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电影 > 开天辟地观后感5篇

开天辟地观后感5篇

时间:2017-05-08 来源:励志电影 点击:

【www.xjwk.net--励志电影】

开天辟地观后感一:《旗帜》观后感500字


《旗帜》观后感500字
在今年的建党90周年之际,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旗帜》的影片。看过这部影片,我感慨颇深,受益无穷。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中国的解放,最后到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有了许多牺牲,但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的革命是如此的辛苦,面对了重重的困难,鸦片战争时受人屈辱,以日本为首的多国人的侵犯,让中国大地变得伤痕累累。但是,这一切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唤醒了中国人民,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而改革开放又把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影片中出现的许多我所熟悉的事件和人物,比如京九铁路的修建等等。我们能够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了党和国家的努力。
看过这部影片,我感受到了: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不能像共产党那样拯救中国,可是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卫祖国,同时也要好好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旗帜》观后感500字
《旗帜》以10集的篇幅回眸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我们今天的辉煌,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并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旗帜。
《旗帜》每集聚焦一个历史阶段,从九十年前,南湖游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人类历史上一幅气势磅薄,而又绚丽多彩的优美画卷。
看到无数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有的英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不幸落入了敌人手中,遭受了各种各样的酷刑时,就禁不住热泪奔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些先烈用他们的血泪乃至生命换来的,敌人那些酷刑中的任何一样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况且我们的先烈有时要经受几种或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咬紧牙关,挺过来的。有时www.99zuowen.com,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点儿的小小的困难就叫哭连天,或者请求别人的帮助,一点儿也没有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想想先烈再想想自己,未免脸红。
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丰功伟绩,不知带给世界多少惊奇,中华民族遇到过很多灾难的考验,在危难关头,总能看到党旗高高飘扬,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旗帜》观后感500字
慢慢黑夜中,一代代有志青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追随共产主主义,并为之奔走奋斗,“号召”全国人们站起来。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无数英勇的共产党员英勇的与反对派作斗争,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的成立比作黑暗中闪过一道光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燃起了希望的火炬。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他们历经波折,用鲜血和生命,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全国胜利,书写下中国历史最光辉的一页。1949年,一个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一次庄严的宣告,标志着中国人从此当家作主了。但是,黎明前的黑暗不能被忘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今天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6500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国度的执政党。“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抗击洪水、金融风暴、收复香港澳门;抗击雪灾、抗震救灾,革命的旗帜在新时代里飘扬。
绝大多数中华儿女不断支持着党,但也有人贪污、受贿、分裂。他们有愧于那鲜红的党旗,更无颜面对为党而牺牲的烈士们。
每当党旗升起,我们每个人都应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想到每个公民的义务。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90年的风雨历程里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人民昂然前行,而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一切的共产党员们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开天辟地观后感二: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建党伟业》讲的是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会即将到来。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一:
“是谁举起燎原之火,为这片土地换了春秋
是谁用一卷蓝图展开了千年的眉头
是谁带领我们跟着崭新的希望在走
走进这心花怒放的好时候”
——题记
伴着片尾曲,灯光照亮了影院;一如伴着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照亮了中国革命。眼睛被拉回到现代,然而一颗心仍在那段峥嵘岁月的一幕幕里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一部《建党伟业》,一份献给共产党90华诞的厚礼,一次中华儿女共同领受的精神洗礼。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我曾经狭隘地认为,这些只与历史考试有关;然而,“滚滚长江东逝水”,真正的历史,又怎是薄薄的历史书所能承载得起的?当电影带我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也彻彻底底地燃烧起来了,感受到的是他们与我们、昨天与今天,是精神与精神的碰撞,是时代与时代的对话。
影片里,有一幕深深刺痛了我——张勋鞭子上系着风筝,在紫禁城里一边跑一边喊:“皇上你看,飞起来了”;此时,侵略者的战机从紫禁城的上空肆无忌惮地飞过,隆隆的巨响犹如趾高气昂的讽刺和嘲笑。我愤怒了——那是怎样一个昏暗腐朽的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麻木着民众,也麻木着统治者自己。
然而,或许是“乱世出英雄”,黑暗蒙住了愚者的眼睛,却刺激了志士的神经。爱国者们开始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忘不了,陈独秀在街边、工厂、村间所做的激情洋溢的演讲,他用犀利的目光照亮眼前的黑暗,用坚定的语调传达“民主”和“科学”的力量;忘不了,宋教仁在火车站被害,弥留之际还不忘号召国民继续奋斗救国,纵然“出师未捷身先死”,然却“留取丹心照汗青”;忘不了,在得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后,莘莘学子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那一浪高过一浪的“爱国无罪”“革命万岁”是对腐朽政府的无情拷问,是对广大国民的深情呼唤——震颤了那个时代,也震颤了银幕前的我。
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纵使眼前是无边的黑暗,但人们无不执着地相信着光明;纵使身边是纷繁的战事,但人们无不坚定地信仰着革命。勇敢的志士往往都是单纯的,而单纯的勇士往往才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我想,影片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正是前辈们这份单纯的执着。当年轻的毛泽东初见李大钊,激动地说:“行行行,叫我做什么都行,我白天晚上我都可以做的。”他或许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头像会被挂在******上;当学生们冒着被逮捕的危险冲进赵家楼,向卫兵们高呼:“同胞们,你们应该去战场上打敌人,而不是给卖国贼看家!”,他们或许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被永远地载入史册……是的,每个人都很渺小,但是,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相信自己可以为改变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一切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权力无关,所有的爱与恨、激与愤、合作与冲突、明争与暗斗都是来自于一颗颗熊熊燃烧的赤子之心。每个人确实很小,小到必须团结起来做事;但是每个人又很大,大到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偌大的中国!
影片的结尾,浙江嘉兴的渔船上响起了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我看到,前辈们的眼睛里闪动着信念;那震彻人心的唱词、那紧紧握起的拳头,无不暗示了这个年轻团体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学生党员,此时的我感慨万千——为自己未能亲历那段动荡艰辛的岁月而惭愧,为我有幸成为这个坚强团体的一员而自豪,为眼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喜,为眼下出现的一些党内问题而愤慨。望望鳞次栉比的高楼,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转转优雅宁静的公园,我们何曾想到过那黎明前的黑暗?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中国证明了这个伟大团体的实力;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世界见证了这个古老名族的坚强。我们有什么理由挥霍这得来不易的幸福和美好,又有什么理由在党旗下践踏伟大的民主和自由?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在一部电影的提示下,我们蓦然回首,看看最初出发的地方,反省今天的自己,感受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重量。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应当谨记前辈们血与泪的嘱托,背负着历史,我们的脚步注定是谨慎而稳健的。让我们点燃一颗心,照亮一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切不可辜负时代的重托!
最后,依然想用一首诗歌作结
“我们会珍惜这一切
在年轻的地平线上
让自己拥有继往开来的骄傲
我们会记住这一切
在今天的起跑线上
让自己拥有勇往直前的自豪”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二:
《建党伟业》以尊重史实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我党建立的艰辛历史,从社会各个阶层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中国人勇敢坚强的精神。无论历史是对还是错,是光荣还是屈辱,我们需要正视它。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的先辈们身上的。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肆意的青春、热血的奋斗以及将国家命运兴衰与个人紧紧联系的故事。那一代的年轻人将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无谓地挑在肩上。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蓝图,谱写出了一曲雄浑壮丽的文明之歌。是他们给予了我们今天的一切,是他们以开天辟地的豪迈情怀让共产党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又站了起来,甚至创造了今天这样洪宏的国业。是它——中国共产党将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六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九十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三百七十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建党伟业》以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为叙述主线,但影片的核心重点还是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建党历程。从近代史角度上看,并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条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从加入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各种社会历史思潮。本片以全方位的历史视角向我们较真实地还原了一个立体的建党历程。我们要深深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和平年代以自己的方式为我党我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开天辟地观后感三:读《格列佛游记》有感500字


翻开《格列佛游记》,马上就被目录所吸引,什么“大人国”,“小人国”,简直是一本童话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要简述了主人公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一艘船出海航行,遭遇风暴后,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终回到自己的国家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时,好像觉得自己也身在其中,与主人公一起经历奇奇怪怪的事情,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慧因国。
慧因国的国王仁慈,诚实,在他们国家,没有撒谎,没有欺骗,他们不会怀疑,不会不信任,在这个纯洁,纯真的国度,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一切都那么真实。我想,这应该是格列佛所到国家中最好,最不能遗忘的吧!这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
看完这个故事,在联络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尔虞我诈,昨天是朋友,今天却为了一点误会就成了敌人。一部手机一年能收到上百条诈骗信息。为了一点利益,可以昧着良心说出一堆谎话。这个世界和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一样浑浊不堪。
我不禁很羡慕格列佛,能够到这么一个境地。如果我有幸找到这种国度,一定会在那里呆一辈子。
这时,我才醒悟,为什么家长给孩子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小心上当受骗,不和陌生人讲话。唉!真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如此美好。孩子的眼睛里不再充满疑惑。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小说,一本童话,一份人生的憧憬!

开天辟地观后感四: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以权威史料为依据,讲述了近250个历史故事,呈现出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完美的写画出中国历史的岁月痕迹。这本书中有无与伦比的手绘插画、历史的详细资料。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光辉岁月。《中华上下五千年》浓缩了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光荣历史。它不同于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这本书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世界、思想理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中华名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发生过许多的事情。
从远古时代到文明社会有许多朝代、时期。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故事。上古时代有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夏启夺天下等故事;春秋战国有崤山大战,孔子游列国等故事;元、明、清时代有成吉思汗,土木堡之变等故事。这些故事都令人喜爱、手不释卷。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利用寒假短暂的时间,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在这五千年中,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君王朝代的更替,每当一个朝代的更替,总会有一场战争,多少英雄儿女,血撒沙场,那把黄金做的龙椅,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失去生命,为此而“浴血奋战”,这金黄的椅子上有多少人的鲜血,又有多少人的冤魂。那君王的权力也都是用无数人民的躯体换来的,这不正是那句:成王败寇,弱肉强食的社会吗?
我很庆幸没有生活在古代,生活在封建社会。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中华历史悠悠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华夏大地上出现了文明的火种。从夏启即位到周平王迁都,历史从青铜时代进入了春秋战国,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汉两代实现了中原的大统一。黄巾起义暴发后,中国迎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大动荡。隋唐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昌盛的时代,唐朝灭亡后,历史经过五代十国的分裂,跨入了宋代。后来,封建社会渐渐衰落,便暴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战争。
历史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点点滴滴,蕴含着经验与千古不变的道理。而且《中华上下五千年》汇集了人间的喜怒哀乐。当我读到《夸父追日》,我不禁肃然起敬;当我读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时,我又为当时“东亚病夫”的称号而叹息;当我读到岳飞抗金胜利归来时,脸上泛出淡淡的喜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完后,我觉得我已经五千岁了,我穿越在古代与现代,经历了历史上所有的事,这本书带给我的联想一直萦绕在梦里。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渊源流长的历史,知道了中华历史演进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有《盘古开天地》、《钻木取火》、《将相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将相和》,《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和廉颇发生了矛盾,蔺相如处处退让,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知道后十分悔恨,负荆请罪,因宾至蔺相如门谢罪,后来他们就成了同心协力的好朋友。
《将相和》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我们要学习文中蔺相如身为上卿还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我们更要学习学廉颇那样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辉煌的古代文明,到水深火热的近代磨难,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到跨世纪的改革开放,中国历史曲折而厚重。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的一篇。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尧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老了,他开始物色人选,人们都推选舜,尧于是考了考他。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给他许多东西。许多人都很羡慕他。舜的兄弟象和糊涂的父亲非常嫉妒他,有一次,父亲让舜去修粮仓,趁舜下去时放了一把火。舜一看,吓了一跳,他急中生智,举起斗笠往下跳,结果毫发未伤。他知道是象干的,“好事”,但是他一点也没有计较,还是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尧听了舜的故事,被舜美好的品质所感动,于是把位让给了舜。
舜这样的品质真是难能可贵呀

开天辟地观后感五:《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
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态、文化风格为原型,创造出了众多特点鲜明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当中,堪称经典,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将要讨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在讨论他们之前,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将有助于文章的铺展和读者的理解。所以请耐心地读下去,肯定会有所受益。
如果我们假定,这两位曾经以人的形式,在大地上行走的话,那么他们大致生活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公元前第三个千年至第一个千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由新石器时代向古代文明时期过渡。
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因为灌溉农业、金属冶炼,和牛耕农用动力的产生和推广,古代文明首先在中东破土而出,然后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各地传播。在这一时期,中东出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东边,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古印度文明;在西边,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地中海的波涛和美丽的克里特岛是孕育米若斯文明的摇篮。紧接着,在亚欧大陆的古代文明之后的,是中美洲的古老文明。这是一段古代文明焕发活力,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一部反映人类挑战自我,突破自然限制的伟大诗篇。从新旧石器时代的蛮荒中苏醒过来的人类,仿佛是受到文明之火的启示,他们睁开双眼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强大无边的自然发起挑战。现在看来,人类无疑是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成功地开辟了一片自然奇迹之外的广阔天地。但是,当时的人类决不会有这样的自信,在他们辛劳而短暂的生命中,一定充满着“人生苦短”的慨叹。在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频繁而又无规律可循的可怕山洪,与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时时刻刻摧残着那里脆弱的农业生产;而周边游牧民族军队反反复复的侵略、骚扰,又是破坏文明国家国计民生的一大威胁。翻阅苏美尔人的文献,我们看到他们用这样文字来抒写对人生感慨。
“只有人,寿命不久长,无论做什么,都如清风一扬。”
在可怕的自然力面前,我们的祖先是十分渺小的,但他们心中涌起的欲望又无法让他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妥协,实际的情况是,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与天地进行的斗争中,他们必须放手一搏,哪怕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
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与自然力的较量呢?
人类的神灵意识,贯穿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自然力量在他们眼里,化身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步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向自然发出的挑战,实际上就是在挑战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心中不敢逾越的权威——神灵。神界与人界分异的产生,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无法想象,绝大多数古人会忽视神灵的存在。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对自然力量的惧怕,人类才需要神——那是一种强有力的依靠,不论他降灾还是赐福,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进入文明阶段的人类没有对神灵的存在产生怀疑,他们依然要仰赖对神灵的信仰才能生存,但与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不同,那时的人类已经敢于接近神灵,去获取神灵的智慧。我们都知道巴别塔的故事,骄傲的国王集合天下能工巧匠,想要造就一座通天的高塔,结局自然是神战胜了人类,浩大的工程最终在神的干预下半途而废。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类对神灵态度的转变,尽管结局是人类遭受了失败,但那种敢于接近神灵、触犯神灵的勇气,是那个时代人类文明所共有的特征,也是众多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精神。先民们创造的这些伟大的艺术形象,多是以挑战不可战胜的神灵为开始,以主人公受到神灵惩罚的苦难为结束,体现了充满磨难而又百折不饶的人生这一悲剧性的主题。伟大的悲剧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巅峰,悲剧背后所体现出的人性光辉,甚至超越了其在美学上所能达到的成就。
“宇宙心灵所怀蓄的矛盾,在他看来显然是由于种种不同世界的交错混乱,譬如说,神界与人界,这两者分别来说都是合理的,但是,正因为它们分庭抗礼,所以势必各因其个性而经受痛苦。当个人英勇地努力追求共性,当他试图跨过个性的界限,从而使自己变成唯一的宇宙生灵时,他定必经受那隐藏在万物本质中的原始矛盾,也就是说,他越轨了,因此受苦。”
——尼采《悲剧的诞生》
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他虽然是一个神,但他更像是一个在大地上行走的人类,在对待火的立场上,他和人类是一致的。这样一个为人类的利益奋斗而不惜背叛自己身份的神灵,我们不妨就把他看作人类中的一位勇士。
当人类走出蛮荒,努力地征服自然,想要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时,他们就已经从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神灵决裂了,客观地承认神人二界的分野,只会加速这种决裂的发展。面对生存环境的艰险,文明人不会寻求妥协,正因为这名正言顺的分界,造就了人类与神灵分庭抗礼的局面。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人类跨越个性的限制,去追求共性的过程,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宇宙中唯一的生灵。但是这种疯狂的行为,又是对神灵权威的冒犯,越轨者必遭受苦难,他会为其所作所为付出痛苦代价。而这就是其悲剧之所在,冒犯神灵的权威会招致灾难,但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普罗米修斯这样的英雄必须去犯。他做了,神灵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他不这样做,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普罗米修斯的人生悲剧,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无独有偶,在遥遥相隔万里的东方,黄河流域养育下的中华文明也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就是夸父,那位手持拐棍,只身追寻太阳的巨人。
与希腊人埃斯库罗斯所写故事的背景相同,夸父生活在一个极端寒冷的年代,鹅毛大雪漫天飘洒,遮蔽了太阳火热的脸庞,给行走大地上渺小的人类带去了无边的寒冬长夜。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巨人夸父表现出了与普罗米修斯相媲美的勇气,告别族人,他要去寻找太阳,为了让太阳回到族人身边,他必须说服这位力量强大的“神灵”。这一情节的设置,与普罗米修斯为救人类而盗取神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个故事稍有不同的地方,只在故事的结果。
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神火,也受到了惩罚,宙斯把他悬挂在峭壁之上,派巨鹰日日啄食他的肝脏。夸父的结局是死亡,他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到了太阳面前,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然后悲壮地倒下。两位代表着人类利益去冒犯神灵的英雄,一个得到的是万年的折磨,另一个则面对生命的终结。普罗米修斯成功地获得神火,使温暖重回人间;而夸父没有带回他所渴求的太阳,他的同胞并没有获得解放。
但是结局不言自明,在逆境中生机勃勃的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巨人夸父所表现出来的超凡勇气,预示着人类将克服一切艰险,创造出光明璀璨的未来。在故事最后的部分里,夸父丢在地上的那根拐杖,化作了一片美丽的树林,树上结满了甘甜的果子。这个美丽的地方,后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行者追寻不止的所在。个人认为,夸父追日这个悲剧故事,比起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在对结局的艺术处理上要技高一筹。总之,夸父与普罗米修斯这两位人类英雄的悲剧形象,是人类在历史上试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过程的完美写照。在中国,与他们相类似的艺术形象还有填海不息的精卫,和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们在悲剧中诞生,在悲剧中寻找超越的动力,亦在不竭的奋斗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应该把夸父的形象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充满着挫折和艰辛,只有保持最大的勇气才能支持我们在逆境中前行。我呼唤当代的夸父,那坚定的巨人,能够忍受大众的奚落和嘲讽,向着那美好而渺茫的希望之林前进,哪怕等待前方的是死亡,也能顽强的前行,为了人类的幸福,挑战那不能超越的极限。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
尼采:英文名FriedriehNietzsche(1844—1900)这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着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高喊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
尼采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他谴责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即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鼓吹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他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甚至谴责医生拯救病人是一种犯罪。主张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就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态、文化风格为原型,创造出了众多特点鲜明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当中,堪称经典,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将要讨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在讨论他们之前,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将有助于文章的铺展和读者的理解。所以请耐心地读下去,肯定会有所受益。
如果我们假定,这两位曾经以人的形式,在大地上行走的话,那么他们大致生活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公元前第三个千年至第一个千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由新石器时代向古代文明时期过渡。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因为灌溉农业、金属冶炼,和牛耕农用动力的产生和推广,古代文明首先在中东破土而出,然后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各地传播。在这一时期,中东出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东边,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古印度文明;在西边,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地中海的波涛和美丽的克里特岛是孕育米若斯文明的摇篮。紧接着,在亚欧大陆的古代文明之后的,是中美洲的古老文明。这是一段古代文明焕发活力,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一部反映人类挑战自我,突破自然限制的伟大诗篇。从新旧石器时代的蛮荒中苏醒过来的人类,仿佛是受到文明之火的启示,他们睁开双眼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强大无边的自然发起挑战。现在看来,人类无疑是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成功地开辟了一片自然奇迹之外的广阔天地。但是,当时的人类决不会有这样的自信,在他们辛劳而短暂的生命中,一定充满着“人生苦短”的慨叹。在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频繁而又无规律可循的可怕山洪,与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时时刻刻摧残着那里脆弱的农业生产;而周边游牧民族军队反反复复的侵略、骚扰,又是破坏文明国家国计民生的一大威胁。翻阅苏美尔人的文献,我们看到他们用这样文字来抒写对人生感慨。“只有人,寿命不久长,无论做什么,都如清风一扬。”
在可怕的自然力面前,我们的祖先是十分渺小的,但他们心中涌起的欲望又无法让他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妥协,实际的情况是,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与天地进行的斗争中,他们必须放手一搏,哪怕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与自然力的较量呢?人类的神灵意识,贯穿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自然力量在他们眼里,化身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步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向自然发出的挑战,实际上就是在挑战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心中不敢逾越的权威——神灵。神界与人界分异的产生,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无法想象,绝大多数古人会忽视神灵的存在。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对自然力量的惧怕,人类才需要神——那是一种强有力的依靠,不论他降灾还是赐福,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进入文明阶段的人类没有对神灵的存在产生怀疑,他们依然要仰赖对神灵的信仰才能生存,但与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不同,那时的人类已经敢于接近神灵,去获取神灵的智慧。我们都知道巴别塔的故事,骄傲的国王集合天下能工巧匠,想要造就一座通天的高塔,结局自然是神战胜了人类,浩大的工程最终在神的干预下半途而废。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类对神灵态度的转变,尽管结局是人类遭受了失败,但那种敢于接近神灵、触犯神灵的勇气,是那个时代人类文明所共有的特征,也是众多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精神。先民们创造的这些伟大的艺术形象,多是以挑战不可战胜的神灵为开始,以主人公受到神灵惩罚的苦难为结束,体现了充满磨难而又百折不饶的人生这一悲剧性的主题。伟大的悲剧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巅峰,悲剧背后所体现出的人性光辉,甚至超越了其在美学上所能达到的成就。
“宇宙心灵所怀蓄的矛盾,在他看来显然是由于种种不同世界的交错混乱,譬如说,神界与人界,这两者分别来说都是合理的,但是,正因为它们分庭抗礼,所以势必各因其个性而经受痛苦。当个人英勇地努力追求共性,当他试图跨过个性的界限,从而使自己变成唯一的宇宙生灵时,他定必经受那隐藏在万物本质中的原始矛盾,也就是说,他越轨了,因此受苦。”——尼采《悲剧的诞生》
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他虽然是一个神,但他更像是一个在大地上行走的人类,在对待火的立场上,他和人类是一致的。这样一个为人类的利益奋斗而不惜背叛自己身份的神灵,我们不妨就把他看作人类中的一位勇士。当人类走出蛮荒,努力地征服自然,想要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时,他们就已经从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神灵决裂了,客观地承认神人二界的分野,只会加速这种决裂的发展。面对生存环境的艰险,文明人不会寻求妥协,正因为这名正言顺的分界,造就了人类与神灵分庭抗礼的局面。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人类跨越个性的限制,去追求共性的过程,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宇宙中唯一的生灵。但是这种疯狂的行为,又是对神灵权威的冒犯,越轨者必遭受苦难,他会为其所作所为付出痛苦代价。而这就是其悲剧之所在,冒犯神灵的权威会招致灾难,但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普罗米修斯这样的英雄必须去犯。他做了,神灵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他不这样做,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普罗米修斯的人生悲剧,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无独有偶,在遥遥相隔万里的东方,黄河流域养育下的中华文明也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就是夸父,那位手持拐棍,只身追寻太阳的巨人。与希腊人埃斯库罗斯所写故事的背景相同,夸父生活在一个极端寒冷的年代,鹅毛大雪漫天飘洒,遮蔽了太阳火热的脸庞,给行走大地上渺小的人类带去了无边的寒冬长夜。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巨人夸父表现出了与普罗米修斯相媲美的勇气,告别族人,他要去寻找太阳,为了让太阳回到族人身边,他必须说服这位力量强大的“神灵”。这一情节的设置,与普罗米修斯为救人类而盗取神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个故事稍有不同的地方,只在故事的结果。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神火,也受到了惩罚,宙斯把他悬挂在峭壁之上,派巨鹰日日啄食他的肝脏。夸父的结局是死亡,他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到了太阳面前,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然后悲壮地倒下。两位代表着人类利益去冒犯神灵的英雄,一个得到的是万年的折磨,另一个则面对生命的终结。普罗米修斯成功地获得神火,使温暖重回人间;www.99zuowen.com,而夸父没有带回他所渴求的太阳,他的同胞并没有获得解放。
但是结局不言自明,在逆境中生机勃勃的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巨人夸父所表现出来的超凡勇气,预示着人类将克服一切艰险,创造出光明璀璨的未来。在故事最后的部分里,夸父丢在地上的那根拐杖,化作了一片美丽的树林,树上结满了甘甜的果子。这个美丽的地方,后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行者追寻不止的所在。个人认为,夸父追日这个悲剧故事,比起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在对结局的艺术处理上要技高一筹。总之,夸父与普罗米修斯这两位人类英雄的悲剧形象,是人类在历史上试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过程的完美写照。在中国,与他们相类似的艺术形象还有填海不息的精卫,和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们在悲剧中诞生,在悲剧中寻找超越的动力,亦在不竭的奋斗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应该把夸父的形象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充满着挫折和艰辛,只有保持最大的勇气才能支持我们在逆境中前行。我呼唤当代的夸父,那坚定的巨人,能够忍受大众的奚落和嘲讽,向着那美好而渺茫的希望之林前进,哪怕等待前方的是死亡,也能顽强的前行,为了人类的幸福,挑战那不能超越的极限。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
摘要:尼采的悲剧哲学是西方美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虽继承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但却自成体系。《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处女作,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开端。本文是在阅读1986年版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后所写的读后感,将从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入手剖析,继而探究《悲剧的诞生》这本著作,也将对该书中的日神文化、日神精神、日神冲动和酒神文化、酒神精神、酒神冲动加以分析,最后将涉及叔本华和尼采对权力意志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叔本华,尼采,悲剧哲学,日神文化与酒神文化,权力意志
一、叔本华的哲学理论
(一)作为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认为哲学是无前提的,也是最普遍的知识。哲学与科学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在他看来,科学要问的是“为什么”,而哲学首先问“什么”。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世界是什么”,同时,哲学必须是普遍性的知识,它将我们作为认识主体本来就有的直观知识抽象化、明晰化,这就是哲学任务。[1]
康德哲学使叔本华摆脱了朴素的实在论,而是首先从主体和客体的依存性出发来看待世界。他谈到的表象和意志的区分,实际上对应的就是康德的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区分。
叔本华认为,要探讨“世界是什么”这个问题,应从表象出发。“‘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他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2]在这里,叔本华十分重视身体的作用,这对其作为意志的世界的哲学观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作为意志的世界
世界绝不仅仅是表象,在康德那里,现象与自在之物得以区分,但现象界是可通过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认识的,而自在之物则不可。叔本华的意志学说则是为了认识这个自在之物。在叔本华的哲学里,这个自在之物就是意志,它是世界的本质。在解释这个重要命题时,叔本华是从身体入手,但其的主要观点则是意志甚至是整个自然的内在的本质,且意志是不可分的。意志不同于表象,所以叔本华也提到“意志作为自在之物是在具有各种形态的理由律的范围之外的,从而就简直是无根据的”[3]
二、尼采的哲学理论——权力意志
在尼采看来,权力意志也是一种强力意识,这里的含义是尽力肯定、把握意志;是一种充分的肯定。虽然尼采对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有些许的继承,但是,他并认同叔本华对表象和意志进行区分。在他看来,表象就是所谓的本质。
权力意志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一个匿名的过程;需要释放与保持自己的生命力,这就是一种主人意识,即要做主人,要拥有支配力、权力,保持自身;权力意志也是一种求真一直,我们要理解,在尼采的眼中,真理不是纯粹的、客观的、绝对的而是虚构的、错误的,在认识与权力意志的关系中,权力意志是第一原则;权力意志也是永恒轮回的,它自我创造、自我毁灭、循环往复,在永恒轮回的过程中,权力意志是有限的、守恒的、循环的、没有目的的。
三、悲剧的诞生
在未阅读《悲剧的诞生》时,通过多方面的理解,我以为这是一本蕴含尼采悲剧美学观点的著作,尼采通过古希腊辉煌的艺术历史讲述日神文化和酒神文化,从二者冲突中剖析悲剧的诞生。但在阅读过本书以及相关的二手文献后,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解释希腊悲剧起源、通过希腊悲剧而探讨悲剧本质的美学著作,而是一本毋庸置疑的哲学著作,一本由美学通向哲学的著作。
在探究本书的写作背景时,我们不难发现:1870年,尼采参加普法战争无疑推动了该书的成形。“1870年,尼采参加普法战争的精力和痛苦感受,进一步推动他向总体生命哲学迈进,……,迪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的形象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对非常不同的希腊神袛,而是指在历史上,在艺术和生存中极不相同的两种巨大力量。”[4]尼采的悲剧旨在建立,建立一种不同于希腊世界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观念,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也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剖析的观念。
四、日神文化与酒神文化
日神文化与酒神文化无疑是《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最惹人关注的重点。在我看来,只有理解的酒神冲动,才能理解尼采的悲剧哲学,才能理解尼采哲学。
“所谓日神冲动首先是指本体性的生命意志表现为具体事物的冲动,这种冲动创造出包括天地万物在内的整个现象世界;所谓酒神冲动是本体性生命意志否定,消灭具体事物和现象世界的冲动,而所谓酒神世界,便是本体性的意志世界本身。”[5]这是对日神冲动、酒神冲动最普遍的认识了。
我的理解便是,日神冲动创造现象世界,但是它是刻板的,没有生命的。而酒神冲动虽然在消灭、破除现象世界确是时时创新,有着生命力的。如果一成不变又怎会有生命力?只有毁灭再创造才可以实现生命的永恒。其实也可以说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都是意志下的不同表现,日神冲动是意志的肯定性,酒神冲动是意志的否定性。有冲突才会有新生。其实,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在相互争夺优势地位和主导地位时,二者之间也是互相需要的,就像尼采本人说道“我们必须把希腊悲剧理解为不断重新向一个日神的形象世界迸发的酒神歌队”。[6]
五、权力意志
(一)意志主义
意志主义是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的全面反动:在存在论上,意志主义义务目的的意志冲动代替了理性,认为生命和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在认识论上,意志主义以直观代替了理性认识,认为只有通过直观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认识仅仅是一直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是意志的工具;在人生论上,意志主义以个体主义和悲观主义代替了历史主义和乐观主义。
叔本华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尼采的权力意志使得二位成为了意志主义的重要代表。
(二)叔本华和尼采的不同意志
叔本华主张通过自我意识和艺术直观把握意志本身,在他看来,意志是单一的,没有任何理由的,盲目的,是一种悲观、饥饿意志。在上文提到过,尼采的权利意志是一个永恒轮回的过程,这恰恰体现了生命的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尼采虽然与叔本华一同关注意志,但二者的一直观念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只有理解了他们之间的相同处、不同处才能了解《悲剧的诞生》的背景,才得以真正读懂这本著作。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10851.html

上一篇:电影观后感5篇
下一篇:观后感400字5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