的帽前。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情很激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潘冬子学习,面对危险时,都要镇定,用自己的智慧来彻底解决困难。
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和平、快乐,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革命战士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那这一切都会化为乌有。当屏幕上出现潘冬子妈妈牺牲的画面,我流下了眼泪,那时,孩子们都生活在战争里,总会有人失去父母,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而我们都有着幸福生活,有些人还不去珍惜,直到失去时才会想到需要,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的生活。
我会永远把那闪闪的红星记在心中,他将是我心中的一颗最闪亮的启明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0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中国的星,照亮祖国照万代……”这是《闪闪红星》的主题曲。随着激人奋起的旋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时红军的故事,里面的东子是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在红军的影响下,经过多次努力灭除了百姓的祸害.在消灭敌人时,东子逐渐学会了勇敢和顽强,有了一颗爱国的心!
东子是个农村长大的娃儿,在红军的帮助下上了学,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当东子他娘看到了东子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不禁热泪两行,”我的孩儿会写字了!”东子的娘是个坚强的女人,在敌人面前不畏怯,在红军受伤时冒险取药,在红军遇难时勇敢地举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她也不忘儿子的那份情,奋不顾身去取儿那书包和写满自己名字的纸贴,那可是最宝贵的东西啊!
也许是东子他娘的坚强感动了东子;也许是那股母爱之泉震撼了东子,使他再无法忘记母亲的一言一行,使他消灭敌人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在一次与胡大爷子交锋时,东子被捕了,连红军也身受重伤,使东子那报仇血恨的决心一股暴发了!东子奋力从那被火烧灼着的木杆上解脱出来,把胡大爷子引到粮仓,开始了他的报仇行动.为了国家、为了亲人、也为了自己的父母,东子机智地与胡大爷子周旋,躲过了无数个子弹,直到胡老爷没子弹的时候,东子一把把胡老爷推向了米的旋涡.那一刻,中国的国旗在河溪村冉冉升起,几十年的苦难终于摆脱了!
看电影时,有点儿想掉眼泪,那一副副催人泪下的场面感动着我:红星在胸前闪闪发光的模样;那火海翻腾红军却忍痛冲出火海,只为了背上那受伤的队友;东子的娘与敌人葬身火海,只为了保全红军的性命;东子抛开一切,为了祖国、红军和乡亲们的纵身一跃,让自己有了一次勇敢的作为……而那微风吹拂着的野花承接着乡亲们激动的泪花,都是那样地动人!
想想以前的人们,是多么有勇气面对困难。有多少坚强的人在命运的威逼下没有选择逃离,而是让尊严和清白一起永在世间,留下敌人憎恨而又无奈的目光!也许是现代没有战争,自己的坚强与毅力无法展示出来,但和平世界里也有体现你顽强精神的时候。当比赛时你失败了不要报头痛哭,冷静下来,坚强些,有些时候眼泪可以被微笑所代替!当面对命运不公,你可以想自己所拥有的,自己能给予世界的,也许别人微笑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闪闪的红星给了冬子信心和希望。让他变得勇敢机智。是红星鼓舞和鞭策着他去顽强地生活和战斗,从而换来了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冬子的家乡,每当春天来临时,家乡那翠绿的群山间都会开满映山红。那红彤彤的映山红铺满绿绿的群山间,像挂满了闪闪的红星,非常惹人喜爱!我爱映山红,爱那红彤彤的映山红,听老爷爷说,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家乡有无数挺拔的大青松,那高高的青松,像一名战士站在那儿,像铁又像铜,硬邦邦、黑灿灿的从不向严寒风雪低头。那一丛丛的松叶,绿油油、亮晶晶的像针又像剑。当山风吹来,青松迎风呼啸,显得更加精神了!
冬子就像一棵青松,勇敢坚强,从不向困难低头,虽然他的爸爸不在身边,在他七岁的时候,妈妈也因为掩护陈钧叔叔被胡汉三和白狗子杀害牺牲了。但他在宋爷爷、姚爷爷和许多红军叔叔的收留爱护下,慢慢长大,成长为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是闪闪的红星给了他信心和革命斗争的力量,为了人民的幸福,革命的胜利而去战斗成长。最终红军打败了人民恨之入骨的“刮民党”“遭殃军”,而冬子也抓住了胡汉三为伟大勇敢的妈妈和广大受胡汉三剥削压迫的人民群众报了仇。冬子想大坏蛋胡汉三已经被抓住了,以后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现在,我的家乡更美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取代了原来坑坑洼洼的石子小路,通到了家门口。路上跑着许多漂亮的轿车。原来低矮破旧的房子也变成了现在的白墙青瓦的小洋楼,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就连种田也都机械化了。家乡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拍摄地。有古老的红军桥,那里的山绿绿的,水清清的,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他们去看挺拔的青松;红彤彤的映山红,穿着冬子他们穿过的红军装去走那红军走过的红军桥……
我爱我的家乡,爱看《闪闪的红星》,我们要学习冬子坚强,不畏强敌;勇敢,机智聪明;自信,决不放弃的精神。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正因为我们科学家的努力钻研,才能实现今天的飞天梦想,“天宫一号”已经成功发射了,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脚步也将踏上月球。愿“闪闪的红星”能照亮每个中国人的心,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爱我的家乡,闪闪的红星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光芒!我爱家乡,但我更爱我伟大的祖国!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若要盼的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若要盼的呦,红军来,岭山开遍呦,映山红”。映山红我从未见过,对于红军,革命时的故事也仅仅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前几天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带给我的感受颇深。
主人公潘东子的父亲是位革命军人,在父亲的教导下,东子从小就树立了爱党爱人民的信念。作文东子小时正处于共产党与国民党抗战时期,土豪官吏到处欺压百姓,十分猖狂,但却又十分惧怕共产党,土豪胡汉三就是这样的人,因为红军的到来,胡汉三不得已逃离了小村庄,可清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因为抗战道路的安排不当,红军被迫撤离了小村庄,东子的爸爸也跟随部队撤走了。在离开前,东子的爸爸留给东子一颗红星,告诉他革命的意义和道理,让他学会坚强。红军刚刚离去胡汉三便回到了村子,变得更加凶狠猖狂。东子和妈妈一起相依为命,艰苦的生活。可胡汉三暗地里想尽一切办法加害他们母子。于是小小年纪的东子开始与红军叔叔一起参加了战斗,与敌人斗智斗勇。在村民与红军的支持配合之下终于将胡汉三绳之以法。小小的村庄终于迎来了春天,满山的的映山红开的格外鲜艳。东子妈妈曾对东子说过:“待到满山映山红盛开时便是战争胜利的时候,也是你爸爸回来的时候!”啊,远处那个身影多么熟悉,是爸爸!东子在革命的岁月中渐渐长大,那映山红开的愈发鲜艳。
看完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东子的眼神,充满坚定,不屈与智慧的眼神,在与敌人做斗争时,他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智慧:敌人为了打败红军开始进行封山,不许山上人下来,也不许山下人带东西上去,决心困死红军,但聪明的东子一边为米店打工——获得敌军敌情,一边偷偷上山为红军叔叔送去珍贵的食品——盐。没有盐就没力气打仗,东子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擦将盐撒在衣服上,再用水浸湿,聪明的避开了敌人的眼线。还为红军带去了宝贵的敌方消息,大人们不住的夸奖:“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祖国有这样的未来战争一定会胜利的!”我不禁暗暗佩服东子的机智,在凶恶的敌人面前不慌不乱,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勇于牺牲自我,为祖国利益奉献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但是,如今的我们还是否能与潘东子一样呢?老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否珍惜了呢?红军叔叔曾对东子说过一句话:“革命要靠打仗,不能光靠等,等是等不到胜利的。”是呀,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收获,天下哪会有免费的午餐,守株待兔不过是一时幸运罢了。所以老一辈的人为了我们不惜牺牲自己换来如今的生活,他们没有“等”,而是去行动,那我们不也应该如此,为了自己也为了将来,多付出一点行动,尽自己一份力量,为祖国添彩。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每年的春天,翠绿的群山间都会开满映山红。那红彤彤的映山红铺满绿绿的群山间,美丽极了!这就是我的家乡,电影《闪闪的红星》当年的拍摄地。
我爱看《闪闪的红星》,喜欢潘冬子,更爱到群山间看那红彤彤的映山红和过那当年红军走过的红军桥,……仿佛间红军叔叔就在眼前,他们踏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朝着那万紫千红的群山间走去……而那闪闪的红星,如那革命的光芒永远在我心中闪烁!
我们都有快乐幸福的童年。但年仅七岁的潘冬子的童年却是在阶级压迫的苦水里开始,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度过的。这就是《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童年。影片中的小潘冬子非常坚强,他不畏强敌,在大坏蛋胡汉三把他抓起来,吊在大树上毒打时,也没有说出红军和爸爸的去向。他坚信爸爸会带来伟大毛主席的红军队伍,来解放广大受苦受难的穷苦人民的。果然,在危急中红军的枪声响了,小冬子得救了。而且后来他还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去为革命斗争站岗放哨。
影片中的潘冬子还非常勇敢,有一回他和几个小朋友玩打土豪的游戏,叫春伢子扮胡汉三,春伢子不肯,跑了。小冬子和另两个小朋友说,你们往那边去追,我从这边去截。在游戏中细心的小冬子发现了要逃跑的大坏蛋胡汉三,他虽然比胡汉三小很多很多,却还是勇敢地去阻止胡汉三逃跑,因为力气小,抓不住他,最后胡汉三还是跑了,但是小冬子也狠狠地在胡汉三的手上咬了一口。冬子,你真勇敢!
冬子坚强,勇敢。而且还非常机智聪明,敌人为了围剿革命红军,大坏蛋胡汉三把山给封了,让山上的红军没吃的,没穿的。山上的红军,重要的盐也吃完了,没盐吃,人就没力气会生病的。小冬子和爷爷就去给红军送盐,但山下敌人的关卡很多,查得很严,盐都无法送上山去。一个叔叔把盐藏在竹竿里,准备带上山时,胡汉三叫小兵把竹竿破开发现了盐,把他给抓了。危急中,潘冬子急中生智,他把盐化成盐水倒在衣服上,穿着泡过盐水的衣服,提着竹筒就上山去了,胡汉三的小兵把他的竹筒抢了过去,砸开却发现里面只有水,此时的潘冬子嚷着说:你赔我的,你赔我的。爷爷这时过来拉着他的手说走吧,他检起破竹筒跟着爷爷上山了,就这样潘冬子聪明机智的把盐送上了山。冬子,你真是太棒了!
最后,斗智斗勇的小冬子,在敌人的米店里,把他最恨的大坏蛋胡汉三给在睡梦中烧死了,为他伟大亲爱的妈妈报了仇。同时也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在遍野的红彤彤的映山红花丛中,终于迎来了梦中的红军和爸爸。而他也成为了一名合格优秀的小红军战士,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向了光明大道!
即坚强勇敢,又机智聪明的潘冬子,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红军先烈的鲜血,染红了群山间的映山红!我爱映山红!红军先烈用伟大生命,换来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今天幸福的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建设更加美好,幸福,富强,伟大的中国而努力!
我喜欢看《闪闪的红星》!喜欢潘冬子!喜欢满山红彤彤的映山红!如那闪闪的红星,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光芒!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8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耳熟能详的歌声响起,激起的是一代人对过往的回忆。拍摄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国产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曾经伴随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给当年很多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光流逝,或许您已回想不出故事的情节,不过它的影响力至今仍深深的考验着我们当代青年坚强的意识品质和生活热情。
著名的国产影片《闪闪的红星》已改编并推出电视剧版,迫不及待的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了一个星期,终于看完了,而且至今仍意尤未尽。
一个民族有自己传承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骄傲,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江西,一个贫苦出身的穷孩子潘冬子,在革命处于低谷,苏区反围剿失败,父亲潘行义随红军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跟随母亲,在地下党领导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以胡汉三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仅仅入党一天的母亲,在组织宣讲革命真理时,为掩护危机中的群众英勇地牺牲了,幼小的革命后代冬子沦为孤儿,在地下党领志吴大叔和宋爷爷等人的关怀下,他将仇恨的火种埋在心里,擦干眼泪,毅然投身到反动派的战斗上,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一步步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经过改编的电视剧虽然在人物角色上没有太大的改动,但是故事情节时时的抓住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场面真实感人。看完这部电视剧,我感慨万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年轻人,逐渐淡忘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品质。在生活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等待着我们,遇到坎坷,我们不能轻易低头,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在工作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潘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把公司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要严格要求自己。
虽然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但是它就像一座导航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催促着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是家喻户晓的影片,反映了红军无畏的信念,他们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艰苦斗争,拯救了千万水深火热的穷苦人民。“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不禁热血沸腾。那颗闪烁的红星就是我们的党,它照亮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带我们走进了革命时代的一片天……
在江西柳溪村,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因他父母都是红军,到十岁时,便经历了悲欢离合:我也特别敬佩小冬子的妈妈,她在敌人的威逼下仍然坚贞不屈,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她第一天入党就已经牺牲了,真是共产党的损失啊!冬子爸爸负伤,坚持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咬紧牙关没发出呻吟。这坚强的意志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和鼓舞。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胆量,他智斗老奸巨猾的土豪劣绅;他巧妙地化险为夷,躲过敌人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最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加入到红军的行列。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等,只能等来落后挨打;等,只能等来东亚病夫的耻辱。我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要踏着红色记忆的脚步分秒必争,心中红色永铭记,让历尽沧桑的祖国矗立在世界之巅。在成长的道路,我要像冬子爸爸绝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在生活的道路,我要像冬子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以顽强的拼搏精神。
这部影片将冬子爱恨分明、不畏艰险、与邪恶抗争的勇气、机警镇定、纯洁质朴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深深的被片中的人物为了国家命运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所感动、震撼。它像启明星,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又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行之路。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是这样的,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我们身边都有一些让敬佩的小英雄,今天我怀着崇高的敬意,看了《闪闪的红星》这一部电影,看见了那个可爱的小英雄——潘冬子,感受他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体会潘冬子高尚的品质。
潘冬子小小少年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点头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溶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弄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应付了胡汉三多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杀死了恶霸地主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随着革命的节节胜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纷纷翻身做主。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潘冬子不愧是为一名受人爱戴、敬佩的少年英雄。作文他面对困难是临危不惧,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险。他爱恨分明、纯洁质朴。潘冬子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以对敌人恨之入骨,不怕任何任何危险,下定了决心要消灭敌人,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从此当家作主,不再受敌人的欺负。潘冬子是一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英雄,他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他那高贵的英雄品质将永远闪着金色的光辉,那像是胜利的火炬,永远屹立在那里,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中国的一颗闪耀的明珠,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心中。
啊!潘冬子,你真是一名让敬佩的少年,你那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你那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你是我们民族的自豪。我们中华民族因有你而光荣,感到自豪,你真是一位让人赞不绝口的英雄少年。潘冬子,你的所作所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鼎鼎大名——潘冬子。潘冬子你就像是金子一样散发着灿烂的光芒,永远闪烁着。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这首熟悉的歌曲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这部影片主要描述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一天,我问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好电影推荐推荐。他们却异口同声的说:“《闪闪红星》。”我一脸惊讶的看着他们,并撒娇的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看那么那么老的电影,还有没有别的?”爸爸,妈妈一脸无奈的说:“你知道那里面的孩子都什么样子吗?再看看你,一天到晚的什么都不干,真是没法相比。”唉,我也只好学习一下,电影中的小英雄了。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中国的星,照亮祖国照万代……”随着《闪闪红星》的主题曲,我们了电影情节。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时红军的故事,里面的东子是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在红军的影响下,经过多次努力灭除了百姓的祸害。在消灭敌人时,东子逐渐学会了勇敢和顽强,有了一颗爱国的心!
东子的娘在敌人面前不畏怯,在红军受伤时冒险取药,在红军遇难时勇敢地举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她也不忘儿子的那份情,奋不顾身去取儿那书包和写满自己名字的纸贴,那可是最宝贵的东西啊!东子被他娘的坚强勇敢给感动了,被那股母爱之泉震撼了,这使东子消灭敌人的决心越来越强烈,最后,终于消灭了敌人。
看完后,我深受感触,也证实了爸爸妈妈的话。“真是没法比”。我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少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不禁的由衷敬佩他们。尤其是小东子,几乎与我们同龄的小孩居然会有那么大的报复,和爱国心。看看东子,再想想我们,我们整天什么都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而比我们小的东子都扛枪上战场了。这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回想着红星在胸前闪闪发光的模样;那火海翻腾红军却忍痛冲出火海,只为了背上那受伤的队友;东子的娘与敌人葬身火海,只为了保全红军的性命……真是不禁让潸然泪下。
如今,我们不可能去重复以往的情节。现能做到的只是:去学习影片里人物的善良、高尚的品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就像小东子一样,勇敢面对,绝不向困难低头,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让我们在这大好时光里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向着祖国美好的明天,迈起我们自信的步伐!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起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潘冬子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本局的主人公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也是地下党员,为了革命,冬子的父亲跟着红军出发了,父亲临走时送给了冬子一颗闪闪的红星,说这颗红星可以保护他。父亲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来了,你的爸爸就回来了。”村里有一个大汉奸叫胡汉三,胡汉三和土匪们为了阻止红军吃上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盐,便封锁了上山的路,这时潘冬子灵机一动,用河水把盐溶化了,倒在衣服上,把河水装到竹筒里带上山。他的聪明机智使红军保存了体力。
父亲走后没有多久,村里的土匪又开始烧杀抢掠,冬子家被胡汉三给烧了,母子俩只好和留下来的红军一起住进了破旧的窑洞。但胡汉三知道后,又带人围攻窑洞,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红军突围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军也伤亡惨重。为了抢救伤员,冬子自告奋勇的上山采药,结果被胡汉三抓去了,说要救冬子,必须把电报机还给他们,红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在胡汉三的房子了打好了埋伏,然后将电报机弄坏,准备第二天早上开始歼敌。第二天一早,红军来到胡汉三居住的地方,将电报机还给了胡汉三,胡汉三刚要伸手去拿的时候,只听几声枪响,胡汉三的手下应声倒地,却让狡猾的胡汉三逃跑了。冬子和几个红军勇敢地把胡汉三给抓住了。
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和安宁,这时,冬子的父亲长征回来了,他亲手为冬子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从此,冬子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剧中有一位吴大叔,他说过一句话;“要想胜利,不能等,要去斗。”是啊,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如果现在你等,他等,我也等,那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强大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期望。
是啊,“要想胜利不能等,要去斗”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为了祖国的腾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电影《闪闪的红星》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
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们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工作、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
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6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家知道,“要想胜利就不能靠等,要去奋斗。”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哈哈,你们肯定不知道吧,这是《闪闪的红星》中吴大叔说的一句话,这话,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本书后,潘冬子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时浮现。
其中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在一个冬天的夜里,寒风吼叫,周边一片漆黑,可冬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原来,吴大叔还在灯下为冬子一针一线地缝棉袄。这时,门被推开了,走进一位站岗的战士,他一进门就发现冬子睡在稻草铺成的床上,身体冷得缩成一团,便脱下自己的棉大衣,轻轻地盖在了冬子的身上,而自己的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就回到了岗位上,迎着刺骨的寒风笔直地挺立着。熟睡的冬子逐渐暖和起来,等他醒来,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棉大衣,一切都明白了。
读到这精彩部分时,我不由地陷入了沉思。那时候,红军为了打敌人,救穷人,风餐露宿,条件非常艰苦,可他们还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冬子在这个革命熔炉里得到了锻炼,成熟起来,他深深地懂得这种革命的友爱。
我也特别敬佩冬子的妈妈,她在敌人的威逼下仍然坚贞不屈,为了掩护陈钧叔叔,牺牲了她年轻的生命。
潘冬子那活泼、机智的形象至今影响着我们青少年,让我们在潘冬子的精神鼓舞下,刻苦学习,要拼搏,就要不断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歌响起,我都情不自禁的想起《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还会想起潘冬子,一个有志气、勇敢、机智的小男孩。潘东子的爸爸是红军,是一个为村民着想的人。他给潘冬子做榜样:在一次战争中受了弹伤,那是麻醉药很少而受伤的人却很多,他的爸爸却说把药留给受重伤的伤员,他忍着剧痛让医生把子弹取了出来。潘东子的妈妈加入共产党员之后,为了掩护村民牺牲了自己。“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句话指引着潘冬子机智地一次又一次的与敌人周旋。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争。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潘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在暑假里,我看了红色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它使我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的艰难困苦,潘冬子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当敌人来临时,潘冬子积极参加斗争,配合红军叔叔攻打敌人。在战争中,潘冬子机智勇敢,如炸毁桥梁,给八路军叔叔送盐等。作文我十分羡慕潘冬子的冷静,机智,果断的做法,他的做事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当头戴红五星的潘冬子与率领红军打回来的爸爸在开遍映山红的山路上重逢时,爸爸深情的对潘冬子说:“孩子,要记住是吴大叔又当爹又当娘把你养大,并且帮你戴上红五星。”吴大叔说:“不,党才是他的亲爹亲娘,是他自己把红五星戴在头上的。”是的,是潘冬子自己把红五星戴在头上的。因为从小潘冬子把这颗红星当作革命,当作希望。因此,他深深的喜爱那闪闪的红星,正如歌词里所唱,红星闪亮亮,照我去战斗……
在红星的照耀下,他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战士,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心里佩服潘冬子,他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小,却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不容易。可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苦。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们今后要好好学习,加倍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维护和平。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主人公潘冬子。潘冬子机智勇敢,我很佩服他
潘东子的妈妈因为保护村民白狗子烧死了,当时潘冬子,就在不远处的丛林躲着,他当时亲眼看见了妈妈被白狗子杀害了。他心中的仇恨油然而生,他忍住了仇恨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妈妈呢一样牺牲的人报仇,报效祖国。
潘冬子帮助红军打败了白狗子,潘冬子拥有一颗爱国的心,也就是因为它拥有爱国的心,所以他才会置自己的生命而不顾。去帮助红军。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要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的信念。
中国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关爱,比如:祖国让我们在教室里安心学习;祖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祖国母亲给了我们呢这木多的关爱,我们理应长大后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报效国家!
每一个人都受到过祖国母亲的恩惠,所以每个人都要报效祖国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来报效国家。我们一生有两个母亲。连白痴都知道长达之后要回报母亲的恩惠,所以我们要回报祖国母亲队我们的恩惠。
有些人殊不知自己努力学习干什么,整天总是无所事事,不完成作业,可是他们不知道祖国母亲一直在养育着他们,他们却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他们都没有一颗爱国的心,都不知道努力学习要报效祖国。
我们一点要怀抱爱国之心,努力,勤奋学习,懂得更多的知识,才能使国家繁荣。祖国母亲把我们抚养长大,而我们一点要知恩图报,长大之后我们一定要报效祖国母亲给我们的恩惠。
我深知:我一定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才,来报销祖国。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看过了很多电影,其中最让我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在顺德图书馆看的那一部电影——闪闪红星,影片中潘冬子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影片讲述了在上一世纪30年代时,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爸爸是红军团长,妈妈是地下党成员。当他爸爸跟着红军队伍走后,妈妈为了保护群众的转移,把生死置于度外,被大汉奸胡汉三用火活活的烧死了。冬子眼睁睁的看着妈妈消失在熊熊的大火中……他伤心极了,吴大叔对他说:“你要坚强,努力学习,铲除胡汉三,为你妈妈报仇呀”。尽管冬子失去了妈妈,但他凭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送盐,传递信息。他每转移一个地点,都会把书本带上,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后,他经过了重重磨难及考验,打败了土豪劣绅,最终佩戴上发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这影片,我浑身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冬子的英雄气概振住了,被共产党员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是靠无数的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要向冬子学习,学习他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艰险,争分夺秒去学习的精神。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先进的年代,社会繁荣安定。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一定要从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学多一些文化知识,为祖国将来的壮丽事业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冬子那样的爱国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美好,一定会走在世界列国之首,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今天我读了《闪闪红星耀中华》这篇文章给我感触很深。
文章讲的是着样的:1973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闪闪的红星》写主题歌词。傅庚辰说为了修改歌词,他把已经编好的歌谱全部重写。那时侯创作条件十分坚苦,连最基本的乐器都没有,可他凭着对革命的热情和支持,灵感滚滚而来。
傅庚辰说:“红星跟我的人生确实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我从小参军,我是在共产党解放军的怀抱中长大的,我是在这个队伍中长大的。”多年从军的傅庚辰深深明白红星二字的重量,也由此结下了难解的红星情结。
《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敬着的那颗红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在那颗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一首《红星歌》,唱出了革命先辈的渴望和激情,也唱出了当代中国人的执着和豪迈。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所感触,在以前的时侯生活条件是那么清苦,但当时的人民却热血沸腾,相信自己的祖国不畏坚险,共同奋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
这本书真实的赞扬了,那时的革命战士们,大智大勇,无谓艰辛,勇于奋斗的精神,是他们为我们开辟出了新的未来,是他们为我们打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正如歌中所唱: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对,是党,是共产党,是他们带给了我们中国的美好,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无限关怀!所以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决定——我要向中国有气节的人物学习,让祖国日益强大!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是一个革命小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潘冬子生在革命年代,而他当时所在的村子正好有个大地主胡汉三,老百姓们的粮食每年都要上交给他一大部分,自己就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冬子的父亲因为红军长征而存下了大量的粮食,差点被胡汉三害死。
终于有一天,红军们来到了这里,抓住了胡汉三,将他的粮食分给了村民。可是,就在红军们将胡汉三押回总部的路上,胡汉三的手下却将他救走了。因此,他又回到村里继续作恶。红军只好开始长征,而冬子的父亲作为民兵也参加了这次长征。冬子的父亲在临走时送了冬子一颗闪闪的红五星,说这颗红五星可以保护他,然后就匆匆上路了。
然而,父亲走后没多久,村里的土匪又来了,冬子的家也被胡汉三烧掉了,母子俩只得和留下来的红军一起住在窑洞里。但是胡汉三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就带上了一队人马去围攻窑洞。红军决定突围,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红军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军也是伤亡惨重。为了抢救伤员,冬子自告奋勇去山上采药,结果被胡汉三抓去了,说是想要救冬子就把电报机还给他们。红军就在胡汉三的房子里打好埋伏然后将电报机弄坏,准备第二天早上开始歼敌。第二天一早,红军队长来到胡汉三居住的地方,将电报机还给胡汉三。胡汉三刚要伸手拿,只听几声枪响,胡汉三的手下应声倒地。冬子逃进了粮仓,不料,狡猾的地主也逃进了粮仓。两人在粮仓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终,地主被米淹死在粮仓里。
村里又变得安宁,冬子的父亲也回来了。他亲手为冬子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从此以后,冬子就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小英雄。
我认为冬子很勇敢,很小就敢于战斗,面对敌人不害怕。他也很坚强,他没有因为失去母亲而害怕。他也很机智,在最危险的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去除掉敌人。他高尚的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八: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家都看过革命影片《闪闪的红星》吧!里面的潘冬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土豪胡汉三的剥削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是冬子巧妙化盐为水的一幕。那时候游击队缺盐,不吃盐就没有力气。为了让游击队能打胜仗,冬子和爷爷挨家挨户的讨盐,然后将盐化成盐水装在竹筒里。但是到了出城门的时候,国民党盘查的很严格。冬子看见许多想带东西出城的人都被搜查了出来了,心里非常着急。心里暗暗在想:“这可怎么办啊?这些盐对游击队员是多么的重要啊!”这时候冬子眼珠一转,小声对宋爷爷说声等他一下,就一路小跑着进了山沟里的小河边。只见他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里,提着一竹筒河水到了封山的路口。国民党的士兵把竹筒打破,舔了一下里面的水,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就让冬子和爷爷过去了。回到家里,冬子把化盐为水的事告诉了爷爷。爷爷连忙把棉袄洗了,然后把盐水倒进锅里烧干,慢慢地锅里出现了白花花的盐巴。“有盐了!”“有盐了!”“游击队的叔叔们可以吃到盐了!”冬子高兴地大声叫道。爷爷也在一旁直夸冬子是个勇敢机智的好孩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新年。他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第二点是吴大叔的那句话:“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现在的科技发达了,要想实现任何愿望,都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奋斗!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
【篇九: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小朋友,你们熟悉这首歌吗?这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
几天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看了他们小时候看的这部电影,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影片中讲述的是在1931年—1938年期间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在党的教育和革命群众的关怀下,经过艰苦战斗的考验,最后成为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影片中的潘冬子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浓的眉毛,透出坚强的性格。他机智勇敢,爱憎分明。潘冬子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读书。他的父母都是革命工作者。他自己是少年儿童团团员,帮助红军打白狗子,表现得非常出色。12岁时,他成为红军小战士,带着父亲给他留下的一颗闪闪的红星,走上了革命的征途。他智斗作恶多端的土豪胡汉三,巧为红军部队送盐,和红军一起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想了很多。想到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来得是那么不容易。想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由红军战士和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小朋友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那么,我要从现在做起,在学习上、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潘东子学习,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篇十: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个关于爱国的书——《闪闪的红星》,看完以后,心中好像也有一颗红星在闪啊闪……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随毛主席长征,妈妈为掩护乡亲,壮烈牺牲了。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像一个指路灯,指引着潘冬子前进。终于,他历尽艰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随毛泽东和父亲一起打仗,报效祖国。
我非常佩服主人公潘冬子,因为他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加入红军的。他亲眼看见米店老板米中掺沙,抬高米价,勾结官府,还明目张胆的杀人。冬子不怕,他巧妙暗地里帮助百姓抢夺大米,用勇气在米店放火。唉,如果是我们,在就吓得六神无主。所以我非常佩服潘冬子的智慧和勇气。
看完这本书,我更明白了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但我们不能被今天的平安生活冲昏了头脑。让我们再一次将右手五指并拢,举于头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再一次将右手握拳在头侧——“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想潘冬子爸爸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性念去克服它;当遇到危险时,要想潘冬子妈妈一样,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正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像潘冬子一样,以少年特有的乐观、阳光、智慧、勇气顽强向上、勇往直前,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重担。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以顽强的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红星闪闪,闪闪红星,闪烁着革命的光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更应当懂得付出、回报、感恩、体谅,做一名像潘冬子一样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叫做《闪闪的红星》。
这部电影讲的是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合对抗财主胡汉三的故事。主角就是潘冬子。当潘冬子的父亲长征去了,冬子他们也遭到了逃跑回来的胡汉三的围攻。冬子的母亲为了打败胡汉三等人,不幸被未扔出去的手榴弹炸死。冬子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把盐带上山,让红军有必不可少的盐吃,当他被胡汉三抓住时,临危不乱,在胡汉三的粮仓里与胡汉三斗智斗勇,终于让胡汉三活活淹死在粮仓里。他是多么勇敢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一是因为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信念。他偷走过胡汉三电报机,让胡汉三不能与外界联络,也断了胡汉三想继续剥削人民的粮食,并享受渔翁之利的坏想法。虽然最后电报机毁了,但胡汉三的财路也断了。二是因为胡汉三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让我很是愤怒。尤其是听到胡汉三逃回冬子他们村子时说出的那句:“拿的我的乖乖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统统给我吐出来”时我真的义愤填膺,明明是他自己收走所有的粮食,还不给农民们留多一些粮食,他长的很胖像一只球,而那些穷人们呢,却瘦骨嶙峋,几乎只剩下了皮包骨头,我是多么愤怒啊!
吴大叔有一句话:“想要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共同进步,为了祖国的明天去奋斗吧!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一起看了部电影——《闪闪的红星》,看完后,我深受启发,脑子中一直回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主角潘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他的父亲是红军队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他们是光荣的一家。一天,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去前线打战了,潘冬子每天都想着父亲,母亲告诉他:“等山上开满了映山红,那时候,红军就回来了,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潘冬子就等着爸爸,等着山上开满映山红的那一天。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头上戴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红星,在满山的映山红下迎接着爸爸,可神气了。但是,现实毕竟不是梦,潘冬子的妈妈死了,她被小鬼子包围在一间破房子内,用火烧死了。死前,她的脸上没有悲伤,没有害怕,有的只是欣慰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妈妈的死,没有打到潘冬子,反而更坚定了他杀日本人的决心……
看完这部电影,我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恨日本人残忍的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气地主不让红军把盐带上山,爱潘冬子爱恨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的精神,赞红军解人们于水火之中,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行为。所以,让我们全体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为祖国添上一点光彩,相信明天的中国会更繁荣,更强大!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熟悉,嘹亮,坚定的歌声便是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曲。
这部经典影片讲述了一个年仅10来岁的小男孩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不仅因为冬子的父亲是一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忍杀死的妈妈报仇。作文带着这个心愿,冬子在抗战中巧妙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传信,并在这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送给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耀眼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闪耀的红星就成为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机智的冬子指引正确的道路。最终,冬子带着那枚红星参加了红军。
当电影中出现一团团熊熊火焰,一片片鲜艳的映山红,我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潘冬子这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更值得国人牢记于心。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珍惜少年的大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国人,爱学习,奋发图强,努力上进。用科学文化建设革命先人打下的江山;用劳动知识编织我们美好的家园;用浓浓爱国心让党的光辉传万代。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篇四: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小眼睛看大世界
为什么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么好?这么的快活?当然是因为在好多年之前有人用生命与血肉换来的战争胜利才拥有今天的自由、快活。如果当时没有他们努力坚持的拼搏,现在可能还是被其它国家奴役着。
在那个年代,曾经出现过许多跟我们一样大或比我们小的英雄人物,像雨来、王二小、潘冬子等,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是失去亲人就是牺牲自己。如果他们这样拼搏而来的和平,那我们就更应该珍惜了。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的主角潘冬子失去了母亲也挺过来了,去敌人家里埋伏。他那个时候很坚强,失去了母亲,父亲又随着军队走了,只有他跟他的小伙伴们还坚持着去跟敌人做斗争。他们很努力的换来了胜利就是为了让后代生活的更好,我就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如果没有共产党的话,现在新的中国不会成立,还会被别国侵略奴役。所以,有了现在的中国,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无法亲身参加战争,但看过电影后深刻体会了战争的残酷。那我们应该在和平的生活中努力。无论学习还是什么都比战争年代要好上千万倍,该努力了。
这篇观后感写过后,我就更要努力学习了,还要努力生活。不让他们的牺牲白费,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暧胸怀呀……”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一,我听着这首歌,看完了这部电影。脑子中还总会浮现出那一幕幕场景让人热血沸腾。
这部电影讲了党和红军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和土豪打斗的故事。儿童团员潘东子的爸爸因打仗受了重伤,为了节省麻药,坚持不用。红军又要走了,潘东子的爸爸把一颗红星留给他,让他想红军时拿出来看看,红军一走,土豪胡汉三便又回来了,东子的妈妈为了让群众安全离开,自己去吸引敌人的注意,最后被活活烧死了。东子帮助红军立下了一件件功劳,最后还亲手用火烧死了胡汉三,给他妈妈报了仇,最终成为了一名小红军,把那颗闪闪的红星戴在了帽子上。
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潘东子聪明、机智、有志气、有抱负,他在爸爸离开,失去妈妈的情况下,以爸爸留给他的一颗红星激励自己,作为精神支撑,拼博向上,努力斗争,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红军。
现在,我们生活在这种幸福的社会里,虽然没有土豪,恶霸这样的人,但也会碰到一些困难,看完《闪闪的红星》,我明白了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绝不能低头折节,当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像东子那样勇敢奋斗,绝不退缩。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很小的时候,听妈妈唱过一首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通过这首歌,我知道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也认识了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暑假里,我在少儿图书馆借书时发现了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著作《闪闪的红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这本红色经典作品。
《闪闪的红星》主要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随红军转移到别的阵地,妈妈为了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爸爸临走时留下一颗八角帽子上的红五星。在艰苦的岁月和漫漫长夜中,这颗红五星温暖着潘冬子幼小的心灵,照亮了他的成长之路,坚信爸爸一定会回来,红军一定会胜利。当映山红再次开遍山野的时候,长大的冬子肩扛钢枪,帽子上点缀着闪闪发亮的红星,和爸爸并肩走在红军的队伍中。
红星赋予潘冬子勇气,使他面对坏人是那么的镇定自若,使他面对困难时不畏艰辛。同样,我们在以后的成长路上肯定会遇见困难和挫折。当我遇见困难时,我会想起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怕困难,困难就不怕你;如果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同学们,别只顾着玩电脑游戏、看卡通漫画,请拿起这本红色经典吧!遇到挫折时,我们更需要学习潘冬子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篇七: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前两天,我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讲的是小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随部队出征前,给冬子留下了一枚红色五角星。冬子在这颗红色五角星的照耀下,积极参加到与敌人的斗争中去。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靖卫团的后路,帮助游击队俘虏了敌人;他巧妙地把盐溶在水中,浸在衣服上,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把盐送到了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打沉了敌人的运粮船,挫败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还机智地应对了恶霸地主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杀死了他,为红军打下姚湾镇创造了有力的形势。
影片中有很多人物,潘冬子是我最喜欢的。他机智、勇敢,面对敌人毫不屈服,又能巧妙地对付敌人;他爱国,和红军一起战斗,保家卫国。
在生活中,我有很多地方要向潘冬子学习,比如,遇到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做事要勇敢……记得上次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语文课,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难,同学们纷纷踊跃回答,但我却一直不敢举手,因为我怕说错,给外校的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一次,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我却不敢报名,因为我觉得我的体育不太好。从现在以后,我一定要积极参加活动,上课大胆举手发言,做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篇八: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里面主要讲一个男孩叫潘冬子,7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员,他爸爸跟着部队去打仗了,临走时给他一颗红星,他每天看着,想念他得爸爸快点回家,他妈妈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遍了,爸爸就回来了。他就等着。
他机智,聪明。和赵爷爷去山上运盐,敌人设了关卡不让老百姓运,他就动脑筋把盐水倒在自己棉袄上,这样,就安全的把盐运到了村里。
红军去打仗了,胡汉山又回来欺负老百姓了,敌人在桥上,他就想到了一办法,把桥的木板抽掉,敌人都掉在河里了,他胜利的笑着。他为了给赵爷爷打探消息,就假装在米店里做小工。老板为了不给老百姓吃米,就把“今日无米”的牌子挂在门上,潘冬子就乘着晚上,就把字给改了,挂着“今日售米”牌子,结果,赵爷爷带着老百姓抢回了很多米。汉奸胡汉山带人去杀老百姓,潘冬子妈妈是个共产党员,为了救乡亲们,就活活被火烧死了。潘冬子很伤心,他乘着胡汉山睡觉,把汽油倒在他身上,一把火点燃把他给烧死了,潘冬子终于为妈妈报了仇。
山上的映山红终于全开了,他得盼望终于也来了,红军和他爸爸一起回来了。潘冬子凭着机智勇敢冷静,把红星戴在了帽上,成为小红军。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学习他得勇敢机智和爱动脑筋。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安定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学习,来回报祖国。
【篇九: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闪闪的红星》,非常好看,很感动人。故事里的主人公潘冬子是贫苦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都是红军,后来经过风风雨雨的锻炼,潘冬子也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坏蛋胡汉三用火烧死了潘冬子的妈妈,还多次想打死潘冬子,他都机智地躲过去了。面对自己的杀母仇人,潘冬子面无表情,这表示了他的沉着与冷静。有句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而潘冬子没有冲动,而是在夜里把胡汉三烧死了。我要向潘冬子那样遇到棘手的事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要机智勇敢。
潘冬子是一位坚强的男孩子,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他不怕辛苦,走了很多的路也没有抱怨。第一次参加战斗,他既不害怕也不慌乱,而是从洞里爬出来,夺过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朝敌人扫射,英勇作战,非常了不起。还记得他在米店的时候,干活很吃力,哈哈,大家没想到这是掩护吧。后来他帮助百姓得到了米,不再挨饿。胡汉三为了阻止红军吃盐,封锁了上山的路,潘冬子灵机一动,将盐水偷偷地倒在衣服里,成功地帮助红军得到了盐,多么机智呀!
爸爸留给他的红五星,给了他勇气和信心,不断地鼓励着去跟白狗子和胡汉三拼杀。潘冬子的种种精神非常让人佩服,我也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辛勤劳动,专心致志地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智慧,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4):闪闪的红星读后感500字

【篇一:闪闪的红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NO·1:少年英雄——潘冬子
潘冬子,我们都很熟悉,他是我们的少年小英雄。在那颗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勇敢地参加到了斗争中。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在长征中帮了红军战士许多忙。他在战斗时破坏了吊桥,迫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溶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战士们;他把情报报告给红军战士们,弄沉了敌人的船,破坏了敌人的计划……他的努力,他的智慧,终于有了回报,在一九三八年,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跟着红军部队踏上了新的旅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的学习,每天做作业,就像红军战士过草地,爬雪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像他们遇到危险要克服一样。只要我们努力,好好学习,最终赢得的学位不就是红军战士的胜利吗?
NO·2:现代雏鹰之星——张敬知
二零一零年五月,年仅九岁的重庆女孩张敬知,通过她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了“安德烈·波斯塔基尼世界小提琴比赛”A组(少儿组)第一名,A、B、C、D四个组中冠军!当时,她是年纪最小的总冠军。
获奖之后,张敬知迫不急待地给薄熙来书记写了一封信,以表达她的高兴之情。
我的生活和张敬知有些相似。和她一样,我也学乐器——二胡。二胡是一种民间乐器,它演奏出来的声音细腻而光滑,我很喜欢。一学新曲子,我没事的时候就拉两下,练习的时候也很用功。经过我几年来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夸奖。
这两位人物都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就是祖国母亲两颗闪闪的红星,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成果值得祖国母亲骄傲与自豪!
【篇二:《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我在寒假里读了一本红色书籍《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本剧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当时他的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冬子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捡起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等红军的到来,一天又一天……他梦见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正陶醉在这美梦之中时,吴大叔来了,他对冬子说:“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冬子听了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最终,尽管冬子失去了母亲,但他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打败了土豪劣绅,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潘冬子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他机智勇敢的与游击队联手共同对抗占领我国土地的侵略者,他是中国少先队的榜样。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篇三:《闪闪的红星》读后感作文】
潘冬子是本书的主人公,他非常聪明、机灵、勇敢、也很可爱……深受大家的喜爱。
潘冬子非常聪明。有一次,地主老爷胡汉三(老百姓都叫他胡汉三,他手下的家丁叫他胡爷)在村头跳着脚骂村民粮食交得太少。潘冬子看到了灵机一动,站到他身后赶鸽子群。鸽子突然叫着一起飞起来,分散了胡汉三的注意力,还有只给力的鸽子拉了屎正好挡住了他的眼睛。胡汉三开始到处乱跑,又一脚踩到了西瓜皮,滑了一下,一头栽进了牛粪堆里,“恶人自有恶报”,太过瘾了!
自从潘冬子的妈妈去世之后,他在各方面就更加刻苦了。书中介绍的潘冬子与胡汉三载米仓的“最后一战”也很精彩。人们把胡汉三关在米仓里,可一不小心,把潘冬子也关进去了。胡汉三在高高的架子上向潘冬子走来,想捉住潘冬子。潘冬子则急中生智,在架子上用尽全力跳,胡汉三被震得摔到了下面的架子上,潘冬子也趁势跳了下来。胡汉三奋力向潘冬子冲去,潘冬子敏捷地闪开了。胡汉三又抓住下面的架子,潘冬子赶紧把米箱扔过去,胡汉三招架不住,一下子摔到下面的米堆里。潘冬子以最快的速度把米往米堆里倒,胡汉三就在米堆里被活活“淹”死了。
潘冬子身上的许多优点,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理想是当1名高级技师(或医师),但如果不努力,不像潘冬子那样,怎么能行?
【篇四: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写了: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警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东子是一个山村孩子,为什么能打败那么多地皮无赖呢?是一种勇敢。东子不畏艰难,不惧刀枪,身穿便装进入了敌人的营地。我们从小受到父母的娇生惯养,吃喝不愁,受人欺负了,父母去评理。可东子不依赖大人的力量,独自前去,与敌人厮杀。现代社会的我们有谁敢像东子这样冒死抗敌?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太多向东子这样有勇敢有机智的人。让我们向东子学习吧!做一个能保护自己的人。
【篇五:《闪闪红星》读后感】
今年是长征70周年,《闪闪红星》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它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解放,而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战斗。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还有智慧;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
看着这些精彩无比的段落,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底里佩服他,因为我娇柔作造,一出血就哇哇大哭,当我看完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成长,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如岩石挡着我的脚步,我要勇往直前,永攀高峰。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回忆,而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中对困苦环境的不屈不挠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这部革命故事书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之星!
【篇六:《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大家该不陌生吧,文中的的小主人公——潘东子,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因为当黑狗子胡汉三把年仅八岁的他绑在树上时,问他爸爸的下落,他临危不惧;当胡汉三用鞭子抽打他时,他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坚强,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我们应该学习他在面对困难时的临危不惧和坚定的信念。碰巧红军路过这里,救了潘冬子一命。从此,在潘冬子心灵的深处,就埋下了一颗热爱红军的心。
潘冬子巧妙地躲过盘查,成功地将盐带过岗哨送到革命根据地;在地主家做事时,他不忘给游击队送情报,还呼吁群众把地主放在船上准备运走的米给劫了;他机智、勇敢地与汉奸周旋,用计将大恶霸胡汉三困在米舱中杀死,报仇雪恨……那颗他日思夜想的闪闪的红星终于戴在了他的头上。
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用科学文化知识来编织我们美好的家园;用科学文化知识让党的光辉传万代。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篇七:《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冬子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那时的地主经常抢走穷人们的粮食,让他们饿肚子,压迫他们。潘冬子的爸爸参加了赤卫队,把大坏蛋胡汉三抓获了,但是不慎又让他逃走了。潘冬子的爸爸跟随红军长征去了,胡汉三又开始了对穷人烧、杀、抢、掠,还把潘冬子的妈妈迫害死了。胡汉三投靠了小日本,更加残害穷人了,潘冬子被转移到了一家米店。那米店的老板特别的心黑,不但往米里掺沙子,还提高米价,不让穷人买米。米店老板和胡汉三成了一伙儿,潘冬子不但应付了胡汉三,还放了一把火烧了米店,却没烧死大坏蛋胡汉三。潘冬子后来又被姚公收留。潘子长大了,成为了一名解放军。他回到家时,正好赶上抓汉奸胡汉三的时候,潘冬子冲到最前沿,勇敢地捉住了胡汉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白狗子胡汉三最终死在了正义的枪下。
读完此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潘冬子是个多么勇敢,多么聪明的孩子。他面对坏人是那么的镇定,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想想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个“小公主”。生病了,连打针都不敢。还经常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经常叫妈妈操心,与潘冬子相比我感到多惭愧啊。
从现在开始我要向潘冬子学习,争取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好孩子,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篇八:《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单纯强烈,情节清晰明了,冲突紧张激烈,语言生动朴实,风格健康明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为祖国而战斗英雄人物,讽刺了出卖祖国的汉奸走狗。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写了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警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向冬子一样,不怕苦,不拍累,正所谓一句古话: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困难并不可拍,可怕的是没有信心。
我们现在很幸福,因为都有爸爸妈妈所爱,比起冬子,我们有明亮的教室,有课桌和椅子,爱我们的同学和老师,可我们却不好好珍惜。冬子相信冬天是暂时的,而春天却是永恒的,我们对待学习也要这种精神。不能学的感觉苦就不学了,却不知自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我们也要学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小学生在党的精心照料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遵循党的意愿,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事业呕心沥血。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5):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但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正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潘行义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机智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6):闪闪红星观后感

【篇一:《闪闪红星》观后感】
我看了这本电影后,感触很深。“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篇二:《闪闪红星》观后感】
今天在班会上,班主任为我们播放了《闪闪红星》这部电影。它主要讲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他的爸爸与红军们一起勇斗地主胡汉三,当好日子过了不久的时候,红军们撤出了村子,胡汉三却又悄悄潜入了村子。东子的爸爸在与白狗作斗争时负了伤,却把最后一剂麻醉药留给了别的重伤员,自己则咬着牙关忍过了痛苦。当东子的母亲成为地下党员不久,刚刚走的胡汉三却进城雇了一批杀手回来,东子的母亲以身殉职。东子成为了红军,他帮助红军送来了宝贵的盐。长大以后,东子成为了一名热血战士,并亲手杀死了恶霸胡汉三!看完这个电影,电影中的情节使我念念不忘。我不禁回味起了潘冬子的爸爸,他身为赤卫队的队长,在取子弹时,他把宝贵的最后一剂麻药留给了别的伤员,自己则咬紧牙关始终没有叫一声,但手术过后,潘冬子的爸爸的额头上却分明挂满了汗珠……我忘不了潘冬子的妈妈说过的一句话:“不能让群众吃亏!”她为了掩护群众,自己在炎炎烈火中光荣地倒下……再说说潘冬子,他为了不让大家再为胡汉三做奴隶,经历了重重磨难、重重考验,才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看完了《红星闪闪》,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什么家务也不做,连碗都不刷,每天吃完饭,总是把饭碗一推,只顾自己玩耍、写作业、看电视,从来都没想过为家长做些事。哪怕是为爸爸锤锤腿、为妈妈揉揉肩!
我要向潘冬子学习!
【篇三:《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红星歌》的歌词。我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意观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红片。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从小立志做红军,临危不惧,面对困难坚韧不拔,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成为了一个小小红军战士的故事。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像东子爸爸那样不向困难低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去战胜它;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要像东子妈妈那样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东子一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这部革命影片,像导航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又如战斗中的号角,催促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就是我心中的一颗星!
【篇四:《红星闪闪》 观后感 】
《红星闪闪》,当同学们听到时,你们一定会感到自豪,也很伤心。是啊!曾经,我们的祖国多么繁荣富强;曾经,我们的祖国充满欢声笑语;曾经,中国的人民安居乐业……
可是,当侵略者来到中国时,这些都消失了,这都到哪儿去了呢?这都被侵略者给毁了。自从侵略者到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时,多少人以一腔热血染这红星,多少人的家园被毁灭。这些事,难道还不足以表达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刻骨铭心的伤痛吗?同学们,想必你们也看过关于战争的电影。在我看过的电影中,其中《红星闪闪》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部电影中,一位医生正拿着麻醉药,当她走到一位病人面前时,便拿着针正要给他打针时,这时,谁也想不到,那位病人斩钉截铁地说:“我不需要打,留给需要的人吧!”听了这话,谁的心里不会感慨万分呢?此时此刻,一位穿着军服的东子说:“爸爸,我一定会为您报仇的!:那同志指着装满子弹的铁碗意味深长地说:“你知道这些子弹是从哪儿来的吗?这是从战士们身体里取出来的,只有让所有敌人都死,才能结束这悲惨的局面。孩子,你要为世界上的所有战士报仇啊!”紧接着,为那位同志做手术。在手术期间,那位同志强忍着疼痛,咬着牙,紧皱着眉毛。虽然极力劝阻他打一针麻醉药,但那位同志心中的念头依然不变。
经过岁月的沧桑,东子的母亲去世了。她是被一场大火夺走生命的。当东子与他的父亲看着被烧死的母亲,心中不停责怪自己的无能为力。他们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但此刻,东子心中已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战士,为母亲报仇,为中国人报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见东子辉煌的一片。
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人世间的真情;使我懂得人世间悲欢离合;更让我懂得怎么做人。同学们,我们就是龙的传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东方巨人”。同学们,好好学习吧,你们的“幸福之光”是人民用“生命之光”换来的。也许你们长大后会实现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愿,但请你们时刻记住,我们是为祖国而奋斗,而努力,我们要让中国发扬光大,我们更要完全,彻底地为从人民而服务!
【篇五:红星闪闪观后感】
在学校,我看了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员共同出了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闪闪红星》。
话说在抗日战争初,潘东仔在上山砍柴被狗腿子捉住。红军第一次起义,占据了被夺的地方。在红军长征路,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就这样,仗一直打来打去,长征的红军准备返回时,潘东仔正在租界里生活。晚上他给红军写信,偷袭租界地。过了一会儿,潘东仔提着油灯,带着火柴,打着根约四十厘米长的铁棍,最后点火。等红军开枪时,潘东仔早就砍死可恶的狗腿子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被潘东仔的机智,深深吸引。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孩子,为了顺利除掉狗腿子,居然抱着连大人都难有的决心:百姓们买米,都聚着狗腿子的米粮店。当晚上把米放在船上时,潘东仔很生气,觉得租界里的人真可恶,就把“今日无米”改成“今日有米”,就盗走了船上几千斤的粮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机智、乐观、勇敢的潘东仔那种“抗日援朝”的战火童心时时激励着我,让我知道成大器,依靠的是不折不挠。
战争中的孩子是不幸的,战火是无情的。可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潘东仔在战争中坚持不懈的爱国精神时刻激励着我,点亮生活中的黑夜!
【篇六:《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今天中午,我吃过饭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意中看到了一场极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闪闪的红星》。
这部电影主要描述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冬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队伍走了。冬子时常想念父亲,盼望红军打回来。有一天,父亲对他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回来了。”于是,冬子就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折下一枝干枯了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闭着眼睛想: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他成了其中的一员,神气地走在队伍中……当他陶醉在美好的憧憬中的时候,吴大叔来了。吴大叔告诉他:“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的,吴大叔说得太好了,革命胜利不能靠等。同样,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强国,我们这一代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就要去思考、去奋斗!现在虽然生活好了,可这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你也等、我也等,那么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我们的国家何时才能强大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一个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篇七:《红星闪闪》 观后感 】
就在毛主席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了一位勇敢的少年——潘冬子。这年秋天,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夺取了井冈山,并赶走了在这里作威作福的地主胡汉三,使得在这里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而潘冬子的爸爸当了红军,妈妈也入了党。
严冬来临,许多红军的领导人因为嫉妒开始排挤毛主席,使红军没能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取得胜利,被迫放弃了毛主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送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它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
后来,潘冬子母亲为了保护井冈山的人民不被地主胡汉三陷害,给活活烧死在了一间茅屋里,于是他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誓为母亲报仇雪恨,勇敢地和游击队一起与敌人做斗争。
在游击队与敌人的一次作战时,他把敌人唯一能逃跑的木板桥给拆了,使得这次战斗红军能把敌人全部歼灭;在给山上的游击队员送盐时,他把盐全部粘到衣服上,没让看守的国民党察觉;在地主家为地主做事时,他不忘给游击队送情报,还呼吁群众把地主放在船上准备运走的米给劫了
最后,在吴大叔和宋大爹的帮助以及闪闪发光的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地主胡汉三,又在第二年春天映山红盛开之际,迎来了打了大胜仗的红军主力部队,和爸爸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到红军战士们为了使人民得到解放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惜生命与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让我了解到共产党员不能让人民吃亏,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都没关系的伟大壮举;同时也让我们学习潘冬子机智、勇敢与顽强的奋斗精神。
闪闪的红星在爸爸走后一直陪伴在潘冬子的身边,使得他在想念红军时,就拿出来看看。这颗红星给了潘冬子力量,给了他勇气和决心,发誓要做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保卫这个村庄,正如歌词所唱:“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满胸怀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潘冬子的脑海中,它也时刻呼吁着我们支持共产主义事业,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篇八:闪闪红星观后感】
电影《闪闪的红星》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
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们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工作、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
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shici/53770.html

上一篇:植物妈妈的办法6篇
下一篇:我心长安6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