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文章 > 小文章7篇

小文章7篇

时间:2018-10-13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xjwk.net--励志文章】

小文章篇(一):舟过安仁--改成小短文_200字

  阳光明媚,清风徐徐,一路鸟语花香,青山绿水,乘船路过安仁的宋代诗人杨万里诗意荡漾,心情非常惬意。
  水波粼粼,远处忽然传来孩童的嬉闹欢笑声,杨万里循声望去,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飘来一条小渔船,船上坐着两个小男孩,他们都留着可爱的锅铲头。只见他们合力把船儿使劲撑几下,然后迅速地收起竹篙,撑起伞,坐在船头。咦,没下雨呀,天气晴着呢。杨万里很好奇:他们这是在干吗呢?看着船儿顺风畅行,杨万里不禁哑然失笑:哈哈,原来是用伞张开借助风力推动船儿前行呀!好聪明的孩子!
 
    五年级:张力

小文章篇(二):小西瓜,大文章_3000字


  2011年5月28日,天气晴朗,南京市一乡村公路横溪段。马路的两侧全是停放的小汽车,一辆挨一辆连绵好几公里,一路上全是交警在指挥。不远镇上一处会场里彩旗飘飘,会场上空还有好多硕大的彩色气球在随风飘荡,彩旗旁、气球下到处都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这就是横溪西瓜节开幕式现场,据悉当天有5万多人参加了开幕式,整个西瓜节期间约有40万人来横溪。
  横溪西瓜,何以如此火爆?为何有如此强的生命力?这得从横溪及横溪种西瓜的历史说起。
  江宁区横溪街道位于南京市西南近郊,距市中心新街口仅三十公里,总面积215平方公里,辖20个村(社区)。域内有全区最高的山——横山,有全区最大的湖——蟠龙湖,有全区森林覆盖最广的植被——龙山、云台山、横山等林网交织,整个街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极佳,是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理想产地。境内有宁丹线、安丹线、横铜线等公路交通通道,又有凤云铁路专线穿境而过,江苏省最大空港——禄口国际机场距横溪街道仅有7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利。辖区耕地面积有9万3千亩,林地面积有8万5千亩,横溪街道总人口7.6万人,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西瓜种植在横溪街道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已成为南京市早熟西瓜主产地之一。而当时,农户零散种植,粗放管理,西瓜品种以传统的大型瓜种为主,西瓜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高,影响并不大。再加上受气候、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西瓜大面积病虫害和常规品种集中大量上市。西瓜上市后,瓜农们常拉着瓜东跑西窜又愁卖;遇到雨天,西瓜要么烂在田里,要么1、2毛钱,或几分钱就贱卖了,没多大经济效益。
  如今,在江宁、在南京、甚至在长三角,只要一谈到西瓜,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横溪:想到横溪去买西瓜、想到横溪去吃西瓜。为什么会发生如其大的变化呢?
  镜头二:这里是横溪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培训室,教室里坐满了农民,虽然教室里弥漫着香烟味,但教室内很安静,只有南京市蔬菜研究所的专家在讲授西瓜种植技术,不时的有人用“笨拙”手,在小本上记录点什么,教授从品种选择、育苗移栽、大棚肥水管理、人工授粉蔬果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向农民传授了大棚西瓜种植技术。
  原来横溪西瓜经济的壮大离不开西瓜培训:据说,自上世纪70年代横溪人开始种植西瓜以来,西瓜枯萎病就非常流行,常造成瓜农无瓜可收。后来终于有人找到根治这种病的技术,但这种技术一出现就在横溪得到快速的推广,这主要就是靠开班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再培训,使得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得以推广,从而提高了横溪西瓜的产量与质量。
  镜头三:横溪种瓜大户于行阳家的西瓜大棚边,常有些来“溜达”的乡邻,不过奇怪的是,他们见到于行阳总是有些神情尴尬、欲言又止。于行阳心领神会,就主动邀请乡邻走进他家“神秘”的西瓜大棚,传授自己琢磨出来的种瓜技术,常常是送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不论是谁,憨厚的老于总是笑脸相迎。时间长了,老于的爱人不高兴了,整天忙得团团转,常常耽误自家的种植不说,还使本来就不壮实的老于常犯些毛病,所以爱人少不了有些“唠叨”。虽然每次爱人“唠叨”的时候,老于都是满口答应,可乡邻们一来,老于又带他们到田地里介绍、指导去了。
  据说,以前横溪西瓜特别容易得枯萎病,一旦得病,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于行阳一开始也遇到这个问题,但不服输的于行阳到处找人请教,最后在省农科院一位资深专家指点下,于行阳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不仅瓜苗的成活率在80%以上,而且当年西瓜还提前了15天上市,每亩更是增产了30%。所以求教于行阳的人络绎不绝。
  村民王庭柱原先只是种蔬菜,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于行阳就主动给他“开小灶”,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而且还帮他贷款建大棚,现在王庭柱的大棚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5万元,不仅自己脱贫致富了,还成了全街道出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户,出名后的王庭柱也常常主动帮助、指导其他瓜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于行阳帮扶的困难户就有200多户,帮助他们发展大棚800多亩。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于行阳还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专门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
  镜头四:6月8日,横溪街道三楼会议室。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市农委园艺处、市蔬菜所、市农林园艺站、区科技局、区农业局、台湾农民创业园、绿桥公司、天盾公司专家领导、街道领导及瓜农代表近20人,围着会议桌就横溪西甜瓜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题研讨。专家们献言献策对推进横溪西甜瓜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作了深层次的探讨。
  如上所呈现的一样,横溪西瓜经济的壮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财力、物力等大力支持与重视。首先是政府的重视与引领:西甜瓜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编制《“十二五”横溪西甜瓜产业发展规划》等就是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规划的具体实例;每年横溪都有西瓜比赛,谁种的西瓜质量好,就可以得到10万元奖金,也是政府鼓励农民种瓜的一项措施;几年前,政府就大力发展农业大棚,提出农民建钢架结构大棚可得政府补助,每亩1000元,现在全街道大棚面积已由零发展到1。2万亩,瓜农每亩增收在3000元以上,目前政府用于补贴的资金已有300多万元。第二,街道于1999年就成立了横溪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006年创建成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其旨在为以西甜瓜为主的特色林果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试种培训推广,建立一个永久的基地,提供一个示范的窗口。第三,自街道政府从2001年开始积极筹办首届横溪西瓜节以来,横溪西瓜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全街道有1。1万户3。6万人从事西瓜生产,西瓜种植面积已经由2002年的1。2万亩发展到今天5。08万多亩,总产量也由2。64万吨发展到14万吨,设施种植面积也由5249平方米发展到3。08万亩,品种从4个发展到45多个,销售产值由2112。6万元发展至4亿元,2011年人均增收可达到2000元以上。
  镜头五:这是吴楚大道横溪政府旁的商业街。大街两侧有好多瓜果类合作社,尤为醒目的是“绿桥”合作社:合作社店面设有技术培训、种子、育苗、西瓜销售等门面,形成一条龙服务,店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前来咨询、购买西瓜的人特别多,一箱箱的西瓜从这里发往江宁区、南京市以及长三角各个角落。
  据悉,该合作社的“绿王大自然”牌西瓜是横溪街道拳头产品。2005年“绿王大自然”牌西瓜发展成为南京市名牌农产品,2010年“绿王大自然”牌西瓜被认定为江苏省着名商标。目前在横溪像“绿桥”一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0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17家),入社社员8768人,带动农户3万余人,营销额3。5亿元。为了方便南京市市民能方便的买到正宗横溪西瓜,合作社于2011年在光华门石门坎、南湖小区、西康路、珠江路等4处,设立了“苏田农产连锁店”,方便南京市民品尝横溪西瓜。
  镜头六:这是横溪一处钢架大棚内两侧的景观。猛地一看就像地雷战中的战士们每人胸前背了好几个大地雷,正整装待发。仔细一瞧,原来是这边有像藤本植物一样的西瓜枝叶尽沿着支架向空中发展,一个个的大西瓜悬挂在空中;那边有一盆盆像花一样的植物,1米多高,也有一个个的大西瓜悬挂在空中。刹是一幅幅负有想象力的风景线。
  这是横溪西瓜科技含量的一个缩影。一边是横溪的西瓜立体栽培技术侧影,另一边是横溪盆景西瓜规模化生产技术侧影,像这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生产模式在横溪很多:西瓜换根嫁接技术,工厂育苗技术、方形瓜、奥运瓜等等技术在横溪不断推广;小兰、新金兰、宝冠、黑美人、网络甜瓜、红小玉等20多个西甜瓜品种在横溪先后引进、试种、推广。
  横溪西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今天;从过去的零散种植、传统种植、粗放管理,到由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带动,由西瓜示范户、大户传帮带(示范户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农户),再到街道政府重视与引领,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横溪西瓜在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中不断的走科技创新之路,利用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向现代农业进军。通过每年一届的横溪西瓜节举办,把横溪的西瓜从江宁推向了南京、推向了江苏、推向了长三角,实现了西瓜的华丽转身,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发展,推动横溪新一轮的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休闲的大建设。小西瓜,大文章,创造了西瓜的奇迹。
 
    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五年级:1239338353

小文章篇(三):行星饭短篇小文章_350字

  行星饭们,感谢你们陪我度过的美好时光,虽然认识的晚,了解的晚,但在班上一起讨论狼崽们的事,真的是最美好、幸福的一件事!
  虽然有时会给对方带来伤害,但是我想跟你们说一句Baby don"t cry,因为有我在。我常常会想到我们一起咆哮的那段时光,记得那时我们有一个愿望,想要成为蝴蝶少女,还记得我们一同走在月光下,谈论MAMA的事,还记得我们一起喜欢Hitory,我们一起失败3次,哭泣6次,再胜5次,我们一起度过了12个Christmas Day,我发现,我跟你们做朋友已经上瘾,已经不可缺少,12只狼崽在我心中排列第一重要,你们排列第二重要,我们一起疯狂,一起歌唱。我希望你们能在对我说一句:“晗姐,Call me baby!”
    六年级:吴雨晗

小文章篇(四):一篇文章感悟人生——读“小男孩的心愿”有感_400字


  今天,我向同学借阅了一本图书——《实用文摘》2012年5月第076期。
  翻开第一页,便有一篇文章,这是卷首语,文题是“小男孩的心愿”。
  文章所讲的是;在加拿大,有一个叫鲁本的小学生,一天他在一家商店经过时,橱窗里的一件商品使他怦然心动,他想要在母亲节时送给妈妈。可是这件商品要五加元,这笔钱相当于他们全家一周的开支。
  于是他靠捡麻袋来赚钱。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日不辍地捡麻袋,尽管不时受到饥寒困乏的折磨,可小鲁本依旧日复一日地走街串巷捡麻袋,因为购买橱窗内那件商品的强烈愿望始终激励着它,赋予他勇气和力量。为的只是在母亲节这天能送母亲一枚胸针。
  我被鲁本的勇气与力量感动,他告诉我要爱妈妈,给她一个惊喜;要爱爸爸,给他一次豁然开朗;要爱朋友,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要爱周围的一切,让自己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让真爱的花朵处处盛开,我们的生命就一定会更加绚丽!
 
    山西晋城回军小学

小文章篇(五):美丽的小故事_50字


  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小故事,
  多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它们们都是那么珍藏和回味,
  可是我愿意
  愿意把它们分成两半,
  一半是给金色的童年,
  一半留给美妙的青春。
 
    广东深圳宝安区华南中英文学校四年级:王文娟

小文章篇(六):文章_1200字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果换了名字:葵花向晚。很美好的已经,因为她说她向来很晚,所以她是向晚。可是也许是小果的印象更深些,所以我习惯这么叫你:小果。
  看过小果的很多文字,华美而诡异。最开始以为她和大多中学生一样,只会写一些积极向上实际并无太大意思的文章,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并且错得彻底。
  《俄罗斯方块里堆积的时光》。这是我看到的小果的第一篇文章,在十月份的《创新作文》上,当时还登了简介和照片,我记得杂志拿到那天我们几个同学和平常一样评论杂志上的人和文,当时大家都是小果端庄睿智,很漂亮。
  其实那篇文章我印象并不深刻,不是写得不好,只是那时才刚接触,所以我没有太多留意,但是总归留下了印象。后来在《满分作文》上看到小果的乐评系列,当时真的有种惊艳的感觉,文字太漂亮了。相比起来,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关于朴树的那个乐评:〈走失的气球〉。当然,〈菲靡靡之音〉的文字轻幻飘逸,给人感觉特别舒服。
  最喜欢的是小果的小说,这也是我真正开始喜欢她的原因。记得在〈锐小说〉上看了〈不思量,自难忘〉,〈时光染指在你的发间〉这两篇小说时,我对小果佩服到五体投地。都是七八千字的文章,虽然结尾都不圆满,可是让人实在太难忘太感动。我想其中的女主角叶向晚和苏宁安,一定有自己的真实写照吧。
  喜欢上小果的文字,真正的喜欢。所以每次去书店都会看很多杂志,希望在上面看到她的文字。她没有让人失望,我们这边的小书店里为数不多的杂志上到处都有了她的影子。以前一直不曾注意,当我刻意地去找时,真是为她的才华和高产量惊讶不已。
  〈小溪流〉杂志上也发过小果的文章,我猜那个古辛吉一定是写的小果自己吧,因为这个名字就是她的真名字拆装而成(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聪明,哈哈~)那么宋修北呢,他是不是小果喜欢的人的影子呢。我不知道。
  我以为我看到了你的大部分文章(那两三个月,我在各种杂志上看到了小果的将近二十篇文啊!!!),后来看你的博客和简介才知道,我所看到的不过只是冰山一角。你有那么多笔名,而我所看到的却只不过是你用真名字发的文章而已。小果,以后不要取那么多名字,你把自己藏起来我们怎么找得到你呢〉呵呵。
  我来创网也是因为小果,我在这里看到了她的文字,很多次想给她留言可是最后却放弃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担心她不回复,或者说,不知道怎么面对吧。也常常去她的博客,背景音乐很好听,那些字也写得很认真,一边听着小果选的歌一边慢慢看她的日记,看她生活的点滴,那种感觉真的很舒服。
  我猜小果的学习应该很好,记得她在博客里提到过学校给她全免学费并且每个月还拿奖学金的。有时看到你日记里的不自信,真想告诉你,才貌皆悲,其实你真的很优秀。
  小果高三,我也是。默默的为小果祈祷,希望六月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写出更多更好的字。不管怎么样,请你一定要自信,因为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小读者一直在支持你。那么,你不会孤单。
 

小文章篇(七):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今天我们继续讲《我的小铅笔》: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
  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小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
  在讲课前,我们先来讲一个观念。下午我们讲课的时候,有的妈妈讲:这一点评、一修改,没有孩子的味了。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孩子味”与“成人味”?一些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的时候,就是怕“孩子味”变成了“成人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举个例子:大家学开车的时候,教练总要演示一下,给你看怎么坡起、怎么挂档、怎么起步。教练这样做,就是一个演示,就是为了让您看要怎么学、怎么做、怎么练。千万不要以为看了教练的演示,我们就把教练的功夫学到手了。看教练演示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学的样子、练的样子。同样,我们在这里学习作文,来点评、来提升,在很多时候是为了突出强化作文的技法、技巧。在这方面,我们代替不了孩子,孩子也不可能被我们代替。再反过来思考:如果孩子们看了我们的方法,马上就能学会(这就如同我们学车看了教练的演示,马上就学会开车了),那孩子早就学会写作文了。
  ---------------------------------------------
  大家不要把眼光放在原文与讲评文的对比结果上,而要放在原文与讲评文的变化过程上。因什么样的技法,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文字,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童心、童言、童语、童趣,是我们代替不了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字的技法,来让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我们每次都在讲——要发现孩子的亮点。我们的点评也是在扩大孩子亮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来讲,也是孩子的作文启发了我们。所以,我们也要通过一些修改去启发孩子。来而不往非礼也啊!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
  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要认识到,尽管孩子的童言、童趣很可爱,但是,孩子毕竟是要从幼稚的初始不断地走向成熟。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显得可爱,但或许在四年级、五年级的时候,再来说这样的话,就显得不再可爱。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用是不是有童言、童味来评价一个孩子的作文是不是好。
  我们在这里讲作文、讲点评、讲提升,就是一个让孩子提高、成熟、长大的过程。文字呈现出来的童言、童味、童趣,与用适当的方法来呈现,并不矛盾。就文字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天马行空、东拉西扯就是童趣。了解一定的文字技巧,只会有助于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童言、童味,而不是相反。
  下面,我们来分析介绍点评文中的一些技法。还是先来分析一下结构:作文的头——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我们延用了小作者的原文。作文的脚,我们也延用了小作者的原文——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在此我们必须承认,小作者的原文写得非常好、非常棒!我们只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小作者“亮点”还不是很突出的地方,用成人的话、用一定的技巧来展现。
  ------------------------------------------------
  作文的身子,我们也是延用并尊重了小作者的结构:一新一旧的对比,所以就有了两个对称段:
  一个是新铅笔: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小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一个是用过的旧铅笔: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
  在原文中,小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用说明文的方法来描写了铅笔。这样的方式,不能说不对,不能说不好: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它是细长的圆柱体,红黑相间。末端附有一块红色的橡皮,橡皮外面包着的铁皮是银色的,就像戴着小红帽的钻头。
  我们要强调,作文的第一要义是表达清楚、条理分明。所以,就这个标准来看,小作者的原文写得自成风格,表达清晰。我们在这里只是运用了“六根六尘”的技法,对本文进行了拟人化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作文的生动性问题是要通过“六根六尘”法来解决的。
  --------------------------
  在点评文中,我们分了三个对称块,分别从铅笔的个头与外衣、铅笔的橡皮帽、铅笔帽上的铝皮,这三个方面来写新铅笔。对称是什么?对称就是角度、是方向、是思维。我们对一件事物不太可能写得面面俱到,那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办法——抓住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来写。这个典型性是什么?就是对称的特征:即铅笔的身材、帽子与王冠。这是我们要讲的三个对称块。
  -------------------------
  怎么去发现对称词?试着来找一下:细长、俊俏——对称词;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对称词。我们为什么要讲对称词?其实道理同刚才讲的对称块是一样的,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面来写一个东西。比如,我们来写妈妈,如果我们这样写:我的妈妈很漂亮。这“漂亮”二字,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说妈妈,不够全面。我们还可以写:我的妈妈温柔、漂亮。这样就有了两个特性:一个是性格上的,一个是相貌上的。如果我们再写:我的妈妈温柔漂亮,热情大方。这就有了四个特性。这样来写,妈妈的形象就立体、丰实、多样。从文字上来看,是四个对称词:温柔、漂亮,热情、大方。
  在本段的最后: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这里也用了两个对称词。精神抖擞有多种多样的:有壮阔的精神抖擞,有瘦小的精神抖擞;有小士兵一样的精神抖擞,也有大将军一样的精神抖擞。所以,我们在此用了一个“王气十足”,说明这个铅笔戴着王冠,所以它的精神抖擞,是那种王子气十足的精神抖擞,这样就又多了一层色彩、多了一层立体的感觉。
  《实战篇》中,多次提到“对称的运用”,除了如上所述能使文章写得多样化、写得立体化之外,还有增加字数,使文章读起来有韵律美、有节奏感这样的好处。大家可以试着读一下,就会发现有对称的时候,读起来朗朗上口。
  --------------------------------------------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对称段中的对称: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帽子歪歪的、短短的;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重复地讲:对称是汉语表达的主流,是文字表达的主要方式。大家回头把《西游记》找来读上一两章,看看对称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我们再回到第一个对称段中来。在第一个对称段中,在尊重小作者素材的基础上,为了把铅笔写得生动一些,我们刻意地用了几个意法,一是: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二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三是: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
  什么是意法?简单地讲,就是比喻——就是好像、仿佛、恰如。因为有了好像,有了仿佛,有了恰如,所以就有了一层说明文以外的想象与联想,把一个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富有生命。
  对于一个新学作文的孩子来说,有一个“笨”办法:三句话内,必有一个比喻。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提了一个口号式的语句:文章没有联想,作文将会怎样?
  ------------------------
  前面讲到,在第一段中,分别写了铅笔的外表、橡皮、还有那个箍着橡皮的铝皮。我们分别用了三个意法:外衣像斑马的纹路;橡皮像一个高高的红色的帽子;铝皮像一顶银色的王冠。这样的三个比喻、三个意法,就可以让作文生动,让小铅笔栩栩如生。这是我们在第一个自然段里要讲的。
  ------------------------------------
  第二个自然段,我们要讲几个方面:一个,还是对称的韵律与节奏。大家念一下这句话: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有什么区别?
  从更高的要求来看,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耐看——无语法与逻辑的错误,还要耐读——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吸了一口气,读了半句没下句,那吸进去的气就浪费了。如果吸了一口气,读出五句、十句,不带停顿,那就上气不接下气,害人哦!这一句,我们还可以用对称的方式,换一种形式来写:它伴随着我,从一撇一捺写出一字一词;它伴随着我,从一字一词写出一句一段。有了节奏的文字,读起来美,看起来也美。所以我们讲,写作就是文字的游戏。
  --------------------------------------------
  我们再来看文字的对比:
  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
  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
  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
  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由此,我们更要看到,这是有逻辑的。上面写到了什么,下面就比对什么。这是就对称所让大家理解的东西。
  现在,再来体会一下段落的帽衣鞋。
  第一个对称段中:
  帽: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
  衣: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鞋: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在第二个对称段中:
  帽: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
  衣: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
  鞋: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是不是体会到了帽衣鞋的完整性了?什么叫章法?这就是章法。
  -------------------------------------------------
  因为有了对比,所以结论就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孙子兵法》里说: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简单的意思是说:治理大部队与治理小分队原理是一样的,抓住编制就行了;指挥大部队战斗与指挥小分队战斗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掌握部队建制规模这个特点就行了。
  什么叫文章的章法?就是治众如治寡,斗众如斗寡。写一个短文与写一个长文,写一个大文章与写一个小文章,道理是一样的。只要抓住了建制——抓住了章法,众与寡、多与少、长与短,是一回事。长的文章,无非是三个四个五个对称段。两个师的兵力与十个师的兵力虽有不同,但建制与形名,是一样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消化今天的对称,希望大家把《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的《岳阳楼记》找出来,再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与本文中的结构一样。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182620.html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