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6篇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6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www.xjwk.net--作文专题】

(1)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关于时间(惜时)的好词好句好段(一)


  时间好词
  日月如梭岁月如流稍纵即逝一日三秋度日如年如隔三秋尺璧寸阴一刻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似箭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天长地久时不我待度日如年深更半夜时过境迁沧海一粟每时每刻日积月累日暮途穷日日夜夜日新月异日以继夜分秒必争千钧一发千秋万代千载难逢穷年累月日落西山深更半夜时过境迁瞬息万变遗臭万年无时无刻猴年马月与日俱增蒸蒸日上有朝一日指日可待一日千里一年到头有生之年延年益寿
  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
  ★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德国诗人歌德
  ★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福尔斯特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福尔斯特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陆机在《短歌行》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人生短短几个
  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无论你干什么事情你都要珍惜时间,切不可慨叹人生的苦短,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时间就是生命,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就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关于时间诗词
  《昨日诗》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文嘉《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花落空摘枝。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关汉卿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屈复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
  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增广贤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董必武《惜时》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2)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熟悉经典课文 备考话题作文

  众多高考作文命题分析专家一致认为,话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公认有效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考生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显露文采与才华,也有利于提高高考试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体现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备考2005年高考作文应重点关注话题作文。
  备考出彩话题作文的10个秘诀
  湖北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绍荣:从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评分标准的改革中不难发现,命题专家希望通过扩大“发展等级”的比分,拉开考生作文的档次。考生如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出彩”作文呢?
  借助课文立意。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考虑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
  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分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折射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
  变换视角构思。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前一亮。
  辩证判断分析。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当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选用新鲜材料。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让文题吸引人。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
  用细节震撼人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
  用句式造语势。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
  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运用联想和想像提高作文成绩
  特级教师,精华教育机构语文主讲教师姚家祥:话题作文有利于考生最大限度进行发散性思维,考生能否在高考作文中自觉运用联想、想像,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联想,指了解到事物某个特征,由此为出发点,想到许多与之相联系的事物的特征。联想可分为三个类别:相同相似联想,相对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比如,见到某人具有对人宽容的好品德,由此想到某个或某些人也具有对人宽容的好品德,这就是相同相似联想,写记叙文、议论文时最容易产生这种联想。
  与此相对,见到某人对人宽容,由此想到某个或某些人不能容人,这就是相对、相反联想。相对相反联想运用好了,能突破习惯思维模式,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有一位年轻女士,因相貌较丑,毕业后到处求职,没有单位愿意录用她。为此,她下决心去整容,以利于就业。但是她家里经济很困难,没钱。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了,于是许多人、许多单位都向她伸出了资助之手。
  面对这则材料,许多考生都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人赞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方有难,众人相助。但是,有人却想到了无论是求职的女士、招聘职工的单位,还是捐款的人士,以至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向落后的传统观念投降。因为长相与工作能力没有关联。对于就业歧视,人们为什么不去揭露、批判、斗争!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去干预、制止!如果面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考生能产生这种相对、相反联想,将会使作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联想则能帮助考生在写作文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面对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考生可以以话题为出发点,去想尽可能多的、与之有相关联系的原因或结果。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其中的一点为中心思想,进而展开多向分析。
  比如:得知有人在经济上由困难转为富裕了,对于这种转折可以产生若干联想。致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勤劳致富;可能是靠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了能力而致富;可能是因为中了一次大奖致富;可能是得了几笔巨额贿赂致富……致富之后:可能继续研究更新的技术;可能努力帮别人致富;可能资助贫困地区办学;可能还想得到更多的不义之财……这些就是由经济上的转折产生的相关联想。当然,经济上的转折还可从由富转贫。如能自觉地运用此类联想,自然会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所谓想像,就是“想”出一个“形象”。在写作文时,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由文字描述出来的想像。这个形象是将生活当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后,储存在脑子里的印象,或通过听讲、阅读、看影视得到的形象,根据写作的需要,经过筛选、加工、组合,用文字描述出来的。
  例如下面这段描写:“下了楼,骑上车,感觉到比平日轻快多了。再看看马路对面的人,就没有我幸运了,步行的人低着头、弯着腰,吃力地往前走着,有的只好转过身来,倒退着走。路边的树痛苦地扭摆着身肢,那垂杨柳更是发疯似地挥舞着枝条,往日那轻盈婀娜的倩姿,早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高楼旁,树叶、纸片、塑料袋得意地飘飞着,大有直上重霄九的雄心壮志,却全不顾不远处电线杆上那紧绷的电线所发出的痛苦而尖利的呻吟。我正在观察着,好似又一只更有力的手推了我一把,同时又送来一股股不远处早市上水产品的腥味。”
  在这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知情况都有了。然而,这段描写,未必是同一次感知到的情况,可能是数次类似的生活感知素材,作者从中筛选之后再经过加工、组合而成的。有些素材也许还是间接获得的。如果在写记叙文时能自觉展开想像,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写议论文时也能使语言运用表现出生动形象的特点。作文写作“七要”
  济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山东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组长罗敬中:高考作文要取得好成绩,应该抓住考试作文要求的基本问题认真研究,考生应该在下面的“七要”上下功夫。
  一要准确。首先表现在,审题、立意要“准确”。要全面地细心地审题,抓住关键词语,一抓到底。搞清楚要求写什么、怎么写,题目昭示的范围、思想感情,以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关键词语”指话题中最重要的词语,是话题的核心、精髓,如果随意变更,就可能造成偏离题意。例如,有的考生把“诚信”改为“诚实”、“信任”,把“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中的“感情”改为“感性”,都造成严重后果。“一抓到底”指关键词语贯穿全文,绝不中途变更,否则可能造成中途转移话题、前后不一的问题。其次,材料准确。要用“能否表现中心思想”的标准审核每一则材料,把握住材料中能够表现中心的要点;写记叙文要审核故事情节的各个环节,去粗取精,突出精华。
  二要鲜明。观点表达应该“立片言以居要”。观点表达要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一语道破,不拖泥带水,不枝蔓横斜,头绪繁多。要把关键句放在鲜明突出的位置,而且做必要的反复。文章开头一二段和结尾,应该鲜明、漂亮,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说理文在文中小结处,记叙文在情节的关键处做必要反复,以突出中心和避免中途跑题。
  三要深刻。思想观点要积极有益,健康向上,要避免低级趣味、灰色情调等东西。不要满足于“是什么”、“有什么”,而应该努力思考“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或危害)”,揭示话题所包含的道理。要有材料有分析,不要简单罗列材料。
  四要丰富。说理文应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议论,记叙文应力求充分描写。努力追求材料丰富充分。
  五要正确对待新颖。2003年以来,高考评分标准把“发展等级”由10分提高到20分,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但有些学生对创新存在严重误解,以为创新就要搞文言文或半文半白,搞语无伦次的另类,搞莫名其妙的高深莫测等等,其实,这样的误解只能害己。创新应该是论真理、抒真情、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应该建立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
  六要规范。规范指文体规范,要写什么文章,像什么文章。“文体自选”给考生选择的自由,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强化文体的训练,打好基础。
  七要强化构思训练。也许在作文过程中,开始时10分钟左右的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

(3)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分解释要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从以前高考情况看,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间。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①问号的使用。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1987年以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
  知识要点梳理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胃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类。下面分别叙述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1.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请把门关上。
  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语气舒缓的析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时独词句元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如: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
  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
  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析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如:
  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你来一下好不好?
  ④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未。
  例如:
  怎么啦,你?
  ⑤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
  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歌唱吧,为迎接香港回归!
  ②语气很重,很强烈的析使句也用叹号。
  例如:
  祥林嫂,你放着罢!
  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例如: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④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例如:
  长途!
  飞机!
  啊呀!你走错了。
  ⑤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2.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①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如: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话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例如:
  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④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例如: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⑤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⑥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如:
  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菇奋郁郁的。(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⑦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如: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因并列的各个成分有的较长,停顿大)
  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因各项之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⑧用在关联词之后。
  例如:
  他现在还不十分努力,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
  ⑨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他们和别的成分隔开。
  例如:
  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词)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2)分号。
  ①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②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转折关系)
  这个句子如果改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如果改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用分号。
  例如:
  早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用在因果关系句中表示两层意思)
  使用分号应注意的几点: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②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例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箱子、耀、水赖、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①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②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③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④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如: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4)冒号(:)
  ①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②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而的话。
  例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③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例如: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④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例如: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⑤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如: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使用冒号应注意:
  使用"xx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同志们!"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1)引号("","")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2)破折号(--)
  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如: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如: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如:
  "好香的干莱--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④表示语音的延长。
  例如: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⑤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例如:
  鲁待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⑥表示总结上文。
  例如: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⑦用在副标题前。
  例如:
  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⑧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例如: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例如: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③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括号里只是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①);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②),也可不用(如例③)。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4)省略号(......)
  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例如:
  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如: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例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④表示静默或思考。
  例如:
  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⑤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如:
  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⑥表示语言的中断。
  例如: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⑦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例如:
  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儿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5)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
  例如:
  a.《中学生》b.《语文报》c.《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应注意:
  ①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如:
  《读〈石钟山记〉有感》。
  ②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
  《苟子·劝学》。
  二、标点符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未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未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规律方法总结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技巧性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
  一、解决标点活用的考题,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等级
  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
  例如:
  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加标点:
  ①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口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②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口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口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答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
  上述四个例句中,似乎都有总说与分说部分,但为什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呢?又如何辨析呢?
  1.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同。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例①②句冒号后的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一一叙述。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例③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是对四大发明的注释,例④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阅、买办资产阶级",是对中国人民的敌人的注释。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例③句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例④句可以说成:"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起着帮凶作用,"。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3.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二、标点符号的判定,还要结合语境、语意
  例如:
  ⑤"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⑥"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两个句子意思差不多,一个是常式句,一个是变式句,但标点符号都一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单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只不过在主谓之间停顿了一下,而第⑥句,谓语提前,但感叹号还是放在单句之后。
  ⑦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⑧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例⑦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⑧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再如分号,用在表示偏正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生歧义。
  例如:
  ⑨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⑩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例⑨是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例⑩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两者都用了分号。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三、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特点
  一是实用性。命题材料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考查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顿号、引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括号、句号、问号等。二是注意较高要求的技巧性。选取的材料内容由短而开始变长,内容的复杂性是技巧性的具体体现。例如1997年测试标点的第一个句子就很长。"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产、旅游等资源。",因并列词组长就采用了逗号,分项中的并列就用了顿号,这是正确的。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不好把握的情况。例如1997年考题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现在天字。"此题的错误之处是引号使用不当,用不着引号。这样的句子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解决。
  标点符号的难点主要在辨认、识别上。

(4)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_3000字


  现在的阅读课偏重朗读感悟、交流对话,往往“君子动口不动手”,很少安排随课练笔的活动。其实,“听说读写”不可偏废,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
  有效的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二是为什么写?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三是什么时候写?适时的小练笔是在学生需要静心思考之处、潜心体味之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我们不妨根据小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下列几个角度来设计小练笔的具体内容。
  一、表达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
  第7课《虎门销烟》课后设计了一道写话题目: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抒写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想。
  教例: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凝视着这位民族英雄,心潮澎湃。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眺望着远方,充满了坚定,充满了力量,让敌人胆寒。(师:写得很有气势!)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沉思,在担忧,在下最后的决心。(师:你前面已经说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这会儿又犹豫啦?想一想,虎门销烟的意义?)哦,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神定气闲地指挥着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师:恰当地引用课文的语句,不错!)他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重任,(师:“柔弱”一般用于女子或孩子。众大笑。建议改为“他用自己的双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那个伟大的壮举,将那个光辉的名字铭刻于心——林则徐!(掌声)
  第16课《李时珍夜宿山寺》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笔题: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以“李时珍,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第12课《开天辟地》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样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学生读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提示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特别是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语段。
  二、理解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那个原来看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看了他的作品,非常震惊。那个外国学生究竟为什么震惊?他会想些什么?这是课文留下的一个空白,而深入地理解这个外国学生的认识变化,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由此,可以围绕“震惊”设计一个补白的理解性写话训练:那个外国学生震惊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写一写他心里的想法。
  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些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
  教例:(学生朗读)国王指着调达斥责道:“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什么叫恩将仇报?你就是这样的小人!卑鄙无耻!来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军棍,发配边疆终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赎罪吧!(众大笑。师插话:这国王原来信佛教!众又大笑。)公公,(师:什么?)公公是国王身边的太监。(众大笑不止。师插话:哦!这里还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从今往后就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级珍稀保护动物,(众又大笑)任何人都不得伤害!
  三、转述性的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些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第20课《珍珠鸟》从“我”的视角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的角色,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述人称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叙述语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
  第19课《诚实与信任》一文中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你从两个人的“电话”中知道了什么?请你用第三人称简要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教例:(学生朗读)我从电话中知道了那个男人(师:哪个男人?众笑。)那个陌生男人。(师:哪个陌生男人?众又笑。)就是那个小红车的主人。(师:这就明白了!)他已经换上了新的反光镜,谢绝了我的费用,(师:赔人家的钱,叫……)赔款。(师:准确!)谢绝了我的赔款,并感谢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纸条,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四、迁移性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
  第1课《老师,您好!》一诗中,用“春蚕、甘露”比喻老师,形象地凸显老师的无私与辛劳。老师还好在哪里?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认识议一议,然后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两个恰当的比喻,体现出老师这个职业的可敬与可爱。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当然,句式不能满足于学生写的一两个比喻,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首小诗,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第2课《但愿人长久》一文中,重点描写了苏轼在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尤其是将苏轼心中的所思所想,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述于文字中。阅读教学要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为了什么事?当时心里会有哪些想法?请你将当时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借月抒情的写法。这样的迁移性练笔着眼于“移情”。
  第4课《秋天》是一首琅琅上口的诗歌,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不妨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写另外一个季节。提示学生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模仿诗歌的写法写一两段。这时候的练笔就是模仿写诗,而各种修辞手法、句式都在这样的模仿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有利于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5课《天安门广场》一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景物。我们可以借鉴“移步换景”的观察与描写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者班级,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各种景物。这样的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
  五、想象性的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第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当然,如果转换视角,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小练笔,请学生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他会想些什么?这道练笔题目更贴近课文,也更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他的勇敢而富有同情心。
  第3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描绘个人心中的画面。
  第24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其实,学完《元日》后,也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
  六、延展性的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写成一段话。这样的延展性练笔其实是读书摘记。
  第18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读后,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不止这些,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写下来。这样的练笔或许像做专题“论文”,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第23课《春联》,也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读写练习题:请你收集有关春联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文章。可能这样的练笔不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但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练笔。如第14课《一路花香》一文,可以设计表达性的练笔:你读了这个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也可以设计想象性的练笔:请你想象这两只水罐在一起时的情景,它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然后写下来。所以,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
 

(5)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2012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已发布)


  绝密★启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大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林!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没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歆(xīn)羡 懵(měng)懂 浸(qīn)润 含英咀(jǔ)华
  B.绮(qǐ)丽 着(zháo)装 崔嵬(wéi) 敷衍塞(sè)责
  C.岑(cén)寂 手帕(pà)飙(biāo)升 越俎代庖(bāo)
  D.杜撰(zhuàn)骸(hái)骨 耸(sǒng)立 光阴荏苒(r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概率陶冶冠名权众志成城
  B.渲泄开销暴发力杯水车薪
  C.余暇神彩发祥地掉以轻心
  D.倾泻凑合摄像机相濡以沫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不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小狗兄弟》--冰心--现代--散文
  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史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

(6) [表示时间久远的词语]时间在流逝_1200字


  我的脚步一直没有因为任何东西而停留过,人们总说我的脚步匆匆。是的,时间,我是一个如此永恒的话题,我在人们的生命长河中淙淙流淌,叮咚叮咚,永不停息地高唱生命的礼赞。在亘古的时光里,你可否嗅到过我存在的味道?是李白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我,把他浓密的青丝一点点熬出岁月那银白的针,我一步步走过,使曾经狂傲的少年,改变了如昔颜色。在你感叹时光容易把人抛的日子里,就再也寻不回那一抹在西窗下叹息的瘦影,也不会再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嫣然一笑,再也找不到那个将泪珠与落花一起埋葬的女子,也不会再有那“辗冰为土玉为盆”的千古才情……是的,我是李清照袖口的那一缕残香,在她年轮的光晕里渐渐弥漫,我是林黛玉脸上的一滴清泪,在她青春的渡口里静静流淌;我一直都是渐行渐远,在你们看不到我的远方,我在铸就英雄陌路,我在打造美人迟暮……与你同步,没有错过。我不知疲倦地跨过世纪,我的字典里不存在宽容,只有苛刻,用久远的历史来证明的公平的苛刻。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里,不长亦不短,我轻轻地走到你们身边,可曾看到?田野里青青的麦苗,昨天还是一粒渴望阳光的种子,可曾听到,树梢欢愉的歌唱,昨天还在奋力地啄着屋壳,我不会消失,就像没有开始一样,我喜欢让你明白,昨天,春日里盛开的万紫千红,昨天还在打着朵儿,仲夏?氲拿?酰?蛱旎乖谙肮吣嗤粒?星锞镒抛斓氖?瘢?蛱旎故嵌涠浯睾炻薜募吩谝黄穑???锲?涞难┗ǎ?蛱旎故敲髅陌埠?hellip;…我在与你一起,把过去变为最遥远,我在与你一起,我不回昨天。在这个冬天伊始的时刻,我在和秒钟一起转着圆圈,还是和往常一样用飞梭一般的速度,执拗的向前飞奔,只是,我听到了一棵枯树的叹息,它是一棵在春天里曾经从鹅黄走到浅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3530.html

上一篇:醇厚7篇
下一篇:孩子味在哪里4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