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小儿垂钓翻译7篇

小儿垂钓翻译7篇

时间:2018-11-10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www.xjwk.net--作文专题】

(1) [小儿垂钓翻译]小儿垂钓_450字


  一天早晨,9岁的小牛娃一起床,脸都没顾得上洗,头也没梳,就急急忙忙地拿起头天晚上准备好的钓鱼工具,向河边飞快地跑去。
  小牛娃高兴地来到了河边一看,河水很深、很绿,上面还有美丽的荷花呢!
  小牛娃侧着身子,坐在了莓苔上。河边的草很高,把他的身子遮住了,只露出了一个小脑袋。
  小牛娃在鱼钓上装好鱼饵,把鱼钓向河里一甩,只见鱼钓“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鱼漂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小牛娃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可是鱼漂一动不动。小牛娃把鱼钓提起来,又放了一些鱼饵,再甩出去。
  过了一会儿,鱼漂还是一动不动,于是他又提起鱼竿,在鱼钓上又放了一些鱼饵,再把鱼钓甩出去,静静地等啊等。不一会,只见鱼漂在水面上动了一下,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鱼漂。正在这时,一位过路人向他喊道:“小孩子,去张大人家怎么走啊?”小牛娃急忙向他摇了摇手,意思是说:别大声说话,我正在钓鱼。这时,小牛娃把鱼竿猛地向上一挑,一条大鲤鱼被钓了上来。
  他把鱼放到鱼篓里,收拾好鱼具,高高兴兴地向那个问路人走去,一边走,一边说:“是去张大人家吗?我知道,跟我走吧。”
 
    初一:程志宇

(2) [小儿垂钓翻译]改写古诗《小儿垂钓》_450字


  一天早晨,9岁的小牛娃一起床,脸都没顾得上洗,头也没梳,就急急忙忙地拿起头天晚上准备好的钓鱼工具,向河边飞快地跑去。
  小牛娃高兴地来到了河边一看,河水很深、很绿,上面还有美丽的荷花呢!
  小牛娃侧着身子,坐在了莓苔上。河边的草很高,把他的身子遮住了,只露出了一个小脑袋。
  小牛娃在鱼钓上装好鱼饵,把鱼钓向河里一甩,只见鱼钓“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鱼漂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小牛娃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可是鱼漂一动不动。小牛娃把鱼钓提起来,又放了一些鱼饵,再甩出去。
  过了一会儿,鱼漂还是一动不动,于是他又提起鱼竿,在鱼钓上又放了一些鱼饵,再把鱼钓甩出去,静静地等啊等。不一会,只见鱼漂在水面上动了一下,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鱼漂。正在这时,一位过路人向他喊道:“小孩子,去张大人家怎么走啊?”小牛娃急忙向他摇了摇手,意思是说:别大声说话,我正在钓鱼。这时,小牛娃把鱼竿猛地向上一挑,一条大鲤鱼被钓了上来。
  他把鱼放到鱼篓里,收拾好鱼具,高高兴兴地向那个问路人走去,一边走,一边说:“是去张大人家吗?我知道,跟我走吧。”

(3) [小儿垂钓翻译]《小儿垂钓》扩写_300字

  今天,天气晴朗,我扛起鱼竿,提起鱼桶,兴致勃勃地来到附近的溪边钓鱼。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河边坑坑洼洼的。我找了块长满莓苔的大石头坐了下来,附近的高草遮住了我的身体。因为我知道,坐在莓苔上,总比坐在泥泞不堪的地上好。我把鱼饵换上,将鱼竿一甩,静静地等待着小鱼上钩。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褂子,头戴斗笠的路人跟见到救星似的,对着我问道:“哎,小孩通,去XX村的路怎么走啊?”我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向她使劲地摆手,意思是叫他别靠近也别作声。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他走不久,我便钓到了一条大鱼。我高兴得叫了出来。可以向:不对啊,刚才的那位叔叔说不定还在不停的问路呢。于是,我拎起水桶和鱼竿,向叔叔的身影跑去……

(4) [小儿垂钓翻译]马儿_1500字

  马儿,是有一只脚、三只脚、四只脚的小凳的意思,还有一种有在四只脚下面再镶上一块小木板的秧马儿。
  ??马儿做起来非常简单,在一块小板子上打若干个小眼,再找若干个小木棒,截平齐,然后用刨子将木板和小脚刨平滑就可以投入使用,大概不要多大的专业木工水平,也不需多少木材就能完成一只马儿的制作。
  ??小时上山放牛,特别天下雨时,母亲老是让我带一只马儿,以便让牛吃草时,也好座在马儿上休息,当然最好还要带上一本小儿书,牛喂饱了,书也读完了,长期下去,放牛娃的知识也可以座在马儿上,同牛的胃口那样,慢慢饱起来。
  ??农民伯伯春耕生产扯秧时,身穿蓑衣,戴着斗笠也会拿着一只秧马儿,座在上面双手如闪电般地运动着,嘴里天南海北地侃侃而谈,那时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生产力还低下,人们关心更多的是肚子的温饱,谈论最多的还是“大人盼插田”的话题,不像今天,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话题大都是些红男绿女的风流韵事,马儿座在大哥大姐的屁股下,见证了农民对生活的企盼和对党的亲民爱民政策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到了该上学时,母亲用两块布缝成一个袋子,说是书包,然后又将家里的那个稍大一点、高一点的马儿让我带上,送我进了人生的启蒙学校,可是学校条件非常的简陋,连一张课桌都没有,光有马儿还是不行的,为了能让我安心学习,母亲学着做马儿的办法,找来一块稍大的木板和几根木棍,亲自动手为我制作了一张课桌,送到了学校。老师看着母亲动手做的课桌,感慨万千,问马儿是不是也是自己动手做的,然后在班上号召全体同学向我母亲学习,帮助学校解决课桌、板凳不齐的困难状况。从这时起,我对马儿的情愫,远不是简单的它的方便使用价值,还有母亲那种望子成龙和对知识渴望的拳拳之心。
  ??那时母亲还经常使用稻草扎成的蒲团,在挖花生和上山砍柴劳累时,可以座在上面干活。可以想象那时农民们的劳动强度和透支体力的情况。没日没夜干活,朝不饱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民的日子只有此选择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责任田分到家后,母亲和父亲高兴得从酒店买来一斤八毛一分钱的白酒,炒了一点花生种下酒,那得意的神情至今令我刻骨铭心,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等今年收成好了,有了粮食卖,再添置一点家具,换一些锄、耙,打几张桌、椅,修理一下坏了的凳子和马儿。那时,椅子在农民家中是奢侈品,四脚的长凳、矮凳、短凳,是家中的主角,而真正陪伴人们乘凉、吃饭、干活的主力还是放在屋角不起眼的马儿。所以,我在旁边提议,一定要为我做一个小马儿,背后安上靠,也就是今天所称的小靠椅子。母亲高兴地满口答应了。
  ??农民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了,我也在春风般的改革潮流中,在物质财富天天见长的好日子里一天天长大起来,有一天,母亲突然问我“儿子,你不能老是座马儿了,人都大了,要座就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人要是老座在低矮的地方,容易形成自卑感,不好!”
  ??“老妈,你这是哪里学来的,又是哪时来的逻辑?”我诘问了母亲。但母亲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叮咛我要听话,要注意言行举指,要学会做人的起码常识。
  ??望着呆在屋角沙发、靠椅背后的马儿,一种失落感,我油然而生!心中默默地想:
  ??马儿啊,你真的到了该退出疆场的时候了吗?说你矮小、轻便,人座在上面舒坦,方便携带,这也是老人们过去念你、用你、宠你的原因,怎么今天突然由于你的矮小,让我产生自卑呢,如果我真的是一个自卑的人,难道会是因为坐你太多的原因,这世道也太不公平吧!
  ??是人的精神迷信的原因,是物质富裕后的后遗症,是人们喜新厌旧的原因,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抛弃?马儿啊,你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不公的待遇进行辩护,你看到了吗,今天不是经常有人带你去钓鱼,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不也是大都座在用塑料做成的马儿上读书成人吗,如果你老是默默逆来顺受,总有一天人们会真的把你忘记,将你视为另类!
  ??母亲的过虑当然是多余的,也是不合理的,对马儿也算是个极大的侮辱。但我记得大人物和小人物,大事和小事的关系,尤如马儿和高高的椅子、厚厚的皮沙发之间的关系!有人总是眼睛长在天窗上,瞧不起贫民,不愿正眼看下面基层的同志,不想和小人物打成一片,说是要保持他们清高,说是要保持“距离美”!
  ??故然一个沙发的价值不能和一个马儿相提并论,但一个大人物和一个小物就不能相提并论吗,这就要去问鱼的价值与水的价值了!
  ??我将永远珍惜心中的马儿!
 

(5) [小儿垂钓翻译][少年作家杯A组]黄昏_3000字


  这是个冗长而庸俗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黄昏。
  那时候的阿棠还穿着她母亲留下来的泛黄了的绣花衣裳,那件衣服在她身上显得特别宽大,瘦瘦小小的阿棠就被笼在那件民国时期款式的上衣里,长的像是戏服的袖子松松垮垮的卷起来,露出瘦弱的手腕,还有她手腕上挂着的发黑的银镯子。那时候的阿棠就已经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干净的眼睛里笼着一层灰翳,她坐在她家大门前的门槛上,破旧的褪了色的朱红色的木门上还贴着一张倒的福字,不过那张福字是阿棠十岁生日时贴上的,到现在已经开始泛白,风把福字的一角吹起来,连带着吹落了木门上几块腐烂的木片,落在她身边。而阿棠只是坐在那里,眼睛也不眨,呆呆的盯着空气。
  不合时宜的冷漠从她的眼里弥漫,就连那个黄昏的金色光线都被笼了一层浅薄的灰色。
  那天是阿棠全家因为阿棠的父亲入狱而搬走的日子,昏黄的光线弥漫了整段我关于那天的记忆。
  “阿棠。”
  我小心翼翼的从我家大门里跨出来,喊她。她的样子让我很害怕,我从没见过这么木然的阿棠。
  她抬眼懒洋洋的望了我一眼,然后把视线移开,抿着嘴不发一语。
  我踏着一地的阳光走到她身边,然后静静坐下。
  那时候的阿棠已经十八岁,花但是她的身子还是瘦小的像是从前十五岁的我。我侧过脸偷偷看她,她的侧脸美好的就像是海棠花,但是却显出奇怪的憔悴,她让我想起了阿棠的母亲。那个瘦弱的神色悲戚的女人。
  阿棠的母亲很美,比我见过的所有的女人都要好看,街坊里叫她阿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但是于十三岁以前的我来说这两个字就代表了非常美好的东西——比如说阿玉倾国倾城的美,她脸上浅淡的笑容,那些从阿玉的手下在白色的布上渐渐蔓延开来的斑斓的绣花,他们家院子里被尽心呵护的红的似火的海棠,又或者是他们家大堂里挂着的价值连城的图画。
  那个年代的阿棠家繁盛的如同他们院子里的海棠,而阿棠的诞生就是海棠开出的新的娇艳的花朵,在那时候这条破旧古老的小巷里是让所有小巷居民羡慕赞叹的美丽。
  那时候是文革前期,文革的烽烟还没有蔓延到这个江南的小镇里的阿棠家,阿棠的父亲唐启仍旧是小镇上叱咤风云的富商和挥斥方遒的文人,风华正茂的阿棠的母亲依旧是江南里德艺兼备的大家闺秀,轻轻一笑就像是小说里描写的卿卿佳人。而阿棠,不出意料的,是他们唐家的掌上明珠。
  而我和阿棠的结识,是因为阿棠母亲和我母亲之间奇怪的友谊。
  我一直觉得阿棠的母亲和我的母亲不该有这样的友谊,阿棠母亲是画里的美人,而我的母亲只是普通平庸的市井女人,绣不出精妙绝伦的花朵,不知道四大名着,只知道闹市上的黄瓜又涨了几毛几毛钱,扎着乱乱的头发,穿着俗里俗气的粗布衣裳站在大门前骂骂咧咧。但是就是这么奇怪的,阿棠母亲和我的母亲,成了很好的朋友,于是自然而然的,我成了那时候阿棠唯一的闺蜜。
  阿棠的母亲和我的母亲在院里谈笑风生,谈论街坊之间的琐碎事,谈论阿棠父亲的工作,谈论我和阿棠读的书,她们一起逛闹市,一起和小摊小贩讨价还价,我的母亲教阿棠的母亲怎么做菜烧饭洗衣服,而阿棠的母亲就拿着白布教我母亲绣花。
  我看到阿棠的那天是个黄昏,我和母亲送阿棠的母亲出门,而十岁的阿棠就站在被染了一层金色的青石板小路上,穿着好看的绣花衣裳,头上扎了两只小辫,手腕上挂了一个熠熠生辉的银手镯,巧笑嫣然的看向我们。
  那一刹那我觉得阿棠就是从天上来的仙女,是比阿棠的母亲更要美丽的存在。
  那种感觉如今我才明白,我觉得——那一刻我就觉得——阿棠将来会是倾倒众生的女子,同她的母亲一样,甚至比她的母亲更要美丽。
  从那之后我和阿棠就成天腻在一起,阿棠有很多的好玩意,很多我想都不敢想的漂亮衣裳,我们分享彼此的心事,买街边便宜的棒冰舔一下午,我们去湖边钓鱼,捉蜻蜓,用草地上的野花编成花圈戴在手上,那时候的她每天笑着,笑容明媚就像是她院里的海棠。
  那些日子一直持续了八年,那八年里阿棠似乎把今后一生的快乐都用尽,她笑的那么灿烂以至于我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十五岁的阿棠遇到了苏明。
  那应该是所有少女情窦初开的年龄,但是同一时期的十五岁的我只是冷眼看着阿棠和苏明之间所谓的可笑的爱情,我就像是以神明的姿态一般旁观他们之间小说一般的爱情。
  阿棠遇到苏明的时候仍旧是黄昏,好像阿棠生命里所有的重要场景都发生在黄昏,黄昏应该是个会有很多故事发生的时刻,光线暧昧温暖,苏明穿着他的那件白色衬衫,拖着一辆老式的黑色自行车,朝着阿棠和我迎面走来。那时候阿棠正在和我谈笑,笑的花枝乱颤,一个趔趄就撞到了苏明的自行车。
  “阿棠你怎么样?”我有些焦急但是手足无措的站在一旁,而苏明却没有任何慌乱的迹象,而是把车放在地上,然后蹲下身去细细看阿棠的伤口——后来阿棠描绘给我说,苏明脸上带着柔和心疼的表情,他身上有股很好闻的皂角味,然后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了一条白色的手帕,上面绣着他的名字,然后他小心的绑在阿棠的伤口上。
  阿棠似乎是愣住了,直到苏明对她伸出手示意她站起来她才回过神来,红着脸把手伸到苏明手里,缓缓地站了起来。
  那一刻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光线的缘故,阿棠的眼睛里有着奇异的光辉,闪闪发光,她的眼睛在那光的映衬下像是一块绝美的宝石。
  于是阿棠从那一天开始,就和苏明陷入了爱河。
  原谅我用这种庸俗的词句描绘阿棠的爱情,但是事实也确实如此,苏明和阿棠的爱情和那个年代所有人的爱情一样,苏明不过是一介书生,没有厚实的家底,阿棠也清楚的知道她的父母不会让她和苏明在一起,于是她效仿小说里的女主角一样,和苏明谈着一场地下的爱情。几乎一个星期有三天的时间她寄住在我家,趁着我妈不注意跑出去和苏明约会,晚上我给她开门,她就一脸幸福而略显疲惫的走进来,和我挤在一张床上,在黑暗里和我描述她和苏明约会时的场景。他们之间的爱情纯洁的就像是春天的梨花,做的最出格的事情也只是在一棵枝叶繁茂的香樟树背后偷偷的接吻。
  “很好闻的香气——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香味,也许是阿明身上的气味——让我觉得像是做梦一样。”
  “我爱他……可是阿青,这是爱情吗。”
  阿棠总是这样问我,她问我的时候眼神迷茫但是却异常坚定。
  我知道她不会听我的,于是我不做声响,装作睡去的样子背对着她。
  他们的爱情坚持了八年,那之间的第五年被阿棠的父母察觉,阿棠被关禁闭半年,期间绝食了一个月之后阿棠的母亲才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说:“你要和他在一起就在一起吧。我希望你不要后悔。”
  阿棠侧过脸不去看已经开始苍老的她的母亲,阿棠消瘦的侧脸是那样的坚决和美丽,她的眼睛依旧散发着光彩照人的璀璨光芒。那时候我站在门外有些心疼的看着阿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我也无法预料这段爱情的结局。
  然而我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我亲爱的阿棠能够永远快乐的活下去。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第六年我开始发觉苏明的不对劲,他在阿棠父亲的帮助下成了政府里执掌大权的官员,权利鼎盛如龙在天,但是他看向阿棠的眼里却再没了从前的柔情。一个星期只能见阿棠一面,之后就称自己有时很忙不能陪阿棠。而我可怜无知的阿棠心疼苏明的忙碌,安安静静的呆在自己的家里给苏明做衣裳,为苏明铺好今后的仕途。
  我从不知道阿棠这般纯净的女子也懂得交际和官场,她的笑容依旧美丽,只是多了几分疲惫。而我只是隐藏在她的灯光背后,默默地看着她的老去。
  是的,从她遇到苏明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开始老去。
  然而我却隐隐的期待,期待某一天她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一个绝代佳人的奇迹。
  这个奇迹没有发生。
  直到八年后的一天,文革的风波蔓延到这座小镇,阿棠的父亲唐启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入狱。阿棠的母亲因为忧虑在经受了一年的药物治疗后去世,她美好的容颜永远停在了黑白的照片上。而不出意料的,阿棠拼尽全力也要帮助的苏明离开了阿棠。
  那一年阿棠十八岁,风华正茂的年龄,美丽无比,但是眼里却带着历尽沧桑的悲凉和凄清。苏明走时也是黄昏,温暖的光线覆盖了整个世界,但是在我眼里却异常的冰冷。
  我扶着阿棠,同三年前的阿棠的母亲一样叹了一口气,奇迹终究没有发生。
  阿棠紧闭着眼,脸色苍白的靠在我身上,我听到她微弱的呼吸声,像是黄昏的光线,微弱温暖。
  沉默间又已经是黄昏,现在我异常讨厌黄昏的时刻,黄昏让我想到阿棠所经受的苦难和我们以前的快乐,这让我心酸的想要落泪。过去的那些繁华热闹现在都化成了破旧的木门背后锁住的记忆。我听到身边的阿棠长长叹息了一声,然后站起身,动作间我听到因为僵硬许久突然活动而发出的骨头之间的咯嗒声。
  她站了起来,空气里是她身上的旧衣裳发出的古老的气息。
  “阿青。”她叫我,声音嘶哑。
  我也站起来,看着她。
  “好好活。我也会好好活。等我回来找你。”她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对我说。
  然而我却觉得她的笑容是我见过的她脸上的最丑也是最美的的笑容,那里面不再是天真,而是糅杂了许多的悲伤和困苦,在夕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美艳绝伦。
  我不明白她的意思,然而她却已经举步离开,她的背影在夕阳里变成一个模糊的轮廓,就像是她和她的家族曾经的繁华美丽。
  世间沉浮难以预料,每个人在命运里都只是随风的柳絮。而他们所创造的东西,或是财富或是故事或是传奇,都会湮灭在时光里。
  就像是我的阿棠和她的家族一样。
  都烟消云散。
  又是一年的黄昏。
  从那之后起我再也没有见到阿棠,然而我却希望她依旧像我记忆里的小丫头一样充满希望的活着,然后有一天,在某年的黄昏喊我的名字,我还能够看到她美丽的笑容。
  一如往常。
  THE END
 
    初三:叶禾

(6) [小儿垂钓翻译]怎样给文章按排个好骨架


  确立了好的中心、选择了好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呢?那可不一定。
  有一个人,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中心),买了名牌的衣帽鞋袜和装饰品(这是材料),可是,他把衬衣穿到毛衣的外面,鞋穿反了,帽子带歪了,把胸章别到了裤兜外……结果别人看他不仅不漂亮,反而感到他很可笑。为什么?因为他把穿着打扮的顺序搞乱了,一点条理也没有。写作文也是一样,也要讲究顺序、条理,应当让人读起来清楚、明白,感到脉络分明、言之有序。所以,在构思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结构)。
  思维方式在这里就要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
  一、创造性思维的例文:
  思维就是搭桥,创造就是与众不同的搭桥,这主要在思维的起始阶段。
  1、“十”的五天经历
  前言:宋体字“十”不论正看、侧看、颠倒看都端端正正的。它不甘于此,决心寻找新的生活位置,即使是身心发生变化,只要能体现更大人生价值就行。于是才有了五天的经历……第一天——只想上爬
  “欲体现伟大价值,就要高人一等。”“十”这样想着,开始了它的第一天的行程。它先来到“又”的头上成为“支”。“‘支持’、‘支援’,这个‘支’没什么意思。”它不屑于“又”上,便找到了“口”,爬上去一下子成了“古”。“‘古’有什么好?‘古旧’、‘古板’——过时了的,一点也不新潮,我还是走吧……”
  第二天——委身低下
  “十”汲取头一天的教训,它委下身来,想找个低下的位置。它来到“曰”下成为“早”,仍觉得“早”也不够完好:虽有“清早、早晨”之义,但也含有“古”那个“早先、过去”的意味。它又来到“ノ”下,立即成为身值百倍的“千”。这回它乐了:原来委身低下也并非不好!
  第三天——敢于当先
  “上下位置都体验了,前边怎么样?”“十”又开始了它的人生探索:它先后找到了“办”和“甫”。“兄弟,我当你们的前锋如何?”“那当然好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它成了“协”和“博”。“‘协作’就能‘广博’,达到‘博大’,当先锋还真不错;明天再做后卫试试。”它想。
  第四天——处在后边
  这一天“十”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自己堪为后卫的字。接近中午,它又遇到了“口”,“怎么又是你?前天我爬到你头上成了‘古董’并不好。”“你可以跟在我身后啊,当个映衬花的‘叶’不是很好吗?”“是嘛,那我就试试做个‘叶’。”可它成为“叶”后心又不甘:“老是跟在后边,总没有处于前面或中心好吧!”
  第五天——甘心居中
  “十”悄悄地离开“口”,想找个居中心的位置,可花去大半天时间仍没结果,直到黄昏才又遇到“口”。“口”知道它的心思,就说:“来吧,不愿在身后,就走进我的心中,成为‘田园’的‘田’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啊!”“好!那就让我成为‘田园’的一部分吧!”说着“十”进入了“口”中。
  后记:“十”进入“口”中再也没有出来。因为它从几天的经历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不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努力进行心田耕耘的人,其生命的绿树,才能绽放出价值的红花。
  旁批
  “十”发现新位置,找寻更大人生价值之旅开始了!
  第一主体:初试新位置,心中多忐忑,不知成功与否。
  好个“高人一等”,一语道出人们对价值的偏见。
  “古”的联想颇有意味,说出了作者找寻新生活、新价值的心声。
  “委身”远不如“高人”来的显耀,但价值体现却令人深思!
  “委身低下”却出乎意料地价增百倍,恰与“高人一等”形成对照。
  第二主体:高不成、低乃就之后,体会到新位置带来的新价值;于是新尝试接踵而至,新收获纷至沓来。
  “当先”仍不忘协作,有了“兄弟”的辅佐,先锋才能有不错的表现;广博是站在别人肩上的成果。
  红花还需绿叶衬,这个“后卫”的价值不可小觑。
  为什么“不甘”呢?反复找寻的位置究竟何在?想要体现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自我价值是一路苦苦找寻的对象,上下前后似乎都不及心中的位置重要!
  “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找到努力耕耘的“心田”!
  2、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
  据3号家属楼反映,5楼过道上近日出现一块香蕉皮,其个头之大实属罕见。老话说:西瓜皮滑,滑到哪儿是哪儿。而香蕉皮的滑度比西瓜皮更甚。5楼几户人家都有老有小,万一有人不小心哧溜一下从5楼滑到底楼,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近日打亮了过道上的3盏灯,不分昼夜地照明,以期不出差错。
  据有关人士调查,这块香蕉皮的最初落点非常不理想,它恰好在赵钱孙李四家包干区的边界处。每天早上,不是李家媳妇每天上班出门后踢上一脚,使其进入其他三家之一的包干区内,便是赵家老太买菜回来时一脚又将其踢至孙家墙根。据报道,这块香蕉皮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故我居委会一致认为应写一份终极报告上报有关部门,敬请尽快采取措施。
  一、这块香蕉皮极有可能在赵钱孙李四家组成的“女子香蕉皮足球队”的脚下,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更是可能继续下去的事实。
  二、这块香蕉皮会在某天被回家的某个“红领巾”捡起,扔入垃圾筒中。这是一个让人期待的结局,但可能性不大。一是已过了两天了,尚不见哪家的“红领巾”有此壮举。二是据外界人士透露,这四家“红领巾”所受的教育是:“拾到1元钱交给教师,拾到10元钱交给家长。”也该是香蕉皮自己不好,如果它所在地区为学校操场或学校过道的某一地方,早就有“红领巾”处理它了。
  三、就是碰上爱国卫生月,被某位戴红袖章的老太检查时捡起。但是爱国卫生月极少,再加上老太太往往眼力不济,不知能否瞅见它。也可能在赶上爱国卫生月之前,香蕉皮已经经过变黑发臭的阶段,化成泥了。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虽然历时长了一点。
  由于水平实在有限,本居委会实在无法想出第四、第五乃至三百四十五种终极结果了,恳请上级部门立即开会研究,尽快给我居委会一个答复,在此多谢。
  ××居委会2000年×月×日有些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总有人冠之以“深思熟虑”、“创新除旧”的名号将其复杂化。要不然为何会有人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有总也开不完的会。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本应想到用朝霞般灿烂的语言描绘孩童的天真烂漫抑或是聪明人无比广阔的想像力。但我遗憾,我只想到了这些。
  二、尽管从发展角度讲,我们强调创造性思维;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要练就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看满分作文,我们能够看到每年都有几篇备受吹捧的富于创造性的作文,但就全国那么多大考生而言,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众多的学生还都在运用常规的几种思维方式。有很多分数较低的作文,考生连常规的思维方式也没掌握。
  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广大的考生,所以,有必要让同学们掌握几种大众化的思维方式。
  这些方式,是把材料选定的时候使用的。即对材料的组合。
  对比思维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例①诗人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意味深长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②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③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蜷身恋屋檐。(王通讯《为中华腾飞立志成才》)
  例②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个性特点。例③将“雄鹰”与“家雀”的不同生活习性进行对比,含蓄地表现了两种持有不同世界观的人的不同抱负与追求。
  运用对比思维,就必须能找到能够构成对比的事物。
  看高考满分作文例文:
  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记叙文)
  引子:初夏的空气很好,橙色的太阳散发着动感而温暖的光,映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轻柔反射回来的是颗颗自由而无邪的灵魂。
  一多多的故事
  多多是小学中出名的好学生,他的成绩总是最好的。多多造的句也是最工整和正确的。
  今天上课,老师让大家用“阳光”造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造了许多个老师微笑点头的好句子。轮到多多了,他明亮的眼眸盯着窗外胖乎乎的太阳,高举起了双手,显得十分兴奋,老师很高兴地让他说说他造的句子。
  “夏天的阳光很活泼。”
  多多自豪地说,但是全班静得出奇,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微笑的嘴角也下摆了30度。
  “多多,活泼是用来形容活的东西,如小狗啦、小鸟啦,怎么能说阳光很活泼,下次不要这样啦。”老师皱着眉头说道。
  于是,多多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批评,委屈地坐下来,眼泪在眸子里,亮亮的,好像窗外的阳光,而那颗橙色的心也有些涩了。
  这样,多多发誓不再用自以为可爱的词语造句了,他的文字从此平实正确,不知不觉中少了些什么,然而少了什么?恐怕只有活泼的阳光知晓。
  二小小的故事
  小小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裙子扎小辫的女孩,笑起来很可爱,有两个酒窝,仿佛盛满了蜜。
  此时,小小坐在妈妈的身后,搂着妈妈,仰头望着早晨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大笑着调皮地与妈妈交谈。
  是的,交谈,小小长大了,会用心观察生活了,于是她学会交谈。
  “妈妈,夏天的天空很蓝,白云很胖,夏天的阳光……阳光很活泼!”小小像发现了美洲一样大声地说着。“天啊,妈妈最爱的小小,你怎么可以这样可爱,这样聪明,造的句真好!”妈妈嘴角漾起自豪的微笑。小小的酒窝里也盛满了蜜水,好像一点一滴来自稚子纯真的心底。
  从此,小小知道,妈妈为她而自豪,她的阳光很活泼,她的文字就像甘洌的泉水,清澈、明丽,闪着孩童无邪的光辉。
  三后来的故事
  后来也许没有了故事,但又好像讲也讲不完。
  多多知道了一个词语造句要用最正确的方式,慢慢的,多多的句子只有一种答案,永远正确的无味的答案,曾经阳光的心失去色彩。
  而小小,则学会用无数种方式来表达,根植于心的是创新的见解、不同的方式和可爱的手法,那颗小小的阳光的心带给大家的是最本真的源自心底的生命色彩。
  生活是这样的,一个词语可以造很多句子,同样的问题会有迥异的解答,两颗都曾经阳光纯真的心从此经历不一样的历程,不经意间,其实生活可以更美的!
  2、《聪明的规则》
  有两个关于规则的故事。
  其一,不断更换的“警示牌”
  某小区绿地,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草坪,立了一块警示牌,上书:“禁止践踏草坪!”语言简洁明了,无人不懂,无人不晓,可惜,无效。于是改用婉转语,写道:“小草依依,践踏何忍”,虽看似触动人心,但没过多久,依然失效。最后,工作人员不得已而采用“欺骗之术”,警告:“草坪下有电线!”什么,有电线!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后因一顽童误入草坪安然无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规则,难矣!
  其二,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个个贪心吝啬。生怕别人多占一分自己损失一毫。五人要平分一锅粥,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种方案,任君选一,方案一:从五人中选一名大家认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方案二:从别处找个人来分粥;方案三:每人轮一次,最后商议而定;方案四:选一个人分粥,另一人监督;方案五:选一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拿粥。君子曰:方案五,甚妙!
  如此关于规则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谓数不胜数。社会需要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维护,协作亦需规则的保障,劝说教育人们遵守规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这样既可以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难道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规则吗?
  3、〈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4、《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着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着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着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着,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着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
  二、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某些共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由于“联想——类比”思维是一种从具体事物到具体事物(或从个体到个体)的思维方法,它总是以鲜明生动的类体去说明本体,或者借物喻人(喻理),或者托物言志,或者寄情于物,或者调用各种表达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都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想像,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觉,启人深思。
  例如2004年江苏考生的《西安与南京:山和水的对话》,借用拟人手法,赋予西安沉稳的性格、南京灵动的性格,通过这两个城市的对话来展开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思索,灵动而睿智;安徽考生的《择善而从》思维深入历史深处,通过“项羽之死”、“马谡之死”、“桓公之死”悲剧性结局的比较、分析,来演绎“听取别人意见,择善而从”的道理,形象而不失深刻;重庆考生的《没有翅膀的飞翔》借用可爱的小飞蛾、平凡的小鸡、翅膀残疾的天鹅对飞翔的认识——有些飞翔并不一定需要翅膀,有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设事明理,来阐述“认识自我与他人期望”的道理,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类似如此巧妙的构思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是很常见的,而这正是运用“联想——类比”思维所灵活创造出来的个性化思维成果。
  “联想——类比”思维用于构思立意,可以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寻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深刻独到的立意和精彩巧妙的构思;用于表现中心、抒情议论,则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的效果,增强语言的魅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2004年广东考生《语言——沟通的加速度》
  这个开头抓住燕子对鸣、鸳鸯互啼、母牛长哞、苍狼厉嗥、雄鹰尖唳这些现象背后的相似性,由物及人,自然引出观点,“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形象生动,启人思考。此外,灵活运用依附于“联想——类比”思维的多种表达技巧,也让本段的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灵动的美。再如:
  一个后生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这样的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栓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大悟!
  ——刘诚龙《割断欲望之绳》
  文章巧妙地以“牛被绳索所缚团团转而不能吃草”,来类比“人被无形的欲望之绳所缚团团转而不得解脱”,给人以深刻的思索,牵牛的是绳,那牵人的又是什么呢,将哲思蕴于形象之中,借形象来传达智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尽意莫如象”。老禅者“一理通百事”的睿智,其实正是“联想——类比”思维带来的智慧,读者在形象中不难领悟到“割断欲望之绳”的人生哲理。
  总之,“联想——类比”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运思和表达的思维操作模式。如果写作者能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联想——类比”思维,善于为事物寻找关系,从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中寻找感悟,将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拥有一个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充满创意的表达世界。
  1、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2、〈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7) [小儿垂钓翻译]中国古代感恩故事素材


  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6、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励志故事 www.lz13.cn)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9、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10、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11、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6088.html

上一篇:种花10篇
下一篇:张四维1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