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 穷则变9篇

穷则变9篇

时间:2018-11-05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www.xjwk.net--其他范文】

穷则变篇(1):变则通,通则久_800字

  《易经》上说:“穷则变,变则同,通则久。”此言不假。环境难以改变,但能动的是自己。无论是热带沙漠里为保水抗旱运用减法的光棍树,还是温暖地区沼泽地中为耐水温而选择加“呼吸根”的落羽杉,都身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环境中,却也拥有一方土地,一片天空。光棍树和落羽杉告诉我们:纵然环境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方得长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会变化的是静物、死物。柯达公司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胶卷技术公司,何等的成功,但当摄影从胶片时代迈入数码时代时,柯达仍顽固地守着传统“胶卷大王”的地位,不肯转变,最终在迎来“132岁生日”的时候,被迫宣告破产。  无独有偶,以过硬的质量着称的诺基亚手机也因为固守质量而不知当今手机市场正向娱乐化,智能化转变的趋势,结局便是被并购。然而,苹果、三星等公司却弊端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得到大众的追捧。可见,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我们只有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才能得到长久的“生存”。  当然,改变自己要立足实际周遭环境。见一点风吹草动便盲目“全部更新”自己,是不值得的。在明媚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仍然在萌动。尽管环境潮湿黑暗,青苔仍要生长。它选择放低自己的姿态,缩小自己的叶片,尽力在这潮土上成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舍弃一些原有的,才能获得希望的。摒弃陈规陋习,才能进步;试着改变自己,才能融入环境。现在,有一些青年,在就业问题上,顽固坚持自己所谓的倔强,带着一股傲气,高不成低不就的,最终一事无成。于是,有人寻求解决方法。韩国现代集团李明博给出了答案:改变自己,适应工作。  这世上,从未有过为某人量身定做的职业。我们唯有调整自己,才能做出一番大作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国家也都有自身发展的瓶颈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不能否认内忧外患,更无法塑造世界发展的轨迹。我们只有通过改革与开放去适应政治多极化的日益复杂的国际,才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各国的前列,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活力。  困境或许不可避免,但请记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则变篇(2):2018高考作文素材:学会变通 精彩人生_1000字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王静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择搭乘直升机攀登珠峰,穿越了因雪崩而无法穿过的地段,以变通达成了登顶的目标,这是非常智慧的选择。其实,现实生活中,人生漫漫长路不可能畅通无阻,遇到阻碍,当无法穿行的时候,灵活面对,学会变通,就能豁然开朗,在另一条路上继续去创造自己的精彩与辉煌。
  打破传统,不亦勇乎?要想学会变通,首先需要有勇气打破既有的成规陈说,敢于挑战权威。中外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马丁路德敢于把斗争矛头直指教皇,使人人都有接触和阐释《圣经》的权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圣经》深入人心;张居正在众多权贵阻挠的情况下勇于坚持变法,打破旧制,为明朝注入新的血液,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哥白尼勇敢指出教会“地心说”的错误,提出“日心说”,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有勇气打破传统,是学会变通的第一要义,是能够进行变通处理好事情的前提。
  推陈出新,不亦智乎?有了打破传统的勇气后,就需要智慧地找到一种新理论,新方法来为变通后人生之路助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人类解放的有力武器,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只是照搬,并未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直到毛泽东打破机械局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陈出新,使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看来,****僵化理论后要有一个很好的新思路指导实践,才能把变通之后的路走得更好。由此可见,推陈出新是学会变通后的关键,是走向精彩人生的阶梯。
  墨守成规,不亦悲乎?生活中,总有很多人走不出陈规成说,固步自封,处处碰壁,甚为可悲。中华帝国繁盛千年,却因清王朝二百年的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嘉庆皇帝,在社会最适于变革的时候却选择了坚守祖业,墨守成规,压抑了社会新事物的成长,也为满清王朝的灭亡埋下祸根。因此说来,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才使清王朝走向灭亡。看来“萧规曹随”这一理论如果不适于时代,就变为“郑人买履”的笑柄。
  礼记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变通创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鼓起打破陈旧传统的勇气,脚踏推陈创新这一重要阶梯,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增加助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亦需要这种变通精神,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助力。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变通是人生之路上必备的做事原则,人生因变通创新而精彩,生命因变通革故而辉煌。学会变通,我们势在必行!

穷则变篇(3):例说材料作文的立意分成_3000字

  湖北十堰一中徐有国
  《语文学习报》人教版高二总349期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变脸的人不计其数,变得更快,变得更绝……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思路导引】
  试题提供了一则关于在川剧艺术和现实生活中变脸的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反观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思想,均体现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双重特征,呈现出一种平稳发展的延续性。本题目的设置权且算是一次有益的实践与巩固。
  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整体含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川剧变脸特技,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结合现实生活审视变脸现象的一句话“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变脸的人不计其数,变得更快,变得更绝。”“绝”既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变脸”的积极肯定,也可以当成是对它的有力批判。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
  剖析这个试题的立意,首先要认真解读“脸”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看前面的所供材料了。由材料不难看出:“脸”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生活中的脸,像脸面、脸庞、脸色等浅表性的含意;又可以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脸,比如人的心理素质,为人处事的态度等。总之,“脸”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能呈现出一定的外部形态特征供人审察分析的符号。
  明白了“脸”的含义,写作思路就打开了。我们可以赞同变脸,梁启超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惟有不断地汲取他国、他民族的优势和精髓,不断地科学合理变通,那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态度与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到一个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效地借鉴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未尝不可,切忌“夜郎自大”。当今世界正逐步趋于全球一体化,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彼此关联的,孤立中求发展,无异于自掘坟墓。
  基于“赞同变脸”这个立意角度,我们还可以这样构思。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必须呈现出不同的脸,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完美的。像警察,在歹徒面前是虎豹,在百姓心中是老黄牛,在家人身旁是小绵羊。像教师,在学生心里是红蜡烛,在后学者眼里是引路人,在校长的麾下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依据当时特定的生活情境进行一定的合理的变脸,不至于使自己身陷泥淖,难以自拔,从而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发展。
  当然,变脸自有变脸的好处,如果我们反弹琵琶,坚持不变,坚持自我,也是完全切合题意的。这样一来,就把话题转移带我们熟悉的领域中了,学生应该有材可选,有话可说,无形之中增加了写作的广度。在这方面的材料储备较为丰富:文天祥宁死不变节,布鲁诺投身火海捍卫真理,吉鸿昌胸前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鹦鹉学舌等历史典故的反面例证……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自我,绝不用人格尊严和生命去换取功名利禄,绝不因倾羡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丢失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文体上看,既可以讲述“变脸”的经过,又可以讨论“变脸”的结果,适合记叙、抒情、议论类的各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态度。
  总之,本题在立意上趋于开放,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能考查考生的见识水平,也有利于考生放开手脚,道出独立的见解,写就富有个性和灵性的千字佳作。
  【佳作展台】
  变脸并非万能
  十堰一中李晶雯
  毛虫是幸福的,因为它知道有一天会蜕化成蝶,将饰彩的书片一开一合,与花儿齐舞。
  蝌蚪是满足的,因为它知道有一天会进化成蛙,一蹦一跳中杀灭一批害虫,保卫一方田园。
  人类却是不怎么知足的,总是梦想着摇身一变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变脸便开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兴起壮大直至成为一种风尚——带上口蜜腹剑的面具,抹上风情万种的胭脂,更有甚者整成一张道貌岸然的脸。于是,人才招聘市场华而不实的个人简历使用人单位叫苦不迭;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行为让消费者望而怯步,用金钱打通人际关系的街头小痞在精美“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某市县干部,“保障”一方安宁……
  种种“变脸”已使我们眼花缭乱,虚伪欺骗的背后是不可能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的,是不可能有一个国泰民安的发展前景的,于是少数几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将矛头指向虚幻的海市蜃楼般的表象,揪出粉饰铺张下的真面孔——毕淑敏“素面朝天”,乐观接受生来便有的容貌;沈从文避开尔虞我诈的城市,在僻静的边城发掘人性的诚挚淳朴;鲁迅笔下的“落水狗”更是揭示了反动派的黑暗本质,用矛用枪直刺向敌人的胸膛。
  漫溯历史海岸上的一道道历史的沟壑:楚大夫沉吟江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采菊饮酒——在一番选择中,他们选择了真我:纵使谄媚污陷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自我;纵使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踏上征程,这是豪壮的自我;纵使食不裹腹,也要躬耕田亩,这是高雅的自我。在真我的熠熠光辉中,王侯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变脸并非万能,真正在生命中,在历史中发光的是自我,是人性。
  那些不惜用人格尊严和生命去交换功名利禄的“变脸人”的蝇营狗苟又能怎样?就让他们暂时得意一下,但是别忘了,他们终究会被群众推倒下台的。
  而在生命中坚持自我并流芳百世的人则是不胜枚举,布鲁诺义无反顾的投身火海捍卫真理,达尔文始终用事实证明《物种起源》,海伦凯勒丢下世人的同情,用知识充实自己与世界……
  变脸并非万能,真我最重要,坚持真我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真我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真我的明天叫成功。
  【点评】是历史的星空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是满腔的激情点燃了灵感的烛光,是精彩的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是深厚的积淀增强了作者的文采。
  开头由眼前的自然之物引发人生思考,先从“毛虫”“蝌蚪”引入,点出“变”的必要,接着话题一转“人类却是不怎么知足的”。人是可以变的,但要以做人的基本道德为底线,要坚持真我。观点极为鲜明。在论述时,作者先结合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眼花缭乱,虚伪欺骗的“假脸”进行剖析,接着从正面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惟有坚持自我,保持人格尊严,方能成功。最后一段是思想上的跃进,境界上的提升。
  鲜明的标题,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文思,轻灵的文笔,佳句警句迭出,使文章神采飞扬,感人肺腑。
  (指导老师:徐有国)
  变脸
  十堰一中韩伟
  川剧有一门精粹——变脸。看过变脸的人都对那惟妙惟肖、变幻纷纭的脸谱连声惊叹,无不叫绝。
  有人要说,变脸这门技艺很难,因为需要练出快速的效果。而我却说,变脸不难,因为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这些人的“高超”之处在于,他们有一张隐形的面具,能够方便于他们见机行事。
  大家都知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吧,他的变脸技术我可不敢恭维。一会儿脱下大衣,直嚷天气热;一会儿又披上大衣,抱怨天凉。这不是明显的技术不到位吗?街边的一起小纠纷都能把他急出一头大汗,我看他的功夫还有待提高。
  诸位都听过《鸿门宴》的故事,看咱们沛公,先与项伯“约为婚姻”,然后赴鸿门宴。不妙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马上借口离开,末了还不忘奉上玉器,着实讽刺了项羽一把。看看沛公,随机应变;再瞧瞧奥楚蔑洛夫,演技拙劣。两者一比较,简直是泾渭分明,天上地下。
  不是只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才会变脸,咱们身边就藏着好多高手呢。街头流窜的小贩,信誓旦旦地向买主保证产品价廉物美,发现问题后却翻脸不认账,后来干脆逃之夭夭;菜市场的鱼肉贩子,一脸痛苦地喊着,“亏本”了,却仍不忘悄悄在秤上做些手脚,待到被发现时,有的陪着笑脸说“给您添点儿”,有的干脆撕破脸皮“不卖了”……一些欺软怕硬的主儿更是将“变脸”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弱小面前,他们有恃无恐,在强者面前,他们畏首畏尾。这巧,也印证了“一物降一物”的俗语。
  变色龙变换身体的肤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那么人变脸的原因似乎也可以得到解释了。然而变色龙变来变去,还是一只变色龙而已。人呢?在这个雾里看花、真假难辩的朦胧社会,人的变脸在某种程度是脱离了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的。如果每个人都用千变万化的脸来对付不同的人,那么谁还记得你最初的那张脸呢?
  水有固、液、气三态,然而它终究只是水。人也应万变不离其宗才好。待到真亦假时假亦真,恐怕我们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
  【点评】考场佳作,总有它的脱俗之点。本文除具备一般佳作的优点之外,极具个性化的语言颇值玩味。对考场作文而言,如果说引经据典是一种境界,语出天然那更是一种境界,本文思想的表达与主题的体现完全是油然而生。“有人要说,变脸这门技艺很难。而我却说,变脸不难,因为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看看沛公,随机应变;再瞧瞧奥楚蔑洛夫,演技拙劣。两者一比较,简直是泾渭分明,天上地下。”“这巧,也印证了‘一物降一物’的俗语”“待到真亦假时假亦真,恐怕我们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等等。要想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惟有多读书,爱读书,乐读书,假以时日,方能形成。

穷则变篇(4):关于改革创新的格言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
  ——《宋史·卷三三四·徐禧传》
  意译: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继续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合乎时代需要,到达治理的目标。
  革弊,须从源头理睬。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意译:变革弊病,要从源头开端。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用法古。
  ——[先秦]《商君书·更法》
  意译:管理国家不要拘泥于一种措施,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意译:喻指往事物必定消亡,新事物一直成长。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意译:句意谓人间间各种事件不断地变化,古往今来构成了历史。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先秦]《周易·乾·文言》
  意译:每天谨严做事,发奋图强,和日月一起运行,永不结束。
  正统不必常接踵。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答郭主座书》
  意译:正统的货色也不逝世守不变的必要。
  事异则备变。
  ——[先秦]《韩非子·五蠹》
  意译:政事不一样了,本来的举动也要随之变化。
  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认为法。
  ——[先秦]《吕氏春秋·卷一五·察今》
  意译:废弃先王已制定好的轨制,学习先王如何去制订制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先秦]《周易·系辞下》
  意译:到了止境就要产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灵通之后才会久长。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败的进程,只有追求变化才干持续发展。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宋]司马光《·陈纪》
  意译:老的陈腐的事物不尽早去掉,它的影响就会波及到新的美好的事物。
  常人之情,穷则思变。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意译:任何人在无路可走时都想改变现状。这是人情世故。
  变者,天道也。
  ——[近]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
  意译:变革是理所当然的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汉]戴圣《礼记·大学》引《盘铭》
  意译:如果一天内能更新自己,就应当日日更新,天天都不间断。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先秦]《管子·正世》
  意译:不崇敬古时,也不完整停滞在今天,一切根据时代变化而变,随风气变化而变。
  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
  ——[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
  意译:要先知道造成弊真个起因,能力隔靴搔痒,改变法令。
  法若有弊,不可不变。
  ——《宋史·卷三五一·赵挺之列传》
  意译:法规要是有了弊处,不可不变。
  日新之谓盛德。
  ——[先秦]《周易·系辞上》
  意译: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叫大德。
  事过境迁,变法宜矣。
  ——[先秦]《吕氏年龄·察今》
  意译:世道时间都变了,法也要相应改变才行得通。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意译:天象的变化不必害怕,祖宗的规则不必定效法,人的舆论也不要惧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先秦]《荀子·劝学》
  意译:青色染料是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色彩却比蓝草更深。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
  ——[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意译:任何事都是只有有一定的规矩,就能够变化,法令也如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意译:要想看到更远的处所,必需站得更高。
  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先秦]《商君书·更法》
  意译:变法是为管理,变革礼节是为教化庶民。
  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先秦]《庄子·天运》
  意译:礼义法式都是依据时期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
  惟进取也故日新。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意译:只有不断地进取,才会有不断的创新。
  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涯。
  ——李大钊《新纪元》
  我晓得任何改革的胜利,都须要不少的就义作代价。
  ——巴金《家》
  科学,只有创新才有性命力。为了创新,即便道路曲折,也要奋力拼搏,毫不回首。
  ——谢光中《我的事业在中国》
  科学上的每一个发明、发现都是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
  一切立异,首先要从冲破本人出发。
  ——敦源《爱的絮语》
  知变道不穷。
  ——林伯渠《谢老寿我五八初度诗,依韵答和》
  假如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摸索更新的途径,只是随着别人的足迹走路,也总会落伍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力不可。
  ——华罗庚《学·思·持之以恒》
  不革新,是生存也难堪的。
  ——鲁迅《华盖集》
  宇宙的内部全部是一个不息的奋斗,而斗争的轨迹便是进化。
  ——郭沫若《咱们的文化》
  愈艰巨,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路顺风的,冷笑家的同意,是在见了功效之后。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
  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坟》
  改革之任,人人有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旧情势的采用,必有所删除,即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涌现,也就是变革。
  ——鲁迅《且介亭杂文》
  实在,前驱者本是轻易变成绊脚石的。
  ——鲁迅《集外集拾遗》
  凡有革新皆从懊悔生的。
  ——周作人《谈虎集·代快邮》
  人之所以宝贵就在于会创造。
  ——华罗庚《学习和研讨数学的一些领会》
  改革是硬情理。
  ——邓小平《邓小平南巡讲话》
  如果想试图转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收很多东西。
  ——[法国]萨特《答加缪书》
  生活的意思在于创造,而创造是独立自由、没有尽头的!
  ——[前苏联]高尔基《人》
  谁也不是任何真正创造力的主宰,人人都应该让真正的创造力去独破发展。
  ——[德国]歌德《格言跟感触集》
  时光是最伟大的改革家。
  ——[英国]培根《随笔集》
  改革是踊跃的,守旧是消极的,前者以真谛为目的,后者以安定为目标。
  ——[美国]爱默生《天然论》
  在大多数情形下,进步来自进取心。
  ——[古罗马]塞内加《致鲁西流书信集》
  人类最伟大的品德之—便是其创造性。
  ——[英国]英里斯《人类动物园》
  生活就是变革,完善就是不断变化。
  ——[英国]亨利·约翰·纽曼《基督教教义的发展》
  世间任何一点先进无不是用头颅和热血换来的。
  ——[英国]《菲利普斯关于女权的报告》
  富则奢靡、怠惰,要求变更;贫则粗野、拙劣,也请求变革。
  ——[古希腊]柏拉图《国度》
  当初的一切美妙事物,无一不是翻新的成果。
  ——[英国]穆勒《论自由》
  我以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而创造是独立自在而且无限无尽的。
  ——[前苏联]高尔基《人》
  存在发明性运动的意识是宏大的幸福,也是人的巨大证实。
  ——[英国]马修·阿诺德《文明与无政府状况》
  变革老是要碰到艰苦的,即使是由劣变优也是这样。
  ——[英国]塞·约翰逊《词典前言》
  进化不是一种力气,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主意,而是一个法则。
  ——[美国]约·莫利《论让步》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法国]雨果《莎士比亚论》
  提高就是幻想的实现。
  ——[英国]王尔德《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
  鲁莽的变革是危险的,但更大的危险在于盲目保守。
  ——[美国]亨利·乔治《社会问题》
  智慧是美的,因为是创造;创造是美的,由于是智慧。
  ——[巴基斯坦]侯赛因《悲痛世代》
  生活就是变革,完美就是不断变化。
  ——[英国]亨利·约翰·纽曼《基督教教义的发展》
  一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于创造的刺激。
  ——[法国]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文抄》
  不管是好是坏,改革总有一定的辅助。
  ——[美国]欧文《旅行者的话》
  每次改造都会呈现一批偏激的狂人。
  ——[美国]西·罗斯福《1913年针对激进党的谈话》
  人具备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像力。
  ——[美国]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你的潜能》
  前进是生活的法令,不然人就不能称作为人。
  ——[英国]罗·勃朗宁《佩拉塞尔萨斯》
  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英国]约·斯·穆勒《论自在》
  莽撞的变革诚然危险;然而最危险的仍是盲目地保守。
  ——[英国]亨·乔治《社会问题》
  除了道德上的革故鼎新,其余所有改革都是徒劳无益的。
  ——[英国]卡莱尔《随笔集·谷物法之歌》
  首先因为危险,才有新的创造。
  ——[美国]托·库恩《迷信革命的构造》
  长进心是人的惟一标记,不是上帝的,也不是动物的。
  ——[英国]罗·勃郎宁《沙漠惨案》
  创造力的应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英国]阿诺德《当代批驳的功效》
  人类之事,逆水行舟。
  ——[英国]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当今世界惟是最伟大的力量是变革的气力。
  ——[美国]卡尔·多伊奇《信徒》
  变革不会在一天内完成,也不会在一代实现。
  ——[法国]马丹·杜·加尔《蒂博一家》
  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乐意并且知道如何锤炼它,你也能施展出潜在的创造力。
  ——[美国]迈克尔·莱博夫《意识你的创造潜能》
  按部就班就是长眠不起,象征着死亡。
  ——[美国]奥利夫·霍尔姆斯《致威廉·詹姆斯》

穷则变篇(5):2015年深圳高考一模作文:临危毋苟免_1000字


  导语:高考即将来临,作文网小编整理了高考一模/二模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备考学子,也祝大家在2015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遇危难,或因求解脱而心急如焚,或因自信而安之若素。然人生在世便有不称意之时,劝君切莫不择手段地躲避灾祸,做到《礼记》中倡导的“临财勿苟得,临危毋苟免。”
  危难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若人的一生只留欢笑,无谓困窘,那么此人便会因缺少危难磨砺出的心灵涤荡而内心贫瘠。耶稣的门徒在苟活之后的痛哭,大抵是在忏悔自己的无德,口是心非之举让他选择抛下道义与信仰,选择了一条在罪恶与忏悔中苦渡余生之路,何其可悲!
  诚然,世界上不只一个彼得,在多数人内心,生命是比任何事物都宝贵的,但回眸史册,晚清史上的热血仍震触每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的神经。戊戌六君子为振兴中华,谭嗣同等放弃了逃离海外的机会,怀惴(揣)一颗诚挚的赤子之心,毅然赴死,或许他们个人的力量在顽强的封建礼教面前微如蝼蚁,但他们大无畏的气节以身践行“临危毋苟免”,中国也终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当民主的曙光照亮神州大地,我想,那六个刚正不屈的灵魂必也以高昂的姿态笑对天穹。
  危难是暂时的,精神却得以永恒。难忘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艰辛,历经人世的苦难与诈伪,他没有选择躲避,而是愈发坚定心中“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诚如孔夫子言:“芷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身陷囹圄,或许我们在意志动摇之际,真该在吉光片羽中寻觅我们的人生真谛,临危毋苟,不仅是人性的呼唤,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核中理应完好传承的精神火种。
  有时危难来临,你可以坦然相对,潇洒从容。曾出版《野火集》的龙应台,在担任台湾文化部长时恪尽职守,只因不做“面子工程”而被尖刻的媒体斥责“是没有功绩的最耀眼花瓶”,但她身体每况愈下,在医院手术后醒来第一句话是“请影视局来医院开会”。最终面临日益猖厥(獗)的媒体,她也最终不堪重负提出辞官。面对人生危难,她“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一个享誉中外的作家面对她生命中的舆论风暴的危难,虽有“在水泥地上种花”的感慨,但绝不像媒体所言“如燃尽的野火”,相反,她用一个作家的操守来为文化呐喊,难道不足以担“临危毋苟免”的精神点赞吗?
  愿《周易》中“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善言,能带给你我精神的支柱,用气节战斗吧,躬身于临危毋苟免,终能获世人那当然起敬的目光。

穷则变篇(6):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创新的光华_900字

  
  一流的人创新:
  二流的人模仿;
  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钱钟书曾评书说:“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以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
  不禁为钱先生的见解舒眉浅笑。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显得毫无生趣。
  将天上宫阙的唐诗引渡到人间桃花的宋词,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
  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勇气、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他们不甘于困顿,却毫无造反欲望;他们感到拥挤,却不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却不愿将心血仅浇灌在身边的一方焦土。于是,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远方。试图以男子汉的强筋健骨踏出人生求变的第一步,他们的步伐,沉重而响亮。
  在变中求变,铸就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经营方式。“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为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
  这便是当时独特的“大商人心态”,他们也踏出了中华历史上一页光辉的篇章一一“晋商神话”。
  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的继承,有远见的求变,有理智的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一场十年浩劫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东方悄然崛起。
  是创新为古老的民族带来生机与活力,是创新为贫苦中的人们送去希望与温暖。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当我们沉湎于那些“雷”文化时,有思索过它的本质吗?创新需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勇气,在如此严峻的2009年,中华民族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出路?
  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伟大复兴的使命,唯有创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渔人那样,穿过幽洞后,前方,豁然开朗。
  历史的烟雨湮没在浩渺中,人们自爱历史的索居中泯灭,苍老,但创新的光华永恒。
 

穷则变篇(7):明与暗_600字

  世间何为明?何为暗?
  明即光,暗及无光?光及正义,暗及邪恶?正义中容不得邪恶,邪恶中容不得正义?正义的人消灭邪恶就是对的?邪恶的人消灭正义就是错?那么我想问:什么是明,什么是暗?
  世间自古多纷扰,史书上的人何时有过光有褒,无过贬?褒贬是史书上人物的评价,例如孔夫子,古时曾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可谓不是一项向世人夸赞他的伟举,可是也有人认为他周游列国,不过是谋取官名,碰巧的碰巧遇到了好弟子。所谓的清高不过眷恋世俗(此观点并非我说的)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秦国势力的扩大成就了当时世界第一国,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成了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可是死在秦朝的铁蹄下的人们不知有多少?不知因长城哭成孟姜女的有多少?一个个璀璨的文明因为焚书个个凋零!史书上没有明确的倾向,但是我们还是能够读出负面来,究竟谁对谁错?豪迈的人一般都是留给后世来品。
  极恶的人有多少是伤心病狂?有多少人是被走投无路?有多少人是被逼无奈!被口中挂着“正义”的人为自己的私欲所残害?在某种情况下,权力大于民心。日本的教科书绝口不提侵华战争。
  物极则反,数穷则变。正如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理想主义者终是经不起现实的摧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出去骑自行车,找个阳光明媚的天,在有绿荫的大道上,是明束缚了暗,还是明打破了暗!
    初二:李逸帆

穷则变篇(8):转弯处,柳暗花明_800字

  岁月如水如天,银汉迢迢难度。碧潭深百尺何妨,切忌“望潭兴叹”,转身乘一小舟,悠悠划出一片淡然。行路难,多歧路,莫要空叹蜀道难行,生命另存出口。学会转弯,变通自如,恰似火树绽放银花,一切欣欣向荣。
  林清玄说过:“生命不是你在哪儿放个门框,就可以从哪过去,你要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倘若人生直道,仅如拙蟹横行,固守传统,不会变通,就只能横亘泥潭,不能自拔。
  把生命带出樊笼的桎梏,推陈出新,变通自如,让世界都是自由。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他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封建权威。面对新学,当众人皆趋之若鹜,拘泥不前时,他却能力排众议,灵活变通,用新的视角阐述新学;当众人皆安于现状,迂腐愚昧时,他却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东方的智慧带出樊笼,来充实自由的世界。信马由缰,或许转弯的路口便会豁然萌生出柳暗花明的窃喜;学会变通,深潜蜿蜒的河流,感触世界的清澈温润,如此,山河壮丽,岁月静好。
  康有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长路时难行,只是转弯,又见满目琳琅。杰克耐基,在搬家行业,改变旧的经营理念,重设专车,其公司终成大型企业;美国人波尔卡,改变前辈的研究方式,重新实验,研制出世界的一代冰箱;鲁迅排斥传统经史,另辟蹊径,成其近代白话小说先锋。变通则有,变通则久,人生的见解,并非凝固的历史,并非过去的遗迹,而应是于四月荼蘼中生出冬青常绿,寒冬不衰。
  无数的纠结与暗涌,无数的停滞与不签,只会将黯黯黄昏熏成酽酽寂寞。嵇康屈从于现实,不会变通,《广陵散》终成绝响;纳兰被旧礼束缚,不懂标新,抱憾而终。佳期不可再,与其一味固守,不若冲破屏障,绣在织锦上的鸟儿也能飞。
  变通则进,守亦有长久。“我生有涯,心期填海”,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任礼宦”家庭,百年尽瘁,一直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偌大天下,守一儒学,一代直声,农民的脊梁。在漫长的喧嚷中,坚守亦是明道。坚守本心,守住希望;变通进取,推陈出新,愿虽无尽,力可移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身,是改变,是更好的前进。变通之法,除旧布新,另存生命出口,且行且前进。
    高二:梅子黄时不下雨

穷则变篇(9):雄略

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狼烟四起,可谓热闹极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军事外交的斗争尤为突出。一时间纵横家的杰出代表张仪、苏秦各逞口舌之利,周旋于诸侯之间,玩弄霸主于股掌之上,成了当时国际性的策划大师。在“策划”一词又重新被炒得火爆的商品大潮中,重睹苏秦、张仪之风采。能不为之击节喝彩!
【经文】
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昔周舰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召相其治;衰则五霸扶其弱,所以夹辅王室,左右厥世,此三圣制法之意。[文、武、周公为三圣。]然厚下之典,弊于尾大。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爵禄多出于陪臣。征伐不由于天子。吴并于越,[越王勾践败吴,欲迁吴王于甬东,与百家君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到死。越王灭吴。]晋分为三,[晋昭公六年卒。六卿欲弱公室,遂以法尽灭羊舌氏之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以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少智伯,尽分其地。
至烈公十九年,周威王赐赵、魏、韩皆命为诸侯。晋遂灭。]郑兼于韩,[煮桓公者,周厉王少子也,幽王以为司徒。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曰:“独有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如?”
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请试居之,民皆公之民也。”桓公曰:“善。”竟国之至后世,君乙为韩哀侯所灭,并其国。郑遂亡。]鲁灭于楚。[鲁顷公二年,楚考烈王灭鲁。鲁顷公亡迁于卞邑,为家人。鲁遂绝。]海内无主,四十余年而为“战国”矣。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山东患之。
苏秦,洛阳人也,合诸侯之纵以宾秦;张仪,魏人也,破诸侯之纵以连横。此纵横之所起也。[议曰:《易》称先王建万国而亲诸侯;孔子作《春秋》为后世法。讥世卿不改装,世侯。由是观之,诸侯之制,所从来上矣。荀悦曰:“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视人如子,爱国如家,置贤卿大夫,考绩黜陟,使有分土而无分人。而王者总其一统,以御其政。故有暴于其国者,则人叛。人叛于下,诛加于上。是以计利思害,劝赏畏威,各竞其力,而无乱心天子失道则侯伯正之,王室微弱则大国辅之,虽无道不虐于天下。此所以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人者也。”曹元首曰:“先王知独理之不能久。故与人共理之;助独守之不能固,故与人共守之。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轻撞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兼并路塞,逆节不生也。”陆士衡曰:
“夫为人不如厚己,利物不如图身;安上在乎悦下,为己存乎利人。夫然则南面之君各矜其治。世治足以敦风,道衰足以御暴。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雄俊之人无以寄霸王之志。”盖三代所以直道,四王所以垂业。夫兴衰隆替,理所固有;教之废兴,存乎其人。愿法期于必凉,明道有时而暗。故世及之装,弊于强御;厚下之典,漏于未折。浸弱之衅,遘自三季;陵夷之祸,终于“七雄”。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此建侯之弊也。
【译文】
我听说天下就象是一个大容器,百姓就象是其中贮存的财富。容器太大,一个人就管理不了;财富太多、太贵重,一个人就难以守护。所以要划分疆野,要建立诸侯国;亲疏之间要互相抑制,这是关系到国家盛衰的问题。从前周王朝接受夏、商两代的经验教训,设立五等爵位,分封八百个藩国和五十五个同姓王。这些藩国和同姓王都根基深厚坚实,是不能动摇的。因此,国家兴盛的时候就有周公、召公辅佐治理;国家衰败的时候就有春秋五霸扶助弱小的周王室。以此共同辅助王室,掌握那个时代,这就是三圣[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人]当初制定分封制的本意。然而,厚赏臣下的制度,弊病在于尾大不掉。
自从周幽王、周平王之后,周王室日渐衰落,爵禄多由左右的大臣赐予,征战讨伐的事不由天子决定。吴国被越国吞并[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想把吴王迁往甬东,给他一百户人家让他管理。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你了。”
然后自刎而死,吴国灭亡。]
晋国被一分为三。[晋昭公六年时,他死了。他的六卿想要削弱昭公亲族的势力,就想法儿把羊舌氏一族都杀掉了,把他们的封邑分为十个县,六卿各用他们的儿子为大夫。晋国因此更加衰弱,六卿的势力都强大起来。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一起杀死智伯,把晋国的土地瓜分殆尽。到烈公十九年,周威王赐封赵、韩、魏三国,把他们封为诸侯。晋国就这样灭亡了。]
郑国被韩国兼并。[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幽王时为司徒。他问太史伯:“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怎样才能逃脱一死呢?”太史伯说:“只有洛水的东边,黄河、济水的南面可以居住。”桓公说:“为什么到那里去呢?”
太史伯回答说:“那个地方邻近虢郐,虢郐的国君贪暴好财,百姓都不依附他。如今你做司徒,人民都很爱戴你,请你试试到那里居住,那里的百姓就都是你的国民了。”桓公说:“很好。”于里就去那里做了国君。到了后世,君乙被韩哀侯所灭,吞并了郑国。郑国也就灭亡了。]
鲁国被楚国所灭。[鲁顷公二十年,楚考烈王消灭了鲁国。鲁倾公逃亡到卞邑,做了人家的仆人。鲁国王是灭亡了。]
天下没有一个有权威的君主,这样的状态达四十多年,形成“战国”时代。其中秦国依仗形势险要,运用狡诈善战的军队,一点点地吞并山东六国,山东各国深以为忧。苏秦,洛阳人,联合诸侯一起抵抗秦国;张仪,魏国人,拆散诸侯的联盟与秦国连横。这就是纵横活动的缘起。
[《周易》赞许先辈的圣王们建立万国而亲临诸侯;孔子创作《春秋》做为后世治国的法则。这是讥讽各代的当政者不知变通,改换分封制,仍然要世世继承王候爵位。由此来看,分封诸侯的制度,是从先世就有的了。荀悦说:“分封建立诸侯国,让他们各自世代继承其爵位。这些统治者想使人对待别人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国家就象爱家一样,就必须任用贤能的世卿、大夫,考察他们的政绩进行罢免或提升,使他们能得到土地的封赏但不能拥有子民,由君王总揽全局,实行统治。因此如有用残暴的手段来管理国家的官员,下面就会有人反叛他。在下有百姓的反叛,在上有君王的诛杀,所以权衡利害,他们就会努力工作以受奖赏,而害怕君主的权威,各自争相效力,而没有作乱之心。天子不守正道时有侯伯来规正他,王室微弱时就会有强大的诸侯国辅助他们。所以即使君主无道也不会使天下百姓受虐特。这就是用辅佐来顺应天道并掌握人才的道理。”
曹元首说:“先辈的圣王们知道自己一个人治理国家不能使之长久,所以和别人一起治理;知道一个人守护天下不能使之牢固,所以和别人一起守护。他们亲疏并用,异同共进。使权轻与权重的人互相抑制,亲近与疏远的互相关照。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以保证国家不发生叛乱。”
陆机说:“为别人不如厚待自己,为外物不如为自身谋算;要使上级安乐就在于使下面的人满意。为了自己打算就得先让别人占占便宜。国家治理得好时足以正风气,衰微时也可以抵御强暴。所以强大有力的国家不能专据一时的优势,雄才大略的人也不能使霸王之志得偿。”
这大概就是三代可以奉行正道,四王得以成就功业的原因吧。同家的兴衰交替,理所固有;礼教的废兴,在于统治者的做法。治国的法则有时也许不能正确施行,真理有时被歪曲。因此世代继承爵位的制度,弊处在于强行统治;厚赏臣下的制度,过失在于使王室日益衰弱。王室浸弱的开端,始于三代昏王,其祸患,到战国七雄时才结束。所谓“树梢大了树必定要折断,尾巴大了就难以掉转”,这就是分封诸侯的弊端。]
【按语】
治国之道,实为立国安邦之大计。本段开篇明义,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略。
首先,统治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理自已的国家。“器大不可以自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所以周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制度是合理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世的统治者只知“法先王”,对分封制一味照搬,不知变通,其结果只能是使周的统治结束。“末大必折,尾大难掉”,简要地总结了封建诸侯的弊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时代,如果只能继承前代,一成不变,是不会进步的。如今的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那些陈旧的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以顺应新的历史潮流。
【经文】
苏秦初合纵,至燕。[周武定殷,封召公于燕,与六国并称王]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所以不犯寇被甲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于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事矣。”燕文侯许之。
[乐毅献书燕王曰:“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者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不能合弱而如一,是山东之智不如鱼也。又譬如军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而车因行矣。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索二国因能胜秦矣。然而山东不知相索,则智固不如军士矣。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渡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人之所能为一。山东主遂不悟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愿大王熟虑之。今韩、梁、赵三国已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必北攻燕。
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秦久伐韩,令秦之伐楚,燕必亡。臣窃为大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戌韩、粱之西边。山东不能为此,此必皆亡矣。”燕果以兵南合三晋。
赵将伐燕,苏代为燕说赵王曰:“今者臣从外来,过易水,见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挟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见蚌脯。’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见死鹬。’二者不肯相舍,渔父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其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大王熟计之。”赵王乃止。
齐宣王因燕衰,伐燕,取十城。燕易王谓苏秦曰:“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秦曰:“请为取之。”遂少齐,见齐王,拜而庆,仰而吊。齐王曰:
“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之所以饥而不良鸟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死,人同患也。今燕虽小弱,即秦之女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推其后,是食鸟喙之类也。”齐王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大王诚能听臣,归燕十城,燕必大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筑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仇而结硕友也。”齐王曰:“善。”于是归燕十城。
[译文]
苏秦开始组织合纵联盟,便去了燕国。[周武王定都殷,封召公于燕地,和六国一并称王。于是有了燕国]他游说燕文侯说:“燕国东边有朝鲜和辽东,北边有林胡和楼烦,西边有云中和九原,南边有呼沱河和易水。土地方圆二千余里。拥兵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
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栗子的获利收成。人民即使不从事田地耕作,而枣和栗子的果实就足以让人民吃饱。这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啊!
国家女乐无事,看不到军败将亡这样忧心的事,这些有利条件没有谁比燕国更多的了。
大王知道这平安的原因吗?燕国之所以不遭受战争的洗劫,足因为在南方有赵国作屏障。秦、赵争战,相互都疲弊了,而大王却保今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就是燕国不遭受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如果攻打燕国,必须经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和上谷,这就是数千里的道路,即使得到燕国的城邑,秦国也难以守住。秦国无法损害燕国也是很涛楚的了!现在若是赵国进攻燕国,只要发出号令,不到十天数十万大军就可以进驻东垣。再渡过呼沱河,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靠近国都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赵国进攻燕国,就要在百里之内开战了,不忧虑百里之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邦交,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计谋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与天下诸侯联为一体,那么国家就不会有祸患了。”燕文侯认为苏秦说得对,便答应合纵抗秦。
[乐毅写信给燕王说:“比目鱼,两条不合在一起就不能游动,所以古人赞许它们,是因为它们能合二如一。现在山东各国弱小而不能团结如一,这说明山东各国的统治者还不如比目鱼聪明啊。再比如士兵拉车,三个人不能拉动车,再找两个人,这样五个人用绳子拴在一起拉,车就可以前进了。现在山东各国弱小不能战胜秦国,而两个国家联合起来就能战胜秦国了。然而山东各国不知互相联合,他们就不如军士聪明了。胡人和越人,言语不通,同船渡河,却能达到互相救助如一。如今山东各国之间的关系,就象同船渡河,秦军来攻打了,却不能互相救助如一,他们又不如胡越人聪明了。比目鱼游动、军士拉车、胡越人渡河这三种情况,人人都能做到其中的一种。而山东各国的君主们却觉悟不到这点,这是我为山东各国忧虑的,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现在韩、魏、赵三国已经联合了。秦国见这三国联合,必定会向南攻打楚国。赵国见秦国攻打楚国,也一定会向北攻打燕国。万物本来有形势相异而忧患相同的情况,秦国长时间地攻打韩国,如果现在秦国转而攻打楚国,燕国一定要遭受灭亡的命运。我私下为大王打算,不如向南与韩、赵、魏三国兵合一处,约定共同防守韩国、魏国的西部边界。山东各国如果不能这样做,一定都会被消灭的。”燕国果然派军队向南与韩、魏、赵三国联合。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苏秦的弟弟)替燕国去劝说赵王:“今天我到这里来,从易水边经过,看见河蚌正出来晒太阳,却被鹬鸟啄住蚌肉,蚌壳一合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明天见不到水,你就成了死蚌。’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走你,明天不放走你,你就成了死鹬。’两方面都不肯相让,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俩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将要讨伐燕国,燕、赵长久相持不下,让百姓疲惫不堪,我恐怕强秦就要成为渔夫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这样,赵王才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齐宣王因为看到燕国衰弱了,就出兵攻打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燕易王对苏秦说:“先生能为燕国要回被侵占的土地吗?”苏秦说:“让我为大王取回来吧。”于是他到了齐国。见到齐王,下拜的时候向齐王称贺,站起来却又向齐王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祝贺后紧接着就哀悼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再饿也不吃鸟嘴,是因为吃鸟嘴时肚子越饱死得越快,人人都有这样的顾虑。如今燕国虽然弱小,燕王却是秦国的女婿。
大王获得了十座城池的好处,却要长久地与强大的秦国为仇了。现在假设燕国是大雁在前面飞,那么强大的秦国就紧跟在后面。所以攻打燕国和吃鸟嘴是一类情况啊。”齐王说:“那又该怎么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代那些会办事儿的人能够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就把十座城池归还给燕国,燕国一定是万分高兴。秦王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缘故齐国把十座城池归还给了燕国,也一定高兴。这就是所说的放弃仇恨而结成好朋友。”齐王说:“好吧。”于是把十座城池还给了燕国。]
【按语】
苏秦一番分析剖白,说服了燕王同意原赵国联盟。他的说人之术,高明之处在于他站得高,看得远,眼光独到。燕国虽然安定。但这是表面的,其实隐藏着忧患。居安思危,早做应对,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社会上那些经营有方的人,也应该凡事做全面的考虑,及早发现隐患,尽管企业一片兴旺发达,但居安思危,对有可能出现的危机要提前预料得到,及早制定正确的策略。这样,企业才能始终向前发展。
乐毅、苏代、苏秦他们都善于运用譬喻。寓言说理。其中,“蚌鹬相争,渔翁得利”,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这三个人的辨才令人由衷钦佩。然而,我们从中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燕国何以屡屡遭人侵犯,而只能靠舌辨之士解救呢?只是因为弱小!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要受欺负,这是自古而然的真理。一部中国近代史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国家要发展经济,强大自己,增强综合国力。惟有如此,我们才不再受人欺侮,中国人才可以挺直腰杆,不管是对世界上耀武扬威的美国。还是以富甲全球的日本,中国都可以对他们说“不”!
【经文】
苏秦如赵[赵之先与秦同祖,周缪王使造父御破徐偃,王乃赐渣父以赵城,赵氏世为晋卿也],说赵肃侯曰:“臣窃为君计,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民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韩、魏、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而贵戚父兄皆可受封侯。
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擒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所以放弑而争也。
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之所以为君愿也。
夫秦下轵道而南阳危,劫韩包周,则赵自操兵,据卫取淇、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秦甲渡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危也。当令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名山大川之险,稍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
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绩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科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赎哉!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按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见破于人,臣人之与见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笙竽之音,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树故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吓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熟计之。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强兵之臣,得弛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若一韩、魏、齐、楚、燕从亲,以叛秦。合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而盟。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其粮道,赵涉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奏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尧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
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赵王曰:“善。”
[秦既破赵长平军,遂图邯郸。赵人震恐,东徙。乃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擒马服子乎?”曰:“然。”“又欲图邯郸乎?”曰:“然。”
代曰:“赵亡则秦王矣!夫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取鄢郢、汉中,北擒马服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赵亡即秦王矣。以武安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欲无为之下,固不得矣。秦攻韩,图邢丘,困上党。上党之人皆归赵,不乐为秦人之日久矣。今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君之所得,无虑几何?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之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疲劳,请许韩赵之君割地以和。”秦既罢军,赵王使赵赦约事秦,欲割六城而与之。虞卿谓王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无余力矣,必以倦归耳。”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耳。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则弃前功而兆后祸也;与之,则无地以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善守。’令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逾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己之求,其势必无赵矣。”王计未定,搂缓从秦来,王以问之。缓曰:“不如与之。”虞卿曰:“臣言勿与,非固勿与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而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王失之于齐取偿于秦。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且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秦之重赂必至于赵而反请和于王。秦既请和,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一于王。则是王一举而得三国之亲,而秦益危矣。”
赵王曰:“善。”即遣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及发,而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
秦围赵,王使平原君入楚从亲而请其救。平原君之楚,见楚王说以利害,日出而言,日中不决。毛遂乃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纵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与汝君言,汝何为者!”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遇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王之命悬于遂之手矣。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立为天子,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莫能比而不能当也。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代之怨,赵之所羞而王不知耻焉。今合纵者为楚不为赵也。”楚王曰:“苟如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楚于是遂出兵救赵。
赵孝成王时,秦围邯郸,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魏王使晋鄙救 赵,畏秦, 止于汤阴不进。魏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令赵帝秦。此时鲁连适游赵,会秦围邯郸。闻魏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皆有求于平原君也。今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也,蜀为久居围城之中而不去乎?”鲁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权使其上,虏使其人。彼即肆然为帝,过而遂逐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者,吾不忍为之人也。所以见将军者,欲以助赵。”衍曰:“先生助之,将奈何?”
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衍曰:“燕则为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即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连曰:“粱未见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见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蕃之臣田婴后至,则斩!’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衍曰:“先生独不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足而智不若耶?畏之也!”鲁连曰:“呜呼!梁之比秦,若仆耶?”衍曰:
“然。”鲁连曰:“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衍愕然曰:“亦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使秦王烹醢梁王?”连曰:“固也,待吾将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故献之纣。纣以为丑,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fanwen/226878.html

上一篇:遂古之初6篇
下一篇:超能侠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