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人物 > 三峡注释9篇

三峡注释9篇

时间:2018-11-14 来源:励志人物 点击:

【www.xjwk.net--励志人物】

三峡注释篇(1):名家名篇:郦道元

  人物评传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典籍要介
  《水经注》
  《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名著。共四十卷(原书于宋代已佚五卷,今天四十卷,乃经后人割裂改编而成)。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记载水道一百三十七条,每水各成一篇(今只存一百二十三篇)。郦道元亲临考察,广泛吸取前人有关山川地理著作中的精华,对原书作了补充和发展,记述了大小一千余条水道的源流经历,沿岸的山川景物,地理情况,以及建置沿革、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注文比原书文字多二十倍,自成一部巨著。其引用之书多至四百三十七种,还采录了不少汉魏时的碑刻,所引书及碑刻今多不传。文字凝炼描写细腻堪称一部散文绝作。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寄周安《孺茶诗》)。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也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现有《四部丛刊》影印本,《四部备要》本。另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永乐大典》影印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用《国学基本丛书》本纸型重印本。1955年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水经注疏》。
  传世名篇
  江水(节选)
  【题解】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主要描写三峡中巫峡之风光——奔腾的江水,奇峻的山势,以及峡中四时景物的变化。从四川巫山县大溪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为巫峡,又称大峡,绵延40公里。
  【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

三峡注释篇(2):识鉴第七

【题解】识鉴指能知人论世,鉴别是非,赏识人才。魏晋时代,讲究品评人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人物的品德才能,并由此预见这一人物未来的变化和忧劣得失,如果这一预见终于实现,预见者就被认为有识鉴。品评也包括审察人物的相貌和言谈举止而下断语,这类断语一旦被证实,同样认为有识鉴。这种有知人之明的人,能够在少年儿童中识别某人将来的才干和官爵禄位,也能够在默默无闻的人群中选拔超群的人才。
本篇主要记载识别人物的事例。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记述根据某人过去的言谈、作为来断言他将来的成就或结局。例如第20 则记从桓温过去参加博戏的表现,断言他领乒伐蜀必能成功。有的记载很简略,没有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还有部分条目赞赏根据风采相貌来识别人物才能的人。例如第16 则记孟嘉成名后,原先不认识他的褚裒仅据“此君小异”而把他从众人中找了出来。
另一些条目赞扬了对事件有洞察力的人,这些人能见微知著,预见国家的兴亡、世事的得失。例如第4 则记山涛预见天下将乱,反对“偃武修文”,第28 则记王

三峡注释篇(3):十分钟环游中国_1500字


  游遍中国,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可我万万没想到,它会实现得这么快。想知道吗?请随我来吧——
  活动课上,同学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在西趟房前打乒乓球,有的在篮球场打篮球,有的在跑道上练习跑步,还有的仨一伙俩儿一串的在做游戏……可我和赵琳又无处可去了。
  “也不能干呆着啊,我们干什么呢?”赵琳撅着嘴对我说。“我也不知——”说到这里,突然,我脑中灵光一现,“我知道了,我们可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赵琳茫然的眼神告诉我,她没听明白。于是我详细地为她介绍了游戏规则。就是一个人闭着眼睛,另一个人用语言为她指路。她听到后十分高兴地说:“哈哈,我们终于有事儿干了!”
  游戏开始了,我让赵琳先闭上眼睛,她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极不舍地,十分不情愿地闭上了眼睛,仿佛这是她最后一刻看到光明,眼里布满了太多太多的留恋。她左手紧紧拽着我的衣服,我们就开始出发了。“去哪儿呢?去一个人少的地方吧,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俩有病呢!”我心里想着。于是,我们就去了操场东侧墙边的健身器材处。
  平常走路都是我紧追着赵琳,她那大踏步,无人能及啊!今天倒好,我走一步,她要走两步,就像古时秀房中的女子,轻迈金莲,手不动,肩不摇,斯斯文文的,真有意思。她走了十几步后就不敢走了,她像是怕撞到什么东西,步子变得更小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鼓励她大胆向前走,没事儿的,有我呢。终于挨到了目的地,我说:“现在我们到了桂林山水,你摸摸这树,你踩踩这草。你再摸摸这儿,这就是榕树垂下来扎在地下支持根,你再嗅嗅这清新的空气,你听,还有水声……”其实这里是操场的东墙边,有修剪得像球状的松柏,树间有小草,榕树的支持根其实就是墙上的爬山虎。而那所谓的水声,就是东墙外沙坑里的小水泡儿子。赵琳傻呵呵地笑,也不说话,仿佛真的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我们接着走,穿过了一根根柱子,来到攀缘架前,其实柱子是一排排的单双杠。我又继续解说道:“现在,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远征时渡过的铁索桥,你一定要渡过它。”赵琳有些胆怯,不想过去,但我岂能放过她。我又说:“你怎么没有继承先烈的优良传统?你想想,如果红军不过铁索桥,红军的战争能胜利吗?红军不能胜利,能有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吗?没有和谐社会,能有你吗?”经过我的一番“洗脑”后,赵琳终于招架不住,就剩下傻笑了。于是,她不得不去攀越铁索桥。她的手摸索着,左脚踩着第一级锁链,右手抓着第三级锁链,右脚又攀上第二级锁链……就这样,她一步一步地攀到了第三级,再也不敢向上攀了。“哎,算了吧,我这个人心善,看不了别人受苦,下来吧!”我佯装叹息道。赵琳忍不住笑。她对我说:“我们还是再回桂林吧,那里风景好。”我抬头看到南面的车棚处有一排杨柳,柳条下垂到地面,随风飘拂,柔美可人,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于是我带着她走到柳树前,说:“现在是云南了,这里四季如春,风景更加秀丽。”赵琳睁开眼睛,看到面前的景象,又开始呵呵地傻笑。
  轮到我闭眼了。闭上眼睛,才知道光明的可贵,才知道盲人的痛苦,才知道先前赵琳为什么那么害怕。我紧紧地拽着赵琳的衣角不放,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动,好像过了漫长的半个世纪,只听赵琳说了声:“高抬腿,迈!”我不敢怠慢,照着她说的做了。就这样,连迈了数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正疑心这是哪儿,忽然我的手碰到一块平躺着的、厚厚的、悬空的玻璃,我又仔细地摸了摸,原来是乒乓球桌啊。她解说着:“我们现在到达的是西藏!”噢,原来西藏就是西趟房啊!咦,你还别说,还真有西藏的感觉,仿佛经历千难万难,历经千辛万苦,登上了那无数的台阶,终于到了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还真有那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心胸摇荡。
  她又接着带我走,走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迈、走、跨、跳一系列的过程,只听她说:“我们现在到长江三峡了。感觉一下,这里的山高岭连,水流湍急的气势吧!”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三峡雄奇、壮丽的画面,耳畔似乎还传来猿猴哀婉的啼叫声。“张开眼吧,好好欣赏三峡的风光。”赵琳说道。我慢慢地张开眼睛,周围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才恢复过来,她像从梦境走到了现实。我奇怪地问:“这哪里是三峡啊,这不就是三辆车吗?”赵琳笑着解释:“这两辆车不就是两岸的高山,中间的这一辆不就是滔滔的长江水吗?”我狂笑不止,“赵琳,你真是太有才了!”
  ……
  哈哈,我们的活动有趣儿吧。如果你愿意,只要发挥想像,游遍中国,也不是一件难事儿!
    初二:齐鑫

三峡注释篇(4):中考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

  中考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即通用,“假”即假借,在具体语境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通的词来代替,这就是通假。在阅读过程中,通假字的读音按本字的读音读,词义按照本字的含义理解。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就通“慧”,译为“聪明”。学习文言文,掌握常见的通假字方法有两个:一是要充分利用注解,对一般通假字,教材注解中都已注明;二是要注重梳理积累,掌握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常见通假字。为便于同学们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如下: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论语》十则)
  4、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论语》十则)
  5、是知也。知,通“智”,智慧。(《论语》十则)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山市》)
  8、尊君在不。不,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9、日板仲永环渴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10、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木兰诗》)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句末语气助词。(《孙权劝学》)
  1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坐,通“座”,座位。(《口技》)
  15、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两小儿辩日》)
  16、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狼》)
  17、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18、八分有奇有,通“又”。(《核舟记》)
  19、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2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古时对男子的美称。(《核舟记》)
  21、左乎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通“举”,荐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2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25、皆披文身。文,通“纹”。(《观潮》)
  2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28、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马说》)
  29、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30、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马说》)
  31、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马说》)
  32、其真无马邪邪,通“耶”,相当于“吗”。(《马说》)
  33、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34、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35、百废具兴具,通“俱”。(《岳阳楼记》)
  3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37、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陈涉世家》)
  3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39、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陈涉世家》)
  40、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陈涉世家》)
  4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唐睢不辱使命》)
  42、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与,通“软”,疑问语气词,吗。(《唐睢不辱使命》)
  43、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隆中对》)
  44、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出师表》)
  4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出师表》)
  4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抵御。(《公输》)
  47、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
  48、吾请无攻宋矣无,通“毋”,不要。(《公输》)
  49、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0、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阻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2、入则无法家拂土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鱼我所欲也》)
  5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55、孰视之,自认为不如孰,通“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
  56、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愚公移山》)
  57、寒暑易节,如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愚公移山》)
  58、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三峡注释篇(5):2015年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语文课上_3000字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请以“语文课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解读】
  昆明市今年中考仍然延续最近八年的命题形式,即:二选一。
  题一: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属于“校园生活类”的题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叙写自己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本题命题的初衷。“语文课上”是一个表明时空范围的短语,写作面看似很窄,其实则不然,它需要考生思考、拓展的内涵很多:谁在语文课上?在何处的语文课上?语文课上发生了什么?语文课给了“我”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为什么要写它?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给予考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方向,成为考生审题构思的具体思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题将“校园生活”具体为“语文课堂”客观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道题目对于眼下愈演愈烈、考前喜欢猜题和押题的不正之风却是有益的鞭策。命题人的创意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构思如下:
  1。写“事件”,精心写好语文课上的一个故事。如:开心的事、幽默风趣的事、动人心魄的事、恶作剧、同学间的私密事、课上风波、刻骨铭心的事、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等等。
  2。写“人物”,刻画人物的鲜活形象。如:以“语文老师”为题材,通过语文老师上课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刻画其个性,突出其鲜明的形象特征。
  3。写“课堂内容”,以语文课的内容为核心,阐明某一主题。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
  4。写“语文课的美丽风景”,通过一组“语文课中的美好事物”展现语文课的“美”。如:读《三峡》,我们领略了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秀美;读《过零丁洋》,我们感悟到古代“仁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读《陈涉世家》,我们感受到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题二:
  本题为材料作文。命题人的构思灵感可能源自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本题形式上虽是“材料作文”,实则为话题作文,或者为“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真正的材料作文一般不提供主旨)。这是昆明市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说它是“话题作文”,是因为它以“奔跑”为话题;说它是“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是因为材料后面提炼出三个主旨供考生选择。本题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考生绞尽脑汁地去审题,同时也可避免考生随心所以、漫无边际地构思,浪费考试的宝贵时间。写作本题,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是审题的关键。材料为三则名言,考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不过,考生能不能借这三则名言拓展思维,成为写作本题的一大难点。为了减少考生审题时的障碍,命题人在材料后面作出提示,这个提示其实就是可供考生直接选用的立意和主旨。一般说来,考生只要能紧扣提示中的三个主旨进行构思,就能避免跌入偏题离题的误区了。当然,从材料中可以提炼的主旨远不止提示中的三种,考生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构思行文,也是符合题意的。
  构思如下:
  1。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奔跑。慢节奏固然稳妥,但并不可取,效率需要我们保持奔跑的姿态,刘翔的速度打破黄种人短跑冠军的零记录,30年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绩的速度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百年的发展速度,奥运会“更高、更强、更快”的理念催生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生理极限。
  2。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列举二至三则名人事例,用小标题形式将它们串联成文。开头用简要的语言总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中间每个部分叙事完毕之后,用三言两语进行点拨、议论。
  3。奔跑,与成功和失败相伴。有名人故事为例,阐明奔跑的意义,如:田晓菲不放弃奔跑,13岁就考上北大,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司马迁遭受迫害,仍不放弃奔跑,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坚持奔跑,最终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4。青春需要奔跑,青春因为奔跑而光彩夺目。以“歌颂青春,歌颂奔跑”为主题,再现青春的风采,或者以古今中外青年人的精彩人生为例,阐明青少年理想和追求。
  【误区】
  1。对于“语文课”的理解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语文课”,不能讲语文课的范畴拓展为包括课文教学、文学欣赏、文艺沙龙、文化博览、写作、朗诵、演讲、活动、辩论会、实践、口语交际等在内的语文课。
  2。随意扩大了语文课的“外延”,“语文课上”限定写作的空间范围只能是“语文课堂”之内,而非“校内”“班里”。
  3。材料作文“奔跑”几乎全部写成了议论文。主题方面,要么谈成功,要么谈成长,偏离了“奔跑”的主题;写法方面,要么是一事一议,要么是通篇说理,手法单一,缺乏创意,可读性较差。
  【范文】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题记
  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
  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的内心,肆意渲染。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
  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窗外,雨淅淅沥沥。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解读】
  一、构思新颖,妙趣横生。作者将上语文课比作听雨声,源自语文课的无穷魅力,也缘于语文课和雨声的许多相通之处,如:有声、有形、有味。基于两者众多的相似之处,作者进一步将语文课具体化,将它幻成诗文名句中的各种雨声。这样的构思,大胆,富有创意,且新意盎然。
  二、积淀丰厚,意蕴深远。文中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引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厚重的古诗词文化积淀。此外,本文的语言锤炼也很显功力,众多的短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厚,颇值得用心玩味鉴赏。

三峡注释篇(6):悠久的中国文化_700字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更爱那祖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悠久的文化。
  刘贞亮说过“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清心养神。茶道起源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道的重点在道,道指“修心养性,参悟大道。”专家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美化生活。宋徽宗赵佶是一位
  茶饮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庄晚芳教授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

三峡注释篇(7):人_3000字


  人从哪里来——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百年
  人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问题,是本世纪以来颇具争论性和现实感的一个话题。抖落岁月的风尘,走近中国考古百年,这个大约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萦绕在人类心头的疑团,在二十世纪几代中外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逐渐云开见日……
  “人从何处而来?”
  关于“人从何处而来?”这个问题,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都曾提出了大量内容迥异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圣经》里“创世记”的“上帝造人”是其中较为着名的一个。直到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用进化论代替神创论,用自然选择取代“上帝的旨意”,来解释地球上存在不同物种的这一事实。1871年,他又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正式提出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理论。
  然而,进化论者在当时只能从解剖学、胚胎学等相关学科取得间接证据,以及按照一般的进化原理来论证从猿到人的理论,直接的即化石的证据在当时还是缺少的,为这种理论提供实物依据就成为当时众多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课题。
  主持过陕西公王岭蓝田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说:“达尔文的理论在当时是少数派,因此关键是要从地层里找到从猿到人的化石和考古材料,这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的东西。”
  从“欧洲中心”到“神秘东方”
  十九世纪,人们曾抱着欧洲是人类进化中心的观点,当时,史前考古多集于这门学科的发祥地法英等欧洲国家,产生这种思想是很自然的。然而在二十世纪初,亚洲这块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而又神秘莫测的古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1890年冬,荷兰解剖学者欧根-杜布瓦在西南太平洋万顷碧波之上的“千岛之国”发现了爪哇直立人化石,这在当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争议。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早期人类在亚洲的活动还所知无几。然而,这并末动摇这些有识之士的信念,他们相信:亚洲“可能”充当过人类进化的宽阔舞台,“可能”是最古老的人类工业的巨大扩散中心。当然,这种相信虽然缺乏确实的考古发现,但也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臆测:亚洲毕竟拥有旧大陆的“半壁江山”,是连结新大陆和大洋洲的通道和地理上的“世界中心”;晚新
  生代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使亚洲广大地区干旱化加剧而具备了适于古猿下地并向人类演变的环境。正是在这种信念激励下,来自美、法、英、瑞典、瑞士等国的科学家们纷纷涌向亚洲,其中就有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人们都想知道,这块盛产丝绸、陶瓷和孕育了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土地,是否也曾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呢?
  1914年,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在黄河流域开展古生物学和石器时代考古的调查工作。6年之后,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面的晚更新世黄土堆积中发现了3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发现旧石器。
  1925年-1926年,美国中亚探险队考古学主任纳尔逊在长江三峡地区调查史前遗迹。
  1921年,中国北洋政府聘请的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约请了年轻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丹斯基共同在北京周口店考察,发现了龙骨山遗址,并于1921年和1923年两次试掘中发掘出两枚北京人牙齿化石。1927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由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与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负责,正式开始在周口店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当年就获得化石材料500箱。
  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委派年轻的裴文中负责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12月2日,从一个称为“猿人洞”的地方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是在世界古人类化石研究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令国内外为之震惊。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生活的年代,从距今70万年至大约20万年前,遗址上发现了40多个个体的人类化石,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黄慰文说:“这一阶段在中国有很多考古发现,为‘亚洲是人类演化的巨大舞台’这种预见提供了丰富证据,特别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
  从“亚洲中心”到“非洲中心”
  进入50年代,考古学者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寻找到了不同阶段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虽然化石材料不多,但中国古人类的一些特征仍然在这些标本上有所体现。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在贾兰坡主持下开始发掘丁村旧石器中期遗址。
  1963年,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件直立人的下颔骨化石,属中更新世,距今约60万年。
  次年,又从公王岭发掘出一件直立人头骨化石,即今天所说的蓝田人,年代距今115万年左右。
  一年之后,云南元谋又出土了两颗距今170万年的直立人牙齿。
  同样是在60年代,华北的山西西侯度这个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其年代也已冲破一百万年的“年代极限”
  。
  黄慰文惋惜地说:“但是由于这些发现没有及时公布于众,而当时非洲、尤其是东非又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这些都吸引了来自西方的许多考察队,人们的目光再次转向西方。”这些发现中,有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早更新世地层早期发现了人类化石和共生的旧石器。它们证实原本争论不休的到底是人是猿的南方古猿类中包含有会制作工具的、后来被命名为能人的“真正的人”,它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比爪哇人、北京人所代表的直立人几乎早了100万年。随后,能人化石和最古老的石器工业陆陆续续在埃塞俄比亚、扎伊尔、肯尼亚和南非等地发现,年代可回溯到距今260万年。
  这些接连不断的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非洲是人类起源的中心。而且,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曾认为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同现代人类的亲缘最近,因而推论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40年代末,美国考古学家莫维士又提出“两种文化”理论,按照这个后来被称为“莫维士线”的理论,旧石器时代初期的欧、亚、非大陆分为先进和落后的两个文化圈,西面是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非洲、欧洲和中东以及印度半岛,称为“手斧文化圈”;东面一个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缺少手斧,只有简单的石片和用粗砾加工
  的砍斫器,称为“砍斫器文化圈”。这又强化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倾向。
  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来自非洲以外、尤其是亚洲的发现难免抱着一种警惕的和怀疑的目光,甚至认定东亚不会发现早于距今100万年的人类遗迹。
  黄慰文认为,50年代以来,非洲大陆寻找早期人类遗迹的工作蓬勃发展,重大发现接连不断,很多材料不是比我们早一点,而是早一大截,差距就拉大了,很自然增强了“非洲起源说”的分量。
  “走出非洲”
  7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新的、有的保存还较好的人类化石:
  在安徽和县、湖北郧县、南京汤山,发现多处直立人化石;
  在贵州桐梓、山西许家窑、陕西大荔、辽宁金牛山、安徽巢县,又发掘出多处早期智人化石;
  在中国南方,巫山人遗址和安徽人字洞遗址,又把100万年甩在后面,叩响了200万年的大关。我国科学家对重庆“巫山人”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品进行古地磁和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证实,200万年前我国就已出现了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的古人类。而人字洞遗址中与人工制品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几乎全部由绝灭种组成并含大量上新世的成分,性质比巫山的更古老,原研究者据此估计其年代可能为距今200—240万年,即早更新世刚刚开始;
  在华北的泥河湾盆地,相继发现的多处旧石器遗址,如小长梁、马圈沟以及新近公布的大南沟。泥河湾的大南沟据发表的报告推断属于上新世,年代有可能达到距今300万年。
  与此同时,在旧石器文化研究上也取得重要突破。例如,“莫维士线”由于广西百色盆地出土了距今73-78万年的手斧而被打破了。这些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人类进化学说,从而为在我国境内寻找更为古老的人类化石以及文化遗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曙光初露。
  中国的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从本世纪20年代算起已经历了80年,人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大幅度向昔日延伸。近二、三十年来无论在材料积累还是研究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新成就更是为世界瞩目。
  黄慰文认为,最近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地区又有许多很大的考古突破,发现了一些年代不仅突破100万年,而且是接近或超过200万年的遗址,而且这部分遗址与非洲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的年代大体拉平。“虽然亚洲的一些新发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亚洲不能再被忽视了。既然亚、非发现的年代相当,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起源是单一地区还是多地区起源的理论问题。长时间以来,我们还是以‘单一地区起源说’指导工作,这种观点正面临许多挑战。根据地质学研究成果表明,近500万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变动的趋势中,从非洲到亚洲一直到东亚形成了一个季风分布带,正好是今天发现的人类化石的主要集中地,而500万年前正好是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研究成果支持了多地区起源说。我们应该把是亚洲还是非洲起源的争论放在一边,加强工作,避免偏见,客观地面对世界各地新的考古发现。”
  东关五年级:张镐哲
 

三峡注释篇(8):《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庐山记
〔清〕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oO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X症埽??阶憬砸?印J贾?浦?献栽吨烈病S谑撬纳浇耘钆钊唬??笤魄?虺烧螅?鹕胶螅?喑壑鸩伎罩校?魄矣辏?觳恢廖謇戏宥?隆??裨ㄌ叮??芟退隆;赝?謇戏澹?讼θ沾┞??葡嘁懈骸7担?抻谖幕崽谩?/p>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_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②舣(yǐ):船靠岸叫舣。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③振钥:用钥匙开锁,指打开文会堂的门。顿:住下。④湖X郑

三峡注释篇(9):不要再捕鸟了_650字


  我的爸爸爱和几个朋友出去捕鸟。有时用鸟网粘,有时用气枪打。每次都满载而归。
  当我看过关于鸟类的百科全书后,触目惊心。尤其是看过两篇新闻报道后,更为震惊。
  2012年8月,沈阳晚报报道:“辽宁部分地区遭受虫灾。一夜之间,大片玉米被黑虫子啃光。”这些黑虫子,彻底粉碎了农民的丰收梦。我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位农民爷爷无奈地看着被啃光的玉米田,在田间地头痛哭不止。
  今年3月20日,人民网有位记者报道,三峡工程周边的大片树林正发生严重的马尾松毛虫灾害,有虫树株率高达90%,总面积达41万亩。
  我们要扪心自问,这些灾害的发生,难道不是人们不善待鸟类造成的吗?
  一次,我又看到爸爸拿着气枪,想约几个朋友去打鸟。我马上拦住爸爸说:
  “爸爸,不能再去打鸟了。”“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打几只鸟,回来包饺子,吃了补一补。”爸爸稍加解释地说完,就要出去。“爸爸您不要再去打鸟了。”我抢着说。“您知道吗?现在很多鸟类都濒临灭亡,就是人类捕杀的结果。”“要知道,鸟类灭绝了,人类也就灭绝了。”“有那么严重?”爸爸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我,表情有些难堪。
  见爸爸有些愧疚,我趁热打铁,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您想想,假如有一天世界没有了鸟类,起了虫灾,树木就要枯竭死亡。”我稍加解释地说:“人与生态的关系是鸟,林,水,田,粮,人。你看,生态平衡对于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啊!”爸爸听后,沉思片刻说:“听你这么一说,打几只鸟可不是小事,爸爸从今以后再也不打鸟了。”
  最后,我要告诉所有像我爸爸这样的人们,如果打破生物链,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六年级:李昊洋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41715.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