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描写作文 >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篇

时间:2018-11-16 来源:描写作文 点击:

【www.xjwk.net--描写作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一):百草园里“乐”无穷——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觉得那百草园的描写真是趣味无穷,乐意融融啊。
那里的一草一木在儿童的眼睛里都无不充满了生机,无不透着灵气。你看,百草园的描写: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样式分布结构,具有文学艺术中的建筑美。作为一个儿童由低处向高处一层层向上爬就象爬楼梯一样,逐一去欣赏真是“乐”于其中。
另外,本文的色彩美,也独具一格,譬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色彩鲜艳,红绿相间,将百草园勾画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将一个儿童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他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真是妙哉啊妙哉!
百草园里好吃的有桑葚,何首乌、覆盆子,这些吃的怎么不会激发天真的孩子极大的“乐”趣呢!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如他“好奇”去寻找人形何首乌根弄坏了泥墙,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百草园里的动物对鲁迅更有极大的诱惑力:由于好奇心引诱,他才在认真地观察之后,写出了“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窜”向云宵里去了。蚰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斑蝥从后巧喷出烟雾“等优美的句子。并且鲁迅先生还在描写中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把百草园的行、色、味描写得一应俱全,怎能说不是一个“乐”园?这也足见他对这些动物有着多深厚的感情。
哪怕是生机灵性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的冬天,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也是个乐园,在这里不仅可以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后还可以去捕鸟,那个乐啊自然不必形容。
啊!百草园,真是一个儿童“吃喝玩乐”的理想天堂,这是其乐无穷啊!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袭棉布长衫,身披对襟小马褂,小小的棉帽下一条乌黑的长辫子随身律动。时而拍雪人,时而叠雪罗汉,时而伏在雪地上捕鸟……皑皑白雪映衬下,这幼小的身影为深冬里沉寂的百草园平添了一丝生气。
这便是一个多世纪前,那个幼稚可爱,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儿——鲁迅。那时的他,把自家后面的“百草园”视作是唯一的“乐园”。
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株野草,每一只蝴蝶,每一滴露水,仿佛都能勾起一代文坛泰斗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妙趣横生的世界里,年幼的鲁迅曾冒着手被刮破的危险摘小珊瑚珠,抓斑蝥,和昆虫们嬉戏,玩耍,伏在草丛边陶醉于蟋蟀的琴声,在夏夜的傍晚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个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童梦园,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无拘无束尽情的欢笑。置身园中,仿佛只要嗅一下花草的芬芳,就能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这里,你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去构造一个童心向往的极乐世界。
相比百草园无拘无束的生活,三味书屋的那段日子就显得呆板无趣了许多。“三味”,无疑是指的“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这家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极方正质朴,严厉有加的寿镜吾老先生,还是“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的严格校规,再加上那“从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令人费解的诗词古文,都令一个个只有六七岁大的孩子承受不起。所以便有了之后“园中嬉闹”、“课上描摹”一系列的画面。文中,儿童不受束缚,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本性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那个稚嫩无知的小男孩在写下此文时已过不惑之年,饱受了时事变革,尝遍了人间冷暖,当在夕阳下重新拾起那一片片承载着儿时回忆的花瓣时,不禁惘然。童年一去不复返,那段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已然远去,唯有执笔录下心中的怀念,让心灵得到慰藉,更告诫着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珍惜童年,珍惜生活,珍惜时光。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00字

【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作文】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这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鲁迅的名字家喻户晓,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了鲁迅的《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与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亲切地交谈。
【篇二: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多,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在农村,房屋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居家串门了,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限快乐之中。
我多想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看看呀!
【篇四: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童年是每个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伴随我们度过童年的人或事,也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最最珍贵的记忆。童年像歌曲一样欢快,如诗歌一样优美,似水墨画一样淡雅,犹空气一样清新,胜阳光一样灿烂……当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童年有了更深的感悟。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童年生活在绍兴的故事,他对记忆中童年的无限眷念融入在这一点一滴的文字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我对长妈妈给鲁迅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感兴趣,这个故事把那时小小年纪的鲁迅吓得常常担忧“美女蛇”在夜里出现。我不禁想起我童年时的一件趣事:妈妈给我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担心得夜里睡不着觉,生怕自己也遭遇这样的噩运。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当我把疑惑说给爸爸妈妈的时候,没想到,他们捧腹大笑,令我很不解。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幼稚,怎么会有这么可笑的念头。
最令我百读不厌的还是“百草园”,我读着读着,就陶醉于其中了。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快乐游戏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家以前也有一个院子,虽然不怎么大,但它承载着我童年时编织的美丽梦想。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那葡萄刚一有点儿发紫,小麻雀就抢先来啄。大家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只好顺其自然。为了“气死”这可恶的麻雀,我常常和它们“比赛”,在葡萄还是青的时候,赶紧摘下来剥开吃,不让麻雀抢先一步。虽然那酸酸的滋味一直渗到我的胃里,但心却是甜的。葡萄树的右边是一个小花坛,里面有清香可口的菊花脑,墙上攀着芬芳的金银花,我却独爱那少许几棵鹤立鸡群的狗尾草。我常常拔去几棵,用它来“炖汤”给布娃娃喝。一到春天,小蝌蚪就成了我的好伙伴,大脑袋、小尾巴,十分惹人喜爱。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很快长出了四肢。一次,我不忍心它们在小鱼缸狭小的空间里活动,偷偷把它们倒在院子里。谁知道,几个星期后,院子里竟是活蹦乱跳的癞蛤蟆!大人们感到厌恶,我却格外欢喜,每天晚上,我都在“咕呱、咕呱”的叫声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冰心奶奶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想说,每个人的童年故事都不会改变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美丽的童年,也正因为童年里充满了天真、淘气、温馨和爱,童年才会如此美丽,如此令人回味无穷!
【篇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就在昨天,我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内容是: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这真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啊!
【篇六: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现今,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几乎不可能体会到鲁迅幼时的欢乐了;而说起童年乐事,哪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一箩筐呢?百草园中的蟋蟀、何首乌,美女蛇的传说,又何曾异于我们穿着露屁股的短裤(那一定是在树枝上刮破的)下河摸虾、上树捉鸟呢?那别了“野孩子生活”的入学,那听老先生抑扬顿挫地朗诵,“我便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又和我们既因留恋“捉蝌蚪”的生活而逃学,却又要享受读书识字在父母面前“显摆”的快乐心理有何不同呢?
只是,城市里已经消失了这梦境一般的儿童乐园。
成年的鲁迅是一个战士,一个不偏不倚的、浪漫的战士。战士不总在冲锋陷阵,战士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美好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篇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达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得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这些传达了百草园的风韵。还有那繁杂的捕鸟过程和那曲折紧张的美女蛇故事,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童年生活。这就是鲁迅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这儿真是好玩,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向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拔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的炫耀。
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那怪鲁迅喜欢这儿了。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家的书房。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经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些“无关要紧”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这样让很苦恼,于是他便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的叫上小伙伴们一起溜出去,去玩耍。由此可见三味书屋的教育根本就是失败的。
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那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的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真实而生动的再想了清末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

【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作文】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么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熟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的勾勒,却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乐,甚是打动人心。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样去感受,怎么去理解这些美好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经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是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篇四: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细细品读着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感受到先生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体味到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与枯躁。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看似有趣、幽默,其实也包含了他不想离去的痛楚与对百草园深切的不舍之情!
而在描写他到“三味书屋”里学习时,却远没有像在百草园时那么自由,“我就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功课。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日复一日,叫他怎能不留恋百草园?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隐隐讽刺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因而也更加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和快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渴望自由的心情。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起自己的点滴生活,倍感庆幸:过去,摘桑葚、掏麻雀窝、帮小鸡洗澡……现在,课堂上我们轻松愉快,书声朗朗;操场上我们尽情飞翔,健康活泼;阅览室我们沉醉书香,遨游书海……也许,这就是我和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不同之处吧!
【篇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见识了鲁迅先生的佳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透露出鲁迅先生心声的散文——批判旧封建社会的专制教育制度以及鲁迅先生心中的强烈不满。
散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在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丽的植物还有可亲的小动物,这里有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但是后来,鲁迅先生被迫到三味书屋读书,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的人,浓浓的书香弥漫了整个三味书屋,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也没有百草园的乐趣,这里的是严肃,是认真,让鲁迅先生的心灵也随之改变。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却很敬佩他的老师,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师是个博学,和蔼可亲的忘年之交。
这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百草园生动美丽的景象以及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压抑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饿鲁迅先生在快乐过后的苦恼,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强烈的反抗,这也是带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今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仿佛认为他就是神一般地聪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务.他很苦恼,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地和那些同学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说他快乐呢,他的快乐也没有延续多长的时间。他想念他的百草园,却不得不捧起那难懂枯燥的书。他这只风筝被一根长长的线给束缚着,不能高飞。
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想念快乐的心理,那活泼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飘荡着,飘荡着……
【篇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篇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这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鲁迅的名字家喻户晓,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了鲁迅的《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与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亲切地交谈。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五):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从小学到中学》作文

【篇一:从小学到中学】
每当我从幼儿园路过时,总会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
我的幼儿园是我的家。我是全托班。一天都在学校,老师就像我的母亲陪在我旁边。一个星期只有两天在家,其它我都在幼儿园。
中午睡觉时,我们不睡觉,我们把头伸进别人的被窝中,玩游戏,例如石头剪刀布,手指过过佳等一点儿声音也不发出,玩着累了,就这样睡觉了。上课时,我们跟着老师节拍一起唱歌,写作业。
我最喜欢在幼儿园做的事就是在实验室做吃的。我做三明治,你做沙拉等。我把三明治放进烘焙机中,在到三明治放些材料,记得有一次自己想放番茄酱,却把辣椒酱倒进去,放上了自己爱吃的配料,关上烘烤几分钟,就出炉了,看着他们我口水直流,咬一口,第一感觉太棒了,再吃一口脸就更火球一样红,辣得我直蹦三尺高,大叫老师说:“老—师—水—水—水。”
下去活动时,这是我们上完一天的课老师给我们奖励。而我通常得不到,每当那是钢琴张老师要带我去钢琴房学钢琴,便沉默在那其中。晚上,我们班的同学聚在一起听着老师给我们讲故事。洗澡前老师保号洗澡,没报到的同学吃水果,看电视。吃桔子时,我们把桔子一片片地瓣下来,放在桌上,排成一列小火车,长长的,越摆越长,还叫同学们一起来,六个人的桔子摆在桌上,就把桌子边都围了起来,然后趴在桌子上吃掉。
那些快乐的时光已留去,毕业时,我们这些小朋友开学的唱着毕业歌离开幼儿园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豫章小学。报到那天,妈妈、爸爸送到班门口让我进去,我害羞地坐在第二排,一个人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也许是在幼儿园已成习惯了。
我看着同学们,有的哭着跑回去找妈妈,而我却盼望来着小学,我的原意却实现了。
小学一进门看到老师,说了一声“老师好”而且“师”说成了“思。”
刚开始上课觉得老师很不严厉,但后面对我们越来越严厉,在我们学习上,但老师们在课间时,却是和蔼的。我人生地不熟,课间时、人坐在那儿看看书。
在小学虽然有趣,学得到丰富的知识,但也比不过我那另外一个“家”。
我已离开幼儿园六年了,我已离开小学一个学期了,但我的心依旧没有离开,我已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中学生,请您们放心,我会给您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二:从小学到中学】
我原来住在八一中学边上的一个小院里。这小院在我记忆中没有名字,只记得这小院有三栋四层的楼,而且楼下的空地并不大,却有块二米长,一米宽的菜地。这院子虽不大,却有着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还记得这院子有一棵老树,岁月的年轮已在他脸上刻满了皱纹,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年纪,只知道我有记忆以来,这棵老树就有半个手臂粗了。
这棵老树非常高,树枝都长到围墙外去了。老树在春天、夏天会开一种白色的花。而夏季,是花儿开得最美的时候,满树都是粉白粉白的花儿,如同一位位匿笑的少女,躲在枝头的绿叶之间,为夏天增添了别味的一番风情。
每当秋季时,树上纯白色的花朵从高高的老树落下,有时在空中伴着秋风转个圈儿,别提有多美了!
想起住在小院里时,我们几个孩子之间流传过有个“鬼楼”,就是一栋最西处的两层楼。这楼古怪得很,大白天进去都是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房子朝西的原故,还听说会传出几声诡异的猫叫。
记得一日傍晚,我与小伙伴们约好去那鬼屋“探险”,只是上到第二组台阶时,突然传来“啪嗒啪嗒”的脚步声,随后立即想起一声传说中猫的叫声,我们都被吓得屁滚尿流,跌跌撞撞地逃了出来。从此那“鬼楼”二米之内再无我们的身影。而我后来才听妈妈说,那楼里其实住过一户养猫的人家,只不过又搬走过罢了。
我本以为我可以一直住在这个小院里,却在四年级时搬到了中山西路。这儿离学校很远,走路都要花掉四十多分钟,而坐汽车的话,若是晚了几分钟出门便会来个“全路大堵车”。于是,我便开始了“起早贪黑”的生活。唉,别了,美丽的老树;别了,可爱的伙伴;别了,虚惊一场的鬼楼;别了,舒服的懒觉!
住在中山西路这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当我正在题海中奋斗时,楼下小朋友们的那些震耳欲聋的吵闹声,往往让正在做题的人听得几乎抓狂。经常是我刚想出来一点头绪被一阵“啊——”的尖叫给生生“吓”走了,让我又要想半天。
刚进入初一的时候,我的作业量渐渐多了,而楼下的小孩子们却常常玩闹到九点多。记得有一天夜里,作业特别难,我终于忍不住下了楼,与孩子们的家长们沟通了一下,便商量好,小孩子们在晚上八点钟就回家去,我也算得了个清净。
即使很怀念从前,但我还是渐渐适应了住在中山西路的日子,也感到这里其实很好。有和蔼的门卫伯伯、热心的邻居大嫂、还有美丽的绿化带和那架老式秋千。
其实住在哪里都没有关系,时间久了就能适应,关键是要看心态,若是我以前只是单纯的抗拒这里,也不会发现这里的可爱了。
随遇而安,随遇而安,若是不管遇到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并赶到满足,我们活得也便会轻松多了。
【篇三:从小学到中学作文】
在记忆的深处,有一片花园。最开始是春意盎然的;但我最末一次在记忆中的,只有杂草,残缺一角的露台以及被挖走了植物的土坑。但那“昨天”依旧是我们的天堂。
满地的青青绿草,闲适的小花;类似迎春花般又大又隐蔽的奇怪植物;墙角的那个小坑;那根从小水管爬上的露台。我曾经看过。
那个邻家的小花,包括它的儿子,还有奶奶练毛笔字用的纸叠成的纸飞机、衣服、裤子还有“照相机”。我曾经留恋过。
扒开藤条才可以钻进我的“秘密基地”;蹬上水管才可以到达姐姐的“家”;跳过那根枯木才可以走进哥哥的“宝库”。我想,我还有太多、太多的记忆依旧屹立在那一小片废墟之上,这是我怎样都忘却不了的。
邻家的小花是一条花斑狗。在我们年少无知的时候,我曾与哥哥姐姐一起把它带到花园去跑步、溜圈。而它的主人——那位老奶奶和善地对我们笑,然后把小花托付给我们。我相信那是一条好狗、乖狗、听话的狗。我们把它抱上露台,然后再小心地扒着墙边蹬上水管与小花一起分享“站的高望的远”的快乐。在她生产的那段时间,我们不能与她一起玩了,而她只能趴在院子里用鼻子发出“呜呜”的声音。在她生产后,我们竟不能与她像原来那么亲近了。若是把她与她的孩子——小黑分开,她居然会朝我们吼叫,然后快速的跑到小黑身边。我想,我们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痛快的玩了。
后来也因为那儿要盖起层层叠叠的高楼,那片儿时的天堂被一声巨响“吓趴”,房屋零零碎碎的跌落在我们基地的那片沸腾的土地上。
一瞬间我感到我很渺小,没有一丝反抗的机会,任凭他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开刀”;我渺小得什么都不是。
之后,我们便又找到了比小花更加忠诚的玩伴——爆竹。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爆竹——摔炮、刮炮、小烟花(在手上晃的那种)、小星星(会蹦出不烫手的火星的那种)还有就是二踢腿和一群不知名的大烟花。我想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快乐,沉浸在兴奋地笑容里。我们也会干坏事——把小爆竹扔进别人家的邮箱里,然后捂住耳朵,倒计时“三、二、一,破!”随着一声闷响,邮箱的门被炸开,露出漆黑的一面,然后硝烟也会幽幽的跑出来。如果换做是扔进二踢腿,那后果是不可想的,我们自然也从没有试过。
烟花可以伴随我小学的课余生活,但是在二十八中这个高手如云的校园,爆竹有了一个替代品——作业。
邻家的小花,别了;那个燃起篝火的土坑,那个不复存在的废墟。一切的一切,包括那些回忆,也散去吧!就算我还记得,也一定是一个回忆的角落。请不要怪罪我——已经死去的小花、不知去向的小黑!再见,不!永别了!
来到二十八中,这里没有蹬上水管才到的露台,没有那样奇特的植物;反倒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知识。我不能再像原来那样肆无忌惮的玩耍了;上课铃催促着我回教室。再见,教室外的世界。在放学后你可以来找我玩。你那里有我最喜欢的小虫、小蝶、小花、小草;以及各种各样令我梦寐不已的美景。可你们要等待一会,静静的等到我放学。
体育课跑完步后对于我们是很相宜的。可以再竹林后面闲适地享受读书的幽静;坐在长椅上欣赏打篮球同学叱咤风云的气势;偶尔跑到教学楼的角落里排排节目;秋季跑到一排桂花树旁赏花香;在比赛前去跑道上练练长跑什么的。我想,一切都已过去,应该珍惜现在。
所以,我觉得这个校园也是无比美好的。
【篇四:从小学到中学】
从三岁时,我就被送到家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叫做东湖幼儿园。现在已经七、八年没有去过。最近重新粉刷了一次,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简单的设施和两座房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佑民寺僧人的念课声,高大的教学楼,繁茂的樟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里长呤,轻捷的麻雀在树杈上筑巢,小孩子在小操场上嬉戏。单是后面的不算长的灌木丛,就有无限趣味。瓢虫在这里来回奔波,蚂蚁们在修复遭我们损坏的家园。拿起石块,有时会遇见“西瓜虫”。那是一种不大的小虫,身上披着黑黑的铠甲,一旦碰它一下,它就迅速缩成一个小球,我们都叫它“西瓜虫”。还有蜗牛,用手把它提起来,它会立刻缩进壳里,于是我们就又把它丢回草丛里去。
幼儿园里的课是比较无味的,无非是写写数字,做做手工。我中午在幼儿园吃饭,那里的伙食不是很合我的味口。有时会吃鱼丸,而鱼丸里有大大小小的刺,老师又要求我们必须吃完。对于那时的我,吐出鱼丸里的刺确实比较困难。于是我就故意让它掉在地上。
刚进幼儿园的那天,我算是比较镇定的。看着班上一片“鸡飞狗跳”:有哭着喊着要回家的,有赖在地上不想起来的等等。我就一个一个去安慰他们,帮他们抹抹眼泪,直到全班都安静下来。可第二天,我也回过神来,说不好玩,哭着不想去,后来发现没用,还是乖乖去了。
不知为什么我要去小学。也许小学更好吧,也许是用弹弓打了麻雀吧,也许是我的知识够多了吧……都无从得知。总而言之,我要离开了。别了,我的麻雀们!别了,我那难吃的鱼丸们!
出门右拐两次,走到菜场前大概三十米,便是南师附小。一进门,正对着的是逸夫楼,左边是教学楼。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和蔼的女先生,很佩服她不用发脾气就可以把我们七十来号人管得服服帖贴。
小学里有一个大操场。体育课我们都会去操场上疯玩。虽然小学多了很多课,但一点都不无趣。不知从哪听到三叶草可以吃,于是借着体育课,我把全学校能找到的三叶草品种都吃了个遍,也只有我会那么疯狂吧。
当老师上课时,班上一般都在洗耳恭听。一旦老师“放松警惕”,我们便会做点小动作。游戏本是最常见的。编个游戏,比如把电脑游戏上的人物抄下来,再比如盖房子,静悄悄的不惹人注意,都会让我们开心。课没上好,游戏却都玩了一遍,那游戏本现在早就不见了吧。
【篇五:从小学到中学】
在我接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前,也就是学龄前,我就开始上学了。那个地方人们把它叫做东湖幼儿园。它并不大,只有三栋教学楼、一个沙坑和一个小花园,但那却是我小时候的乐园。
不必说只有四层高的教学楼,露天的滑滑梯,三、四米长的“铁索桥”,几颗高大的樟树;也不用说树叶下的蝉鸣,闯入教室打断上课的蜜蜂,瘦小的麻雀窜入教室又快速跳上树枝。单是教室边上的小小的花园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蜈蚣在这里打洞,蟋蟀在这里建房。移开花盆,有时会遇到蚯蚓;还有鼠妇,倘若一见到光,便会“刷”地一下,飞快地钻入花盆底部。各种各样的花共存着,几颗景观树交杂在其中。有人说,蚯蚓是可以不死的,断成两截可以变成两条,于是我经常将蚯蚓“剁”成两段,也曾因此破坏了几盆花。如果不怕骂,还可以摘到玫瑰,一朵朵花瓣散发着清香,十分好闻。
沙坑是不去的,因为相传沙坑下面有一个很深很深的洞。
幼儿园的老师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我只记得这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雨水很大,黄河的水位猛烈的上涨。河面显得很宽阔。看到这样的情景,河神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顺着黄河的河岸向东奔去,来到了海边。河神向东望去,只见大海无边无际,比起江河来,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河神感慨地对海神说:“知识越少的人越觉得自己聪明,我就是这样的人。今天,我看见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骄傲是多么的可笑。”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感悟是:别人说你聪明,千万不要高兴得手舞足蹈,可能是你知道的太少,才显得你聪明。
这个故事使我觉得赞扬人都要小心为好,一不小心,反而会骂了别人。
不知不觉中,三年过去了,我上小学了,我不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什么要将我送到小学去。也许是因为我摘玫瑰弄坏了花吧,也许是因为将蚯蚓“剁”成两段了吧,也许是因为把“铁索桥’当单杠了吧……都无法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经常去幼儿园玩了。Seeyou,我的蚯蚓们,Seeyou,我的蟋蟀们,Seeyou,我的蜈蚣和鼠妇们。
从东湖幼儿园出门向北不上一千米,再向右走五百米便是城北学校了。从一道电动门进去,正对面和右边是教学楼,老师早已经在教室里等我们这些到新地方的学生了。老师是一位大概四十岁的女士。我对她十分尊敬,因为我早就听说她是一位博学、公正的老师。
上课了,她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她姓周,之后,又说她将是我们小学生涯中前三年的班主任。再之后的事我就不太记得了,大概是说了有关纪律的问题。总之,来到了城北学校,我就不能像在幼儿园一样到处乱玩了,取而代之的是突如其来的作业和更多的课程。在此,快乐只有一个字——学,学到知识是快乐的,攻破难题也是快乐的。在开始的几节数学课上,由于我有幼儿园三年学习的基础,根本没听什么,只是在课桌上涂鸦,尽管那张桌子已经被前几届的学生画满了,可我还是在不断地修改别人的画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现在那张桌子怎样了,我也不知道,但童年的记忆是很深刻的。
【篇六:从简陋的院子到繁华的花园】
在家的后面有一个院子,它虽然不大,也没有花和草的点缀,它就是一个被房子包围着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四边形院子,可就是这不起眼的院子地却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这里有和我一般大的小伙伴,这里是属于孩子们玩耍的天地……
我的幼儿园离家很近,每当幼儿园放学回来,或是晴朗的周末,我们会把家里的四轮自行车、滑板车、摇摇车……拿下来玩,没有车子的会跟着有车子的后面跑,如果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会突然瞪大眼睛,好像要哭,可随后却大笑起来,继续在院子里追赶着。有时也会和伙伴骑到幼儿园去,趴在大门的栏杆上,这时,看门的老头便会凶巴巴的赶我们走,我们假装离开,可等老头回到保安室时,我们又回来了,等到老头再次出来时,我们立刻骑上自行车走了,只留下我们清脆的笑声。
我们还喜欢把在幼儿园没玩够的游戏带到院子里来继续玩,比如说:老鹰抓小鸡、三字经、写大字……我们玩的不亦乐乎,游戏一个接一个。通常都是家长把我们拖回去,只见家长严厉地说:“和他们说再见!”这时才会依依不舍的说一声“再见”。
院子里还有一个“未解之谜”,有一扇弧形用木头做的门紧紧锁着,我们曾想过许多方法将它打开,不过说真的也不敢打开,这扇门似乎就没开过,不知道门的那一边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只好用想像力去猜测……
有的人说,门里面有好多条疯狗,为了不让它咬人,就把它们锁在了里面;有人说,里面其实是个很大的游乐场,家长怕我们迷路,于是锁了起来,有人说那里通往宇宙的通道,怕外星人攻击地球,所以就锁了起来,有的人说……
可还没等到解开这个谜,我便要去上小学搬到新家,那是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我充满了我好奇,那时我非常兴奋,可搬家时还真有些舍不得,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幼儿园那凶巴巴的老头,舍不得充满欢笑的院子,舍不得陪我一起欢笑的小伙伴,舍不得……
于是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陌生的新家,这儿有一个院子,比那儿大好几倍,这是一个好玩又美丽的花园。
这里有许多不知名的参天大树,有带着清香的茶花树,这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野花和嫩绿的野草。
这里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拱桥,拱桥下是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小鱼在自由自在的玩耍,还有青蛙从一个石头跳上另一个石头,我还从水中看见了我自己,看见奇形怪状的自己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拱桥旁还有一个小亭子,白底的,又用银色的边镶了一遍,有着说不出来的韵味,好像如童话一般,在小亭子对面还有一个网球场,可我却在这个网球场里学会了打羽毛球。还有……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小乐园”,这里有运动器材、滑滑梯和秋千,我喜欢这儿的秋千,我喜欢坐在秋千上,然后荡的好高好高,头发随风飘起,风好像在我耳边说:“孩子,别荡太高了,会很危险,小心摔着。”因为这儿的快乐,我淡忘了从前,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渐渐的,我也过腻了这样总是一个人的独来独往的生活,没有可以陪我欢笑的人,没有陪我一起玩耍的人,没有可以陪我一起猜测谜团的人……从前的“我们”现在都变成了“我”
越长大越孤单,现在的亭子经过风吹雨淋生了锈,池塘里的水也变得污浊了,鱼儿也越来越少了,甚至连只青蛙也看不到,看见水中的自己也只是叹口气:“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我已经不喜欢将秋千荡的很高了,只是坐在上面微微摇晃,怀念着以前,以前和伙伴们一起快乐的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毕竟现在有做不完的事,作业多的让我抬不起头。可是楼下的欢笑声,让我不由自主地走在窗边,看见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正在玩耍、打闹,看见了四轮自行车、摇摇晃晃的摇摇车……这时我已无法再继续写作业了,因为他们早已把我的思绪引向远方……
【篇七:从小学到中学】
我家楼下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那里有许多花儿和绿草,还有几棵小松树,还有……小时候,那里就是我的乐园。
春雨过后,草地上常常会有许多蘑菇,大多是有毒的蘑菇,但也有能吃的。园子里曾长出过不少金针菇、平菇,但过了一夜,就都被人采走了。园子里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但不知为什么,现在都没有了。最有趣的就是在那儿钓鱼。拿上个“土鱼杆”就能去钓了,那鱼杆也只是用竹杆和绳子做的,比较粗糙。虽然不会有“收获”,但看着鱼儿游来游去,也别有一番情趣。到了冬天,园子里却是另一种风格。冬天下雪时,亭子的屋沿上挂满了冰锥,池塘也结了冰。地上白茫茫的全是雪,堆雪人、打雪仗的,玩得不亦乐乎。玩累了坐在石头上休息一下那是多么美好啊。
不知为什么家里人要把我送进学校,大概是因为我偷了邻居家的花吧,也许是因为踢了邻居家放养的鸡吧,或许是偷了别人家的鸡蛋吧……反正都无从知晓。总而言之不能常到园子里去了。
出门向西走不远就是学校了。我们的班主任姓邱,对我们格外严厉。刚开学没几天,就有同学给她起了个“响亮”的外号——“姓邱的杀人犯”。每次有人提起这个外号,周围的人都会笑成一团。还有一个同学更逗,每次上邱老师的课,在开课之前他都会从外面疯跑进来,并大声喊叫着:“姓邱的杀人犯来了!”而台下的我们则笑作一团。
最有意思的是上体育课了,在体育课上,男生一伙伙地在一起做游戏、打牌,而女生则二人一对、三人一伙聚在一起谈话。最忙的就是学校的“城管”——安全巡逻队的队员们了。这可是份苦活儿,我也干过一段时间。他们要制止打架和互相漫骂的学生。
而现在,那个园子也被水泥覆盖,我也己经走出小学,步入初中。接下来我要到哪儿去?
【篇八:从楼下的园院到小学】
我家楼下是个园院,与普通的小区一样,有着运动器材,与其一起的还有几棵四、五层楼高的大樟树。我幼儿时的快乐很多都来自这个楼下的园院。小鸟、昆虫、那些嫩绿的植物,都是我的玩伴。在园院,我有十多个伙伴,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要和他们玩到妈妈在凉台上喊几遍才肯回家吃饭。而且每天都有不同的玩法,今天捉迷藏,明天玩拍球,后天一起骑小自行车,好是快活。那时我们玩捉迷藏,我先会躲回家,偷偷在阳台观察,直到发现有人被抓到了才跑出来。我想至今我的那些小伙伴们也猜不到为什么总不能一下子抓到我的原因吧。
小伙伴中,我年龄最小,可以说得上是经常受尽欺负。那些人数限制的游戏,一般都不让我参加。要玩,就是当一个最倒霉的人物。那时我成天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六):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拥有这些大名鼎鼎的头衔的地方;乌干菜,乌篷船,乌毡帽,拥有这些浓郁民俗特色的地方,你能猜到是哪里吗?
7月26日,我们经历了5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浙江省名城绍兴。第一站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其实就是鲁迅的老师寿怀鉴家的书房,鲁迅和其他同学的桌椅尚在,但这个“早”字被一块厚厚的玻璃给罩上了,我只好想象这“早”字是什么样的,想象学生们是怎样对蝙和鹿行礼的,想象许多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一起读各种不一样的书时人声鼎沸的样子,还有鲁迅存下课时是怎样在花坛上爬上爬下去折花,寻找蝉蜕,还捉了苍蝇喂蚂蚁。鲁迅还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三味书屋是他启蒙的地方,他在那里学习和成长,老师对他们管教严格,在提出不该问的问题时,这位严格的老师怎样皱眉,仿佛在发火,吓得鲁迅落荒而逃。这些事都印在鲁迅脑袋里,令他长大成人后还津津乐道,可见这片童年的乐土,给了他多么深刻的印象。
走出_一味书屋,窄窄的马路对面,就是周家大宅。鲁迅的爷爷本是一个进士,叫周福清。因科场行贿案发,下狱7年。从这场官司后,周家开始败落。鲁迅的父亲受牵连,被剥夺了应试资格,不久又患病,拖了几年,即驾鹤西去。鲁迅就是在家道中落这一时候看清了世相,明白了许多道理。后来,鲁迅就把这座宅子卖给了邻居朱家。朱家觉得这块地风水不好,所以不仅把房子拆了,还掘地三尺。现在的周家大院已经荡然无存。我们所见的真迹,只有鲁迅睡过的一张床。然而,我最向往的,还是百草园。可是,想象中那虫儿、植物和鲁迅的乐园,在哪儿?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树叶里长吟的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黄蜂,从草间直窜云霄的轻捷的云雀,你们在哪儿?现在,我满眼都是为了留下“到此一游”而在“百草园”的石碑前拍照的游客和稀稀疏疏为了装点门面的植物。
走出鲁迅故居,我想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小镇,可我却听到的全是小商铺的叫卖声和乌篷船夫的拉客声,我不禁感到一丝悲凉。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44946.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