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人物 > 理想国读后感8篇

理想国读后感8篇

时间:2018-11-06 来源:励志人物 点击:

【www.xjwk.net--励志人物】

理想国读后感一:读《理想国》有感_1000字


  “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人间的根下,千年古苍,再度延长,长得从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岁月中,从零到无穷大的英雄人物与哲学勇士,用自己的热血洒磨了光阴,熏暖了人间烟火,来染出他们追求的正义与智慧。
  凝聚着对正义与善的追求,将它们用文字对话的形式来跃然纸上,这新颖的模式,也构成了柏拉图的一大独特风格,才能被后世远远流传。
  《理想国》采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以苏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的串联出一章章有规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样隽永。全书大致阐述了柏拉图关于对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小说里的人物通过深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国度的臆想蓝图。
  而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苏格拉底:如果那么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类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兼美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里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
  格劳孔:那么是最美丽的了
  苏格拉底:再说,最美的老是最最可爱的
  格劳孔:当然了
  苏格拉底:那么,真正的受过乐的教育的人,对于同道,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可对于浑身不和谐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劳孔:对心灵上有缺点的人,他当然厌恶,但对于身体有缺点的人,他还是可以爱慕的
  ……
  诙谐幽默的温婉的对话,很有张力,对人性的可爱和心灵的交融,是简单中的华丽。不知道可不可以将它和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相联系上,人正是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才会熠熠生光。
  心灵就像裹着一层柔软的浆汁,温热的如同糖浆般的黏稠,人在不断地选择着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独善其身,彼此灵魂间的沟通是最最美丽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虽小说的主题内容是关于对理想国的建立构想,背负着脑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对人类的柏拉图式灵魂间的爱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却远远超过了我对理想国度和哲学城邦的感悟,让灵魂可以有所依靠,让肉体找到归宿。
  当历史的车轮载着这些几千年前的哲人们用心铸就的讲稿驶入二十一世纪,是这样薄的一本书,记载着对理想国邦和美的托念,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无法承受的重量,这是日日夜夜用心叠加出来的追求的力量,它厚重,文字依然清晰,思想依旧延续,延续着我们世世代代对心灵最深处的那种渴望的追求折射出最苦涩的魅力……

理想国读后感二:生活在别处_1200字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的一本书,可惜我没有看过。所以我的文章顶多盗用一下他的书名,里边的内容绝对不会叠合。用一句影视界很火的话说“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鲁迅的话。今天就是旧历的三十,我在家里呆着特没劲,就冒着零下10多度的天气来上网了。放假了,没有一个同学朋友找我,如黑莲花盛开以后空旷的寂寞。
  生活在别处,生活在了一个人也不认识但是因为一个早拆迁了的精神病医院而闻名遐迩的紧凑的小镇里。也不在小镇的繁华地段,所以要走大约2里路那么远的路程才能找到一家网吧。小镇的经济水平显然同中国飞速发展的节奏脱了轨,网吧的网速比拨号网络还慢,除了上不了QQ不说,而且会时不时的死机。即使是这样,网吧里的人们仍然乐此不疲。
  前天还和哥哥一块上街来买些爆竹和对联,想上会网,找了大半天愣是没有找见。人生地不熟,连个网吧也找不见,今天还是问一个七八岁的的小孩子才找到的。生活在别处,虽说认得东西南北,但是自己的头脑中始终充斥着一种孤苦的流离失所的感觉。和最近几天比起来,我真觉得自己2007在学校里呆着的一年像是回家一样。所以现在要我把那篇文章的后几段写下去的时候,我会有一种自己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从放假到现在也有5天了,本来想趁着寒假没有同学朋友的打扰从失败中起立,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狠命地学习,但是从早上一起床到晚上脱衣睡觉之前,自己始终拿着遥控器不放。所有的台挨着换,所有的节目挨着看。从央视的音乐演唱会、体育NBA、科技与自然到地方台的武侠片和喜剧片,成了地地道道的。虚度年华,谋杀自己。生活在别处,完全乱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节奏和目的。
  假前还买了几本鲁迅先生的杂文集,想丰富一下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变得深刻一些的,但是回家时没有拿回来,怕自己读不完。有自知之明。带回一本书,王小波的集子,很久之前就买上了,但是到现在也没有看了多少,只是把《黄金时代》、《唐人故事》、《理想国与哲人王》全部和《白银时代》的一部分给看了,《青铜时代》根本就没有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把王小波推崇至和鲁迅先生、钱钟书一样的高度,一样的地位。我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对比过他们三大家的,这里就不说了。
  我好恨,恨自己的不懂得珍惜时间。但只是我好恨,却没有进一步的措施来补偿。如果非要说自己在努力做什么进行补偿的话,就是最近又在试着写一个中篇,但是和先前的几篇一样始终找不见很顺畅的感觉,没有自己在学校上玩自习时,在明黄的灯管下那样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人物的对白也很苍白无力。他们随着我一起生活在了他乡,生活在了别处。
  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感慨总是颇多的,但是自己却一点写诗的灵感也没有。爸爸妈妈和哥哥都在,自己也不算是孤苦伶仃的样子。但是就是找不到在故乡小城里那种妙不可言的熟悉感与莫名其妙的亲切感。
  生活在别处,惆怅总是少不了的,但是感慨都随寒冷的节气冻结了。
  网吧外已经响起了轰鸣震耳却满含喜庆的爆竹声,我知道马上就要过年了,但是一点过年的感觉都找不到了。生活在别处,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买。不过自己平时买的衣服稍微洗一下就足够应付这一年了。这时候我又想起了村上春树这个很独特的作家,不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或许又在写些“生在此侧,死在彼侧。我在此侧,不在彼侧”的句子吧。
  我不是村上,我只是一个丢失了目标,丢失了生活乐趣的人。我想说的是:生活在别处,也要恣意地穿行。在18岁来临之前继续做自己肆意妄为的孩子。
 

理想国读后感三: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理想国读后感四:欣赏名著_1500字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人类所完成的一项最了不起也是最困难的技巧怎样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想读,我不喜欢它,我以为我赢了。
  可实际上,我输了。我努力和《白鲸》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我付出了代价我失去了阅读名着本应得到的有益的东西。
  后来,我自觉地回到《白鲸》上来了,我喜欢它,而且每读一遍,我都发现一种新的乐趣。
  什么是名着呢?名着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
  名着是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
  不是很多书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算一下自从人类第一次用凿子打制石器以来出版的所有着作,名着只占了其中极微小的一部分

理想国读后感五:古希腊优秀教师——苏格拉底_3000字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古希腊优秀教师——柏拉图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着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一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收到照顾。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给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年龄特征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理想国读后感六:[7月渴望]我渴望诗意的生活_1200字


  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上的窗花。伸向天空的枝桠,闪着绿色的棱光。生活存在于一种无言的静谧中,如夏夜里繁星闪烁的浩瀚夜空下,被黑暗笼罩着的空气里四下弥漫开一种诗意的惬意。这便是诗意的生活。
  诗意,生于诗歌,生于理想国。饱含希望与温柔,如晨曦中沾满露珠的洁白梨花,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被晨光从黑暗中一点一点拥入怀抱,也不喜形于色。生活,存在于盘古开天鸿蒙初辟,为了什么或仅仅只是存在了并活着。这是很现实的东西,哪怕精神世界被摧毁,文化世界一片空白,生活依旧会存在。而我期待的,是诗意的生活。在固有的单调重复中做一朵惬意坚守的白色梨花。
  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彻底清。怀揣一颗诗意的心,且行且欣赏。白日里,闲来无事,换上素衣长衫,烹茶煮豆邀僧家,换盏之间言语攀谈,舍去俗心入得伽蓝。不感世道荒唐,不恐仕途仓皇,不笑世人猖狂,不悲世事虚妄,不哀人情浅薄,不寻世外良方,不疗世上沧桑。松下见衲子,亦不问道义。下山归家,暮色四合,见炊烟袅袅,不知何处为家。便生出一份泰然来,索性借宿树下。诗意,从来不是展现在言语间,亦不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诗意,只是一份与自然相合的自在心境。
  入夜,凌晨时分,渺远的星辰闪烁。想起故人逐渐化为萍水相逢的过客。他们如在我们的世界里盛放的烟火,在天幕中曾经绚烂如星辰,然而他们终将离去,教导我们什么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邂逅的意义,永远都在光华交会的瞬间,相守是有限制的,再长也长不过生命。诗意的生活在于释然,我们不强求任何缘分,不坚持任何该走的人一定要陪我们走过漫漫余生。珍惜每一天,把心放在美好的当下,如茨维塔耶娃曾经说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着窗牖,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诗意的充满了我们的心灵,悲伤便无处躲藏,世间不如意的感情都无关轻重,我只想诗意的生活着。即便是独自,也觉得草在结籽,风在摇树的叶,我这样生活很美好。无眠的夜晚也不会心忧,静静看星辰的闪烁。
  诗意的生活,让生命在时间的蔓延中闪着光亮,使我们在这个寂寞的世界上独自行走时不再那么孤单。眼中装满孔雀蓝的河水和深绿的山峦,诗意的生活着,心如在孤独尘世中开出的一朵白莲花。
  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上的窗花。伸向天空的枝桠,闪着绿色的棱光。生活存在于一种无言的静谧中,如夏夜里繁星闪烁的浩瀚夜空下,被黑暗笼罩着的空气里四下弥漫开一种诗意的惬意。这便是诗意的生活。
  诗意,生于诗歌,生于理想国。饱含希望与温柔,如晨曦中沾满露珠的洁白梨花,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被晨光从黑暗中一点一点拥入怀抱,也不喜形于色。生活,存在于盘古开天鸿蒙初辟,为了什么或仅仅只是存在了并活着。这是很现实的东西,哪怕精神世界被摧毁,文化世界一片空白,生活依旧会存在。而我期待的,是诗意的生活。在固有的单调重复中做一朵惬意坚守的白色梨花。
  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彻底清。怀揣一颗诗意的心,且行且欣赏。白日里,闲来无事,换上素衣长衫,烹茶煮豆邀僧家,换盏之间言语攀谈,舍去俗心入得伽蓝。不感世道荒唐,不恐仕途仓皇,不笑世人猖狂,不悲世事虚妄,不哀人情浅薄,不寻世外良方,不疗世上沧桑。松下见衲子,亦不问道义。下山归家,暮色四合,见炊烟袅袅,不知何处为家。便生出一份泰然来,索性借宿树下。诗意,从来不是展现在言语间,亦不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诗意,只是一份与自然相合的自在心境。
  入夜,凌晨时分,渺远的星辰闪烁。想起故人逐渐化为萍水相逢的过客。他们如在我们的世界里盛放的烟火,在天幕中曾经绚烂如星辰,然而他们终将离去,教导我们什么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邂逅的意义,永远都在光华交会的瞬间,相守是有限制的,再长也长不过生命。诗意的生活在于释然,我们不强求任何缘分,不坚持任何该走的人一定要陪我们走过漫漫余生。珍惜每一天,把心放在美好的当下,如茨维塔耶娃曾经说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着窗牖,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诗意的充满了我们的心灵,悲伤便无处躲藏,世间不如意的感情都无关轻重,我只想诗意的生活着。即便是独自,也觉得草在结籽,风在摇树的叶,我这样生活很美好。无眠的夜晚也不会心忧,静静看星辰的闪烁。
  诗意的生活,让生命在时间的蔓延中闪着光亮,使我们在这个寂寞的世界上独自行走时不再那么孤单。眼中装满孔雀蓝的河水和深绿的山峦,诗意的生活着,心如在孤独尘世中开出的一朵白莲花。
  高三:滕宇璐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行文流畅,简洁,充分阐释了诗意般的人生。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文中,作者将诗意比作惬意坚守的白梨花,赞美了梨花坚强的一面。“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彻底清”可以看出作者孤傲高洁,不入俗流。
  美中不足的是:全文偏冷色调,梨花是刚与柔的高度统一,做人作文如能若梨花一样,刚柔并济,含蓄婉约,方能既接地气又不止落入俗套。
  寓情于景,实为一篇佳作。
  点评老师:苏璐璐 

理想国读后感七:2011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旧书_1200字


  旧,是个哀伤的字。正如它的结构——一日被一墙阻隔,我的记忆被时光阻隔,它徒留下幻影,昔日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旧”于是危险,因为我无法判断它是否真实。纪伯伦说:“诗人用云雾塑成形象,他也是废墟中捏弄残灰的王。
  ”云雾与残灰,区别于何方?书与旧是同一的——书承载着旧的重量,旧编织了书的涵养。曾经听人说起他最爱的书,我便在脑隙中搜寻我的最爱——是柏氏的《理想国》,还是尼采的《查氏如是说》?是托氏的《魔戒》,还是疯叔叔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费尽心机地拿它们来比较,落得一场空。用哪种度量衡评判?一千种眼光有一千种哈姆莱特,我不忍心为一枝独秀的奇葩而放弃九百九十九朵“略逊”的花啊。
  书于我是等价的,因我太贪婪,见不得一丁点儿损失。书都是旧的,而旧的东西都是要仰赖想象的,所以我爱书。书给我自由,使我不必拘束于现实的镣铐而能够带着镣铐起舞。在旧书中,我得以膜拜赫拉克利特隽永的残篇,也得以为唐吉诃德的癫狂咏叹,也抛泪于百年前的瓦尔登湖畔,也为饥肠辘辘的佛罗多煮一锅野菜。且不说物质与精神哪一个更值得珍藏,单就“存在了的必定有理”讲,存在了千年或许甚至万年的旧书也必定有不可被蔑视的军功章啊。它也必定再次受命为人类在时光的疆场上冲锋陷阵以求取荣耀。但旧书却不是所谓“功利”的,如若非要“功利”,那么书顶多只是个人精神的食粮。
  毕竟书只是个人的事啊。“焚书坑儒”已让国人痛恨了两千年。不为人道的是,秦始皇帝既是焚书者又是作者兼出版商。他用火烧尽一个时代积累下来的精神,把多愁善感的儒生的想象空间变作蘸含着血泪的焦土。同时,他也用篆体写下了他的书。后来,始皇帝将他的书出版在广袤的时空里。再后来,中华文明无奈地购买了这书——因货架上只有它。中国一次次地修订它,把它列为“华夏子孙必读书目”之一了。
  其实,国人斥责始皇帝只不过是这书的注脚罢了。有些书是注定要钻进人的皮骨的,这些书不仅厚重,还散发着樟脑味儿。历史就是这么一本被揉掉了封皮的旧书。想必有人要宣称“书是现实的摹本了”。现实与想象本就是扑朔迷离、难解难分的。谁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我只知道哲学家还不清楚。然而为何非得把这二者割开?这岂不类似于挑拨同胞相残?摹本论者大概起初就对旧书不怀好意吧。书是重要的,别轻易断定它的本质,否则人会因此失去很多。
  细细想来,生活与书其实异曲同工。生存着的人一边抚摸着旧文字,一边掂量如何填补后面的空白。这书日渐更新,也日渐泛黄。这就是生活啊,只不过书的主人与书的用途目前依然待定着……
  (湖北考生)满分剖析本文被评为满分作文,一方面,靠其纵横捭阖的思想力度,一方面,靠其游刃有余的驱遣文字的能力。而当把“旧书”和精神世界、历史甚至现实联系起来时,文章的容量和深度就迥异于其他文字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历史的深邃的思考,能够钻进去、走出来,运用文字挥洒自如,在众多的考生之中鹤立鸡群,的确是难得的佳作。核心亮点:立意高远,文采飞扬。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5分+表达分25分+发展分20分=总分60分
  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理想不死(选段)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
2012吉林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油漆的故事
2012吉林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油漆的故事
2012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漆工
2012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公德行得万年船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水的呼唤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手握一滴水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我珍惜,我拥有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快乐之源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2012河北高考满分作文:美丽之花开在分外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矮纸斜行闲作草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逢其时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各有千秋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爱这时代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知恩图报学做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民族的脊梁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随手的爱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就在你的伸手之间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善意之心,温暖生活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漆工的担当与品质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破除潜规则,回归社会常识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细节决定成败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多此一举的感动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补漏”的责任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做事与做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漆工的关于生命的对话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交流的无奈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那一抹忧伤的底色
2012陕西高考满分作文(选段)
2012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乐”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理想不死(选段)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灵光一现(选段)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水之大度(选段)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感受爱,感恩爱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2012海南高考满分作文:做事与做人(选段)
2012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中的赛跑
2012海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看似偶然却必然

理想国读后感八:创和谐新风,迎南京青奥_750字


  和谐,这个词反复出现在我们的书本上;协调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些句子令人备感亲切,却又引人深思。
  琴瑟和鸣,是艺术的和谐,风调雨顺是自然的和谐,国泰民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者,平静、相安、谐调、心安;谐者,配合得当、合适、恰好、温和;和谐,便是这两者的全体,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基本观点中,和谐,是批一切对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补互足、共同发展联系。
  在中国发展思想史上,从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爱”,到孟子的“老吾老能及人之老”,“幼吾幼能及人之幼”,反映了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和谐最美”的观点,从柏拉图“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公社”,反映了西方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处处是和谐,人人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倍受摧残而不绝,与这些是密不可分的。
  当所有人都忙着追求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的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面对资源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金山银山,不与绿水青山”不仅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追求。
  如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竟争日趋激烈,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只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勇敢的迎接挑战,自古有语;上下同行,其力断金,让我们共奏和谐之声!!!
 
    秦淮中学高一:王秀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28554.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