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电影 > 莫泊桑项链10篇

莫泊桑项链10篇

时间:2018-11-07 来源:励志电影 点击:

【www.xjwk.net--励志电影】

篇一:[莫泊桑项链]虚荣的代价 ——读莫泊桑的《项链》_1200字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既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莫泊桑在其《项链》中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感慨,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子,为了在一次晚会上抛头露面,展示美丽和荣耀,不料将借来的一串项链遗失,为此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艰辛。而所有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却归咎于主人公灵魂深处的——虚荣。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金钱至上、等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行为观、价值观被极度扭曲。主人公马蒂尔德尽管天生丽质、美丽动人,有着女人得天独厚的美貌,但由于出身低微、缺少资产,没有跻身上流社会的机缘,最终只得屈身于一个教育部的小职员,过着粗茶淡饭、辛勤劳作的生活。
  正是由于虚荣心的作祟,在这个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里,对贫贱生活的不满成了马蒂尔德一切痛苦的渊源。在她看来,女人的资本,就在于她们的容貌、风韵和诱惑力,在于她们天生的机警、出众的本能、柔顺的心灵。她自视甚高,天性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为了享受那豪华的生活而生的,可愿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却使得痛苦与她如影相随。
  在莫泊桑笔下,马蒂尔德是典型的“这一个”。她贪图享受、耽于幻想。她不甘贫贱的日子,却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不满物质的贫乏,一味醉心于奢侈的追求。她时时幻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欲刺激,但又只能深陷于物质和精神双重痛苦的泥沼里不可自拔。主人公病态的人生观使她成了一个对现实生活满腹愁怨、无所适从的“怨妇”。
  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什么都没有。可是她偏偏只喜欢这些。只希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失望、忧虑,自惭形秽,使她连比自己富有的同学也不去看了。面对丈夫得意洋洋带回来的舞会请柬,虽内心渴望已久却怒形于色。为了参加这次晚会,在丈夫倾其积蓄为她新买了裙袍之后,又为没有像样的首饰愁眉不展、焦躁不安。从朋友处借来的项链使她得意忘形,又成为她日后债台高筑的渊薮。舞会上,她陶醉于虚荣的欢乐里,满足于容貌的胜利,而对地位卑微、衣着寒伧的丈夫置若罔闻。就连寻找出租马车,也嫌披着家里带来的简朴衣裳与舞会上的豪华气氛不相称而匆匆逃遁。
  乐极生悲。性格就是命运。在确认项链丢失后,马蒂尔德为赔偿朋友的项链欠下了巨额债务。生活再度跌入了低谷,为早日还清债务,她不辞辛苦,拼命劳作,经历了十年令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十年后,当她再次见到佛莱士洁夫人,朋友告诉她“那挂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时,真的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读到这里,我们不仅为莫泊桑的结构艺术拍案叫绝,更为主人公马蒂尔德因为虚荣而付出的代价扼腕叹息:假如当初告诉朋友真相后,结果又将如何呢?
  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河南洛阳市23中学初二:康思伊

篇二:[莫泊桑项链]虚荣的代价——读莫泊桑《项链》有感_600字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这个年轻貌美,着装华丽的女人身上,谁会想到她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劳动妇女,谁会料到她为了这一刻却付出了十年的青春,而所有悲剧的根源,却归功于主人公灵魂深处的虚荣心。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美丽动人但出身低贱的女主人公蒂尔德,不甘落入一个小职员的手中,过着平淡无味,茶余淡饭的生活,她的欲望,以及社会的这一切也诱使了她虚荣心的滋生。
  在这个虚荣的舞会上,一切的一切也是为了掩饰自我的虚荣心,一切的一切也是为了掩饰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贪图享乐的浮躁内心。她无疑是舞会上最亮丽的焦点,但是她不会想到这是她用10年青春换来的一个梦。
  终于,她为自己的虚荣心付出了代价,剥夺她的青春无疑是对她最大的惩罚。蒂尔德为赔偿朋友的项链欠下了巨额债务。生活再度跌入了低谷,为早日还清债务,她不辞辛苦,拼命劳作,经历了十年令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她的虚荣到了崩溃的边缘,她渐渐意识到了何谓自欺欺人。莫泊桑笔下结局更是对这一切的讽刺与调侃。
  在当时的社会,过度的虚荣心也不必感到奇怪,正是因为在这个金钱至上,思想封闭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发生了极大的扭曲。虚荣是人们的普遍行为。其实我们不必太在意某些东西,不需要在别人面前打肿脸充胖子。表面上的荣耀都是华而不实的,只有从心中渗透出来的气质与品质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莫泊桑写作的意图无非要是打击当时社会的思想,以及讽刺人们过度虚荣的愚蠢,他们终将会像女主人公一样付出相应的代价。
 
    初二:丿灬逆

篇三:[莫泊桑项链]细品小说《项链》_800字

  莫泊桑,我相信爱阅读的人都认识他,他与契科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有三百余篇,他的代表作《项链》更是享誉全球,让人拍案叫绝。
  在妈妈的倾情推荐下,我阅读了莫泊桑写的《项链》。《项链》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总共3500字左右,内容以叙述体展开,以题目《项链》本身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一路带领我走进女主人公玛蒂

篇四:[莫泊桑项链]《项链》-必然与偶然_500字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烩炙人口的作品。在小说中,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里作者把路瓦栽夫人的不幸归于生活中偶然的机遇,这是不正确的。路瓦栽夫人无论是其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思想的产生,还是其悲剧性结局的出现,都有着内在必然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到了莫泊桑所处的19世纪,这个社会所固有的一些弊病也愈加暴露无遗。比如,一方面金钱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马克思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凡我的一切个人的本质力量所不能保证的,我凭借货币都能做到。”在那个社会,以貌取人,权势和声势同金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泛滥。另一方面,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又被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所笼罩。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灯红酒绿,繁华无比,实质上却是虚弱,腐朽奄奄欲亡。
  路瓦栽夫人因为丢了项链而含辛茹苦了10年,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偶然性。实际上,丢项链只是一个直接原因。象路瓦栽夫人这样的人在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等思想支配下是必然要遭到挫折的,即使不是丢项链,也可能因为其它原因而酿出另外的悲剧。
 

篇五:[莫泊桑项链]读《项链》有感_600字

  读完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个出身贫寒的漂亮姑娘。出于无奈,她嫁给了一个小职员——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他的丈夫十分疼爱她,她却不满足于现状。一次她的丈夫拿回来一张请柬,是他们科长的聚会。她为了在聚会上风光,买了一件漂亮衣服,又向朋友借了条项链,她果然在聚会上艳压群芳。可聚会结束后,项链却不见了。这个贫寒的家庭到处借钱,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朋友。可为了还债,他们起早贪黑,她的美貌在劳作中消退了,她变得跟平常妇女没什么两样。一次她和朋友在街上遇到,她将真相告诉了朋友,朋友大惊,其实,那条借她的项链是假的。
  整个故事让我十分有感触,那个贪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在脑海中浮现。我开始反省我自己,我总是一味地追求名牌的东西,不管价格多么昂贵,其实,我真有点像《项链》中的女主人公。跟妈妈去买衣服,那些普通的、便宜的我全都瞧不上,总是买那些昂贵却华而不实的,想起妈妈付完钱后皱起的眉头,我心里真是惭愧极了。其实,外表打扮的光鲜亮丽有什么用呢?那只是虚荣心的体现罢了。我们应该懂得满足,不要一味追求那些虚荣的东西。《项链》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应当克制自己,别让虚荣心作怪。因为虚荣的人终将失去一切。
    六年级:郭佳绮

篇六:[莫泊桑项链]《项链》_1200字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致默默无闻。”
  ——题记
  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在书架上抽出一本《莫泊桑小说集》,轻轻翻开书页,看到了其中一篇短篇小说——《项链》。
  它讲述的是一个小职员骆尔塞的妻子为了参加上流社会的晚会用丈夫买鸟枪的四百金法郎买了裙袍,还借来了好友伏来士洁的钻石项链,在晚会上脱颖而出。回家后却发现项链丢了,在寻找多日都未找到的情况下,他们借钱买回价值三万六千金法郎的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物主。此后的十年里,他们拼命地打工赚钱才还清了债务。后来,偶遇好友伏来士洁,才知道那时候借给她的不过是价值五百金法郎的赝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在晚会中引人注目,受人尊重?谁又能说这是一种奢求呢?命运真的让人无法捉摸,一条项链就足以让她或平步青云,或一落千丈。曾经的美丽,无法留滞,又有谁真的知道,自己下一秒钟,会是什么?在当时的社会,华丽的首饰就是一种富贵的标志,也是满足人们虚荣心的一种方式,我从中也深刻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本质和豪华败坏的社会风气。
  其实人们都知道虚荣心这个东西只是徒有的虚名,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为其所动。一句阿谀奉承的话语,一个望尘莫及的眼神,一场光彩夺目的聚会,都会让人得到虚荣心的满足。有时还要刻意的去谋取:遇到别人,就会谈及自己与某某名人见过面,有某某富贵亲戚……然而,靠着别人才能获得的荣耀,只能证明自己是无足轻重的。
  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是:“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帷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以前在她生活得能够吃饱穿暖的时候,她总是幻想着,但当她失去了一切,不再有佣人帮她,而是她自己在做粗重的家务活时,她才开始怀念自己原来的生活。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倘若当时她肯放下永无休止的幻想,去脚踏实地做一些有意义事情,她现在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想,应该会过得更好,也不至于会因为还给别人一条项链而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自己。这个暑假里,我总是感到生活的无聊,时间的漫长,总是有时间去玩和休息。殊不知,开学后又有怎样繁重的作业和紧张的学习等待着我,放学后不求能够到哪里玩,只是睡上一觉都已经觉得是种奢侈了,于是就开始怀念起暑假的日子。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执着于追求曾经的记忆。其实,那些所谓的过去,对于一个人来说,远没有未来重要。因为无论怎样追寻,过去都是自己再也无法到达的地方,所谓开心,所谓伤心,都已化成记忆。失去的,永远都不会再回来。
  我们所能做的是,与其畅想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
    初三:姚梦鸽

篇七:[莫泊桑项链]快乐你懂得_500字


  “她有神奇的魔法,是开心大喇叭,

  让我的世界千变万化。

  她是旋转的木马,有彩色的烟花

  把所有烦恼一点一点融化。”

  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追求,而快乐自然就产生了快乐之歌。“祝你健康快乐!”这句话,在朋友间的祝福语中,可以说是频率最高的一句。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都愿意抛弃烦恼,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这里让我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她为了能在朋友的舞会上出点风头,显示自己的华贵,让虚荣心得到满足,自己的心也快乐些。便从朋友那里借来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没想到项链不幸丢失。为了赔偿这条项链,丈夫到处借债,夫妇俩节衣缩食,背着沉重的债务,经受了十年艰苦的折磨,终于还清了债务。可见路瓦栽夫人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却为此经受了十年的艰难困苦的烦恼。所以由此可见:快乐不是由金钱来衡量的。

  “跟着我一起出发,你就是superstar,明天的美好生活要一起到达。”抛开自己的不愉快,全身轻松起来吧!明天还是美好的,把所有烦恼一点点的融化吧!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含义。但不管自己怎样理解,“能够让自己在弯曲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乐的心情,”始终是我们的追求。
 
    六年级:王茜

篇八:[莫泊桑项链]2016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实也确是如此。因为立意的问题即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问题,词句如外衣,立意乃灵魂。对考场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深刻,三是新颖。审题过关,立意的正确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强化的是对后两者的训练。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价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虚实、繁简、正反、因果、有无之辩,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此,提供五种思维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炼意方面对考生们有所启示。
  1.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我们能否找到那些风景呢?王安石的名作《游褒禅山记》,由一次败兴的游山生发出独有的感怀:无限风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险峰,没有志向的人是无法领略的;自己已然尽力便可无怨无悔,旁人还如何会讥笑我们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
  对寻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场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结果,超前预见求深刻
  一般来说,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们的文章仅仅为了说明尽人皆知的现实情况,立意也不过如此。而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照此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才是考场作文深意之所在。无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均可展现作者非凡的认识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常常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做出思考与判断,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5.由相信而怀疑,步步探寻求深新
  前辈学问家曾说过类似的话:交朋友要真诚,将心比心,在疑心之处不疑;而做学问要多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在不疑之处生疑。写文章也要有这种怀疑精神,要敢于问:大家说对的一定对吗?流行的东西一定好吗?以前别人都是这样看的,现在还应该这样看吗?历来如此的就必须坚持下去吗?……
  能够对“历来如此”或“处处如此”表示怀疑,能够对某些潮流形成“反动”,是一种思想解放,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只有对人们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见形成质疑,才能够上下求索,发现生活的深意。许多考场作文也正是在“怀疑一探索一相信”中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内涵的。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活》中云:“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敢于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气所在;而长于追求文意的深度,则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们坚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诸美中最为迷人之美!
  ——文章炼意,三思而行。
  第2讲使用素材的技巧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如2008年上海作文题是“他们”,不少学生都选取了城里农民工这一群体,可有一位考生却写农民工的子女,选材角度新颖,获得了该年度惟一的满分。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写考试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汤寡水,无滋无味,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视而不见呢?我们以为,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微博](课程)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看一段文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这是2009年安徽考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中的文字,不说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赤壁怀古》,哪个不为我们熟知?语文课本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素材的宝藏啊!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看一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看一例: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看一例: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把史料与自己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有追求、能担当的青年的强烈的心声。丰富真挚的情感为文章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第3讲拟题的技巧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好的标题恰是善睐之明眸,盼兮之美目,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使读者怦然心动。简捷醒目有文采的标题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拿下第一个得分点。
  好的标题,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如何拟写标题呢?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一、常规拟题法。
  1.直接套用话题拟题。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如2009年辽宁卷话题“我说90后”的标题《为“90后”正名》《“90后”QQ实录》,广东卷的《成败皆因常识》《常识之美》。
  2.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如2009江西卷的《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以人物入题,2008年全国Ⅰ的《当记忆流经汶川》是以地点入题,《震灾无情,人间有爱》就是以事件入题,《自豪,我的祖国》以情感入题,《难忘的日子》以时间入题。
  3.以材料的寓意入题,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全国卷Ⅱ的《机遇在于发现》、浙江卷的《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二、创新拟题法。
  常规拟题法很难拟出新意,却很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三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好的标题需有创新精神。考查优秀标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方式:
  (一)修辞创新
  1.引用
  引用的对象可以是诗句、名言、格言、警句、歌词等。例如:
  2008年湖南考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写同窗情、亲友情,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形象性。
  2008年辽宁考生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引用歌词,说明青少年需要得到成人的正确认识。
  2.化用
  当然,好的标题最好应该有所创新,在引用的基础上应作些变化,即修辞学上点化手法的运用。例如:
  2009年上海考生的《切不要管中窥豹》:化用成语“管中窥豹”亮出鲜明观点。
  2009广东考生的《一蓑烟雨任江平》:化自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3.仿写
  仿照名家名篇,自然也有一番趣味。如:
  2009广东考生的《别拿常识不当干粮》:仿自电视剧《别拿村长不是干部》。
  2008吉林考生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仿的是毕淑敏的同题散文。
  2008全国卷Ⅰ一考生的《当记忆流经汶川》仿的是07山东满分作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4.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使标题显示出含蓄蕴藉之美。我们看这些实例:
  2009年浙江考生的《走在思念的琴弦上》,感性与知性并存,极具煽情色彩,恐怕读者的心弦也已被拨动了。
  2008山西考生的《爱,撑起希望的天空》,形象生动,富有动态之美,更兼宏大之气。
  5.比拟
  即在标题中运用拟人与拟物的手法,使标题更形象、生动。如:
  2009浙江考生的《缠绕在脚的炊烟》: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标题具有了一种诗情画意。
  2008云南考生的《变味的善良》:善良也有了味道,拟题可真够大胆的。
  2003年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不看文章,还以为写的是化蝶,其实是借蝶写人。
  6.设置疑问
  标题用疑问的形式出现,把问题一下子摆在读者眼前,彰显思辨色彩,犀利而又深刻。
  采用设问: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一招鲜还能吃遍天下吗》《走别人的路?》。
  采用反问:如2008年全国卷Ⅲ的《爱,难道错了吗》”。
  采用选择问:如2009年江西卷的《是拍卖还是销赃》。
  7.双关
  如2001年的《生命“诚”可贵》,真是妙极!裴多菲名句“生命诚宝贵”中的“诚”是副词,“诚然”之意,作者运用双关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眼睛倏地一亮。
  8.对举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两名作者的观点态度,深刻揭示主题。
  2008全国卷三《莫让“爱心”变“黑心”——给“黑心者”的一封信》
  9.呼告
  以呼告拟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008年四川卷的《海子,你应该学会坚强》,再次引发人们对当年诗人之死的深沉思考。
  2008年全国卷Ⅰ的《妈妈,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孩子,不哭》《你们,不会孤单》令人动容。
  (二)反常创新
  1.数学算式
  有时候在标题中运用一些数学算式,会取得一般语言文字难以取得的效果。
  如:2008年全国Ⅱ的《善举拯救》:简洁利落,文章中心让人一目了然。
  2.边缘用语
  现代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语言词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出现了不少交叉与边缘用语,把这些语言运用到标题中,会体现出写作者开阔的视野。如:
  《拍卖“诚信”》运用了金融用语;《吴良心病历》运用了医学用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运用了广告用语;《心灵的审判》运用了司法用语;《诚信旅店》运用了旅游用语。
  3.镜头特写
  即在取标题时不妨运用一下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更能使文章的标题产生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如下面这些标题:
  《秋风萧萧菜市口》:剪辑谭嗣同临刑前的悲壮环境作标题,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眺望长安的李白》:以李白最具特征性的动作披露李白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使标题具有了外在的张力美。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可能碰到的更多的是一般性的题材,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刻意求新,避免标题的通俗。实例:
  《2010,我的夏天》:较之《暑假记事》,无疑有了一种别致美。
  《天地之间走来一个我》:比自我介绍一类的标题更有一种大气。
  《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克服了“我的同学”一类标题的呆板,具有了一种灵动。
  《我的第25小时》:比起“珍惜时间”和“挤时间”一类标题,自不可同日而语。
  《倾听花开的声音》:见到了太多的“感悟生活”一类的标题,见到这标题,我们会更多地感到一种诗意。

篇九:[莫泊桑项链]享受快乐_1500字


  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追求,“祝你健康快乐!”这句话,在朋友间的祝福语中,可以说是频率最高的一句。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都愿意抛弃烦恼,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推移,身份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快乐的要求也会随之变化。记得60年代时,我国遭遇百年未遇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人们以能饱吃一餐饭为最大快乐,如能吃饱肚子,宁愿走几十里路去享受这难得的一次“口福”。可目前,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都以“吃要讲究营养,穿要高档漂亮,住要宽敞明亮”为标准,谁还会为填不饱肚子而担忧?而那些日进万金的大老板们,正在为钱无处挥霍而大伤脑筋呢!那些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为如何继续高升,怎样多捞外快而愁肠百结呢!
  这里让我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她为了能在朋友的舞会上出点风头,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让虚荣心得到满足,从中得到快乐,便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没想到项链不幸丢失。为了赔偿这条“昂贵”的项链,丈夫不得不到处借债,夫妇俩不得不节衣缩食,背着沉重的债务,经受了十年的艰难困苦的折磨,终于还清了债务。可见路瓦栽夫人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却为此经受了十年的艰难困苦的烦恼,美好的青春时光,就在生活的重负下过早地失去了曾经美丽的容颜,付出了人生最惨痛的代价。
  那究竟什么是快乐?我认为快乐不是拥有了多少金钱,获得了多大的权力,快乐不能以物质和财富来衡量,优越的生活不一定是快乐的全部,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有一天,我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亲眼看到一对老夫妻坐在一桌简单的饭菜前,你一箸我一筷地互相谦让,就着几样他们亲手栽种的小菜,频频举杯,共进晚餐,他们的表情是多么的幸福,心底是多么的快乐!我想,当他们在地里干完一天的活,在回家的路上你赶牛来我挑柴的时候……我再一次被他们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锲而不舍的追求所感染,是啊,他们远离了权利,也并不富有,可他们以劳动为快乐,因收获而开心,过着平静而又惬意的生活。在那一瞬间,我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而感到满足。
  每天傍晚,在我们店门前匆匆忙忙经过的行人中,有许多唱着家乡小调,飞快地踏着破旧人力三轮车的“破烂王”们,尽管他们的衣服是破旧的,头发是蓬乱的,脸上布满了灰尘,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挣来了并没有很多钱的那种喜悦心情,却让人感到羡慕,因为他们享受了劳动后收获中得到的真正的快乐。
  曾经看过几米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名字叫《露露的功课》。画面很简洁,一个小女孩带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面下面是几米配的属于他的特有文字:“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样飞,日子一样很快乐”。一直喜欢几米的漫画和文字,这幅画面看过后更是久久不能忘怀,常常想当你用豁达开朗的心,去感悟生活时,你就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
  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象露露一样学会欣赏,让生命归于简单,让快乐成为一种心情,就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自己的心境也会豁然开朗,就会发现即使自己是个非常平凡的人,没有超凡的才华,没有非凡的智慧,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日子一样很快乐。
  人生在世,会有许许多多的期盼、梦想……然而,有许多的时候不会成为令人陶醉的现实。这时我们就应该象露露一样淡泊地对待自己梦寐以求而终未得到的东西,更好地珍惜自己所能够拥有的,就会发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多了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了一些心灵的重负。原来得到幸福快乐并不是很难,只要你善于去发现。
  试想如果路瓦栽夫人也有露露一样的心态,对待生活淡然一点,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路瓦栽夫人的生活也会大不相同,虽不是富有却一定很幸福、很快乐。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会赋予快乐不同的含义,但不管你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感悟,能够让自己在弯曲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乐的心情,始终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北京市汇文中学高一:甲嘉城

篇十:[莫泊桑项链]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1、祝愿法
  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就是这样。
  2、评议法
  记叙文结尾,篇末往往有个简短的评议或评述。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文章始终贯穿着某一件事物,并以这件事物作为故事的终结。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
  “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文章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
  “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7、烘托法
  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
  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文章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对比法
  结尾时,把人物或事件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使之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结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诡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10、绘景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1、时空法
  结尾处点明时间或地点。如《海市》:那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庙岛群岛。
  12、怀念法
  文章结尾处表达出深厚的怀念之情,给人们留下不尽之思。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就在结尾处表达了这种感情: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
  13、意外法
  文章结尾,使人感到出乎意料。如莫泊桑的《项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4、总结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
  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15、呼吁法
  文章结尾,向读者发出呼吁。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6、照应法
  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
  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
  《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7、特写法
  在结尾处,把文中所写的人物用“特写镜头”描写出来。如《草地晚餐》的结尾: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30796.html

上一篇:700电影网9篇
下一篇:落日之后10篇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