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报告  >  工作总结

乡镇五保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范文小编整理了各类工作总结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篇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汇报

崆峒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崆峒区辖13个乡、4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有252个村、12个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9.3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52万人,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10 元。目前,全区共有乡镇敬老院14个,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服务人员35人,五保供养对象1497户1681人,其中:集中供养90户95人、分散供养1389户1526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154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1356元。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自2006年10月全面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以来,区上及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确定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务院《五保供养条例》和省、市五保供养办法,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崆峒区农村五保供养暂行办法》,从组织领导、供养对象、供养内容、供养标准、供养形式、供养机构、资金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认真调查摸底,严格审核程序。从2006年10月29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由区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参与,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年龄、家庭收入、生活自理能力和法定赡养人等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全面核清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人数和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摸底结束后,由村委会根据摸底情况以社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进行了公示,群众无异议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审核后再上报区民政局批准并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确保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界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目前,全区共保障五保供养对象1497户1681人,其中集中供养90户95人,分散供养1389户1526人,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

3、结合区情实际,合理确定标准。我区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和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合理确定了供养标准,做到了适度保障。经测算,我区农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154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1356元,分别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8%和50.04%,供养标准和全区农村消费水平基本持平,基本上能够保障五保老人的吃、住、穿、医、葬五个方面的需求。另外,从2007年开始,民政部门筹集资金1.681万元,帮助五保供养对象缴纳了新农合参合资金,为五保供养对象积极落实农村医疗救助政策,两年来共发放农村五保对象医疗救助金12.3万元,有效解决了五保供养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积极克服困难,落实配套资金。按照省上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分级负担,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其余由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解决,其中市财政负担配套资金的10%,区财政负担配套资金的90%。自全区五保供养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列支五保供养资金,其中:2006年追加预算38.4万元,2007年和2008年每年列支115.2万元。今年以来,第一、二季度五保供养资金已全部筹措发放到位,已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14.6万元,三季度资金正在筹措,预计到9月底前将全部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另外,5.12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市要求,共为全区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临时生活补助245.2万元,使他们5至7月份的供养金平均达到了600元。

5、加强敬老院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全区敬老院的分布情况是:川区4个、南部山区3个、

北部塬区7个,敬老院布局基本合理。但我区敬老院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基础设施老化,已不能满足当前集中供养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区民政局制定了全区农村敬老院建设五年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逐年新建、扩建一批敬老院,保证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2007年,区委、区政府共投资90万元,实施草峰、寨河两个敬老院建设项目,共修建平房60间,完成了院落硬化、绿化和大门围墙等附属工程,经市政府验收,被命名为“全市示范敬老院”。目前,共设置床位60张,入住五保老人50人,配套建成了灶房、洗澡间、文化娱乐室,为每位五保老人配备生活用具1套,制定了敬老院管理制度,招聘服务人员4名、管理人员2名。今年,区上投资761万元,征地11.5亩,实施了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计划修建三层戴帽综合楼一幢124间3807平方米,配套建设锅炉房、大门、花园、围墙和老年活动场地等附属设施,购置五保老人生活、娱乐等用品,全面解决川区六乡镇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为构建以敬老院为骨干、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四层主体工程,预计在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加强对区中心敬老院的管理,区委、区政府已将区中心敬老院批准为科级建制,核定了编制,正在申请市政府审批。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效保障了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偏低。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现行供养标准已难以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尤其是集中供养对象,在敬老院无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基本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直接影响了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二是敬老院经费投入少。目前,乡镇敬老院没有专项经费,管理服务人员待遇低,不能安心敬老院工作,直接造成了多数敬老院的管理不够规范,卫生条件较差。三是敬老院建设资金难以筹措。区中心敬老院项目共需资金761万元,目前区上已投入建设资金50万元,在区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其余建设资金尚无着落,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今后,我区将以本次市人大检查指导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市有关精神,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努力保障五保供养对象吃、住、穿、医、葬五个方面的需求,全面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xx镇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xx镇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xx镇民政工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法规政策,为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出了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民政各项工作。现将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体系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一)认真抓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现应保尽保

严格执行低保政策,开展低保工作的专项检查,做好分类施保,狠抓低保经费的落实,对困难人员实现应保尽保。目前,xx镇城市低保标准为每月人均收入355元(4260元/年),农村低保标准为每月人均收入150元(月1800元)。到10月底,全镇有城乡低保对象1321户、3169 人,1-10月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07余万元。

(二)扎实做好专项救助工作,保证专项资金专项使用

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补充,在社会救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到10月底,xx镇已审批临时救助28户、84人,发放临时救助金8.1万元,解决了社会救助对象的一次性临时困难;审批医疗救助33户、解决了社会救助对象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提供教育救助41户、住房救助2户,其他救助3户,合计发放救助金49余万元。审批12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的教育救助申请,救助金额 4万元,确保了寒门学子正常入学。

(三)进一步落实五保供养工作,保证五保人员安定生活

全镇共有五保户xx人,其中:集中供养xx人,分散供养xx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75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已发放五保供养资金xx万元。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工作,我镇于xx年x月开始建设敬老院,历经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于xx年xx月竣工,该工程分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绿化工程三部分组成。经装修配置于xx年正式交付使用。全院现有房间107间(其中,公共用房32间、院民居室75间)可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50人。院民居室按照宾馆标准配置,房间内配备席梦思床、床头柜、方桌、椅子、落地扇、壁柜、卫生间、日常用品一应俱全;公共用房设有厨房、餐厅、寿宴厅、会议室、活动室、办公室、卫生室、理发室、取暖房、洗浴室、洗衣房、农具房等,配套设施齐全;建圈舍90余平方米,年可养猪15头左右;新修菜地16亩,可解决院民部分吃菜、吃肉等问题。为了使入住老人生活舒适,我们按照人性化设计理念,院内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达6100多平方米,有树木花草,凉亭,廊道,生活小广场等,供老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健身。敬老院坚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服务理念,以“一切工作为了老人,心中时刻想着老人,全心全意服务老人”为宗旨,使每位入住老人都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亲情般的关怀,让他们以院为家,安享晚年。

(四)认真抓好抗灾救灾工作,确保灾民生产有序、生活稳定。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灾害应急体系,认真组织,重点做好旱季、涝季灾民救济工作,开展救灾救济工作的专项检查。二是及时下拨救灾款物。上半年我镇遭受了风雹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45公倾,成灾380公倾,绝收65公顷,受灾人口4098人,因灾损坏房屋43间,直接经济损失58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灾情发生后,及时下拨救灾款物,解决灾民的实际问题,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五)全力做好高龄工作,保证高龄老人能够“老有所养”。

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障高龄老人的合法权益,为70周岁以上高龄人员办理高龄补贴,让高龄老人晚年生活有所保障。通过认真核查统计,截止目前应享受补助的7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达2220人。全镇共需发放高龄老年

人健康补贴金174万元/年。

(六)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第一、高度重视“双拥”及国防建设工作。今年县党委高度重视“双拥”及国防建设工作,在本级财务预算中共安排“双拥”、优抚及国防建设工作经费X万元,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在乡老复退军人“三难”(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经费3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3.5万元;发放伤残抚恤金57.8万元;发放在乡老复退军人定补15万元;春节慰问军烈属0.6万元;发放两参人员生活补助金1.2万元。另外,认真解决了下岗失业的老复退军人的生活问题,并对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复退军人纳入了城乡低保范围,患病困难的复退军人给予医疗救助。 第二、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我镇建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双拥”工作作为日常拥军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组织开展了《国防法》、《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提高了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第

三、将义务兵家庭优待、优抚等相关的情况公开给群众,有力地调动了各村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积极性。

二、我镇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镇的社会救助工作已经形成了从生活救助到专项救助的完善的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救助到位的社会救助目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救助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随着社会救助对象人员的增加和类型的变化,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复杂,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研究探索,学习借鉴先进方法和经验,及时根据工作实际,修订完善现行的政策措施及相应的管理机制,以此保证社会救助的顺利进行。

(二)信息不对称,收入核定难。当前的村民在村内获取收入较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工作极不稳定,而且这一部分人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是最低的,核实居民收入的准确依据少;而且大多数村民不愿意提供自己的真实收入和财产状况,而低保工作者无权强制进行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另外现有的政策对低保户

的界定不严格,有较大的模糊性,使得核定低保户变得困难。

(三)低保对象“混”低保的思想较重。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部分人心理不平衡,思想消极和偏激,认为“四处奔劳,不如坐吃低保”,贪图不劳而获,嫌弃累、脏、差的工作,主动放弃就业机会,有的对低保存在“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愿进不愿出。

(四)基层救助工作力量薄弱。虽然建立了县、乡镇救助机构,但无论是民政还是村(社区)都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人员不稳定等实际困难,面对大量的基层调查、信访接待、审查审核等工作,往往力不从心,所以有时工作不是太细,有疏漏和延迟的情况发生,有时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我镇社会救助工作的建议

1、不断完善社会化救助体系。形成城乡低保为基础,其他助老、助教、助医、助残专项救助等为补充社会救助体系。一方面,制定适度、及时响应的低保标准确定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另一方面,要突出强化专项救助,专项问题要通过专项救助解决,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社会救助体系。另外,广泛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救助。进一步加大扶贫济困工作力度,开展送温暖活动,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探索经常性社会捐助的新形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

2、建立起县、镇、村三级救助工作机构,健全的社会救助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救助申请、审批及资金发放程序,全面建立、实施群众评议、长期公示、分类施保、分类管理、定期审验、档案管理等制度,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使各类救助信息准确收集和反馈,便于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的、不同需求的救助,真正实现“应帮尽帮、应救则救”的工作目标。

3、要体现社会救助公平。 对不同地区的社会救助经费要实行上级财政保障制,对各地方核定专项经费数额后,由上级部门对地方实行兜底保障,避免地方管理不力或财政无力造成的政策执行不一致使工作失序,救助不均等。统一具有

相同生活水平的不同村(社区),不同居民的社会保障标准,对于骗保、靠保的要严厉批评、教育,对于该保的,要及时处理、上报并给与保障。

4、政策透明,过程透明。通过报纸、电视、网站、村(社区)低保五保固定公示栏等形式刊登城乡低保五保政策,向城乡村(居)民公布低保五保申报条件、申报流程、拟定人选和补助档次,将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布于众,让群众了解审批管理机关是如何审批的,以及审批的结果如何,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村均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咨询和举报,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5、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采取“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的方法,重在扶志。不断创新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重点培养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的自尊、自立、自强、自信意识和诚信意识。在保障最低生活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进而树立劳动光荣,懒汉可耻的社会风尚,帮助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

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城乡低保程序操作,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把我镇的社会救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镇的经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篇三:乡镇年度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委员会 ***人民政府

一、基本情况

***位于***以北35公里处,地处马衔山脚下,属典型干旱

山区乡镇。省道309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

富,建筑业起步早、发展快。全镇共辖13个行政村,100个村民

小组,3956户,16562人,有劳力9938人。现有耕地6.76万亩,

人均4.1亩,其中梯田面积3.92万亩,人均2.36亩。全镇马铃

薯面积4.8万亩左右,家庭规模养殖户840户,年均输出劳动力

3500人次,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0元。现有各级学校4

所,其中独立初中和九年制学校各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

10个,幼儿园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130人,在校学生1760人。

全镇有卫生院1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5处,村级活动场所13

处。

二、近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开发,农业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累

计引进庄薯3号、陇薯5号等马铃薯良种2830吨,发展马铃薯

良种繁育基地5100亩,发展马铃薯无公害种植13.8万亩;累计

推广全覆膜双垄沟播种植7.85万亩,推广地膜高原夏菜种植3800

亩;新建日光温室70座。新建养殖小区4处,建成圈舍4200平

方米;新建标准暖棚圈舍974座;引进基础母牛1042头、基础

母羊2920只、种公羊16只,建成青贮氨化池2.1万立方米。基

础母牛、基础母羊存栏量分别达0.28万头、1.14万只。深入推

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1家,组建各类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8个。大力发展劳务产业,输转劳动力1.65万人次,

实现劳务收入2.96亿元。

(二)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累

计拓宽砂化道路91公里,硬化道路42.1公里,砂化养护镇村道

路121.6公里,使6个村的通村道路实现了油(硬)化,7个村的

通村道路实现了砂化。新建户用沼气池957口;接通自来水 2197

户,新建大口井3处,修建泵房11处;维修改造提灌工程9处,

更换灌溉设施9台(套),改造机井8处,集雨水窖400眼;衬

砌渠道27公里;新修梯田2.81万亩;改造输电线路40.67公里,

新增30KVA变台4台;建成CDMA电信基站2处。改造危房648

户,改造卫生厕所470户;维修村级活动阵地2处,新建村级活

动阵地8处1190平方米,建成镇政府综合办公楼1栋800平方

米。

(三)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新

建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用房3500平方米,硬化校园场地

600平方米;新建镇文化站1处298平方米;建成卫生院门诊大

楼1栋431平方米;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5处,农家书屋13

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病救助

制度有效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水

平稳步提升,优质资源校综合排名进一步靠前,教育“两基”攻

坚成果显著,“两基”迎“国检”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卫生医

疗事业蓬勃发展,计生工作实现突破,防汛工作不断推进。

(四)竭力推进生态治理建设,生态环境日趋改善。绿化面

山500亩;栽植行道树3.3万株;完成退耕补栽8618亩,荒山

补栽2050亩;完成天然林保护10800亩,公益林管护5635亩,

封山禁牧20.1万亩。与驻地部队联合,携手建成军民共建林1

处,鼓励全民种草种树,掀起了全民齐心改善生态环境新高潮。

(五)持续推进扶贫开发攻坚,镇域“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2个,

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6个,惠及行政村11个,占全镇行政村总

数的84.6%。全镇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同时,累计协调金融机构

为312户种养农户发放农村妇女小额贷款1112万元,补贴购臵 等各类农机386台(套),贫困户生产自救能力显著增强。

(六)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民计民生得到有效保障。严

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运转良好,大额医

疗救助政策有效实施;依托城乡低保扩面政策,严格落实城乡低

保制度,全镇90户99人实现“五保”,51户84名镇居民和775

户2389名农村居民分别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

作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农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今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在继续深化镇情认识并广泛征求

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

作重点。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

核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全县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兴镇、项目活镇、

劳务强镇”战略,着力培育洋芋、畜牧、劳务、蔬菜四大产业,

全力抓好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项建设,

力争把***打造成全县最大的无公害洋芋生产基地,全县最大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全县重要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和重要的农产

品流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转型跨越发展。

四、2020年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重点,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安排,以“五个好”为目标,着力抓好支部建设,重点是选好一个支部书记,以“机关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破难题”为主题,整章建制,靠实责任,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力求班子建设上水平,整体工作见实效,活动开展有特色。

(二)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重点,着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双联”行动的决策部署,总结经验,抓点带面,注重实效,继续加大“双联”帮扶力度,切实促进贫困村快速发展,使348名干部帮扶的402户贫困户迎头赶上,早日脱贫致富,把***打造成省农发行“双联”行动的亮点。协调各级领导、干部348名,为402户贫困户发放地膜210卷1050公斤、化肥580袋、马铃薯良种60.3吨。累计发放慰问金、物资折合人民币共17.68万元,为岷县灾区捐款6100元。为55户“双联”户担保贷款163万元。修建暖棚68座,沼气60眼,洋芋窖52眼。开展农技、科技、涉农法律培训27场次,现场答复办理群众诉求52件,破解难题15件,排查矛盾纠纷31件,成功调处31件。

(三)以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为重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单纯求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建设,致使全镇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降雨量逐年减少,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镇党委、镇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生态立镇”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实施绿色屏障工程。在继续巩固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普济寺村和上王家村马衔山区植被恢复,以驻地部队和地方政府联建为动力,绿化荒山

280亩,建成军民共建林1处,以此为带动,全镇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热情不断提升。二是实施通道美化工程。以甘大路、峡岳路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长廊”建设,依托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栽植行道树1.2万株。三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预防体系,继续实施坡改梯田工程,新修梯田1300亩。四是实施草原生态奖励机制。按照既定方案,积极落实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涉及农户3652户,签订合同并发放草权证454本,为确定的1400亩耕地,发放牧草良种补贴1.4万元。

(四)以发展旱作农业和高原夏菜为重点,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按照“川道蔬菜、山坡洋芋、全镇劳畜”的工作思路,继续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巩固并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强力推进“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马铃薯、畜牧、蔬菜等特色种养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镇共发放地膜125吨,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种植2.8万亩;政府组织调运陇薯3号原种、陇薯6号一级薯种等马铃薯良种1250吨,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种植4.95万亩,发展菜花、辣椒、芹菜等高原夏菜2000亩,建成了万亩马铃薯全覆膜、千亩高原夏菜、千亩地膜辣椒-蚕豆轮作、百亩中药材等四大基地。依托肉羊养殖大县项目,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继续巩固扶贫项目村畜牧养殖成果,突出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和秸秆青贮转化,加大草食畜扩群实施力度,新发展康顺肉牛养殖企业1处,新建华鑫养殖合作社1处,建成标准化羊舍1000平方米、青贮池1200立方米;新建暖棚圈舍186座。在巩固好党家墩百亩生地种植基地的同时,新发展党参、黄芪等中药材1400亩,逐步打破以马铃薯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和生产要素瓶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务市


《乡镇五保工作总结》出自:
相关范文 ◆党建组织工作总结◆支部书记工作总结◆财务年度总结◆管理年度总结◆教师年度总结◆活动实施总结◆医院医生总结◆个人年度总结◆创优工作总结◆财务人员总结◆个人半年工作总结◆个人实习工作总结◆月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