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精选 > 李娜介绍3篇

李娜介绍3篇

时间:2018-08-11 来源:名人名言精选 点击:

【www.xjwk.net--名人名言精选】

李娜介绍篇(一):网球冠军李娜的成长故事


网球冠军李娜的成长故事

《福布斯》杂志2012年5月公布本年度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名人排行榜,网球选手李娜排名第八十七位,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其世界影响力已经超过姚明。

爷爷爸爸领进体育门

说起李娜走上体育这条路,就不能不提两个人——爷爷李龙立和爸爸李盛鹏。李娜的家庭可说是体育世家,她的妈妈李艳萍和爸爸李盛鹏都出生于1957年,都属于学生时代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不过李盛鹏要幸运一些,由于李龙立是汉口宝善街中学的体育老师,因此,李盛鹏从小就开始打羽毛球,还曾进入过湖北省羽毛球队。不过“文革”结束后,李盛鹏的运动生涯也画上了句号。

短暂的羽毛球生涯,让李龙立和李盛鹏都心有不甘。1982年李娜的出世,再次点燃了爷俩的运动梦想。谈及李娜开始学羽毛球,李龙立也是一脸的欣慰,“当时我和她爸爸就是一门心思想让她练体育,学习打羽毛球。不过,和其他小孩相比,李娜打羽毛球总是手臂发力,可能她就天生适合打网球。”

5岁半的时候,李娜被送到新华路体校,在教练林书惠的指导下练习羽毛球。可谁也不会想到,李娜的体育之路会因为另一个教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启蒙教练慧眼识珠

1989年的一天,夏溪瑶碰巧路过羽毛球场,看到场上练得热闹,就跟教练林书惠打招呼,“有没有好的苗子给推荐几个啊?”林教练喊过两个小姑娘,夏溪瑶把她们带到一边简单测试了一下,“嗯,移动、回位速度很快,腿部力量也很好,叫什么名字?”她拍着一个小姑娘的肩膀问。“李娜。”小姑娘很大方。

“我就对林教练说‘这个不错,给我吧’。结果,他说两个都带走吧,我当时还开玩笑说:‘怎么,买块肉还得搭骨头?’哈哈。”如今谈起这些,夏溪瑶依旧一脸的笑。

刚开始因为年纪小,李娜总打不过比她大的孩子,每次输了球就坐在场边哭。“我那时候对孩子们特别严厉。看她哭就吼,‘哭有什么用,有志气就打赢她们!’”夏溪瑶回忆说,“这孩子真是有股狠劲,我这话她真的听进去了,咬着牙训练,很快就把队里其他孩子都打败了。”

父母培养倾尽全力

除了两位教练外,李娜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和父母的呵护也是密不可分。李娜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当时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每月100多元。尽管如此,父母依旧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女儿打球创造条件。

据李艳萍介绍,在李娜住进集体宿舍前,李盛鹏基本上每天风雨无阻地送李娜到新华路练球,“有一次下大雪,骑自行车不方便,公汽也趴了窝,父女俩硬是一步一步走了3站路才走到体育场,练完了再一步一步地走回家。”

女儿住进集体宿舍后,李艳萍一下班就直奔体育场宿舍,帮孩子洗碗、洗衣服,晚上看到她睡香了才离开。到了周末,一家三口又会到汉口青少年宫,以1小时5元钱的价格租来场地,让不到10岁的女儿与一些十八九岁的业余运动员对打。

父亲早逝促其奋进

正当11岁的李娜一步步走上正轨的时候,李盛鹏却因先天性血管狭窄住进了医院。为了让李娜专心练球,李盛鹏专门写了封信,托人带给夏溪瑶,“夏指导,由于我身体不好,已住院2个月了……李娜只当是您的大姑娘一样,不对的地方狠狠地教育......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孩子就拜托您了!”只言片语,已勾勒出李盛鹏望女成凤的心情。

在教练夏溪瑶身边,李娜完成了小学学业。小学毕业后,李娜1996年进入湖北省队,遇到了她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贵人”——教练余丽桥。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盛鹏因病去世。幼年失父,李娜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熟。在余丽桥的指导下,李娜在球场上练得更加刻苦。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她在全国网球总决赛中获得冠军,这也是她拿到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此后,李娜基本上每年都有胜利的消息来告慰父亲。

1997年,15岁的李娜赴美国训练7个月,从美国回来后,李娜便开始了自己的征服之旅。1999年,李娜进入国家队,2000年与李婷搭档夺得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巡回赛女双冠军。2001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娜囊括女单、女双和混双三项冠军。

丈夫相伴走向巅峰

正当李娜在网坛取得一个又一个佳绩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李娜未经国家队同意突然选择了退役,并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就读。而正是这段大学生涯,让她与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姜山的关系迅速升温。

其实早在1996年,李娜和姜山就已经相识,那时两人都是湖北省队的队员,只不过当时身为国家青年队主力的姜山已是一线队的“明星”,而李娜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线队球员。在某年的一个情人节,她鼓起勇气主动送给姜山一盒巧克力,两人开始了“地下”恋情。

在李娜退役前,姜山也已退役并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二人从队友又变成了校友,关系进一步拉近。2004年,在国家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以及省有关方面的多次劝说下,再加上姜山的鼓励和支持,几乎两年没有训练的李娜选择了复出,此后她的状态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2006年,李娜和姜山低调结婚。在姜山这个丈夫兼教练的呵护下,婚后的李娜更加势不可挡,国际排名也从几十位飙升至十几位,再到如今的前十位。

李娜介绍篇(二):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



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管谟业。”“到”。“跟着班长进去。”“是”。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未能实现“天涯海角”的愿望,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还是在莫言身上有了些许的应验。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不仅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他觉得,当兵还是蛮靠谱的。

两年匆匆而过。



从第三年开始,莫言开始给战友们上课,学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这事儿看起来蛮不靠谱!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

因为授课认真,莫言被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觉得莫言刚过来,直接提干不太合适,就说要考察一年,结果考察完一年,关于战士提干有的新要求“必须进过考学,或者......”失望是当然,莫言倒是没闹什么脾气,那个年代,包括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了内敛的人,也有压抑的成分。

两年后,郑州工程学院在莫言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莫言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莫言也不客气,揽下活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三角函数老师,自己给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完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要求如“不要背书,要口语化”等。当时莫言已经在《莲池》等杂志有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莫言也因此得到了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人物经历是混乱的,局促的,可以一带而过的,但关于莫言的写作,“这段时间”又是不可或缺,使莫言得到宝贵的关于自己的反面教材并最终确定写作方向,从此,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新旗,号:高密东北乡。

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到不堪的,他在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等等,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

莫言的这些“评价”完全出自他的《聆》,他总是喜欢把他自己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时,好好修理一把,用严重的自虐倾向得到最敲打人心的语句。只是“这段时间”他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时间”才被终结。

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发号施令的皇帝,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处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37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补了名字进考生表里,莫言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点小插曲,但最终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部队,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这些日子,他生活围绕着笔尖穿行......

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着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有《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一百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李娜介绍篇(三):有关掌声的作文400字 我把掌声送给你


有关掌声的作文400字 我把掌声送给你

1月26日,澳网女单决赛日,你第三次站在大满贯女单的决赛场上。你的风姿牵动人心,你和阿扎伦卡的这场巅峰对决,引起巨大的关注。整场比赛,你是“娜”样顽强,所有人都被你征服,为你骄傲!

比赛充满了戏剧性,正如你所说:“有时感觉自己在演好莱坞大片……”第一盘,你顺利拿下。第二盘开局不顺,你暂时落后,而就在你奋起直追的紧要时刻,却在回球时不慎扭到了脚踝,跌坐在地上。在医生为你紧急医治后,你又拿起球拍,走上赛场,继续追赶比分。虽然你丢掉了第二盘,但是你让所有人看到了你的顽强。

比赛来到了第三盘——决胜盘,你又不慎扭到了刚受伤的脚踝,这一次你重重地摔倒在地,并且头部碰地。医生跑进场内对你进行检查,此时此刻,2万名现场观众屏住呼吸,全场鸦雀无声,直到你自己先笑了,全场这才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经过治疗以后,你面带笑容又重返赛场,但是你受伤的脚踝还是影响了你的脚步,你的非受迫性失误急剧上升,虽然你奋力击球,顽强拼搏,但还是输掉了比赛,不过你赢得了尊重!

赛后,你说:“阿扎伦卡今天打得比我出色,所以她赢了。”不拿运气当借口,你征服了全世界。盆比杯大,银比金亮,你真棒!我把掌声送给你——李娜!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mingyan/72485.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