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散文 > 经典散文 > 佛家经典6篇

佛家经典6篇

时间:2018-11-07 来源:经典散文 点击:

【www.xjwk.net--经典散文】

佛家经典一:十大佛学经典语录

1、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5、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6、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7、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9、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10、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佛家经典二:佛家经典语录

1、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2、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3、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4、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5、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来)。
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7、什么是吉祥圆满?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圆满。
8、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9、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10、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11、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2、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1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5、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1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8、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9、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21、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22、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23、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24、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6、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27、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28、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29、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30、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31、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2、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3、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34、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5、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6、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37、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8、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39、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40、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41、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3、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44、放下,是放下妄想和执着,并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
45、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46、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7、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8、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49、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0、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2、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53、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54、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55、佛曰:为何不必?
56、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7、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58、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59、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0、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61、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62、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63、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64、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65、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67、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6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69、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70、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1、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的人是愚者。
72、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7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75、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76、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7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78、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79、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80、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81、佛曰: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8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3、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4、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85、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8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87、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也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
88、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89、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90、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91、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92、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9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94、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95、佛曰: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9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97、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9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99、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00、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si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佛家经典三:佛学经典语录有哪些

1、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2、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3、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4、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5、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7、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8、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9、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10、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12、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13、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14、众生快乐,你才会快乐、心胸打开、你才能解脱。
15、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17、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8、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19、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0、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2、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23、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24、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25、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6、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7、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28、佛曰: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
29、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30、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31、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101、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32、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3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4、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35、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36、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37、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8、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39、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40、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42、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43、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44、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45、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6、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47、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48、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49、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50、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2、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53、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55、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56、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57、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5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9、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60、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61、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62、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63、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64、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
65、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66、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67、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6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69、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70、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71、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7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3、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74、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75、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76、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77、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78、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79、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81、除了你的心,到哪里去找佛?
82、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83、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84、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85、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86、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8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88、烦恼即是菩提。
89、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0、莫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
9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92、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93、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94、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95、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96、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9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8、海之所以能大,在于其处低,而能汇众流。
99、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100、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101、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102、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3、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104、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05、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106、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107、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108、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109、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110、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1、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112、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11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1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5、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1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17、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118、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119、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12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121、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22、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123、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4、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5、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2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27、佛是无心道人。
128、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129、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30、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131、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132、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133、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34、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135、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136、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137、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138、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39、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140、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1、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142、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143、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44、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145、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146、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147、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48、佛教信仰的目标是涅?,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149、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50、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151、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佛家经典四:佛学经典语录大全

1、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3、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5、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6、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7、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8、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9、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10、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1、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2、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3、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4、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15、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6、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7、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18、刹那便是永恒。
19、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0、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21、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2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23、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24、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25、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6、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27、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8、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29、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30、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1、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32、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33、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34、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5、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6、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37、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3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3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0、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1、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42、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43、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4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5、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46、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7、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9、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50、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51、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52、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53、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54、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55、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56、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57、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58、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59、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60、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61、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62、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65、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6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67、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68、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9、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70、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71、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72、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73、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74、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75、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76、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77、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78、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79、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80、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81、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82、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83、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8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85、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86、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87、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88、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89、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90、树干粗时,不怕没果实。
91、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2、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93、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94、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95、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96、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97、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9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99、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00、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101、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102、须知对待之见未忘,尚未能出世间。
103、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104、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105、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06、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0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08、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10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10、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1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12、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113、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114、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115、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6、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117、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18、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19、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120、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121、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122、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24、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25、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26、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127、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128、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129、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30、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13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32、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133、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134、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135、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136、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137、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138、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39、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40、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141、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42、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4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4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4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146、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147、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148、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149、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50、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151、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152、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5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佛家经典五:佛教经典句子

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2、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3、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4、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6、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8、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9、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0、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2、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14、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15、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7、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18、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9、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20、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

佛家经典六:佛学经典人生语录

1、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3、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6、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8、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9、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0、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11、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2、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
13、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4、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5、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16、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7、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0、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21、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2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3、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24、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25、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26、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2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28、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做-爱情,叫慈悲。
29、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3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3、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34、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35、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36、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37、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38、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39、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40、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41、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42、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6、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47、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48、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9、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50、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51、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52、一切皆为虚幻。
53、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54、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sanwen/229490.html

上一篇:小王子语录9篇
下一篇:女性励志文章6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