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话题作文 > 信马是什么8篇

信马是什么8篇

时间:2018-11-03 来源:话题作文 点击:

【www.xjwk.net--话题作文】

信马是什么篇(1):信马由缰 高考作文之大忌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一些学生说:心里最没底的是作文,要是老师能够准确押题就好了。其实,押题不是好办法。在写高考作文时,只要注意规避一些问题,什么样的题目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扣题 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抛开话题“信马由缰”,否则,就会偏离话题。比如上海去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等。有些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扣题不紧。
  应对策略: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辩字析词”,盯准“题眼”。在行文过程中,最好时不时地能出现与标题有关或意思相近的关键字、词。
  字数 或多或少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在800-1000字左右,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字数不足或字数过多。
  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一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也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臃肿的感觉而判低分。
  高考作文时,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风险的,如果引起阅卷老师反感,对评分有害无利。
  应对策略:日常作文时就要严格按照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去做。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容易认。
  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等。
  选材 陈旧苍白
  有的同学说,我的作文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呀,既没偏题,观点也没错,为什么就是上不了档次呢?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
  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干巴巴的;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这种文章别看字数不少,一绞却都是“水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材料没有密度,也就难有力度了。
  应对策略:读书看报,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仅有的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一直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清理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个提纲,既可备忘,坐在考场上想得起来用得上,又不费时间。选材备料的切入点:自己的生活;社会的热点;名人的言论等。

信马是什么篇(2):撩动寂寥之心_600字

  很多时候,我的思绪在音乐形成的空间里信马由疆,在浩渺的宇宙和灵动的大地间恣意飞翔,穿越时空隧道,我执着寻找纯粹的生命意识。在《二泉映月》中我找到了,它传递出的那份对于黑暗的不屈,直达灵魂深处,让干涸的心灵得到月的照耀,泉的滋润……
  光风霁雨里飘来飘去古朴柔和的《二泉映月》,让我感到自己真的置身于那月光洒满的清泉边上,悠悠弦律似乎是一个流亡者灵魂杜鹃啼血般的悲诉。所有的痛苦凝聚起来,最终成为他内心世界里一种别人难以超越的境界。在着一境界里,生命慢慢成了他手指间的一段和弦,那声音直插云霄,萦绕在九天之上。那声音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亦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闲逸,有的只是历尽沧桑的沉重,尘世间的一切美丑都随着光明的骤然退却而更加鲜明,阿炳没有放逐生命,而是将对人生的诠释,抒写在了一把小小的二胡之上,同样抒写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那古朴委婉的琴声似青青竹林间的涣纱女;似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似碧水中铿然而出的一只芙蓉;似夜月里凄然而过的一叶孤舟……因为这种种,都像那琴声一样空灵欲滴。在这个唯美的音乐空间里,凄柔的旋律带着透明的无孔不入的婉转,像纤纤素手摩挲着心底的累累伤痕。
  阿炳走了,周围琴声乍起,他消失在了月光倾泻的清泉之上。他用瞬间的领悟驱散了一生的哀愁,用片刻的想象筑起心灵的阁楼,让那里郁郁葱葱。在如水的柔情中诠释声音的美妙与空灵。
 

信马是什么篇(3):2012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已发布)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顺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pǔ   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
  C.菜畦qí   炫目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rú
  D.宫阙què  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B.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
  C.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仇寇
  D.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B)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信马是什么篇(4):佳作赏析《林海》(四)


  讲课前,我们先花一点时间来回答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有朋友讲,作文要“重积累、轻技法”。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要看在什么样的阶段。我们在讲课中也提到过,要想让作文真正地得到提升,还要师从于名家名作,要从名家经典中去汲取营养。但关键是要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了看书的前提下。
  刚才有妈妈问,该推荐什么书给孩子看。我们的观点是:在孩子还没有入门前,也就是在孩子的作文观还没有建立之前,要先把孩子语文书上的课文搞透。在“重积累、轻技法”之前应怎么办?要先建立正确的作文观。什么是正确的作文观?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回答,就举个例子:一个人要想把车开好,根本的东西是用公里数来说话,这就是刚才讲的积累。没有积累、没有一定的公里数,就开车上高速,那是很危险的。但是在积累公里数之前,我们要做什么?要上驾校,从点火、挂档、松手刹学起;要从起步、停车学起。没有这一定技法就上路积累,那是不靠谱的。
  我们再回到写作上来讲,孩子们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十八本语文书,还看了很多的课外书,长了很多的见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能写出一手漂亮作文的孩子并不多。那就说明:一味地强调积累,是有片面性的。就如我们学开车一样,没有一定之规、一定之法,没有学会起步、停车、坡起、倒退就上路,那是危险的。所以,积累与方法,方法与积累,是有次第的,也是相互关联的。
  我们在决定积累与技法哪个为主之前,需要为孩子的作文进行一下诊断,看看他作文中的问题在哪里。写不出?写得空?写得乱?写得不生动?诊断出问题在哪里,我们才好对症下药。关于这一块,我专门写了一篇博文——《作文该不该有招》,大家可以去我的博客看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讲一些例子:去年八月份到十月份,我们集中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结合《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对群里将近一百位妈妈的孩子的作文进行了讲评。通过对照书本进行实战,很多孩子不仅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对课文的分析能力、背诵速度也都提高很快。我们还要说的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可以说孩子没什么“积累”,但是通过对“技法”的掌握,写作的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本身就说明:写作,光强调积累是偏面的。近段时间讲的名家名作,都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我们既是在讲作文的技法,也在讲知识的积累。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
  我们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有些妈妈问,如何写人物?如何写记叙文?怎么把说明文写好?还有的妈妈讲,孩子一年级了,看图作文怎么写?概括地来讲,这些问题是:作文要不要分文体来进行学习?作文要不要分年级来进行学习?这些问题,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回答。我们的观点是:作文的学习不分文体,不分年级。为什么这样讲?还是举例子:一个人学画画,要从哪里入手?要从临摹入手。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就要对着石膏像临摹,一临就是好几年。比如,一个人学习书法,要对着名家的字贴临摹,特别是正楷,一临就是数十年。这是学美术、学书法的根本。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再分个类,一会学一下国画,一会学一下漫画,一会学一下水粉,那就学乱了,没有功夫了。学习书法也是同理,如果我们不先把正楷写好,而是一会练行书,一会练草书,一会练颜体,一会练柳体,最后必无所成。所以,写作文要抓住本质,明白核心,这就是一个作文观。
  什么是作文观?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我们看到的高楼大厦,几无相同,但其内在的东西是一样的。这个一样的东西是什么?是结构。如果把结构看成是条条框框,那说明我们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文章”两字。什么叫文章?这个问题我们讲过,文即是文采、文饰;章就是结构,是章法,是条理。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讲过:作文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换句话来讲,文章的“文”是形象思维,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文章的“章”,是逻辑思维,是用套路、条理、推理、思路来构建的。文章的“章”,就像是高楼大厦的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而文章的“文”则像是高楼大厦的装修。钢筋混凝土是共性,而装修则是个性。在有章法的基础上,去灵活地表现。灵活自由表现的前提,是要依据一定的规律,这是“文章”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要先放下所谓的漫画、油画、国画,放下所谓的草书、篆书、隶书、行书,从共性的地方入手,从本质的、核心的、根源上的东西入手。打好基础,再来装修,再讲自由创作、天性的发挥,才会更有意义。否则,一上来就信马由缰、法无定法,那是要吃亏的。
  其实大家提的问题,不管是在博客里还是在书里,都有详细的回答。我们现在就回到正文上来,今天还是讲老舍的《林海》。先来看一下全文:
  林海(老舍)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做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还是先来回顾一下本文的结构。本文的主题是写大兴安岭,在盖“大兴安岭”这座楼时,是用的什么结构呢?一是写岭;二是写岭色;三是写林;四是写水与花;五是写林的用处。换句话来讲,作者在写大兴安岭的时候,是按照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粗到细、从高远处到低矮处的顺序来写的。比如我们看一座山,先看到的是山的轮廓——就是本文的岭;其次是看到山的颜色,就是本文中的林海中的绿;再次是看到这座山的树,也就是本文中的“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第四是看到这座山里的河水与野花,是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高远到近低处来写的。
  我们曾经多次引用过一首唐诗: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画意】通过对山、鸟、径、人的构画,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反衬出渔翁顽强不屈、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高与低:高——空中的飞鸟;低——地上的人迹。
  远与近: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多与少:多——千山与万径;少——孤舟与独钓。
  无与有:无——鸟飞绝、人踪灭;有——孤舟蓑笠翁。
  实与虚:实——孤舟蓑笠翁;虚——独钓寒江雪。
  黑与白:黑——蓑笠翁;白——寒江雪。
  在本诗中,也是按照高与低、远与近、多与少、有与无等这样的一个顺序与次第来写的。这首诗与本文有着共同的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还可以再举个例子: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画意】:作者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山行所见,通过远近、艳淡、虚实的巧妙构画,将一份闲散安逸的情怀融于画中。
  远与深:远——寒山远上。深——白云生处。冷与暖:冷——寒山石径斜;暖——生处有人家。
  动与静:静——寒山、石径;动——白云、人家。
  远与近:远——石径,人家;近——枫林、霜叶。
  浓艳与清淡:清淡——寒山、白云;浓艳——枫林、霜叶。
  无论怎么讲,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粗到细,都体现了对称的思想。这个对称的思想,也体现出了顺序、次第、结构、逻辑。如果要谈积累的话,那就先把这些东西基本搞清,再来积累,那就收获良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不在“万卷”,而在于“破”。如果没有一个破门而入的破,只是走马观花地看,那看千本书、万本书,也是入不了门、得不了趣的。
  今天,我们要讲第三个对称段: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我们讲过:写作文“全文没有头,拉出去斩首;段落不戴帽,送你当被告”。意思是说,作文的“头”与段落的“帽”非常重要。本段的“帽子”是什么?——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我们了解了“帽”的内涵,就可以在阅读中一下子明白,这一段写的是落叶松,这是本段的主题。这样阅读,不就是得功夫了吗?
  本段是以两个对称句来展示的。一个是: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一个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对称,是文章表达的主干。我们还要讲这一段与上一个对称段用的是同一个技法,叫移花接木、张冠李“代”。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二个对称段中关于移花接木、张冠李“代”的技法: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这个技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先喻后借,先把“林”比作“海”,然后就在“海”上做文章。比如,我们讲的一篇小朋友写的作文:(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花园里。春风吹过,绿地毯快乐地一起一伏,轻步起舞,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先是把“草地”比喻为“地毯”,然后借用这个“地毯”当成“草地”。
  我们再举个通俗的例子,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平时很温柔,但她一生起气来,就跟一只老虎一样。先喻后借,把“妈妈”比成“老虎”,然后就在“老虎”上面做文章,一路借下去:我的妈妈平时很温柔,但她一生起气来,就跟一只老虎一样。她即便不骂我,瞪下虎眼,也会让我屁滚尿流;她即便不打我,举举虎爪,也会让我全身发抖。
  在本段中,作者把落叶松先喻为海洋,然后一路借下去,把“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借成海浪。同样,再用一个对称句,把“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也借成海浪。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借代的技法,怎么会担心孩子写不出东西?怎么会担心孩子写出来的东西不生动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运用借代的技法写出来的作文:
  可爱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
  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地一下挂了电话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再来看一下运用借代技法,写出来的修改文: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最特别的是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小藕节”可淘气了。家里的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地一下挂了电话!还有一次,妹妹看到我在写作业,不知她从哪里拿了画笔,冷不丁地在我本子上画几道,气得我直跺脚!事后,她又会边说“对不起”,边在我脸上“小鸡啄米”,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啊。
  “小藕节”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跑着来送我,挥舞着胖嘟嘟的“小藕节”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小藕节”也总是高兴得又蹦又跳地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那个样子,会让我想起小哪吒踩着风火轮,急速飞奔的样子。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在本文中,先是把自己的妹妹喻作“小藕节”,然后就用这个“小藕节”一路借下去,代自己的妹妹,这样写,文章的结构没有作多大的改动,却生动得趣了许多。

信马是什么篇(5):我的理想_1000字


  少年的理想都是多变的,就像妇女们一件又一件的衣服,但是这“衣服”更厚重罢了。  儿时,男孩子们都酷爱武器,想当一名军事家。但长大后,虽依然喜爱枪械,却开始讨厌起它的作用来了。害怕自己的心灵因为血腥而麻木不仁。  近来,日本的九级地震导致数万人丧生失踪,又冒出了研究医学的念头,但一会儿就忘,我的理想始终没有定数。  我也思考过关于理想的问题,但是我有限的大脑简直思考不了这无限的问题。最终我只筛选下两个崇高的理想:作家和数学家。  但只能择其一就面临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是拥有强大的信念,还是拥有真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貌似两者既是互通的,又是等价的。又根据哥德尔定理,数学这个系统亦不能证明自己的成立和真实性。  于是,我选择了信念。  信念,信念,就是一直相信的意思。我的信念就是相信文字可以给予我信念。  还得从语文的魅力说起。  文字像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当你觉得某个字确定应该是这个意思这个读音,好像它又是个毫无意义的符号了,不可捉摸。而且语文从来不存在满分,这让每个作品都有了上升的空间,并让人有写作的欲望。虽然数学也如此,但它有太多不确定性,说不定那天被证明一加一不等于二,整个数学大厦轰然倒塌。虽然很刺激,但我承受不了。  写作的欲望来源于对生活的倾吐,以让人明白某种道理。无非两种方式,一种纯粹讲道理---议论,一种讲个故事说道理---叙述。相互依托就成了一篇文章。  文学最难的是把握文章的“度”---详略、用词、篇幅、立意……恰似儒家的中庸。你看,光是语文这门学科就蕴藏着许多道理。  最直接影响我的兴趣的还是书。迷上书之后,废寝忘食,乃至抛弃了许多东西---不想做作业了;连上厕所都看,在厕所一呆一个多小时;最老土的办法:窝在抽屉里看;听脚步声;甚至忘掉了“斗智斗勇”,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管,明目张胆地看,连笔盖都忘记盖上。这些事固然有负面影响,但看一本好书或看一篇好文章,比做一次作业有用!(不过也不能因此不做作业。)  如今最想做的事便是看许多名著,写许多文章。但因为有些懒,没想记录下自己的心中所想。  所以,我更应该应对好现在的各种考验,以后才能更自由地抒发心中所想。每次作文都是一次提高的机会,虽然限制了思路,但也更能让以后的信马由缰不至于跑得太远。  理想都需要现实作依托,我愿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能像鲁迅医治心灵,这是我的理想,不管是谁,或多或少都应该有一个理想,当所有人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即使末日来临,死亦足矣!
    湖北武汉江夏区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初一:杨天成

信马是什么篇(6):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高分作文写作秘籍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朋友们来说,"小升初"应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是他们学业道路上第一个重要的关卡。如今,语文也日渐成为各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标准之一,但是如何在语文上拿高分,让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备受煎熬。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最大得分点--作文入手,为大家讲解"小升初"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具备健康鲜明的主题,优美生动的文字以外,还要有一个完整、连贯、流畅的结构,我们把它归结为八个字,那就是"上下贯通,首尾相援"。  文章结构必须上下贯通,首尾相援,这也是作者思路的连贯性在文章中的体现,这种形式的连贯同时也能够体现文意的连贯,即形式服务于内容。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前后语句间都要紧密连接,通篇一贯,这样的结构才能严谨、完美。好的结构会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内容清晰完整,过渡自然流畅,文章整体和谐统一。否则,如果信马由缰,文章结构势必混乱无章,主次不分,再典型生动的材料恐怕也难以吸引读者去阅读和欣赏。"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文章结构必须细密周严,层层衔接,无懈可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在选好材料的情况下精心安排语句段落间的过渡与衔接,开头与结尾的关照与呼应,做到前后勾联,相互顾及,防止脱节,顾此失彼。  一、格外重视文章的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情节发展与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它像链条一样穿结着文章里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让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在记叙文中,它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事件及人物贯穿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发展,彰显主题;抒情性的文字中,线索又成了咏物抒怀、托物寓意的凭借,使主题突出,形散神聚。  初中课本中《藤野先生》一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明线,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暗线,把若干情节与事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求实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等高尚品质,这两条线索互相交融,但目标一致,都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如《感受真挚的友谊》一文,小作者以"友谊"为线索,架设小标题,向我们展现了小学生生活中三个典型画面,表现了自己与同学之间深深的友谊。而《感受友情的四季》一文更是以四季中的春、夏、秋、冬为线索,通过恰切、生动的比喻,抒写自己对友情如四季真挚感怀,以四季贯穿全文,新颖别致,使文章结构整齐划一,条理清晰,让人耳目一新。  二、严密紧凑,顺理成章。  这就是说文章的布局应该注重衔接,注重段落语句之间的过渡,前后关联,这样才不会造成各部分内容的疏散与脱离。  1.谈谈过渡。过渡是文章内容连贯的一种重要方法。好的过渡能够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很明显这是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白草园与三味书屋两段生活联结起来。又如《感受幸福》一文开头一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它就在我的身边"一句,既回答了上文关于"幸福在哪里"的疑问,又自然地引起下文,写"我"对幸福的体验过程。  2.谈谈照应。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照响应。前面的内容要有呼应后面的情节,前面也要埋下伏笔。在形式上照应有三种方式,一是结尾和开头的照应;二是伏笔和关键语句的照应;三是正文和标题的照应。  首尾照应是写作中常见的照应形式。开头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开头能够帮助读者抓住要领,感受全文,好的结尾能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而首尾照应则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如《感受友谊的枫叶》一文,小作者从不经意间发现的藏在书中的半片枫叶凝神沉思写起,道出了这代表友谊的半片枫叶的来由,结尾处以"很久很久,我才回过神来,又将那半片枫叶放回了书里"收篇,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我将它拿起,放在手中,默默地站在那儿想了很久",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再看《感受团结的力量》一文,小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几个花须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造就了脉脉的芳香,但并未注意到首尾的呼应。开头写道,茉莉花虽无艳丽的外表,但香气脉脉而高雅,结尾处写"盛开的花代表了友谊的结晶,花下的世界,永远存在着那几个根须",让人联想到花开的艳丽,与"脉脉的香气"是不吻合的,这也正是此文的重要缺憾之一。  前伏后应的照应也是照应的基本方式之一。《感受友谊的枫叶》的小作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文章的第三段"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道出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深秋的时节,而此时也是枫叶正红的时候,为后文的"从高高的树上落下了一片火红的枫叶"伏下了很好的一笔,不得不赞叹小作者在构思上的精雕细琢。  正文与开头的照应能够使主题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我们看一下《感受幸福》一文的结尾:"如果有来生,我还要感受一下这辈子的幸福生活",这一句意在照应文章的标题,然而语言过于平淡,格调低落,使人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不符合新时期少年儿童所应该拥有的心态,因而降低了文章的格调,这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十分注意的。  一篇好的作文是讲究构造艺术的,而这个艺术的核心正是使文章"上下贯通,首尾相援"的艺术,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了文章的通篇连贯,和谐一致,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信马是什么篇(7):小学难忘的人_750字


  风风雨雨,朝朝暮暮。花开花谢,潮起潮落。蓦然回首,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我有着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遇到过那么多的人,遇到过那么多的事,其中我的同学们也令我印象深刻,而我们班的班长却让我最为难忘。裴明昊——身为班长。不是很帅气,但身上总有着阵阵淡淡的清香,因为学习优异而参加各项活动,久而久之,身上又平添了一种优雅不俗的气质。一张惹人喜爱的脸常常带着微笑的,显得那样的活泼开朗。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管理班级的能力很强,而且还为同学们着想。平时他和同学们不拘小节,但处理起班级的事情时,就尽职尽责,井井有条。
  记得那次,老师出去听课,叫班长管理班级。不出所料,姜老师一走出门,教室就到处都是喧闹声。班长马上走上讲台怒吼道:“刚才谁说话了,自己站起来,否则后果自负!”这一声吓坏了不少人,可捣蛋鬼吕正不知好歹地说:“我说了话有本事叫我出来呀!”班长听了这句话真是火冒三丈,他瞪着眼睛,像发怒的狮子!用沉重的脚步向吕正走去,吕正摆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班长走到他身边,二话没说,直接把他拎出门外,让他在走廊里站着了,对于这种捣蛋鬼根本不用讲道理。吕正一出去,果然,杀鸡儆猴,以一儆百,班级同学都被他的威严镇住了,一节课大家出奇地安静,连大气都不敢喘,老师回来后还以为大家听话了,连连夸赞。
  他还乐于助人,不过方式独特。每次我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他都要我先绞尽脑汁地算一遍,之后才愿意耐心地讲出自己的思路,对比一下我哪里算错了,该怎么算。
  这样的好班长,学习上他认真刻苦,孜孜不倦;劳动时他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平时他乐于助人,丝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班长怎能令我忘怀!
  眨眼间,我们临近依依惜别的时刻,天空吸引他展翅飞翔,海洋召唤他扬帆启航,高山激励他奋勇攀登,平原等待他信马由缰,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出色的栋梁,一定会有所作为!
 
    六年级:李晨萌

信马是什么篇(8):内蒙七日之游_900字


  暑假,是我们在紧张学习中的一个休息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免不了要出去游山玩水,一来开阔了眼界,二来嘛,放松了自己罗!
  今年暑假里,我有幸去内蒙古游玩了一次。
  来内蒙古之前,就听人说过:“蒙古人特别好客。”今天,我终于体会到了内蒙古民族特有的迎接客人的方式。
  刚下车,美丽的蒙古姑娘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着五颜六色的首饰,手捧洁白的哈达和一只盛满美酒的金碗,行着民族的大礼,给每一位游客献上哈达并敬一杯“下马酒”以表迎接。
  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草原上真是风景如画,整个草原像碧绿的地毯铺在大地上,满地的野花发出阵阵清香,那一个个白色、美丽的蒙古包又为草原增添了一份诱人的色调。
  瞧,成群结队的羊来了,有的像我们一样,轻轻地漫步在草原上,让我来到诗的境界中“风吹草低现牛羊”。它们也在尽情享受大草原特有的气息吗?
  “砰”!枪响了,哦,原来是赛马比赛开始了,我夹在人群中间,向那边走去,那边的草地上已开出了胜利之花,领先的选手已经在那遥远的地平线上,线条勾勒出他们健壮的身影……赛马比赛结束后,紧接着又开始了摔跤比赛,年轻力壮的参赛选手个个生龙活虎。“开始!”选手们开始角逐。场外不断喊出“加油!加油”的口号。终于,草原上的金鹰分出来了。他,黑紫的皮肤,强健的身躯,这就是草原上的金鹰啊!人们欢呼着,簇拥着摔跤手,想把他抛到天空中去……
  来到草原,还有一件我必干的事——骑马。到了骑马场,我左挑右选,选了一匹纯白色的马,饲养员把马鞍安好,我坐了上去,初次骑马的感觉有很多,但最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紧张、兴奋,我的手紧紧抓住马鞍,害怕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但渐渐地,放松了,信马由缰,尽情领略着草原风光,忘却了紧张。
  傍晚时分,导游把我们带到了附近的牧民家游玩,好客的蒙古族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到蒙古包做客。进入包中,蒙族阿姨给我们端上喷香的奶茶、奶酪、奶皮等佳品。我们吃着、喝着、谈着,开心之极。当然,内蒙古最好吃的要数手抓羊肉,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来亲自品尝才会知道。
  似乎只一会儿,草原之旅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草原。
  再见了,亲爱的蒙古包!
  再见了,美丽的大草原!
 
    初一:张田雨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21807.html

上一篇:高考议论文范文1篇
下一篇:文章获奖6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