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棉菜粑7篇

棉菜粑7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www.xjwk.net--作文专题】

棉菜粑一:别具一格_1000字

  我家乡在铜仁,那里是个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里山水美、茶香、吃得也好。
  铜仁的山气势磅礴。这里的山或直插云天,或连绵不绝,一座连一座,山外还是山。站在山顶,俯首向下看,让人感到胆颤心惊、望而生畏。山下的道路变成了一条条弯曲的线,而山下的房子就如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积木一般。山顶不时会有泉水从山顶往下流,当清澈的泉水撞击到石头上,那清脆的声音好似一首优美的乐章。山上的小路蜿蜒的伸向高处,那弯曲的路,直接延伸到远处,走在山路上,一眼望不到尽头,长长的路,或许,是在考验人们的毅力。
  说起山清水秀来就去铜仁之星——梵净山。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这里留下了10至14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亿万斯年的风雨侵蚀,雕琢了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新金顶更是孤峰高耸,直刺云天,金刀峡将新金顶从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其上峡顶飞桥相连,险峻至极。立足峰顶,时而千里风烟,一览无余;时而云瀑笼罩,佛光环绕,变幻万千,神秘莫测。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无秋”,故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茶香就是铜仁的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
  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气候温润,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石阡苔茶就是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饮茶文化中培育而成。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
  作为一个吃货当然离不开地地道道的美食,如。沿河糯米包子,棉菜粑,油粑粑,包谷酸辣子,沿河牛肉干,江口豆腐干,社饭,江口米豆腐,蕨粑,沙子空心李,豆腐乳……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沙子空心李。沙子空心李因果肉与核分离而得名,产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以南庄、永红两村为佳,是区域性特色水果。果色青灰鲜艳,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营养丰富,芳香可口。在产区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无化工污染,山青绿水空气清新给沙子空心李的生长造就了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他真是别具一格那里是个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棉菜粑二:苗族_600字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六年级:盗号人

棉菜粑三:享受美食的快乐_1200字

  “民以食为天”这就是“吃货”们心中的最高奥义。虽然我不是“吃货”,但我离那个境界有也并不远了。爸爸的菜,妈妈的零食,奶奶的红糖冲蛋,还有外婆最拿手的粑子。这些美食都都给我的童年增添了几道浓浓的色彩,让我更加有活力,更加去向往生活。
  每天放学,同学们都会略显激动地冲出校门,而出校门后同学们就各持己见,各忙各的了。有的同学会在校外游荡,有的则神不知鬼不觉的不见了,而我,就会和往常一样急匆匆地回家。到了家门口,我都不会去按门铃,而是自己用钥匙开门,因为老爸此时还在厨房里入神地翻炒牛肉呢!满怀期待地打开门,然后卖力地闻闻那熟悉的香味。待爸爸端上一道道菜,我还没开始吃就已经心情大好。用筷子夹一块鲜嫩多汁牛肉入口,那微微的辣味加上那浓浓的茶油香,让我酣畅淋漓。再夹一片饱满的白菜,更是让我顿觉神清气爽。吃完后,我都会满意的摸摸肚皮,对老爸说声“谢谢”,这也算是对老爸的回报。
  食品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只要一进去,我就会像“鬼子进村”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扫荡”。而且我每次都会熟悉地走到每一个地方,拿我喜爱的零食,丝毫不浪费时间。像“费列罗金莎、健达巧克力、鸡仔饼、话梅糖……”都是我非常爱吃的零食。我看书时会吃,看电视时会吃,旅行时会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吃。特别是看电视的时候,我要是没有零食吃就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电视里跌荡起伏的情节也变得暗淡无色。此时我就会蹦下床,东翻翻,西找找,恨不得把家里都翻个遍,然后找到我心爱的零食。有时要是实在没找到,那也就只能冲杯咖啡来解解愁了。
  至于奶奶的红糖冲蛋,那已经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因为和奶奶的见面的次数实在是太少。还记得奶奶每次来郴州的那段时间,早上我还在梦乡里奶奶就起床了,待奶奶叫我起床后,我洗漱完,都会看到一碗飘着香味热腾腾的红糖冲蛋。每一碗红糖冲蛋都带着奶奶对我那浓浓的爱,和红糖冲蛋一样香甜,我也都会认认真真地吃完,舔舔嘴巴。而奶奶都会在一旁看着我吃,我吃完后奶奶也会宠溺地对我笑一下,再亲切地闻:“好不好吃啊?”“好吃!”我会不厌其烦地答道。直到现在,那丝丝甜意还在我心里流淌。
  外婆的粑子也许久没吃了,她现在还正忙着照顾三个三岁大的弟弟妹妹呢,根本就抽不出时间也没有这个闲心去做粑子。“啪、啪、啪……”每次外婆做粑子时,屋里都会响起这擀面杖敲打在粑子上的声音。粑子做好以后,外婆都会用一张白纸把粑子包裹起来,然后再让我和表弟还有几个姨妈一起在白纸上贴红心。外婆说这代表着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更加喜庆。最后再把粑子放进那些大箱子里,过一段时间再吃,一般都有好几大箱子呢!此刻,那甜甜糯糯的感觉还在脑里回荡。
  吃,不只是进食、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它有许多你无法理解的深刻含义。它或许可以让你感慨万千;或许可以激起你心底那尘封已久的回忆,让你禁不住流下热泪;或许它还可以是你癫狂!总之,它永远也琢磨不透它……
    六年级:曹凯闻

棉菜粑四:杰克与地下世界 21_1200字


  杰克插上电,锅里的水就立刻翻腾起来。他趁小黑还没来,就把生菜叶和生鱼片一块一块码好在一个瓷碟上,这叫做装盘。
  小黑来了,他手里端着一个盘子,里面盛的是——香辣蟹。香辣蟹的做法很简单:买好几只肉蟹,洗净。然后把火开成

棉菜粑五:我和妈妈都七岁的时候

  今年我七岁,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她七岁时候的故事。妈妈小时候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大城市。外公外婆都是大学毕业,相对来说妈妈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妈妈说由于当时整个国家的物质都极其匮乏,所以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当时外公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从北京买带鱼、猪肉、鸡蛋等等。为了买点鸡蛋都不知道要排几次队(每次限量购买),猪肉还是要买肥的,回家好炼油。那时的生活我想象不出来,都是妈妈讲给我听的。
  先说说学校吧。妈妈当时的学校是两排平房,教室的地面是红砖铺的,冬天教室还要生炉子,每天的值日生要很早到学校把炉子点着。每周末进行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从外面捡几块小的红砖来蹭教室的地面,教室的地面就会露出砖红色,非常干净,桌子都用碱水刷,这些活都是妈妈7岁时他们做的事。而我们现在呢,走进像花园一样的校园,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室里配备着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夏天教室里风扇转动,带给我们舒适的学习环境,大大的窗户宽敞明亮,遇到大扫除,有爸爸妈妈们甚至家里的保姆来帮忙。
  现在说上学吧。我现在上学每天都有妈妈开车送到校门口,而妈妈当时上学要自己走去,不管春夏秋冬,每天要走15分钟到学校。遇到下雨的天气,要自己打着很重的黄油布伞去上学。
  说完了上学该说放学了。现在放学都有家长在校门口外面接,而那时妈妈他们却是个个脖子上挂着钥匙,排着队放学的,一路上歌声不断,哪怕最后只剩两个同学,也是排着队走的。
  一天的学校生活结束了,那就说说晚上回家吧。我每天晚上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玩儿。7岁时的妈妈却不同,她回家先剁鸡食,然后喂鸡,这个活忙完之后,就要做饭,那时没有电饭煲,要用高压锅煮饭,把菜洗好,等外公外婆下班回来炒。
  再说说我最喜欢的玩具吧。妈妈他们以前都是自己做玩具,用铁丝做火药枪,用木头削匕首,用树叉做弹弓等,妈妈还玩过一种金属的组装玩具,妈妈说这是家里条件比较好的才能玩的上的。而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各种各样的车模,在家就可以实现立体交通网,有专业的玩具店供你选择。
  快乐的假期到了,妈妈童年的假期是在捡粪、打苍蝇、捉老鼠中度过的。寒假每人要捡一筐粪交到学校,暑假要打苍蝇,还要把死苍蝇装到小盒里带到学校上交。我现在一到放假,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外,每个假期妈妈还带我出去旅游,在山水之间增加我的背景知识。我多幸福呀!
  说到穿衣服。妈妈小时候经常穿外婆年轻时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立领、盘扣的中式服装,颜色以黑、蓝为主。
  而我现在却穿着妈妈为我做的棉的、真丝的各式各样的衣服。妈妈小时候连皮鞋都没见过,更不用说穿了,可我却穿着各种各样的皮鞋。
  妈妈那时经常吃玉米面、高粱米面,而我却吃着米饭,喝着酸奶。讲一段妈妈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吧,那时外公让妈妈去打醋,醋是8分钱一斤,妈妈每次打半斤,由于妈妈特别爱喝醋,所以一瓶醋到家只剩瓶底了,因为这事,妈妈经常被外公批评。
  妈妈小时候洗碗更有趣了,家里没有独立的厨房,都要到外面的公共水房去洗碗,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水房的地面上冻了一层厚厚的冰,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过去,由于个子小(毕竟才7岁),够不到水龙头,所以先要一蹁腿儿爬上水池,打开水龙头,然后再洗碗。有一次舅舅躲在别人家的门后,等妈妈洗完碗走过来的时候,舅舅突然窜出来,妈妈被吓得把碗全掉到地上了,碗全摔碎了,舅舅回去挨了一顿揍。
  妈妈说她7岁时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后会慢慢给我讲。听了这些故事,我感触太深了,看看当时的生活,再看看现在奢侈的生活吧!
  深圳市育才四小二年级(2)班 夏灏轩
 
 

棉菜粑六:野炊_750字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同学们期盼已久的野炊,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面炸开了锅,马上行动了起:要准备什么好吃的;会出现什么笑话;要买哪些食物……在大家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放学。回到了家里,第一件事——买食物。我和妈妈准备了一下,来到了从菜市场,左看看,西瞧瞧,仔细挑选了新鲜的豆芽,沾满露珠的白菜,肥瘦适当的猪肉,心满意足的回家了。回到家,拿出豆芽和白菜,在水下细细的冲洗,慢慢的折成一小段,最后一步将豆芽和白菜装进保鲜袋。而猪肉先冲洗,放在砧板上,细细切成丝,再装入保鲜袋,大功告成了。回到房间,在兴奋中迷迷糊糊中睡着了……
  清晨起来,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洗脸刷牙,飞快来到学校兴奋的心情却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和大家说说笑中,我们出发了。
  坐上大巴,我们便向隘口出发了,路边的风景美不胜收,却不容我们多看几眼,就已远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便来到了隘口,下了车,我们便被眼前的美景迷了眼:河水叮咚,河边野草垂入水中,惊起了一阵阵涟漪。
  欣赏看了美景,我们便开始了”工作”,我们找到一块福地,先是挖了两个深坑,再用几块石头把坑围起来,这样两个天然灶就做好了,一个用来做饭,一个用来炒菜。我们用高压锅和菜锅分别架到上面,米早就淘好了,现在只要炒菜,不过炒菜对我们组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牛肉,猪肉,金针菇,土豆,酸辣粑,这些都是手到擒来。可是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饭没煮熟,于是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商议下,决定重新造一个灶,我们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把下面的洞挖大了一点。这次我们成功了!
  我们的美食上桌了,色香味俱全,不要小看我们啊,老师尝了也赞不绝口呢!
  时间不等我们吃饱玩饱,就偷溜走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带给我们欢乐时光的地方。
    初一:pengqian

棉菜粑七:大白菜_500字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带来一颗大白菜,我莫名其妙,想:上作文课要什麽大白菜呀,可能又是出什麽新花样了吧。
  我瞪大眼睛耐心的等待着。这是老师宣布这堂课的任务是仔细观察大白菜并说一说它的外形。
  平常我就顾着吃大白菜,还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大白菜呢!这棵大白菜是南方的白菜,个儿很小。有的同学说:“像个大气球。”有的同学说:“像个美式橄榄球。”还有的同学说:“像个烤炉猪。”可是我看,它像个超大型的棉桃。在这热烈的讨论中这堂课结束了,可我还意犹未尽。这大白菜的里面会是什么样的呢?回到家里,我抱来一颗大白菜,小心翼翼的扒开大白菜的叶子,仔细观察起来。哎,那片大白菜的叶子还真想一把诸葛亮的羽毛扇呢!我继续仔细的扒,越扒越难扒,越往里叶子就越脆,一不留神就会弄破。当我把到菜心的时,叶子的形状就完全变了,皱巴巴,脆生生,黄灿灿的了,当然啦,也是最好吃的地方了。我真想把大白菜啃上几口,不行不行,这不成小白兔了嘛!我蹲累了,站起来一看,哈!大白菜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雪莲花!
  正在这时,妈妈喊到:“吃饭啦!”端上来的正巧是一盘香喷喷的白菜炒肉片。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唐海一小六年级:lovebaobei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3861.html

上一篇:矛盾论原文2篇
下一篇:一件不愉快的事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