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如舟靠岸7篇

如舟靠岸7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www.xjwk.net--作文专题】

如舟靠岸篇1:梦似双桨 吾如舟_1000字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灯,如星星之火,照明前进之路;似长长阶梯促使登高俯低;若劳劳双桨助舟步步靠岸。  忆当年,耳有闻伟大女作家毕淑敏,此让我有一种忘乎所已的憧憬;阅毕淑敏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我有了一种非一般言语即可表达的钦佩。我羡她的伟大成就,我仰她的卓越之作,更服她那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潜能,过人的意志及阔达的思维,因而我心中便有了一个你,我的梦。  看,你很美,美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是你的眼睛,为我照明前进的道路,美在溪流中,飘落的花瓣是你的泪珠,开辟了一条湍急的河流,增加了让我靠近你的难度,美在峡谷中,清晨的雾霭是你的面纱,让我看到了希望,产生了欲望,从而有了勇气踮起脚尖,向前踏步。直达初中大门。  蓦然回首,我站在高山之上,腑瞰大地之时,我依稀看到了你的身影,离我很近,很静,却无能把你抓住。当我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却却而止步之时,我仿佛听见了一句"心放宽,沉住气,向前走,步步为营"那声音,很轻,很亲,想与你对话,问你到底哪一条岔道才是通往你家之道,却又好像电话断了线,只听见海水在我脚下盘旋。  望,你来了,就像一块磁铁,具有非一般的磁性,让我看到你的名字,听到你所具有的能力,我就没有办法放弃进去闯一闯的念头,就没有办法去除走进你的动力。为什么,因为你的名字叫‘作家’,你是我追寻了十几年的梦想,你教会了我该如何提主加谓添宾,告诉我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背着一包信心迈进了高中殿堂。  你,让我懂得,用我手写我心,才能做到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意溢于海,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力量;你,让我发现,不用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用了技巧让别人发现不了的写作境界;你,让我有了拿一支珠笔秀整个世界的勇气,从而有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霸气。  你,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为你,我锻炼了看书搜句构段结章;为你,我经历了成喜败怒错哀对乐;于此,今天我在人生坐标上似乎找到了通往你家道路的方向,那就是:上坡--拐弯--前进--再前进。  放眼观去,似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拥有着一个梦想,而他们所做的似乎就是在为梦想成真而努力.然,对于你,则是我的星星之火,照明了我前进的路;是我的阶梯让我更上一层楼;是我的双桨促使我与信心拥抱和成功握手。  所以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是我该有的态度;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是我必备的原则,我坚信:再配合上自己的知识,就能将梦想放飞到蓝天中,我将会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梦想飞翔,让信念开花。

如舟靠岸篇2:[穿越大PK]蝶恋花_3000字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题记
  萧萧落木,落红满地,淡淡薄雾氤氲了远近,不知哪里飘来一阵轻砂,迷湿了我的双眼。
  (一)
  8月,我娘投江自尽,留下一封冷冷的遗书,几日后,阿玛以死旬娘。曾经荣耀一时的驸马府,如今冷冷清清。
  (二)
  “莫柔,如今你阿玛额娘已去,你有何打算。”东宫大殿上,储君锦祀问我。
  “莫柔别无打算,只愿从此浪迹天涯。”我答
  “柔儿,你叫本宫怎么舍得?”
  “太子殿下,莫柔去意已决。”
  (三)
  欧阳莫柔,莫柔郡主。当年额娘为我取名时,就是希望我不可柔弱善良,尤其生在皇家,更应如此。
  可是如今,莫柔家破人亡,却无半点怨言。莫柔啊莫柔纵使眼泪流干,又能如何。
  我散了家仆,只身一人走出城门。
  我回头,城门徐徐关上,也关了身后这一片繁荣。
  “等一下!等一下!”太子骑马奔来。
  “太子殿下,你还有什么事?”我头也不回的问道。
  “柔儿,留下来与我成婚不好吗?”
  我苦笑摇头“锦祀,你若真为我好,就该让我离开。”我留下这段话,便离开了。
  (四)
  娘生前常对我说,爹是个好人,将来也要我找一个像我爹一样的好男人。不知道娘在得知被爹辜负时,是否还记得常对柔儿说的这句话。娘大概是后悔了吧,否则也不会在遗书中留下:自古薄情多男子。七个大字。
  我的额娘,溟宫长公主,太上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曾经不顾皇室阻挠与爹爱的轰轰烈烈,惊艳了大江南北。
  欧阳别绪,当年皇帝钦点的状元郎,又是红极一时的乘龙快婿。当年,额娘问你可曾有家室,你为何要骗她,否则欧阳一家何至于发展到这种局面。
  皇上龙颜大怒,他决不允许自己的小妹就这样被人辜负,于是,他发出通缉令到处搜查父亲以前的家眷,决不轻饶。
  (五)
  我离开京城,去了江南。
  我爹的祖籍就是江南,江南人生性最爱水,父亲生前最爱泉水。驸马王府就有一眼清泉,听说那是娘为爹专门请人修的,爹还亲笔在上面刻了诗句——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爹说,上面有他的字。别绪。
  (六)
  芳草水岸,栖满了晓风残月;只有一副古渡舟头,晚风轻吹着。我踏上了江南路。
  (七)
  “江公子,前面可是江南?”
  江公子,江少泉。同舟的一位客人。
  “正是。”他久久站立在舟头缓缓开口,青丝衣带,却未曾回头。
  嫣然间,水上泛起轻轻波痕,小舟上落了细雨,烟雨笼罩,分不清是雨丝还是晨雾。忽而,舟头上飘来箫声,似蜻蜓点水般清雅。
  微雨。晨雾。箫声。我撑一把油纸伞,举过他那伴有雨露的青丝上。他依旧未曾回头。
  曲毕,他微微转首。清泉似的幽深的双眸,细长的柳叶眉微微促颦,好一个俊美的男子!
  (八)
  小船渐渐靠岸。
  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从船舱中露出头来,他叫小连,少泉的随从。小连抬眸看了看细雨,又缩回去。
  “少爷我们去的匆忙,未曾带伞,这淋坏了药可怎么办呐。”小连手中提着几副药。
  少泉细眉微颦,犹豫片刻便脱了外衣,毫不犹豫的抱过小连手中的几副药,细心包住。
  我微微一笑,将手中的油纸伞递与他。
  (九)
  江南。亦是繁荣。
  江南女子更是透着一股小家碧玉般的甜美。
  (十)
  江府。荷花池。一眼清泉咕噜咕噜的涌着清流,流向这一池繁荣。
  “少爷说,若姑娘不嫌弃,先在府上住下,等他忙完,亲自向姑娘道谢。”小连送来一盏茶。带完话便离开了。
  初到江南,别无去处,现在江府住下,再计来日也好。
  (十一)
  江少泉。一袭素衣,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姑娘久等了。”他微微低头,手中拿着一把折扇。
  “江公子哪里话,柔儿正愁无处歇脚呢,柔儿应该感谢公子才是。”我欠身还礼。
  少泉说,伯母久病未愈,此次离家便是北去寻药,归途中又巧遇了我。
  (十二)
  在江府的这些日子,亦是祥和。
  江府东楼。少泉吹箫,我抚琴。
  独倚小楼。琴音如流水。弦上飞音,指尖传情。迁回的掌心曲线,拨动着内心的律动。少泉,你可懂我的心?
  (十三)
  月光如水,温婉清透。
  “柔儿,你看那些繁星。”柔儿,他这样称呼我。
  “好美的星空。”我喃喃道。美的的确非凡,但却有些飘渺,甚至空虚。
  “柔儿。”少泉轻抚我的长发,“愿今生执柔儿之手,永不相离。”
  少泉,你许下的诺言,就像那池中泉水。流走了,便再也不复返了。
  (十四)
  伯母的病仍未见好。听说,乔家有个祖传秘方,或许可治伯母的病。
  江府东楼。少泉如醉如醺。
  “少泉,为何独自在此喝闷酒?”我轻轻搂住他。
  少泉转过身子,眼眸中折射出淡淡的忧郁。
  许久,他张了张嘴。“没事。”
  (十五)
  不久,乔家送来几副药。
  我把药熬好,给伯母端去,伯母微微睁开眼睛。开口道:“若我泉儿娶了你这般温柔善良的姑娘,我也可安心离去了。”
  “伯母哪里的话,早有诗人说江南佳丽地呢,柔儿岂能比得上她们温婉甜美。”我的双颊微微发烫。
  伯母笑着摇摇头,把药喝了。
  (十六)
  夜,微凉。
  “欧阳姑娘,少爷有请。”小连道
  东楼楼阙上,少泉把手叠在背后,抬头目视着天空——漫天繁星。
  少泉缓缓转过身子,我抬头,瞥见他复杂的目光。
  许久,他的目光转向我。
  “我,我就要成亲了。”他说。
  那一夜,繁星闪烁。注定了我今日的伤。
  少泉,我只想问你,昔日的诺言,你忘了吗?
  (十七)
  一早,我留下一封信笺便离开了。
  也许这一别,就注定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十八)
  乔家茶楼。我端起一盏茶想着待会如何应对伯父。
  “是谁找老夫?”顷刻,一个与我父亲一般大的中年人来到我面前。
  “这就是我家老爷。”店小二道。
  乔世锦。乔家老爷,爹的大哥,我的伯父。因某种原因过继乔家。这是父亲死前告诉我的,他说,如果皇上不肯原谅我欧阳一家,便让去投靠我江南苏州城的伯父。
  (十九)
  “二弟啊!我欧阳一家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孽啊!”。伯父仰天大哭。
  我告诉伯父,父亲因病去世。
  (二十)
  伯父把我带回家中。乔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尤其门楣上乔府两个字显得格外刺眼。
  “伯父,家中有喜事吗?”
  伯父点头,“过几日,便是小女出嫁之日了。”
  “哦?可是江府江公子?”
  “正是。”伯父点头。
  我黯然。实在不懂,上苍为何如此捉弄于我。
  (二十一)
  乔家小院,别致优雅,不同于江府的豪华,气派。却也是江南地区少有的富贵人家。
  (二十二)
  不久,便见到了伯父的女儿,我的堂姐。乔锦芝。
  乔锦芝。果然皎若秋月,貌若天仙。也许,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配得上少泉。
  姐姐初见我,满是欢喜,并吩咐下去,执意将自己的闺房让与我同住。
  在乔家的这几日,乔家上下个个喜上眉梢,乔家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整个乔家沉浸在喜悦当中。唯独留我独自悲伤。
  (二十三)
  姐姐亲手为自己做嫁衣,每一针每一线都缝的格外小心。
  她说,他喜欢就好。
  (二十四)
  他们成亲的前一晚,我悄悄离开乔家。
  姐姐,我怎有勇气看我最爱的人与我唯一的亲人成亲?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二十五)
  他们成婚那天,江府门前,门庭若市。
  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少泉,我看你最后一眼便离开。我抬头望天,眼泪还是不自觉的落了下来。
  忽然,人群骚动,一骑兵队飞奔而来。那不是宣读圣旨的使者吗?想着,那人下马,手持圣旨,很快人群中让出一条路,那条路正是通往江府。
  我跟着过去,满院人均跪地。
  “欧阳别绪藐视王法,欺上瞒下,犯下滔天大罪,陛下降旨,诛其子江少泉,另责江倚缓为溟宫长公主守陵至终。钦此。”
  倚缓。江倚缓,你可知驸马府中那眼清泉,父亲所刻诗句?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倚缓。别绪。
  随后,几个府吏将少泉拖走,少泉大喊:“父亲,既恋权!何生泉!”
  顷刻,江府混乱不堪。客人,家丁跑的跑,逃的逃,不久,江府空无几人。
  堂上,江母晕了过去,姐姐早就瘫倒在地上。
  我安顿好江母跟姐姐,又便派人将情况通知乔家。
  (二十六)
  第二天一早,家丁传来消息,江母过世了。
  江母脸上面带微笑,手中紧握一块手帕,上面绣着四个大字:欧阳别绪。
  父亲虽多情,竟有女子对他如此痴情,也不枉此生。
  我草草将江母葬了,做主散了所有家仆。从此世间便再无江府。
  (二十七)
  姐姐神魂未定,整日整夜哭哭啼啼,伯父买通府吏,叫我陪同姐姐看望少泉。
  监狱内,少泉蜷缩在一个角落。消瘦的脸色让人不忍直视,姐姐一把抱住少泉,泪水浸湿了他素白的衣裳。我低头,以免被他认出。
  他俩紧紧抱在一块,相拥相吻。
  我冷笑。转身,便要离开。
  “妹妹,你去哪儿?”乔锦芝这样问我。
  “回京。”
  (二十八)
  “你回来了?”太子,不,陛下这样问我。
  先帝因病驾崩,锦祀做了国君。
  (二十九)
  不久,锦祀立我为后。
  “你为何回来?”他问我。
  我答:“因为爱情。”
  陛下龙颜大悦。他说,我与爱妃成亲,理当普天同庆,爱妃想要什么,朕都满足你。
  我点点头。眼角滚下一颗泪珠。
  “陛下,我要你——大赦天下!”
  (三十)
  楼阁上,不知哪个小公主在念书: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高一:温玉超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很好的印象。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鉴。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划分章节过多,开头结尾处比较仓促,情节刻画的不够具体,对心理活动的描写不够细致。感情、气氛的渲染有些轻淡,使读者不能深入进入故事中。
  作者可以将篇幅较短的章节作为过渡段与下文合并,使文章更加简洁,赋予文章一个完整的开头,故事情节刻画的更具体些,感情的表达可以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衬托。
  点评老师:苏璐璐

如舟靠岸篇3:写景作文:忧伤威尼斯_3000字

  写景作文:忧伤威尼斯
  我是在欧洲九国考察结束后乘轮船进入威尼斯的。站在轮船的甲板上往远处眺望,看到海天交接处的岛上出现了教堂穹顶和钟楼。随着轮船的驶近,海滨两岸上的总督府、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教堂以及许多中世纪的建筑都进入了视线,岛上无数美妙绝伦的彩色老房子在眼前掠过。运河中分布着无数的小水道,散开来通往不知名的地方,水中的贡多拉轻摇慢摆显得悠闲。漫天的海鸥象白色的精灵跟随着轮船盘旋飞舞,忽而停息在船杆上,忽而在水面飞弋。微风吹抚着,海水涌动不止,整个亚得里亚海澄碧蔚蓝,波光闪耀,浅淡的阳光似乎正酝酿一场和谐的梦。此时,我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轮船徐徐靠岸,我踏上了梦幻般的水城,威尼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失望,那扑面的是万分世俗而令人窒息的商业气息。沿岸的街道不是很干净,满街充塞着叫卖的喧嚣。街道左边是宽阔的水域,右边就是水城,一字排开的建筑物看起来己年久失修,显得灰暗陈旧,它们的墙体浸渍在河道里。水城内一条条小河垂直地穿越街道,流进左边的水域。沿着街往前走,就会经过一座座别具特色的石桥,站在石桥上可以浏览小河两岸的景观,而每一条小河及其两岸的景观却又风光各异。令我烦恼的是游客太多,而且越来越多,前看不到头后望不断尾,太多的游客遮断了景色的连续。我不禁叹息:为什么世界如此雷同,不管到那里,所有旅游点总是人太多。还没有开始游览我就为自己感到累,也为空间狭小的威尼斯水城感到累。
  跟着导游,我们来到圣马可广场。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广场的入口处矗立着两根高高的石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带翅膀的青铜飞狮。飞狮左前爪握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在总督府的房顶上也立着圣马可和他的狮子。这只带翅膀的青铜飞狮就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和城市的象征。广场南、北、西三面分别被圣马可教堂、钟楼、新市政厅、克雷尔博物馆和总督府等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鸽子是圣马可广场的特色之一,只见成千上万只鸽子时而簇拥在地上觅食,时而又飞满整个广场的上空。鸽子与游人相当亲近,我们手掌上放着食物,马上就有几十只鸽子争抢围食,手臂上、肩上都停满鸽子。这里的鸽子由于游客喂食太多,每只都胖的腰圆膀又扎,如果体检,血脂、血压、血糖超标是肯定的,作B超估计还会发现脂肪肝。游客无节制地喂食看似爱动物,其实是在变相地虐待动物,是温柔的残忍啊!广场边就是几家著名的咖啡馆,门口有乐队轻声伴奏,侍者极有风范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伺候的都是显贵人物。我们本想过去品尝咖啡,但怕显贵的身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太难堪,所以只好作罢。据说到这里可以品尝到700年来始终香醇的咖啡,拜伦、狄更斯都曾经在这里的露天咖啡座品过咖啡。
  广场的正前方就是建于公元9世纪的圣马可大教堂,因收藏了耶稣门徒圣马可的遗骨而得名。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和4000平米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这座教堂融合了各个世纪不同的建筑风格,它有拜占廷式的金碧辉煌,歌特式的建筑精神,罗马时期的古典外观,伊斯兰的庄严肃穆。正面是大型拱廊,有5个奢华的大门,分别以罗马时期的小圆柱和浮雕装饰。进入教堂,其装饰的极尽奢华让我感到惊叹,这里不像宗教的圣殿,倒象一座金光闪烁的皇宫。圣马可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内部墙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镶嵌的壁画和大门顶上正中雕有奔驰着的四匹金色骏马。墙壁上金色的镶嵌画都是圣经上的故事,最耀眼的艺术杰作是布道坛后一幅用纯金打造的装饰屏,上面镶嵌了无数贵重的宝石和珐琅。在左侧的圣母小教堂中,装饰画和拜占廷金质圣器都是威尼斯的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掠夺来的战利品。我个人认为,这里宗教的神圣远远不抵世俗的奢华,宗教的精神己完全被威尼斯商人的铜臭味淹没,我不得不对威尼斯商人的极度贪婪和疯狂敛财刮目相看。
  从教堂出来,导游带着我们去游览圣马可钟楼。钟楼高98米,落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钟楼宛如圣碑,威严而挺拔。我们是乘电梯上的钟楼,钟楼上装饰着会移动的人物、挂铃和带翅膀的飞狮,飞狮的上端有圣母玛丽亚携子的镀金铜像。每到整点的时候,两个机械人就会用槌自动敲钟,钟声响彻整个城市。钟楼是全岛的制高点,伽利略当年就在这里向总督展示自己的望远镜。我在楼顶环顾眺望,整个威尼斯的迷人景色尽收眼底,整座水城就像一幅19世纪的印象派油画。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一排排贡多拉与海水相映成趣,煞是好看。岛上红褐色的房屋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间杂着高高的尖顶楼,就像童话里的小镇。俯瞰诺大的圣马可广场,只见游人攒动,微似蝼蚁。再看那只带翼的飞狮,也似乎在为自己能被游人瞻仰而洋洋得意。一切的一切全显得不紧不慢的样子,我想威尼斯真不愧是座让人慵懒闲散的城市,它只属于愿意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人,这可能就是威尼斯的独特魅力吧?
  威尼斯是玻璃艺术的故乡,这里的玻璃制品精致而色彩艳丽。下钟楼从圣马可广场出来后,导游就把我们带到一个烧制玻璃器皿的作坊,让我们到二楼坐在木板搭的台上,观看一位六十多岁的当地人给我们表演玻璃器皿的烧制工艺。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玻璃器皿的烧制,所以看的兴致勃勃。只见老师傅从火炉中取出烧的火红的玻璃胚料,放在专用的管子头上,先用嘴吹成空心的玻璃泡,然后用钳子拉拽几下,一个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玻璃器皿就横空出世了。其高超独到的匠艺让我看的目瞪口呆,后悔年轻时没来学一手。接着我们就被带去商店参观各种玻璃制品,那精巧鲜艳的玻璃器皿确实漂亮的令人怦然心动,当时大家都有抢购的欲望,但因不能安全携带只得空手而去。
  走出玻璃器皿作坊,我们散步在威尼斯的小巷里,想不到小巷却另有一番旖旎。面具店和玻璃制品店的橱窗琳琅满目,那些晶莹剔透的玻璃花瓶、花卉动物,另类的如同上帝在世外桃园遗落的物件。奢靡至极的面具更是挂的店墙满满,那镶金裹银的包边,潋滟闪烁的垂珠,高翘竖立的羽毛,绮丽空灵的花纹,怪诞夸张的装饰,硕大逗笑的鼻子,诡异妖媚的眼神,构成了绝美而神秘的面具世界。直视面具我突然心动,在人类社会真实的世界里,人人不都有一张面具吗?我的是哪一张呢?我们不是也时常带上面具才能勇敢地面对自我吗?回望浮世的沉沦,想象迷幻的现实,威尼斯面具昭示的深意让我强烈震撼,使我久久驻足而难以步移。我痴迷地对着面具凝视,甚至己感觉到灵魂正在飘然出窍。导游告诉我,威尼斯每年2、3月都有狂欢节,人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分,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这是一场不散的夜宴。狂欢节的习俗最初起源于那些喜欢隐姓埋名到赌场厮混的威尼斯贵族,后来演变成为欧洲最具有异国情调,多姿多彩的节日。莎士比亚写过一部戏叫《威尼斯商人》,很多没来过威尼斯的人也从中领略了这座城市的商市风貌和这里商人的品性。在威尼斯,开店的手工艺人都是骄傲倔强的,为了艺术的尊严甚至连还价都不肯。余秋雨老师在他的游记《寻常威尼斯》中是这样评价威尼斯商人的: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总的感觉是本分、老实、文雅,毫无奸诈之气。他们不是在博取钱财,而是在固守一种生态。余秋雨老师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很中肯,但是我想,威尼斯商人的经商本能是不会让这里与世隔绝的,所以那种古老安祥、美丽恬静的梦幻,只有在上帝的梦中才会出现。
  时间己经不早了,导游领着我们去坐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游水城。尖舟的名字叫“贡多拉”,是由威尼斯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造的,所有的船身都漆得油光黑亮,窄窄的又细又长,船头船尾都尖尖的向上翘起,船上还有一些富有艺术性的装饰品。特别是撑船的男士一律紧身打扮,黑帽黑衣黑裤,俨然是帅哥“佐罗”。坐上贡多拉,我们穿梭在水城之中。水巷中来来往往都是船,细细的水道有的仅能并行两只小船,但它却把整个城市沟通在一起。在水巷上面有无数的小桥,小桥把水道两边的街道联系起来。水巷的两边都是住宅,当地居民用各种垂吊的植物和五颜六色的鲜花,把自家的窗台装饰的十分雅致,唉乃一声船摇过,定格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船夫告诉我们,这些房屋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因为底下都是用大石块铺的,所以地基非常结实,能长年浸泡在水中而不倒塌。当两条船在窄窄的水巷中擦肩而过时,不同肤色的游客都会笑着互相问候。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迤逦的水巷与流动的清波映衬着玲珑的小桥、可爱的游船和风格

如舟靠岸篇4:说林训

【原文】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速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曹氏之裂布,

如舟靠岸篇5: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着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一、人物小档案
  人物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后人称为“小杜”。
  杜牧(7张)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着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文学的成就
  主要作品
  着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着作甚富,主要着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着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着,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风
  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风格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二、作品一览
  七绝
  《清明》《山行》《江南春》《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秋夕》《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
  《叹花》《金谷园》《书怀》《鹭鸶》《过勤政楼》《题乌江亭》《沈下贤》
  《赠别二首之一》《七绝·登紫工山》
  《赠别二首之二》《七绝·登乐游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题禅院》
  七律
  《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五律
  《旅宿》《睦州四韵》《题扬州禅智寺》
  五绝
  《长安秋望》
  其他诗集
  《感怀诗一首》《赠杜秋娘诗并序》《郡斋独酌黄州作》《张好好诗》并序》
  三、历史典故
  轶事典故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
  《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此时吴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他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崔侍郎重然诺,讲诚信是好事,不过他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考试前就如此轻易地决定众多考生的命运,还是让人对这样的考试产生怀疑,那里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呢?不过,杜牧终究没有辜负吴武陵,也没有辱没崔侍郎。大和二年(828),杜牧在洛阳高中进士,感到无限荣光。若干年后,唐代进士便以杜牧为荣了。
  由吴老这样的清流赏识推荐而进士及第,杜牧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皇榜公布后,他曾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三十三人,就是这次进士及第的全部人数,大致相当今天全国高考各省文科状元的人数,这个数目在唐代还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据说唐朝二百九十年间,进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数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诗人很惆怅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作品
  这个春天是属于杜牧的。他正月参加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二十多岁的杜牧毕竟年轻,接连碰到这样的喜事,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耍。“曲江水满花千树”,它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时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要想到曲江从容赏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时候才行,不过到那时,花儿被人看了一天,精神也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谈起来。僧人便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满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这位僧人面色平静,木然地追问杜牧从事什么职业。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赶紧把杜牧连中两元的喜事拿出来夸耀,僧人依然不为所动。诗人很是惆怅,现场赋诗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究竟是不是吴武陵推荐及第的,这件事很值得怀疑。小杜有封信名为《投知己书》,其中曾向朋友夸耀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看可与进,业可以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可见当时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说酒席上有人反对吴老的荐举,理由是杜牧不拘细行。其实杜牧不拘细行、风流名闻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后,主要在二十六岁到三十六这十余年间,这时他基本上在各方镇使府中为幕僚,有名气,有才气,环境宽松,有条件充分展示他的风流倜傥。李商隐含蓄地说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所指的也是这段幕僚生活。估计《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据杜牧后来的倜傥形象编造出来的。
  幕府生涯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他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他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

如舟靠岸篇6:宋应星的哲学思想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确切地说是自然哲学思想,首先围绕自然界万物起源及其发展变化这个总的问题而展开的。这不但是自然哲学而且也是整个哲学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中国古代哲学大体说来有两大派,每一大派又有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第一大派认为万物起源于最原始的物质本原,按自然界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这一大派中又有一元论及多元论之别:前者主张万物最初本原只有一个,元气论即持这种观点;后者主张万物最原始本原有五个,即水火土金木五种元素,此即多元论的早期五行说。由于这派都强调物质的第一性,承认万物起源于物质本原,因而属于唯物主义自然观体系。另一大派认为万物起源于精神性的本原“道”或“理”、“心”。先有道、理、心,然后有万物,而万物发展变化即是道、理、心之表现。这一派虽属一元论,但因其强调精神的第一性,因而属于唯心主义自然观体系。这一大派中又有两个流派,一派认为理或心之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另一流派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物,而理在物先,即客观唯心主义。这一派为了使阴阳五行说为自己服务,将其巧妙地改变成一元论。关于宋应星以前各派对万物本原及其变化的不同哲学论点及宋应星如何取诸家之长自成一说的具体经过,拟在本书第十一章讨论其历史地位时详加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本章重点在评述他本人的自然哲学思想。宋应星在《论气》一书中提出其有关万物本原及本质的“形气论”。他提出了“盈天地皆气也”(《气声》)的哲学命题。这种气“把之无质,即之有象,遍满阎浮界中(充满宇宙之中)”(《水尘二》),气外无理、无道、无心。这与宋儒陆九渊(1139—1192)所说“塞宇宙一理耳”(《象山全集》卷12),正好是截然相反的提法。宋应星又指出:“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由气而化形,形复返于气,百姓日习而不知也。初由气化形,人见之,卒由形化气,人不见者,草木与生人、禽兽、虫鱼之类是也。“这就是说,充满宇宙之间的都是气或元气,这种气本无形,但脱离其原始状态后便有了形象。由气变化成人可见到的形体,便是草木、虫鱼、禽兽等万物,但万物最后又变化成人不可见的气,这个道理一般人习以为常、却不知其真正含义。可见宇宙万物包括无生命和生命自然界的一切,究其最初的物质本原,都是由气而变化成的。既然“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也就排除了主宰气的所谓理或心的存在,换言之,宋应星否定了朱熹所说“无形而有理”的思想。其次,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从哲学的角度看无非是“由气而化形、形复返于气”的客观过程,而不是像宋代陆派杨简所说:“天地[乃]我之天地,变化[乃]我之变化,非他物也。”(《慈湖遗书·已易》)所有这些都说明宋应星的形气论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而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一元论比多元论接近真理,是人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正确路线。还应指出,当宋应星陈述其气化形、形返气的自然界变化时,有时也用“虚”的概念。“夫由虚而有气,气传(转)而为形,气[复]还于虚”(《水火》)。这里的“虚”或“大虚”与张载所说“太虚”是一个意思,属于物质性范畴,“太虚即气”(《正蒙·太和》),并不是指虚无。宋应星自己也解释说,他所谓形返气或“返虚”,“非其还返于虚无也”(《形气》)。两人的解释排除了对其思想的唯心主义曲解。张载认为元气通过阴阳“两端”(二气)造成万物,但并未再解释造成万物的具体历程。宋应星在发展并改进张载理论时,在气与万物之间引入了“形”这一物质层次,认为气是通过形而变化为万物的,从而把他的理论称为形气论,以有别于元气论。他又把形气论与周敦颐改进的阴阳五行说结合起来,形成他的“二气五行之说”。然后再进一步解释万物由气构成的历程。《天工开物·作咸》及《论气·气声五》都说“天有五气,以有五行”,认为水火土金木五行由相应的气而生,不是万物的最原始本原。他又对五行或五气逐个分析,认为水火二气是较基本的。“杂于形与气之间者水火是也”(《形气一》),“形而不坚、气而不隐者,水火之体也。二者介于形、气之间,以为气矣而有形,以为形矣而实气”(《形气二》)。那么什么是形呢?宋应星指出:“凡世间有形之物,土与金、木而已。”(《水火三》)也就是说,万物由气和水火通过土、金、木构成的“形”这一物质层次发展起来的。把五行的行改称形,并赋予新的意义,这是宋应星的一项发展。但他又认为介于气与形之间还有个物质过渡层次即水火。水火是形但又不固定,是气但又不稳;是气却又有形,是形却又实在是气。把张载与周敦颐体系中的阴阳具体化为水火二气,这是宋应星的另一项发展。张载认为元气由阴阳“两端”所感而运动、变化为万物,还不够具体。周敦颐认为由阴阳动静而成水火二气,把阴阳与水火看做两个层次,从而把阴阳抽象化。在宋应星看来,阴阳也是二气,而水火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形式。火为阳气,水为阴气,阴阳二气与水火实际上应属同一物质层次,即“介于形、气之间”,亦即介于气与土金木之间,下一个层次才是有形体的万物。他在元气与万物之间插入形及形气之间的水火二气这两个物质过渡层次,是对传统的元气论的新补充,使由气至万物的发展历程具体化一步。于是物质世界的构成,分为下列层次:气→水、火→土、金、木→万物根据宋应星的“二气五行(形)之说”或“形气水火之道”,传统学说中的“五行”的正确排列顺序应当是:水、火、土、金、本,而不应是任何别的排列次序。他的这种排列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一致的,体现了它们五者之间从低级至高级的发展序列。所谓具体含义指有形的水火;所谓抽象含义指构成有形水火的物质要素,不一定能看得到,相当于水素与火质或水气与火气,具有气的属性。只有从“亦形亦气”这层含义理解水火,方合应星之本义。对土金木亦应从这层含义来理解,虽然三者比水火更为有形一些。宋应星在论述水火土金木五者相互关系时指出,其中水火是最基本的,水火二气均平地含于土内(《水火三》)。土与金木比,又较为基本,因金、木均生于土,因而土介于水火与金木之间,而金木中又都含水火。他写道:“土为母,金为子”(《形气五》)、“土为母,石为子”(《形气五》)、“木生土中”(《水火三》)。他又在《水火三》写道:“今夫以土倚(伴随)土不得水,而以金倚土则水生,是金中有水也。以石磨石不得火,而以金击石则火出,是金中有火也。至于木,生于地下、长于空中,二气(水火)附丽其中,铢两分毫无偏重也。取青叶而绞之,水重如许。取枯叶而燃之,火重亦如许也。”(《水火三》)所以木中亦含水火。此处的火指火质或可燃性成分,现在可理解为碳及碳的化合物。《形气五》还注意到木燃烧后有灰烬返还于土,因而木中亦含有土质,现在可理解为矿物质成分。土在水火与金木之间起着沟通与介质的作用。因而水火土金木之间不存在像过去说的那种单纯的并列关系,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关系。宋应星关于水火土金木相互关系及划分层次的观点,与明代哲学家王廷相(1474—1544)及科学家李时珍的观点是一致的。王廷相也认为五行应分为水火、土、金木三个层次(《五行辩》)。而李时珍则指出:“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之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本草纲目·几例》)时珍还指出:“水火所以养民,而民赖以生者也。本草医方皆知辨水,而不知辨火,诚缺文哉,其气行于天、藏于地,而用于人。”(《本草纲目·火部》)可见宋应星的思想直接受李时珍的影响,但他又比其前辈对万物的构成探讨得更为绵密。他像李时珍一样,也特别强调水火的作用,这反映了在他那个时代工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比前代更为发达。宋应星也指出:“水火二气均平布空,宜以均平附物也。太清之上,二气均而后万物生;重泉之下,二气均而后百汇出。”(《水火三》)“尘埃空旷之间,二气(水火)之所充也。”(《水火二》)这就是说,除构成万物本原的元气而外,其发展形式水火二气也均匀地充塞于天地之间、附载于万物之内。因而“盈天地皆气也”,还应理解为元气及水火二气,二气再与土金木等形作用后,便化生万物。这是对元气论的具体化。宋应星将他的这一新说称之为“形气水火之道”(《形气二》)。宋应星在剖析水火土金木相互关系及过渡层次,亦即解决了“亦气亦形”这一物质过渡层次与形的物质过渡层次间相互关系及过渡之后,便进一步阐述了万物生成之理。《天工开物·陶埏》指出:“水火既济而土和。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这是说靠水火对黏土的交互作用,烧结成陶瓷,供民日用。同书《燔石》章亦云:“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靠着烈火对来自土中的矾矿及硫黄矿石的锻烧,得到各种颜色的矾石及黄色的硫黄。同章又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百里之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这是说将土内所含的青石(石灰石)用火焚烧,便得到石灰,石灰再与水配合使用,便永劫不坏。《冶铸》章称:“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形而效用于世也。”将土中所含金属矿石以炉火冶炼便得到金属,通过铸造使其成为器形而效用于世,但铸造亦需“媒合水火”。《锤锻·冶铁》云:“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当金属制出后再烧红锤锻,由于水火未交互作用,其质仍不坚。乘出火之时入水淬之,方成健器。借水火与土(包括土中矿石成分)相互作用,便得到陶器、瓷器、矾石、硫黄、砒霜、石灰、金、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再通过水火与成形之金交互作用便得到铜锌合金、铜镍合金、铜锡合金,各种各样的铸造器型如钟、鼎、锅、镜、钱币以及锻造器型如刀斧、锄、

如舟靠岸篇7:梦境_1500字

  夏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照得让人睁不开眼,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让本来就心烦意乱的我显得更烦躁了,走在大街上隔着鞋底也能感觉到那水泥路被太阳晒的滚烫,我不由地加快了步伐,飞似的往家跑。回到家首先是猛灌了一大杯冰水,然后开着空调躺在床上进入了梦乡。。。。。。
  梦里,我站在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青葱的山,碧绿的湖水,翠绿的草丛,清雅的竹林。天空洒下零零星星的雨,那雨像是无数蚕吐出的银丝,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将一切笼罩在其中,真当是烟雾飘渺雨妖娆,湖面上仿佛飘着一层如梦似幻的薄雾,眼中的景色好像一幅出自大师手里的水墨画,我在这样的细雨中漫步,让肌肤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细腻。细雨的丝丝清新和丝丝缠绵让我感觉到自然,纯真和透明。渐渐地,雨停了,我才从刚才那仙境中醒过来,翠绿的青草上有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风轻轻拂过一片草地,露珠被风吹得顺着青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发出清脆婉转的鸣叫,使环境显得更幽静了,此时此刻只剩下那一片的宁静了,天空不再显得阴暗变得碧空如洗,我的心情也变得晴朗起来。一叶孤舟在水中央随着水波一起荡漾,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慢慢站起来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拥抱这里的空气,嘴角不自觉得勾起一抹微笑。
  我小心翼翼地坐上那船,清凉的微风拂过水面,然后再拂在脸上带来阵阵凉意,用鼻子在空中嗅嗅就会闻到只有湖水才特有的清香,微风犹如少女的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3052.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