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 共工怒触不周山10篇

共工怒触不周山10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www.xjwk.net--励志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一:《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5)_250字


  我读了中国神话故事,觉得共工怒触不周山最有趣。
  因为共工是天上有名的恶神,他和火神祝融打仗,必定失败。他的儿子更是个无恶不作的人,他死在冬至那天,死后竟变成厉鬼,在人间作怪。他的手下相柳是个九头怪,还有一个叫浮游,反正只有府是个老好人,他非常喜欢游山玩水,只要是车子、船或步行能到达的地方,他都乐意去游一游。于是,他便成了旅游之神。后来,共工和祝融的战争,他战败了,他没有脸面留在人世上了,于是,就一头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他没有撞死,却使世界发生了可怕的大灾难……

共工怒触不周山二:《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_5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神话故事,共有29篇。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这些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农尝百草;上古时,人类不懂医药,因此得了疾病也没办法医治。有一年流行瘟疫,大地上横尸遍野,哀鸣一片。南方的炎帝不忍人类受疫病的折磨,到处去尝草药。可是,尝草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时会中毒,炎帝会用神力把毒素排出体外,渐渐地,他的身体越来越来差。有一次,他一不注意尝了断肠花,最后断肠死去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炎帝是一个不怕死亡,为百姓着想,值得我们敬佩的神。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我许多我喜欢的故事。又比如说盘古开天辟地: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没有分开的,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看见周围乌黑一片。他从身边拿出一把斧头对准一个地方猛砍下去,透出了一丝光,盘古又是一陈猛砍,天和地分开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它们再合起来,从此天地不再全起来。盘古倒下死了,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万物。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盘古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神。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无限魅力,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圈滩小学三年级:康开国

共工怒触不周山三:笔墨香 中华魂_3000字

  随着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纷至沓而来,加之电脑、摄像机、录影机闯进我们的生活,你——毛笔——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岁月最终抹不掉你自身的灿烂光华:从王羲之、颜真卿等书圣墨迹中,仍能映衬出你的伟岸雄姿并流芳千古!
  文房四宝,你首当其首;通体无曲,你刚正不阿;贤士集会,你相伴左右。秦始皇统一六国,把你命名为“毛笔”,从此你在历史的舞台上尽展风姿,尽情书写着人生的真善美、假恶丑:忠臣,在你的雕镂下呈现出铮铮铁骨;奸佞,在的刻凿下剥去了层层伪装。
  陶潜气度非凡,归隐后徜徉与山水之间。你卸下一身戎装,陪五柳先生尽情游乐于自然。于是乎,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游,有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怀”的闲适。
  曹操一腔热血,即使鬓已星星,仍雄心勃勃,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提笔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这“恣意妄为”的神来之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茫茫银河一望无际,我仿佛看见了你犹如盘古开天劈地一般,何等的惊天动地;又如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般,何等的气势恢宏。
  才女李清照一时兴起,泛舟荷塘,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又是你在她的芊芊玉手之中,记录下了这人生长河中的美妙时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紧握你身,在风云卷积,北宋灭亡之时,你记录下历史的瞬间,手起笔落处,挥洒方寸间的是大宋腐败,奸佞误国,深入浅出,力透纸背。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毛泽东踌躇满志、铁画银钩、语惊鬼神地用你写下了这一不朽诗篇,肯定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的英雄斗士。
  一张白纸,泼上你淡淡的墨香后才会有了价值;一幅美图,经过你的勾勒才会万世不朽;一句绝唱,有了你的抒写才能在历史上永存!
  你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你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你的功劳与山齐名、与海同尊。唯有笔墨文香,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中华魂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初三:王璐

共工怒触不周山四:游女娲山_1200字

  秋日的晨曦,白雾迷蒙,稠稠的,一伸手就可以抓到。九点多了,天还很暗,太阳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易看到他的踪影。也许还没醒来吧。秦巴腹地的古镇每个秋天都是这样。
  早在几个周前,年级组就为去女娲山秋游向学校递交了申请。直到昨天才批复,我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生于斯,长于斯,我却无缘识得她的真面目。能不激动吗?在一个秋日的早晨,我和我的学生出发了。
  大雾依然如织,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沿途的村庄都被她用粉白的丝巾给裹住。同学们却异常兴奋,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出游吧。像出笼的小鸟儿,充分享受着自由的快乐。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我们穿过热闹的街市,信步来到了女娲山的脚下。施洋小学就坐落在这里,依山傍水。今天是周五,学校在上课,我们没有惊扰,只是在校门外驻足了一会儿。桂子树依然是那样苍郁,花圃依然是那样秀丽。烈士的铜像在鲜花丛中熠熠生辉。
  绕过学校,跨过石桥,沉寂了几千万年的古山就矗立在眼前。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天上给戳了个大窟窿,暴雨肆虐,洪灾泛滥。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娘娘在此架起大锅,炼石补天。天终于被她给补好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座山叫女娲山。好高的山啊,顶端直插云霄,我不由的吸了口凉气。
  我们沿着一条便道登山,山脚下的茶农就是从这条小路上山采茶的。山势陡峭,道路曲折。队伍像一条长龙蜿蜒前行。向上望,前面的人踩着后边人的头顶,向下看,人头攒动。近处红旗猎猎作响,远处云雾沉沉不知是何去处。更有学生前呼后应,应和之声不绝于耳。
  快到半山腰的时候,天突然放晴了,眼前豁然开朗。成畦成畦的梯田茶树油绿如墨,微风轻送,空气里弥漫着山茶花的淡淡香味。径直向上走,就是从林深处。古木参天,可能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林间的小鸟,我没能去体味“鸟鸣山更幽”的绝妙。然而,我却有新的发现。松树枝头,蛛网结满了水珠,晶莹剔透,远远望去,宛如盛开的雪莲。千朵,万朵,简直是花的海洋。雾啊,竟织出这般美丽的奇迹!
  穿过树林,就是女娲山的北坡,我们将从这里登顶。道路愈发的难走。每每看到掉队的学生,我总是禁不住前去拍拍肩膀:“小伙子,加油!”可我何尝不是希望有人说:“大胖子,努力!”一百八十斤的体重,也够难为我的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十一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顶峰。天高云淡,四周一览无余。群峰环拱,东方,雾已经渐渐散去。山腰上,云雾缭绕,仿佛一条悬在半空中的飘带。近处,高架铁塔横空而立,任凭山风咆哮。女娲娘娘托石顶天,看天下苍生。“我来到了天上人间”,有的同学欣喜若狂。可是,谁曾料想多年以后,这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杜少陵有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也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如今,我登上了这雄伟挺拔的女娲山,放眼几百里巴山汉水,又有什么能让我情郁于中的呢?
  我从没有如此细心的去留意女娲山,恰如我从没有这般审视自己。美哉,女娲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五:《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3)_800字


  今年的寒假,一直在下雪,很少能外出到外面玩。于是我变成了一只小蜗牛,在家认真地阅读了《中国神话故事》等书籍。这些神话故事像一块磁石般吸引着我,如《宝莲灯》里的“沉香劈山求母”、“哪吒莲花化身”、“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白蛇传》里“白娘子与许仙”、《天仙配》里的“牛郎与织女”以及“尧”、“舜”、“禹”的故事。勇敢的沉香、哪吒、后羿,不畏邪恶势力,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白娘子与许仙、牛郎与织女、田螺姑娘与勤劳和善良的小伙子终成眷属,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动人优美的爱情故事;尧、舜、禹禅让王位,以德治天下,关注天下民生疾苦,特别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传美谈。
  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上,自从盘古天天辟地,经历了女娲造人、补天、三皇五帝,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坚持与勇气,我们中国人就不会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如果没有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的科学和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四大发明;如果把没有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就不会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大同社会”的大胆思索与描绘;如果没能白娘子与许仙、牛郎与织女、田螺姑娘与勤劳善良的小伙子的故事,也许我们还无法了解古人对神圣爱情的追求……
  今天的中国已处于盛世之时——科学发达,文化先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殷实、小康,在新世纪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上,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已不仅仅是神话故事,探索宇宙秘密的这一门科学已成为“现代空间学说”,所以神话并非愚昧。在十二生肖里,我属龙,而在世界160多个国家里,龙则是我们中国和中国人的象征,我将立志,象龙一样精力充沛、富于生机,并在探索科学的艰苦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入直前。让我们从小开始养成严谨、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长大了,努力把儿时的童话、神话变成生活中的现实,为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着的世界增添一份光彩,为中国这条正在腾飞中的巨龙插上飞翔的翅膀。

共工怒触不周山六:论衡谈天篇

谈天篇
【题解】
本篇名叫“谈天”,实际上是谈天地。
儒者认为“天,气也,故其去人不远。人有是非,阴为德害(暗中做了好事或坏事),天辄知之,又辄应之”。天是有意志能赏罚的。王充则指出:“天地,含气之自然也”,“天,体,非气也”,坚持天是自然界的物质实体。
关于地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太阳和北斗星的观察以及询问到过日南郡的人,认为地是很广大的,要超出邹衍的大九州。这虽然于文章意义不大,但这种见解在当时有助于人们提高认识,开阔眼界。
对共工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神话,王充按实有其事进行批判,虽言之凿凿,但终无可取之处。
【原文】
31·1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1),怒而触不周之山(2),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此久远之文,世间是之言也。文雅之人,怪而无以非,若非而无以夺,又恐其实然,不敢正议。以天道人事论之,殆虚言也。
【注释】
(1)共(gōng工)工:传说中的上古英雄。相传为炎帝部落的一支,黄帝时水官。他的儿子后土治水有功,被祀奉为社神。颛顼:参见11·2注(2)。
(2)不周山:传说中上古山名。据王逸注《离骚》,高诱注《山海径·原道训》在昆仑山西北。
(3)维:系物的大绳子。地维:地的四角。古代神话中认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撑,地有四维系缀。绝:断。
(4)女娲(wā蛙):上古神话中的女神。《说文·女部》:“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销:熔化。
(5)鳌(áo熬):传说中的海中大龟。
(6)引文参见《淮南子·天文训》、《列子·汤问》。
(7)夺:使丧失。这里是驳倒的意思。
【译文】
儒者的书上说:“共工与颛顼争做天子没有成功,发怒就撞不周山,结果把撑天的柱子弄折了,系地四角的绳子搞断了。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来补苍天,砍掉鳌的脚来顶住天的四边。由于天的西北方残缺,所以日月往那里移动;由于地的东南方残缺,所以众多的江河向那里流去。”这是很久以前的记载,又为世间上人们肯定的说法。有学问的人,感到奇怪却无法指出它的不对,或者认为不对,却无法给予驳斥,但又恐怕它确实如此,因此不敢直接加以论述。用自然的道理和社会的情况来讨论,大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原文】
31·2与人争为天子不胜,怒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有力如此,天下无敌。以此之力,与三军战,则士卒蝼蚁也,兵革毫芒也(1),安得不胜之恨,怒触不周之山乎?且坚重莫如山,以万人之力,共推小山,不能动也。如不周之山,大山也。使是天柱乎?折之固难;使非柱乎(2)?触不周山而使天柱折,是亦复难。信,颛顼与之争,举天下之兵,悉海内之众,不能当也,何不胜之有!
【注译】
(1)革:皮革做的甲胄。
(2)上言“使是天柱乎”,此当反言“使非天柱乎”,故疑“非”下脱一“天”字。
【译文】
跟别人争当天子没有成功,发怒撞不周山,把撑天的柱子弄折了,把系地四角的绳子搞断了,有这样大的力量,那么天下就没有敌手。用这样大的力量,跟三军打仗,那么敌方的士兵像蝼蚁,武器盔甲像毫毛麦芒一样不堪一击,怎么会有失败的怨恨,发怒去撞不周山呢?况且坚固厚重没有比得上山的,用万人的力量,共同推座小山,也无法能推动。像不周山,是座大山。假使它是撑天的柱子呢?弄折它确实困难;假使它不是撑天的柱子呢?撞不周山而使撑天的柱子折断,这也还是不容易的。如果共工确实能“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的话,颛顼跟他争当天子,就是拿出天下的军队,用尽四海之内的人力,也抵挡不了,他怎么会打不胜呢!
【原文】
31·3且夫天者,气邪?体也(1)?如气乎,云烟无异(2),安得柱而折之?女娲以石补之,是体也。如审然,天乃玉石之类也。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如五岳之巅不能上极天乃为柱,如触不周(3),上极天乎?不周为共工所折,当此之时,天毁坏也。如审毁坏,何用举之?断鳌之足以立四极,说者曰:“鳌,古之大兽也(4),四足长大,故断其足以立四极。”夫不周,山也;鳌,兽也。夫天本以山为柱,共工折之,代以兽足,骨有腐朽,何能立之久?且鳌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如能杀之,杀之何用?足可以柱天,则皮革如铁石,刀、剑、矛、戟、不能刺之,强弩利矢不能胜射也(5)。
【注释】
(1)也:根据文气,疑为“邪”字。上文有“气邪”,可证。
(2)根据文意,疑“云”上夺一“与”字。
(3)触:上言“如五岳之巅不能上极天”,此该反言“如不周上极天乎?”故疑“触”涉上文诸“触不周之山”衍。
(4)兽:鳌是大龟,虽传说它能“力负蓬、瀛、壶三山”,但称为兽,未闻。
(5)射:疑“之”字之误。上言“不能刺之”,此言“不能胜之”,文例一律,可证。
【译文】
再说,天,是气呢?还是实体呢?如果是气,那跟云烟没有什么两样,怎么会有撑它的柱子而且被折断呢?女娲用石补天,那么天是实体了。如果确实是这样,天就是玉石之类。石的质量重,做成千里长的一根柱子,是不能胜任的。像五岳的山顶都不能高达天上成为顶天的柱子,那像不周山能高达天上吗?不周山被共工折断,在这个时候,天就被毁坏了。如果确实被毁坏,用什么去支撑它呢?可以砍下鳌的腿来顶住天的四边,解释的人说:“鳌是上古的大兽,四条腿又长又粗,所以砍下它的腿可以顶住天的四边。”不周山是山,鳌是兽。天本来用山作为顶天柱,共工折断它,改用兽腿来替代,兽骨会腐朽,怎么能永久地顶住它呢?况且,鳌腿可以用来作柱顶天,那么它的身体必然又长又粗,天地不可能容得下,女娲虽然神圣,怎么能杀得死它呢?如果真能杀死它,那么是用什么东西杀的呢?鳌腿可以用来作柱顶天,那么它的皮革像铁石,刀、剑、矛、戟不能刺穿它,强弓利箭也不能射穿它。
【原文】
31·4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当共工缺天之时,天非坠于地也。女娲,人也,人虽长,无及天者。夫其补天之时,何登缘阶据而得治之(1)?岂古之天若屋庑之形,去人不远,故共工得败之,女娲得补之乎?如审然者,女娲多前(2),齿为人者,人皇最先(3)。人皇之时,天如盖乎?
【注释】
(1)缘:攀援。阶据:依靠。治:治理。这里是修补的意思。
(2)多:疑汉碑“以”形近而误。
(3)人皇:上古神话传说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之一。
【译文】
观察现在的天离地很高,相信古时候的天与今天的没有区别。当共工毁坏天的时候,天并没有坠落在地上。女娲是人,人即使再高,也够不到天。那么她补天的时候,是攀登和依靠什么去补天的呢?难道古时候的天像屋顶的样子,离人很近,所以共工能够毁坏它,女娲能够补上它吗?如果确实是这样,女娲以前,开始作为人的,是人皇最先。人皇的时候,难道天像车盖一样离人很近吗?
【原文】
31·5说《易》者曰:“元气未分(1),浑沌为一(2)。”儒书又言:“溟

共工怒触不周山七:女娲补天_250字

  自从女娲造完人后,世界有了万物,从天空中飞来了两位神灵。分别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他们在昆仑山上大战了三天三夜,终于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觉得没有脸面见世人,大怒之下一头撞在了不周山。不周山是顶天的柱子,共工将它撞倒,西边的天顿时塌了,露出了一个大窟窿——人间遭殃了。
  自从天破了一个大窟窿后,洪水、天火、地震……各种灾害接踵而来,人类死的死,伤的伤。
  女娲看到这种场景,于心不忍,决定补好天。女娲在一座山上发现了七彩石,于是搬来一口大锅,将七彩石放入,炼制了七七四十九天。
  最后,她补好了天。
  传说在女娲补天的地方还出现过极光呢!
 
    初一:蝙蝠衫

共工怒触不周山八:花落春仍在_1000字

  鲁迅确实是一座大山,只是这座大山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不尽相同罢了。
  有的人以为鲁迅是座大山,尊崇的是鲁迅的人格魅力与思想高度;他们以鲁迅为师,乃大山的攀登者。有的人则出于所谓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怪调,把鲁迅文章的苦涩与难懂当作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时刻想着如何能从这五行山下逃脱,以重振齐天大圣的威名————其实他们顶多就算群皮肤光滑些的猴子!在这两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则把鲁迅当作一座话题大山,常以鲁迅为题广设擂台,让天下英雄前来各抒已见,竞先争锋。当然,他们在提供一个讨论平台的同时,也不忘了趁机会在山脚下以各种方式开煤挖铁掘银淘金。
  可以想象,当这三股势力交汇一起时,那将是多少壮观的场面!80年前毛主席的名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一溜烟就变成了“岁岁鲁迅,今又鲁迅”了。这不,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在语文教材中再次削减鲁迅文章,鲁迅话题又一次在媒体上被炒得热火朝天,差点成了一件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国家大事”。
  其实这几年关于鲁迅的讨论,一个紧跟其后的关键词都没离开“教材”二字。有些人以为鲁迅文章是我们教材的脊梁,如今脊梁一根根地被抽走换掉,我们的学生将难以抬起头来挺起腰来,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当年共工怒撞不周山,把天柱
  撞折,以至于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位。其实这种观点挺好笑的,因为它总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杞人忧天!
  如果我们将现在的教材与过去的教材对比,我们会发现,鲁迅文章之所以近年来频频被削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教材里的鲁迅文章放多了。如果我们不适量地削减鲁迅作品,又如何从篇幅有限的教材里引入另一些优秀作者的文章呢?时代在进步,百花园里愈发需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至于有人担心鲁迅文章在教材中的减少,会使得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日渐式微。其实这种担心窃以为也有些多余。难道我们对于鲁迅的学习,就只局限于教材里的那几篇文章吗?须知,教材里的鲁迅文章,只是一个引子而已,真正对鲁迅精神的学习与体悟,远在教材之外;而且,只要我们的社会一日未真正和谐,鲁迅文章就依然会有市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俞樾参加礼部科考。当时的考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在卷首首句答曰:“花落春仍春。”对于鲁迅文章被削减,我们也可如是观。
  注:俞樾,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1850年因“花落春仍春”而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获得朝考第一,并从此声名鹊起。
 

共工怒触不周山九:大舟山游记_350字


  大家都知道,上古时期,水神祝融和火神共工打仗,结果共工输了,它恼羞成怒,撞倒了充当擎天柱的不周山。当然,这是神话传说。可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人到了美丽的大舟山,不知道它是不是传说中被撞到的“不周山”呢?
  大舟山位于古嬴城遗址,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龙,在平地上左拐右拐,走到山脚下,之间到处都是青翠的树木,它们把大舟山装扮得像着迷彩服的士兵。
  我们来到四大神兽殿堂。四大神兽本是动物,在这里却被塑造成一个个张牙舞爪的人像,是不是人们觉得只有张牙舞爪才能起到神兽的保护作用呢?
  登上山巅,大舟山风景一览无余,晶莹的湖水掩映在青翠的树木之中,湖水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我想,这个湖是不是共工撞出来的呢?
  虽然,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舟山,但是并没有探测出它是不是传说中的不周山。所以,我还要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莱芜市实验小学四年级:陈子超
 

共工怒触不周山十:世界起源——女娲补天(3)_400字


  自从女娲造完人后,世界有了万物,从天空中飞来了两位神灵。分别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他们在昆仑山上大战了三天三夜,终于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觉的没有脸面见世人,大怒之下一头撞倒了不周山。不周山是顶天的柱子,共工将它撞倒了,西边的天轰隆的一声塌下了一个大窟窿,人们可遭殃了。
  洪水从窟窿里涌下,将人们淹没在洪水之中。天火也出来了,将人们烧成了灰烬。
  女娲看到自己的子民死的死,伤的伤。有一些人逃到山顶可是山上的飞禽走兽将它们吃掉了。于是决定将那个大窟窿补上,可是需要七彩石,女娲本以为七彩石很好找,可是她上了山才发现全是一些零星的碎块,他已经找到了六种七彩石,最后一块在一眼清泉中找到了。女娲将七彩石放到了一个大洞里,用天火冶炼了七天七夜,将七彩石练成了很粘的液体。女娲将它们放到了一个大盆里,想那个大窟窿猛地一扑,便把它补好了。
  据说傍晚有一处五彩斑斓的地方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黄东小学四年级:关秉政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34061.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