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家国情怀6篇

家国情怀6篇

时间:2018-11-07 来源:演讲稿 点击:

【www.xjwk.net--演讲稿】

(1) [家国情怀]我的家国情怀

我有三个家,第一个家是我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的大家,第二个家是我的班级,第三个家是我自己的小家。
我热爱我的祖国,她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老的汉字书法艺术美仑美奂:中国的丝绸、瓷器名扬四海;京剧那优美的唱腔、服饰和动作让外国人也陶醉;长城、秦兵马俑举世闻名;莫高窟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艺术成就举世无双。她有壮丽的河山,巍峨的昆仑山和雄壮的泰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奔腾的黄河长江,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
我爱我的班集体,我与班上四十多位同学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班级就像一条河流,同学们就像河流中的水滴;只有融入班集体才不会干枯,才有活力和生气。运动会上,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都会为参赛的同学加油呐喊,为他们及时送上水等物品,小高考前夕,同学们自动结成对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同学们终于在小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庭,这里,有像妈妈一样关爱我们的班主任马老师,每当我考试成绩不佳时,马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找我谈心,指出我的不足,鼓励我树立信心,并在学习上指导我,还有聂老师、王老师等老师帮助我,让我深深感到集体的温暖。
有家、有班集体、有祖国,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我愿意为这个美好的世界付出自己的力量。

(2)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什么是家?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士兵说家就是祖国里的一滴鲜血。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先让我们来听听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富豪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连忙扶起她说:“先生我来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的我会的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哪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口,有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断断续续地回答说:“哪,哪不是我的家,哪只是我的房子罢了。”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电脑,不是用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能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但那只是暂时的。试想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暴力与冷战,纷争与撕吵。“家”终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争斗的战场。也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到:“我穷的只剩下钱了。”
家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当你拥有它时,他平凡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你失去她的时候,掏心掏肺也找不回来。
有一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即使你不承认,他也依旧依附与你。那就是爱国情,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也依旧抵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与他分享。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会希望他的富强。当你身处异乡时,它会在你梦中萦绕;当你重归故土,它会将你紧紧的拥抱。
它像是一条线,拉着你与祖国,即使之间横亘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这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流淌着他的血液,你的灵魂已经烙印上他的印记
同学们你们都是中国这一条巨龙中的一员,用你们对祖国,对家的热爱来化为巨龙前行的力量吧!

(3) [家国情怀]情怀

在这个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集聚最高智慧发明出了计算机——这是一种能够冷静地选择最优路线并且自动抛开所有伦理道德,只求快、准、稳的理想机器。然而,计算机的完美是人类进化的终点吗?
库克是苹果公司的总裁。作为一位商人,他不担心苹果商品产生人的私欲,反而担忧人类在外来变得和它们一样理性、冷静。从一位商人口中听到这种具有“情怀”的话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这让我不禁联想起另一位成功的商人,马云。在一次发布会上,他说:“我们未来必须要有家国庆会和世界担当,必须考虑自己的家、每个人的家,考虑这个社会。考虑这个国家,考虑世界的担当,阿里才会赢得尊重。”把企业当家,这不正是一种家国情怀吗?马云的话应该带给这个社会以启迪,如果连人们通常认为的“奸商”都开始不僭越底线、拥有初心、拥有情怀,这个时代一定和平而美好。
计算机与人类的本质差异在于情怀。食品领域的易粪相食,低端市场的假冒伪劣…环境问题、贫困问题、不公平问题层出不穷,而情怀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味良剂,它是担当、是责任。换言之,正是库克、马云等理想主义般的情怀,致使苹果、阿里走到尽头,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儒家思想。其包含的仁、理、义成为历代统治者之国之根本,其遵循的三纲五常更是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和官方哲学。可以说没有仁义礼仪、没有尊崇孝廉,便没有今日的中国。联想法家所推崇的功利主义,不正是而今计算机总是择优却缺乏情怀的一种表现吗?观之结局,不可谓不凄凉。
于是,我们必须用宏大且长远的目光考虑问题。计算机的完美是过去的终结,人类的情怀才是其进化的又一起点。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计算机不会抱歉,所以这才是人的高明之处啊。因为种种歉意,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心怀感恩的活着,同时保有一颗谦卑的心。
我们当感谢情怀,是它让真善美存在着;更是它让我们认真生活、保持理想。我们当舍弃计算机般过于冷静的冷血,没有情怀的它们不过是一种工具。是情怀让人高于工具、控制工具。
人,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情怀。

(4) [家国情怀]落叶归根

枝头新叶萌芽,青翠欲滴。一碧万顷,枝繁叶茂。秋意近,红叶飘零醉人心。风霜雨雪,虬枝劲节。在我看来,叶的繁茂是中华文化灿烂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如一棵茂盛繁壮之树,深深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五千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它枝劲叶茂,从而造就了伟大灿烂的民族文化。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风靡世界,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叶子已飘洒在世界各地。但如今,文化产业化“西化”的现象不禁引起我们的深思。文化的发展不能离根弃本,只有深深扎根在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吸取精华,在此基础上,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此所谓落叶需归根也。
落叶归根,首先归在了心中那永恒不变的家国情怀。心系百姓、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多少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高境界,它凝练了多少的乡愁与国魂啊!昔者范仲淹心怀着“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浓郁乡愁,更怀揣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愫。这种博大的爱国情怀更应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湖北秭归县县委书记罗平

(5) [家国情怀]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篇一: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为了国家的存亡,戴将军舍小家,顾大家,不能给母亲尽孝,不能与妻子长相厮守,不能陪伴幼子长大成人,将自己的所有责任、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妻子。他是儿子、父亲、丈夫,更是一名中华儿女。他有愧于妻子、家庭,却无愧于国家。为国而战,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为此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像戴安澜将军一样为了祖国生死存亡而抛家弃子,奔赴战场的革命先烈们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豪、敬仰和骄傲。
伟大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硝烟已经散去,然而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劫难和伤痛却是永远无法抹灭掉的,它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战争、不忘国耻,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取了和平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战火年代,我们深刻德感受到一封家书的弥足珍贵,而在这个通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亲情,充分利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多与家人沟通联系
【篇二:《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留下的这些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如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牺牲前一刻留下的遗言。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由于她牺牲前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使这封家书迟到了21年后才传到其儿手中。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随着这封家书一起在1957年被解开。她原名是李坤泰,四川宜宾人,牺牲时年仅31岁。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篇三:《抗战家书》读后感作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实现复兴中华“中国梦”,尤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当今,在一些人们的意识里往往重视物质财富多,而忽略精神财富,导致“一切向钱看”和“私”心膨胀,甚至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全民有了这种抗战精神,就能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求实创新,为社会进步科学进取;就能面对国际风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保卫祖国的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就能面对自然风险,为世界人民奉献爱心,用我们的发展支援兄弟国家的建设,以强国强军的成果为维和作出贡献。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振奋精神,为富国强民,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安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四:《抗战家书》读后感】
“连日致书,谅已览,先后汇带之款,前函所述办法,务希切实作到,是为至盼。我等于本日仍在此间休息,因沪上连日胜利,且战区狭,不能使用巨大兵力故也,周难(指蔡的勤务兵——编者注)于此次过汉,乘机潜逃。此人瘦弱无忠骨,所以不可靠。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如到皖,不得令其居住。慕兰(指长女)之事,时在念中,望设法促成,以免我一件顾虑。老八(指幼子浙生)资质甚佳,我颇爱之,希注意保育为要!”
这是抗战将领蔡炳炎在1937年抗战时所写家书,里面所述“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不惜抛家弃子,投笔从戎上前线,献出宝贵的生命,迎来中华民族的解放。
抗日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爹娘生养长大,成家后还有妻儿的牵挂,蔡炳炎在他的家书中,字里行间也透露了他浓浓的儿女情长。难道他们不知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是的,因为他们知道大敌当前,如果每个人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自己的国家就保不住了,家园还是自己的家园吗?大家就会成为亡国奴。
近日,在看《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蔡炳炎他们作为当时参与淞沪会战的将领之一,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中国决不能再让日军为所欲为地蹂躏下去,假如没有武器可以抵挡日军的攻势,他们的身体就是拒敌的唯一长城。所以上自最高统帅,下至非正规军的武装力量,全都义无反顾的投入战线决战,表现出中国是要把这半世纪所遭受到日本欺凌的屈辱与愤怒,全都化为与日军决一死战的行动,当时驻守的将士也表现出了中国作战的士气和信心。
七十多年前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消散去了,但是,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民族要屹立在世界之林,唯有自强自立,风发图强,居安思危,才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像一位艺术家所说“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是有自己的国家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梦想之际,更要牢记英烈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每个人做好我们的当前的工作,为实现我们与英烈共同的强国梦而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永传传承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篇五:《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了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解放军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弃妻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铸成永久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以小小家信见证大时代的信念。读书中王孝慈致弟书,他热情鼓励不满十七岁的弟弟放弃安稳的教书工作,奔赴抗日战场。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发扬光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
他同时还要求弟弟帮忙送自己的女儿去陕北边区接受革命的教育。弟弟在收到信后即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于四年后在山西与日寇激战中牺牲。刚刚20岁。我们如今的好时代,正是当初一个个的家庭的牺牲换来的。家书里呈现的家风、使命、亲情,令人动容。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六: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篇七:《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穿过历史的风烟,当我们将目光拉回到78年前的7月,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情景浮现眼前,多少热血青年毅然决然奔赴沙场,为国捐躯,纵使马革裹尸,也再所不辞;多少爱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抛妻弃子,牺牲个人的小我成就了国家的大我;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他们的振臂高呼、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老一代抗战将士家书,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颗颗炽热的心,读到战场的刀光剑影、弥漫硝烟,读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能读到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尽管决意赴死,但仍避免不了人生在世的儿女情长和对人间烟火的眷念。
当我们重读抗战家书,缅怀民族英雄,一个个大写的人赫然立在眼前,这其中就有以身殉国、大义凛然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戴安澜,烽火连天侠骨柔情的中共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共地下党赵一曼女士,曾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中共党员吉鸿昌,坚信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蔡炳炎,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自忠。
通过他们的家书,我们大抵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又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胸怀抱负、建功立业与国家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
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遥想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写下这封家书时,当时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后来在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领部队突围回国越过最后一道防线时,遭到了日军伏击,结果胸腹中弹,壮烈牺牲。戴安澜将军牺牲时距离祖国边境,只剩下大约三四十里的距离。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此时此刻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八:《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左权将军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翻开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1941年9月24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封信、直到1982年,左权将军牺牲四十周年时,女儿左太北才第一次读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个孩子。
左太北说,过去父亲对她来说,就是英雄。到了1982年,母亲把她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那时她42岁了,才知道,有一个多好多疼爱她的父亲。
也就是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她多次前往太行山,走遍了父亲和战友们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重读这些家书,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6) [家国情怀]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抗战家书》读后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实现复兴中华“中国梦”,尤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当今,在一些人们的意识里往往重视物质财富多,而忽略精神财富,导致“一切向钱看”和“私”心膨胀,甚至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全民有了这种抗战精神,就能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求实创新,为社会进步科学进取;就能面对国际风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保卫祖国的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就能面对自然风险,为世界人民奉献爱心,用我们的发展支援兄弟国家的建设,以强国强军的成果为维和作出贡献。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振奋精神,为富国强民,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安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二:《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一书,该书先后再现了左权、彭雪枫、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等抗日英烈的抗战家书,每一封家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英烈们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以及甘愿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之情。其中既有热血男儿在战场上恨不能杀尽敌人的叹息,也有铮铮铁骨要与家人、朋友分离时的铁骨柔情。
这里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戴安澜将军的光荣事迹:1942年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中国派出一支远征军开赴缅甸,支援英美同盟军,1942年3月,戴安澜将军率所部第200师在缅甸同古与日军遭遇,双方发生激励战斗,最终第200师以牺牲8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余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的胜利,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国威。不幸的是戴安澜将军在同年5月的朗科地区突围行动中牺牲,战斗开始前,戴安澜将军留下了两封家书,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的两封家书,一封是写给妻子的道别信,一封是写给朋友的托孤信,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催人泪下。体现了戴将军对妻子的亏欠和对孩子的无限思念之情,然而,面对战争,面对国家乃至民族危亡,戴安澜将军毅然离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慷慨奔赴战场。每当我读到这里,鼻子酸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恨自己不能和戴安澜将军一起共抗日寇,为国而战。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的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持,我很自豪看到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纵然国家目前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些绝不是我们可以背叛我们祖国的理由,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中国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再是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将越来越好。
【篇三: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作文】
央视不久前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赵一曼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重读抗战家书,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学习他们舍身取义的精神;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篇四: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最近读了《重读抗战家书》,被其中的抗战英雄的爱国精神、勇敢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家国情怀所激动,被他们的伟大人格触动,他们是我门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丰碑,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感恩他们,我们必须永远传承好他们的烈英精神。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赵一曼的家书,左权的家书,等等,每一封家书都是感人肺腑,都让人正气浩然,这些家书,字里行间,家国情怀深厚,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形象写照,是我们今天生动的人生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昨天,拼搏今天的精神能量源。
戴安澜将军的两封家书,一封是写给妻子的道别信,一封是写给朋友的托孤信,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催人泪下。体现了戴将军对妻子的亏欠和对孩子的无限思念之情,然而,面对战争,面对国家乃至民族危亡,戴安澜将军毅然离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慷慨奔赴战场。每当我读到这里,鼻子酸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恨自己不能和戴安澜将军一起共抗日寇,为国而战。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的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持,我很自豪看到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纵然国家目前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些绝不是我们可以背叛我们祖国的理由,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中国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再是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将越来越好。
【篇五:《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左权将军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翻开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1941年9月24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封信、直到1982年,左权将军牺牲四十周年时,女儿左太北才第一次读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个孩子。
左太北说,过去父亲对她来说,就是英雄。到了1982年,母亲把她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那时她42岁了,才知道,有一个多好多疼爱她的父亲。
也就是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她多次前往太行山,走遍了父亲和战友们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重读这些家书,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篇六:《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他们有什么抱怨?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篇七:《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穿过历史的风烟,当我们将目光拉回到78年前的7月,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情景浮现眼前,多少热血青年毅然决然奔赴沙场,为国捐躯,纵使马革裹尸,也再所不辞;多少爱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抛妻弃子,牺牲个人的小我成就了国家的大我;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他们的振臂高呼、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老一代抗战将士家书,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颗颗炽热的心,读到战场的刀光剑影、弥漫硝烟,读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能读到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尽管决意赴死,但仍避免不了人生在世的儿女情长和对人间烟火的眷念。
当我们重读抗战家书,缅怀民族英雄,一个个大写的人赫然立在眼前,这其中就有以身殉国、大义凛然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戴安澜,烽火连天侠骨柔情的中共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共地下党赵一曼
女士,曾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中共党员吉鸿昌,坚信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蔡炳炎,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自忠。
通过他们的家书,我们大抵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又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胸怀抱负、建功立业与国家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
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遥想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写下这封家书时,当时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后来在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领部队突围回国越过最后一道防线时,遭到了日军伏击,结果胸腹中弹,壮烈牺牲。戴安澜将军牺牲时距离祖国边境,只剩下大约三四十里的距离。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
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此时此刻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八: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两个字,用无限的悲壮承载着无上的光荣。有一群人,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筋骨迎炮火,血肉筑长城。百年之后,可能再没有人记得他们自己的名字。但全中国的人都会铭记他们共同的名字:
烈士。
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踏上了一生中最长的旅途。他们选择了军装和长枪,离开亲人和故乡。一封封的家书,给父母,给妻子,给儿女,内容多是平淡的叙事,温暖的问候,坚定的志向,由衷的祝愿……后人读起却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因为这一封封战火纷飞里留存下来的家书,也许是他们留在这片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最后的痕迹。
一、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家国不负卿
战争时代的爱情,往往染上一层悲情的色彩。没有那么多缠绵悱恻,更多的是同志间的惺惺相惜。那个时代的爱情,是战火中开出的百合花,经过热血的洗礼而愈加圣洁无暇。
左权将军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左权将军这封给妻子的家书很短,对妻子女儿的思念,揉碎在忠诚的党性与家国的大义里,字里行间都是温情与豪情的融合。这封信写完后的第五天,左权将军壮烈殉国。而他的英魂伴着这最后一封家书护佑着这片洒满英雄热血的疆土。
彭雪枫同志一生一共给妻子林颖同志写过87封“战地情书”,这87封信见证了他们互相勉励、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在他们相识后的第一封情书中他写道:“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了十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军人究竟还是军人,我的军衣已穿了十八年了。”他们既是革命的战友,又是一生的爱侣。二人初识之际便有着共同的坚定信念,便是不辜负这一身军装。1944年9月,彭雪枫同志壮烈牺牲,他这87封“战地情书”不仅见证了他和妻子的革命爱情,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美丽而纯洁的,血色的浪漫情怀。
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战争时代,无数的父母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也许他们不能陪伴儿女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不会减少一丝一毫。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似红花。”这是民族英雄赵一曼的诗,每个字都表达了她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她是巾帼英雄,为了国家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她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给儿子的信里也满是报国的豪情。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
这是赵一曼的绝笔,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却也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她坚定的斗争意识与浓烈的爱国情怀,那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
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语有云:“忠孝两难全”。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便势必不能孝敬父母承欢膝下。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无数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的儿女为了抗击外敌保卫祖国,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和平富足的中国,只能舍小家而守大家。这些伟大的战士又如何不想阖家团圆?可他们毅然决定牺牲自己,只为自己深爱的家人不受战争的侵害,自己守护的土地脱离战火的焚烧。他们可歌可泣,虽死犹生。
四川周氏健民、平民两兄弟年纪轻轻一同北上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在兄弟二人给父母的家书中,反复强调着自己的处境并不危险,同时也谈些日常饮食之类的琐事,字里行间都是宽慰父母,希望父母在家中安好,对儿子放心。国难当头,身为儿女无奈不能陪在父母身边侍奉左右,只希望早日驱除日寇,还祖国一片大好江山,再回家孝敬父母。然而弟弟周健民却在鲁北前线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18岁。他再也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尽孝,但他的忠诚便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战争残忍地剥夺鲜活的生命,拆散幸福的家庭。一封封家书,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从1937到1945,八年抗战,无数英雄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了疯狂侵略的敌人,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从1945到2015,七十年的风风雨雨,这片土地贫穷过,混乱过,富足过,强盛过,却再没有被法西斯的铁骑染指践踏过。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压迫剥削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史洗刷民族屈辱历史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军人用骨肉与鲜血守护家园的伟大胜利。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的身边蛰伏着一头危险的恶狼,一个国家只有活在危机意识之中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不够强大便会遭到侵略与欺侮,甚至灭顶之灾;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牺牲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的无数生命,为了这些伟大的灵魂得到应有的尊重。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他们的子孙后代并没有参加侵略战争,因此他们不应该背负着先人的罪恶活着,所以他们不需要知道那段罪恶的历史。如此卑劣无耻的狡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企图掩盖罪恶的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抹杀,更是对生命的亵渎。
历史不容抹杀,真相不容歪曲。如果我们自身不铭记这段历史,那百年之后,将不会有人再记得中国如今的强大是先辈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守护的。
“风带着他走上最长的旅途。一路跟着晚霞再没有停下。拥着温暖星光,也吻过夜里的花。一路肆意流浪,还记得故乡吗……”
他们踏上的是最长的旅途,他们走过的是不能回头的路。他们身体的每一寸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保卫着祖国,他们的英魂直到今天依然护佑着这片深爱的热土。
军人殉国,魂佑疆土。
他们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他们值得全世界最由衷的敬意。
他们,就是军人。
他们的生命不朽,他们的军魂不灭。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fanwen/229761.html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