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声声慢寻寻觅觅9篇

声声慢寻寻觅觅9篇

时间:2018-10-30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www.xjwk.net--作文素材】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声声慢_600字

  一声更比一声忧,愁来的快却道的慢。窗外狂风暴雨,梦中人呢喃细语,她窗边独守的无言语,一把辛酸泪。
  寻寻觅觅,在悲伤里寻觅悲伤,在忧愁里寻觅忧愁。没有目的,不知尽头,没完没了的寻觅,没完没了的悲伤与忧愁。
  冷的不是天气是心脏,清的不是流水是空气。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冷情清意,是冷清的人儿还是冷清的屋儿。
  可曾听到那蜀国帝王化为杜鹃的日夜哀鸣,凄凄惨惨戚戚,千里相知,伴着那窗边的孤人儿。
  秋,悲秋,凉秋,清秋,乍暖还寒的秋,春夏秋冬,她随着时节的衰凉,心凉情义亮。念国,念家,念夫君的相思浓,回忆美,暖入心田,如这乍暖还寒的天,暖了身子。只念是国破,家亡,夫君去的痛恨与撕心裂肺,跟这还寒的天一起凉了,凉了,凉透骨,毁了的身子如何回到过去的年轻壮美?
  抿了抿杯中的烈酒,为何如清水般平淡无味?外头那强劲的风,为何堵塞了空虚的内心?空中南飞的大雁,为何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
  满地黄花,挤得容不下空隙。见了不禁心生羡慕与哀愁,谁与共摘?谁与共赏?谁与共游?空气吗?一个叫“没有人”的人吗?守不得花儿,只独自守着窗儿,守着旧烛杯盏,看长夜漫漫,如何蹉跎?
  点点滴滴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打在地上,打在心上,一滴更比一滴冷……
  吾见心忧,吾见难眠,如何与你共分?你的愁,你的伤,只愿随梦而息……
  蒙蒙秋景,绵绵细雨,声声慢愁,凄凄女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高一:吴姝含

声声慢寻寻觅觅二:《声声慢》鉴赏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三:声声慢_800字

  序:“玉枕纱橱前,重阳佳节后。如今伊人愁何处?照儿,梧桐树下,我们的约定……”
  夜,初醒,乍暖还寒
  一声秋雁的悲鸣划破天际,我从梦中惊醒。依旧,泪湿枕巾。是他在梦中呼唤我吗?寻觅的确乎只有寂寥与冷清,深秋的夜晚,静得可惧,心中不可抑制的生出“悲凉”这个词。窗外的雁儿知否?落单的凄惨与戚戚。曾捎信邀你去秦楼,今宵能将锦书送何处?感怀许久,无法言说……
  晨初,浅饮淡酒,是离愁
  且披上薄纱,庸倚栏杆,浅尝淡酒,聊表心愁。昔日的瑞脑金兽,早已随落花流水远去。同行的,还有你。伊独去,留我愁得华发早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曾记得,你我同上兰舟,沉醉得与鸥鹭争渡。酒还在,月正圆,对坐的,却不是你。没有和你吟诗作赋,惟有合风低吟浅唱:“人面不知何处去,绿水依旧向东流……”
  破晓,庭院深处,落花满地
  信步于庭院,管它细雨沾湿衣边。残花落地,若如今有你,是否会从脚边拾起?这香断红消,如今有谁怜?再美丽的花儿,终也只落于污涝陷渠沟。惜花人已不在,残花为谁败?
  终
  日复一日,春去春来,唯独守窗边,青灯布影。听着雨滴敲打梧桐叶,“泠。泠。泠……”模糊的眼前出现你被阳光照耀的脸。“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你对我说的唯一谎言吧。欲语泪先流,不如随风飞到天尽头;辗转不寐,不如撒手人寰。伊人不归,请带我一起走……
  尾
  骤鱼,空楼,唯宣纸翻飞,墨痕未干,泪迹可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声声慢寻寻觅觅四:声声慢_100字


  寻寻觅觅
  昨日你的身影
  冷冷清清
  孤单下落成雨
  凄凄
  鸟儿在枝头叽叽
  惨惨
  画里你失却了色彩
  戚戚
  东海龙女在哭泣
  踌踌躇躇
  怎样复写峥嵘
  彷彷徨徨
  太阳降去哪方
  哭哭
  树上三两只布谷
  啼啼
  朦胧中晨鸣玲珑
  冥冥
  征途上运气失灵
 
    高二:明月不开

声声慢寻寻觅觅五:神奇的文字——古诗词_300字


  我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古诗词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你看李易安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的多么动人啊,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以及李易安的《醉花阴》光是“薄雾浓云”四个字就让就让人整首诗的气氛愁闷,烦躁。《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仅是一个绿字,就把整首诗写的春意盎然。还有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来表达自己思念自己的兄弟情感。
 
  总而言之,中国的汉字神奇,中国的古诗词更有番独特的韵味。它们就像浓茶,只有你,慢慢的,细细的去品味,去感受,才能发现它那神奇的魅力!
    六年级:果子李的好朋友

声声慢寻寻觅觅六:寻寻觅觅_1200字

  时间是一条吞噬自己尾巴的蛇,来自虚无,最终消亡于虚无,没有休止地循环。
  我的拎包带断了。我从人群中奋力挤上公车,透过窗子上一层薄薄的冰花看外面的路灯一盏一盏的倒退。灯光是模糊的一团,投射在冰面上玲珑地变化着身姿。车内昏暗,人们带着疲惫的表情贴在一起,默不作声。车厢便像一节不知开往何处的火车,荡漾着流浪的气息。
  流浪,我好像走得有些远了。路面上的冰雪没有消融,走起来会打滑,摔一下会很疼,很冷。我怀念夏天,午后让人昏昏欲睡的蝉的嘶鸣或是城郊草木的芬芳如今都是奢望。我很久没有听到蝉声了。我想起一幅走失的画面,它曾经连同那些久违的蝉声一齐隐匿踪迹。
  背景是破败的工厂,四处蔓延着齐腰高的荒草。一个男孩高举着捕昆虫的网子,在微风里来回穿梭。风撑起他的衣衫。那整个下午,他兜着了蜻蜓、蝴蝶,捏着它们的翅膀,抓了放飞,抓了再放飞。他看见他们闪着光芒的翼,看见阳光。周围始终没有人,各种虫子伏在草丛里不甘寂寞的叫,一浪一浪,走近了消失,远离了反而嘹亮起来。男孩迷惑地停住,放下举得酸痛的手笔。他站在空旷的平地上,齐腰的荒草外,怅然地望着草丛发愣。他感觉像被包围,四面楚歌。风变得微冷。蜻蜓们翅膀的影子在地上划出半透明的轨迹,依稀仿佛未知的图腾。他扔下网子,下意识的蹲在地上四下张望像要寻找什么。可是寻找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公车转了个弯停下,我跳下车奔向家里。楼道里的回响追逐着我的脚步,时钟般的节奏像是预告什么的倒计时,我有些莫名的慌张。楼里的声控灯忽明忽暗,分不清是惨白或昏黄的墙壁如同慢速回放的黑白电影的过场。
  “嘶啦”的一声,我的拎包带断了,书本散落满地。我扔下书包,蹲在地上收拾,可是捡了所有的书还觉得缺了什么。它本来和那些书一起散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却再没找回来。我有些怅然。
  时间忽然快进,眼前飞速流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场面。傍晚换成黎明,我从楼道奔向车站,好像回到过去,陷进无限循环的悖论。
  第一辆公车在我眼前关闭了绝望的门。门上的玻璃映出我的面容,我就仿佛站在车内,挤在人群里面俯瞰向下面那些挤不上车的可怜人。门关闭,门远去,门消失,门从虚无中浮现又开启。身后涌动的人潮把我推上第二辆公车。人们带着困倦的表情挤在一起,默不作声。车内昏暗颠簸,荡漾着流浪的气息。
  小男孩的画面再度浮现,然而画面迅速崩塌掉了。零星的碎片散乱地落在空间内,升华了般再也找不回来。我脑子里很乱,混合着夏天各种烦躁的虫鸣与教堂里神圣的颂歌和赞美诗的辉煌旋律。街灯渐暗然后倏然闪灭。
  我慌张地跳下车,拎包带“嘶啦”一声断掉了,没有书掉在地上。地上的冰雪表面刻着各种纵横交错的诡异痕迹,熟悉却又遥远模糊,依稀仿佛未知的图腾。我下意识的蹲下身去四下张望寻找,可是到底要寻找什么,我不知道。
  时间无休无止的循环,在虚无中消亡后又诞生,像一条吞噬自己尾巴的蛇。
 

声声慢寻寻觅觅七:另说《声声慢》_550字

  暗问苍天知几许,怎晓学子苦何多。谁言不惧高三日,五体贴地服了你。
  日子依旧这般渐渐淡淡地过,阳光透过纱窗依然暖得熙熙攘攘。轻风拂面仍有嫩叶初发的清香飘逸,但桌前却只能满怀憔悴不安的焦虑与紧张。
  有时一月貌似白驹过隙,有时一日却如隔三秋。想念的日子是这样无聊,心里揣着一个人然后捧着课本,脑袋里想念的永远都是那一个画面,眼睛里看到的永远都是那一张面孔。手里执着钢笔然后不停地在纸上游走,白纸黑字却永远显示她的名字……
  有人说,高三是能够让人减肥的一年,但为何读了两个多月的书,体重却不减反增?心里纳闷着……看这腰间多出的那一圈陌生的东西,自觉哭笑不得……暗喊道:我的确是挺努力了啊!上下的眼皮子成天都像有血海深仇似的,“打架”片刻都没有停息,拖着重似千斤的脱鞋,迈着沉重不堪的步伐,施展出自创的凌波重步。如同一个鬼魅般穿梭于‘教室-宿舍-饭堂’之间。
  某天夜间,听得操场传来鬼哭狼嚎的悲呼:“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学习。三天两头感冒,怎敌他,还要学习。发卷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脸黑头堆积。憔悴损,如今名牌难洗。守着床儿,暗骂怎不天黑。床头更添细语,查话费,可怜惜惜。这学期,怎一个苦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八: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声声慢寻寻觅觅九: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13106.html

上一篇:流苏的意思8篇
下一篇:两只小狗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