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黑择明5篇

黑择明5篇

时间:2018-10-30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www.xjwk.net--作文素材】

黑择明篇一:“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奉世长女媛以选充内宫,为元帝昭仪,产中山孝王。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奉世长子谭,太常举孝廉为郎,谭弟野王、逡、立、参至大官。
参字叔平,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甚可观也。参,昭仪少弟,行又敕备,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参多病。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参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薨。王病时,上奏愿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曰:“中山孝王短命早薨,愿以舅宜乡侯参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丞相翟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君侯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见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此非所以下五侯而自益者也。“参性好礼仪,终不改其恒操。
顷之,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追怨参姊中山太后,陷以祝诅大逆之罪,参以同产当相坐,参自杀。且死,仰天叹曰:“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恶名而死,姊弟不敢自惜,伤无以见先人于地下!”
赞曰:《诗》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然卒死于非罪,不能自免,哀哉!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功次补武安长 次:次等,差等
B.行又敕备,以严见惮 敕:整饬,严整。
C.朕甚愍之 愍:怜悯,同情。
D.然卒死于非罪 卒:突然,猝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参父子在汉朝都官居高位,最终都遭谗邪陷害;冯参的姐姐是元帝昭仪,因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被哀帝祖母傅太后害死。
B.冯参既有才学又重礼仪品行,颇受重用,直至为宜乡侯。但被任命为代郡太守时,因为嫌路途遥远不愿赴任而被贬为安定太守。
C.中山孝王和母亲离京到了所封的地方后,冯参讲究礼仪请求去看他们,但他还在路上中山孝王就去世了。皇上答应了中山孝王生前让舅舅冯参回京城的请求。
D.冯参为人过于严谨庄肃,威严在五侯之上,遭到嫉恨。丞相翟方进很敬重他,曾善意劝他应有所改变,但冯参没有听从。
14.对本文作者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诗经》中的话,高度赞扬冯参沉抑庄重的威仪,认为这是美德归聚的处所。
B.说冯参能“择地而行”,文中不近帷幄、上书愿至中山之事就是例证。
C.“不能自免”表明作者对冯参待人接行过于严肃即“物禁太甚”的态度有所批评。
D.“谗邪交乱”是自古贤良受害的原因之一,作者既同情冯参,又痛恨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1.A。应为:依次、顺次、按次序。
12.B。B项,副词,将,将要/副词,姑且,暂且。A项,介词,凭借。C项,动词,去,往,到;D项,连词,表修饰,……地,或不译。亦可表顺承,不译。
13.C。A项,“冯参父子最终都遭谗邪陷害”不对,“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不是昭仪死因。B项.因病和路途遥远而改任,并非不愿赴任而被贬。D项.文中未说“嫉恨”。
14.C。应是对“非罪而死”的同情。
[参考译文]
冯奉世,字子明,是上党潞地的人,迁徙到了杜陵。汉昭帝时,根据功勋按照次序补任武安地区的长官。奉世的长女冯媛因为被选中充入内宫,后来成为汉元帝的昭仪,生了中山孝王。元帝驾崩后,冯媛是中山太后,随中山王到了封地。奉世长子冯谭,太常年间举孝廉任职为郎,冯谭的弟弟冯野王、冯逡、冯立、冯参位至大官。冯参字叔平,才学通晓《尚书》。年轻时担任黄门郎给事中,守卫京城十余年。冯参为人矜持庄严,注重讲究仪容,进退小心谨慎,风度很可观。参是昭仪最小的弟弟,行为又整饬完备,以严肃显示敬畏,始终不为姐弟亲近进昭仪帷幄。冯参常生病。永始中年,越级提拔为代郡太守。因为边郡道路遥远,改任安定太守。绥和年中,皇上立定陶王为皇太子,因为中山王被废弃(太子位),所以封中山王舅舅冯参为宜乡侯,用来宽慰中山王心意。冯参到封国,上书希望到中山见中山王和王太后。还未到,中山王就去世了。中山王病时,上奏希望贬低冯参的爵位,(让他)按关内侯的食邑待遇留在长安。皇上怜悯他,下诏书说:“中山孝王短命早死,希望将他舅舅宜乡侯冯参降为关内侯,归到京城的家,我很怜悯他。那就让冯参回到京城,凭列侯的身份奉行朝请的职事。”五侯都敬重惧怕他。丞相翟方进也非常敬重他,多次对冯参说:“您待人接物的禁律太过分。您以王舅的身份被降爵位,本不能处在公卿的位置,如今五侯是极尊贵的,您(却能)与他们同列,应该稍微降低仪态举止,显得有尊奉之意。然而您认真地修饰仪容将威严施加于他们,这不是用来使五侯居下而对自己有好处的办法啊。”冯参生性讲究礼仪,终究不改变自己一贯的操行。
不久,哀帝即位,哀帝祖母傅太后当权,追究怀恨冯参的姐姐中山太后,构陷了祭祀祈祷时发诅咒的大逆不道的罪名,冯参因为是同胞,判处连坐的刑罚,冯参自杀。他将死时,仰天叹息说:“我冯参父子兄弟都充任高位,身至封侯,如今遭恶名而死,姐弟不敢自相顾惜,哀伤不能到黄泉之下会见先人!”
赞辞说:《诗经》称赞“沉抑庄重的威仪,是美德归聚的处所”。宜乡侯冯参恭敬谦逊举止方正,选择环境而实行,可以算是贤人君子,然而猝然死于无辜,不能自己幸免,可悲啊!进谗奸邪的人交相作乱,忠贞贤良的人遭受陷害,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黑择明篇二:许麋孙简伊秦传


陈寿

【原文】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进用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剌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

黑择明篇三:高中文言文《金安节》阅读答案及解析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 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下面对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博洽经史 洽: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
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
B。解析衔:心中怀恨
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 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C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B 解析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黑择明篇四:说林训

【原文】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速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曹氏之裂布,

黑择明篇五: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各地过清明_3000字

  〈山西:
  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多进行踏青活动。晋南地区妇女用柳条鞭打卧室墙壁,称为“摔蝎子”。打完后,再贴一张“观音杨柳符”,用以禁蝎。晋北地区禁蝎,习惯在谷雨节。家家墙上都要贴“谷雨禁蝎贴”,灶神位贴公鸡吃蝎子的画,名为“谷雨鸡”。贴与画上还配以禁蝎谚语(亦称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万民,每逢谷雨日,定拿蝎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舟山:
  扫墓舟山人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与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此外,旧定海民间还有一个习俗,清明节这一天,城郊及渔农村居民妇女头插菜花、青蒿,门插柳,俗话云:“清明戴花,来世有妈;清明戴枝青,来世有亲人;清明插杨柳,来世有娘舅。”?
  踏青又称春游、探春、寻春。清明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利用春光明媚之际,去郊野作一番畅游。扫墓者祭礼已毕,也往往择圃、列坐而不归,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清末至民国时期,旧定海也流行游春的习俗。每当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城区私塾、学校都要放春假数天,以便让学生跟随家长到郊外去上坟和春游。此外,旧定海还有春游放风筝的风俗。放风筝,舟山人俗称放纸鹞。每当春风和煦的时刻,在绿色的田野上,在城里开阔的地带,总有不少人欢乐地领略着放纸鹞的情趣。那些纸鹞在轻风中飘飘摇摇,最多的是瓦爿鹞,其次是蝴蝶鹞、老鹰鹞,最显眼的是蜈蚣鹞,长长在天空中游来荡去,五彩缤纷,错落有致,非常有趣好看。据说,放纸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享受美丽的春光。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13839.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