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 叙事性散文6篇

叙事性散文6篇

时间:2018-07-27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www.xjwk.net--其他范文】

叙事性散文篇1:叙事性散文范文

【篇一:游江南乌镇】
摇船者慢慢悠悠荡过河,乘船者观赏景色——隔壁家的黄花大闺女提着个水桶挑水。小桥流水,红颜在水一方,微微一笑走下桥,引人遐想。阿婆还天真地唱着那年的童谣,永远也不会老。我走在淡水河畔,不知道该笑不笑,望着天的那头,静静守望……
鱼米之乡——乌镇
走进观前街,这里是乌镇最热闹的地方了吧,没有之一。人漫步街头,看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买了下来,欢天喜地的回家,对乌镇人来说,这一天就过得充实了。
“麦芽糖,麦芽糖。现做现卖呀!”店小二一边吆喝着,一边用棍子搅和着一团白色的糯米团。“这就是麦芽糖吧。”我说罢,便拿起一块尝了一下,“麦芽糖是糯米和麦芽做的,恩!好吃!”嘴巴里甜甜的,甜而不腻,所以我喜欢吃麦芽糖,乌镇的麦芽糖。
手里拿着一盒麦芽糖,走上桥头,放眼望去——青瓦筑顶,苔攀墙上,斑驳了谁的时光?人来人往,说说笑笑,日复一年年复一日,何时结了?走下桥头,青石铺路,走一步,没有脚印,但是,很有意义。
漫步走进水阁,小阁子虽小,却能遮风挡雨。在雨中看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刚想着呢,雨点就毫不留情地落到湖面。哎,你别说,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甚是好看呢!自己撑起一把油纸伞,油纸伞上画着一朵盛开着的牡丹,在雨中很有意境,堪比画中。真是“数尽人间繁华,江南恋雨为首。”
走出阁子,走进廊棚邻水。船家穿着斗笠,拿着长长的竹竿撑着船,湿透了吗?湿透了就下来歇歇吧,这里的景色很美好,你呀,可别错过了啊。不过人家船家经历过大风大雨,这点毛毛雨算什么呢,再说了,人家呀,心里有美景,在观赏观赏外面的湖面,就足矣。
雨声叮咚,滴答,哗哗。一去江南乌镇,一曲江南撑船调,满足,离开。
【篇二:重游晋祠】
不必说晋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周柏隋槐的枝叶披露殿宇之上,至今依然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精美的宋塑侍女像,名传千载。苍郁繁茂的古树与晋水三泉交相辉映,大殿楼阁掩映在浓郁疏影中,隋槐老枝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生机勃勃,浓荫四布。
也不必说西周至明清,几千年来被尘封的历史文化,展示着古代建筑的绘画、书法、雕刻和铸造的精湛技艺,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劲葱郁的树木陪衬下,相得益彰。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中,历史文物与自然山水之美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壮观秀丽。
更不必说晋祠的牡丹园,芍药园,西蕃莲园……各种花儿竞相绽放,谢了牡丹,红了芍药,蜜蜂在花下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此处,难老泉的水,欢快地从泉眼里冒出来,穿过一条龙口,注入泉渠。泉水形成不大不小的水泊,水里长满了绿油油的睡莲,那晶莹的粉红色的花朵,剔透莹润,满池的散落的睡莲,像轻盈的舞女旋转的裙,给晋祠的美平添了许多妩媚妖娆。
单说晋祠的传说就有无穷的魅力。鲁班兄妹与鱼沼飞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古往今来,世上桥梁多为一字形,唯有晋祠的桥梁是十字形桥梁,整个造型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大鸟,飞落在圣母殿前的鱼沼上,巍巍壮观。古人云有“圆为池,方为沼”,漫步于十字桥面上,触摸着雕工精细,优美大方的千年勾栏,感受着鱼沼飞梁的庄严与华贵。此时,耳畔仿佛播放着鲁班兄妹比高低的画面。李白醉游晋祠的美丽传说也不时的回放在眼前。“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使我醉饱无归心”当年李白眯着醉眼,端着酒杯,跌跌撞撞来到难老泉,只见他一手端着酒觥,一手捋着胡须,头一昂“咕”的喝了一口酒,激情高昂,吟唱诗词。人们都说,醉倒李白的不是杏花村的美酒,而是如梦似幻的晋祠美景……
重游晋祠,感情更浓。
圣母身下那清澈的泉水——难老泉,一直流淌了几千年。柳氏坐翁,饮马抽鞭的传说会一直流传下去……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百姓。
重游晋祠,晋祠真的很美。
【篇三:游圆融寺作文】
桐花烂漫时节,去了趟圆融寺。
圆融寺即圆融无碍禅寺,创建于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是豫北地区的第一古老佛寺,有“太行小灵山”之美誉。其实,早就听说它的大名,也知道如今的主持是果建大和尚,一直想去看看,只是没有机会。
四月十八日,前往市里参加焦作首届马拉松比赛,赛后,有幸游览了圆融寺,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夙愿。虽说寺庙在修武县,可离焦作市区倒挺近的。在朋友的陪伴下,从缝山针下来,沿着蜿蜒的山路,约莫三里的样子。一路上松柏郁郁葱葱,春风惬意,时有鸟鸣。
从寺后绕到正门,顺坡而下走了一阵子,足见寺庙的宏大。从一个侧门进去,就来到了寺庙的正门。门前开阔,正前有一石鼎,两边各有一石狮虎兽,据说是唐朝的石雕。很雄健,不知何故,却用长铁链子拴着,想是让它看家护院的,防止跑了罢。说真的,也曾去过别的寺庙,像月山寺,清凉寺,观音寺、胜果寺,游览了圆融寺后却发现它与别的寺庙不太一样。一般的寺庙大都坐北朝南,而圆融寺却是坐西面东,它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以佛教圆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刹。所谓“圆融”,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无碍”,即“心无挂碍,行无所碍”。圆融寺在我看来,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一是井,一是心经,一是大雄广场。据了解,该寺庙有深不过丈的井泉计十七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像藏经阁后老祖卓锡泉,古佛洞中龙脊泉、卧虎泉,观音、地藏殿的甘露泉、起悲泉,碑廊南北之净心池、洗钵池,大雄广场之洗目泉,念佛堂处极乐泉,龙亭庇护之龙泉,鲁班井、智慧泉、药师泉,钟鼓楼旁乾坤井,古佛殿后圣僧卓锡泉,都深不过丈余,且井井水盈。每个井上都有石栏和镇水井石兽守护,雕刻精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佛教经典。全经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为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文辞优美、琅琅上口。关于心经刻石,在别的寺庙没有看到过,在圆融寺看到了有三处,地藏殿两侧各有一经幢,乃六角形石柱,大概两米多高,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造型小巧精致。该寺主持果建大和尚抄写的心经被刻在幢身上,还有一面刻有“以法为鉴”四个大字,字迹娟秀。在地藏殿前南北各有一影壁,分别刻有康熙和乾隆手书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委实难得,不知道从哪里搜寻到的,看来果建师父真是用心良苦呢。由于近来自己空闲时也在抄写心经,于是,分别在心经影壁前留影纪念。有人说抄写经文,可以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康熙、乾隆两位帝王,于日理万机之暇,仍择经而书,诵经刻典,这不仅是在增强其佛学修为,更重要的是在寻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大悟性。看着影壁上清丽洒脱、圆润饱满的书法,也是一种享受呢。康熙抄心经系为母延寿,有前款:“康熙岁次壬午十月初三,为皇太后千秋节因阅河堤途中驻跸景州熏沐拜手敬书恭进遥祝无疆之寿”,真乃孝心可嘉。
在圆融寺,没有大雄宝殿,却有大雄广场,这也是与其他寺庙所不一样的地方。大雄广场位于寺庙中心地带,广场正中立有9。9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及阿难、迦叶两位尊者,仰望佛像气势雄伟,法相庄严,此刻方知道自己的渺小。环顾四周,大雄广场以天地为屋宇,又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别具特色。时有游客焚香礼拜,一脸的虔诚。印象深刻的还有圆融寺训——“四修”,即修行要诀:当勤精进,慎勿放逸;修身要诀:知止有定,自重则威;修心要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德要诀:慈航普济,广度群灵。读来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不觉中已日薄西山,说真的,圆融寺之行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呢,当然,值得赏玩摹写的地方还很多,只是时间匆忙,期待下次再好好细览了。
回来的路上,“圆融无碍,圆满融通,心无挂碍”,我在心底默念道。圆融寺,真乃智慧仙境呢。
【篇四:赏龙门石窟】
我是个游痴,听说有名的景点就想游之。我还是个文化迷,对于文化景点特别钟情。所以,那次游完少林寺后,马不停蹄,就让冯弟驱车西进,乘兴游赏了龙门石窟景区。
伊河、洛河从豫西山区各自流出,在洛阳附近交汇,然后注处黄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以南,西为熊耳山余脉龙门山,东为少室山系的香山,一条伊河从山缺处穿过,特殊的地理景观,很象古代的一个门阙,所以,这里也称为伊阙。
这段伊河,水面宽广,水势平静,一座大桥横跨两岸,很有气势。穿过大桥就到西岸了。石窟主要在西岸,面对伊河的山体,被削成没有植被的崖面,成百上千的石窟遍布山崖,大的小的,高的低的,深的浅的,无其不有,看上去简直象一个巨大无比的蜂窝。低处的就在路旁,高处的修了石阶或栈道,以方便游客观看。洞窟中要看的,主要是石佛像。这些佛像是做功德用的,自北魏到清代,历代都有,以北魏和唐代为最,体现了佛教在古代的兴盛。石窟各有特点,比如万佛洞雕有一万五千多尊佛像,莲花洞洞顶雕有一个巨大的莲花。最可圈可点的,还是那尊卢舍那佛像。半山腰开出一个巨大的石龛,一尊气度非凡的佛像,在河对岸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此处佛像是唐高宗李治主建,武则天也捐出两千贯银钱。佛像高大,丰腴,带有大唐盛世特有的气息,据说带有武则天的形象。佛像两侧,还雕有两个尊者,两位菩萨,比大佛身形小得多。我起初对佛教不太懂,疑惑这佛像怎么称卢舍那,心想,不会是佛也与我们卢家同姓吧,我有个妹妹还叫卢丽娜呢!经请教导游,方知卢舍那佛其实就是如来佛。佛有三身,法身称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报身称卢舍那佛,应身则称释迦牟尼佛。除石佛像外,洞窟中还有许多刻字,多为记述雕佛之事,其中有不少是书法精品。比如被书法界称为龙门二十品、三十品的作品。我喜书法,盼见碑刻真迹,但佛洞不让进,在洞口往里看,很难一睹古代书法的神奇。
伊河东岸的香山上,葱翠的植被间,可以望见隐见其间的香山寺。该寺唐初为安放西域僧人遗体而扩建,后来大诗人白居易曾捐巨资修寺。登山入寺,登殿观碑,怀古思今,倍感中国文化的深度。香山上另一个游览重点是白居易墓。白居易当过河南尹,晚年在洛阳住过十多年,名取“香山居士”,墓选香山之上,足见他对香山的钟爱。白居易墓非常高大,下部有圆墙作围。作为诗词爱好者,来洛阳,登香山,能凭吊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为此生一得。墓近处绿树浓荫间,有供人们休闲的园林,称作白园,自然是为纪念白居易而建。
景区大门外,有不少旅游纪念品销售点,我们转来转去,相中了一件唐三彩马,就不讲价钱地买了下来。此马至今摆放在我的书斋中,时常赏玩,同时,作为回想龙门之游的提醒物。游龙门石窟,我还写过一首五律:洛阳名胜地,伊阙好风光。照影青山俊,牵思碧水长。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
【篇五:笔架山游记】
一九八七年,借单位组织考查之机游览了笔架山。
笔架山是辽宁省锦州地区的游览名胜,位于渤海之滨,远远望去,山的形状酷似笔架,由此得名。
刚进入景区,一望无际的大海环抱着一座孤零零的大山,巨大的海浪一个接一个涌向山角,撞击着礁石,似将大山移向别处,这大山就是笔架山。
一条用石子,不,好象有一半是用贝壳铺成的唯一通向笔架山的小路,长约五百米,宽约两米。在轻浪的涌动下,海水不断漫过路面,留下白色的贝壳、海螺、小蟹等浅海生物。
我们一边走,一边拣拾好看的贝壳和捉海生小动物。约走了一百米,突然觉得小路逐渐变宽了,才知道海水正在落潮。听当地人讲,涨潮时小路被海水淹没,落潮时显现出来,为了保持这份神秘感,当地人没有装修这条小路,让它自然存在。
人群中方言四起,簇拥着如潮水般往前赶。时而有弯腰拾贝壳者,阻住后边人的去路,引起一阵嘻戏和喧哗。
潮退路宽,到了山根处,小路已变成宽约三米,路基也显现出来,路基两侧的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金黄色。仰头看,笔架山耸立在眼前,怪石嶙峋,奇陡无比。就在陡崖下设有售票口。每人两角钱便可全程游览笔架山。其实,不用花钱在右侧不远处的乱石中绕过去也可登上笔架山。然而人们仍排成长队购票。
笔架山石级陡峭,人们都吃力地弯下腰,争先恐后,气喘嘘嘘,似乎山顶有免费的午餐。稍一停顿后面的人就超过去。
山顶有诸多塑像,尽是顽石雕成。“子孙娘娘”、“如来佛祖”、“通天教主”、“大刀关公”、“释迦哞尼”等,雕艺精湛,纹路细腻,令人赞不绝口。
偶有虔诚拜者,他们在自已信奉的神像前两掌合拢,跪地有声,扣头三次,那表情是真诚的,似活佛在前,就地显灵,吉祥是自然了。然后立起身从自带的挎包中抽出很粗的一柱香,点燃,一缕青烟伴着红黄色的火焰在佛像周身燎绕。佛显露善良的笑面,或许是遇到善良人的缘故吧。
站在笔架山的最高处,骋目了望蓝色的大海,水天一色,没有尽头。从地图上看,笔架山地处只是渤海一角,现在看却遥不可及。不觉日暮西沉,顺陡峭的山崖回到山下,海潮已完全消退,来时的小路高出海平面许多。有不少的男男女女,身上挎着竹蒌,手里拿着短钎,顺着路基两侧追着潮水凿拾各种好看的贝壳和留在沙滩上的浅海生物。他们蹲在石缝旁,用钎子翻开石块,下面就藏着较大的螃蟹或乌贼鱼。这两种东西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放进蒌内,否则它会偷偷跑掉。
离开笔架山,已是下午3点多钟,已开始涨潮,海潮已漫过大半个路基。我们顺着来时的小路往回返。这条小路也被这里的渔民称为“天桥”,他们会根据海水涨落潮情况来判断往返笔架山的时间。来这里旅游的人很多,每天大约有上万人走过这条小路。当我们慢慢走完这条五百米的小路后,海水已完全淹没“天桥”,笔架山成了一座孤岛,在余辉的映照下更显神密。
坐在返城的汽车上,我又回忆起那些曲膝跪在自已信奉的佛像前,顶礼膜拜虔诚的信徒们,他们将来肯定会事业有成,因为在他们扣头膜拜时,我看到了佛身四周有“灵光”显现。保佑他们万事如意,平平安安。
远远望去,欢闹了一天的笔架山显得如此寂静。
【篇六:庐山行】
去的时候,天正下雨,淅淅沥沥。我对伟宏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咱俩雨中登庐山。这两座名山,皆属三山五岳,有幸游历,哪来淋漓之苦?伟宏表示赞同,于是,拦下的士,从九江市九龙街出发。
二十分钟的行程,便到了庐山东大门。奇怪的是,雨随即停了。冥冥中,似有老天眷助。天虽灰

叙事性散文篇2:叙事性散文

【篇一:梧桐山游记】
梧桐山乃深圳第一高山,在深圳东部,西临深圳水库,东至盐田港,南北均临近特区边界。景区邻近繁华市区,面临南海大鹏湾,与香港新界山脉相连、溪水相通。
利用外出机会,时值周六闲时,晨起,邀上几个朋友,从北山山门开始,过泰山涧,沿盘山公路,向大梧桐出发。
临近处暑,天高云淡,鸟鸣溪壑,名木道列。有悠闲信步向上者,家长里短,窃窃交谈,一路笑语;有昂然疾步向下着,裸臂短裤,背负音响,伴歌而行。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至凤凰台,已过晌午,周身湿透,汗水淋淋,微风袭来,如入湖水。栖息树下,数块面包、几瓶饮水,笑看蹒跚而上之人,静听砰砰心跳之声,瞑悟高巅无人之境。
休息有时,沿道旁斑驳光影继续前行。
便刻,山峰连势,摄入眼瞳,漫山苍绿,山中小径如扣天门,人如重累。踏上台阶小道,后人见前人鞋底,前人见后人头顶;有前人拉后人手臂者,有后人力推前人后背者;愈上,道旁气喘吁吁者愈多,同行友人十步一休,余后更是五步一休。
数步前行,心欲上而脚不灵,头欲抬而眼已花,于是一步一缓,逐阶而上,愈至尽头脚愈沉,路尽至顶,回顾友人不见踪影,乃洋洋自得,猛抬头而望,绵绵小路沿山脊而上,人如蚁移,歇息后继续前行。
一路上,有穿凉鞋上山者,一步一拐;有相扶坐于林中湿地者,后悔叹息;有前行滞步者,欲行欲止;有肩扛单车者,飞奔而下;有如我涩步旁无他人者,坚韧前行。
约行半个小时,终于登顶。
放眼四望,翠色苍茫,东望大鹏湾,如玉带飘柔,高楼鳞次栉比缀于湾畔;西望起伏山峰,沟壑林立,远处高塔如入云端。蜻蜓随人飞舞,蝴蝶围客翩翩;清风习习,天近地远;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践轻风之云端,曳渺雾之琼宇;恨境地不能久留,怨穹庐莫能胸纳。
过天池,随人立于“大鹏第一峰”巨岩之下。望岩上簇簇之人群,伏鹏展翅于山巅,逐日月于夕辉,千手挥舞于天际,群歌响彻于穹宇。
忽怅然有所舍,恍恍于凤鸣径,于是过小梧桐,下凌云道,乃日暮而归。
【篇二:西山之游】
九月五日,放假的最后一天,我们一早就计划好,游西山,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吃完早饭,一家人各自准备好各自的东西,装上车,出发,向着西山前进!
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山。山不高,站在山脚下看西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有一些轻松与冲动。在丛丛的绿叶中,有几群山羊,像两三片飞累的云在山间休息。它们卧在山腰上,似乎被郁郁葱葱的青山所吸引,不忍离去,懒惰,任性地靠在山的胸膛上,戏弄那些淡淡的野花。绿树萦绕中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钻进树丛。
我们沿着小路向山上登,这是一条窄窄的铺满碎石的小路,向前看只是一片矮矮的密密的树,根本看不到路,但总是另一段路在树丛间路的拐弯处悄悄地等待,等待我们去唤醒它。随着我们的脚每踏上一个地方,这里就立刻充满了生气,快活起来,笑声包裹着每一粒石子,快乐地相互碰撞出清脆的声响。风将笑声带出去好远,各种各样的树也随着笑声欢快地起舞,将手拍的沙沙响。小路跳跃着载着我们前进,向着共同的目的地——山顶前进。
山肩的酸枣树纵横伸出的树枝想用长长的刺留住我们,但我们还的向前呐!于是,它们将自己的果实——酸枣作为见面礼送与我们。青青的酸枣带有几分娇嫩与羞涩,每一颗上都写着“请勿打扰”。红色的则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喊着:“我熟了!来摘我吧!”
满载了,却只消一步便上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片片平整的田地尽收眼底,远处零星地散落这些山峰。大地此时犹如一个巨大的棋盘,那些山峰则是被上天调弄的几粒棋子,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世界被我们脚下这座山分成了两部分,另一边更像一幅水墨画。首先看到的是几座飘渺于云雾中的山,空气湿度很大,山腰以下基本被乳白的雾气笼罩,整座山看起来像是虚幻中的仙境一般。
山不在高,有了这仙气则就有了灵性,我迷失了自己,迷失在这梦境中……
【篇三:相约茶山游记作文】
时乃阳春三月,万物丛生,满目青青,翠峦叠叠。微波动则虫鸣,酥雨临而鸟躁。
于是乎春泥诗社,派车于野外;文人墨客,留影于庄园。夜宿于驭凤楼;昼行于卧佛山。嗅茶叶之淡香,赏观音而争媚。山间瀑布,轻摆窈窕之姿容;水上乐园,竟彰淑女之静态。登临般若而观奇景,俯瞰状元则望古井。紫燕穿梭,野鹭低飞于溪畔;青山环绕,游客交织于鼓楼。峭壁着春而生翠,花朵迎日则增光。良辰共度则高歌畅咏,佳景怡心而抒发诗情。听伟峰自编自演,看社长引吭高歌。
瞰临将士于峰中,包揽蟾蜍之身影。此乃自然之景,天工之作。神奇无限,惊险连连。建休闲别墅于山坡,修水上乐园于谷底。勇闯三关而夺冠军,手舞足蹈;品尝家宴而饱口福,喜形于色。茶神有爱,保佑大众之安康;神水无疆,滋润小河之永远。
庙宇巍峨,云雾飘渺;梵音不绝,直冲云霄。怪石嶙峋,皆为茶山之物;老松屹立,都乃绿化之宝。石阶陡直,回眸令之心颤;幽林茂密,仰视直上云天。蝶跃于花丛,鸟歌于溪岸。
踏遍春之光景,涤消体之污杂。远喧闹于红尘,心清如水;弃烦恼于旷野,脚键似飞。沐浴暖阳,散一冬之阴气;闲庭信步,卸慵懒之身躯。遂将感悟凝于思,运情执笔;唯把思索聚于脑,以慰此行。
【篇四:游天台山】
车行蛇盘,四游天台山,路在山中,车在林中,人在景中。山路弯弯,情思绵绵,朝阳唤醒了昨日聚会的豪情醉态,心泉暗涌,似要喷薄而出。壮美的天台山,绿海充盈着心海,令人心潮彭拜,左心房一份厚重缠绵,右心房一份高旷轻淡,敲击着欢愉的节拍,调和着思念的色彩,我们热血沸腾,用幸福和快慰,信手涂鸦,点染二十年来心境的空白。真情交织,素心写意,恰似天台山的巍峨,岁月沉积,深度铸就了高度,剔尽繁华,一管真诚化淡墨,简约构图,勾勒出山水依依,春意融融的风情画卷。
深林中荫翳蔽日,斑驳的光影,协奏着和谐的旋律,一路上鲜艳的花朵,暖暖地绽放,清风习习,嫩绿温润的草叶,柔柔地招展,犹如怀春少女,轻解了襟怀,衬破了山林的落寞,挑逗我们兴奋的神经。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爬高的车轮,意气风发地追赶着旭日,大家侃侃而谈,笑声偶尔伴奏着动情的歌声,飘落在漫山遍野,欢歌笑语在幽谷中骀荡。倏忽间,惊呼咋起,原来三拐、五拐处的惊险,唐突了美好的沉忆,众人哗然,快意迸出了车窗,摇曳着茂林修竹,哗哗作响,传唱着爷们的粗犷和惬意,高潮迭起,酣畅淋漓。
车队停在天台山的主峰脚下,天台寺依山傍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点缀在苍翠青绿的群山怀抱中,映透出灵动的素静,梵音袅袅,白云悠悠,涤荡着心灵的浊息。削峰兀立,峭壁狰狞,鬼斧神工造就了天台山的威武庄严,我们拾级而上,穿过天门,登上告天台,我端详那祭天祈祷的遗迹,仿佛在摇曳的香烛烟火中,神遇了一群肃穆的尊者,他们匍匐跪地,虔诚祷告,山风呼啸,箫鼓盈天,四面云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来,那份圣洁、虔诚、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路攀登,山岩陡峭湿润,惊诧了开心的红颜。时值雨季,山洪刚曾暴发,处处彰显着阳刚的力量,溪水留下黄浊的见证,寻寻觅觅,不见昔日的清澈宁静,外力冲刷翻搅,淹杀了原本纯情的自然。其实,人生也会有风雨,有些情缘经历风吹,不惹尘埃,诸多往事遭受雨洗,会更清楚明白,我们只有经历了坎坷磨难,才会觉悟,懂得珍惜,只有真诚地付出,才能体味人性的温暖,世道的公正。岁月如歌,天台山美丽依然,人生百态,福祸相依,美丽包孕着缺憾,快乐也常伴忧愁,唯有无意得失,淡薄功名,醉情山水,才能直面沧桑世事,回归宁静自然。现在,雨过天晴,清辉四溢,惠风和畅,青山依旧,只待时间的沉淀。
最后,我们登上天台之巅,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倒是平添了几分豪迈,跨越试心石,面对沧海,笑傲一声,苍松随风劲舞,为友谊欢呼,山岚凝紫生烟,为聚会添彩!此番重游,景同人有异,人异别样情,兄弟姐妹们的雄姿倩影,在瞬间成为永恒,我想采一朵白云,插饰她的云鬓,摄一把阳光,迎照她盈盈的笑靥,邀一缕清风,送来真诚的祝福,让天台山的雄健凝重,再适配一笔柔美飘然,让聚会的华章在告天台上呈彩夺魂,熠熠生辉。
【篇五:公园里的晨练】
为了晨练,我今天起了个大早,穿上运动衣和鞋袜,洗漱完毕,出了家门,下了楼,一路小跑,沿着东风路直奔绿荫公园西门。进了公园,抬眼看,呀!到处都是参加晨练的人们,黑压压一大片,一大片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我还以为就自己来的早呢!
首先,我跟随跑步的人们来到公园环形步道上,身前身后,闪现着一群群穿着各色运动衣的跑步健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三五成群,统一着装,步伐整齐,跑速较快,背心上印制有“2015郑州国际马拉松比赛”或“2013重庆国际马拉松比赛”、或“跑步同乐”等字样。也有单枪匹马、二人成伍、三人一列的随意跑步者,他们或短衣短裤、或长衣长裤、或上短下长,穿戴随便,步速不快,累了就换成走姿,歇歇跑跑,跑跑歇歇,交替进行,一般都是散兵游勇,像我这样的跑者。不管是哪类的跑步者,绝大多数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和身材强壮的中年人,以男性占大半,他们个个都是红脖子涨脸,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人人都是汗流浃背,热血沸腾,精神抖擞。
在这条忙碌的环道上,我通过边跑步边观察,真正的跑步者只占二、三,十之七、八是步行者。在这些人群中,又可见快走、中走、慢走三类人。大凡快走者,都是青壮年人,步履轻快,步速如慢跑,往往可用“疾步如飞”来形容。中速步行者,往往是健康的老者和多数的中年妇女男士所首选,因为步速不快不慢,既需用力又不至于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行走时从步态看可用“气定神闲”来形容。第三类慢走的人要么是病态的老者或大病刚

叙事性散文篇3:高二叙事性散文

【篇一:母亲的爱】
有一种爱,是无私奉献,它如幽幽的花香,泌人心脾;它如点点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它如七彩的贝壳,让我们拥有耀人的光;它如海上的白帆,让我们在爱的世界畅游……母亲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回忆往事,还记得有一次下了很大的雨,方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已经是狂风暴雨了。“这是什么鬼天气啊?”我不满的嘀咕了一句。“天要亡我,我必然逆天而行!”说着,我打算冲进雨中。突然,雨中出现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是妈妈!妈妈为我送伞来了,我高兴的从妈妈手上接过,转身,走进了雨中……
回到家,我才发现妈妈身上大部分都是湿的,因为刚才天太黑,妈妈的身影很模糊,并没有发现妈妈身上湿透了,可是妈妈还来不及换下衣服,就又开始忙碌了。望着妈妈忙碌的背影,眼前隐约有种滚烫的液体溢出了眼眶,瞬间变得冰凉,慢慢的划过脸颊……
母亲义无反顾的将一生献给我们,我们该如何报答您的恩情呢?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句温馨的问候,都难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唯有用真心默默地为您祝福,唯有用优异的成绩来慰藉您那期盼的心……
今天是母亲节,所以我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以表示我的心意,我写下一句句祝福,希望您能够开心。以此谢意。
最后,祝您母亲节快乐!
【篇二:一枚奖牌】
在我的小书房的北墙,挂着一枚奖牌,上面刻着一行小字“2014年‘中华大家园’全国少儿艺术交流文艺汇演金奖”,每当看到这枚金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在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情景。
那天吃过早饭,参赛选手们早已来到赛场前等候。而我却在门口踱来踱去,心神不定。我暗想:这次,我们代表安徽省来参加全国总决赛,不论拿奖与否,这也是一次宝贵的锻炼自我的机会,所以,我要好好发挥呀!
很快,选手们陆续进入赛场,准备比赛。我的怀里像抱着一只小鹿,怦怦地跳个不停。当我手中拿到试卷才镇静下来。我定睛一看,主题是“保护海洋,关注环保,健康生活”,嘘,还好,不是太难。
我松了一口气,拿笔开始写起。可是,笔尖落到纸上,什么也写不出来,脑子一片空白。我抬起头,环顾四周,大家看到题目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有的拍拍胸脯,长吁了一口气;有的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有的眉飞色舞,抓起笔就写……赛场上特别静,只能听得见大家的呼吸声和“咝咝”的风声。
我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一个简单的提纲已经在脑海中形成,我抓起笔就写。中途我的手心老是出汗,字迹都有些模糊了。我赶忙调整心态,深呼吸,继续写。
我写的题目是《一次“环保”之旅》,主要写全家在去黄山的旅行中,如何做到环保的。后面就是我对环保的理解和提倡人人做到“环保”。写完之后,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五六百字,才从头检查。检查几遍没有什么问题了,才安心交卷。
走出考场,我回到房间,安心等待结果。
第二天早上,方老师告诉我说我得了金奖,满分100分的作文,我得了99分。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激动不已,在床上蹦来蹦去。老师还告诉我,其他8人中,有一枚金奖和一枚银奖,其余的都是铜奖。方老师还让我代表安徽队上台领奖呢!
当我站在舞台上,胸前挂着枚金灿灿的奖牌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主持人说:“他们付出了努力,付出了许多汗水,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这没用汗水换来的奖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哗——”台下又掀起了一阵掌声。在掌声中,我笑了,那是一种带有自豪的笑。
【篇三:我也行作文】
“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咦?一个月前你不是才跳一米五的吗?”“你有什么秘诀吗?快点告诉我们。”我的同学纷纷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了吧!没错,我们正在进行立定跳远的考试。
一个月前,我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立定跳远的比赛,我由于人长得高,挥动手臂就不是很自如,我“奋力”一跳,便不想往脚下看。“小祝同学,你跳的这也……哎,一米五。”
唉,早就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了。比赛结束后,一些跳到一米九的同学纷纷过来嘲笑我:“你人那么高,这么才跳这么一点点啊?”我无奈的打趣道:“我比小学进步了好多呢!你们不知道,我一年级连三十厘米也跳不到。”我嘴上虽这么这么说,可心里却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跳到一米九,让你们看看,我也行。
光凭嘴上说说是没有用的,当然得靠实际行动,说干就干,做完作业后,我不再看电视了,一个人独自在小区的空地上练习立定跳远,爸爸妈妈看到了,不可思议的说:“儿子这是怎么了?“我在心中笑了笑。
“哎呦。”“啊!”“痛死我了。”一个星期下来,我的脚上已经伤痕满是了,下地走路都觉得疼。我的腿也是酸疼难忍了。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心中却升起了一个念头:苦练了这么多天,放弃了不就白费了?即然下定了决心,就一定要成功。一位数学家说过:做下去就好有百分之50的成功,不做便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想到这,我咬咬牙,忍着疼痛,一次,两次……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跳到了一米九二。一群同学围着我,问我成功的秘诀,我便说:“成功等于勤奋加汗水。瞧,我不也行嘛?”他们点了点头。
看,我也行。其实,做一件事,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中途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只要你去挑战这些困难,去击败这些困难,去克服这些困难。那么成功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成功永远只给勤奋的,勇于付出的人。你,也行!
【篇四:风筝与线】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一只风筝,轻载着我的梦,向着飘渺的地平线,飞啊,飞啊。
在那一年,我回到了老家,镇江,一个江南的小镇。
刚回到奶奶的家中,听说长江边上有个公园,欣欣然就出了门。
过了会儿,妈妈和奶奶来了,带了一个鲜艳的风筝。
我抢上前去一把抓来风筝,一只雄鹰,苍劲的羽翼倾诉着飞翔的梦想,锐利的双眼释放着王者的狂放。
放开线,我便往前跑,雄鹰却似被折了翅膀,趴在地上打滚。我疑心是没有风,可望见空中的一抹抹凌空飞舞的色彩,就开始失望起来。忽然一双温暖的手,拿起了风筝,果然,是奶奶。
她一手抓着手柄,一手放飞了风筝,自如的收放线,只见老鹰活了,扑棱着翅膀往天上赶,碧蓝的天空中,一只鹰格外的耀眼。
我急忙向奶奶讨回风筝,自己放。由脑海中早已映出的那一幕同风而起,鹰击长空的画,我急不可耐地放线,可苍鹰似乎是嫌弃我,又像被折了翅膀似的,打着圈,赶也似的往下堕。
奶奶苍老的手,又一次握住了手柄,收起些线,风筝却又似活了,冲向天空与白云嬉戏。老鹰渐渐稳了。奶奶看着我,说:“风筝要有收有放,收得太紧,飞不高,放得太松,往下掉。风筝看起来可光鲜了,但是真正的关键在于这根没人注意的线。如果把线剪了,风筝会失去控制,虽然可能一时会飞的很高,但终免不了坠落。”
我理解了奶奶的话,拿住手柄,学奶奶那样自如的收放,一时间,夕阳如血,江畔风急,霞鹰齐飞,水天一色。
忽然,一整大风吹来,线断了。苍鹰中了箭似的,冲向高空,然后晃晃悠悠落向远处的江面,看也看不见了。
我只好作罢,搀着奶奶,和妈妈一道回家。
后来,时光像流逝的江水淌过,今年,奶奶离开了我们。可那只苍鹰仍时常出现在梦里,回想起来,发现竟颇有些哲理。
我们不就像那个风筝吗,向着地平线冲着,但是我们都会有根看不见线牵着,若是压力太大,会飞不高,太少,又不肯飞,当我们越飞越远时,要是线不够强,就会断,我们也会坠落。
但那根线是什么呢,或许是家,是信仰,是朋友,是一切我们所爱的,但是每个人都会有一根为自己指路的线。
或许奶奶就是我的线吧。
——谨以此文纪念离去的奶奶,献给所有我爱的人。
【篇五:那个拥抱】
有的爱是奉献,有的爱是关心,有的爱是帮助,有的爱是……爱是生活中一朵朵小花,不经意间就会采集到一朵。岁月可以磨灭许许多多的记忆,但永远不会磨灭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在我心里,这种爱是一种比初阳还要温暖的情感。——题记
阳光像子弹一样,穿过窗帘,映在一张小小的照片上,那是一个少年,奶奶从年轻时就帮邻居收养了他。曾经,这位哥哥给我讲了一段他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他读幼儿园时,奶奶帮他去开家长会,当会终人散是,老师找奶奶谈话:“这孩子怕是有多动症,在椅子上呆不了一分钟。”奶奶听了很伤心,咬着牙,不让眼泪落下。回到家,奶奶装着笑容说:“老师说宝宝原本只能坐2分钟,现在能坐5分钟了。”那晚,他不用人喂,吃了两碗饭。
小学时,老师又一次找奶奶单独谈话:“你家的小孩恐怕智力是有问题,可能上不了初中。”奶奶又是抽泣着离开,手捂着脸不能平静下来。到了家,奶奶笑着对他说:“老师说你只要稍努力就能超过同桌。”那晚,他比以前多了两倍的学习量,第二天上课也认真了许多,老师开始对他有点满意。
中学时,学校有召集学生家长开会,还是奶奶去。在会上,校长点着可以升上大学的名字,奶奶一直侧耳倾听者,看有没有他的名字,但依然没念到他的名字,奶奶有点儿失望,低下了头,老师跟她说:“阿姨,你家孩子要考上大学有点难。”奶奶听了更加伤心,眼泪像断了线的珠,直往下掉。回到家,她装着笑容对他说:“孩子,你这次21名,你同桌12名,一定可以超过他。”从那以后,他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同桌,考上第一名,当上了班长……
说完,他哽咽着跑向奶奶,给了奶奶一个拥抱,嘴里始终反复着一句话:“奶奶,我爱你。”
关爱是一片天空,给人无限的希望;关爱是一片森林;关爱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人们美好的未来。
【篇六:又见桃花】
小学的门口是一条蜿蜒的小河,河岸两边种着三三两两的桃树,春日的阳光射到河面上,粼粼的波光像有许多锦鲤在跃动,两岸的桃花笑语盈盈,随风静静摆动,周末再次经过这里,一件往事便伴着花香随着河流徐徐而来……
去年此时,时值小学五年级,那桌上如同丘陵的作业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中午时光更显得珍贵。
踏着轻快的下课铃,我们来到了密室,一个堆满了椅子的储藏室,那是自属于我和同桌的乐土。我们沐浴着和煦的春日,静默地欢乐。我坐在高处,看着窗外熟悉的小河,看着河岸上盛开的桃花,充满生机的骄阳挂在万里无云的天空,真是一个惬意的中午,可是想到日益临近的毕业,即将到来的离别,我晴朗的心情闪过一丝阴霾。我回头看着我最铁的伙伴,他静静地看着喜爱的小说,无心观赏难得的阳春美景,不知道是不是在用阅读掩盖那淡淡的离愁。我低声说道:“还有3个月就毕业了…”他抬起头看到我眼中的不舍,忽然笑着提议我们看谁先爬到椅子山顶上,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但轻狂的我们怎会在乎呢?当我们并肩坐在椅子山的顶峰,有了足够的视角看着外面的风景,心情也随之开阔起来。
忽然间一朵乌云遮住了太阳,储藏室的门开了,校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身后一人露出得意的笑容,是我们的死对头,这一次又被她告黑状了。看着校长严厉的目光,想着放学后叫家长的后果,我的心像泰坦尼克里的杰克沉向了冰冷的海底。短暂但令人窒息的沉默后,他开口说道:“校长,他是来叫我的,我不肯下来,他才上来的。”窗外刮起一阵风,吹落了满树的桃花,也吹散了那片遮住太阳的云。
3个月后分别如期而至,我和他终于没有进同一所中学,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联系也渐渐的少了。今日偶然路过母校,看着静静流淌的小河,看着两岸盛开的桃花,我仿佛看见他和我坐在教室里正在背诵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
【篇七:我和书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最小的时候是爱玩儿那些能转动的玩具——汽车、飞机、小电扇……所谓读书是妈妈读书,我听书!但是几年后我的这种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认识的字不少了,可以自己读书了。我最喜欢看的是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我跑进自己房间从抽屉里抓出昨天看的那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展开夹着书签的那页如饥似渴地读着。书中一个个科学道理深深吸引着我,我竟没有发觉自己穿着防寒服在二十六七度的房间里坐了近几个小时。
美好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上三年级的那个五一假期我和妈妈去上海玩儿,回津那天是傍晚5:00的飞机,吃过午饭我们乘车早早来到机场,因为太早了,那次航班还没有开始办理登机手续,我们就来到机场里的书店看书。书店里顾客不少却很安静。妈妈很快端着一本书看了起来,我在书架前仔细挑选着我爱的书。嘿!《爱的教育》,我们语文书中《争吵》那课不就选自这本书吗?我赶忙从书丛中抽出它,身体靠在书架上,翻到目录寻找着课文中的故事……《宽宏大量的品德》写的就像我班的那些有正义之心的同学们,《吵架》像是我和同学发生小矛盾的场景,《雪球》类似于我上次弄伤雷晴眼睛的事情。一段段的故事把我们的校园生活展现在眼前,我简直像是在品尝着眼花缭乱的美食停不下来。
“坏了,坏了!”妈妈焦急的神情才把我们拉回到机场,“几点了?”“五点多了,我们怕是赶不上飞机了!”我们撒开腿向办理登机手续的柜台跑去。柜台上只有值班人员,值班的大姐领着我们跑到航空公司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又带着我们通过贵宾安检通道,一路飞奔来到登机口,亲自把我们送上飞机……
从那次“追机”事件,我了解了书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读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读《丁丁历险记》懂得了男孩子要乐于探索,勇于挑战,珍视友谊;我读《巴黎圣母院》懂得了人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发自于心灵,丑陋的外表遮挡不住人性的光辉;我读《季羡林散文》懂得了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美妙的事物就无处不在。
书在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我,所以我要多读书,多“和聪明的人谈话”。
【篇八:一杯热牛奶的感动】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觉得,心灵是最奇妙的,柔软地一张一合,不知道就有多少奇妙丰富的情绪和感觉产生啦!于是哩,人们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情感——感动,比如,一杯热牛奶的感动……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蝉无休止地鸣叫着,望着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我心里如压了千钧重的东西,沉甸甸的——这么多作业,何时才能写完啊!我只能一笔一划地写着……
一个人心里一旦思考着某件事情,其他事情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终于,当黑笔将一张张空白的习题写满,时间也从指缝间无声地滑过,哦,只剩最后一道压轴题了!我是多么高兴啊,可是……
我望着这道题,托着腮做思考状,实际上脑子里一团乱麻,这道题的思路如何我完全不知道,各种各样的想法纠缠在一起,最终变得混乱而无秩序。密密麻麻的汗珠渗了出来,卷子上却仍旧一片空白……窗外的蝉“吱吱呀呀”地幸灾乐祸,终于,解不出题的烦躁化为了一丝丝怒气,注入我的内心,怒火中烧下,消极心理不自觉地蹦了出来:我真是个孤单的人,像被“学习”囚禁在了“作业”的铁笼里,一个人写着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人生有什么意义?!怒气之下,我又忽然觉得:是不是没人关心我啊?
我气哼哼地用笔尖刺着那道难题,眼泪却不争气地落到了卷子上,“吧嗒”一声摔得粉碎,把墨水浸开,像一幅水墨画,抽了抽鼻子,觉得这个场景真是太凄凉了,再一望,已是十点半了,爸爸呢?一定睡了吧,他怎么会等着我呢?可是……
就在我抽抽搭搭时,他已悄悄地走过来,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轻轻地喊我的小名,我赶紧把脸上的泪痕擦干。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杯牛奶,问我:“没吵到吧?”我摇摇头,他像松了口气,自言自语地:“那就好,那就好……”又说:“别着急,慢慢来,慢慢来……”我突然感到视线有些朦胧,眨了眨眼。这时,他才轻轻地、缓缓地、慢慢地把那杯温暖的牛奶放在我桌上,对我说:“休息会儿吧,别累着了,也许你可以换个思路想想,别着急。”而他呢?他的眼睛布满了熬夜留下的血丝,双鬓被岁月染得斑白,零零落落,原本挺直的脊背,被生活的重担压得越来越驼,他就用那双布满血丝带着黑眼圈的疲惫的眼望着我,眼里是说不出的情感。也就那一瞬,我突然有些愧疚,而他又像来时那样静悄悄地走出门去,将门静静地带上。微微驼背地走出去,我的父亲。
那一瞬,我觉得世界都静悄悄的,连蝉鸣的声音、一花一木的声音、小草钻土的声音都消失了,我内心的浮躁与愤怒突然被一种名曰“感动”的情感洗净了,洗净了……泪就要夺眶而出,我把那晶莹的液体留在心中,抿了口香甜的牛奶,仍然是合适的温度,却比平常更加醇厚,更加浓郁——这辈子,也只有父亲热得牛奶才是这种味道吧……
怀着满满的感动与幸福,我又看了一次那道题,竟一下子想到了解题的方法,那杯热牛奶,如一道划破黑暗的光,光线虽然微弱,但却很温暖,这种温暖萦绕在我心中,久久不散。是因为那一瞬的感动吗?
那道题最终是解了出来,用曾经父亲教给我的方法,才发现原来那样简单呵!而那杯热乎乎的牛奶令我一下子感动并将一直感动下去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它倾注了父亲对我那低沉而粗糙的父爱啊!也如那题一般,理解父爱,原来如此简单……

叙事性散文篇4:中学生散文写作指导

1、题目鲜亮。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因此散文的题目是最有嚼味的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无边落叶》、《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觉入题,《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帘》;有的呼告,《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比喻,《放下感情的叶片》;有的口语化,《明天一定记着开窗》;有的化用成语诗词,《随遇而安》、《月是故乡明》;有的繁复,《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有的简洁,《网里人生》。比较一下其他文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题目没有一个相同,富有个性,富有创新精神,而且又跟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十分切合。
2、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凡是能够引起作者动情的,凡是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在一篇散文里,作者可以展开广阔的思路,无所拘束,任意驰骋。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老是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散文广泛的题材领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上面举到的几篇文章,取材面相当广泛。有的是以个人经历为突破口,深挖细掘,探索心灵中隐秘的宝藏(如《茉莉,我爱你》);有的敏锐地抓住当今时事,细察社会发展轨迹(如《随遇而安》);有的恰到好处地联系课本知识(如《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则进入历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广阔的题材显示了考生敏锐的思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表达灵活。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满分作文《昨夜雨,今朝下》(山东考生)先由栀子花开状写惜花恨雨之人的心态,然后联想到古代诗人和诗境,中间穿插议论抒情,结尾用栀子花重开暗示自己的见解。《拨开天空的乌云》扣住对道家音乐的感悟一事,写心境,写游览,写谈话,写品曲,无不为感情亲疏不同,对道家音乐的感知也千差万别张本,写得大气。
4、情理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今年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富有才华的考生就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如《无边落叶》写童年记忆中遗失一枚香山红叶而误解同学的故事;《随遇而安》写了从北方来广州的母亲饮食上的改变,进而引发对广州人生活习惯的认同,富有生活气息,巧妙道明感情影响认知的观点。《黄色蛹·金色蝴蝶》是一篇公认的散文诗,虽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精心挑选的三个片段,重点表现了自己感情在生活经历中的变化过程,语言上处处洋溢诗情,极好地扣住话题。这对一些不注重生活积累的考生,只会空洞发表议论的考生,应该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启发吧。
5、语言精美。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与你同行》显示了良好的语言功力,文章写道:让水与火同行,情与理同行。坚持爱与美的真理,让冲动与成见在你的足下沉淀,带上淬火之后的智慧--与你同行!理性思考在激烈的感情下化为不可抑制的内心独白,强烈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以情动人。《月是故乡明》将话题巧妙转化为因为深情,所以偏执这一警策之语之后,直接用铺排方式将生活感受强化: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逝去;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桔黄的灯光。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通过语言,把感性与理性融合为一,成为美文。

叙事性散文篇5: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

【篇一:《朝花夕拾》读后感】
合上《朝花夕拾》,细细回味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鲁迅先生年幼时的天真,年少时的狂放。《朝花夕拾》,书名就已经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在年老时回想起幼儿时代的点点滴滴,心里应该会有对幼儿趣事不同的看法和滋味吧!花儿在清晨绽放,是因为有了晨曦的守护,会显得格外的娇嫩,而到了夕阳西下时让人采摘,是因为夕阳的余晖洒在花儿上,又会显得分外的悠远,伴着清风的护送采起,又别有一番风韵留在那儿。
鲁迅先生的作品很直白,我非常喜欢,他的文字简单易懂,不是整篇整篇的好句,却是让人赏心悦目,像吸铁石般吸引着我。
课文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十多样乡村特色景物。从这一篇中,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怀恋百草园,怀恋与虫子们为伍,与野草们为伴的生活,听昆虫们的演奏会,这样的童年,谁会不喜爱呀!冬天雪地捕鸟,幼时的鲁迅和闰土结伴在雪地里扫开雪,支起竹筛,撒下秕谷,等候着鸟儿们的到来。可心急兴奋的小鲁迅往往捕不到太多。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有趣的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简单朴素的几句话,道出了藤野先生的“不拘小节”。敬业的藤野先生,“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他只是个日本的任课老师,却如此重视一个中国留学生,与其他日本学生一视同仁,还把讲义错误的地方都一一的修改好,一直持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细心的藤野先生,“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他特别关注了鲁迅先生,还担心不肯解剖,真是细心呀!
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托人买《山海经》,总是买不到,反而是他一直很讨厌的长妈妈买来了,使我对她的态度开始转变。长妈妈深知文化、知识对孩子是有多重要,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人的命运,出人头地。
我们的童年也已经远去,品味品味鲁迅的《朝花夕拾》,体验不一样的童年!
【篇二:朝花夕拾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篇三:《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带露,香气芬芳的花,喻指鲁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拾”“离奇和芜杂”的心情。这本书生动的描绘了鲁迅儿童时代故乡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这些散文中深深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出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各种动植物,应有尽有。还有长妈妈讲的传说与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树上的蝉蜕,花坛上的腊梅花。这一切都令作者流连忘返、恋恋不舍。然而,三味书屋的索然无味与百草园里的无限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的些许天真浪漫。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面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一切都充满了乐趣。
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字里行间洋溢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亲切感扑面而来。
【篇四: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
【篇五:《朝花夕拾》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有的回忆是美好的,有的回忆是酸涩的,有的回忆是痛苦的。既然都已经变成了回忆,那我们就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把它变成淡淡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
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篇六: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很早就看过,可惜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胆量去写读后感。上了初二,便想要重温一遍,写一篇读后感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狂人日记》,他讨厌封建习俗,并敢于说出来,写出来。他认为《二十四孝》是虚伪和残酷的,他还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者,妨碍白话者”。鲁讯先生是以笔为枪的战士,他的子弹是打在敌人的心里的,他的子弹是敌人躲不过去的。同时,也好像是一只战斗的号角,使被奴隶的人民觉醒,参加到民主斗争的活动中去。
《朝花夕拾》则与鲁迅的其他文章不同,它讲了鲁迅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它收录了十篇文章,还有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我记忆最深的是《五猖庙》中鲁迅父亲让鲁迅背会书再去看戏,而鲁迅“梦似的就背完了”,但却“一字也不懂”;反倒还使“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场冲突,写出了鲁迅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也使我读来倍感亲切——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总要以背会某篇文章为目的,带我出去玩,正玩得兴起,突然要我背书。纵使老大不情愿的背会了,几天后又如垃圾邮件一样从头脑中删去了。虽然父母出发的念头是好的,可是到最后来什么也没记住,反而闹得不愉快:游玩也没有尽兴,背会的书也没有记住,倒是得不偿失了。
还有《狗·猫·鼠》。鲁迅对弱者的同情便跃然纸上,他为了猫杀死了他的心爱的隐鼠,仇视猫,怨恨猫,正如仇恨那些暴虐者一样。而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对在长辈去世前大声呼叫持不赞同意见,因为这样加大了病人的痛楚,也对子女没有什么好处,无非是落一个“孝”的名声。“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是鲁迅的看法,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对传统的做法,这是人类历史上很少有的。鲁迅的一些新想法,一些辨析,读来很是精辟,却易于引发出读者的同感。
《朝花夕拾》是一部有关少年儿童的书,相信到我长大的时候,有了成长的经历,再来读这本书,会发出更多的感想,会掩卷深思,唏嘘不已。
【篇七:《朝花夕拾》读后感】
我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感兴趣,因为他的文章中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隐鼠,文笔十分简练,墨猴的动态却尽显眼前,好像它就刚“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似的。隐鼠也十分乖巧,“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隐鼠的活泼可爱就为下文鲁迅得知它被猫吃去了的“愤怒而且悲哀”作了铺垫,为他的“仇猫”作了很好的解释。
鲁迅先生仇猫,他在文中清楚地列举了三个原因。一,猫的性情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总有一副媚态。三,它吃了鲁迅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文字精练,论点论据俱全,立场鲜明,一目了然。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要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鲁迅先生的儿子写了一篇文章,他说现在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问他们“鲁迅是谁?”他们就会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呀,“俯首甘为孺子牛”呀。这太片面,不是真实的鲁迅。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革命性开始逾越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别的强调。其实鲁迅是个根本的文学家,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是很高的。我们应该全面地学习他的文章,多关注其中的文学精髓。鲁迅先生那精练的文笔,有趣的传说和风趣的语言将带领我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
【篇八:朝花夕拾读后感】
寒假,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记述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是求学的历程。
在《狗猫鼠》中,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恨;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在《二十四孝图》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在《父亲的病》中,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作玄虚、勒索钱财、革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篇九:朝花夕拾读后感】
每次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总会有一股激昂之情在心头腾涌。可当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书时,它让我感受到的则是童年的美好和那渐渐遗忘的乐趣。
《朝花夕拾》这册杂文集就具有这样的魔力。它用淳朴,清新的语言描写出了鲁迅童年是种种有趣的事。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则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文章。在文章里,鲁迅写出了他对《山海经》是如此的渴望,甚至彻夜难眠。而长妈则是为了完成鲁迅日夜渴求的愿望,让鲁迅得到知识的果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种朴实而真挚的爱着实令我大为感动。
在那个年代里,小孩子能得到一本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汲取知识的养分而苦苦渴慕。而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书店,网站遍布,各式各样的书籍随手可得,可又有多少人用心地去阅读?大的、小的书店、书城林立,在其中的人却寥寥无几。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一部分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像阅读这样能让人精神愉悦的事却很少有人去做,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鲁迅的童年充满欢乐,那是一种淳朴,自然的欢乐。而现代孩子们的欢乐却来自于网络游戏,以及一些本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却乐在其中。我多想像鲁迅那样与大自然做朋友,与可爱的小虫们为邻,而不是整天在钢筋水泥间穿梭,可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会实现呢?
这也正是我们再阅读《朝花夕拾》中应该有的反思,如此才会有进步。
【篇十: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读了《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着,反而觉的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堂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的如此详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候一定也是很贪玩的,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的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的含义,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与《阿长和〈山海经〉》可是我在这书中最感兴趣了的,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也是因为它吃了我的最爱——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纪录下来的话,就能与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的其实那只老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时,感觉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
隐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名强加在了猫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不记恨她了。阿张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却不缺乏经典,看来想读透这本书,还是得好好体会!
【篇十一: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暑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浓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是藐视。又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毫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他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篇十二: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

叙事性散文篇6: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初中

【篇一:《朝花夕拾》读后感】
步入初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鲁迅。我们也曾学过他的许多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这些文章写的事情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也不乏一丝凄凉。自从我读过这本《朝花夕拾》,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
在书中,我了解到许多鲁迅童年的事情。鲁迅的家里丰衣足食,不被生活琐事所困扰,所以他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他可以进入三味书屋里读书,他还可以和同伴们一起在那里玩耍,一切都那样美好。但是在鲁迅的家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决定他命运的风暴,鲁迅也因此四处漂泊。但是鲁迅并没有被这次的灾难所击倒,他开始四处求学。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表现出鲁迅的情感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有许多鲁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就以自己来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因为鲁迅童年时酷爱画画,当收到长辈送给他的《二十四孝图》时,本来高兴极了,接着就是扫兴和反感,所以他也借着这篇文章写出了自己的反感和厌恶的事。文中还有的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就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既写了百草园里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在美好的景物的背后的丑恶的嘴脸。总之,《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儿童的眼光追忆往昔的同时,又以成年人的眼光来做出新的评论。
《朝花夕拾》中还附有《呐喊》的几篇文章。《呐喊》中阐述了旧社会的种种事件。《狂人日记》中写了一个狂人收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现实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深知,他觉得自己的哥哥要吃掉自己。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下掩盖的吃人本质,讽刺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鲁迅的小说,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多方面的艺术享受,令人常读常新。他的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我希望以后还可以多读一些他的作品。
【篇二:读《朝花夕拾》有感】
每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事情,将这些岁月中没有随风飘过的一些故事捆扎起来,就成了一本书。鲁迅先生就将这样的事情记成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与我们现在的童年不同,鲁迅先生的童年没有我们这么复杂,虽然那时受军阀统治,但他的儿时是十分淳朴的:美丽的百草园、难忘的无常、调皮的隐鼠、“懂得许多规矩”的阿长……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都是我们现在的儿童所感受不到的,也是我们所感兴趣的。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讲述无常的那一章。所谓无常,只不过是些乡下人扮演的鬼神罢了,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画些鱼鳞,又拿着钢叉,怎能不让人感到好奇?所有的无常中(包括鬼王和鬼卒),我同鲁迅先生一样,最喜欢活无常。光是活无常那雪白的一身,我就想见识见识了,又见他写:“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我就更是想亲眼悄悄这无常们的真面目了。看见这些对无常惟妙惟肖的描写,我不知不觉的想到了我们过年时的秧歌。也是红红绿绿一大片,也是有扇扇子的,有办小鬼的,但气氛好像不太一样,也没有对鬼神那般敬重罢。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百草园了罢。那么多神奇的草木,和一个新奇的美女蛇传说,足以把我的好奇心引出来了。还有那冬天的捕鸟趣闻,在寒冷的雪天看到那么多可爱的鸟儿,在我们北方是少见的,真想去那里看看。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①在你想玩的时候,一定要先踏踏实实先学一会儿,这才玩的踏实。就想《五猖会》中写的那样,鲁迅小时候想去看赛神会,可是父亲却让他先背东西。虽然不明白问什么这样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效率还很高。
②不要迷信。对于文章中描写的阿长,就是一个多多少少有些迷信的人。在加上什么“阴司间”的鬼神,写得未免有些恐怖。所以不要迷信。
这就是《朝花夕拾》,一本讲述孩子童年的书。
【篇三: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篇四:朝花夕拾读后感】
村庄的小道上,几棵歪脖子树上没有一片树叶,而是落满了皑皑白雪;屋顶的边边角角、门前的石阶和窗户的木棱上洒满了层层雪白;墙壁的缝隙和路边的废石中塞满了洁白的“棉花团”。远处隐约可见的群山万壑仿佛一峰峰落雪的驼峰一般。
在这洁白无瑕的世界中,时间仿佛停止。可路上两串新踩的脚印告诉我们时间仍在流失;向着脚印追随,一老一小引入眼帘。在世界的包裹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凄凉中带着一丝丝凄美的封面引起我的遐想;难道这就代表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吗?并不是这样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是鲁迅先生快乐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乐的坟墓。没错,鲁迅先生快乐的回忆仿佛都发生在这里,同时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天真活泼的话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产生共鸣,带给了我无限美好的幻想……
我仿佛看见幼年的鲁迅奔跑在百草园中,追捕着蝴蝶、偷看着小虫、机灵的爬树、努力的大笑……但这一切的美好被瞬间打破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讲的,被不幸的送到了三味书屋。那个私人学校好像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利。于是,这乏味的读书生活引起了幼年鲁迅极大的不满。
可是谁能想到呢,这并不是最悲哀的。后来,鲁迅先生的父亲病故了。也就是说,家中的顶梁柱倒塌了、鲁迅心中最敬爱的父亲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在幼年的鲁迅眼中,一直都是不可磨灭的沉重的痛;是一段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况且父亲是被江湖庸医所误。但文章中,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鲁迅先生对父亲病故之事的难过与悲哀,而是一再讽刺了江湖庸医的荒诞;他们巫医不分,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简直是强盗。他们的行为作风屡次遭到鲁迅先生的批评,也应当遭到全社会的唾弃。封建主义孝道并不可取,人道主义才应该是真理。我们一定要为父母的生命和健康负责,向他们为我们一样。
整本书留给我太多想像,几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腐败的真实面目,几句简短的话语便能让人拍手叫好甚至陷入自责。我想,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的魅力吧。也许这一切都源于他悲喜交加,大起大落的童年生活。他自由的天性给予他不同于常人的东西,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不同打造了一个不同的自己,勇敢地站出来,与全社会的黑暗奋力斗争……
【篇五:《朝花夕拾》读后感】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新文化运动。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为此,我慕名翻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鲁迅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及对恩师和故友的深切怀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现实——从农村到城镇,从故乡到他乡,从祖国到异国。作者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糟粕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收到的不公待遇给予深切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爱之情……在《朝花夕拾》众多的章节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狗·猫·鼠》和《》。
《狗·猫·鼠》是一篇杂文性的散文作品,鲁迅先生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老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借对狗、猫、鼠三种小动物的描述引申,讽刺了时而“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猫一样的“正人君子”,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如果是我们面对别人的攻击,很可能早就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了。而鲁迅先生用讽刺猫狗的方法来间接的讽刺这些人,实在机智。
《二十四孝图》我虽没读过,但从鲁迅的文章中我也能看出来,这是一本具有顽固不化的封建思想、迫害人们的精神、宣扬所谓儒家“孝”道的儿童读物。文章着重讲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这些事在当今看来,是再骇人听闻不过的了。可这在鲁迅的时代,却被人们当成了给孩子看的孝道经典!想那天真的孩童就要被这种破书“洗脑”,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鲁迅小时候也一定看过这样的书,但是他不像其他的人一样,他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同时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朝花夕拾》的各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难以言表。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篇六: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写的一本回忆性散文的结集。这本书的文章篇幅虽短,但是却都很有意思,耐人寻味。
鲁迅先生在此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来描写,不仅记叙了自己在童年时在故乡的生活片段,而且也记叙了自己背井离乡的求学历程。
其中鲁迅先生通过写自己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的童年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留恋。同时,鲁迅先生也谢了自己后来在三味书屋内学习的乏味与枯燥,与其在百草园内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进行对比,也进一步说明了鲁迅先生对于自己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于私塾的封建制度的讽刺。
同时,鲁迅先生也记录下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所遇见的一位让他受益匪浅的导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平时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不喜欢打领结。在鲁迅先生在日本的求学期间,藤野先生虽然很严厉,但的确飞了鲁迅先生很多的帮助。在鲁迅先生笔下,藤野先生与那些只会讥笑中国留学生的日本学生相比,可以算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还有几个人的形象让我印象深刻。像在《狗·猫·鼠》和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出场的阿长妈妈。虽然阿长身上难免会有些封建的思想,有些许的预付,爱打小报告,甚至还踩死了“我”最心爱的隐鼠。但是长妈妈还是会为了哄我开心,想方设法买来“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经》,可见鲁迅先生还是非常爱戴和尊敬阿长妈妈的。与之相反的就是在《父亲的病》出场的衍太太,她表面上对孩子很“好”,给孩子在冬天买冰棍吃,还让他们比赛谁吃得多;孩子顽皮摔跤不告诉他们的父母;给“我”看不健康的书;唆使“我”
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了错,她必定会打他们一顿,从而也可以看出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虚伪的人。
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批判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陋习,是我成长途中的一位良好导师。
【篇七:《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初二必读的一本书,也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上个暑假把这本书看完了,颇有些感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回忆的是鲁迅先生的往事。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我们读者。他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般,他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他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鲁迅先生在描写人的外貌特征和习性时运用特别的手法,既能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他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是批评,都毫不掩饰地写出来。就像《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先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阿长的缺点,后写阿长的优点,从起先很讨厌她到最后很敬佩她,感情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这篇文章由一次次鲁迅先生幼时对阿长的态度转变,突出了阿长的善良朴实和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怀念。
《朝花夕拾》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清晰地表达出鲁迅先生对所写的事情的感情,例如:《五猖会》——描绘出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热爱;《藤野先生》——写的是最使鲁迅先生难忘的一位日本老师,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总体看,《朝花夕拾》写的是鲁迅先生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情切感人,又有机的融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
【篇八:《朝花夕拾》读后感】
是他,让我回忆童年;是他,让我精神焕发;是他,让我留恋难忘。他,就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鲁迅。
他的作品数不胜数,有《彷徨》、《呐喊》、《朝花夕拾》……他的文章抑扬顿挫,他的文章留连忘返,他的文章针针见血。最令我感兴趣的,非《朝花夕拾》莫属。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这本书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文章,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书共有十篇文章,这十篇文章的语言都是清新、朴实,亲切感人。
本书原名叫《旧事重提》,但鲁迅觉得不太优美,于是将它改为《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带露折花,色香好了很多。这本书都是鲁迅回忆童年美好时光而写下。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这篇文章是鲁迅回忆自己在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美好时光。这篇文章多次用了景色描写,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话就用了景色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的景色优美与神奇,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回忆。这篇文章还加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奇的面纱。幼时的鲁迅受此影响,天天等待着美女蛇的出现,等待着老和尚给他一个神奇的盒子,但是终究没有出现。这实在是太天真了。
这本书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童年回忆,如《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幼时的天真可爱,和他对幼时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本书中,鲁迅写过一句话:“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它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心想:我也从记忆中“抄”出一篇文章来吧!于是我便绞尽脑汁,想把过去的记忆全部掏出来,看看有没有童年趣事,但没有。他的技艺真高!
让我们去探索鲁迅的童年美好时光吧!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sanwen/52093.html

上一篇:高中政治小论文6篇
下一篇:培训作文6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