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日记大全 > 莲花洞翻译9篇

莲花洞翻译9篇

时间:2018-11-02 来源:日记大全 点击:

【www.xjwk.net--日记大全】

篇一:[莲花洞翻译]楚游日记九


【原文】

十六日 平明行,二十里,为麻潭驿,其地犹属零陵,而南即道州界矣。自入泷来,山势逼束,石滩悬亘,而北风利甚,卷翠激玉,宛转凌波,不觉其难,咏旧句“舡梭织峰翠,山轴卷溪绡”,《下宁洋溪中诗》。若为此地设也。其处山鹃盛开,皆在水涯岸侧,不作蔓山布谷之观,而映碧流丹,老觉有异。二十里,吴垒铺,其西南山稍逊,舟反转而东。又五里,复南转,其东北岸有石,方形叠砌,围亘山腰,东下西起,若

篇二:[莲花洞翻译]游太华山日记


【原文】

二月晦 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黄河从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长而高大之城墙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

篇三:[莲花洞翻译]楚游日记八


【原文】

十一日 平明行,二十五里,过黄杨铺,其地有巡司。又四十里,泊于七里滩。是日共行六十五里。自入舟来,连日半雨半晴,曾未见皓日当空,与余病体同也。

十二日 平明发舟。二十里,过冷水滩。聚落在江西岸,舟循东岸行。是日天清日丽,前所未有。一舟人俱泊舟东岸,以渡舟过江之西岸,市鱼肉诸物。余是时体亦稍苏,起坐舟尾,望隔江聚落俱在石崖之上。盖濒江石骨嶙峋,直插水底,

篇四:[莲花洞翻译]楚游日记二


【原文】

十六日 东岭坞内居人段姓,引南行一里,登东岭,即从岭上西行。岭头多漩窝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或深或浅,或不见其底,是为九十九井。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珑,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窍之直者,故下坠无底;窍之曲者,故深浅随之。井虽枯而无水,然一山而随处皆是,亦一奇也。又西一里,望见西南谷中,四山环绕,漩成一大窝,亦如仰釜,釜之底有涧,涧之东西皆秦人洞也。由灌莽中直下二里,至其处。其涧由西洞出,由东洞入,涧横界窝之中,东西长半里,中流先捣入一穴,旋透穴中东出,即自石峡中行。其峡南北皆石崖壁立,夹成横槽;水由槽中抵东洞,南向捣入洞口。洞有两门,北向,水先分入小门,透峡下倾,人不能从。稍东而南入大门者,从众石中漫流。其势较平;第洞内水汇成潭,深浸洞之两崖,旁无余隙可入。循崖则路断,涉水则底深,惜无浮槎小木排可觅支矶片石。惟小门之水,入峡后亦旁通大洞,其流可揭厉qì lǐ水浅处提起衣裤、水深处穿着衣裤而涉水而入。其窍宛转而披透,其窍中如轩楞别启另开一门,返瞩捣入之势,亦甚奇也。西洞洞门东穹,较东洞之高峻少杀;水由洞后东向出,水亦较浅可揭。入洞五六丈,上嵌围顶,四围飞石驾空,两重如庋悬阁,得二丈梯而度其上。其下再入,水亦成潭,深与东洞并,不能入矣。是日导者先至东洞,以水深难入而返,不知所谓西洞也。返五里,饭于导者家,日已午矣。其长询知洞水深,曰:“误矣!此入水洞,非水所从出者。”复导予行,始抵西洞。余幸兼收之胜,岂惮害怕往复之烦。既出西洞过东洞,共一里,逾岭东望,见东洞水所出处;复一里,南抵坞下,其水东向涌出山麓,亦如黄雩之出石下也。土人环石为陂,壅填塞为巨潭以翘山塍。从其东,水南流出谷,路北上逾岭,共二里始达东岭之上,此由州人坞之大道也。登岭,循旧路一里,返宿导者家。

十七日 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zhé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出把七道。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通“脉”,支流: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

篇五:[莲花洞翻译]滇游日记二十二


徐弘祖

【原文】

初十日晨餐后,大把事复来候往木家院。

通事具骑,而大把事忽去,久待不至,乃行。东向半里,街转南北,北去乃象眠山南垂,通安州治所托,南去乃大道。半里,去东桥,于是循溪南岸东南行。三里,有柳两三株,在路右塍间,是为土人送行之地。

其北有坞,东北辟甚遥。

盖雪山之支,东垂南下者两重,初为翠屏、象眠,与解脱、十和一夹而成白沙坞;再为吴烈东山,与翠屏、象眠再夹而成此坞,其北入与白沙等。其北度脊处,即金沙江逼雪山之麓而东者。东山之外,则江流南转矣。脊南即此坞,中有溪自东山出,灌溉田畴更广。由此坞东北逾脊渡江,即香罗之道也。坞中溪东南与玉河会于三生桥之东。又有水西南自文笔山,沿南山而东转,随东圆冈之下,经三生桥而东与二水会。于是三水合而成漾共江之源焉。东圆冈者,为丽郡东南第一重锁钥。盖有大脊自西来,穹为木家院后高峰大脊,从此南趋鹤庆。其东下者为邱塘关,其东北下者,环转而为此冈,直逼东山之麓,束三水为一,沿东山南下而出邱塘东峡,自七和、冯密而达鹤庆。冈首回环向郡,南山之溪经其下,巩桥度之,曰三生桥。桥北有二坊,两三家为守者。自柳塘至此,又五里矣。其北皆良畴,而南则登坡焉。一里,升坡之巅,平行其上。右俯其坡内抱,下辟平坞,直北接郡治,眺其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坡间每有村庐,就洼傍坎,桃花柳色,罨映高下。三里,稍下就洼,有水成痕,自西而东下于溪。又南逾一坡,度板桥而南,则木家院在是矣。

先是途中屡有飞骑南行,盖木公先使其子至院待余,而又屡令人来,示其款接之礼也。途中与通事者辄唧唧语,余不之省察看。比余至,而大把事已先至矣,迎入门。其门南向甚敝,前有大石狮,四面墙垣之外,俱巨木参霄。甫入,四君出迎,入门两重,厅事亦敞。从其右又入内厅,乃拜座进茶。即揖入西侧门,搭松棚于西庑之前,下藉以松毛,以示重礼也。大把事设二卓即“桌”,坐定,即献纸笔,袖中出一小封,曰:“家主以郎君新进诸生,虽事笔砚,而此中无名师,未窥中原文脉,求为赐教一篇,使知所法程,以为终身佩服。”

余颔之。拆其封,乃木公求余作文,并为其子斧正修改。书后写一题曰:“雅颂各得其所。”余与四君,即就座拈毫执笔,二把事退候阶下。下午,文各就。余阅其作,颇清亮。二把事复以主命求细为批阅。余将为举笔,二把事曰:“馁饥饿久矣,请少迟之。后有茶花,为南中之冠,请往一观而就席。”

盖其主命指示也,余乃从之。由其右转过一厅,左有巨楼,楼前茶树,盘荫数亩,高与楼齐。其本径尺者三四株丛起,四旁萎蕤ruí枝叶茂盛下垂,下覆甚密,不能中窥。其花尚未全舒,止数十朵,高缀丛叶中,虽大而不能近觑观看。且花少叶盛,未见灿烂之妙,若待月终,便成火树霞林,借因为此间地寒,花较迟也。

把事言,此树植与老把事年相似,屈指六十余。

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

已还松棚,则设席已就。四君献款,复有红毡、丽锁之惠。二把事亦设席坐阶下,每献酒则趋而上焉。

四君年二十余,修皙修长而白皙清俊,不似边陲之产,而语言清辨可听,威仪动荡,悉不失其节。为余言北崖红映之异。时余欲由九和趋剑川,四君言:“此道虽险而实近,但此时徙迁移诸出豆者在此,死秽之气相闻,而路亦绝行人,不若从鹤庆便。”肴味中有柔猪、牦牛舌,俱为余言之,缕缕可听。

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饭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食。牦牛舌似猪舌而大,甘脆有异味。惜余时已醉饱,不能多尝也。因为余言:“其地多牦牛,尾大而有力,亦能负重,北地山中人,无田可耕,惟纳牦牛银为税。”盖鹤庆以北多牦牛,顺宁以南多象,南北各有一异兽,惟中隔大理一郡,西抵永晶、腾越,其西渐狭,中皆人民,而异兽各不一产。腾越之西,则有红毛野人,是亦人中之耗、象也。抵暮乃散。二把事领余文去,以四君文畀bì给余,曰:“灯下乞细为削抹修改,明晨欲早呈主人也。”余颔之。

四君送余出大门,亦驰还郡治,仍以骑令通事送余。东南二里,宿村氓家。余挑灯评文,就卧其西庑。

十一日昧爽,通事取所评文送木家院,就院中取钣至,已近午矣。觅负担者,久之得一人,遂南行。二里,抵南山下。循山东南一里,下越一坑底,仍东南上二里,出邱塘关。关内数家居之,有把事迎余献茶。其关横屋三楹,南向踞岭上,第南下颇削,而关门则无甚险隘也。其岭自西大脊分支东突,与东山对夹漾共江于下,关门东脊临江之嘴,竖塔于上。为丽东南第二重锁钥。隔江之东山,至是亦雄奋而起,若与西大峰共为犄角者。关人指其东麓,即金沙江南下,转而东南,趋浪沧、顺州之间者。

此地有路,半日逾此岭,又一日半而东南抵浪沧卫。

出关,辞通事以骑返,余遂同担夫仍南向就小道下山。

其道皆纯石嵯峨,践隙攀峰而下,二里,乃抵其麓。遂西南陟桥,桥西有坡,南向随之。半里,复下坡,西有坞南开,而中无水。又半里,横陟之,由西坡上半里,依西大山之麓转而东南行。一里余,路左复起石山,与西山对夹,路行其中。

二里,逾脊南下,脊右有石崖下嵌,而东半石峰,尤为

篇六:[莲花洞翻译]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着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一、人物简介
  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着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

篇七:[莲花洞翻译]西安游记_3000字

  【古都忆】
  话说千年中国看西安,百年历史看上海。
  西安,陕西的省会,古称长安、京兆、镐京。合上双目,便能想起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故事。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在此建都。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都将它列入肇建首都的上上之选。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承载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它是耀眼的一颗繁星,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闪烁。它有着黄土高原的豪迈气概,也有古都的怡人秀丽。
  很难形容,走出黑暗后那第一眼的惊艳。
  抬步走出火车站,那里的火车站并不繁华,只是抬头便能仰望见大且红的西安二字。已经是深夜将近十二点,街上来往行人仍是络绎不绝。夜晚的西安人来人往,灯火辉煌。用“不夜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街上漫步着,感受着西北地区独有的干热气候。街边的景象会让你忘记自己仍身处二十一世纪,那些仿唐的古房,红黄混合的房檐,木棕的圆柱,精致的花纹,是我们周围见不到的。但在古城西安,却处处可见,可谓是目不暇接。
  这里保留着最真实古迹,最浓郁的古韵,最淳朴的人情。
  【秦兵马俑】
  如果你问,什么令我最难忘,那一定是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了。
  首次映入眼帘的是兵马俑一号坑,我们徐徐走来,人潮拥挤,好不容易才凭借“一身蛮力”挤进人群前端。我初见兵马俑时感觉有些眩晕。陶人太多,很是缭乱双目。在兵马俑博物馆里的,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站在身旁的法国人(是根据口音听出来的),用独具特色的语言说了很多,虽然听不懂,但看到他们频频点头,脸上露出的笑容,便知晓了他们对中国历史奇迹的称赞与仰慕。
  陶土做成的兵马俑,各具特色,他们没有重复的神色,他们的外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得多难为雕刻师才能制出如此高困难的杰作?每个兵马俑的手呈握状,因为刚挖掘出来时手上时有拿着兵器的,如今应该是交到别个部门去处理了(从导游口中得知)。
  我迫不及待地想冲去二号坑一览风光。
  古风木窗透进微微的亮光,我终于将光滑的石板地看得更清晰了些。
  这里是二号坑,我头顶着昏暗的灯光,观赏着第二号坑的兵马俑。
  听导游言,这里是将军俑坑,有着骑兵鞍马俑与跪射俑。导游还言,可从衣服上看出他们的身份。可在我区区平庸小女子眼中,好像所有兵马俑都出于一辙。但凝神细看,的确是大有不同。他们的着装,五官,神情,手势都判若云泥。有的是将军,有的是小兵。那要看你一双眸子是否灵光,能在眼花缭乱之下也能将每个兵马俑一览无余。
  三号坑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兵马俑三号坑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听说曾经有人炸洞盗墓。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如今风靡的《盗墓笔记》,而后我还兴致勃勃的问了导游一些盗墓常识。记得最牢的便是盗墓行规则:倒进倒出。
  导游言,兵马俑今后会采用高科技技术重新润色,恢复出土的光泽。我很期待。可惜,那要在数年后了。不知数年后的我,会不会再来故地重游,到时来时,心里又是如何感受。望着壮观无比的兵马俑,心里涌出一阵伤感,也许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栗罢了。
  【华清池】
  烈日炎炎,时值正午,我浑身燥热来到华清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不美好的开始。
  看见一旁的冰淇淋店,让我垂涎三尺,疯狂奔向店内。到店内,吃着冰淇淋一阵凉爽,享受完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华清池最高的宫殿盖在山顶,由于宫殿依山傍水,一阵微风拂过,竟是清凉不已。看见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翩翩舞姿,两人双手紧牵,犹如天上神仙,忘却人间诸事纷扰。杨贵妃乃是当时宠妃,冬日里,唐玄宗常常携杨贵妃过冬沐浴。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尚食汤”则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还有“莲花汤”,御汤。每个温泉都有专属的名称和特色。这些汤池都是由古代石器,人工打造而成。只遗憾,来时是夏季,如果冬季,定能在这清澈的汤池中,望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享受一番了。加上一旁的行宫,仿佛穿越到盛唐时期一般。
  双眉微蹙,走着走着,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悲伤的故事。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后而发生一系列乱事,导致唐玄宗沉浸在悲伤之中,郁郁寡欢,七十七岁死去。
  曾经的宠爱,被唤作“红颜祸水”。
  用网上一言:悲剧苦恋颇有些咎由自取。
  因为是帝王,所以不能有感情,所以不能自己选择。
  【大唐芙蓉园】
  夜晚的大唐芙蓉园,更胜白日。
  大唐芙蓉园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繁华的盛唐犹如一幅华美画卷展开在眼前。这一切都十分真实。白鸽在乖巧地吃着旅客们买的粮食,时不时扑腾翅膀,或是展翅高飞。场面绚丽壮观。身处芙蓉园,灵魂已早追随着白鸽飞向千年前的盛唐时期。唐朝的故事在脑海里如流水般倾泻而出。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叫人怎能忘怀。一派繁华景色,我早已沉醉其中。
  夜晚人很多,数不胜数。旁边几家拍摄古装照的小摊贩,亮出他们的仿唐华衣。有如小家碧玉的嫩粉,有大家闺秀般的清蓝,有妖艳似火的烈红。古代的服饰和头饰,看着旅客们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感受着大唐芙蓉园的一切。他们都热爱盛唐的文化,更热爱中国的文化。他们正在享受着历史的辉煌绚烂。
  看着飞满白鸽的天空,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大雁塔】
  午后的阳光不是很生猛,更多了几分温和。
  从宾馆坐车去大雁塔,路程很近。
  远远就看见大雁塔高高的耸立,到了门口,才发觉真的很高。
  古代人如何修建?据导游告知,完全由人工一层层垒上去。
  为何被唤作大雁塔?也有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唐玄奘取经途中被困沙漠,口渴无比,寻不到出路。突然飞来一只大雁,他跟着大雁,找到了水源,最终走出了沙漠。回到长安后,心存感激,便修了一座塔来纪念,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有着悠久的历史,就连门前的一棵树,都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淡忘。
  登上塔顶,鸟瞰大地,看见宫殿,看见繁华的街道。更给人深的感受是里面的构造,的确普通,但是摸一摸尘土,心中感慨万千。当年的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它十分牢固,这是历史的结晶,古时劳动人民的结晶,更是佛祖的庇佑。
  由于进入寺庙,出于对佛像的尊重(我们一家人都信佛),不能拍照,所以除了满满的回忆,并没有带什么回来。
  【陕西历史博物馆】
  走进大门,恢宏气势扑面而来。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与兵马俑的气氛一样,就是十分昏暗。
  进入历史博物馆,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有一个小设计,每走入一个房间,它会向你介绍历史时期文化。
  刚走入第一个房间,写着几个大字(具体是什么忘记了QAQ)。有着古时的陕西西安地图。它告诉旅客们,有十七个君王在此肇建都城。
  走进第二个房间,小牌子告诉我已经走入了原始社会。这里最早发现了蓝田人。一些远古时期的博物,都在眼前罗列而出。
  紧接着主要是秦朝、汉朝与唐朝(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朝代的文物,但是较少)。千年前人们使用的工具与工艺品,都展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博物馆里的文物琳琅满目。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这里还汇集了各个朝代的专属钱币。
  曾经的历史,如今观赏,真是感叹历史伟大,岁月匆匆。
  【回民街与钟鼓楼】
  某天夜晚,抱怨最近都吃面食(陕西以面食为主),吃得腻味,说要吃点新鲜的。便被老爸老妈带去回民街享受美食一条街,直至十一点回来,撑肠拄腹。
  回民街和钟鼓楼挨得很近,我简单粗暴地将它们合称“街楼”。
  钟鼓楼可不是一个建筑物,而是两个,分别为:钟楼和鼓楼。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明代时期的建筑。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夜晚的钟鼓楼辉煌异常,灯火通明,照亮了大街,和漆黑如墨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在这种视觉冲击下莫名产生一种互相调和之美。
  钟楼和鼓楼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相隔半里远,相映生辉,为古城天上一抹艳丽色彩。
  回民街的吃食可谓是种类繁多,品种齐全。街上的游人也是肩摩袂接。这让我想起古时的庙会,是否也是如此呢?不是我脑洞太大,而是繁华的街市,吆喝的商贩,古典的建筑,不禁让人思绪万千。先买了一只觉得极精致的古代发簪。可别误以为这全是美食,更有好玩之处。路上有人出售古典服饰。更是有人将天文望远镜搬至入口,让游客观赏星球。花了二十元观察到挂在夜空的明月,上面的坑坑点点让人惊奇不已。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也是最想向大家推荐的店铺如下:老金家酸梅汤,红红米饭与甲三灌汤包。虽然这三个我暗自认为极为出色,但沿街小吃都十分美味。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口味下定论才好。
  酒足饭饱回到宾馆,父母至今还戏谑地向朋友言:这熊孩子没洗澡没换衣服便倒头睡了。
  【华山】
  清晨,坐着火车,阳光渐渐镀上发梢,微微打盹,迷迷糊糊地就到华山了。
  华山给我的第一个感觉,说实在点,就是凉快啊。我也正因为在西安几日被晒得心情极坏,日日怨天尤人。所以父母决定把我从酷暑中解救出来。
  华山风景独好,也极为险峻。远远看华山好像并没有什么险处,反而秀丽优美,特别是在听说宝莲灯与华山论剑的故事后,便觉得自己毫无压力。
  登山之后则不同了。
  我们选的是北峰上,西峰下。我们选择了最有挑战性的路程,北峰往西峰正是上坡路,且西风极险。所以一路向上爬楼梯,总觉得摇摇晃晃,身子恐是要向后倾倒一般。我们还特意去了长空栈道,由木板环山搭成一条只能一人通行的路,往下看便是万丈深渊,只能扶着环山铁链而行。我不敢闭眼,原因是走错一步便要掉落悬崖低谷之中,想起来都毛骨悚然。
  还好,我们都通过了,其实并不危险,除了有人有意而为之。
  爬山的路途漫长,且极容易消耗人的体力,虽然山上环境风清气爽,但是仍免不了大汗淋漓。一路上虽再没有长空栈道如此险峻之处,但也有许多要靠胆量度过的地方。有些地方的楼梯几乎接近垂直,我们缓步而下,楼梯间距极窄,且凹凸不平,要十分小心才可通过。不能不说险,虽不是掉入万山之底,但从高处摔到地面也是疼痛不堪,骨折也是免不掉的。
  清风徐徐,爬山旅途中,越来越放松,也越来越大胆。
  一路上,欣赏了许多妙绝的景色,站得越高,看见的景色也越美。看见美的景色,似乎也忘记自己身处高而危险之处。
  到达西风索道,看见有一位英国人(后来交谈时了解到的)正在买票,可惜售票员不懂英文。我自告奋勇去当了一回翻译,虽不是初次与外国人交谈,但是依旧忐忑不安。英语并没有很高的水平,我向他说明我只有十三岁,英语不好。他开始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交流。我乱七八糟的跟他说明索道的最晚时间:原意是索道最晚可以开到凌晨十二点。从我嘴里说出就是:圆车(roundcar)会在晚上十二点停止(stop)。老外好像勉强听懂我在说什么。乱指点一番后,我下了山。回顾华山的景色,疲累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留恋。
  人生亦是如此,攀得险峰,小心翼翼,不畏艰险,方能成功。
    初一:黄雯翌

篇八:[莲花洞翻译]游雁宕山日记后


【原文】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山。觅骑出南门,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三十里,逾秀岭,饭于岩前铺。五里,为乐清界,五里,上盘山岭。西南云雾中,隐隐露芙蓉一簇,雁山也。十里,郑家岭,十里,大荆驿。渡石门涧,新雨溪涨,水及马腹。五里,宿于章家楼,是为雁山之东外谷。章氏盛时,建楼以憩山游之屐即供游客栖息,今旅肆旅馆寥落,犹存其名。

二十九日 西入山,望老僧岩而趋。二里,过其麓。又二里,北渡溪,上石梁洞。仍还至溪旁,西二里,逾谢公岭。岭以内是为东内谷。岭下有溪自北来,夹溪皆重岩怪峰,突兀无寸土,雕镂百态。渡溪,北折里许,入灵峰寺。峰峰奇峭,离立满前。寺后一峰独耸,中袭一璺wèn裂缝,上透其顶,是名灵峰洞。蹑千级而上,石台重整,洞中罗汉像俱更新。下饭寺中。同僧自照胆潭越溪左,观风洞。洞口仅半规,风蓬蓬出射数步外。遂从溪左历探崖间诸洞。还寺,雨大至,余乃赤足持伞溯溪北上。将抵真济寺,山深雾黑,茫无所睹,乃还过溪东,入碧霄洞。守愚上人精舍在焉。余觉其有异,令僮还招仲昭,亦践流而至,恨相见之晚,薄暮,返宿灵峰。

三十日 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来合,其势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里,入净名寺。雨益甚,云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衣履沾透,益深穷西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诸胜。二里,至响岩。岩右有二洞,飞瀑罩其外,余从榛荆棘莽中履险以登。其洞一名龙王,一名三台。二洞之前,有岩突出,若露台然,可栈而通也。出洞,返眺响岩之上,一石侧耳附峰头,为“听诗叟”。又西二里,入灵岩。自灵峰西转,皆崇岩连幛,一开而为净名,一璺直入,所称一线天也;再开而为灵岩,叠嶂回环,寺当其中。

五月朔初一 仲昭与余同登天聪洞。洞中东望圆洞二,北望长洞一,皆透漏通明,第峭石直下,隔不可履。余乃复下至寺中,负梯破莽,率僮逾别坞,直抵圆洞之下,梯而登;不及,则斫木横嵌夹石间,践木以升;复不及,则以绳引梯悬石隙之树。梯穷济连接以木,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则引绳揉树,遂入圆洞中,呼仲昭相望而语。复如法蹑长洞而下,已日中矣。西抵小龙湫之下,欲寻剑泉,不可得。踞石碛而坐,仰视回嶂逼天,峭峰倒插,飞流挂其中,真若九天曳帛者像天上挂下的绸练。西过小剪刀峰,又过铁板嶂。嶂方展如屏,高插层岩之上,下开一隙如门,惟云气出没,阻绝人迹。又过观音岩,路渐西,岩渐拓,为犁尖,复与常云并峙,常云南下,跌而复起,为戴辰峰。其跌处有坳,曰马鞍岭,内谷之东西分者,以是岭为界。从灵岩至马鞍岭凡四里,而崇峦

篇九:[莲花洞翻译]文言文翻译《爱莲说》

      《爱莲说》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19929.html

上一篇:心痛日志8篇
下一篇:漂游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