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时间:2018-09-26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www.xjwk.net--其他范文】

(1) [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节选)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_报任安书(节选)原文及翻译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

(2) [报任安书]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幼年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出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10岁,在故乡。《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司马迁10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11岁。

  窦太后死,汉地区冲突罢绌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一说司马迁出生于这一年。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12岁。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青年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年朔二年)19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20岁,游历各地。

  司马迁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彭城,寻访楚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而归长安,历时数年,为协助父亲着作史记做准备。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22岁。

  公孙弘为丞相,请为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司马迁得补博士弟子员。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23岁,为郎中。

  以考试成绩优异为郎中,即皇帝的侍卫官。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24岁,为郎中。

  司马迁侍从武帝巡视至雍,祭祀五帝。获白麟。司马谈始修《太史公书》。

  《史记》原计划记事止于此年。

  《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扣来司马迁修改下限述于太初末年。

  公元前119年(元狩五年)28岁,为郎中。

  汉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内),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

  中年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33岁,为郎中。

  随汉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陕西凤翔县),到河东(今山西夏县东北)。

  有司与太史公司马谈、祠官宽舒议祭祀后祠。始立后土祠于汾阴(今山西万荣县)。冬十月,“武帝自夏阳东幸汾阴”,司马适随武帝回夏阳故乡。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34岁,为郎中。

  冬十月,司马迁以侍中身分侍从汉武帝巡行至西北的扶风、平凉、崆峒。

  太史公谈、词官宽舒等向武帝建议立泰坛。太史公谈议泰典礼。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35岁,为郎中将。

  汉武帝与公卿、诸生议泰山禅。司马迁受命为郎中将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达邛(今四川西昌一带)、笮(今四川汉源一带)、昆明(今云南曲靖一带),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设置五郡。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36岁,为郎中。

  汉武帝前入泰山封禅,太史公司马谈随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阳)而病危。司马迁自西南归,见父于周南。谈临终嘱司马迁继孔子而续《春秋》。

  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汉武帝至泰山,又至海边,自碣石至辽西。又经北边、九原(今包头市西),五月回到甘泉。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37岁,为郎中。

  春,司马迁随汉武帝到缑氏(今河南偃师),又到东莱。四月,黄河决口,司马迁从武帝至濮阳瓠子决口处,与群臣从官负薪塞黄河决口。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38岁,为太史令。

  继父职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绅石室金匮之书。”与朋友挚峻书信往还,勉励其抛弃隐居生活,立志于事业,从而立德、立言、立功。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39岁,为太史令。

  冬十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经回中道,批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涿鹿,从代地(今河北蔚县)而还,经河东回长安。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40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武帝至南郡盛唐(庐江),望祭虞舜于九嶷山,自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过长江,登庐山,北至琅琊(今山东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41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汉武帝行至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三月,经夏阳至河东,祭于后土祠。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42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等制定《太初历》,汉武帝宣布废《颛顼历》,改用此历法。太初历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冬十月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

  司马迁开始着述《史记》。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43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专心着述。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开汉元年)46岁,为太史令。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

  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47岁,为太史令。

  三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河东,祭祀后土。

  十一月,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后被释放。

  公元前98年(天汉三年)48岁。

  李陵被灭族。

  司马迁为着作史记而忍辱苟活,自请宫刑。

  《悲士不遇赋》约作于是年。

  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四年)49岁,为中书令。

  被赦出狱,任中书令。《汉书·司马迁传》:“迁既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发愤着史记。

  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53岁,为中书令。

  任安(少卿)此年四、五月间有信给司马迁。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55岁,为中书令。

  完成《史记》。《报任少卿书》说:“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改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仆诚已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56岁。

  司马迁约于公元前90年前后去世。死因不明。

  一说司马迁死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说死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

  《汉书·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郭沫若《关于司马迁的死》:“下狱死事,必世有流传,故卫宏、葛洪均笔之于书,谅不能无中生有,以歪曲史实”。

  2人物家世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

  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着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

  六世祖司马靳(司马错次孙)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司马错、司马靳等军事之功为秦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管理市场)。祖父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着有《论六家要旨》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司马谈在约汉武帝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

  公元前145年前后,司马迁出生于家乡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上,司马迁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

(3) [报任安书]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90)悉 xī

报任安书_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90)悉 xī


  90、悉,xī
  (1)动词
  ①尽其所有,总计
  悉吾村精技击者不过百人。(《冯婉贞》)
  --总共我们村里精通武术的也不超过一百人。
  ②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这封)书信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只是大略陈述一下我短浅的见识。
  (2)形容词,详尽,全面
  古之治天下,至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fanwen/149599.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