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小轩窗正梳妆10篇

小轩窗正梳妆10篇

时间:2018-10-29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www.xjwk.net--作文素材】

小轩窗正梳妆篇(一):十年_1500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于苏轼而言转瞬即逝。与知书达理的王弗结为连理枝,刚还是小轩窗,正梳妆,转瞬十年,便只有孤坟一座,而十年之后,竟惟有泪千行……
  1055年
  苏轼这日漫步到某官家旁,门前的柳树婀娜多姿,正值冬日,此地雪方尺不积,苏轼只是稍有留心于眼前之景。数日后,雪晴,苏轼却见此地坟起数寸,疑是古人藏丹药之处,便欲发之。而王弗上前对其加以阻止,说道:“若娘还在,定不会让你去挖坟的。”苏轼惭愧不已,便止。
  不难看出,苏轼与王弗成亲时苏轼并未动情,但王弗作为妻子,不仅尽到了一个妻子的义务,更是一个诤友的身份。她陪伴在苏轼身边,去关怀他,提醒他,指点他,让苏轼对她从不屑到欣赏,到尊重,到感谢。
  王弗的聪慧和善解人意给了苏轼很多帮助与安慰,他们也就这样安宁幸福着过了11年的夫妻生活。
  1065年
  这年对苏轼而言是充满打击的一年。都说红颜薄命,人生最难躲开的便是命运的无常,回望过去的一个十年,不论是生活还是官场,他都离不开王弗,可如今王弗就这样离开了他。
  他在墓志铭中写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虽句句简单,但却充满了对王弗的敬重与感谢,但更多的是无限的感伤与悲痛。
  从1055年到1065年,十年,物是人非。十年前还是聪颖贤惠的王弗站在眼前,十年后就只剩下一具早已冰冷的尸骨。但这十年,是幸福的十年,是顺利的十年,是充满美好回忆的十年,对苏轼而言是十分珍贵的十年。
  离开了王弗,苏轼在官场上颇受压制,心境悲愤,终还是磕磕绊绊地过来了,只是少了王弗,虽有闰之陪伴左右,但却没了往日的警醒与劝告,十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1075年
  这天夜里,密州沉浸在一片安详之中,而屋内,苏轼猛地一惊,从梦中醒来,坐在床上,苏轼才发现泪已沾襟,梦中梦到的不是他人,正是王弗,两人相视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想到孤坟千里,苏轼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凄凉与悲伤。而一首江城子也就因情而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1065年到1075年,十年,相思难忘。妻子明明已离开了十年,可就是一场梦,仿佛昨日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十年,苦也有,乐也罢,虽说有坎坷,但未有大风大浪。这十年,是安宁的十年,是压抑的十年。
  但若是苏轼能预知未来,他定会好好的享受这十年光景,他怎会料到,接下来的十年,风雨飘摇,一场风暴正在来临。
  1085年
  宋哲宗即位,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只有他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乌台诗案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先是入狱,出狱后有被贬黄州,就是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无官一身轻”了,不再为官参政,只需开垦坡地,种田养家,整日饮酒作诗,借酒消愁。
  从1075年到1085年,十年,受尽打击。乌台诗案就好像一场地震,余波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度遭贬,还有何信心可言,但苏轼却站在了东坡,任尔东西南北风,豁达面对,诗赋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这十年,苦了苏轼,但也磨砺了苏轼,造就了苏轼。这十年,是摇摆的十年,是曲折的十年,应该说也是珍贵的十年。
  2015年
  不知多少个十年过去了,回望苏轼的这3个十年,感慨万分。十年,让苏轼看到的是,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让苏轼悟到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一:张越

小轩窗正梳妆篇(二):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评解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悲伤基调。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7]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苏东坡对于王弗是痛彻心肺的悲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应该说,苏东坡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苏子的一生常常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段相对安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但苏东坡也断断不能忘记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时光。王弗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作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个主妇那么简单,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固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这当然使他很欢喜,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贤德。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苏夫人也是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 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沐于沂,浴乎舞雩”。也正因为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赖的人,很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所谓“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厚的情感。
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声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这就是巴金先生所写的《怀念肖珊》和《再忆肖珊》。不再过多的评说什么,我摘录了其中两个段落,作为本文的结尾,这是《江城子》最深沉的诠释,在这样一个滥情的年代,我们庆幸还有这样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祭奠: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历历在我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哪怕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作肥料。

小轩窗正梳妆篇(三):有你,真好_750字

  渺渺红尘,大千世界,一直有你陪伴着我;看着四季轮回,世事变迁,倾听着时光之轮滚动的回声。历史,伴我成长——有你真好。
  胭脂粉黛,王昭君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自从你踏出未央宫的那一刻起,你便深知自己的出嫁意味着大汉王朝几十年的韬光养晦,百姓们的安居乐业。相比之下,一个女子的幸福又能算得了什么呢?虽有憾,可你终无悔……
  你,深知自己的使命,深知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女子,你深深地打动了我,你更使我明白: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责任,有你,真好!
  金戈铁马,勾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你策马出征,战士们奋勇杀敌,可敌强我弱,战败已成定局。你心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这点痛不算什么,擦干眼泪走下去!又是一年明月夜,你举兵攻城,手持宝剑,面对如水般的月光,你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你知道是你多年的坚持支撑着你一路走来!
  你,一直坚持不懈,一直不肯言败、你更使我明白: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坚持,有你,真好!
  醉酒漂泊,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刻,无风、无月、无酒,这一切都源于那日李白,举一壶清酒、要天上明月,醉于这凉亭之中。你挥起狼豪的笔锋,一斗墨浸透了宣纸,只留下三千尺银河落九天。袖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你吐出锦绣醉倒了天下。你曾让贵妃研墨,吏士脱靴纵观天下,还有什么能让你诗仙摧眉折腰!
  你,醉卧长安,潇洒豪迈,你更是我领悟: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随心,有你,真好!
  书籍,使我成长;历史,更使我成熟。因为有了历史,我长大了。
  有你,真好!
    初一:李文洋

小轩窗正梳妆篇(四):等待_1200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床边一抹被凉月勾勒的清影,伴着地上溅落的幽光,等待曦亮的绽放。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那多像他的笛音,念是已归,却是晨未到,日未央。夜寒霜降,罗裳压肌,心依冷。秀丝垂脸,被风托起。梦呓惊断,只与离人照断肠。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一宿不睡的期待,终于是天明。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木格花窗旁氤氲的潮气,掩盖了铜镜上的那女子温和的忧伤。
  那被木纹割成碎片的末路,还能看见那日那人离开的脚步。此后年年的今日,那页小轩窗就模糊了,被蒙上一帘幽柔的等待。
  小轩窗,正梳妆。
  她素黑的千丝万缕中,添了亮晶晶的几咎银丝,许是在哪更深处,隐藏着更多的韶华已逝的记号。那执木梳的红酥手,颤抖着发丝魂牵梦萦的香气,颤抖着心萱里的落红满地,颤抖着惊暗换的流年。
  胭脂泪,离人醉,却已无处寻觅。
  桌上的一纸薄信,湿了窗外的杏花雨。记忆像是一滴墨绽在水里,墨色袅娜,连亘不觉地延伸。
  潇潇雨微,他一身素白的袍,而她薄汗青衣透,为的是他的若离,为的是她的难舍。白布鞋踏在青石小路上,绣花鞋就被硌伤。他的行囊被她在梦中装下了曾经一起的点滴,柳絮杨飒,温柔了油纸伞下相视的目光。
  他挽起她的发,用满腹柔情说:等我。
  雨沫代替了未落完的泪,双颊泛红的她,低着头,却不觉眼前的人只留下了个背影。待溪水载着他的影流走,她走到溪边想挽留这股流淌,却不再是从前的,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身后,那页小轩窗隔断了过去与将来。
  他,踏上了连接天涯的路,走远了;路,披上了源源不绝的待,望瘦了。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她的蝇头小楷排成的字字句句,墨香在宣纸上化开了思念的云雾缭绕,用翠袖将它折起装进信封,投进碧溪向远方奔流。
  稍过几日,也等到了他的来信,亦是雅致的秀气,却是简单的只言片语,折痕就像他的归路迢迢,盈盈粉泪就顺着这条沟壑蔓延,最终坠落在那条青石小路上。
  唯恐迁徙的时日,无法湮灭她黯然失色的执着。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她细致地涂抹粉黛,眼睛不时飘向身旁的窗外之景。却依旧是安安静静,偶尔几只鸟儿轻鸣而过,不是那“哒哒”的足音。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闺门被推开,一女孩轻轻步入房中。
  “姐姐,还在等么?”
  瞳光黯然,道是孽缘何以待,清风醉人更伤情。
  还等么?还要等么?
  她用脸上已被岁月勾勒出痕迹,那一条条汨汨流淌等待的小涧去称量他曾日夜不忘的许诺,却发现那只是被幽伤的风吹起的恍恍惚惚的碎瓣。
  许是,她满怀一腔徒有的闲情,一汪虚无的等待。
  而他的“等我”却是一个女人韶华的负伤。无法承载的许诺便不要轻易诉出,轮回的长久也无法抹平的伤痕,岂是飞星传恨能送去的无奈?
  她起身,离开那面映了她一日哀伤的铜镜,妆,还未成,将永不成。
  她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她走到了窗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她惊觉,这不是情,不是缘,只是对一位过客的留恋。
  暮痕再次模糊窗景,雨落哀音起。她不再去竭力填补那些光载在脸上无情的洞伤。幽幽的泪弹起了断续的缠绵与悲哀。
  刺伤她的并非岁月尖利的刻刀,却是他无力的柔情似水,空空承诺。
  雨声渐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轩窗正梳妆篇(五):《江城子·记梦》苏轼_50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化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风。    高三:宫子浠

小轩窗正梳妆篇(六):【读书札记】苏东坡_3000字


  舀起一瓢西湖水,水中照映当着沙堤杨柳的轻柔舞姿,在这如诗画卷里,我不得不想起你。
  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雨霁。苏堤两岸水波拍堤,薄雾如轻纱笼罩湖面。堤上柳丝拂面,桃花正艳,鸟鸣雀上枝头,处处铺锦刺艳,小桥流水如行银河天桥。只见你孤身恰于岸上,那神情仿佛和西湖相见恨晚,观之不足,爱之有余,不然,你怎么会留下453首之多的咏西湖诗词?时光倒转千年,见你伫立于苏堤之上。不得不叹曰:东坡者,世间奇才也!
  细数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政治上失意的诗词家,这颗难觅的“北珠”时,不免逊色许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也许只有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能真正的认识苏东坡这旷世奇才的豪情与温柔。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卷二中有一段绝妙的苏东坡西湖诗词评论:“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意,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妙哉!壮哉!正是由于有了这千古奇才与绝色美景的结合,才使西湖有了许多光耀千秋的杰作。
  当然在我看来苏轼的一生都是在飘泊着的,被那皇帝老儿扁了一次又一次。也难怪苏轼被扁后,能写下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自从1079年3月,苏轼到湖州去做知州。打击也随之而来。苏轼因此陷入了牢狱之灾。后来经过了多方营救。如宰相吴充对神宗进言说:曹操还能容忍祢衡,陛下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苏轼?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病中的仁宗皇后也出面干预。苏辙上书,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来赎苏轼的罪。
  因此,苏轼在被一连审问了一百多天后,被降职为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参与公事。当然,实际上就是流放了。苏轼不欲家人随往受苦,便把家小安顿在苏辙处,只带了长子苏迈一同前往。“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连苏轼也发出了这样的伤情啊!春苦春愁,花开花败。就在三年前,他夜宿燕子楼时候,还写道:“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看来,这是个将天地装于胸怀中的儒门豪生,她一声浩叹,便又如天地间的飓风一般。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也因为磨难,而渐渐熄灭了豪气,转而变化入了禅入了淡定,为沧桑所改了吗?黄州待了四年,苏轼才有了东坡居士的雅号。
  不可忘记的是此前的“乌台诗案”。他也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隐逸逃遁的喟叹。儒门大勇,是挡在世事洪流之中要为往世开太平的,他如何让可以去呢!记起来苏轼还有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后人多赞这两句诗好,说写的够通透疏朗,一片超脱的气概,多少旷达在怀。可是,天空无雨无晴,不正是一个阴天吗?即便解作为人风雨不变,晦明不动,却不也昭示了苏某人此刻也在要追求的这样一种淡定,那么他心中不正是欠缺这样的定境吗?
  此后八年,1085至1093年,苏轼可谓几上几下。
  早在1084年,苏轼年49岁时候,神宗准备起用苏轼,下诏改派为汝州团练副使。在赴汝州的途中,他游了庐山、石钟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题西林壁》和散文《石钟山记》。在金陵,他拜见了闲居在家的王安石,一起玩了几天,写了几首互相唱和的诗。年底,苏轼到达泗州。他不想再向前走了,便向朝廷报告,请求在常州居住。经朝廷批准,苏轼于1085年五月,返回常州。
  1085的三月,神宗病逝,继位的哲宗年仅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她是反对变法的,于是守旧派人物纷纷上台。
  苏轼到常州不久,就接到担任登州知州的命令。刚到登州五天,又奉命进京任职,进京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升了三次官,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来,他还兼任了哲宗皇帝的老师。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不久就和守旧派的领袖司马光发生了分歧。司马光担任宰相后,以彻底废除新法,恢复旧法为目标。苏轼在当地方官的时候,贯彻过新法中的免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亲眼看见了以前的差役法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因此便反对废除免役法。以前,苏轼得罪了变法派,现在又得罪了守旧派。在旁人看来苏轼是个没有立场的人,在新法时候提出反对,现在又要实施新法,时人有目之为沽名钓誉,取异于群,以彰独见。但是苏轼却是个不因群疑而阻独见的人。
  但是人言终究可谓,正如他曾经说过的:“人言未必皆然,则疑似有以致谤”三人成虎教训在前。于是苏轼认为自己如果“不改其操,知无不言,则仇怨交攻,不死即废。”因此,他要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的中心,请求到地方去做官。1089年,他终于被任命为杭州的知州。而迎接他的还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年春天,江浙一带遭水灾,早稻不能下种;五六月间又转为旱灾,刚种下的晚稻也收成无望。于是大力兴修水利,治理西湖。至今西湖留有苏堤。现在已是杨柳堆烟的去处,正是:山水依依似旧在,不见当年东坡公。
  1091年三月,苏轼又被调进京任翰林学士。已是“两目昏暗,左臂不仁”之人,便借口身体不好,上疏辞免。朝廷没有批准。再任翰林学士不久,苏轼又遭到党人的攻击,甚至连他在杭州请求朝廷救灾也成了罪名。苏轼对这种斗争早已厌倦,又请求离开朝廷。结果1092年八月,出任颖州知州。颖州是欧阳修晚年闲居的地方。这时候,欧阳修早已去世。他的两个儿子还在。苏轼常和他们一起饮酒赋诗。颖州也和杭州一样,灾情十分严重。农民以榆树叶等度日。苏轼想方设法进行救济。又兴修水利,动手疏浚逐渐干涸的颖州西湖
  1092年二月,苏轼又被调任扬州知州。在去扬州的路上,见麦苗长势喜人,苏轼心里也非常高兴。但苏轼在造访百姓时却听到“丰年没有灾年好”的说法。“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他估计,“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因此,他请求朝廷免掉老百姓欠官府的钱粮。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朝廷终于同意了。
  苏轼在扬州也只有半年时间又被调回了朝廷,升为礼部尚书。但无休无止的宗派斗争还是使他呆不下去,1093年九月,他又离开京城,到定州任知州。定州是与辽交界的军事重镇。由于官吏克扣军饷,放债取息,士兵无衣无食,营房破旧,纪律松驰,喝酒的、赌钱的、偷盗的,什么都有。苏轼严厉惩办了贪污将校,修补了营房,恢复了纪律,加强操练,很快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他又恢复了民间的武装组织“弓箭社”,在物质上给予优待,让老百姓一面种地,一面防边。正当他兢兢业业大力加强边防的时候,沉重的打击又一次降临到了他的头上。1093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要继承神宗变法遗志。苏轼的政敌们又弹劾他“诽谤先帝”。哲宗便把他的老师贬到英州知州。苏还没有到达英州,又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他只好把家小安顿在阳羡,带着小儿子苏过一起前往。在路上,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然在惠州安置。
  1094年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当时的岭南,十分落后,被称为蛮

小轩窗正梳妆篇(七):月亮很圆_550字

  你也在看着那月亮吗?
  很大,很圆,很亮,对不对?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十年来,都没变过。真的很大,真的很圆,真的很亮,真的很无情。
  月光洒下来了,洒在我身上,很冷。你呢,她有没有洒在千里之外的你的身上?
  冷吗?
  不冷,有草遮着。
  也对,好久没去短松冈了,一定长了很多草吧。我想下次去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了,这可怎好?没事,我认得出你。
  也对,不,你一定认不出我。我现在啊,灰头灰脸,满头都是白头发,你一定认不出。十年了,太长了。
  该睡了。
  这里,不是。这些熟悉的景象,我在做梦吗?我真的只是在做梦吗?
  回来了,回来了,这里!
  我看见了,那扇小轩窗,那抹倩影。
  转身。
  是你。
  是你。
  我说不出话了,我原本有一大堆话要说给你听的,可是现在。你也是吗?没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不要哭!别哭,好吗?
  你不也是吗?
  摸摸脸上,才发现,眼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流了一千行。
  你还好吗?
  “你还好吗?”
  怎么回事?家呢?夫人呢?在哪里?
  看向窗外,月亮还是很大,很圆,很亮。
  真的,只是在做梦吗。
  睡不着了,睡不着了,心理有东西顶着,不舒服,睡不着。
  你想知道吗?我写给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小轩窗正梳妆篇(八):江城子_1200字



  一滴保存千年的眼泪,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一句“茫茫”,一声“难忘”。他——苏轼,梦境中醒来,拭去的是泪,拭不去的是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
  又一次,那张脸又一次在苏轼脑海中浮现,仍然那般眉目娟秀,那般俊美,本想“不思量”,却又“自难忘”。心儿被她牵动着,灵魂被她牵引着,难以入睡。浅道一声:“弗儿,你在那边可好?”
  苏轼推开窗,夜空中,明月高挂,却不见有星星的陪伴,不禁惹起万斛愁绪。一阵凉风吹来,却吹不去他心中的愁绪与感伤。他凝望着远方黑

小轩窗正梳妆篇(九):吾心仍在_50字

  若吾心仍在。
  没有泪。
  轻轻抚上面颊。
  便是最温柔的一缕春风。
  那年那月。
  你偷走了我悸动的心。
  那最温柔的笑。
  精雕细琢的面孔。
  轻描过的黛眉。
  小轩窗。
  正梳妆。
  再次相逢。
  我们还能相识否?
    初三:爱丽诗、德米塔

小轩窗正梳妆篇(十):2016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范文:不逝的风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自然界中,北地的瑞雪,江南的细雨,一望无际的草地和给人以强烈冲击的茫茫戈壁……都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心灵震撼。
  在我们走过的不多的岁月中,一定有你印象最深的人、最深的事,镌刻于我们的脑海,感动着我们的心灵。那些定格的画面与风景永远记载着深藏于内心中的记忆的残片。
  要求:请选好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该题是给材料的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为“风景”,针对这道题,我们既可以写自然界中的风景,又可以写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如果写自然风景,可以写与自然风景对话时的状态,希望回归自然生活的心理,还可以沿着一条主线找寻风景背后的人文记忆等。如果写人或事,则应当取材主流意识指导下的人和事,注意真情实感的抒发。内容要主要表现当今社会的道德风尚的美好、人性的光辉等。其次,还要注意“风景”带给人们的永恒的、亘古不变的价值。在行文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指出风景,更重要的是,要指出这些风景能够永远深藏的原因,这样才能避免作文流于表面,传达出较为深刻的思想。
  参考例文:
  不逝的风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伟大的爱情往往都是如此。青年男女生死以之,半世姻缘不离不弃,即使一朝魂去也永远相依。正是这样的人性光彩使得爱情成为一幅不逝的风景,它给人以追寻的希望,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河携着历史的帆,来了又去,旧了又新。但有些人有些事将化为永远不逝的风景,历久弥新,永远驻扎在记忆的紫禁城中,庄严而肃穆,向人们低声述说着它们不随时光而去的原因。
  诉说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凄美爱情。时光可以带走生命,但它带不走记忆在苏轼心里的永恒的倩影,“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时间无力携走真挚的记忆和纯真的爱情。当记忆的城门缓缓打开,旧日之景再次浮现,它禁锢了时间之流转,万物之光辉。那生前的美好,那走后的孤寂,和那跨越生死的相爱与相依,都将化作永不逝去的风景,去见证人的至情至性。纵使上穷碧落,纵使下尽黄泉,必然有纯真的爱情来彰显人性的美丽。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11946.html

上一篇:孤独老人10篇
下一篇:我打江南走过9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