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演讲 > 钱大钧与陈赓9篇

钱大钧与陈赓9篇

时间:2018-11-12 来源:励志演讲 点击:

【www.xjwk.net--励志演讲】

钱大钧与陈赓篇(一):祖国在我心中_1000字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通向世界,一片片海湾连接你我,我们祖国的科技愈来愈发达,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愈来愈好,可你们知道吗?是谁给了我们这样好的条件?
  那就是为我们祖国解放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在63年前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刚刚解放,可在那以前我们被奴隶主剥削着,被日寇欺压着,我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创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蒋先云就是其中一位。
  蒋先云,湖南新田人,是我党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19年蒋先云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一起领导了安源工人大罢工。1924年,蒋先云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入校学习。他潜心攻读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被誉为黄埔英才、人中龙凤,与贺衷寒、陈赓被并称为“黄埔三杰”。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具有双重党员身份的蒋先云第一个公开声明脱离了国民党,时任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又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4月,时年25岁的蒋先云又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战争,并被任命为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据《临颍县志》记载,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率部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激战。初左脚中弹,带伤跨马,手举军刀,率队冲锋。然再次中弹,人马俱翻。但蒋先云不顾师长劝阻,又让士兵护卫重跨战马,向前冲锋,卒被弹片击中,死在战场。在蒋先云精神的感召下,北伐军同仇敌忾,终于攻克了临颍县城,击溃了奉系主力,取得了北伐战争史上的又一伟大胜利。蒋先云勇猛杀敌、壮烈牺牲的革命精神令临颍人民极为钦佩和崇敬。不少群众主动为北伐军担茶送饭、送情报、当向导、运送枪支弹药,踊跃支前。蒋先云牺牲后,周恩来在武昌主持蒋先云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蒋先云在黄埔军校同期同学、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录里,称其为“良师益友”,并题词:“蒋先云烈士永垂不朽!”。
  像蒋先云一样的人还有许多,他只是其中一位。但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用自己的血肉铸造了铁矛,才使我们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让我们农民翻身做主人,你们说我们怎能破坏这美好的环境呢?
  可就是这样,居然还有人不遵守规则,乱扔垃圾,使我们这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颜面尽失。
  同学们,先辈们用生命换回了我们现在这样舒适的生活,你说我们怎能不珍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让我们追随着先辈们的脚步,共同去寻找我们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六年级:商旭洋

钱大钧与陈赓篇(二):关于建军节的作文:30多名女兵参加起义_1000字

  提及南昌起义,人们马上会想到铁血男儿的身影,鲜为人知的是,这其间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近日,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研究员、今年已81岁的凌家传老人,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老干部病房内,向记者讲述起这支女兵队伍的传奇。
  意外发现起义女兵
  凌家传介绍,195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欠缺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和文物。这时筹备组有人在刊物上看见了一篇回忆录,文章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女兵。凌家传和同事立即赶到北京,找到了这位叫胡毓秀的女兵。通过胡毓秀的介绍,凌家传又采访了彭援华、杨庆兰、谭勤先等,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队伍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据女兵们回忆,第一批女兵队伍共有约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同志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们纷纷离开学校,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了南昌,并参加了随后的起义。
  女“金刚”救了陈赓大将
  在行军战斗中,“女将们”表现得颇为英勇,以至部队首长对她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胡毓秀告诉凌家传,当时,正值三伏天气,烈日当空。每个女兵身上都背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和毯子,身体强壮的女同志??像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等,有女兵中的“四大金刚”之称,她们都背着步枪,弹带里子弹都满满的。“谭勤先甚至救了陈赓大将一命。”凌家传介绍,南昌起义后,部队在南下的会昌战斗中,与敌遭遇,战斗十分激烈。谭勤先被分配到前线当救护兵。小谭在经过战场上的一个水田旁时,发现一位满身都是泥巴和血的重伤员,一口气将其背到了后方。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重伤的营长竟是后来的大将陈赓!
  30年后只找到4位女兵
  和谭勤先一样,大多数女兵被分配到前线部队担任宣传或救护工作。不是每人都有谭勤先背救首长的英勇事迹,但这批高素质的女兵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同样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行军途中,因为遭遇敌军前后堵截,部队气氛比较压抑,为了活跃行军生活,女兵们想到了演一出话剧。彭援华导演了一出“老祖母念金刚经”,说的是江西有一农户,因为国民党拉壮丁,弄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彭扮演的老祖母惟妙惟肖,士兵们非常喜欢。
  大多数时候,女兵们面对的是伤员。因为卫生条件简陋,不少伤员需要及时将弹片或子弹取出,但事实上却办不到。护理这些重伤员时,女兵们想着法子减轻他们的苦痛,有人甚至讲起了《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鼓励伤员们要挺住。
  凌家传介绍,南昌起义30年后,他们想寻访女兵时,多方努力也只找到了4位女兵,并通过这四人获悉了另外12名女兵的名字,其余则找寻不到,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钱大钧与陈赓篇(三):国防教育学习宣传基本知识


  1、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共有六章三十八条。
  3、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国国防教育日。
  4、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6、《国防法》第十二条规定,我国的国防建设事业由国务院领导和管理。
  7、《国防法》第十三条规定,全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领导。
  8、《国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9、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10、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途径。
  11、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12、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3、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和广大青少年学生。
  14、民兵是指既不脱离生产又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群众组织。
  15、党和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构,一切军事建设、军队指挥都必须由中央军委领导。
  16、现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是胡锦涛主席。
  17、《国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18、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

钱大钧与陈赓篇(四):八一建军节的历史资料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4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1]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
  1924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

钱大钧与陈赓篇(五):幸福的革命_1500字

  用努力与激情蔚为万夫雄,友谊与情感波折跌宕,青春的故事永远唱不完,这便是《恰同学少年》。
  看电视剧精彩的情节,也就是在品味着特殊的文字,不禁要感慨道:人的一生,除了理想与追求,还有同样重要的是,因理想与追求而磨合成的友谊。如此友谊,是战场上的激励,又是情感上的依托,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战友情。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故事让人感到温馨。做在青石阶上诵读古诗的小女孩就是被世人传唱的女英雄,正像《碟恋花答李淑一》中所述的一样。谁也没有想到,天真、活泼的杨开慧,是早春二月在湘江里游泳的那高大男子汉一生的至爱。烛光旁两双求知的眼睛,坚定、有神的目光成就了伟人与伟人之间一段富有情感的岁月。猴子石上是相信,橘子洲头是支持,学友会办公室是帮助。杨开慧——多少年,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撑起了毛泽东心里的一片天,一片自由自在的天,一片美妙无比的天!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故事让人感到亲切。岳麓山中手拉手,任凭风狂雨骤,任凭电闪雷鸣,他们在今后的革命生涯中,也是这样手拉手的。虽然,一个是千金小姐,一个是穷学生,可是同样的抱负使他们早已溶为一体了。英年早逝的他们,原本浪漫的故事同尸体一样被历史所埋葬了。后人的故事是一纸空文,真正存在的是历史所铭记的部分。前往法国的日子,是信心与理想共同支撑的昙花一现。在屠刀面前视死如归的英雄,在池塘边依旧舞动着红色的纱巾。小树林里的亲密无间,是暴风雨中的铮铮脊梁!两座高大的纪念碑,倚着滔滔湘江水,共同述说着一个属于过去的故事。
  刘俊卿与赵一贞的故事让人感到勇气。生死的交情虽然无法保住幸福的婚姻,但小巷中的鲜血一直流向天堂。为了自己心中的完美,这位市民家的小侨碧玉可以将父亲的感受放在一边,可以把朋友的目光晾在一旁。日后悲剧性的结局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新一轮的开头。她在花轿中的那举动,超出了她思想的范围,这是何等的勇气使她依然举起剪刀呵!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小巷中留下了走投无路的青年,无奈地向前奔跑着。她用生命,修复了这段曾经被破坏的完美。
  王子鹏与阿秀的故事让人感到意外。性格有些软弱的王子鹏是那样善良,一点也没有少爷的架子;他的真诚,打动了原本没有七情六欲的丫环。在他眼中,幸福不是父母包办的“娃娃亲”,也不是金钱名利。他用一个少爷难得的心灵,诠释了真正的感情所在。世俗的无奈,家族的烙印,父母的守旧使他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但他的心在家庭特殊环境的影响下,不失灵魂。在灵魂深处的深处,他与这个俊俏却毫无地位的丫环演绎了只属于梦幻的境界。少爷与丫环,看似相差特别远,而心灵却紧紧相依着,同样的善良却不被世俗看好,反被世俗利用。
  黑暗中,抚摸着情感的边缘,美貌早已被岁月沉醉,幸福是理想支撑起梦的力量。
  我想到可陈赓与王根英的浪漫。朴实的爱,将历史送入回忆中;为了一线的希望,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他们感受着爱的激情,奔赴抗日的前线;思念的信笺啊,是面对炮火时的万丈激昂!像两颗星星,碰撞之后留下了一条翠绿的带子,在战火中被鲜血所染红,被泪水所铭记!纯真年代的少男少女在分别之后都成了略显沧桑的中年人了。时光的流逝,带去了青春的年华,也带去了王根英为国捐躯的身体,记录着生活的日记停下了脚步,陈赓——这位百战沙场的男子汉,在亲人离去的那一刻,不仅流下了悲愤而又伤感的泪水,书上讲,王根英牺牲之后,陈赓大病了一场。这不是后人的故事,是真正的现实。
  今朝为谁开窗,谁的目光是霜,我的心是朝阳,为你带来一片思维的村庄,不要偶尔的昙花开放。
  伟人呵!你的一生中实现了过去的理想,是友情为你支撑起力量!
  平凡人呵!你的一生幸福朴素,却不失情感上的无限柔情!
  还有被历史所遗弃的人,天堂中依旧不失实现完美的梦,架起友谊的桥梁!
 

钱大钧与陈赓篇(六):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许世友_1200字

  1985年10月22日,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许世友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80岁。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泗水店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1926年8月,他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时,接受革命思想,于当年9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1927年8月,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在徐向前同志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反“围剿”和长征。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四次负伤。1934年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保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坚守3个月之久,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世友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斗争。1938年10月,他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1939年2月上旬,他和旅长陈赓在威县以南香城固地区,以预伏的方式,诱歼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毙敌大队长以下200余人,生俘8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40年9月,他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1941年春,他指挥胶东地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横扫敌伪,开辟了胶东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942年2月,他任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起,任胶东军区司令员,领导胶东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1948年9月,他和谭震林、王建安一道,按照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的部署,指挥部队经8昼夜激战,攻克山东省会济南城,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山东省,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于1953年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他参与了当年夏季反攻战役。归国后,许世友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党委第三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1月,他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严惩了入侵的南越军队。
  许世友是党的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在党的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还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9月,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许世友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退居二线后,他仍经常深入农村、工矿、学校调查研究,关心生产发展和群众疾苦,向地方党政机关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还深入部队视察,关心部队现代化建设,教育部队要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钱大钧与陈赓篇(七):2004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绝不妥协的鲁迅_1000字

  在我的印象之中,鲁迅的头发、胡须十分粗硬,一根根地张着,仿佛将全身的硬刺都张开的刺猬一样,向这个社会表示着他的绝不妥协。
  对于鲁迅,我从未把他当成文人的鲁迅,尽管鲁迅先生在小说、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上,在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当下文人都难以企及的造诣和成绩,但我更愿意把鲁迅当成一个战斗的鲁迅,一个斗士的鲁迅。
  鲁迅的一生,是绝不妥协的一生。
  鲁迅,与当局绝不妥协。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鲁迅,往往义愤填膺,奋笔疾书,表达自己的激愤,表达自己的不平。
  与当局绝不妥协的鲁迅,不得已离开北京,赴青岛、厦门,南下广州,最后栖身于上海的外国租界,但无论如何,绝不妥协的性格丝毫没有改变。从《且介界亭杂文》、从《准风月谈》等等,即可见出鲁迅的文风、鲁迅的性格。
  鲁迅,与文人绝不妥协。梁实秋,林语堂,陈西滢,胡适,苏雪林等等,包括左翼联盟的文学家,甚至文学青年徐懋庸,鲁迅与他们都有过交手,有过论争,而且激烈之程度,出乎我辈的意料。鲁迅与无耻的文人,与吮血卖友的叛徒等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宽恕。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直骂得染实秋鸣金收兵,高举免战牌,永不言再战。正因如此,有人说,鲁迅气量大小,是睚眦必报,锱铢必较。而我以为鲁迅是绝不妥协,绝不宽恕,一个认真、坚定的斗士。
  鲁迅,与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不妥协。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本与鲁迅关系非常亲密,兄弟手足一同留学日本,回国后又一同住在北京八道湾的一座四合院内。但是周作人受日本内人的挑唆,兄弟交恶,最后直到绝交。鲁迅与周作人,也许是矛盾真的无法调和,无法承受其辱,但是,鲁迅的绝不妥协,绝不宽恕,我想一定是一原因。
  与周作人断绝关系,鲁迅自己与家人搬出了八道湾自己购置的房产,另辟居所,到了也未再与周作人联系。倒是鲁迅仙逝,周作人沦为汉奸,后从南京老虎桥监狱出来之后,以写鲁迅的旧事及分析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业,凄惶度日。
  正因鲁迅是一个绝不妥协,绝不宽恕的斗士,所以他对民族的希望、民族的前途还是看得非常清楚,非常真切的。所以,处在上海白色恐怖中的鲁迅,与延安的毛泽东、周恩来保持着联系,听过陈赓将军红军长征的叙述,他甚至还计划要写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小说,可惜鲁迅没有来得及完成便仙逝了。
  多年以后,大约是文化大革命甚或更早一些的反右派斗争时,有人问毛泽东,如果鲁迅在世,会怎样。
  毛泽东答:要么缄口,要么在监狱呆着。
  所以,鲁迅早年仙逝,之于他个人,福邪,祸邪,谁也难说清楚。
  而中国没有了鲁迅,又不知是民族的喜邪,悲邪。
  不过一点,我是认定的,鲁迅,是绝不妥协的鲁迅,绝不宽恕的鲁迅。

钱大钧与陈赓篇(八):将军的故事

  在共和国的缔造过程中,我们的民族经历了硝烟战火。在枪林弹雨中,一些军人用生命托起中华人民的国旗,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作者怀着满腔热血,把自己对将军们的敬佩转到了笔下。一个个可亲可敬的军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一个个热血男儿,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把一腔热血洒在疆场。
  此书体现了开过将领们的勇敢和无私。在物资困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抗日热情。为百姓着想,是他们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九死一生,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作者写下华丽又朴素的语言,穿透人心。每一位将军都把人生演绎得如火如荼,把自己的名字用鲜血写在了丰碑上。
  啊!我感叹了是怎样的勇气和一心为人民着想的信念才能不顾一切地抗日。大义灭亲他们不知道经历了几遍。他们坦然地面对枪炮;他们在敌人的恐下中创出了一条救国救民的路。因此,我们才又兴听到欢笑声,胜利的锣鼓声……请大家不要忘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一切。他们的战斗生涯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心酸,心痛,心疼,这似乎里我们很遥远,可对他们却那样平常。
  也许在诸位将领中,你只知道朱德,彭德怀,或是栗裕,陈赓。那么请记住他们,记住那些为人民,为自由而奋斗的将军,为他们立起不倒的丰碑!
  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六年级:唐寒梅

钱大钧与陈赓篇(九):长征精神_1500字

  7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7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声,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爸爸在后面偷偷地放开了手。我有一种被作弄的感觉,“哼!都怪你!”我气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着摔疼的膝盖。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点困难都受不住,以后还干什么大事?想想红军们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多少艰难险阻,他们还不照样挺过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想想也是,跟长征比起来,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我重新站起来,信心十足地骑上车,暗暗鼓励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高兴劲儿,现在还记得呢!真多亏了红军长征事迹的鼓舞。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在学习中,我也常常想起红军,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候全身便充满了力量,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通过这些事例,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红军那样,必须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成功。因此,我觉得,长征精神是永久弥新的,长征是永远的丰碑!长征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38842.html

上一篇:文明习字8篇
下一篇:做公章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