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鉴赏 > 死亡缠绕6篇

死亡缠绕6篇

时间:2018-08-11 来源:宋代诗词鉴赏 点击:

【www.xjwk.net--宋代诗词鉴赏】

死亡缠绕一:死亡缠绕




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汝河镇营盘村煤矿发生了一起透水事故。由于长期违规作业,当天下午3时许,3#矿井顶部忽然多处发生渗漏,井下作业人员共有七名,三人离井口较近,得以逃生,另外四人被困井下。水注湍急,矿内通道曲折复杂,矿上又缺乏专用急救设备,被困工友具被溺毙。

尸体数天后才被打捞上来。时值寒冬,肉身不腐,死者面孔鲜活如生。据一名现场营救人员说,尸体被移到地面后,都用被单包裹,其中一具忽然折起上身,口目皆张,环顾四周,然后向人问:我终于出来了吗?在场人员不免都魂飞魄散。接着那尸体重又躺下,亲手将尸布蒙到头上,此后就一动不动了。——当然,这是传言,信者不多。

死者固然不幸,而留给生者的,却也是无尽的悲痛。——营盘村有一户人家,户主名叫李援军,五十多岁。大儿子李德结婚还不到一年,二儿子李恩刚满十八岁,父子三人都在煤矿上出苦力。31号那天,原本轮到李援军歇班,一位工友临时有事,来找他顶班。一来碍于情面,二来想多赚点钱,于是李援军不顾疲劳,吃罢饭,换上了工服,重又回到了矿上。不料下午便遇上了那次透水事故。他的两个儿子当时也在三#井下作业,一家三口处于同一个矿井,本来就是大忌,不过天可怜见,所幸李家在这次矿难中并没有绝了户头。

李援军的老伴乔大妈是个瞎子。出事那天傍晚,乔大妈摸索着做了晚饭,在灶房桌上摆好了四副碗筷,从傍晚等到深夜,饭菜从热到凉,直至结了冰,依旧没能等到他们回来。当晚乔大妈无法安寝,就趴在灶台上,半睡半醒,几次都在睡梦中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

迄今为止,矿难已经过去了若干时日。小儿子李恩也是那次矿难的亲历者之一。那场恶梦始终伴随着这个十八岁的小伙子,他时常会在梦中回到那个透水的矿井中,就象当时发生事故时的情景一样,兄长李德拖着他,父亲已经不知去向,矿道内水深及胸,兄弟俩拼命向前走,四周漆黑如同地狱,道路漫长近乎无限,似乎永远也看不到井口的光亮……有时候这个噩梦会持续整整一个晚上,让李恩惊悸得几乎窒息。

如今兄长李德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了。也许是出于孝心,他一直向母亲隐瞒着那次矿难事故。每当乔大妈问起父亲的下落,李德就会撒谎说:他出了远门,可能到今年年底才会回来!母亲是个瞎子,平常足不出户,消息不灵便,自然容易欺骗。只是她当了真,有时会对着二儿子抱怨丈夫:这死老头子,一声招呼都不打,撂下家就出门了,一家人还指靠着他呢;当真死在外面才好!李恩听了这话,不由得泪流满面。私下里对哥哥说:不如向妈妈交待了吧,你想要瞒她到什么时候?

不料李德听了这话,却怒目相向,警告他说:能瞒一时,就瞒一时;你若在年底之前告诉她,仔细我揭了你的皮!李恩自小敬畏哥哥,见他发怒,自然大气不敢出。

李德的妻子名叫赵茹,是邻村赵庄人士。这赵茹是个贪祜女子,自从娶她进门,李家犹如请了一尊煞神,就她一个人,就闹得合家不得安生。乔大妈是个瞎子,而当时李恩年幼,还不到下煤窑卖苦力的年龄,在那赵茹眼里,这二人自然是累赘,时间一长,不免嫌弃起来,为此经常闹得四邻皆惊。有时候丈夫李德被逼急了,会向妻子哀诉:你要我怎么办?不成我把弟弟买了、把娘亲杀了吧?

半年前这婆娘又生变故,非要闹着分家。谁知在这问题上,李德颇能拿得定主意,告诉妻子: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正理,父母兄弟不能分开。赵茹以离婚相逼,李德依然不为所动。谁着这婆娘如此可恶,为此竟离家出走,临走时还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现金。

乔大妈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心思慎密,一直认为儿媳的出走另有蹊跷,曾对小儿子李恩说:提防着你兄嫂二人,说不定咱们娘儿三个,都被这夫妻给骗了!果然,这件事发生不久,就有邻居传言:赵茹在汝河镇上以丈夫的名义买了一处宅基地,正准备动工建房。当初赵茹带走的现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两口辛辛苦苦攒下、打算将来给李恩结婚用的。

要说这营盘村确实不是人住的地儿,村子以南两公里处有一条南汝河,两岸遍布着几十家作坊式的焦炭厂,井口粗的烟囱日夜不息地冒着浓烟,造成了营盘村一带独特的自然气候:天阴下雪,空中纷纷攘攘的不是白色雪花,而是灰褐色的絮状物;到了晴天,来来往往的运煤车卷起的灰尘直上云霄,遮天蔽日。一年四季这里都阴霾重重。近年来,四分之三的居民都迁居到了别处,村里虽然房屋俨然,却听不见鸡鸣犬吠,一到夜里,更是一片死寂,犹如到了阴间。



山村的夜晚非常寂静,李家宅院左右都没有邻居,宅后是一片树林。天气一天比一天阴得重,可是就是不下雪。空气也仿佛停滞了,以前李恩还能听得到外面树林里的风声,以及猫头鹰古怪的啼叫,现在即使屏气凝神,也搜索不到任何声音。

李恩住在西偏房,对面是兄长李德和嫂嫂的居室。自从矿难事故之后,李德仿佛换了一个人,性格暴戾而狂躁,行为举止也显得古怪而可疑。他经常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屋门反锁,窗户也堵得严严实实,从外面根本看不见室内的情景。更奇怪的是,李恩经常可以听到哥哥在里面发出呜呜呜沙哑的哭声,细听起来又不象是他的声音。李恩知道,哥哥从小性格坚毅,遇到再大的委屈,也从不掉一滴眼泪。所以这哭声在李恩听来,不仅怪异,甚至都有点可怕。

近来李德经常在晚上出门,出门之前总要把李恩叫出来,指着自己已经上了锁的房门,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警告他:“你和妈妈都不要进入那个房间,谁要是不听话闯了进去,回来我就揭了你的皮!”

乔大妈是个瞎子,但是感觉敏锐,对自己大儿子的古怪举止早就有所觉察。这天晚上,李德刚出门,乔大妈就把李恩叫了去,长吁短叹地嘱咐他说:“你哥哥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咱们,你得提防着他。你老爹一声不响就出了门,剩下咱们娘儿俩,一个瞎子,一个憨头憨脑,再遇上你嫂嫂是个贪心的女人,逢事若有利害,我看这夫妻俩把咱们买了,咱们都还蒙在鼓里!——今晚你悄悄跟着你哥哥,看他是不是去找你嫂嫂去了,若有机会,躲在暗处听听他们的言谈!”

李恩依言追了出去,发现哥哥果然是向邻村赵庄走去。道路崎岖,李德却低着头,一路疾行,好像有什么急事。

李恩虽然不如哥哥精明,但也并非是个糊涂蛋,他的脑子里早就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父亲李援军遇上了矿难事故,按照政策,矿上一定会给家属一笔赔偿金;但是迄今为止,李恩不但没见过这笔钱,甚至都没听哥哥提起过。

李德来到赵庄妻子家,没有敲门,径直进入院子。李恩绕道房后,偷听里面的动静。不久,他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接着是嫂嫂的声音:“你别走,你留下来;孩子刚刚出生,你得照看着我们娘儿俩!”

显然这些话是对李德说的。李恩没有听见哥哥吱声,那间屋里也没有亮灯。婴儿的啼哭声渐渐弱了下来,不久,周围恢复了寂静。

李恩满腹疑惑:“难道嫂嫂生了个小孩,这件事哥哥为什么不让家里人知道呢?”——李恩刚回到家,李德便也回来了。他向哥哥问起婴儿的事情,这次李德没有隐瞒,告诉他:“那孩子生出来才三天,是个男婴,挺健康。之所以一直瞒着你和妈妈,是因为家里刚刚出了祸事,怕这种晦气冲撞了婴儿!”

李恩又问起赔偿金的事情,这下李德果然变了脸色,阴沉地说:“这个你别操心,我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恩战战兢兢地又问:“总共有多少钱,我和妈妈能不能分到一点?”

李德忽然死命地盯着弟弟,摇头冷笑起来,表情十分古怪,他说:“告诉你吧,总共有好几十万哩,可惜你们一毛钱都分不到!——你听好了,再给我提起这件事情,我一定揭了你的皮!”

李恩是个软弱的人,听了兄长的训斥,哭哭啼啼起来,“爸爸刚死不久,你就这样对待我们,难怪妈妈说——”

“别听妈妈的话,”李德暴怒起来,语气更为严厉,“从此后也别在我面前提起父亲,既然见不到他了,就永远把他忘了吧!——有时候我真想抛下你们,一走了之,我真是受够了你们母子两人!”说完,李德回到自己房间。不久后,李恩又一次听到了从里面传出的奇怪的哭泣声。

李恩刚要睡下,乔大妈进了他的房间,未言先哭,却又怕被李德听见,不敢大声。李恩连忙安慰,乔大妈问他:“孩子你老实告诉我:你老爹是不是已经死了?”

李恩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把事实说给她听。接下来乔大妈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孩子啊,是不是你们兄弟俩合伙把你老爹给害了,别瞒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了好不好?”

李恩吃了一惊,问道:“你怎么这么说?”

乔大妈忽然浑身哆嗦,“刚才你们一先一后出了门,我用钥匙打开了你哥哥的房门,你知道我在里面摸到了什么?”

母亲双眼深陷,表情恐惧,连李恩也禁不住害怕起来,“你摸到了什么?”

“一口棺材,”乔大妈回答,“你哥哥房里一直藏着一口棺材,难怪他一直锁着门,不让我们娘儿俩进去!——孩子,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棺材里面,是不是放着你老爹的尸体?”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李恩这样回答,语气惊讶而恐惧。

“你现在就去你哥哥房里,问问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乔大妈说。

李恩犹豫着,忽然又听到哥哥屋里传来的哭泣声,嘶哑而悲凉。

“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乔大妈握住儿子的手,“那是你老爹的声音,他在哭,他在你哥哥房间里,他在那口棺材里,咱们得救救他!”

李恩忽然有所醒悟,父亲和哥哥的声音很相像,所以李恩一直以来都很自然地以为,那声音是哥哥发出的,现在听母亲这么一说,李恩只觉得脊背发凉。

李恩并没有去找哥哥问个究竟,脑子里出现了这么一个疑问:如果那确实是父亲的棺椁,为什么哥哥要把他留在房间,而不去掩埋掉呢?



次日天未亮,李恩已经起了床。隐约听到外面有人说话,趴到窗口一看,发现院里来了两个人,径直敲开了对面李德的房门。李恩来到院里,听三人在屋里低声交谈。那两人的声音很耳熟,但是李恩一时想不起他们是谁。

哥哥李德说:“都这么久了,矿上的赔偿金究竟到位了没有?——你们两个经常出去转悠,应该听到一点消息吧?”

一人回答:“亏你还惦记着这些,怎么,你现在缺钱花吗?”说完,莫名奇妙地大笑起来。

李德没有回答,另一人问:“听说你老婆给你生了个孩子?”

李德的语气中带了几分喜悦,“嗯,还是个带把儿的;所以不能亏待了他们娘儿俩!”

先前一人又讽刺道:“你老婆儿子不知道上辈子积的什么德,那些赔偿金,足够在镇上盖一处大宅院了!”

“你说得这是什么屁话,你也忒没心没肺了吧?”李德显然被激怒了,“那些钱都是拿命换来的!我倒是要问问:你没有老婆儿子,你爹妈上辈子积的什么德?”

“算了算了,那些事都不需要我们操心!”另一人连忙解劝,“对了,李德,先前咱们商量好了要出门,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李德半晌不语,不久叹了一声,说道:“我妈妈和我弟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尤其是我母亲,她一切都还蒙在鼓里,整天还念叨着:你老爹什么时候回来啊?——我都不知道怎么来应付她!”

一个出主意说:“干脆带她到你屋里来,打开棺材让她看看,她不就死心了?”

李德哑然失笑:“她是个瞎子,能看见什么?再说我也不忍让她伤心!”

又聊了一会儿,两人便告辞而去。外面李恩先行回到自己屋里,透过窗口,看见了那两人的面孔,认出他们也是营盘村煤矿上的矿工。只不过李恩在矿上工作不久,并不记得他们的名字。

李恩发现,今天母亲的举止有点反常,她时不时会侧起头,仿佛听到了什么动静,然后双手摸索,急急忙忙来到院门后面,隔着门缝,向外面问:“谁,谁在哪儿?”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李恩诧异起来,问她:“妈妈,你究竟听到了什么?”

乔大妈亦是满脸惊诧,回答说:“有人在大门口吹口琴,你难道听不见吗?——真是奇怪,等我走近,那声音又没有了!”

“什么,你听到了口琴声?”这时,李恩忽然想起一件事,心里顿时不安起来。来不及仔细琢磨,又听见母亲说:“唉,孩子,我告诉你一件事情:昨天晚上你老爹托梦给我了,他说他今天晚上就会回来!——这事儿太不吉利,若是你老爹没有死,怎么能托梦给我?”说完,啜泣着回到了上房。

李恩屋里有一本书,据说是一本古典名著,李恩只上过两年小学,几乎是个文盲,这本书当然不是他的。书的主人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李恩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晓得别人都叫他“三儿”。这个“三儿”也是矿上的矿工,参加工作还不足半个月。三儿家在外地,离煤矿很远。通过熟人介绍,三儿经常在李家借宿,晚上和李恩住在一个房间。李恩朋友不多,一来二去两人便混熟了。

这个三儿二十出头,李恩曾经问过他:“你是高中毕业,满可以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干吗来煤矿上出苦力?”三儿这样回答:“我快要结婚了,想多赚点钱,下煤窑挺好!”

李恩屋里的书便是三儿留下的,里面还夹着一张他的未婚妻的相片。

之所以李恩现在忽然想起他来,是因为这个高中毕业生喜欢吹口琴。即使下矿井,他也把口琴别在腰里,工作间歇,他就会拿出来吹。他说这样能缓解疲劳,而在李恩听来,那琴声的确很悠扬。——李恩清清楚楚地记得:12月31日那天下午,那个三儿也是在3#矿井作业。

想到这里,李恩心里一阵悸动,虽然他有一种不祥之感,但却不愿做这方面的猜测。

李恩从屋里找到那本书,刚要出门,却被哥哥拦住了。“你要干吗去?”李德看着他,充满警惕。

李恩回答:“我要把这本书还给三儿!”

“是不是那个娘娘腔高中生?”哥哥的语气充满讽刺,“你还是省省吧,我估计你是再也见不到他了!”

李恩急忙问:“他怎么了,难道——”

李德没有回答,这样向他说:“我要出去一会儿,你在家里呆着,没事儿不要出去,照看好妈妈!”



一直到傍晚,兄长李德还没有回来。母亲屡次嘱咐李恩:不要那么早上床,你老爹今晚就要回来了,留着点神!——看着母亲高兴的劲头,李恩几次想把真相告诉她,但都不忍。

依照母亲的吩咐,大门一直开着。到了晚上,从李恩这边看来,门口明明没有人,母亲却迎了上去,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口口声声说道:“老头子,这些日子你死到哪里去了,怎么连家也不回?——快进来,你们快进来;外面冷得够呛吧?——真真冻死你个老头子,才叫人开心呢!”

一番话浑如这对老夫妻平时的交谈。乔大妈显得激动而又伤感,向李恩这边喊:“儿啊,快出来,你老爹回来了!”

李恩睁大双眼,院里除了母亲,并无他人。他出来扶着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什么都没有看到,爹爹没有回来,回屋吧,妈妈,别胡思乱想了!”

“我听到了,我听到你老爹在说话!”乔大妈这样说,接着又指指上房,说:“他们一行人去屋里了!”

李恩料定这是由于母亲对父亲忧思过度,从而产生的幻觉,心中伤感不已。事已至此,他决定不再隐瞒,于是告诉她:“妈,你听了别伤心:爹爹不会再回来了,几天前矿上出了事故,他已经死了!”

不料乔大妈听了这话压根不信,啐了他一口,骂道:“屁话,好端端的你干吗诅咒你老爹?——不成你也瞎了吗?你老爹现在正在上房,听见了吗,他还在咳嗽哩!”说完,她颤危危向那房里走去。

任凭母亲说的煞有其事,李恩认定这是在胡言乱语,看来只好等哥哥回来,两人再想办法劝服母亲。

不一会儿,又听见母亲在屋里喊:“儿呀,快进来,你老爹要见你!”

上房共有三间,左边一间是父母的卧室。乔大妈搬了个木凳,坐在床前,口中喃喃不休,仿佛在和空气对话。

李恩来到门口,母亲向他说:“原来这些日子你父亲生病住了院,现在被人送回来了!——这里还有两个人,他们却不吱声!”

李恩猜想母亲已经精神恍惚,于是不再劝阻她,问道:“爹爹果然在这个房间里吗?”

母亲失笑道:“你真的也瞎了吗?——他就躺在床上!”

李恩也搬了个凳子,同母亲并排坐着。这时,乔大妈又开始和空气对话。李恩感伤不已,心想:别是母亲对父亲思念过度,变成疯子了?

忽然乔大妈又这样说:“哦,我知道了,是你发朝伯伯把你老爹送回来的!那个三儿也在这里,你和他是要好的朋友,怎么你连个招呼也不打?”

听到这里,李恩倒是有几分疑惑:当初矿井发生事故的时候,班长孙发朝和三儿也在井下作业,而母亲对此事一无所知,莫非她真地感受到了遇难者的灵魂?

这时屋里又闯进一个人,原来是大哥李德回来了。乔大妈听见李德的声音便说:“你爹爹回来了,怎么也不问候一声?”

显而易见,李德被这话吓了一跳,问母亲说:“你看到爹爹了?”

乔大妈笑道:“真是傻孩子,我用什么看呀?”

李德的表现迥然不同,他那么惊恐地环顾着四周,表情充满不安,当然什么也没有发现。

母亲接着说:“孩子们,你们倒是应一声啊,你们老爹在叫你们呢!”

李德浑身战栗,愣了一会儿,忽然歇斯底里起来,他拉起母亲,使劲往屋外拽,一边还怒吼:“爹爹不会回来了,我是不会让他进这个家门的!——我们永远也见不到他了!”回头向弟弟喝斥:“跟着我来!”

上房有个地下室,李德把他们带了进去,向李恩说:“看着妈妈,别让她出去,否则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记住我的话,不然我回来揭了你的皮!”

李德离去了,乔大妈在地下室里哭天抢地:“真是不孝子啊,活该遭天打雷劈!”李恩劝解不止。

不知过了多久,李恩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口琴声,曲调十分耳熟。李恩万般疑惑,回头看见母亲也在侧耳倾听,于是问道:“你也听到了?”

母亲点点头,反问道:“是不是三儿?”

李恩没有回答,留下母亲,自己一个人出了地下室,来到院里。

那声音仿佛就在身边缠绕,时而在左,时而在右,时而在身前,时而在脑后。李恩四处张望,那声音落定在西侧他的房间里。屋里亮着灯,门也开着,李恩一时记不起自己离开时是不是忘了关灯关门。他进了房间,口琴声戛然而止,屋内一把椅子在晃动,仿佛有人刚从椅子上站起来。接下来一阵凉风从他脑后掠过,急忙回头,“吱”的一声,门缓缓关上了。

这时,他又看到桌上有本书,书是三儿留下的,里面还夹着一张他未婚妻的相片。李恩翻开那本书,发现相片不见了,接下来又赫然看见,书的封皮上多出了几个用钢笔写下的字。虽然李恩学历不高,但那几个字还是认识的,上面写着:愿你得到安息,我的兄弟!



李恩怀着满腹的疑惑来到屋外,院子里依旧冰冷而死寂。对面里的房间里亮着灯,门没有合严,从门缝里依稀可以看见里面放着一口棺材。李恩轻声叫门:“哥,哥,你在不在里面?”很久无人应声,李恩壮壮胆子,推门进去了。

屋内的情景让他诧异而惊悸:开始以为只有一口棺材,如今进入他眼帘的,竟是整齐排列的三口棺材。三口棺材皆用薄木板拼合,做工相当粗糙,表面没有涂漆,棺盖也没有楔钉,像是事出仓促,临时拼凑的。

李恩隐隐约约想到:若母亲所言不错,那么今夜在这院里,共徘徊着三个幽灵,一个是父亲,一个是三儿,另一个是父亲的工友孙发朝。难道说,这三人的尸体一直都在这里放着吗?

这三人皆为李恩所熟识,无论此生彼世,李恩都不应惧怕他们。此时,李恩决定打开棺材,看个究竟。

棺盖缓缓移动,死者真容映入眼帘。正是极寒季节,虽然尸体存放已久,已经起了尸斑,但是脸部轮廓依旧清晰可辨。——这尸体不是别人,正是兄长李德。霎那间李恩惊悸得几乎昏厥。

打开另一口棺材,里面是一具女尸,头发花白,眼眶深陷,是母亲乔大妈。

从地底传来的死亡的冰冷经由双脚渗透到头顶,醒来的现实原来竟是重新陷入永恒绝望的噩梦。——李恩张大嘴巴,如同雕像,残存的记忆在此时自行显现:矿道内水深及胸,兄弟俩拼命向前走,四周漆黑如同地狱,道路漫长近乎无限,不久两人在绝望中窒息;而就在这死亡的一刻,白昼的光亮却在弟弟的意念中闪现……

李恩打开第三口棺材,里面那张面孔他再熟悉不过了,他没有难过,所有人世间的感觉在这一刻已经离他而远去,他甚至对棺材里的自己,绽放出了冰冷而残酷的微笑。

兄长李德进来了,四目相对,表情由惊讶转为释然。接着,房间里传出了幽灵的窃窃私语。

李恩:“这么说,我们都已经死去了,我们现在究竟在哪里?”

李德:“是啊,一直以来,你和妈妈都浑浑噩噩,不能面对这个事实,我也只好尽量向你们隐瞒!——我们现在在‘彼间世’,传说中幽灵所处的世界。

李恩:“这么说,爹爹并没有在矿难中死去?”

李德:“是啊,他这几天一直在医院里,今天晚上他才回来;我想他一定病得很重,要不然妈妈不会能听得到他说话!——阴阳相隔,我们看不见活着的人,同样,他们也看不见“彼间世”的幽灵!”

李恩:“对了,今天早上来你房间的那两个人,他们难道——”

李德:“没错,那次矿难中一共死了四个人,他们是另外两个遇难的工友!”

李恩:“慢着慢着,事情有点不对劲!——妈妈虽然是个瞎子,但一直身体硬朗,无端端的她怎么突然也——”

李德:“矿难那天晚上,妈妈做好了饭,在灶房里等我们回家,不久趴在灶台上睡着了。外面很冷,门窗关得密不透风,炉子里还生着火,煤气渐渐充满了整个房间,她就这样趴在灶台上,永远睡去了……”

这时,屋外传来乔大妈梦醒一般的尖叫声:“儿啊,快出来,快出来见见你们老爹!”

父亲李援军的幽灵在黑暗中凝聚成形,兄弟俩已经看到他了。李恩战战兢兢地问:“你看到了吗,哥?——难道爹爹也已经——”

李德惨笑着,冰冷而绝望,“是啊,他也死了,哈哈哈,一家人都死绝了!——老天爷,告诉我,我们一家人上辈子究竟造了什么孽呀!”

其实,在此间世里什么都看不到,宅院里有三具已经死去很久的尸体,和一具刚刚死去的尸体,它们都相当安静地躺在自己所属的那块地儿上,一直都相当安静。

又或者,此间世里一直都不安静,时时刻刻活跃着冤魂的身影,传输着冤魂的声音,只是由于这个世界太冰冷,冻结了那些声音,这个世界太暗淡,掩盖了那些影像,因此我们才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收尾:此间世

那次矿难已经过去了一个多礼拜,事故中李援军仅仅受了轻伤,现在已经痊愈,但他依旧躺在镇医院的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仅仅那一天,李援军就失去了所有亲人,不知是他不愿接受,还是他的精神已经崩溃,从而无法洞悉世事,一天到晚他都念叨着:“老婆子不能来照料我也就罢了,我那俩儿子也忒不孝了吧?——料着我回去收拾他们!”

不知道是生来如此,还是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将近六十岁的李援军依旧是皮糙肉厚,筋骨强健。这样的秉赋,如不能一辈子做苦力,实在是亏了“物尽其用”的那句老话。——按说此等类人劳役一生,命如蝼蚁,生则于世无补,死则于世无损,可与牲口等类齐观,区区性命,既轻且贱。所以有人有感于矿难频仍,死伤过多,实在是自寻烦恼。

那次矿难事故中一共有三个人得以逃生,一个是李援军,一个是班长孙发朝,另一个是葛多。葛多是孙发朝的外甥,他在家排行老三,舅舅从小管他叫“三儿”,煤矿上就他一个高中生,这个绰号在工友中叫得颇响,反而没人知道他的真名字。

葛多认识李恩。李恩遇难之前,葛多一直在他家里留宿。晚上两人同睡一张床,长夜无聊,李恩经常要求葛多给他讲故事。葛多手头上正好有一本《聊斋》,便逐个给他讲那上面的故事。李恩毕竟年少,听多了鬼怪狐妖,不免疑惑起来,于是问葛多:“里面的故事是真的假的?”

葛多说:“当然是假的。”李恩追问:“既然是假的,作者干吗还要写这些东西?”

葛多认为这话问得颇有水平,于是就像面对老师的提问,诚惶诚恐地回答:“作者创作这些东西,只不过是用来寓意现实!”

李恩听得似懂非懂,于是更加佩服他了,心想:不愧这家伙是个高中生,果然肚子里墨水挺多、知识不浅哩!

那本《聊斋》书里夹着葛多未婚妻的一张照片,李恩看过,做出如下评价:“为了她下煤窑、出苦力,值!”

另外葛多还会吹口琴,所以李恩对他还有另外一句话的评价:这人太有才了!

李恩死后,葛多就再也没有去过他家。他只是听说,那天李恩的母亲也因煤气中毒死了,靠邻居相助,从镇上运了三口薄棺材,盛了三人的尸体,停放在李家宅院东偏房里。葛多还听说:当初李恩被人从井里捞出来之后,曾经发生了“诈尸”现象。

李援军和舅舅孙发朝是多年的知交,李援军一直住在医院,身边无人照料,孙发朝和葛多便经常去看望他。自从李援军得知妻儿的死讯后,一直恍恍惚惚,先前壮如山魈的身体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一般,真正是面如死灰,形如枯槁。——就连医生也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他的身体已经无伤无病,其他器官都运作正常,唯有大脑却出现异常,显出垂死迹象。

这天下午,李援军在病床上时昏时醒,心跳减缓,四肢僵硬,俨然有下世的迹象。此时葛多和孙发朝也在病房里。

傍晚,李援军忽然折起上身,回光返照一般,眼中透出一丝光彩,他说:“今天我可要回家去了,老婆在家里催得紧,两个儿子也让人放心不下,这边也没什么可牵挂了,不如我还是尽早回去吧!”

话音刚落,挣扎着就要起床;葛多和孙发朝两人按都按不住,惊动了整个病房。李援军一向性倔如驴,孙发朝知道无法劝阻他,于是让葛多去外面借了个三轮车,载上病人,一同去往营盘村李援军家。

抵达时已经天黑。李家的院门敞开着,刚进入院内,就听见李援军又说起了胡话:“刚回来就听见你唠叨,——你倒是别埋怨了,我一直都在医院里,你们也不去看我!——发朝和三儿也来了。屋里生炉子了吗?今儿怎么这么冷?”

李援军说话时双眼微睁,一直看着前方,目似有所睹,耳似有所闻。

葛多疑惑起来,问道:“大伯你在和谁说话?”

李援军说:“你乔大妈就在那边,你看不见她吗?——她说话你们也听不到吗?”

葛多还要问,却被舅舅制止了,“别听他胡说,他的脑子已经坏掉了!”

正屋左侧是李援军夫妇的卧室,床上被褥齐全。两人将他抬到床上,盖上被子。屋里有一盏十五瓦的白炽灯,本来就光线不足,这时候忽然又停电了,找不到其他照明设备,大家只好在黑暗中呆着。半晌谁都没有说话,三个人此起彼伏的呼吸声清晰在耳。忽然之间,李援军打破了寂静,显然交谈的对象并不是他们两人。

“孩子们呢,我回来了这么久,怎么看不见他们?”

听了这话,葛多不由又问:“你真的看见乔大妈了吗?”

李援军并没有回答,却这样说道:“三儿也来了,你去吧李恩叫来!——总不能朋友来了,他连个招呼都不打?”

提到李恩,葛多不由伤感起来。此后李援军又是一番梦呓般的自言自语。葛多和舅舅没有再搭腔。

不一刻忽然又来电了,葛多发现了一个异常状况,不知什么时候屋子里多出了两个小木凳,整齐地摆在床前不远处。此时葛多已经记不清着木凳究竟原本就是在这里,还是停电时有人把它们搬了进来。他向舅舅使了个眼色,用手指着那凳子。孙发朝见了,也是一脸诧异,但是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过了一会儿,葛多便起身离开了正屋。他来到西侧李恩的房间,拉了电灯开关。屋内的情景他再熟悉不过了,现在依旧保持着矿难前的原样。床上有两条被子,他和李恩每人一条,如果天气太冷,他俩就会把被子合并,同钻一个被窝。床内侧有一本书,就是那本线装的《聊斋》,里面夹着葛多未婚妻的一张相片,他把相片取出来,揣进怀里。

李恩一家三口的尸体都在对面东屋里停放着,葛多坐在椅子上,怔怔地望着窗外。“朋友一场,既然李恩那么喜欢听这上面的故事,索性就把这本书留给他吧!”葛多这样想。于是他用钢笔在书的封面上写道:“愿你得到安息,我的兄弟!”

过了许久,葛多依旧表情痴呆地坐着,身体不由自主地晃动。他有一种习惯,每当干活太累,或者心情太压抑的时候,他就会吹一会儿口琴,以此来排解。口琴恰好就带在身边,就这样,口琴声响了起来。

——每个音符都十分沉重,象铅锭一般层层积压在胸口,让人艰于呼吸视听……

就在那天晚上,李援军老汉也去世了。人们都说,李老汉是死于悲伤过度,但是葛多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李恩后来曾托梦给他。

李恩说,他们全家已经团聚了,如今过得挺好!——

于是,葛多忽然想起了一个西方童话里常用的收场词:从此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

死亡缠绕二:敬畏生命议论文(3篇)


篇一:敬畏生命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选择,每个人都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甚至连死亡的方式都有很多选择。最近,总是能看到或听到有人离开我们的新闻或传闻,有的人被无良的飙车族毫无理由地夺去了生命,也有很多人选择用跳楼的方式为自己作人生最后一次选择。

我无法想象,人在空中作最后飞翔的那几秒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动、平静?酣畅、紧张,后悔或无悔?真的是无法想象,也不愿意想象。

今天我要说的是,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敬畏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上苍的恩赐。想想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多大的运气和机遇,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险阻?上苍创造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每一个生命尽管将面对悬殊的未来,但是生存的权利却是完全平等的。除了自然界的法则可以抹杀生命,我们又有什么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甚或伤害别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生命不全属于你自己。人类的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每一个人都是这条线上一个点。这个点却不是独独的,孤立的,但是连绵线上的一个点,是一个承接前后点的个体。上苍创造了这个点,就赋予了相应的使命;生生的切断这条线,就是违背自然,违背规律。

敬畏生命,就是要努力让生命在规律的春夏秋冬里呈现自己的色彩。在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欣赏繁花似景,在秋天里听梧桐叶落,在冬天里贯看白雪飞扬。人生短短几十年,二十岁之前懵懂无知,三十而立却困难重重,四十不惑而家庭负担沉重,五十总算轻松一些,却又要看日落西山,六十一到,告老还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规律,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色彩。

敬畏生命,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平常的生活。

篇二:敬畏生命

朋友,我无法告诉你生命是什么,但我知道它绝对不仅仅是生物体具有活动的能力,不仅仅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如果仅是这样的话,我们也就仅仅是一台消化面包的机器,每天机械地运动,没有一点儿生气,我无法生命是什么,但我深信它是伟大的,顽强的,脆弱的。它弥漫着奇幻的气息,令人无法捉摸。有人说,生命苦短,有人说,生命艰辛,你呢,朋友?

朋友,在你记忆的深处,是否能抽出这样的一幅画:残阳下,只见一个院子里,一个人左手缚鸡,右手拿刀,准备杀鸡,嚓嚓,一时间,血珠四溅,迸落到土地上,染红了泥土,在残阳下显得更加红润。鸡挣扎着,它站起来又倒下了,之后又站起来,扑腾着飞向天空,又落了下来。疼痛如针一般刺着它弱小的心,大约十五分钟后,它的心脏输出最后一滴血,它倒下了,不再站起来。十五分钟,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生命,你是这么顽强!。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一对美国母女,假期中母亲带女儿去滑雪,途中遇风雪,不辨方向迷了路。走进了一个白雪皑皑的大峡谷。气温越来越低,寒冷侵袭着她们。走了这么一大会儿,体力消耗很大,饥饿扰乱她们回去的信心。怎么办呢?直升机落了下来,找到了她们,但只救起了这个女儿,因为她母亲为了使她能够获救,咬破了自己的动脉血管,用自己的鲜血写出了一个鲜红的SOS。引导直升机来营救她的女儿。那鲜红的SOS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啊,生命,你是这么伟大!

一个想远离死亡,一个却奔向死亡,这就是生命如此的幻妙。它这么顽强,这么伟大,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我们难道不应该抛弃“种类、种族低下或者高尚”的荒谬的理论,任何一个生命,它的存在都是上帝的安排,我们不应因自己的强大主宰那么弱小生灵的命运,这对那些弱小的生灵是不公平的。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残害它们,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否则我们用道德舆论去谴责它,因为它渺视生命,破坏生命的法规,生命是高尚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啊!让我们敬畏生命吧!

篇三:敬畏生命

现在,我们每天眼里都要过很多很多文字,很多文字像过眼烟云一样,不再有任何记忆,但是有的文字却总会在心里缠绕。比如今天,又看到关于施韦泽的文章。不记得第一次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描写他的文章,只记得放下那些文字的时候,很多的感受在心里涌动着,搅拌着,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被他感动了。

施韦泽是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与其它的获奖者相比,好像不为人之,但是他奇特的经历更鲜为人之。我至今没有想清楚,是什么让他在三十岁的那年,为了去非洲学医,更不知道这漫长的八年里,有没有对他的信念发生过怀疑。我只知道,有一天他下课回到家,随手翻阅一份传教士协会期刊,有一个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刚果地方传教士之所需》,他从中得知非洲传教士站迫切需要精通医术的传教士。放下那本期刊,他作出了决定:要去非洲当一名医生,而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学位,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牧师生涯。整整八年,施韦泽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38岁那年,他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在退出神职机构并辞去大学教职后,他和新婚妻子携带着药品和医疗设备,来到了非洲。

简陋的传教士站什么条件也没有,需要救治的人却挤满了小村庄,先是在空地里替人包扎伤口,后来用鸡棚里做临时诊所,条件艰苦,病人越来越多,有的病人从几百里外赶来,他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人有病不能就医的状况,而有时他忙得连站都站不住,这一忙就忙了半年世纪。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医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哲学思考,在他最疲倦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新词:敬畏生命。他意识到,这解决了一直折磨他的问题。他认为,过去的价值体系只关注与他人的关系是不完全的,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只有立足于“敬畏生命”这一观点,我们才能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建立一种灵性的,人性的关系。

对于韦施泽我始终怀着敬仰之情,是他敬畏生命的灵性感动着我们。如果说白求恩,德兰修女用自己的职业拯救生命,而韦施泽让自己学习能为生命服务的新职业,怀着一种敬畏生命的虔诚,用自己的一生解释了这一灵性关系的意义。

死亡缠绕三:美丽的瞬间 美丽就在一瞬间(5篇)


正因为有了无数美丽的瞬间,构造了如此完美的永恒,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聆听,美便俯拾皆是。

篇一 美丽的瞬间

美丽,不一定要长久,只是那小小的瞬间,就足以让人无法忘怀。昙花的开放,虽然短暂,却有人愿为它等待;秋叶的飘落,虽然短暂,却有人愿为它驻足;夕阳的西下,虽然短暂,却能给人最美的永恒。即便是瞬间,也会将美深深印入脑海,埋藏心中。

因为家离学校远,每天都早早起床,坐在电瓶车上,闭着眼睛,轻轻靠在妈妈的背上,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神情总是懒懒散散的。但是,那次我不经意间的抬头,短暂的瞬间却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天空好美!太阳还未升起,便毫不拘束地向空中挥洒着自己的光芒,给白云披上一层橘红色的新装,从东向西,颜色越来越淡,直到没有,又仿佛是不经意间把橘红色染到白色上去的,蓝色、白色、橘红色相互融合,十分自然,好美的一幅画!空中的景色倒映在路边的小河中,天上的云,河中的云,都是那么地令人赏心悦目,我不由地想到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太美了!我再也舍不得闭上眼睛,好想永远记住这一刻。虽然美丽的事物总是那么的稍纵即逝,但之后,我每天都会拿着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时刻,我再也不会闭着眼睛,因为每天早晨我都会看到美丽都有希望,这让我更加精神,也更加自信地去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美丽的瞬间是属于有心的人的,其实人生中最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哪天,当你睁开眼睛时,你会发现世界的美妙,发现许多你不知道的,新奇的事物。许多东西要亲眼看一下才会刻骨铭心,真正的美是需要自己亲身去感受的。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扇门,当你将它紧闭时,就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万紫千红;敞开你的心扉,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那么大自然的阳光将会温暖你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你会觉得,你拥有很多,幸福很多,也充实很多。

所以,让我们用心,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瞬间吧!

篇二 美丽的瞬间

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瞬间,回头的一瞬间;弯腰捡起地下的纸屑的一瞬间;扶着老人过马路的一瞬间;遵守交通规则等红灯的一瞬间;接受帮助后说“谢谢”的一瞬间.........只是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太忙了,都忽视了这些美丽的瞬间。只顾着忙自己的事。

时间不会消逝书的精华,黄沙掩不住珍珠的光华。在那天下午,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瞬间。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人们都想着赶快回家,工作了一天之后好在家歇一会儿。这时候,上来一个老人。他的动作缓慢,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了仅供自己站立的一席之地。这时车上传来了司机的声音:“同志们,请往后走一点。请给这位老人让个座。”然而,车上毫无反应。每个人的脸上都面无表情,似乎是静止的,似乎是根本就没听见。

那位老人站在了一位男士的身边。这位男士看起来风度翩翩,像是一个成功人士。我心想:“他会给这位老人让座吧。”可事与愿违,它不仅没有给老人让座,还尽量把身子靠近窗户。不言而喻,他是怕老人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影响了自己所谓的“体面”。

司机又喊了:“同志们,请给这位老人让个座”。可还是无动于衷,没有人回应。

终于,一个架着双拐的小女孩站了起来说:“爷爷,你坐这吧。你看这车上这么拥挤,你站着会不舒服的。在小女孩让座的这一瞬间,我分明看见了老人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这个小女孩让完座后。全车人都低下了头。他们在为自己的沉默,自己的无动于衷而内疚,而羞愧。

是的,那是一个美丽的瞬间。在那个瞬间里,它的主角——架着双拐的小女孩是一个最美丽的人。

她没有花容月貌,没有舞蹈演员婀娜的身材,甚至是架着双拐,根本不可能去跳舞,可她的心灵是最美的。

在那一个美丽的瞬间,她仿佛摆脱了残疾带给她的不幸,成为了这世界上最美丽,最幸福的人。

小女孩让座的那一个美丽的瞬间,感动了太多的人。我想做:“所有的人都会把这个美丽的瞬间珍藏在心里,珍藏在心灵的那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一方净土上。

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瞬间,一个个片段构成的。一个个美丽的瞬间,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油画,在画架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辉。

让我们永远珍藏这个美丽的瞬间在心底的相册里,没事拿出来翻一翻。相信,我们一定会对此有所触动,有所启示的。

篇三 美丽的瞬间

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我拿着相机到户外,想要拍下这初春的美丽景色。

几只活泼的小鸟在路边、墙头上轻快的歌唱着,花儿、草儿也争相从湿润的泥土中钻出,随着柔和的春风轻轻摇动着身体。空气中弥漫壤的气息和草的清香,缠绕在树梢上。各种树的枝头都像是被顽皮的孩子点了几笔颜料,星星点点的嫩绿点缀着河边的小路。河水早已解冻,朝着散发光芒的太阳奔去。河边的垂柳甩了甩美丽的绿色发辫,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几枝柳条垂到水面上,画出一道道涟漪。

我欣赏着着美丽的春光,举起相机,“咔嚓”拍下了这春季的美景,将鸟儿的叫声、春风的吹拂都收录到了相机中,将这一瞬间定格为永恒的美丽。

记得有一次去广场看烟花。一枚枚烟花弹升到夜空中,突然绽放,五颜六色的火光组成花朵的形状,镶嵌在夜空中,如钻石一般光芒耀眼,但这奇幻的景象只维持了一秒。随即火花散落下来,留下一道道金色的痕迹。

生活中有无数美丽的瞬间:太阳的东升西落、漫天的火烧云、昙花一现、极光……有无数美丽的瞬间值得我们去珍惜。一瞬间的美丽总是美好却短暂,令人回味无穷。我们要学会抓住身边美丽的瞬间,学会将瞬间升华为永恒。

篇四 美丽的瞬间

没有鲜花遍布的原野,没有清凉和煦的微风,只有陈旧破烂的车厢和令人作呕的汗臭味,但这的确是一个最美丽的瞬间。

汽车还在不太宽敞的公路上缓慢地“爬行”,车外的花草被太阳晒得有些枯黄。

又停车了,车上的人抱怨着,短短几十里的停了不下十几次的车,人都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了,没办法,假期嘛!

这回上来的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两鬓斑白,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看他额头豆大的汗珠,就知道他已经等了很久了,他身后还有几大包东西。

老人毕竟已经年过古稀,难免有些体力不支,好久都没有把东西拿上来,司机鸣了几下喇叭,朝老人喊到:“老头,快点儿!”

车上的人也都有些不耐烦了:“等下一班吧!还带这么多东西,多占地方啊!”有几个小伙子甚至想把老人好不容易拖上来的东西拿下去。

“别!老人家等了很久了,时间长了,这身子可吃不消。”站出来的是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

他一身黝黑的皮肤,有着乡下淳朴善良的性格,一张平凡的脸处处流露着和善。

小伙子走上前去,一把拎起老人的东西,朝老人一笑,示意老人上来。这时老人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笑意,微微一点头,跟了上去。

没有多么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多么精彩夸张的语言,不需要任何事去点缀勾勒。一笑一点头,最简单最纯真也是最美丽的瞬间。

车上的人多少有些羞愧,不知什么时候车上空出两个座位,小伙子将老人扶上其中一个,而另一个却在这拥挤的车厢一直唐突地空着。

车还在向前方行驶,记忆却永远定格在美丽的瞬间。

篇五 美丽的瞬间

天,不知什么时候被浓云所覆盖了。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悲伤、绝望的气息。地震的浓云覆盖在人们的头顶上,一切显得如此的阴暗。

阴暗中,救援队带着探测器寻找着,寻找着那埋在地底下美好却脆弱的生命。踩着震后破碎的瓦砾,他们看向四周的建筑物,只剩下断壁残垣。连那坚强的行道树,也屈服了,低头哈腰的向大地求饶。天上的浓云就像人们沉重的心情一样呆滞着不动,这让人们的心情更加阴沉。突然,探测器起了反应,这让所有的人欣喜若狂。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生命,寄托着他们希望的生命。跟着探测器的结果大家来到了一个狭小的空间,看到眼前被石头所封闭的洞口,人们立即去把石头挪开。风突然刮了起来,地上的细沙被吹了起来,让人觉得难受,但谁也没出声,只有默默的在做事。

“砰!”最后一块石头被推开了。在黑暗中,有个遍体鳞伤的孩子卷曲着身体缩在里面。他那被划破的衣服染上了鲜血。原本亮丽的颜色,此时却成了让人惊悚的暗红色。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救出那可怜的生命,可谁也不敢动,因为害怕那孩子醒不来,害怕希望的破灭。

一位小伙子站了出来,轻柔的抱出那可怜的生命。大家看清了那孩子,原来是个小女孩。她的身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双眼紧紧的闭着,脸上被泥土沾满了,手指早已血肉模糊且混杂着泥土。似乎在绝望中挣扎过,在与死亡对抗着。人们低下了头,有的还忍不住的流下了泪。女孩死了,他们的希望破灭了。风放肆的吹着,吹着那支离破碎的希望,吹着人们那绝望的泪珠,吹着那浓厚的云。就像过了好几个世纪一样,人们站立着,谁也没有动,只是一直的静静的等着,等待着一丝希望的出现。浓云被那强势的风刮开了几条细缝,阳光挤出来,洒落在女孩的脸上。似乎是上天的眷顾,女孩那美丽的浓睫毛微微的颤动着,慢慢的,她睁开了她的双眼,看着周围人们对她的关切,她笑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她那明亮的双眼闪闪发光。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耀眼,“她醒了!”小伙子的声音颤抖的说着。瞬间,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看到那女孩的笑脸,不由得自己也笑了,打从心底里笑出来。有的人却哭的更厉害了,或许是因为喜极而泣吧。

希望的重生,让人们忘掉了绝望,充满了力量。他们继续收集着散落在各地的希望……

风依然在刮着,浓云渐渐的被吹走,阳光也得以散布各地,照耀着也见证着每一个美的瞬间……

死亡缠绕四:写景作文700字 最美不过夕阳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题记

太阳落到了山头,天空尽意地显了黄色。那黄,却零星地撒了一把紫红,一抹蔚蓝悠悠然……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水流映出几处人家。荒凉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已西下……黄昏,给我遗留了太多的感情。这感情,不是能用喜爱、向往、依恋能表达的。这感情,也似乎流露出沉醉、惆怅、而又崇尚。那天空的殷红总给我鼓励,那苍老的枯藤总给我深沉,那嗖嗖的微风总给我冷静。黄昏,很奇妙。

不论是毛主席的千古绝唱“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还是李商隐吟诵的佳句“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都使我对黄昏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黄昏摇曳多姿。

春的黄昏,妩媚迷人,心旷神怡;夏的黄昏,犹如白日,阳光猛烈;秋的黄昏,漫山黄叶伴残阳;冬的黄昏,看银装素裹,分外娇娆。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喜欢;“枯藤老树昏鸦”,我喜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我喜欢。因为,秋天的黄昏,是我最喜欢的。

秋天的黄昏,让我有着太多说不出的感受。空气弥漫的不仅是果香味,那残阳斜射到身上时,已经感觉到分外温暖,悠悠的天,悠悠的地,还飘着几个悠悠的魂。谁说黄昏定是离别、衰败的不祥物?谁说乌鸦就是死亡的傀儡?在这秋天,他们就是美的,美的很自然,很松散。落叶是秋给夏天的送别,果实是秋给冬天的见面礼。秋永远是一丝不苟的。也许,黄昏不若清晨,有着清新的空气,有着爽朗的心情,有着充沛的活力,有着高升的太阳。但黄昏却有着温暖的气流,有着舒适的情绪,有着金黄的阳光,有着家的味道!

这就是黄昏!在黑暗代替阳光的那一刹间最美的时候,不会有太多华美的景象,不会有太多浓艳的装扮,不会有太多娇嫩的色彩,是在夜晚来临前的一段珍贵的瞬间美,绚丽美!人若能在生命结束前做这么一段光辉灿烂的事业,又有什么可遗憾?万象万物,花飞满天。黄昏之恋,天上人间。

黄昏,夕阳西下。

死亡缠绕五:关于读书的作文600字 安妮宝贝


我喜欢读一些颇富情趣、有个性的书。朋友送给我一本书-----《安妮宝贝》, 看到书名的那一刹那,我感觉有一股暗香涌来,空气中弥漫着慵懒而迷离的气息。书的封面以淡黄色风景画为背景,写着:“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她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文字忧郁而自恋,一如书名:《安妮宝贝》。

喜欢在一个人安静的时候读这本书,轻轻地翻动带清香的书页,品味着那美到极致而略带忧伤的文字,缠绕在文中男女的世俗爱情中,觉得是对自己的宠爱。书中美丽爱情的女主角都有一头海藻般浓密长发,有一双流离不羁的眼睛,脸上带着一贯懒散和颓败的表情,喜欢穿旧的纯棉的白色棉布衬衣和裙子,牛仔裤,光脚穿一双球鞋。因为生命中太多忧伤的过往,所以希望在自己深爱的男子的身上,寻求暂时的憩息和温暖,让身体不再流浪,让灵魂不再漂泊......可对幸福的虔诚地渴望和灵魂深处对世俗生活的抵御和恐慌,常让她们感到生命的虚无和人世的无常。她们惧怕孤独,认为爱情是容易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喜欢拥有它,沉溺于它的过程,却对结果淡然处之。在她们的人生旅途中,总是在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沉醉,又不断地抛弃过往,再又重新追寻……

其实,对幸福的渴望是人的天性,简单、从容、恬静的生活,才是对幸福的诠释。相信如文字般忧郁而略有点自恋的美女作家,在用低调清冷的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时,应该有着对美和幸福更强烈的渴望吧。

我能有幸品味这种另类的美,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触摸和体会,真好。

死亡缠绕六:自责

   自责  河北省 乐亭县新寨镇前兰坨小学六年级 王岩            面对这垂死的躯体,我的心中除了难过,更多的便是自责,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而小猫眯口吐白沫那一幕却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地闪 现,是我,都是我,因为我的马虎不在乎,而导致了小猫眯的死。            今天早晨 由于贪睡起晚了,我一看时候 已经不早了,这时小猫眯在我的跟前“喵喵”的叫着,它肯定是饿了,它还太小呢?还不会抓老鼠呢?但看看表我上学就要晚了,我想,饿一顿不会有什么关系的。谁想中午刚到家就发生了最不愿发生的事情,它吃了被老鼠药毒死的老鼠了。于是看到了开头那一幕。            看着小猫眯那难受的样子,那就要奄奄一息的生命,焦急、痛苦缠绕着我,而造成这一切的我却无丝毫补救的方法,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它就要走了。            它生命的最后时刻来到了,我守护着它,看着的呼吸越来越急促,那双眼睛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却已无力打开。它突然睁开了眼睛,那黑色的晶体仿佛闪过一丝恐惧,看着周围的一切,似乎充满了无限的眷念而又深知这一切无法挽回,它依然是那么的惹人喜爱。            最后一滴泪从小猫眯的眼角滑下,死亡吞噬了它年幼的生命,它再也不会陪我玩耍了,再也见不到那可爱的小猫眯了。            一颗滚烫的带着忏悔的泪珠滑下来,我好自责。是我害死了小猫眯。 
    指导教师:史龙刚本文章写出了真情实感真正写出了自己的自责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shici/71987.html

上一篇:一幅美丽的画4篇
下一篇:村庄的英文6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