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专题 > 七月的天山8篇

七月的天山8篇

时间:2018-11-07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www.xjwk.net--作文专题】

七月的天山一:《七月的天山》改写_200字


  七月的天山,/秋天般清凉。/那雪峰间云影,/在白缎上绣就银灰色的花;/那直泻的雪水,/激起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还有,/那斑斓的溪水与石子间,/往来穿梭的鱼群。/寂静的天山,/生机无限。
  七月的天山,/春天般灿烂。/那翠绿的原始森林,/塔松爷爷撑开无数把巨伞;/那漫流岩上的水声,/在密林间敲出了叮叮当当。/还有,还有/那高过马头的野花,/宛如锦缎,/灿若朝霞,/绚烂如同彩虹。/幽静的天山,/春意无边。

七月的天山二:快乐的暑假_1000字

  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了,我和妈妈早打算出去玩。我早早收拾好了行李。
 
  我们首先去了吐鲁番的坎儿井乐园。一下到坎儿井的暗渠,仿佛一下子进到了一个天然的冷气室,十分凉爽。我拿起水瓶灌了一瓶井水,一饮而尽。啊!这水既冰凉又甘甜,一下子就驱散了我们一路上烦躁的心情。看博物馆资料,我还知道了坎儿井全长五千多千米,井水是从天山上融化后的雪水聚集而成。这项工程因其难度之大,人力之多,与大运河、长江三峡共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水利工程”。
 
  去完坎儿井,我们又去了葡萄沟。葡萄沟是神奇的。它的两旁,是炎热的火焰山,山上没有一丝生气,而山下的葡萄沟却是另一番样子——生机勃勃,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葡萄个个鲜艳饱满,像一颗颗挂在架子上的宝石。我可忍不住了,摘下一颗葡萄吃了起来。呵!真甜。
 
  最有趣的是葡萄沟看斗鸡。那些鸡可真凶啊,刚一见面就互相怒目而视,像一对仇人一样,羽毛都立了起来。冲上去,就是一阵厮打,羽毛乱飞,火气冲天,不一会一只鸡被打下台来。我的天,这回我可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好斗的公鸡”。
 
  来到上海,我们玩了很多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海洋馆。走在透明的玻璃管道上,一只巨大的鲨鱼正在我们上方游来游去,不时地向我们露出它那洁白的牙齿,仿佛在向我们笑。让我觉得既好笑又恐怖。在这里,我还见到了中国特有的鳄鱼——扬子鳄。他正懒洋洋地趴在石头上,竟没有一点野生鳄鱼的凶狠霸气。在所有的水生动物中,最漂亮的要数水母了。他们那透明的身体,在五彩的灯光照射下,也变得五彩缤纷,十分美丽。这里还有小丑鱼、龙虾、电鳗、以及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他们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底王国。
 
  我们回来的时候,还顺便去天山玩了。我通过四年级学的《七月的天山》一文认识了天山,所以这次慕名而来,只不过晚来了一个月,成了“八月的天山”。一进山里,戈壁上的炎热一下子被我抛在了脑后,迎来的是高山上的阵阵寒气。我们坐着区间车一直到了山顶。刚下车,就和清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森林和野花的芬芳气息。我们一行人顺着气息往山上走,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个湖——天池!湖上还有许多游船。我可忍不住了,我拉着爷爷交了钱,上了游船。在船上,湖面上的冷风向我吹来,带来了阵阵寒意。在当时,我都有点迷惑,现在到底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这天池的寒冷和城市的炎热怎么竟有如此大的差别?
 
  我常听人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觉得这句话极对。旅游让我增长了见识,打开了眼界。尽管我的旅行已经结束了,但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快乐的暑假了。
     六年级:陈熙月

七月的天山三:我读书,我快乐_700字

  书是知识的宝库,也是知识的源泉,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飞翔在知识的天空中,我感到快乐;我遨游在书籍海洋中,我感到快乐;我奔跑在智慧的草原上,我也感到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的确,每当我打开绚丽多彩的图书时,我仿佛走进了一座知识宫殿。动人的小说,有趣的童话,美妙的诗歌,如画的散文……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快乐,让我置身于知识的世界。书籍还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每当我孤独时,书籍像一位朋友陪伴我;每当我有疑问时,书籍像一位老师帮我解答;每当我遇见困难时,书记像“及时风,及时雨”,尽快帮助我摆脱困难;每当我无聊时,书籍像一位知心朋友一样陪我聊天……
  阅读,不仅像和一位智者谈话,让我取得知识,还像坐上了一列火车,带我到四处旅游,带我欣赏祖国大好山河!我虽然没有玩赏过“桂林山水”,也没有去过“金华的双龙洞”,更没有游玩“七月的天山”,可我却读过相关的文章,读了这些文章,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四大名着,参考书,工具书和课外书……写完作业,我便会拿一本书看看,书中不仅有知识,还有乐趣!
  在太阳快落山时,当我拿起一本书一边慢慢品味,一边享受着美丽的火烧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在享受的同时,还可以进步,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多么喜爱阅读,我阅读,我乐在其中。
  我读书,我快乐!
    六年级:王蓼汀

七月的天山四:写作,进行深入性的思维


  今晚讲课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深入性的思维。
  如何进行深入性的思维。关于这个话题的缘起,是因为白天讲课时讲到了“写大以小”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想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讲这个“小”的问题,既关系到写作,也关系到观察,更关系到人的思维。对于大人而言,关系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对于孩子而言,关系到思维训练的方式、方向。
  随意问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试回答,这相当于孩子在问我们问题,我们应如何回答。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汽车?汽车为什么会动?
  刚才有妈妈回答:因为有轮子,所以汽车会动。那么,如果没有发动机,只有轮子的话,车会动吗?如果有汽油、有发动机,但没有人开,汽车会动吗?有汽油、有发动机、有人开,但没有路,能开吗?所以,我们刚才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苹果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我们怎么样来为孩子说明一杯水是甜的?我们可以在一杯水里放上一勺糖,如果觉得不甜,可以加上一勺;如果还觉得不甜,再加上一勺……一直加到感觉甜为止。那么,什么是甜呢?我们换一种试验方式,或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原来我们在一杯水里加了两勺糖,感觉这水是甜的,现在我们问:如果加一勺是甜的,加四分之一勺呢?加八分之一勺呢?只加一粒呢?只加半粒呢?
  通过刚才讲的几个例子,我们再回到常人的思维上来。一般而言,我们常人的思维总是比较倾向于大的、明显的,会往大的、明显的、粗的、大体的、粗放的地方去想,而很少会往小的、细的、精微的地方去想。比如,写作文的时候,写山,一般我们会往大的去写,写群山环绕,写崇山峻岭,写天高云淡,这是一个往大、往粗去思考的方向。那么,如果往细、往小、往精微去写呢?我们可以写山中的小树、山中的小鸟、山中的小花、山中的小溪,甚至我们还可以写小溪里的小鱼、水花。这是我们今天在讲《江冷楼前水》时提到过的。
  我们在那篇《大兴安岭》的文章中可以见到: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我们也可以在《七月的天山》里见到: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刚才大家讲到要慢慢消化,那么我们就来消化消化。怎么来消化呢?再来提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刚才有妈妈回答:是香喷喷的。这个回答,基本是错误的。因为香喷喷是嗅觉。也有的妈妈讲:是基本没味的;有一位妈妈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来讲:米饭是碳水化合物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所以是甜的。《中庸》里面有一句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大体的意思是说:人没有不喝水吃饭的,但是没有多少人能知其味了。这绝对不是笑话。
  我们不从理论上去讲什么碳水化合物与唾液酶的化学作用,要从深入处去体会:吃一口米饭,放在嘴里细嚼慢咽,那一定是甜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吃不出甜味了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却不知饭味了呢?因为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我们的耳朵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甚至是我们的大脑出了问题;因为我们只会感知大的、粗的、明显的东西,我们生活的节奏是快的、紧的,思维的方向也是大的、粗的。我们通常都在讲“慢工出细活”,也在讲“萝卜快了不洗泥”,但我们真正地去理解过“慢”吗?我们要求孩子们多观察、勤思考,但我们真正地让孩子们懂得平心静气、凝神静虑,往细微处想过吗?
  有一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书法,我们兴许会让他多写多练——这是一个粗放的思维。我们是否让学习书法的孩子停下来,让他盯着字贴,看着字体的结构,甚至对着一横一竖,认真地看上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是一个小时呢?如果家里有字帖的,现在可以把任何一本字帖找出来,或是我们当下就问一下孩子,毛笔字体中的“王”字或是“三”字的三横是一样的吗?我们再去看看毛笔字的“日”,中间那一横,可以写成一点吗?我们再看看毛笔字“中”的一竖,必须写在正中间吗?我们再看看毛笔字的“口”字或是“田”字,是四四方方的吗?
  刚才,我们讲的是书法。现在我们来问,花开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通常会看到花开花败,但我们真的让孩子看到花开的样子了吗?比如说,现在春天了,北京的迎春花开了,今天的花与昨天的花,有细微的区别,我们让孩子看过吗?再往更细微处来看,我们让孩子们看过这一个小时的花,与下一个小时的花的区别了吗?有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真的看过——从甚深处体会过桂花落的样子吗?我们通常总是会从大处去看,而几乎忽视了从小处、从精微处观察和思考。
  我们再举个例子,《三字经》里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初”是什么意思呢?刚才有妈妈回答,是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这个答案,具有代表性、广泛性、普遍性,但还没有从甚深处、精微处去思考。刚生下来的叫人,那么还没有生下来——还在妈妈肚子里,在生下来那一刻之前,是人吗?这个思维的方向,与先前我们讲的水杯里加一粒糖,是一样的。那么,胎儿十月叫人,九个月的时候是不是人呢?八个月的时候是不是人呢?七个月的时候又是不是人呢?以此类推,人之初的“人”,什么时候是人,什么时候又不能称其为“人”呢?他们的界限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这里,仅从字义上做一些讨论。我们先来理解“人之初,性本善”中的这个“性”。用中国文字的音、形、意中的“形”来解,性是一个“心”加上一个“生”。故知,是“生心之时”为性,有性便为人。简单讲,就是有意识的时候,便可称其为“人”,这是简单讲的。我们甚深地去理解、去思量,就会把问题看得更透一些了。
  刚才有妈妈问到了这个问题:“善”字的解释,应该不仅仅是善良吧?那么,我们就简单地回答一下。在《三字经》中,有一句话: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我们读书,有没有往甚深处想过,为什么把“马牛羊”放在一起,为什么把“鸡犬豕”放在一起?只有深入地去想,才会有深入的问,才会有深入的得。马牛羊是上三品,鸡犬豕——猪的意思,是下三品。过去祭祀是用上三品的。同样,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习俗成语中去体会:龙马精神——不用扬鞭自奋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五羊开泰,这是上三品。上三品就有好的意思。下三品:偷鸡摸狗、鸡鸣狗盗、笨猪,不好的意思都给了下三品。进而深入地讲:上三品,就有着尊贵美好的意思(辞不能达意)。
  所以,我们来看中国字就有意思了。美好的“美”,上面是头羊;善良的善,上面也是一头羊;“义”的繁体字,上面是头羊,下面是个“我”。这个“善”字,刚才有妈妈讲不是“善良”的意思了,说得很对。这个善,我们从深处来讲,可以说言不能尽意,它含有了尊贵、高等、完美、周全的意思。故而词语的发展,就有了完善——完美之意,就有了善良——良是优的意思,所以就有了完美,而不是简单的善良的意思。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又要深入地来讨论另一个问题:“知识”与“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我们从感性上来讲,比如说烧开的水很烫。这个烫,可以说是一百度,是沸腾的,是冒气的。思维的方向、学习的方向,往粗、往大、往理来讲,就是知识。但是,这个“烫”如果没有触摸过、没有被烫过,那是不能体会的。被烫过的人跟没被烫过的人讲烫,那是永远也讲不清的;没被烫过的人去理解烫,无论用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术语,也是不能究竟的。没有被烫过的人,永远沉浸在知识中,而被烫过的人,确是实实在在地体会了烫。前者是知识,后者是知道。知识是别人的,是把别人的东西,装进了自己记忆的大脑。但正如把别人的东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样,无论如何是别人的。而“知道”,不用记忆,从来不用想起,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是自己的。由此,往甚深地想,我们让孩子学习了多少属于别人的知识,让孩子掌握了多少属于自己的知道。
  我们在这个群讲作文、讲对称、讲结构、讲“头身脚、帽衣鞋”、讲六根六尘、讲作文八法,有些妈妈听了一天、两天,感觉明白了,但这个明白只是“知识”,没有甚深的思考、体验、行动,怎么能有“知道”呢?如果说考试,来填空:六根()(),相信大部分听过课的都能填对,但是运用起来呢?那就不好说了。问题在于前者是知识,后者是知道。“知识”是把别人的东西记在大脑里,“知道”是把别人的东西换成了自己的能力,这绝然是不一样的。换成自己的东西,唯有一法——行动,变成自己的体验,再把这个体验转换成能力。就如我们知道了烫的科学意义之后,还要用手去碰一碰、触一触一样。为什么我们读了好多的书却百无一用呢?问题在于思维的方向,有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常的思维,是从大处看——读万卷。其实不然,核心在于往精微处入手——去“破”一卷。吃十碗饭不消化,不如喝一碗粥,好好地消化一下。
  在这里还要纠正一个知识,“读书破万卷”不是说读万本书。过去的书是一卷一卷的,一本书有好几十卷。比如我们现在读的《论语》,在过去会分成好多小册子——卷。如果我们粗粗地按一本书二十卷来算,一万卷最多也就是五百本书。所以,我们有些妈妈让孩子拼命读书,读一万本,那是一个误区。《庄子》里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用有涯对无涯,贻也。简单的意思是说,知识是无穷尽的,人生是有长短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无限的知识,是很笨的,是会贻误人的。不能“知道”只去“知识”,那就是会浪费时间,害人不浅,耽误功夫的,只有当你“知道”的时候,才是“一经通、经经通”的时候。如果只是知识,即便读了万卷也通不了,读万卷是贻也。所以,我们要讲深入一门,深入一门就是要“知道”。“知道”就是从细微处,从精微处思考、体会、感悟。
  《金刚经》的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第一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讲要从深处、从微处、从妙处去体会,去思考、去观察,如果不能从深处、从微处、从妙处去体会和思考,那只不过是五千多字的知识罢了。同样的,我们在学经典的时候,那怕就是学《三字经》、《千字文》,不从精微处体会,那背会了又怎么样呢?知识罢了!“知识”只能应对考试,但应对不了生存。而“知道”是一种能力,可以应对生存,考试又何在话下呢!
  想一下,我们为了求知,浪费了多少的时间与精力;我们不去求道,浪费了多少的时间与精力。而当我们面对孩子什么都知,而什么都不能的时候,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时候。孩子们对知识了解得头头是道,有什么用呢?知识只是记忆,久了会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过去学了很多的知识,但大部分还是会忘记的原因。但“知道”不是记忆,而是能力。就如我们学会了游泳,就再也不会忘记;就如我们学会了开车,就再也不会忘记一样。只要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方向是从精微处入手,对孩子的思维从细小处入手,从知道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冲知识的方向浪费,相信孩子一定是优秀的。写作如此,思维如此,读书如此,学习也是如此。观察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重新回到《中庸》的那句话来,孔子为什么会讲: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因为他知道了,所以处处是道,吃饭喝水都体现了细微的“道”的道理。

七月的天山五:我的老师_400字

  读着这个题目,老师,您对我的事在脑海里像电影一样一闪而过,虽然我有无数话想对您说,但是每当我到你跟前,想告诉您我的心里话时,那些话就堵在嗓子里,说也说不出来。今天,我就要来用我的这支笔,告诉您我的心里话。
  张老师,您是一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老师。我喜欢听您的课,喜欢看您的眼睛,更喜欢您那不厌其烦给我们讲题的样子。
  有一次,我们该学第四课《七月的天山》,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您要求我们自己阅读课文,并写上了要求。我认认真真地按照您的要求做,读通了课文,划下了好词好句,预习了生字,写了中心思想。可是,我看了看书,就是不明白“洄水涡”是什么意思?我看了看参考书,书上也没有,我想去问您,可一想:“万一老师也不会,那多让老师没面子呀?”可我还是壮着胆子去了!到了您那,您耐心地给我讲解,末了,您还问了一句:“懂了吗?不懂的再来问我。”我心中的恐惧渐渐被您的笑容所代替。
  老师,听了这件事,您一定知道我是谁了吧!
        江西抚州崇仁三中八年级 周子良

七月的天山六:天山_600字

  七月十八日,我和周蓉姐姐一起去了天山天池,我们几经周折,做了客车、电瓶车,终于来到了天山脚下。我们沿着栈道,走了上去。一路上阳光明媚、绿树成荫、数十种不知名的野花齐齐绽放,紫的、黄的、蓝的、红的、橙的……一阵微风吹过,那些花儿左右摇摆,像是在跟你招手。看得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终于来到了天池,虽然不是烈日炎炎那种很热很热,但还是让人感觉到一股清凉迎面袭来,顿时感觉周围降了几度,再加上周围绿树环绕,一大汪池水水平如镜,即使刮起风来,也还是不起波澜。那些池水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其实大有文章,走到池旁,低头俯视,只见那池水从岸边的白色渐变为蓝色,越来越深,让人感觉仿若是一个无底洞,任凭你如何,也探不找它的底。再环视周围,一座座群山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我们看见前面有一条路,便伴着池水,迎着微风向前走去。我边走边拍照,拿手抚摸着那坚硬的石壁,我能感受到那坚硬背后的痛苦。我们经过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桥,上面刻着一路顺风,下面刻着王母保平安,才记起这是王母娘娘的浴池,便都笑了起来。我们一路走去,我抬头一看,望见一座雪山,那就是天山,那山顶的雪终年不化,白皑皑的,如果不是那一丝蓝色,那山顶上的白皑皑的雪就和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了,只可惜看得见摸不着。我们后来回了酒店,可还是对天山念念不忘,所以我建议以后大家去新疆,一定要去天山天池,那是真心的美啊!
 
    初一:爱的寂寞

七月的天山七:发生在校园里难忘的事_550字


  校园里收藏着成长之谱,满满的,一页页,沉甸甸的。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永远铭记在我脑海中,让我难以忘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在枝头上歌唱,四周一片寂静,我赶到学校,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我走进班里,“叮铃铃”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沉静的局面,上课了,老师慢步走上讲台说道:“今天我们要读《七月的天山》,读完后,我会找同学说一说感想,我听后,身子一下子凉了半截,我想到:如果老师提到我,我不会怎么办?”同学们定会笑话我的。
  就在这个时候,老师用眼睛看着我,好像让我来讲自己的感想似的,我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读着书,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走上了讲台,我半天说不出一个字,结果惭愧的被老师“请”了下来,我心里的难过就不用说了,老师安慰我说:“你不要怕,我只是看看你们胆大还是胆小。”听到老师的话,我信心十足,下午,老师让我上讲台讲,我站在讲台上很快就讲完了,换来了大家的赞许,我心里美滋滋的,接着第二位、三位……有的讲的吞吞吐吐,有的如流水一样;还有的讲的结结巴巴,都没我讲的好,我心里真的非常高兴。
  这件事虽已过快三个月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这件事可能在别人心里是渺小的,但在我心里是那么庞大,老师的爱就像点点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体会到了老师对我及全班同学尽天下最伟大、高尚、无私的爱。
  驻马店市第十二小学四年级:董博
 
 

七月的天山八:尊敬的人_500字

  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我们;老师像蜡烛,燃烧着自己,温暖着我们;老师是泉水,给孩子们的心田注入知识的甘露。”想起这句话,我便想起我的班主任薛明琴老师,她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薛老师知识丰富,像一本百科全书。上课时,她让我们阅读、浏览,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正确答案。她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如何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她把知识当作泉水,浇灌在我们心里。一些上课听不大懂的同学,薛老师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直到同学们的谜团逐渐解开。
  薛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声有色,我们常常听得入迷了。在我们四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七月的天山》,她那动听的声音,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天山,我们仿佛看到了高耸的雪峰、融化的雪水,翠绿的原始森林,山色柔美、满地鲜花……
  薛老师教作文很有一套,她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她让我知道了作文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她找了不少好文章,或者是同学们的好作文让我们欣赏。我的作文不太好,一看到作文就头疼。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树懒的启示》,她觉得很好,就叫我拿到学校的报刊上去投稿。在她的鼓励下,我渐渐地对写作文有了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薛老师万事皆通,我打心底敬佩她。
    六年级:翁致力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0268.html

上一篇:创文标语9篇
下一篇:渲得快9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