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人物 > 菩提树

菩提树

时间:2018-09-29 来源:励志人物 点击:

【www.xjwk.net--励志人物】

(1) [菩提树]菩提树下

中国近代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有一些可敬可亲的人物挺身而出,将自己化作一把闪电的利剑、一声透彻的雷声,试图劈开那黑暗,让更多的让摆脱困境,重见那堕落于海底的阳光。
在新文化运动之中,有一颗在文学界上空闪耀着的星星,在历史漫漫长路上的一朵芬芳扑鼻的鲜花,正展现出它的独特。文学精神,那就是文学巨星——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曾著有《朝花夕拾》、《野草》、《呐喊》、白话文《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多部名著,自从在杂志上刊登《狂人日记》以来,鲁迅先生逐渐被世人所知,他的文学精神也渐渐被世人所了解,这与他去日本留学的觉悟是离不开的。
当时鲁迅去日本仙台学习医术,可当他看到一群中国人在看到敌人杀害中国人的影片时,不仅不流下痛苦的眼泪,居然还拍手叫好!鲁迅愤怒了,他顿时恍然大悟,国人们的身体是可以医治好的,但国人们的心却无法医治!鲁迅先生立即回作文国,弃医从文,在那个格局动荡的时期,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让更多的人开始去拯救那个支离破碎的国家,让爱国之心开始共鸣,让人性的丑陋无处可逃、内心的满腔如雪开始迸发,让这个国家看到了那一丝丝微小的希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对鲁迅先生人生的写照,他的爱国之心被世人所赞叹、所认可,他的文学精神敲响了人们心中的警钟。他以另一种特殊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他的愤怒,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内涵和真正的精髓,而文化并不只限于表面,而是要不断地将那繁重的、华而不实的外表像抽丝般一层层抽走,才会显露出那朴素且纯洁的内心。那是创新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怀。守护住心中的那棵菩提树,执著地去领悟文化的内涵,带着心中的疑问,静静地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静静……总有一天,你会等到只属于你的那一颗、最坚硬的菩提子。

(2) [菩提树]走过菩提旁

菩提香。
花开是有情,花落是无意。那些老了青砖,湿了黛瓦的昨天,不过是刹那匆匆的一瞥惊鸿;那些动荡难安,风月愁情的世事,已作淡烟流水随风而逝。
浮世清欢,想要寻得一棵梦中的菩提树,在其下淡然,让原本逶迤起伏的心,在浮躁中获取安宁,从寂寞中得到解脱。于是曾经模糊不清的世事开始明澈,曾经迷离恍惚的情感已然放下。才明白昨日一切已是往日青梅,择一日明朗午后,放下手中执著的案卷,忘却身旁流飞的杂务,几卷经文,一杯苦茶,还有散落的菩提为伴,浅淡中清绝俱静。世事山河尽落杯盏中,乱世浮烟都归于纯净,似皓月澄辉。这便是空明之境,是佛前最美的青莲花开。
菩提是朴素的,无需美妙生动的修饰,就连那花都隐于花托之中,怕是若似风尘花红,便成了转身即忘的风景。菩提亦是寻常的,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人生经过的路口,在每一个擦肩的刹那。只要内心通透平和,万物凋零的旷野中,一株草的绿里种着菩提;苍茫无际的江海上,一叶舟的帆里承载着菩提;宁静无声的雪夜里,一盆炭的火里燃烧着菩提。何处有菩提?行到远山作文水穷处,凭风席云卷,星残梦缺,也可望见菩提,花好月圆。
当年六祖惠能有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意为点化众生世间一切物象皆是空幻。可想要安然活在当下,谈何容易。要如何才能与过往一笔勾销?恐是无法。我们能做的,不是让自己勤心学着深邃,而是要删繁留简,从容相待,毕竟最真实的是因简而明,因明而乐。
还有多少人性的挣扎,在彼时的束缚中焚一柱梵香吧。那渺渺曳曳的青烟,飘过菩提旁,寻得归宿终。
每个人都有一朵菩提花,淡淡而开,浅浅而落。在每一个追寻干净琉璃心的日子里,不必跋山涉水,只安于当下,看窗外微风细雨,云来云往。对于过往,无须回首,也不必遗忘,只是当做简单的存在,当做是登岸必经的溪流,像清风一样干净,流云一样洒脱。当穿过荆棘遍布的人生丛林,看到前方已是一路平川,天远地阔时,你已从菩提旁走过。
菩提之境,不是静水深流,而是随缘则安。若是有缘,那便可相聚菩提树下,看一场菩提花落,又花开。
不重要了,惟愿世间你我,皆若菩提香。

(3) [菩提树]菩提人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第一次听说菩提树时,我心中就有一种“清静”的感觉,像炎热的夏季里一阵清风从心头掠过。
没有见过菩提树,但在我心中它那神圣的“形象”已经生根、发芽,它是圣洁的象征。在很早以前,吴承恩就在《西游记》中写过它,说它是佛祖的化身,所以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人生最高、最神圣的境界的象征。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化身为菩提树,因为许多人都无法安然对待人世间的苦难,还有许多人没有一颗包容万千的宽容之心,所以,这些人永远无法成为佛祖,甚至连佛也成不了。但是,上天赋予给一个人生命,并非无用处,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活着就要像个活人。”的确,活着的人不该让自己闲着,闲着会产生惰性,况且美好的事物不仅限于眼前所得,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准备着去追求没有得到的东西。
不一定非得像陶渊明那样遗世独立,才能达到人生的菩提境界。有时,当你把全部的感情倾注在某件事物上时,便会不断鞭笞自作文己去追求它,甚至忘乎所有,这样也是达到了一种境界,圣人曾告诉世人曰:“别把苦难当成阻力,告诉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曾经有位富人,他想把自己的财产在临终前送给那些失去生活希望的人,于是他四处“行善”,许多人得到钱都对他无比感恩,一次,当他把钱送给一位流荡在街头的乞丐,并说明原因时,乞丐却出其意料地把钱还给了他,并十分生气地说:“只有死了的人才会失去希望。”也许有人认为这位乞丐有点自命清高,我们不能说他进入了菩提境界,但他那种“廉者不食磋来之食”的做人原则,以及对尊严的维护,也无疑达到了另一种精神境界。
凡人都说神仙好,都想“羽化而登仙”,然而却无人去顾及神仙也有烦恼,一个人不能甘于平凡,因为过于平凡则会变得平庸,相反,如果你把一个平凡人该做的事做全了,做好了,你的人生境界也就提升了。
不要总把眼光放得太高、太远,也许就在你向远方追求达到菩提境界的阶梯时,那些能令你登峰造极的事就在你身边俳徊。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155167.html

上一篇:精彩
下一篇:生死疲劳读后感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