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日记大全 > 出游日记9篇

出游日记9篇

时间:2018-11-04 来源:日记大全 点击:

【www.xjwk.net--日记大全】

出游日记篇一:旅游日记_250字


  今天,我早早的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青岛旅游了。吃完早饭后,我们走了,在车上,我一边坐车一边看景物。中午我们到了青岛。一下车我就立马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我差点晕车了。然后我们一起吃过饭后,就睡了一觉。
  下午,我们去了极地海洋世界。在那里我看到了白鲸.北极熊。企鹅。海师。海豹。海豚。海龟等。我和爸爸还看了动物们的表演。
  晚上,我们吃了青岛的特色烧烤。然后我们散步,天上不时有飞机飞过,这里的飞机比平常大多了。我还能看见飞机上的灯一闪一闪的,可好看了。妈妈说这里离飞机场很近,所以飞机比平常我们在临沂大的多。
 
    六年级:张红

出游日记篇二:新世纪游玩日记_350字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吃完晚饭,就去新世纪新开的冰场滑冰。
  到了新世纪,门口有表演杂技的,有猜灯谜的,还有卖小吃的,非常热闹。进了大门,我们就直奔冰场,换好衣服后,我们就开始划了。爸爸滑冰真是太险了,连在地面上走路都要摔跟头,爸爸在里面,扶着杆子,一小碎步一小碎步的从那里滑,我都滑了两圈了,他才滑了一圈,真是太差劲儿了。
  人非常得多,一不小心就会和别人撞上。我在那里一圈一圈地练习,不久就可以快速滑了。可就在这时,我的脚突然疼了起来,等我脱下鞋一看,居然划破了一点皮,好在发现得早,免受了皮肉之苦。
  等换好鞋,我们拐进了“游戏世界”,从里面买了币以后,就一直玩套牛的游戏,规则是套住四个,能得幸运奖,于是我便努力地试,最后一次才成功,得到了一个胖胖的洋娃娃。
  今天我非常高兴,不仅滑了冰,而且还打了游戏,非常快乐。
  板厂小学四年级:徐林敬
 
 

出游日记篇三:我的旅行日记_800字

  我的旅行日记
  7月6日,我踏上了前往福州和厦门的旅程,开始了为期6天的“海滨之行”。
  7月6日星期四天气:晴地点:常州火车站
  午后的清风驱散了夏日的炎热,“隆隆”的火车载着我们驶向远方的“乐园”。窗外,绿树被房屋“追逐”着,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宣誓着暑期的到来。60天后,又是一个学年,又是一场奋斗,又是一次收获……唉!何必多虑?20个小时后,又会有两个顽皮的孩子出现在福州的街头。这20个小时,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流逝,流逝……
  7月7日星期五天气:阴雨地点:武夷山
  “好久了!好久没有见到这么自然的风光了!”碧绿的田野,高耸的山峰,清澈的河流……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哦,不!这是一曲大自然的乐章!哦,不……我不知该用什么辞藻来形容。久居城市的我,早已忘却了自然的情趣与风光漫天的灰尘,林立的高楼……让我周围始终离不了污染,痼疾这些名词!我感到城市的生活好累!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沉默了……
  7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地点:福州梅峰宾馆
  酒杯的碰撞声,众人的欢笑声,台上的歌唱声交织在一起,融合着。它见证了“厦大师生”20年的友谊与真情。大堂的喧嚣声仿佛在提醒着我们:是的,他们成功了!这些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履行了他们的诺言,实现了他们的理想,登上了事业的颠峰!有人问:“读书,念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俗者说:“是为了金钱,地位。”愚者说:“是为了面子。”智者说:“是为了实现理想,证明人生的价值!”是呀,努力地读书,不懈地奋斗,一批又一批的少男少女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信守了自己的承诺!20年后,台上的主角也许就是我们!
  7月12日星期三天气:晴地点:厦门机场
  今天就要回家了,心中不知是快乐,惆怅还是依恋。飞机起飞了,地面的建筑物越来越小。两侧的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了阵阵“金光”就像童话故事一般。啊,别了,美丽的厦门!

出游日记篇四:旅游日记之珍珠泉游记_350字

  前不久,妈妈的单位组织她们去南京游玩,鉴于我的良好表现,妈妈也顺便带上了我。
  一上车,嘿!这儿还有不少和我同龄的小孩子呢!在车上,我们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南京珍珠泉的大门口。
  导游为我们买好门票,我们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走了进去,这时,天渐渐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唉,真扫兴!"大家连声抱怨,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下雨游玩,也别有一番情趣嘛!
  走在大桥上,我快活得如同一只小鸟,一会儿闻闻花儿的芳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山峦,一会儿又用手捧起清澈的湖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珍珠泉旁。咦?这泉水上怎么会冒出一阵阵热气呢?我看了看一旁的景点介绍牌,原来,这珍珠泉是温泉,所以会冒出一阵阵热气。"快过来看啊!"妈妈在远处招呼我,我马上跑了过去。顺着妈妈指的方向看去,那儿有几个泉眼,从里面冒出来的水是一串一串的,如同一串串珍珠。

出游日记篇五:中考英语应用文范文:旅游日记

  August 5,2000  Saturday   Fine
  Early in the morning,we all set off for the beach.We took a lot of pictures on the way.By noon we arrived at the hotel.After having lunch there we went to the beach.We were so tired that we spent the whole afternoon lying on the beach and swimming a lot.On the way back to the hotel,we went shopping for presents.In the evening it rained.We all stayed in the hotel and played table tennis.We had a good time today.
 

出游日记篇六:日记一则——?郊游_350字

  暑假里的一天,大姨开车带我和姐姐到郊区游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不时能闻到花草的香味,四处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突然,姐姐发现前方不远的树旁,有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黑乎乎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黑色的蜘蛛。吓得我差点叫出声来,姐姐拉着我的手,近距离地观看,原来,蜘蛛倒挂在一根细细的丝上,不停的扭动它的身体,在织着一张大大的网,他织网的速度还挺快呢。
  网快织好了,一群孩子跑过来,惊飞了树上的鸟,一只鸟把蛛网撞了个洞,蜘蛛爬到洞旁,开始修补,我和姐姐津津有味的看着。正当王快要修好时,一个举着钓鱼竿的孩子匆匆跑过,划破蛛网,带走了部分蛛丝。
  我想,完了,前功尽弃了,但是蜘蛛并不灰心,不紧不慢地织着。蜘蛛虽小,但那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我至今不忘。
 
    内蒙古包头东河区东河区包铁实验小学二年级:吴沛城

出游日记篇七:关于秋游的日记:我的秋游日记_750字


  早操时间,我们就与往日一样在操场集合了,但这次每个同学的心里都怀揣着兴奋与激动,虽然老师在前面不停的让我们安静,但同学们还是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就要进行的秋游活动。全校六百多师生,眼睛里都写着欢乐,脸上都挂着笑容,我用相机拍下了充满欢声笑语的画面。
  在卢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按年级,由低至高的分别上了六部旅游客车。不到十分钟,就安排就绪,浩浩荡荡的向人民公园驶去。
  一路上,和暖的阳光洒进了车厢。我们都探头看窗外,只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高楼林立,路两旁的树不论高矮大小,争相伸出了碧绿的枝丫,道路中间的花草,向我们绽放着笑脸,南宁真是座美丽的城市啊!
  经过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人民公园,老师按路线图带领大家去目的地——海底世界。
  大家在那里看到的动物真是数不胜数啊,有比目鱼、水母、火箭鱼、地图鱼、中华后、海星、海怪、鲨鱼等等平时我们都没见过的海底生物。我举着相机不停的按着快门,但因为第一次使用相机,光线较暗,加上同学们在身旁不停的走动,所以好多相片拍得不怎么清晰,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是较完好的拍下了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员,漂亮的人鱼姐姐在大鱼缸里与鲨鱼共舞的神奇景象了。这些姐姐真勇敢啊。
  我是本次活动的记者,可不能忘了对同学们进行采访啊。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我的同学梁健强,他对我做着鬼脸,大声的说:“今天真是太高兴了,真希望以后经常有这样的活动啊!”。后面我又采访了好几位同学,大家表露出来的心声都差不多,就是今天非常高兴。好多同学都跑来找我拍照,都希望自己能在各种海生物前画上自己的笑脸,今天可真是把我忙坏了!但我却不觉得累,我要多帮同学们拍照片及采访他们,我要把我们今天的欢乐通过相片,文字等方式记录起来,化为永恒的记忆。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非常的快,当我们还在惊叹着大海的神奇的时候,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快过去了,老师们已经在招呼我们排除上车返校了。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出游日记篇八:秋游日记_900字


  10月25日的那天清晨,晨光,透过薄薄的雾层,射进了我一尘不染的窗户;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平时最爱赖床的我,今天一早,就醒了,高兴地跳下床。有谁知道为什么我今天如此一如反常吗?告诉你们吧,我们要去秋游了,这回的目的地,是胡里山炮台!
  我哼着歌,兴高采烈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三步并作两步走,脚下轻飘如燕,浑身轻松、愉快!到学校,不到两分钟,我们就出发了,来到了胡里山炮台。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有说有笑,可开心了!导游说:“厦门胡里山炮台景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于1896年十一月初八,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因为昨日各位同学都回家查了资料,说导游是背台词的,不听,回家自己查去!在这片欢声笑语中,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胡里山炮台。
  一到目的地,我们就去看表演。表演开始了!只见一些穿着黄色和红色衣服的的“士兵”挥舞着龙旗,敲着大鼓,在哪儿表演着,(因为当时我站在后面,人多,看不清具体表演!)五分钟片刻后,这些“士兵”(表演者)就拿着龙旗、点火器、指挥旗、火药,上了高高的平台,平台上,有一个克鲁伯大炮。演员们围绕着大炮,跑了几圈,站到了自己应该站的位置(也就是战争时他们应该站的位置),然后他们听着另外一个平台的总指挥指挥着他们应该做的事:炮筒清膛、调整炮的位置、装弹,然后他们点燃了火炬,点着了克虏伯大炮的火苗,我当时还以为那些东西都是假的,他们只是做做动作而已,谁知一声“碰”,炮弹从炮中飞出你穿过了树丛,爆炸了;这可把我吓得心惊胆战,都要犯心脏病了!这回零距离的感受了“真炮实弹”,我不禁对自古以来的爱国烈士肃然起敬,如果我是在战争时期,非被吓破胆子不可。
  ……
  不知不觉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1点多了,我们坐车回到了学校。哎呀,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美好的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这次我了解了古代的战争时期的历史,还有大炮,真对那些爱国战士感到爱慕、敬佩,我要向他们好好学习。
 
    福建厦门思明区槟榔小学五年级:陈睿

出游日记篇九:历朝历代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评述

历朝历代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评述徐霞客及其游记不仅获得了他同时代人的推崇和赞赏,而且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在徐霞客的朋友中,陈继儒、文震孟、钱谦益、陈函辉、陈仁锡等人无不对徐霞客的旅游壮举和游记奇文给予高度评价。钱谦益对《徐霞客游记》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前已述及;黄道周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徐霞客“乃欲搜剔穷真灵,不畏蠼岩不避死”的探险精神赞叹不已,当他在狱中得到徐霞客长子徐屺送来的游记,则不仅“感激不已”,而且“读游记知名山幽胜无奇不有,不觉手舞足蹈欣赏无已”;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说:“霞客工诗,工古文词,更长于游记。文湛持、黄石斋两师津津赞美而霞客自怡笥箧,雅不欲以示人。今散帙遗稿,皆载六合内外事,岂长卿《封禅书》乎?”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陈继儒的评价。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自称“清懒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载,陈眉公自幼颖异,能文章,得到后来任首辅的同郡徐阶的器重;为诸生时,与董其昌齐名;当朝宰相王锡爵曾招他与自己的儿子王衡一起读书;文坛盟主“王世贞”亦雅重之。他在二十九岁时,焚弃儒冠,隐居昆山。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时,“招之,谢弗往”;朝中官员多次举荐,“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终生杜门著述,闲时与黄冠老衲登山临水,吟啸忘返,足迹罕入城市。《明史》认为他“通明高迈”、“志尚高雅”。这样一位可以薄丞相的名士对小自己二十九岁的一介布衣徐霞客却礼敬有加,殷勤有加,他说徐霞客“不谒贵,不借邮符,不觊地主金钱,清也;置万里道途于度外,置七尺形骸于死法外,任也;负笠悬瓢,惟恐骇鱼樵而惊猿鸟,和也。吾师乎徐先生也”。正由于对这份“清”、“和”的欣赏,陈眉公为徐霞客写了许多推荐信,尽量为其西游提供帮助,而且请求徐霞客“出游记示我,请为涤耳易肠而读之”(《答徐霞客》)。后来的《徐霞客游记》整理者,从不同角度重申或阐释钱谦益“奇人奇书当流传不朽”这一看法,对徐霞客及其游记进行热烈礼赞。清代著名山水诗文作家潘耒傲视千古,对往昔诸名人游记皆不以为然,可是在读了《徐霞客游记》后却“逊谢弗如”,在《序》中不但发出“牧斋称为古今纪游第一,诚然哉”的感叹,而且进一步强调说:“宇庙间不可无此畸人,竹素中不可无此异书。惜吾衰老,不复能褰裳奋袂,蹑其清尘,遂令斯人独擅奇千古矣。”奚又溥《序》将徐霞客及其游记与司马迁及其《史记》相比,说:“先生之游过于子长,先生之才气,直与子长埒,而即发之于记游,其得山川风雨之助者,固应与子长之《史记》并垂不朽,岂仅补桑《经》郦《注》之所未备耶。”杨名时《序一》以徐霞客的探险喻“学道”,说:“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学者之于道也,若覃思鼓勇,亦如霞客之于山水,则亦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杨名时《序二》则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大抵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闷,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然其中所言名山巨浸弘博富丽者,皆高卑定位,动静变化之常;下至一涧一阿,禽鱼草木,亦贤人君子,偃仰栖迟,寤言写心之境,正昔人所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徐霞客游记》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其地理学价值:“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夥,虽莫过于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记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犹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纪之外编矣。存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叶廷甲《序》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不易之书”。除了这些整理者之外,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82岁高龄时欣然赋诗盛赞徐霞客的丰功伟业:“霞客乃好奇,足踏天下半。”“曷勿继遐踪,探奇尽禹甸,归补图经全,供我卧游遍。”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徐霞客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考察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清华园中掀起了一股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高潮。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在书斋里皓首穷经,研究学问,徐霞客却能走出书斋,通过实地考察纠正经书上陈陈相因的错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徐霞客这种科学的考察方法和精神推崇有加,他认为徐霞客和宋应星是晚明新风气下诞生的两大怪人,留下了两部怪书,而《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实际调查的地理书”中的“第一部”,并强调说:“是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实测为基础,如霞客者真独有千古矣。”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胡适也十分推崇《徐霞客游记》,他不仅建议而且自始至终关心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工作。在《丁在君与徐霞客》一文中,胡适说:“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其精神确是中国近世史上最难得、最可佩的。”这一时期,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用力最深、贡献最大的是首任中国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1887~1936)。丁文江自16岁始留学欧洲10年,归国后,前辈叶浩吾对他说:“君习地学,且好游,宜读《徐霞客游记》。徐又君乡人,表彰亦君辈之责。”他千方百计购得此书,在云南野外考察时,以《徐霞客游记》与所见所闻对证,“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观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于是,他在梁启超、龌适、罗叔韫、张菊生等人的帮助之下,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并撰写《徐霞客年谱》,又集地学界同仁编制《徐霞客旅行线路图》,还将《徐霞客游记》中的部分精华译成英文推向世界。丁文江以锐利的地学家的眼光,看到了徐霞客及翼游记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迥异于传统的新学风,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当明之末,学者病世儒之陋,舍章句而求实学,故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辈,奋然兴起,各自威家,遂开有清朴学之门。然霞客先生生于顾、黄、王诸公之前,而其工作之忠勤,求知之真挚,殆有过之无不及焉,然则先生者,其为朴学之祖欤?”(《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丁文江认为徐霞客是一代新学风的开创和实践者,是朴学的先驱和近代地理学的先驱。如果说,明清文人评价徐霞客及其游记为奇人奇书,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那么,丁文江对徐霞客的全面推介,尤其是对其实证考察的科学精神的推介,则已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这一评价奠定了现代“徐学”的基调。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等倡议召开了纪念徐霞客逝世3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产生了第一批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论文,全方位肯定了徐霞客在地理学上的贡献及其作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者的地位。这是徐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纪念大会和学术活动,对日后徐学的深入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除了地理学界之外,文学界、政界不少名人也曾给予徐霞客及其游记以高度的重视和评价。青年鲁迅曾为自己珍藏的《徐霞客游记》题《跋》,从《跋》中得知,鲁迅曾将《徐霞客游记》由原来的八册重订为四册,阅读过两遍,并拟以“独鹤与飞”四字为次。对此,有人认为鲁迅是化用苏轼《后赤壁赋》中“孤鹤掠舟而飞”之典,表明自己如一只孤鹤与霞客一起神游祖国山水;也有人认为,鲁迅是受徐霞客“我欲倒骑玉龙背,峰颠群鹤共翩翩”等诗句的启发,以此四字来表达自己与徐霞客一样的高蹈之志。李先念曾为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的纪念活动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对徐霞客其人其游其书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毛泽东在1958年1月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这是错误,他说是‘金沙江导江’。”毛泽东说徐霞客没有官气,能够坚持实地考察并敢于纠正经书否定权威,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以及“反对官僚作风”。在国外,徐霞客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早在17世纪中叶,意大利传教士就研读过《徐霞客游记》,并将它作为编写《中国新图志》的重要材料之一。现代美国、英国的一些学者也很重视徐霞客及其游记。美国学者亨利·G·施瓦茨在《徐霞客与他的早年之游》一文中说,徐霞客追求并体现了一种“中国的自然之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祁有著作《徐霞客旅游日记》,第一章即以“中国的自然之爱”为题,认为徐霞客是这种“自然之爱”的代表人物。所谓“自然之爱”就是徐霞客自己所说的“五岳之志”,即有别于政治旅行和宗教旅行、完全超功利的对山水的兴趣和挚爱。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郑和、耶律楚材等都是受朝廷的派遣而出游,具有政治色彩;唐玄奘西游求佛典,出于宗教目的,并且也曾得到唐天子的资助,像徐霞客这样“非宦非贾,而山水是癖”(《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之游,的确别具一格。这种“自然之爱”虽然不能说始于徐霞客,却由徐霞客而发扬光大。此外,美国匹兹堡大学地理学教授谢觉民在《徐霞客——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一文中认为,顾炎武的《日知录》、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都受到《徐霞客游记》的影响。在所有外国学者中,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最深、评价最高的是英国著名学者、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他认为,就徐霞客观察自然之精细和记载之翔实而言,“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中国科技史》)。李约瑟强调的有三点:第一,徐霞客写于17世纪的游记几乎与20世纪的野外考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具有同样的科学价值;第二,分析推理的逻辑方法向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上的弱项,徐霞客却具有惊人的逻辑分析能力;第三,徐霞客没有也不可能受到现代地理学的专门训练却已系统地使用了各种专业术语。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确可以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不禁要再次重复潘耒的感慨:斯人独擅奇千古矣!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的内容涉及地理、民俗、民族、政治、宗教、边防等诸多方面,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地理方面,李约瑟说它像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也主要指地理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地理学界研究的主要对象,对一般读者来说却比较枯燥、隔膜。据笔者了解,唐锡仁、杨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一书在这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而且条理清晰,我们即参照此书中的有关章节进行介绍。概括地说,《徐霞客游记》在地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地貌;二、水文;三、生物;四、人文地理。这四个方面又各自包含若干子项。地貌:《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应用地貌7种;描述地貌形态时所使用的名称多达102种,分别是山、洞、峰、岭、江、溪、水、关、瀑布、滩、石、河、湖、塘、潭、泉、岩、伏流、渡、坪、石峰、崖、台、原、坡、坳、池、冈、湾、坝、冲、峒、川、石山、坑、峡、天生桥、井、涧、坞、沟、典流、壑、一线天、谷、分水岭、脊、干海子、岳、陇、顶、眢井、盘洼、穿山、洲、嶂、矶、窝、峪、隘、渠堰、阜、峤、崾、尖、屏、落水坑、门、槽、岫、独山、梁、渊、坂、泽、阙、天窗、丘、洼、凹、堆、平川、洋、窟、平原、砥柱、石锷、石齿、石钟乳、石笋、乳柱、天池、阱、穿、龙井、巅、渎、海、菌类有树蛾、木耳、灵芝、竹菰、玉菌、蕈、蒸菌、天花菜、八担柴等等。藤类有扶留藤、木毡藤、藤、藤刺等等。竹类有竹、刺竹、粽竹、方竹、观音竹、实心竹、细竹、猫竹、筋竹、淡竹、紫竹等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动物约50种,包括鱼类、昆虫类、鸟类、家禽家兽类、鼠类、蛇类以及虎、象、猿等等,其中鱼类最多,近20种,包括:大鱼、竹鱼、白鲢、香鱼、锦鲤、绿鳜、鲫鱼、金线鱼、油鱼、比目鱼、时鱼、鲭鱼、黑鱼、边鱼、金鱼、青鱼、巨鱼、小鲫等等。人文地理:除了自然环境外,徐霞客还很注意人们改造、利用地理环境的各种活动,记录了手工业、矿业开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的分布和兴衰演替等情况,这些都属于人文地理尤其是经济地理的研究范畴。至此,我们对《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分别对这些内容举例进行分述。岩溶地貌我国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其中,从湖南南部至云南东部有55万平方公里,接近全国岩溶面积的一半。徐霞客第一阶段主要游览的是非岩溶区的名山胜景,虽然在《游嵩山日记》、《闽游日记前》等篇章中也有一些关于岩溶的记载,但不多,也不够典型;第二阶段西南万里遐征,对湖南至云南的岩溶地貌作了详细的考察,并有10余万字的记载和论述,具体可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两部分。地表岩溶石芽、溶沟、谷峡等是典型的地表岩溶地貌,《徐霞客游记》对它们的特征作了生动形象的记录。石芽和溶沟。石芽与溶沟是由于地表水沿石灰岩节理裂隙流动,不断进行溶蚀和冲蚀而形成的。溶痕由微小而逐步加深以至形成溶沟,沟槽间突起的地方就是石芽。溶沟宽一般为十几厘米至两米,深为几厘米至三米。溶沟间的间距一般为一至二米,很少超过十米。石芽与溶沟将平坦的地面分割得崎岖不平,难以行走。《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杭州飞来峰“洞顶灵石攒空,怪树搏影,跨坐其上,不减群玉山头也”;湖南茶陵云阳山附近“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湖南永州(今零陵县)南面的陈皮铺“西山层坠而下,时现石骨,逗奇标异,已而一区奏灵,万窍逆幻”,“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筋缕外络而中悉透空”;广西桂林以东的廖村“石俱廉厉凿足”,使徐霞客“目有余而足不及”等等,其中,灵石攒空不减群玉山头、乱石森列若暂刃交戟、石骨逗奇标异、石片若鸡距龙爪又如丝瓜之囊、石俱廉厉凿足等等都是典型的石芽溶沟地貌。此外,《徐霞客游记》中描写的“花萼”、“石萼”、“石锷”、“石纹”、“石齿”等也都是指石芽溶沟地貌。岩溶裂隙。岩溶裂隙是由于地表水沿可溶岩的节理裂隙进行垂直运动,不断对裂隙四周进行溶蚀和冲蚀,从而不断扩大成几厘米至一二米宽的岩溶裂隙。《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云南省罗平与师宗交界处,路面上有“石孔眢井,故用木补填之也”,即用木头嵌在石隙中填平道路;云南腾冲乌索附近的一个冈脊,“脊两旁皆削,中复有容下陷,故以木填之”。落水洞。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河的主要通道。流水沿裂隙进行溶蚀和机械侵蚀,使裂隙扩大,引入大量的地表水,当流速较大时,水中挟带的岩屑就对管道进行强烈的磨蚀,使原本狭窄的地下通道不断扩大,顶板发生崩塌,就形成了落水洞。它多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的底部,有时也分布在斜坡上,形态有圆形、井状和缝隙状三种,宽度一般在十米以内。《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湖南省茶陵县东岭“岭头多漩涡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或深或浅,或不见其底,是为九十九井。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珑,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窍之直者,故下坠无底;窍之曲者,故深浅随之。井虽枯而无水,然一山而随处皆是”。这里描写的是井状落水洞的形态,而且明确指出它形成的原因是“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在广西崇左县媚娘山附近,“路侧有容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这是圆形落水洞。在崇左县青莲山,“有深客悬平畴中,下陷如阱,上开线峡,南北横裂,中跨一石如桥,界而为两,其南有磴,可循而下,泉流漱溉,仰睇天光,如蹈瓮牖也”,这是缝隙状落水洞。漏斗又称斗淋、灰岩坑、溶斗、盘坑、盆坑等,为漏斗形或蝶状的封闭洼地,直径在一百米以内,因地表水沿节理裂隙不断溶蚀并伴有塌陷、沉陷、渗透及溶滤作用发育而成。前引“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即典型的“漏斗”地貌;再如,《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浙江金华府(今金华市)的一个大型漏斗地貌:“两山夹中,又回环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竞无水。”竖井。竖井又叫天然井,天坑。由落水洞进一步向下发育而成,深度由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徐霞客在湖南省茶陵县东岭所见“九十九井”、在广西庆远(今宜山)会仙山所见的“周回大数十丈,深且百丈”的深井、在广西崇左县驮朴墟所见的“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的龙井等等都是典型的竖井地貌。溶蚀洼地。溶蚀洼地是由于岩溶作用而产生的封闭洼地,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徐霞客游记》称溶蚀洼地为“盘洼”,具体形态为“深岩回渊,其上削崖四合,环转无隙,高墉大纛,上与天齐,中圆若规”。这些“盘洼”“浅者为田,上下异穴,彼此共容”,“低平可植五稼”。在湖南、广西的一些地方,溶蚀洼地被当地百姓称为“峒”,有的峒底部有“大溪横贯之”,有的峒则“甚辟,居民甚众”。岩溶槽谷。岩溶槽谷即长条状的合成洼地,《徐霞客游记》对其形态有具体的描写:“南北石山排阀成坞,中有平畴,东向婉转而去,大溪亦贯其中”;在贵州独山县普林堡村有一个坞,“南北开洋,其底甚平,犁而为田,波耕水耨,盈盈其间”,这都是平底坞。有的平底坞规模很大,是农业生产基地,如云南剑川县沙溪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贵州定番州(今贵阳市)八垒有一个坞,“南北长二里,水亦中洼下坠,两旁多犁为田”。也有的坞荒无人烟,贵州普安县有一个很大的坞,“皆荒茅盘错,绝无禾塍人烟”。坞底也并不一定是平的,有时地形漏陷,会导致“坞中有坑,中坠如井”。岩溶盆地。岩溶盆地是大型的溶蚀洼地,也可称作坡立谷。其底部或边缘常有泉和暗河出没,《徐霞客游记》中称之为“盘壑”、“甸”、“坞”。如,云南罗平有一个地方,“环山成洼,中有盘壑,水绕其底而成田塍”,“盘壑之东,有峡穿陇而至,其峡自东南大山破壁而至者。峡两崖皆亘壁,其上或中剖而成峡,或上覆而成梁,一坞之中,倏断倏续,水亦自东南流穿盘壑”。坞的形态是“夹环为坞,中平如砥,而四面崖回嶂截”;云南腾冲县芹莱塘有一个坞,“乃四面小山环围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峡而已”,这些都是圆形坞。云南右甸城(今昌宁)处于一个典型的岩溶盆地之中,“右甸之城,中悬南坡之下,甸中平畴一围,聚落颇盛。四面山环不甚高,甸中自成一洞天,其地犹高,而甸乃圆平,非狭嵌”。盲谷。盲谷是岩溶地区没有出口的地表河谷,地表的常流河或间歇河的水流消失在河谷末端的落水洞中而转为暗河,多见于封闭的岩溶洼地或岩溶盆地里。《徐霞客游记》记载的云南保山县的大小落水坑都是典型的盲谷,他“西下绝壑,视西来腾跃之水,一里抵壑之悬绝处,则水忽透石穴下坠,此所谓‘小落水坑’也”;又见“一溪西南自落水寨后,破石门东出,盘曲北来,至此岭东麓,即捣入峡,水从南入峡,悬溜数尺丈,汇为潭。东崖忽迸而为门,高十余丈,阔仅数尺,西向峙潭上,水从潭中捣而入之,其势甚沸,余从西崖对瞰,其人若饮之入喉,汩汩而进”,此即大落水坑。《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各地盲谷十余个。干谷是岩溶地区干涸的河谷。因地壳上升,地表河侵蚀基准面下降而转为地下河,地表河谷则成为干谷。《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不少干谷,如:云南元谋县茶房附近,“有枯涧自西来,其中皆流沙没足,两傍俱回崖亘壁,夹峙而来,底无滴水”;云南鹤庆县松桧之南,“山盘大壑而无水,沟涧之形,似亦望东南去”;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崖脚院附近,“院东南有洼地在村庐问,中涸无水,尚有亭台堤柳之形,乃旧之海子环为园亭者,今成废壑也。又南二里,有枯涧嵌地甚深,乃雪山东南之溪,南注中海者。今引其水东行坞脊,无涓滴下流涧中。南四里,有枯涧东西横坞中”。岩溶嶂谷。在岩溶地区,由于地壳急剧抬升,地下河迅速下切,顶部坍落,造成两壁直立的河谷,即岩溶嶂谷,也称岩溶箱状谷。这类河谷上保留有不少天生桥和穿洞。《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湖南茶陵县秦人洞,“其峡南北皆石崖壁立,夹成横槽,水由槽中抵东洞,南向捣入洞口”(《楚游日记》,215页);云南师宗县,“盘壑之东,有峡穿陇而至,峡两崖皆亘壁,其上或中剖而成峡,或上覆而成梁,一坞之中,倏断倏续。水亦自东南流穿盘壑,望南北峡中水,一从梁洞出,一从梁洞入,睇其下,如连环夹壁,明暗不一,曲折透空”,这里所描写的是非常典型的岩溶嶂谷,两壁直立并有不少天生桥(梁)和穿洞(梁洞)。岩溶天窗。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顶板的刚刚开始塌陷的、范围不大的那一部分。通过岩溶天窗可以看到地下河或溶洞大厅。《徐霞客游记》中描述了许多岩溶天窗,典型的如,浙江金华市的朝真洞,“忽有光一缕,自天而下,盖洞顶高盘千丈,石隙一规,下逗天光,宛如半月”;浙江永新县的梅田洞,“中有一窍直透山顶,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层,仰而望之,若有仙灵游戏其上者”;湖南耒阳县直钓岩内,“东迸一隙,斜透天光,其内又盘空而起,若万石之钟,透顶直上,天光一围,圆若明镜,下堕其中,仰而望之,直是井底观天”等等。天生桥。天生桥又称天然桥。暗河的顶板塌陷后,留下部分顶板,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形成桥状地形。据唐锡仁、杨文衡先生统计,《徐霞客游记》共记载了15座大小形态各异的天生桥。典型的如,江西贵溪县城附近,“溪南一桥门架空,以为城门与卷梁皆无此高跨之理,执途人而问之,知为仙人桥,乃石架两山间,非砖砌所成也”;湖南临武县,有“溪流自桥即伏石间,复透隙潆崖,破洞东入。闻随水入洞二丈,即见天光。五丈,即透壁出山之东。是山如天生桥,水达其下仅三五丈”。徐霞客对天生桥的成因有清楚的解释:“天生桥非桥也,即大落水洞透穴潜行,而路乃逾山陟之”。在徐霞客之前,志书上已有“天生石梁”的说法,民间亦有“天生桥”之称。徐霞客在此基础上把岩溶地区由于暗河顶板崩塌后留下的桥状地貌正式定名为“天生桥”,被沿用至今。岩溶湖。岩溶湖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漏斗或落水洞的淤塞聚水而成;二是直接与地下含水层有联系的低洼地区。在《徐霞客游记》中,这些岩溶湖被称为池、塘、潭、海子、湖等等,如云南嵩明县梁王山上,“冈头多中陷之坎,枯者成眢井,潴者成天池”;广西柳州市立鱼山下,“有塘,汇水一方,中洼而内沁”;贵州普安县的海子铺,“山坞稍开颇大,中有水塘,即所谓海子”也;湖南宁远县香炉山,“顶有澄潭,广二三亩,其中石笋两枝,亭亭出水面三丈余,疑即志所称天湖也”。岩溶泉。岩溶泉是岩溶水向地表溢出的天然露头。《徐霞客游记》记载了许多岩溶泉,典型的如,广西怀远镇谢表堡,“石间有小水乱其南,一穴伏石窑下,喷流而出”;广西河池县庐塘村,“有泉一泓,出路左右穴,西向汩汩,无涨涸,亦无停息”;贵州定番州白云山的跪勺泉在白云寺内,“下北通阁下石窍,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南京井在山脊上,“中裂一隙,南北横不及三尺,东西阔约五尺,深尺许,南北通窍不可测;停水其间,清冽异常,而不减不溢”。这些都是水量稳定的岩溶泉,还有水量随季节变化的,如广西永定司(今宜山县)一个岩溶槽谷中,“有石潭,或断或续,涵水于中,水大时则成溪,而涸则伏流于下耳”。峰林。峰林是指石灰岩石峰高耸林立,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远望如林的地形。《徐霞客游记》中称此地形为“石山”或“石峰”,如桂林漓江谷地,“碧崖之南,隔江石峰排列而起,横障南天,上分危岫”;江西广信,“自仙来至雷打石,二十里之内,石山界溪左右,惧如覆釜伏牛,或断或续”;宁远九疑司,“多乱峰环岫,盖掩口之东峰,如排衙列戟,而此处之诸岫,如攒队合围,俱石峰森罗,中环成洞,穿一隙入,如另辟城垣。山不甚高,而窈窕回合,真所谓别有洞天”。孤峰。孤峰是矗立在岩溶平原上的孤立石峰,基石裸露,石峰低矮,相对高度由数十米至百余米不等。《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孤峰有桂林市的独秀峰和铁峰。广西三里城(今三里)有三座独山,其中“一峰当坞起平畴中,四旁无倚,极似桂林之独秀,向武之瑞岩,更小而峭”;又说“独此山既高而正当其中,与向武之琅山岩相似,省中(桂林)之独秀无此峭拔,亦无此透漏也”。岩洞。岩洞又称岩屋,主要是由地表水冲蚀而成的近似水平的洞穴,宽度大于高度三至五倍,深度不超过十米,通常分布在河谷两侧。《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桂林伏波岩下层就是岩洞:“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卧波上者,下石浮敞为台,上石斜骞覆之。”穿山。穿山又称穿洞、月亮山,都是古地下河道的残留部分。那些地理位置较高的穿洞,人们从下往上看,就像是各种不同形状的月亮,因此有月亮山之名。《徐霞客游记》对穿山多有记载。如,湖南道州(今道县)达村有穿山,“望见正西一山,若有白烟一脉抹横其腰者,即月岩上层所透之空明也”;桂林漓江东岸一山,“透明如镜,故更以穿山名之。崇岩旷然,平透山腹,径山十余丈,高阔俱五六丈,上若卷桥,下如甬道,中无悬列之石,故一望通明”。徐霞客对穿山的定义和描述与今天对穿山的科学定义相符合。溶帽山。在可溶岩相间出现或相互叠置的地区,上部的可溶岩被溶蚀,形成孤立的尖锥状或塔状石峰,突出直立在非可溶岩层之上,成为半溶岩地貌,即为溶帽山。《徐霞客游记》对溶帽山有生动地描述,如:广西柳州市西北,“土山高拥,有石峰居其顶焉”,这种土山顶上的石峰就是典型的溶帽山;柳城县社冲附近的地貌景观为:“自柳州府西北,两岸山土石间出,土山迤俪间,忽石峰数十,挺立成队,峭削森罗,或陷或现。所异于阳朔桂林者,彼则四顾皆石峰,无一土山相杂,此则如锥处囊中,觉有脱颖之异耳。”这里所说的石峰从土山中冒出,如“锥处囊中”,也是溶帽山。除记载了上述20种地表岩溶地貌之外,《徐霞客游记》还对地表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和地区差异作了介绍。分布范围。从湖南道县至云南罗平,大部分是厚层灰岩区域,峰林地貌发育较好。《徐霞客游记》对此有准确的把握,他对西南大面积岩溶地貌有一个总括性的描述:“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西南之极云。”这里所说的“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即指罗平石灰岩峰林地貌而言,它是石灰岩地形发展到壮年阶段的特征。地区差异。《徐霞客游记》对岩溶地貌的地区差异多有描述。湖南祁阳至零陵的地区差异。崇祯十年闰四月初二日,徐霞客来到湖南零陵县,由冷水湾到湖口关,一路所见为:“山开天旷,目界大豁,而江两岸,啖水之石,时出时没。但有所遇无不赏心悦目。盖人祁阳界,石质即奇,石色即润。过祁阳,突兀之势,以次渐露,至此而随地涌出矣;及人湘口,则耸突盘亘者,变为峭竖回翔矣。”柳州、桂林、阳朔三个地区岩溶地貌的差别。在阳朔,“佛力司之南,山益开拓,内虽尚余石峰离立,而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北自桂林,南尽于此。闻平乐以下,四顾皆土山,而蠛厉之石,不挺于陆,而藏于水矣。盖山至此而顽,水至此而险也”;在柳州附近的柳江两岸,所见为“柳江西北上,两涯多森列峭之石,虽石不当关,滩不倒壑,而芙蓉倩水之态,不若阳朔江中俱回崖突壑壁,亦不若洛容江中俱悬滩荒碛”。桂林、阳朔处于槽谷峰林区,由于漓江切入石灰岩山地形成了奇伟的峰林景观;漓江两岸还有200米高的断崖,雄伟的景色有如长江三峡,而崖壁下部由于受到漓江的向侧侵蚀,石灰岩形成峭壁,且多成额状突出于河面,崖壁上常常有因受侵蚀而分离开来的石柱与石针,奇形怪状,危立江边。石峰四面陡立,满是洞穴和岩洞,雨水把石峰风化物质大部分泻流到洞穴内部,致使岩石全部裸露。这就是徐霞客所说的“四顾皆石峰,无一土山相杂”,“石峰林立”,“碧簪玉笋之森罗”。相比之下,柳州为台地孤峰区,峰林分散,孤立分布在台地上。孤峰低矮,高度一般在50至100米之间,山麓地面常有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因此,看上去多为“森峭之石”,或“如锥处囊中”。类似的对比在《徐霞客游记》中还有很多组,如对广西桂平的孤峰残丘地貌与桂林、阳朔、柳州、融县四个地方的峰林地貌的比较;对广西贵县至横县、南宁、扶绥这一路岩溶地貌的变化比较;对横县、南宁、扶绥、崇左、隆安等地三个不同石林区的比较。当徐霞客游历了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南部之后,将这三省的岩溶地貌作了一个综合性对比,指出了它们的差异:“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问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滇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问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黔南之山,则界于两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粤山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而黔流亦界于二者之间。”岩溶的特征与地貌条件密切相关。在海拔2000或2500米以上的高原上,主要是小洼地、漏斗和落水洞,并分布有一些低矮的峰林。这就是徐霞客所说的“滇南之山”的特征。贵州南部为广西盆地倾斜的斜坡地带,地下水的运动以垂直方向为主,峰林发育完善,以密集的高大峰林、峰丛和深陷的圆洼地为特征。这就是徐霞客所说的“独以逼耸见奇”。广西的典型峰林地形主要分布于岩性较纯的灰岩地区,而不纯灰岩或灰岩夹非可溶岩的地区,则峰林地形不典型,甚至呈缓坡丘陵景观,这就是徐霞客所说的“粤西之山”的特征。徐霞客关于岩溶地貌地区差异的观察和论述,已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它超过了前人,也超过了同时代的外国人。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23553.html

上一篇:给我十年时间10篇
下一篇:路曼曼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