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说明文 > 循吏9篇

循吏9篇

时间:2018-10-29 来源:说明文 点击:

【www.xjwk.net--说明文】

第一篇循吏:循吏列传

史有为 译注
【说明】这篇类传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五人中,四位国相一位法官,都是居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其中,孙叔敖与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公仪休、石奢、李离,皆清廉自正,严守法纪,当公私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君主和纲纪的尊严。作者以缅怀与崇敬的心情写出他们的政绩和道德风范,意在阐明一个为政治国的根本道理:“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而这,也正道出了作者倾心向往的理想的吏治蓝图。汉代官吏也有仁厚廉正守法之人,但本篇只表彰历史人物,全不言及当朝,有深意在焉。古今学者都曾指出,本传与排稍后的《酷吏列传》乃是有意为之的姊妹篇:写酷吏,全是当朝人物,这是直接讥刺汉武帝宠用酷吏、任其肆虐为害的时弊;写循吏,全无时人,则是以古讽今,暗藏批评当朝吏治的锋芒。两传鲜明对映,相反而相成,作者的政见与好恶之情都可以从中品味出来。这或许可称之为别一种意义的“互见法”吧!互见之后,读者再回头看本文开篇序言结束末那一句“何必威严哉”的话,就会深悟“威严”者,乃酷吏弄权峻法逞威之谓也,作者写本传的深心及其思想锋芒其实在这里就已经闪现出来了。文字简净,是本传极显著的特色。其篇幅之短,在全书与《佞幸列传》同居首位,仅一千二百字左右。其写人多止三事,少则一例,取材于表述皆至为简要,却是精当有力,给人留下了过目难忘的印象。无怪乎古人赞之曰:“太史公《循吏传》文简而高,意淡而远,班孟坚《循史传》不及也。”(吴氏《林下偶谈》卷四,转引自《历代名家译史记》)这种写法,与类传的特性有关。类传和专传不同,它是专题性的,主要表现一类人的共性和作者对本专题的思想见解,至于人物生平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并不重要。为此,类传皆有序言,开宗明义先阐述作者的观点,然后环绕这一主旨选取恰当的人物事迹予以说明,序言和传文之间,实为纲举目张的关系。故类传写人叙事很灵活,选择性强,不求全而求典型,有时甚至不避重出。如子产生平已写入《郑世家》,本传为表现专题思想的需要再作载述,但略去一切具体行事,只列举非凡政绩,极写百姓的爱戴感激之情。和其它类传相比,本篇在取材上剪裁的幅度是很大的,除孙叔敖事略为完整外,叙其余四人皆一鳞半爪,精简之至。作者采用很少的文字把一件典型事例细致写出,使之妥贴传神,对专题思想依然有很强的表现力。正是这种写法,使本篇在表现类传的特性方面成为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它做榜样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职务。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谁!”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太史公说:“孙叔敖口出一言,郢都的市场秩序得以恢复。子产病逝,郑国百姓失声痛哭。公仪休看到妻子织出的布好就把她赶出家门。石奢放走父亲而自杀顶罪,使楚昭王树立了美名。李离错判杀人罪而伏剑身亡,帮助晋文公整肃了国法。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也①。文武不备②,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③,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④。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⑤,世俗盛美⑥,政缓禁止⑦,吏无*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⑧,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⑨,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⑩,次行不定(11)。”相曰:“如此几何顷乎(12)?”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13)。”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车(14),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

第二篇循吏: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

第三篇循吏:《伯父墓表 苏辙》阅读答案及解析

伯父墓表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

第四篇循吏:“黄霸字次公”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入沈黎郡,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霸为颍川大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率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力能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厘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御众 御:控制。
B.属令周密 属:叮嘱。
C.不敢舍邮亭 舍:放弃。
D.秩二千石 秩:俸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黄霸治理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 ②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
③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 ④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⑤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⑥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霸温和谦让,有智慧。他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理事务、议论事情既符合法律,又合乎人心,深得上司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
B.黄霸善于处理政务。治理颍川时,他选派良吏宣布皇帝恩泽诏令,制定推行各种利民措施,使当地户籍人口每年都增加。
C.黄霸心思缜密,明察秋毫。外出办事的官吏的起居他全都掌握,哪个地方的大树可以做棺木他也清楚,百姓称赞他神明。
D.黄霸对下属宽厚仁德。许县丞年老耳聋,督邮告诉了黄霸,打算赶走他,黄霸却认为许县丞廉洁,做一般工作并没有妨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劝以为善防奸,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CBC
7、见参考译文: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人。黄霸自幼学习法律,向往做官。他因廉洁著称,被考察增补为河东均输长,又被考察评为廉能而担任河南太守丞。黄霸为人观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然而性情温和善良懂得谦让,很有智慧,善于组织调度下属。他做太守丞,处事议论都合乎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爱戴他。黄霸任颍川太守,当时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定,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官吏没有奉旨宣告百姓。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贤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属县去宣告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意图。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这样做之后又制定条令,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做好事防止奸邪来勉励人们,以及从事耕作、种桑养蚕,节约用度、增加钱财,种植树木,饲养家畜。柴米油盐这样的事情细小繁杂,起初极为琐碎,但黄霸大力推行。他曾想了解民情,就选择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廉洁官吏去,嘱咐他不要泄露机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旁吃饭,乌鸦抓去他的肉食。有个想到府上报告事情的百姓正好看到了这情形,黄霸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这件事。过了几天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接并慰劳他,说:“你很辛苦啊,在路边吃饭却被乌鸦把肉抢走。”官吏非常吃惊,以为黄霸全都知道他的起居,对所问的事情丝毫不敢有所隐瞒。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呈文告知,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去办理都像他说的那样。他了解事情见闻清楚细致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全称赞他神通英明。奸邪的人都离开他的辖地到了别的郡县,窃贼和强盗日益减少。黄霸大力推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以求培养长期稳定的官员。许县丞年老耳聋,督邮将此事告诉黄霸并想赶他走,黄霸说:许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年老,但还能做接待迎送的工作,只是稍微耳聋,有什么妨碍呢?姑且好好帮助他,不要失去贤者的心。”有人问这么做的缘故,黄霸说:“频繁更换长吏,送别旧人和迎接新官的费用以及奸诈的官吏因为交接之际毁掉簿册盗取财物,公私的耗费非常大,这些都是从百姓那里取得的,所更换的新官吏又不一定贤能,有的还不如旧官吏,只是增加混乱。大凡治理的措施(即使用尽),距离安定的局面还相差甚远。”因为外表宽厚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被征召做京兆尹,俸禄二千石。

第五篇循吏:太史公自序


郝永娟 译注

【说明】《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父子执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自序》明述了作书之本旨,概述了各篇的写作旨趣。一般说来,书之为序其义有二:一曰,序者,绪也,所以助读者,使易得其端绪也。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义也。《自序》可以说是兼此二义。推本春秋,考信六艺,这一宗旨或殿于卷末,或冠于篇首,反复述明;又分别标明诸篇小序,申明为某事作某本纪,为某事作某年表等等,全书纲领体例,《自序》中莫不灿然明白。读者在读《史记》之前,须将《自序》篇熟读,深沉有得,然后可读诸纪、传、世家;读纪、传、世家若不得其解,仍须从《自序》中求得。这实乃司马迁在教人读《史记》的方法。其体制如《周易》的《系辞》,《毛



》的《小序》,皆关系到一书的体要。清人牛运震曾评价:“《自序》高古庄重,其中精理微者,更奥衍宏深,一部《史记》精神命脉,俱见于此太史公出格文字。”(《史记评注》)

《史记》自《黄帝本纪》起百三十篇,合而论之,总是一篇。篇终必须收束得尽,承载得起,意理要包括得完,气象更要笼罩得住。《史记》的最后一篇以自序世系开始,逐层卸下,中载六家、六经两论,气势已极隆,后又排出一百三十段,行行列列,整整齐齐,最后又总序一百三十篇总目,其可谓无往不收,无微不尽。其文势有如百川汇海,万壑朝宗,难怪乎后世之学士文人有望洋向若之叹了。

从前颛顼(zhuān xū
专须)统治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唐虞之际,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周朝时候,程林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当周宣王时,重黎氏因失去官守而成为司马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周惠王和周襄王统治时期,司马迁离开周都,到了晋国。后来,晋国中军元帅随会逃奔秦国,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族人分散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在卫国的,做了中山国的相。在赵国的,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kuǎi
kuì
?愧)就是他们的后代。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已更名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赵国长平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司马

第六篇循吏:论衡偶会篇第十

偶会篇第十 【题解】
本篇在《逢遇篇》、《幸偶篇》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吉凶是由偶然禀气所形成的“命”支配的,“命,吉凶之主也。”在这个前提下,王充重点论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不是什么东西有意造成的,而是事物本身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偶然巧合造成的。他说:“自然之道,适偶之数,非有他气旁物厌胜感动使之然也”,“期度自至,人行偶会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都相妨相克的说法,王充则驳斥道:“非相贼害,命自然也”,“偶适然自相遭遇,时也”。
【原文】
10·1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适偶之数,非有他气旁物厌胜感动使之然也(1)。
【注释】
(1)厌(y1压):通“压”。压胜:压制。
【译文】
命,是吉凶的主宰。是自然形成的道,呈偶然巧合的定数,并非有其他的气,别的物体压制影响而使之如此。
【原文】
10·2世谓子胥伏剑,屈原自沉,子兰、宰

第七篇循吏: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说明】本传叙述李广及其孙李陵、苏建及其子苏武的事迹。李广,“世世受射”,颇有胆略,爱护士兵,是西汉抵御匈奴的名将。然“数奇”而未得封侯,更阴差阳错而造成悲剧。其孙李陵,自告奋勇出击匈奴,因兵少失援而被迫投降对方,继又因家仇私怨而甘心为匈奴效力。苏建,武帝时为将,多次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因功封平陵侯。其子苏武,武帝时为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牧羊北海,受尽磨难,坚贞不屈。昭帝时汉匈和亲,得以还汉。《史记》传写李广,文情并茂,评论其人品格,更寄景仰之情。《汉书》此传以写李广、李陵、苏武为重点,写李广,基本上袭取《史记》文字;细写李陵,极尽其寡不敌众及投降变节的复杂心态;特写苏武,热爱父母之国,大节不亏。所写李陵与苏武的思想与人品,形成鲜明对比。赞词惋惜李广之死而盛称苏武之节,不满李陵之意溢于言外。这是《汉书》中闪烁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传颂千古,教育万代。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1)。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2)。广世世受射(3)。孝文十四年(4),匈奴大入萧关(5),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6),用善射,杀首虏多(7),为郎(8),骑常侍(9)。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1)陇西:郡名。治耿道(在今甘肃临洮)。成纪:县名。在今甘肃通渭东。(2)燕:战国七雄之一。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派荆轲刺秦王政,未遂,后为秦军俘获。(3)世世受射:世代相传射箭的方法。(4)孝文十四年:即公元前166年。(5)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6)良家子:自给车马的平民子弟;不是出身于医、巫、商贾、百工之家。(7)首虏:敌人的首级。(8)郎:官名。帝王恃从官的通称,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是郎中令(后改光禄勋)的属官。(9)骑常侍:郎官的加衔。
景帝即位,为骑郎将(1)。吴楚反时,为骁骑都尉(2),从太尉亚夫战昌邑下(3),显名。以梁王授广将军印,故还,赏不行(4)。为上谷太守(5),数与匈奴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6):“李广材气,天下亡(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角)(7),恐亡之。”上乃徙广为上郡太守(8)。
(1)骑(jì)郎将:官名。郎官有车、户、骑三将,骑郎将即其一。(2)骁骑(xiáojì)都尉:率领骁骑(轻骑兵)的军官。(3)亚夫:即周亚夫,详见《周勃传》附周亚夫传。(4)以梁王授广将军印等句:言李广本是汉将因私受梁王(刘武)的将军印有过,故还军后不予封赏。(5)上谷:郡名。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6)典属国:官名。掌管民族事务。上:这里指汉景帝。(7)角:角胜败。(8)上郡:郡名。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县东南)。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1)。中贵人者将数十骑从,见匈奴三人,与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2)。”广乃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山,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上山陈(阵)(3)。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广令曰:“前!”未到匈奴陈(阵)二里所(许),止,令曰:“皆下马解鞍!”骑曰:“虏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坚其意。”有白马将出护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纵马卧。时会暮,胡兵终怪之,弗敢击。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夜取之,即引去。平旦(4),广乃归其大军。后徙为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
(1)中贵人:皇帝宠信的宦官。勒习兵:统领训练部队。(2)雕:似鹰的猛禽。(3)阵:摆开阵势。(4)平旦:清晨。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1),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2)。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3)。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阵)(4),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5),莫(幕)府省文书(6),然亦远斥候(7),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阵),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猝)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8),为人廉,谨于文法。
(1)未央卫尉:官名。掌管未央宫的警卫。(2)长乐卫尉:官名。掌管长乐宫的警卫。(3)将屯:带兵驻守。(4)行:行军。部曲:军队的编制。行阵:行军的阵列。(5)刁斗:可容一斗粮的铜锅。昼炊饭食,夜击巡逻。(6)幕府:军队的司令部。省:简化之意。(7)远斥候:在远处布置侦察兵。(8)太中大夫:官名。郎中令的属官,掌朝议。
后汉诱单于以马邑城(1),使大军伏马邑傍,而广为骁骑将军(2),属护军将军(3)。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4)。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5)。”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6)。行十余里,广阳(佯)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7),暂腾而上胡儿马(8),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9)。吏当广亡失多(10),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1)马邑:县名。今山西朔县。(2)骁骑:当时将军的冠号。冠号将军于战时方任命。(3)护军:也是将军的冠号。当时护军将军是韩发国。(4)雁门:指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上的雁门关,为当时北方要塞。(5)生致之:把活人送来。(6)络:网。(7)睨(nì):斜视。(8)暂腾:突然跃起。(9)下广吏:将李广交给执法官处理。(10)当(dàng):判决。
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1)。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2),呵止广(3),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居无何(4),匈奴入辽西(5),杀太守。败韩将军(6)。韩将军后徒居右北平(7),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轼)(8),遭丧不服(9),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悚)(10),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11),威

第八篇循吏: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着《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一、生平事略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

第九篇循吏: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王学孟 译注
【说明】这是鲁仲连与邹阳的合传。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燕将据守聊城,齐田单攻聊城一年有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一封《遗燕将书》,使燕将读后,泣三日,终于自杀身亡。本传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鲁仲连“好奇伟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12214.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