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 专业能力强4篇

专业能力强4篇

时间:2018-08-08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www.xjwk.net--励志故事】

专业能力强篇1:高二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寓言故事


作文要求:编一则寓言或写一篇科幻小说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或自拟题目。

1.编一则寓言。

2.以“时空旅行”为话题,写一篇科幻小说。

3.欣赏下面的漫画《参观实验田》,据此写一篇科幻小说

范文

找到人生的“渔技”

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人生的坐标里,一个人如果站对了位置,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将获得人生的成功。

今年22岁的刘晓迪,是鲁东大学2006级文学院的学生。她从小就是个“书虫”,放学做完作业、周末没事的时候,就会到父母的书摊去帮忙,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到中学时,她几乎看遍了《道德经》《孟子》《庄子》等古典文学书籍。

在大学里,刘晓迪依然喜欢读书,文学专业的经典和专业之外的书都看,尤其喜欢古典诗词,最欣赏李清照、李煜和纳兰性德的词。因为喜欢文学的意境美,她闲暇时就爱琢磨歌词,关注歌词的内容、意境、结构,她说最欣赏方文山的《中国风》。

这时,2005级的一个师兄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始指引她涉足歌词创作。靠着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刘晓迪创作起歌词来也格外得心应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大三时创作的歌词《天南地北山东人》获得山东某报社举办的“山东精神,山东人”歌词征集大赛优秀奖。

但是无论写纯文学还是写歌词,刘晓迪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没事的时候,她就喜欢跑到波澜壮阔的大海边抒发情怀,呼吸新鲜空气。一天,她在海边看见有位老人在钓鱼,因为老人技巧娴熟,不久就钓了满篓的鱼,羡煞路人。

这时一个小孩跑了过来,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鱼篓里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诧异地问:“孩子,你为何不要呢?”小孩俏皮地回答说:“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笑笑:“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神气地说:“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要鱼竿比要鱼更重要,这样一辈子就有吃不完的鱼了。”很显然,妈妈给他讲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

刘晓迪微笑地看着孩子,心想,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没想到,老人却说:“其实不对,就算我给你钓竿,你也吃不到鱼,因为钓鱼重要的不是鱼竿,而是钓技。”

刘晓迪一下子豁然开朗,开始反思自己的写作之路,之前的很多作品是对名家风格的跟风,缺乏个性。她和孩子一样,只因羡慕鱼,便盲目地向渔人要鱼竿,却忽视了钓鱼的技巧。

而要想突出个性,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她的特长就是爱思考,发散思维能力强,富有创造性。于是,在坚持写歌词的同时,她开始涉猎广告词创作。

没想到在广告领域,凭借她顽强的意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二时,为威海一家水泵公司创造广告语“青山水泵,力贯长虹”,赚取人生第一桶金500元。后来,又为临沂一家物流公司创作广告语“久隆物流,真心永久”,赚取2000元。此后,她便一发不可收,先后在几家网站投标并中标。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2010年5月,刘晓迪无意间看到一个创意网站征集全球的创意达人,其中一个悬赏任务就是给麦当劳写广告语。于是,她就轻松地写了一句广告词投了过去。

结果,经过激烈角逐,河南卫视播放的《创意时代》栏目,诞生了第2位“金牌创意骑士”刘晓迪,她获得由网站和麦当劳公司提供的奖金3000元以及10万元轿车一辆。

刘晓迪的这句经典广告语就是:“为什么妈妈的厨房不叫麦当劳呢?”一句14个字的广告语,让这个女孩的人生站在更高的新起点。

看来,人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长处,成功是迟早的事。

弯路也能走远

喜欢绘画,是在他读中学的时候,由于他不羁的性格,从第一次拿起画笔,他的眼睛里便没有一位崇拜的老师,他对那些绘画教材上的理论和方法,从来不屑一顾,也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管随意画下去,完全由着性子,自由地挥洒。

他报考过好多所艺术院校,但他特立独行的画作,始终未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失败,一个接一个,爆豆似的,劈头盖脸地打在他青春飞扬的脸上。

有老师善意地劝他,不妨去参加一个辅导班,先摸一摸艺考的正路,免得走了弯路。

他自然是不肯听的,依旧按着自己的心思,画自己心目中的“杰作”,连续三年参加艺术院校的美术科考试,他都铩羽而归。一颗倔强的心,也曾被失败磨砺得在某一刻柔软过,曾呆呆地望着那些画作,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误入了歧途。然而,他最终还是不肯低头,仍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直到昔日的同窗大多已从艺术院校毕业,有的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有的成立了创作室,有的做了艺术院校的老师,他的作品依然无人问津。

偶尔,他听到有人私下里嘲笑他是“给凡•高磨颜料”的,早已对考学无望的他,也只是淡淡的一笑,什么都不说。

父母对他的偏执,很是头疼,但软硬兼施的结果,是他初衷不改,只得无奈地看着他“走火入魔”,彻底放手,不再管他。

好在那位当煤矿老板的舅舅,很喜欢他,给他大把的钱,任他背着画夹,天南海北地游荡,尽管他的画作,没有丝毫艺术细胞的舅舅也根本看不懂,但就是宠着他,近乎溺爱地随他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

那年六月,烟雨迷蒙的周庄,临河的阁楼上,饮罢一碗米酒,望一眼窗外形形色色的游客,他陡然生出作画的冲动,便拿起画笔,在餐桌上飞快地勾勒起来。

“好画!”不知何时,一位很有些仙风道骨的老者站在了他身后。

“真的?”第一次听到有人赞叹,他竟有些羞涩,尽管他骨子里一直坚信自己虽然画得不是很好,却也绝非一无是处。

“有境界,有个性,只是力度大了一些,露出了明显的生硬,许是年龄的缘故,但假以时日,自会大有改观。”老者微笑着拈须点拨道。

“多谢大师指点!”已敛了许多傲气的他,听老者的评语还是很顺耳的。

“若想画得好,须苦心品悟。”老者扔下这句话,便翩然而去。

再漫步在周庄弯弯曲曲的河道、桥梁和小巷间,他一遍遍咀嚼着老者赠他的寥寥数语,幽闭的心扉,陡然射入了一丝光亮。

两年后的一天,他在街头作画时,被香港一位著名的书画收藏家看到。那位收藏家竟然让他开价,说要收藏他近两年创作的所有作品。

他起初以为收藏家是在开玩笑,便随口说了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没有想到收藏家居然一口就答应了。

他惊讶地问收藏家:“我可是一个不知名的画家啊,出这样的高价,难道您不怕投资失败?”

收藏家一脸自信道:“年轻人,我不会看走眼的,你的画作一定会让我赚钱的。”

果然,又过了十年,他终于声名鹊起,作品畅销海内外,一幅画作动辄数百万元。而他,此时刚过不惑之年。

如今已经客居意大利的他,在一次接受罗马电视台的专访时,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他给出了平淡而耐人寻味的六个字——弯路也能走远。

当年那些在绘画路上顺风顺水的同窗,虽然也各有收获,但都没有他的成就显著。或许真的像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说的那样——曲径通幽,通往艺术深邃境地的道路,更喜欢弯弯曲曲,而不是笔直顺畅。

而他,也由衷地庆幸,自己没有轻易地转身,才赢得了今日的柳暗花明。

时空旅行

自从贝克的爷爷去世后我成了贝克家里唯一一个可以记住爷爷以前的事的导盲犬。

"阿奇!"贝克的声音似乎比以前沉重了许多,"我们带上阿宝去游乐场里去吧!"

忘了告诉你们,爷爷以前是家里的管事。现在,我能听懂人们说话。所以,我又成了家里的管事。"汪"我兴奋地叫起来。这时阿宝从客厅里跑了出来,对我说:"我们这些猫狗们真幸福,整天太自在了!"闻到了浓浓的臭豆腐味儿,偏过头去,对她说:"你的嘴好臭。"

"哦!天哪,我忘记了吃口香糖。"阿宝一声尖叫。"不过现在可以了",阿宝嚼着口香糖,一股清凉的薄荷味从她嘴里冒出来。

贝克来了,将我们俩放到大箩筐了,我又趁机溜了出来。一路上,我看见了不打不相识的老朋友吉利鸟,他说的话十有八九都是废话。又遇见了死对头阿亮--一只尾巴很长,浑身漆黑的猫,一看到这家伙我就想吐,我挺着胸昂着头从他身边走过,神气极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游乐场。我来到这里已经是第23次了。我和平常一样,坐了刺激的过山车。阿宝不肯上过山车,他常说:"如果过山车突然把我甩下来,那该怎么办?"过山车,由慢渐渐变快,快得让我无法睁开眼看东西,眼前一片模糊。所以,我干脆直接闭上眼睛,任凭耳边的风呼啸而过。

这时,我才感觉到四周那么美,好像在......一忽儿,耳边的风停了下来,我睁开眼一看:天是白色的,地是白色的,到处都是白色的,我也被染成了白色。

这难道是历史书中记载的通过高速旋转进入异度空间的秘诀吗?

专业能力强篇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好比路灯,指引你执着前行;兴趣好比船浆,带着你驶向成功彼岸;兴趣好比羽翼,带着你翱翔理想太空。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一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篇章的内容后,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个标题的深刻含义。

这一篇章中例举了两个兴趣成就人生的事例:中南大学的大三学生刘路哥哥,竟然解决了困扰数学界二十多年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正式聘用为“教授级研究员”,是兴趣成就了这个22岁的年轻教授。美国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是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也是为兴趣选择专业,获得了成功。

因为兴趣走向成功的又何止他们两人!莱特兄弟因为兴趣发明了飞机;牛顿因为兴趣发现了地心引力;爱因斯坦因为兴趣拥有了一千多项发明……所以,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培养自己对多种事物的兴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真理,更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我也因为兴趣而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哩。一次外出途中,从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我沿着声音寻找,原来是一位小学生在空旷的草地里歌唱。我被那动听的歌声陶醉了,久久地站在那里尽情地享受歌声带给我的快乐。回家了,那歌声还在我心中回荡。从此我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一笔一划编织我的音乐梦想。放学回到家,我就会打开DVD,小声跟唱自己喜欢的歌;每次有机会和爸妈去歌厅,我都会把学会的歌一一亮出。终于我学有所成,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去年学在校举办的“三独”比赛中获得了独唱类一等奖,因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就一个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不会有好的效果。我邻居家有一个姐姐,今年读六年级了,她爸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她学奥数,每周双休日学一天,寒暑假也要学。她曾多次和我交心,说她对学奥数一点都不感兴趣,每次学习时,她就偷偷地看童话故事书等。所以参加学校举行的“数学创新设计”大赛,她的成绩一点都不理想,连复赛资格都没拿到过一次。她说如果是参加作文竞赛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也证明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呀!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从爱读书、爱学习、爱运动开始,培养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兴趣。让兴趣激发我们的勤奋,让勤奋创造我们的奇迹,争取早日成材,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专业能力强篇3:励志故事 请记得,成败得失不在一时一地


请记得,成败得失不在一时一地

最近,同事兔子的心情很跌宕。一问才知道,又到考研季了。

兔子的男朋友已经备考三次了,三次不过还在坚持考,这是第四次。兔子因为深爱男友,竟然也就陪考了几次。

起初我以为她说的陪考,也就是在男友复习的时候,安静地呆在一边,看书或看电影,不发出声响,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看书累了休息的时候,陪他去吃好吃的,玩耍放松,如此而已。

可后来才知道,她说的陪考是报名和男友一起参加考试。因为他压力太大了,想要有个人和他一起,有个支撑和陪伴,在他学习的时候,别人也不能放松,要和他一起背英语单词,学习专业知识。

有一天,兔子顶着黑眼圈来上班,朝我们哭诉:“我现在整宿都睡不好,一看书就想睡,可真的躺在床上了,我又睡不着。”这是典型的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焦虑。

“我好怕他这次还考不过,怎么办?他都考三次了,我知道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如果再考不过,我真的好担心他会崩溃。”

“他为什么一定要考研呢?”另一个同事忍不住问,“搞得两个人压力都这么大,多痛苦啊。”

“他非常崇拜那个专业的老师,就是想考那个老师的研究生,这大概是他的梦想吧。”兔子替他解释。

“可都考了三次了,如果今年不过,难道还要继续考?那要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同事问。兔子不说话。

兔子男友的这番举动让我想起“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个词来,那种执着到有点执拗的坚持,有时,我其实并不认可。

很多事,不是非要撞倒南墙才回头的。太在乎一件事的成败得失,原本是开心快乐的付出和努力,也会转变成一种自我怀疑和折磨,把初心的期待,生生熬成了功利。就像兔子的男友,一开始,他是真的因为热爱那个专业,想考那个老师的研究生,可考着考着,就把考试当成了一种通关游戏,只有考上了,才对得起付出的时间与努力,才是对自己的认可。

也很能理解,兔子男友考研前三次其实离分数线都只差那么一点,就一点点,不再试试的确会不甘心。但有没有想过?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境和心态的问题。

“这次再不过,暂时先别再想考研这件事了,不如工作一两年,换个思路和目标,去接触更多人,扩展一下眼界,权当放松放松了。如果之后还想考,那就再继续考咯;若是不想考了,也就放下那份执着了。怎么样都是好的。”我建议道。

成败得失不在于一时一地,一条路走不通,就没必要强逼着自己继续走,莫不如换一条路走走看,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急于这一时一刻的成败,让自己去到更大的环境,去多历练,没准儿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路。

有一天,收到读者咸鱼的微信。咸鱼大四了,她说自己也在准备考研,可是从倒计时100天开始,她就无比焦虑。她的话里有几句我印象深刻,她说:

“为什么别人既可以有一手好牌,又能出好它,过得顺风顺水。可我大四,考研注定失败,拿一手烂牌,我该怎么办?我突然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对比别人,我有一种一辈子也追不上的感觉。”

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都曾这样质疑过自己吧。

我转而又想起白天在读者群里,看到有读者抱怨自己的学校不好。我特别想把曾看到的一句话送给他们: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很多时候,与其羡慕别人顺风顺水,抱怨自己周遭险恶,不如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努力。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感。

当然,有时我们必须承认,真的存在运气这回事。有的人相貌好、出身好、人缘好,他们的运气的确让人艳羡。可是,运气终究不能跟真才实学相比啊。没有一辈子的好运气,真的竞争起来,有能力、有才干才是王道。

在迷茫的时候,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在拼了命想做好一件事最后却做砸了的时候,我也大哭过,咒骂老天为什么对我不公?但很快,心态就放平了。

是啊,不如就承认自己运气差一点吧,但不急这一时片刻,好运还在后面呢。咬紧牙关挺过去,失败了就重来,做得不好就重做,一种方法不对就换一种思路继续努力,总之不能被打趴下啊。就像打游戏,通不了关的时候,就练技能,技能上去了,自然就能通关了。

有些时候,别人先拿到好牌,先尝到了人生的甜头,走在你的前面,你以为那都是他的运气。可哪里有那么多天生好运呢?多少人含着金汤勺出生,最后还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长大后依然只是一个“富二代”头衔的附庸。

那些你以为一直好运的人,其实在你看不到的时候,都是真的在努力,越努力才越幸运。

有人说,总觉得自己碰不到美好的人和事。其实,并不是老天爷故意整你,可能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好,他们暂时都躲着你。

当你足够厉害的时候,原先那些难题就不再是难题,那些刁难你的人也不再有刁难你的资本;当你能轻松搞定很多人和事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顺遂起来。

也曾遇到一个较真儿的读者,他问:“是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最后一定都会成为很厉害的人?”

哦,那可真未必。

看过了很多人的成败得失,也经历过工作上的跌宕起伏,那些成长最后让我懂得一件事:也许我们最后都未必会成为一个多么厉害的人。可是,我们要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依旧有勇气有热情,还有好奇心,不断去尝试去体验。世界无穷尽,人生还长着呢。

专业能力强篇4:在职场奔跑,在巅峰微笑


王雷的前30年,是一段典型的“精英女性成长+挑战自我极限”的历史,始终遵循着社会认可的卓越人生轨迹前行: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赴美读研,经历过创业后,在全球一流的沃顿商学院攻读MBA,毕业后成为著名投资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的标准金领。偶然接触登山后,她用7年时间完成“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梦想。一并战胜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成为完成“7+2”探险的华裔女性第一人。

职场精英的1.0时期

王雷的父母都是工程师,虽然从来没有和她谈论过“你想要过什么样的一生”,但王雷心里很清楚父母的期望。“在我们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长大的那个时代,简直不用沟通,就知道只有一条路:不断上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过一种按部就班的人生。”她一直做得很出色。小时候,她的理想是医生、作家、科学家或者教授,“登山”一词从来没有在她的愿望清单上出现过。

即使生来就是“闲不住”的性格,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也练就出一个强大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习到工作、生活,王雷都呈现出一种系统化、规划性的状态。在美国读完计算机专业硕士,她自然而然地进入纽约一家IT企业,做一个循规蹈矩的IT女。这段工作经历没有带来太多激情和深刻的记忆,她转到西雅图开始创业。

那是一段很快乐的日子,每天花十四五个小时在工作上,王雷却特别享受。上午8点开早会,一直忙到傍晚,走出办公室,去海边迎着夕阳跑一会儿步,回来继续工作。“每天忙完回家的时候,我还恋恋不舍的。别人看着特别辛苦,可我觉得这就是美好的生活。因为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自然会很投入,再苦再累,也没有一点抱怨。这和后来登山的状态其实是相通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王雷发现自己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于是选择用MBA进行职业充电。MBA和她之前接受的理工科训练完全不同,就像是一次革命性的冲击,为她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读完MBA的王雷变了‘’开始用发散思维看世界,她以前从未想过人生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有无数种可能性。她的思维不再被死死地钉在固定轨道上,她变得敢于设想并尝试各种可能。

这时她来到了波士顿,一个寒冷的城市。抵达波士顿的第一个周末就下了一场大雪。她来这里从事一份高强度的私募基金管理工作,由于要随时根据全球市场交易情况进行操作,王雷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被占据了。每天一到公司,伦敦市场的交易早已开始,她必须紧锣密鼓地忙到11点伦敦关市,赶紧关注北美市场,而到晚上7点,亚洲市场又开始交易了。整天保持着高负荷的运转状态,每一秒都不敢耽搁,上厕所都用冲刺的速度。王雷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客户的钱就这么没了。

波士顿的家距离办公室200米不到,王雷怕冷,除了上下班,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整个冬天她没有进行过一次户外运动,也没有任何旅行,仅有的运动就是每隔几天在跑步机上跑两步虽然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除了同事没有朋友,她对自己的生活仍然感到满意:事业挺好,身体挺好,就这么走下去也挺好,还要求什么呢?

挑战巅峰的2.0时期

直到今天,王雷说起2003年登顶乞力马扎罗都是“一个意外”。同事们一起去非洲旅行,大家都打算拿下这座非洲最高峰,“我想别人都能上去,那我当然也要上去。特别无知又无畏。”她还不明白这样的高峰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上山后才发现难度超乎想象,但她最终靠意志勉强完成了。那次成功,让她惊讶于自己的潜能。

几个月后,纪录片《巅峰168》在波士顿放映,王雷鬼使神差地去看了这个英国登山家的故事。没多久,《乔戈里峰上的女登山家》上映,她又被“一股莫名的冲动”拉进了电影院,影片告诉她:截至2004年,全世界共有5位女性成功登上乔戈里峰,但没有一位幸存。第二天,她直奔图书馆,借来所有与攀登珠穆朗玛峰相关的录像,一口气看完。“那一刻,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的人生注定要和珠峰联系在一起。”

这个念头一发不可收。她立刻确定了目标——每年爬一座山,直到登上珠穆朗玛峰。那是2004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第二个周末王雷就出现在攀岩课的场地上。“这时我的心态和爬乞力马扎罗那会儿完全不同,因为心里有目标有动力。我告诉自己必须学会攀岩,根本没想是不是那块料。”一年之内,王雷熟练掌握了攀岩、攀冰、冬季生存、野外急救以及各类专门器具的使用技巧。

攀登一座高峰大约耗时2—3周,但用于训练和筹备的时间更长。王雷把所有的周末和假期都用在登山上了,周末和工作日的晚上用来训练,到了适合攀登的季节就请假进山。一切都为登山让路,工作和生活被排在了后面。2005年,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被王雷拿下,2007年的战绩更为不俗:文森峰、查亚峰、麦金利峰。回来时,向导对她说:“你应该去试试喜马拉雅山了。”她非常震惊:“你真的觉得我可以吗?!”因为前面的每一座山,王雷都觉得自己爬得特别艰难。毕竟作为一个登山爱好者,她清楚自己的体能和职业登山家差太远,从内心里她没想到目前能登上珠峰。向导的提议,促使她把珠峰提上日程。

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不期而至。王雷计划在半年内把剩下的几座山一口气爬完,2008年4月剑指珠峰。她一咬牙,辞职,借钱,只为赶快完成梦想,早日回来恢复正常生活。南北极之后紧接着上了阿空加瓜峰,连续的攀爬消耗太大,在路上又缺乏休养,回来的途中她就意识到自己无法接着登珠峰了。

王雷陷入了最深重的痛苦,“我当时已经为此借了很多钱。一口气借钱容易,一鼓作气爬山回来工作也容易,三天两头借钱然后工作一阵又去爬山反而不容易。如果这时放弃,意味着未来几年我还要背着债,继续这种临时状态的工作和临时状态的生活。我更担心珠峰计划会无限期地推迟,可能是几年,可能是一辈子。”

她看着同学们都走上了MBA典型的职业发展道路,自己却全身心投入登山运动,她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登山是一个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项目,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当于一项高风险投资。最初设定登山就是一个爱好,完不成还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没曾想走到了这一步。

当投入越来越大,困难也就开始了,王雷陷入两难:继续还是放弃。这就是她说的“最大的困难在山之外”。登山只需忍受生理上的煎熬,山之外的时间却很长很长,有太多的心理挣扎。纠结到最后,她使用了后悔测试法:想象自己80岁,回忆往事时,会为当年放弃了一份工作而后悔,还是为当年放弃了一个梦想而后悔?显而易见的答案让她坚持了下来,她开始断工作,还钱,为登珠峰做准备。

海军陆战队出身的教练要求一丝不苟,任何没有准确执行的训练在他眼里都等于零。第一周王雷就被骂哭了。波士顿的冷夜,下着雨夹雪,路面湿滑有冰,教练在Email中说:“不管外面什么天气,穿上合适的衣服,给我出去。”王雷没有同伴。一个人特别孤独地出门训练,路过的人家都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着火,对比特别强烈,她想想珠峰,“不能期待珠峰的天气都是眷顾有加的,不能期待珠峰的路都是很顺的,所以现在不能找任何借口,不能给自己一点放松的余地。”

登顶珠峰的路上,有很多纪念碑。“算算生卒年份,很多人非常年轻就走了,还有一些名字是你认得出来的,甚至是你景仰的名字,心情非常沉重。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走的时候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归宿。对登山者来说,不是死在山上就是死在病床上,当然是死在山上更接近他们的愿望。”

超越自我的3.0时期

最近,王雷刚刚在北京忙完一期青少年夏令营,她想通过各种户外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一开始,面对诸如“你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梦想”的问题,好多孩子回答“我没有优点”“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她用了很多方法,引导孩子们接纳自己、大胆尝试,夏令营结束时。大多数孩子找到了新的答案。“有朋友告诉我他们报名去参加马拉松了,有家长发现孩子每天自己起床跑步了”,这就是王雷目前的成就感来源。

“登山是我的一个爱好。”对她来说,这7年并不是人生跑道的转换,只是用登山来探索人生。“所谓的人生跑道是主观认定的,其实人生本来没有既定的轨道。这7年像是我人生中一段浓缩的成长历程。今天的我更无畏,对于未知的不确定的一切没有了恐惧。2004年之前的我,面对的未来是确定的。如果让那时候的我想象今天,我会觉得太恐怖了,这不可能。但是现在给我任何一种未来,我都会充满期待地走过去。可以说,经历了7年的登山,我升级成王雷3.0版了。”

看过王雷在美国工作时的照片,苗条的小金领,身着浅色职业套装,坐在办公桌前,略带矜持地微笑。而面前的她,小麦色的肌肤散发着阳光的味道,笑声爽朗热情,所有坦诚和无畏都写在眼底。等待阿空加瓜峰好天气的两年,在希夏邦马峰迷路的三个日夜,为营救晕倒的队友从麦金利峰撇下来,带妈妈去看攀岩训练以消除父母的担忧,在查亚峰被绳子甩到空中转圈的危急时刻……都融入在她的生命里。无论是职场金领还是自然的挑战者,她都做到极致,战胜了自我,凭借非凡勇气成就一番梦想。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珠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不是攀登的极限。接下来,王雷希望在事业上实现自我超越,她将把精力投入在青少年和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培训上。登山还会继续,“7+2”的挑战告一段落,常规的攀岩练习和定期的远足、长跑不可或缺,登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她不会像传教士一样游说大家都去登山,她只想告诉所有人:珠峰面前人人平等,在所有攀登要素中最重要也最无法替代的是信念。其实。每个人都有登顶的能力,谁都不要轻易放弃。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66504.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