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神奇小中医6篇

神奇小中医6篇

时间:2018-11-02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www.xjwk.net--作文素材】

神奇小中医篇1:神奇的中医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和西医不同,不用抽血打针。中医都是观形,诊脉,然后会配些草药回家煎水服用(中药有点苦哦),但有的病不用吃药,只要贴贴药膏就能痊愈,是不是很神奇呢?
跟着水晶老师和小记者团队来到萧山中医院参观,领略中医的神奇(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一走进中医院的大门,就能闻到中草药的药香(也有小朋友说是臭的)。
来到教室,名医教我们搓药丸,认穴位,还作文和小朋友们互相贴药膏。这副药丸是由延胡索、细辛、白芥子、甘遂四味药组成,能提高小朋友的免疫力,贴上后有点热热的,挺舒服,它会慢慢地渗入皮肤,融入经络,要提醒小朋友们药膏虽好,可不能贴时间太长哦,(小朋友贴药膏的时间2-4小时就好,成人是6-8小时)同学们要记得哦!
名医还告诉我们,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等……同学们是不是为我们祖辈的智慧骄傲呢?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

神奇小中医篇2:与小主人报一起走过的日子

小主人报已经陪伴我有两年多,虽然我已经毕业了,但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好像已经无法离开它……
小主人新闻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学演讲、学主持、学绘画、学插图、学采访、学礼仪、学社交、学编辑等十项技能——学演讲让我变得会有感情地读课文;学主持让我变得能说会道;学绘画让我的画技提高了许多;学插图让我的手抄报版面变得条理有序;学采访让我变得大方,不在内向;学礼仪让我变得很有礼貌;学社交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朋友更多;学编辑让我变得思维敏捷……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剧本,没想到我写的剧本竟然被采纳了,我来当小导演,不过,演的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实在是太糗了,台下同学们都笑的肚子痛,看来当导演还是很不容易的。
还有一次,小记者们去济生医院参观,听那里的大夫给我们介绍了祖国医学的起源和历史,让我们见了奇形怪状的中草药:蝎子、蜈蚣、穿山甲、地黄等好多神奇的药材,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我们还参加了许多社会大采访活动:2013年5月3日,我们去蔬菜博览会进行了第一次社会大采访,我还记得那一次,我是多么的紧张,都说不出活来,还好是老师给了我鼓励,我们小组成功采访了9名游客,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战胜自我。
2014年5月6日,我们去了“弥河万里行”,从弥河东岸走到了寒桥大桥,那个累呀,真的是“健康之路,始于足下“我感觉自己成了女汉子,竟然能么远的路也能走下来;我们还举行了爱心义卖活动:有卖书的、有卖玩具的、有卖饰品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摆在那里成了一道风景线,我们不仅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还收获了一份当小老板的乐趣。
小主人报就像是我的家,所有的同学和老师组成了小主人大家庭:老师关心、照顾我们;同学们在小主人课堂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小主人报记录着我们的一点一滴:有欢笑、有收获、有亲情……

神奇小中医篇3:我的梦想作文600字医生

【篇一:我的梦想——医生】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梦。“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可以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医生。医生,白衣天使,能使病人起死回生。我非常羡慕这个职业,长大了,我要当一名医生。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医生全心全意的付出,得到的是病人的康复,而自己能得到助人后的快乐。
我梦想以后有一手精湛的医术,一名神奇的中医,像扁鹊一样神奇。通过“望、闻、问、切”快速查出病人体内的病因。让隐藏在病人体内祸害病人,折磨病人,致人死亡的凶恶的病魔现出原形,并采用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消灭病魔,让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去大城市工作,而我想去的地方是战争的前线,在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奄奄一息,我想那里才是一个医生真正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的地方,在那里用妙手回春的医术,救死扶伤的精神去救治那些真正需要我的人,当这样的医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医生。我想去贫困的山区,为那些缺医少药的村民带去先进的医疗设备,更希望农村的孩子和我一样的健康成长。
当然,梦想的实现只靠实干,不靠空想。所以我要从小认真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才能为我的梦想的实现迈进一步。
【篇二:我的梦想——医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肯定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吧!那我来告诉你吧!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白衣天使——医生。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当一名医生吗?答案一;因为我要拯救全人类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有多么的重要啊。我小

神奇小中医篇4:中国的奇山丽水作文

【篇一:中国的山水】
中国的山水可谓是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各领风骚五百年啊!
首当其出的便是有名的桂林山水,具有“甲天下”之称。这儿的山十分奇特,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却又连绵不断,环绕四周,令人摸不透。人坐在竹排上感到像是进入了一个由山水构成的一个巨大的迷宫,往往“山穷水复疑无路”,但却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能划出去。
黄山,中国的山川之王,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可见黄山的奇特与壮丽。清晨登上山顶,一眼望去,四周全是云海,层出不穷。东方的太阳正在慢慢升起,云朵一片一片地变成了红色的了,美好的一天就是从这儿开始,是多么的壮观呀!当秋高气爽之时之时登上黄山,四周万里无云,远处的山像连绵不断的小丘,被自己踩在脚下,更给人以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高处感觉。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虽然在世界上不是最长的,但水势却十分汹涌。它不知哺育了多少的华夏儿女。河水像是奔腾的骏马咆哮着,追逐着,它们踏着昆仑山脉,跃过黄土高原,直入渤海的怀抱。这是多么的澎湃啊!
最后,还有那美丽的梦幻般的湖,青海湖。因为青海湖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所以它才显得那么的晶莹明澈,没有一点暇斑。青海湖,被称为“青色的海”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古谚。青海湖还是鸟的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鸟飞到这儿来安家落户,一派繁荣昌盛之景。
……
中国的山水,自古便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每一处风景都释放着自己的魅力,吸引着游览者的目光。中国的一切山一切水,相聚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巨大的,壮观的,美丽的山水国画。
【篇二:游贵州山水】
今天,我去了贵州赤水的石丈洞瀑布,它比黄桷树瀑布还高两米,到了瀑布后,一股大风吹来,好象山要倒下来似的,瀑布的水雾被风一吹,在空中洒下鹅毛细雨,落在身上凉幽幽的舒服极了!
别说这里真的好玩,有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传统和勤劳的苗族人。如果用瀑布的水洗了脸,精神就会象早晨一样力气十足,而且还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水没有魔力,但充满了人们的欢笑。瀑布的水欢快地弹着琴跑向下游。
在往回走的青石板小路上,有许多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在路边一边卖东西一边写作业,有的卖那里的特产,有的卖竹筒饭。我吃着香喷喷的竹筒饭边走边想:他们虽然那么穷,但学习仍然努力,我的条件比他们好,更应该好好学习!
【篇三: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文】
早就听说,桂林的景色非常美。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梦寐以求的桂林,我高兴极了!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桂花,桂花飘香,这就是桂林的由来。
到了那里,我才真正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有幸揭开了桂林的真实面纱,领略到了这奇丽的风光。桂林有四大奇观: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里仅仅介绍青山、绿水、岩洞三大景观。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阳朔境内的“冠岩”,先坐着十几层的电梯下到了岩洞的底端,又坐着观光火车听着导游的讲解向前走,风吹到脸上,一点儿也没有夏日的炎热,非常舒服。然后我们上了游船这里的水是墨绿色的,深不见底,让人顿时毛骨悚然,我盼着赶快到码头。
通过这次旅游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你的假期是怎么过的?都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能给我讲讲吗?
【篇四:我爱中国——五台山】
五台山与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并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故名五台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座山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的不同化身:东台望海峰供奉聪明文殊,西台挂月峰供奉狮子文殊,南台锦绣峰供奉智慧文殊,北台叶斗峰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石峰供奉孺者文殊。山上林立的古刹宝塔,无不彰显出佛教圣地的庄严雄浑。
五台山现有寺院五十多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这些佛教寺院历经各个朝代的建筑和修缮,或规矩谨严,或柔和绚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
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由于文殊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藏族人相信历代的圣明君主和具有伟大成就的宗师都是文殊菩萨化身,因此五台山也受到西藏、内蒙等地少数民族的尊崇,是我国唯一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寺庙并存的道场。
【篇五:云门山】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海拔421。山上百花盛开、绿树成荫,松树挺拔、高大。每逢秋天,山上便瓜果飘香,有柿子、山楂等等酸甜可口的水果。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远望去,如同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仙境"。
最壮观的当然要数山上的佛像和古代最大的摩崖汉字"寿"字。“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光是底下的“寸”字就有2·5米,所以当地流传着“寿比高山,人无寸高”,这个字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了。好奇心使我慢慢地往上爬,最后竟然爬到了寿字的旁边。"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本来在远处看得像印章一样的"寿"字,在近处却变得比冰箱还大。经导游介绍,我们还知道了山上一共有造像5窟,石佛272尊,可我快爬到山顶了也没看见一尊石佛,后来才打听到,每尊石佛大约只有黄豆那么大,不仔细看怎么能看出来呢?
我很想知道,古代的人是怎么把佛像和汉字刻到山上去的,难道他们有比现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每次提起云门山,我都这么想。
这就是青州的云门山。
【篇六:游药王山】
药王山是我市也是我省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它是因唐代著名大医学家孙思邈而闻名。在它的山角修建有“烈士陵园”。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烈士陵园”门口。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悼念敬爱的革命先烈。
接着我们来到;饿“药王山”。我们首先参观了“药王大殿”。殿高22米,长57米,宽24米。殿中央坐着一个身穿昏黄袍服,头戴道巾,两道跨坐,双手搭膝,姿态和蔼可亲的孙思邈彩色塑像。孙思邈耀县孙家塬人,因一生行医,为我们医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后人便在他的家乡所在地药王山修建庙宇表示纪念。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西药池”。“西药池”位于药王庙南处,池口约2米,深约1。5米。相传是孙思邈当年西药用的池子。
我们还参观了“摸摸佛”、“千手观音”和二百八十多种名贵药材。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药王山”。我心想:虽然我离开了“药王山”,但是我的心仍然留在这万紫千红、风景迷人的“药王山”和充满壮志豪情的“烈士陵园”。
这次我既游玩了“药王山”,还抒发了我的爱国激情。
【篇七:游武当山】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还有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名山大川。如雄伟壮观的泰山,驰名中外的黄山……可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风景如画的武当山。
今年的暑假,我有幸作为了一名小游客游览了武当山。武当山的奇,高,险,美我永远不会忘记。
武当山真奇啊!一进山门我就感觉到处处都是奇妙无比的景物,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古木错落有致。苍劲的松柏从峭壁上伸出来,昂首挺胸无坚不摧,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形容再适合不过了。远处的山峰形状变化多端,有的直冲而上似要顶破天,有的俯卧而下像一条卧这的龙,有的蜿蜒耸立像一段高大的城墙。还有那些怪模怪样的石头,似仙女,似猴子,又似墨绿的青苔……真是千姿百态啊!
武当山真高啊!海拔1612米的高峰高耸入云,使人头晕不敢久看。站在山顶往下看,仿佛感觉脚在云上走,雾在周围飘,一眼望不到边!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有一种临天下而为我独尊的感觉,好像自己就要得道成仙了一样。
武当山真险啊!坐索道的时候你一定回看见一座座山峰险峻无比,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只见山这边,断壁悬崖,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险峻直立。而索道下面是万丈深渊,会让你心惊肉跳。
武当山真美啊!每当有雾的时候,远远望去,大山就像一位漂亮的姑娘,要去参加舞会,披上了轻柔美丽的纱裙。一会儿,金色的阳光穿透层层云雾,反射出七彩的光芒,是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云,这样的云围绕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中泉水叮咚,绿树红花,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人在山中走,美景不胜收”啊!
【篇八:记桂林山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这次来到桂林,才真正领略到桂林风景的美。
桂林的山真奇呀。我攀登过黄山,玩赏过香山,却从来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一带的山像身背竹篓的老人,像正在写字的钢笔,像在吃草的大象,像在爬山的乌龟……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使我至今难忘;从前有个小孩,非常懒惰,并且还爱在自己觉得不妥的地方加上一两笔。一天,他跑出来玩,见座山壁光秃秃的,很不妥当,就拿着画笔画了九匹马,因为他很懒惰,九匹马中有的画了头,没尾,有的只画了尾,没头。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个有趣的故事,故命名“九马画山”。建国初期,周总理与朱元帅来桂林游玩,到了九马画山,周总理在三分钟内看出了九匹马头,二匹马尾,朱元帅在三分钟内看出了七匹马,所以就有人说,谁如果能在三分钟内看出了九匹马,长大便可成为总理,如果能在三分钟内看出七匹马,便可成为元帅。我看出了六匹马,表姐看出了四匹马,妈妈在三分零30秒内看出了七匹马,我们拍手叫好。
桂林的溶洞真美呀。比如在芦笛洞内,有各种奇特的钟乳石,泥塑和水中映相。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然形成的钟乳石,从洞顶直到洞底,因此得名为“顶天梁柱”。还有泥塑的简易的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到八达岭之间非常美妙逼真,把一小根蜡烛放到山海关与八达岭城楼上当做烽火,从远处看,像是有一人在举着火把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外“杨贵妃洗澡”,这一水中映象我最喜欢,在洞顶上,借助微弱的灯光,模模糊糊映出杨贵妃洗澡时的欢快情景。
漓江的水真清呀。坐在轮船上,来观赏漓江的水不禁让人称绝;她清彻见底,不见一丝杂质,尤如一面镜子,把绿水、怪石映入其中,她又如一位身穿绿衣的少女,安静地、凝神地注视着我们,此时,真正体会出漓江水的清、静、绿。
漓江还给人们增加了不少收入,漓江江底的沙石,很光滑,捞上来,把它们雕像成工艺术品,价值连城,一个很小的工艺品就十元钱。漓江,她像一位善良、无私、默默奉献的母亲,把自己一切宝贵的东西全部奉献给了子女们,把她优美的景色献给人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桂林,我爱你那柔美的风景,更爱你慈母般的奉献精神。

神奇小中医篇5:正在消逝的文化作文

【篇一:正在消逝的剪纸艺术】
现在,传统文化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用老旧的传统文化,换来的只有新颖的创意。
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变得透明无法被看清。
我印象最深的是民间的剪纸艺术,虽说剪纸,人人都会,但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用心对待这一传统文化了。
走在古老的小镇,四周流动着古色古香,别有韵味的气息。推开一扇古老的旧房门,踏进屋,朴实简朴的一切映入眼帘,宽大而又敞亮。木屋上贴着远看着简单,近看却无比复杂的剪纸,精巧而细致,让人赞不绝口。
走出小屋,一位老人正在慈和安详的用小刀雕刻着,凑近一看,便会觉得这副剪纸惟妙惟肖。
剪纸,陪了我们多少年,花开花落,就算一切徒劳无功,就算结果不过如此,我仍然选择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决定。剪纸。
剪纸,一个流传多年的民间艺术,现在却不被我们珍视,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的笔,调整为良好的心态,踏进传统文化,去拥抱它,去感受它!已经流传多年的文化,不能就这么断在我们这里。
剪纸,一个被我们遗忘,但却被老人铭记和爱戴的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不知是谁第一个创造了它,诞生了剪纸这个美丽的传统艺术。我至今还能看到这种带有古色古香和各种韵味的民间艺术,对此我感到很是幸运,毕竟能在现在看到这么精细而美丽的剪纸。花开花落,陪我们一起度过的传统文化。
剪纸虽然不能给予世人温暖,但他却能给人无穷无尽的希望。
剪纸虽然不能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但它却能够带给我们信仰。
剪纸虽然不能被我们所有人认可,但它却始终活在这个世上,活着我们的心中。
剪纸,一个简单而又美丽精致的传统艺术。
回头望去,身边已经没有文化的影子了……
【篇二:正在消逝的皮影文化】
微薄的身躯,刻画出厚实尊严;小小的屏幕,撑起大大一片天。
以光源为衬托,在隔亮布后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进行演出,这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皮影戏。
小时候在老家,只要谁家娶了媳妇或葬了老人,都要表演皮影戏。记得第一次回老家就赶上了皮影戏的精彩演出。
夜幕降临,各家的孩子就早早搬出凳子在一个院坝上等候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期待的神情。表演皮影的人上场了,他慢慢地支起一面白色的大幕,接着整个人就藏在了幕布后边。“咣”几束灯光骤然间亮了起来,直接打在了白幕上边,映出演戏人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表演的人终于拿出了几个像是用纸片糊在棍上的彩色小画人在幕布后边舞动着。小人儿在幕布上灵活地或走着或跳着,栩栩如生。台下看戏的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对这出戏也赞不绝口。
我开始便看出了这戏的出处。在那喜鹊搭成的鹊桥上,两头各站着一位牵牛的男子和轻衣女子。男子缓缓地挪动着步子向女子走去,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怕是惊扰了这搭桥的喜鹊,在快要靠近女子时,男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快步朝女子跑去……女子笑靥如花,伸手牵住了男子的手,两人便依偎在一起抬头看着星空享受这短暂的美好……
表演人精湛的技艺和逼真的画片形象让看戏的人们都感同身受,为牛郎和织女的重逢感动落泪。那极薄的皮革配上精致的色彩搭配,整个人物形象仿佛从幕布里走了出来。不过皮影戏的制作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是一个复杂且奇妙的过程。
制作皮影首先要选稿,画稿就是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画完稿就采用牛皮或羊皮去毛、挂挺、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把设计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皮上,拷贝好的皮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皮影制作十分体现功力的,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搭配不同的色彩。
由于皮影人物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竹签棒。通常,一个人物只须两根签棒,但动作复杂的形体则多达四、五根。画完后的皮影戏喷上一层清漆再套上签棒,这样完工后的皮影就可以演出了。
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但因为它的做工过于精致复杂,制作时间太长加上成品难以保存等局限性以至于它很难适应如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以前的老北京常能见到表演皮影戏的艺人,可现在寻遍大街小巷也很难再找到皮影的踪迹了……
不过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内外戏迷;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
朋友们,热爱皮影这一民族瑰宝,传承皮影这一传统文化,让皮影戏陪我们度过更多的漫长的快乐时光。
【篇三:正在消逝的汉语文化作文】
小时候,母亲握着我的手教我写大字,从“一”写到“十”,从一笔画到十几笔画,一个个歪曲并不漂亮的字,写出了母亲的孜孜教诲,写出了母亲的爱子情切。后来母亲教我写“爱”字,她说,汉语博大精深,一个“爱”字便能表达她对我的所有感情。尚且年幼的我,根本听不懂母亲深奥的话,到后来我学习了语文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语可以用一个字,一句话便表达出你的感情,一句话甚至能表达多层意思,汉语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古人用它创造了多少感触灵魂的诗词歌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诗表明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诗表现了李白在沉郁中奋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真诚的祝福,谁还能说汉语文化不源远流长?谁还能说汉语文化博大精深?
可是现在,汉语文化正在渐渐的消逝。就说汉字吧,现在的人们很少书写汉字,要传达什么意思和要是表达什么感情,他们都不会用书写形式完成,他们只会用电脑、手机打字给对方,甚至有人即使在一间屋子,相距很近,他们也只是用手机通讯交流。有很多人,由于长期用网络打字,让他们再手写汉字时,他们提笔忘字,字也写得歪七扭八,笔画顺序这些更是忘到了九霄云外。而说汉语呢?现在的孩子喜欢上网、看动漫和追星,一说话便是一句网络名言,“累觉不爱”“什么鬼”“一百块都不给我”这些网络名言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内涵,所创造的词语短句也只是一些情况的反应语言罢了,简直是乱来!甚至有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用的,既然不是自己母语——汉语,而是日本动漫里的话;或者是为了追星,成天将偶像说的韩国话放在嘴边。
传颂千年的华夏文明啊,千年古国的汉语文化啊,怎么能在短时间的“病毒”感染下而逐渐消失呢?那一首首感触心灵的古诗,那一句句引人深思的文言文,仿佛都在召唤着我们这群迷路的孩子回归她温暖的怀抱。
我们在写作文时会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词穷,感觉到,自己感情的枯竭,感觉到自己灵魂的腐朽,看到古人与现代人的差距之大,你会感到羞愧与痛苦吗?
于是,在那时那刻,我停下笔深思,静静的,无心说笑,在这历史长河的一瞬,神奇而又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就要陨落了吗?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看着身边人那一个个的错别字,它们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们一定要止住这个悲剧!
救救它吧,救救传统文明,救救汉语文化,救救那些因人的介入正在消逝的文化!
【篇四:正在消逝的传统医学】
中国的医学文化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光是能入药治病的就有无数种。其中有的可能你经常用但却不知道它是药材。想常见的药材如:人参。茯苓。红豆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不常见的。同时也很稀有的如:夜明砂。无根藤。龙涎草等珍贵药材。
中医之中一岐黄之术为最强。可是现在几乎看不到它的影子了。要知道那可是华夏共同的老祖宗——皇帝和岐伯创造的啊!然而在发展到了现代,我们并没有延续下来,反而却是舍弃了它!在现在,掌握着这种医术的或许只剩下道家三清了。我很清楚,中医确实比西医难学,光是药性和药理就足以让一个人头疼,更别说那更复杂的人体穴位和经络,因为这种东西在自己身上好找,但在别人身上就不是那么好找了。相比起简单的西医,难道我们就不能发份去学习吗?
中医之中有许多种治病方法,如常见的熬药。针灸和按摩。但还有一种令人害怕的方式以及被定义为危险的方法——丹药。从小我们就知道许多古代帝王都是因为丹药而死,难道这就是舍弃他的理由?就因为一些无良的野道就让我们舍弃吗?炼丹确实很危险,炼丹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几步:首先:将采摘的草药放入炼丹所用的丹鼎中,并加入丹砂(也就是水银);然后点火炼丹,其间火不能断,否则就会失败;最后以自身经验检查炼丹的成果。
光是听着就恐怖,因为大家都知道水银是有毒的,但一个好的炼丹师是可以让丹药中的水银去除。但要知道,丹药的作用可是非常神奇的,虽不能说可以白骨生肉,但却可以做到白日飞升,虽然听着玄幻,但这种一服用丹药而达到白日飞升的却数不胜数。
现在的科学家时否认有神仙这一说法的,但为什么他们却还要寻找与我们这个空间平行的空间呢?也承认了生活在哪些空间的人类有比我们更神奇的功能呢?这不是也间接承认了神仙这一种人类的存在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中医虽然神奇,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就因为中医的成果慢,而西医成果快就去舍弃中医而学习西医吗?然而哪学西医的学者却口口声声地说要中西结合,中西结合,但真正中西结合的却有几个真正去做了呢?说一个令人不能高兴的事实,同为炎黄后人的却不是同一国家的日本相比,我们现在的中医竟然不是他们的对手!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竟被我们自己掘弃,这就是我们自持高大的炎黄族人,面对古代圣人的教训难道我们都忘了吗?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持高大?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耻辱吗?
传统的中医以及许多传统文化都在渐渐消逝,难道你们还没发现吗?面对它们的消逝我们现在还能够为这些传统文化做些什么呢?
【篇五:正在消逝的传统汉字文化】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说着汉语。从小时候的“哑哑学语”到现在的“妙笔生花”;从格子本上的“横竖撇捺”到作业本上的“群蚁排衙”。汉字是中华儿女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病毒”——不规范的汉字。我们在电视、电影、网络上汲取营养的同时,可曾注意和重视过这些“病毒”的危害?
电视是大家时刻关注的对象,在宫廷剧火爆的时候,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呈现在屏幕上,但可曾留意过屏幕下方的字?例如,当皇上整理政策,说到大唐江山的“忧患”时,屏幕下方的优(忧)患;“嫉妒”总是说成jì(jí)妒;甚至还出现把“极”误写成“报”。
如果说电视上的“错音错形字”是百密一疏情有可原的话,那流毒更远,影响更大的是媒体、广告商随意“玩弄”文字游戏,严重影响到下一代的语文水准。有同学将“刻不容缓”写成“咳不容缓”,将“其乐无穷”写成“骑乐无穷”,将“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
网上为了使汉字简便易懂,将一些“新新文字”开发了出来:“你银(人)好好,偶(我)好喜欢你哦!”“9494(就是就是)”,“886(再见)”“木有(没有)”……这些“新新文字”收到青少年的广大推崇,更甚的是把他当成常用语,随口而出。现如今。新新成员阵营在不断扩大,它吞噬着我国古老的汉字传统文化,后患无穷。
从一方面来说,他们煞费苦心“发明”的成语广告,网络用语朗朗上口,又容易记住,何乐而不为?但是从另一个发面来看,这些广告成语、网络用语的“毒性”很大。
首先,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屏幕上的错音错形看得多了,也就记了下来。倘若把它用在学习上,一直写错,又不及时纠正的话,那该多么可怕!
其次,大家之所以喜欢使用成语,是因为他方便,言简意赅。而这些媒体、广告商为了引人注目而将好端端的汉字篡改得一塌糊涂,破坏了原本的意思。这种成语一旦扎根在人们脑海里,就会潜移默化,将原本的汉字取而代之。这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不便,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危害啊!
再次,网络语言或许开始只是为了简洁,“好玩”,但渐渐的,人们把它用在生活中,就会形成一些奇奇怪怪的字母拼音,那这样的汉语还是汉语吗?
汉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余光中曾说过:“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纯粹的语言。”是啊,汉字就像纯洁而美好的空气,而现在,空气正受到污染。让我们持着灭火器,一起去扑灭那场污染空气的大火。让我们规范写字,文明用语,别让汉字这笔伟大的财富在我们手中消逝,让我们在洁净的规范汉字中呼吸吧!
【篇六: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是由一代代的祖先传承下来的,在古代,这些节目都是热热闹闹的,一同去逛集市,放花灯,去寺庙为家人祈福……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佳节是为了家人团圆,赏月、观菊、吃月饼,春节有更多的事情,如:吃元宵、看烟火……在古代总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在现在,春节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可是,并没有和家人一起闹家常,大人们只是专注的打麻将,斗地主,而小孩就在一旁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并没有一点儿过节的样子。在大城市里都冷冷清清的,到来12点人们会去放烟花,下面会有很多残渣没有清理干净,拜年,是像长辈们拜了新年之后,长辈们才会给压岁钱,而现在,大人们为了不麻烦,就直接把红包给小孩子,并没有教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礼仪,我不知道几十年后,我们中国的礼仪是不是都要抛之脑后了,会不会都没有这回事了?
在日本,他们每到节日,都会穿上他们自己的国服,他们的茶道、佛经都是从中国带到日本去的,几百年的时间他们都没有忽悦自己的文化,他们那里的学生更是从小抓他们的文化,更是教他们如何尊敬父母、感恩老师,中国人也喜爱喝茶,可并没有日本人那么讲究,他们的品茶之道,首先要了解茶的精髓,在中国,茶的发源地,可他的精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都是让中国毫无颜面的事,传统文化需要发扬。
佛经是日本派人到中国来取经,日本人每周都会去拜佛在古代,佛是神圣的,是不可蔑视的,人们总会去拜佛,为家人祈福,不管大节日,小节日、不管富人家还是穷人家大家都会去拜佛,只有佛主们的节日才回去拜一拜,而现在的我们都不知道哪里有寺庙,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令我们好奇的。可传统文化我们知道的仅此这些,就算知道得很多,也都没有去做,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了解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的。
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石中国最大的遗憾,是需要去了解,去完成让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重新活过来,这些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消逝,传统文化需要活过来需要我们一起去歌颂这些传统文化。
作家梁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已经沦陷,整个村庄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化样态上,都处于崩塌和抛弃的状态,所以需要文明努力去让传统文化重新在中国驻足,连世界,上驻足。
【篇七:正在消逝的唐诗文化】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名字的2300位唐朝诗人创作出近5万首唐诗,他们内容丰富、气象万千。边塞诗充满豪情壮志,用雄奇瑰丽的笔墨写出了西部的景象;田园诗谱写一首首婉转动听的田园曲;现实主义诗则写出了老百姓的快乐与劳苦;浪漫主义诗呢,当然是以浪漫、抒情为主。这诗人古有李白、杜甫,而今有谁呢?
当今时代发达,写诗的人少之又少,就算写也是以现代诗为主,他们早已忘记了中国古代文化唐诗的押韵与文采,他们只记得当今的手机与电脑。科技产品代替了一切。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人们都不写唐诗,而依然学唐诗呢?”我的看法是人们体会不到唐诗那种美好境界,所以对写唐诗就少了兴趣。先不说李白大诗人的千古名句,就是一首简单的《春晓》,也很少有人去认真感受。想象一下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情景:春天在你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鸟正在树上欢乐地啼叫,晚上雨里夹杂风声传入你的耳朵,一朵朵花里夹杂着雨水落到了地上。这是多么美的场景,可惜没有人能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现在的人因为时代发达,而忘记了这一重要文化;现在的人因为学习新的文化,而理解不了唐诗蕴含的道理;现在的人因为懒惰,而放弃学习并且给予他人唐诗文化。现在的人喜欢写蕴含哲理的文章,可他们不知道唐诗就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小文章,只不过没有人发现而已。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唐诗文化的流逝,我们应该让全中国的学校都制定一个“年度写唐诗大赛”,让写唐诗也成为时尚潮流,当然,仅仅这样做还不够,我们还要办一个“唐诗在身边”的娱乐节目,这样才能使广大的群众更加了解与认识唐诗。让所有的告示牌都变成唐诗,让唐诗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让唐诗在中国闯出一片天地,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写唐诗!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而李白、杜甫、白居易则是站在巅峰上的伟人,可我不希望站在巅峰上的永远都是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古代诗人,我希望有一天一个伟大的现代诗人打败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站在这座唐诗的巅峰。赵翼不是也说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我就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创造奇迹,成为赵翼口中的“才人”。
唐诗,博大精深,言简意赅,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大的巅峰,我不希望人们丢掉这个巅峰,而是去挖掘它,寻找它的精华。
【篇八:正在消逝的茶文化】
恬静时分,总有几位刚做完农活的老人,曳着已泛黄的老藤椅,一手提着瓷质茶杯,泡上一壶普普通通的浓郁的绿茶,躺在“吱呀吱呀”叫的椅子上,在村头老槐树的树荫下,端着热气升腾的茶杯,持着蒲扇,喝着那轻松,淡雅与醇厚……
当然,这种场景已物是人非。
茶,一片树叶的变迁。
步入二十一世纪,科技腾飞,许多新兴事物逐渐替代了旧事物,这是大自然的准则——优胜劣汰;例如被护肤品替代的贝壳油,被移动手机代替的座机,以及,那逐渐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茶。
杭州,西湖,龙井村。
在一间木制的茶坊里,一朵朵水波云在茶坊地板上涌,在这古老的制茶坊里,郑师傅一家四代正忙碌着,郑师傅的父亲已90多岁了,他的孙子也13岁了,郑师傅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制茶名家,有些品茶爱好者不惜千里而来,为的,就是经郑师傅父亲手制成的龙井,“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便是形容龙井的最好写真了。
江苏,苏州,洞庭。
平常人们口中的“功夫茶”,便是洞庭盛产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碧螺春由此得名;碧螺春冲泡后,在杯中犹如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沁人心脾,使人爱不释口,茶水呈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清代王应奎的《柳南随笔》更是记载:当年,康熙皇帝游玩于洞庭,品得碧螺春,大加赞赏,碧螺春因此闻名于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的饮茶历史少说也有几千年了,小到平民大众,大到国家主席,无人不饮茶,但真正了解并遵循茶文化的人,又有多少呢?
茶道,一个陌生的名词,但真正懂茶的人就一定知道,一杯好茶,要从好的茶叶开始……
选茶,要通过看,摸,闻,尝等几个步骤和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优劣,海拔高度跟日照时间来挑选,挑选茶叶的人不光要有一双慧眼,还必须得有丰富的经验;挑选好后,就轮到制茶了,制茶过程有晒干,去水,洗茶,揉捻等过程,其中,揉捻是最重要的,当茶叶摘下来后,就失去了生命,但只要经过制茶人充满魔力的手揉捻的茶叶,就相当于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了;当茶制好后,就可以送上市场了。
泡茶,不光要上等的茶叶,还要注重泡茶的器皿和泡茶用的水;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泡茶用的器皿,大多用的是紫砂壶,上好的紫砂壶在古董界本身就十分抢手,不光是因为那淡雅,淳朴的外形,还因为紫砂壶的实用性——泡茶,紫砂壶一般身形较矮,呈椭圆,壶嘴较低,使得茶香不散,茶味不改;泡茶用的水,一般选用泉水,如中国的五大名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这些泉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泉水晶莹透彻,冰凉清爽,再与上好的茶叶碰撞,一壶好茶,就诞生了。
品茶,一堆人不爱听的礼仪,加上一道道繁琐的流程,在旁人看来,这便是“茶道”;在与世隔绝的乡间,听着大自然的甜言蜜语,品着回味悠长的茶,静静地,想想自己已度的几何人生,憧憬一下自己的未知人生,这便是文艺的“茶道”;但真正的品茶的工序,十分繁杂,大有闻茶,观茶,抿茶,小至回味,体会……这一套工序下来,你会发现你整个人会平静下来,不再浮躁,似与外界隔离,不再受纷扰;正亦如此,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已等不了被时间淘汰的茶,茶人,茶道,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始于汉,盛于唐,著名的茶文化吸引得多国前来观摩,学习。可遗憾的是,当年闻名于英国,日本,韩国等多国的茶文化,在中国,却在渐渐消逝,从茶树中,从茶壶中,从茶人中,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现在,仍有一群茶人正在努力发扬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延续下去,为了让中国的盛世唐朝盛名永存,为了让矗立于外国的唐人街永远闻名,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应当延续;民族之魂,永不磨灭,东方雄狮,应永远傲然于世界之巅!

神奇小中医篇6:继承与创新

有一种厚实,叫感恩;
有一种美丽,叫中药;
有一种力量,叫武术;
有一种传承,叫文化。
那张脸很平凡,走上街没有多少人会注意他;那张脸很特殊,凝聚着传统中医、中国武术、五行取名于一体的文化;那张脸很智慧,当我寻找一些创意灵感时,我总能看见他,那是姥爷的执着的脸。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黑白灰,我小时候身体及其虚弱,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所以我一直在姥爷身边生活,听着他讲以前的故事,直到上小学。可以说,我的童年都是在苦涩的中药的气味中熬过的。现在我还记得店里的一切:浅绿色的木制药柜,一格一格的;高大的玻璃台面,姥爷戴着老花镜,一脸认真地写药方,并不时和病人说些什么;还有那小小的称——我的玩具,上面还残留着药材清香的气味。
我常常坐在小板凳上,看姥爷穿梭于柜台之间,满脸严肃,阳光为他都上金边,我看得到他额头上细细的汗液和他眼底的虔诚与温柔。这些药大概是姥爷的宝贝吧!我想着。
再大一些,姥爷会抱着我,教我辨认药材,那时的姥爷笑容满面,音调是平平缓缓的,仿佛任何人和事也不能打扰我们。不变的是他眼中的光芒。慢慢地,我知道了,那是白芷,这是豆蔻,那一种叫连翘……,姥爷还会讲它们的功效,可惜我那时只是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我的感觉是:这些药的名字真好听,说不定是仙子变成的,爷爷也喜欢仙子呢,哈哈!当我长大后和姥爷说起时,我们都大笑起来,笑中又有一种满足感——这么多年了,他仍执着于此,我真心为姥爷高兴,还有一种感动从我心里溢出。
所谓武源于医也成于医。“你姥爷去浙江省参加武术比赛得了一等奖啦!”我一进外婆家门,外婆便笑盈盈地指着奖状对我说。那份惊喜我难以用言语表达,我只记着高兴。那时我才回忆起,姥爷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出门锻炼,时不时在电脑里看一些别的门派讲拳法的视频。这一两年来政府部门开展了许多武术比赛和武术表演的活动,姥爷六岁时跟太姥爷学武术,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岁坚持每天早上早起去公园练习中国南拳,风雨无阻,把十八般武艺练得出神入化,刚好在这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时期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现在他成了江南南拳刚柔武术协会的会长,常常带着众弟子参加市、县里的武术表演。他有很多弟子,除了清晨一起去练武外,有些到现在还会常来家里坐坐。他的左边额头上有一块不大不小的黑色的疤,因为小时候饿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爬上灶头找吃的,然后就掉下来了,鲜血直流,太姥姥赶忙从烟囱里抓了一把黑色的灰抹在他的额头上,血止住了,然后就留下了直径大约两厘米的疤。为了健身强体,从小便开始跟着太姥爷学习南拳。
那时村里也常常有跌打扭伤的人,他从太姥爷那里学会了制作扭伤药,以前养很多的鸡,把鸡窝笼里的鸡屎扫出来晒干,用火烧成灰,用筛子筛出细的跟另外一种香按一定比例搅拌。周边几个村里谁家手或脚扭伤了,就来拿一把过去,将老酒烧沸把药粉糊成膏状,摘一片丝瓜叶,用布裹上,几天后就好了。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就连植物、动物的灰也能发挥特殊的作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片宁静和安逸。
也许因为这些缘故,姥爷一直很喜欢中医,年轻时白天干活,晚上自学中医,摘录了很多笔记,虽然没派上什么用场,但还是一直坚持学习,太姥爷留下几本药学的书都被他翻破了。后来让小舅舅去读中医专业,现在他成了执业医师,家里也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姥爷刚好英雄有用武之地。太姥爷留下的一本中医秘笈里的很多药方经过姥爷的临床应用,再经过小舅舅结合现代中医,对药方进行改良,治好了很多人的病。就像当年的扭伤药,现在肯定找不到原材料了,小舅舅就用更好的活血散瘀的药粉来替代。也感恩于这个时代,让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和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药店里的人川流不息,有些是姥爷的弟子或太爷爷的弟子来切磋武艺,有些是来抓药治病,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为自己的孩子或店铺或公司取名字而来。原来姥爷还懂金木水火土五行,多少笔画的字对应着哪一行,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免费给他们取一个吉利而好听的名字。在老百姓看来,这些都是很准的,也许因为在他们的心底一开始就注入了必胜的信念。
我可以看见,姥爷苍老的皮肤也遮不住的精气神与自信,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的熠熠光辉,像注视药材一样,那是名为“热爱”的光芒!那是名为“坚持”的光芒!那是名为“感恩”的光芒!那是名为“继承与创新”的光芒!每每我想放弃时,就可以看见他的脸,那是一张在困难中不断创新的脸,给予我新生的力量,在黑夜中为我亮起不是特别明亮却已足够的光,让我沿着上一代人依稀的足迹披荆斩棘,重新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21040.html

上一篇:爱礼存羊8篇
下一篇:李瑞贤1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