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诗词鉴赏 > 推荐 > 躬身施礼2篇

躬身施礼2篇

时间:2018-11-18 来源:推荐 点击:

【www.xjwk.net--推荐】

躬身施礼篇(一):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受柴进之邀到府上做客。柴进十分高兴,端上大碗牛羊肉来款待林冲。林冲不好婉拒,便恭恭敬敬的坐了下来。
饭吃到一半,外面突然闯进一个人。只见他歪戴着头巾,大摇大摆。他的膀臂十分粗扩,衣领斜斜地敞了开来,露出他高高挺起的胸脯。见到林冲,他把牛眼一瞪,鼻子重重的喷了喷气。
“嗬,洪教头来了!”柴进连忙上前恭迎。林冲一听,原来此人是柴进的老师,不好怠慢,便上前一步,躬身施礼:“小人林冲,还望教头多多指教。”话毕,赶忙让位。洪教头也不客气,抬脚便坐,用手抓了一把羊骨肉,也不多言,只是拿牛眼瞪着林冲。
柴进见了,便对洪教头朗声说道:“此人乃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大人……”“砰!”话还未完,只听见一声巨响,洪教头拍案而起,他一瞪豹眼,胡须微微颤动:“好哇,我倒要与你这小人比试比试,看你是真是假!”林冲连忙推辞。
柴进却道:“林武师不用退让,权且让我看看二位的本事吧!”林冲只好答应。一行人来到厅前的空地上,月光将这儿照得亮如白昼。洪教头先将衣裳尽数脱去,独自耍了一阵枪棒,引得众人大声叫好。
林冲既没有脱衣,也没有耍棒,而是一直恭候,叫人将木枷给去了。柴进大声说道:“且慢,现有白银10两,谁赢谁便拿去,当作此次比武的彩头。”
洪教头心里尽数燃烧着对林冲的怒火,又想赢得彩头,便两眼直露凶光,额头上青筋遍布,抡圆了臂膀,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瞄了一眼,轻轻把棒一横,向前一推,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看似随意一挡,却将洪教头震得虎口发麻,两棒相撞,发出了清脆的“啪”声。速度之快,众人还未瞧见个所以然来,洪教头便往后退了十几步,才稳住身形。林冲将袖袍一甩,右脚向前轻轻滑了一步。众人都瞪直了眼睛,满是惊讶的在两人之间来回望去。
洪教头心里又羞又恼,他两手捶着胸膛,大喝道:“来!来!来!”对着林冲劈头打来。林冲只是向旁边一闪,左脚一个翻飞,转眼就到了他身后。众人都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再看那洪教头,一棒落空,身子一个踉跄,气恼得直欲咬碎钢牙。他连忙再提起棒,一个转身就要向林冲挥去,可脚步还不住地移着,脚跟微微发颤,像个喝醉酒的人,东摇西晃的,早已没了招式和章法,不住地乱击乱打。
仅仅两招。林冲仅仅使了两招。
林冲见他虽然来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把棒向下一扫,狠狠的击在他的小腿骨上。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洪教头双膝不由得一跪。众人见了,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真正的习武之人,可谓达到了“人器合一”的境界,三步武器不离身,不消五步便可将对手打败。达至这个层次,反而是武者之力,书生之气了。林冲在此方面就是一个典范。

躬身施礼篇(二):孔子拜师作文

【篇一: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学《孔子拜师》有感】
昨天,我们学了课文——《孔子拜师》。我深深知道了学无止境这个道理,让我以后更热爱学习了。
孔子虽然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不满足自己的知识。让我深受启发——以后在学习的道路上更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学孔子尊师重教的做法。孔子拜老子为师以后,还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更能看到他好学不倦的精神。让我知道:读书破万卷,能行万里路。因为,学习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
同学们,趁现在我们还年轻,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呢?请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人的一生中,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篇三:《孔子拜师》读后感作文】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至今我还印象深刻。从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如课文中写的这样: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他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三个月后,走到了洛阳,拜了老子为师。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联系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当我考试考得较好时,就会沾沾自喜。
在这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我自认为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平时掌握得好,况且这次考试题目又较简单,“轻敌”的小苗就在我的脑海中滋生了出来,于是就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检查。等试卷发下来一看,我只得了“90”分,连我都惊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细一看,原来有三道基础题目看错了,导致全部做错,被扣了六分。连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详细被扣了三分,这就是我骄傲自满的结果,我后悔地流下了眼泪。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是不能满足的,是要我们不断汲取的。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篇四:读《孔子拜师》有感】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爱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由于孔子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学问,他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老师了,但他从不满足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学无止境,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决心再拜老师,继续学习。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距家乡上千里的洛阳,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老子。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很深,跟您学习,必有长进。再说,越是研究学问,越应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子很感动,就收了他这位学生。此后,孔子每天不离开老师左右,虚心学习,随时请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习结束了,辞行时,孔子恳求老师给予临别的教诲。老子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说:“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你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你对我的尊敬叫我感动。”孔子听了老子的话,连忙行礼。回到家乡。孔子在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称赞孔子的学问,也很尊重他。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孔子是一位热爱学习、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因此学习知识必须孜孜以求,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热爱学习、虚心学习的精神和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的高尚品德。
【篇五:读《孔子拜师》有感】
今天,我读完《孔子拜师》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好学的精神。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拜师学习。他学习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学一两天都坚持不住回家了,而孔子跟老子学时,不懂就问,谦虚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坚持才会胜利,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老师—老子。孔子谦虚好学,就因为它说的一句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想想自己,感到惭愧。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到了班里赶紧抄学习委员王薇的。结果,我得了个优,这个优上面好像有个小黑点,似乎在说:“你会了吗?”今天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班长,在班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篇六:读孔子拜师有感】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在没有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无论自己有多深的学问,都不要骄傲这个道理。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的老师,非常佩服孔子的学问,同时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样有同感,学问就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没有止境,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相信最终总会有收获的。
今后,我要牢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好学,长大要和孔子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篇七:读孔子拜师有感】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至今我还印象深刻。
从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如课文中写的这样: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三个月后,走到了洛阳,拜了老子为师。
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联系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当我考试考得较好时,就会沾沾自喜。在这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我自认为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平时掌握得好,况且这次考试题目又较简单,“轻敌”的小苗就在我的脑海中滋生了出来,于是就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检查。等试卷发下来一看,我只得了“90”分,连我都惊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细一看,原来有三道基础题目看错了,导致全部做错,被扣了六分。
连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详细被扣了三分,这就是我骄傲自满的结果,我后悔地流下了眼泪。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是不能满足的,是要我们不断汲取的。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篇八:孔子拜师】
《三字经》里有这么两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是孔子拜小孩为师的事。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列国,一天,来到宋国境内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拦住去路,不让路过。孔子叫子路去问一下是怎么回事。子路上前问小孩:“你咋不让路哇?”小孩说:“我这是座城池,你们哪能过去呀?”子路说:“这平地哪有什么城池?”小孩用手一指说:“看,这不是城池是什么?”子路顺着小孩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土坷垃垒的一个大圆圈。
子路急忙回禀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呀?”小孩一本正经地说:“你是个知书达礼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你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当然车让城啦。”小孩指着坷垃城说:“您看,我这是座城池,你怎么能过去?”说的孔子无话可答。孔子心想,这个小孩真顽皮,但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话可答。如果绕道要走许多弯路,从旁边过,又要碾坏庄稼。只得好言好语和小孩商量说:“你能不能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这下可把孔子难坏了,急得在那里乱转。
小孩见孔子急得团团转,就说:“我刚才讲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们要以理服人,你若叫我老师,我既不拆‘城’又能让车过去。”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小孩面前,躬身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小孩笑着说:“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车不就过去了吗?”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儒子矣!”于是便问小孩姓名,住在哪里,小孩说:“我叫项橐,住在前边村里,听说你们师徒路过这里,奉父命来迎接你们,刚才和您老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请莫见怪,走,回家坐吧!”孔子听了,心中更加敬佩,就到他家,项橐父子设宴招待。孔子与项橐通过谈话,感到这小孩确实才智过人,赞不绝口,称项橐为“神童”。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shici/249857.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