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活动总结 > 公祭活动5篇

公祭活动5篇

时间:2018-11-02 来源:活动总结 点击:

【www.xjwk.net--活动总结】

公祭活动篇(一):鸦雀无声的意思

【拼音】:yā què wú shēng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静。
【成语接龙】:鸦雀无声——声势浩大——大含细入——入骨相思——思潮起伏——伏牛乘马——马入华山——山高水长——长安少年——年壮气锐——锐挫气索——索隐行怪——怪诞诡奇
【近义词】:万籁俱寂、万籁无声、阒寂无声、悄无声息、悄然无声、寂然无声、渺无声息、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反盈天、热火朝天、沸反盈天、摇旗呐喊、声彻云霄、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雀无声,运何言闻?"”
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造句】:
1、生人一进来,喧嚣吵闹的房间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
2、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
3、顿时台下鸦雀无声,听众凝神聆听。
4、她严厉的声音把他们吓得鸦雀无声了。
5、被周虞侯当头一顿臭骂,众武生鸦雀无声,个个低眉顺眼地垂手肃立,仿佛一群再乖不过的幼稚童子。
6、驿车离开的时候闹哄哄地忙乱了一阵,过后就又鸦雀无声了。
7、杰斯罗用惊呆了的神气瞪眼望着鸦雀无声的听众,然后趔趔趄趄地朝着第一排听众走过去
8、听到老师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9、接着,所有人都鸦雀无声的看到了一段大概只有二十分钟长的黑白短片。
10、生人一进来,喧嚣吵闹的房间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
11、回来的路上,车厢内鸦雀无声。
12、高考临近,自习课上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紧张的复习备战。
13、当白兔子念诗的时候,法庭上鸦雀无声。
14、除了铅笔的沙沙声外,全班鸦雀无声。
15、除了铅笔的沙沙声外,全班鸦雀无声。
16、“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当你演讲的时候,会场鸦雀无声,毫无反应,”贝尔讲道。
17、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18、山洞里顿时鸦雀无声,他听得到比拉尔烧饭的炉灶里柴火发出的咝咝声。
19、教室里鸦雀无声,静的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20、甚至更为蹊跷的是,这条街道鸦雀无声,寂静异常。
21、现在到了这一大片无遮无掩,鸦雀无声的山地上,他们疲惫之中却总不免有一种提心吊胆之感。
22、总统一进来,大家就鸦雀无声了。
23、她严厉的声音把他们吓得鸦雀无声了。
24、没有注意到教室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25、魂飞胆裂,鸦雀无声,四下一片死寂。
26、祝您造句快乐,天天进步!
27、如果你提出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通常整个房间会变得鸦雀无声。
28、在北川老县城,约10万人参加公祭,公祭活动期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默默地悼念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29、意大利队进了一个球后,德国球迷鸦雀无声。
30、欢乐嘈杂的场面好像随风飘去,周围是鸦雀无声的沉寂,时空好像凝固一般。
31、其他报纸也密锣紧鼓闹了几天,但现在几乎是鸦雀无声了。
32、突然一切都变得鸦雀无声。
33、当白兔子念诗的时候,法庭上鸦雀无声。
34、现在到了这一大片无遮无掩,鸦雀无声的山地上,他们疲惫之中却总不免有一种提心吊胆之感。
35、周围鸦雀无声,平常熟悉的房子多了一种陌生感。
36、在那个地点,夜色里并不老是空无一人,黑暗里也并不老是鸦雀无声。
38、当斯大林进入会场,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会场内变得鸦雀无声。
39、有一句他打招呼,并邀请他坐下,他尼古拉固定凝视鸦雀无声。
40、公交车被拦住了,警察检查身份证时,乘客们鸦雀无声。
41、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42、在那个地点,夜色里并不老是空无一人,黑暗里也并不老是鸦雀无声。
43、人群中摇摇摆摆走出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看他那一开口所有人都鸦雀无声的架势,估计是这群人的头:“我决定了,救人去!”。
44、在河流转弯处,大约30英尺开外有一头成年的犀牛,正在神定气闲地洗澡,这一刻绝对是可遇不可求,我们都被震撼了,大家更加鸦雀无声。
45、公交车被拦住了,警察检查身份证时,乘客们鸦雀无声。
46、当白兔子念诗的时候,法庭上鸦雀无声。
47、欢乐嘈杂的场面好像随风飘去,周围是鸦雀无声的沉寂,时空好像凝固一般。
48、然而此时已近油尽灯枯的盛迎东自然已是强弩之末,突然一声凄厉的惨叫,直上云霄,一道橙光洞破他的背心、全场鸦雀无声。
49、纪念碑前人们静静地站着,整个广场鸦雀无声。
50、生人一进来,喧嚣吵闹的房间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
51、负责露丝已订俩鸦雀无声核反应堆的警钟。
52、这下孩子们都鸦雀无声。
53、其他报纸也密锣紧鼓闹了几天,但现在几乎是鸦雀无声了。
54、观众席上鸦雀无声,人们对他出色的表演感到惊叹。
55、正在此时,楼下原本象一百只河马同时引亢高歌般的嘈杂声突然停止了,楼下霎时间鸦雀无声。
56、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叽叽喳喳地在座位上聊天,老师一走进来,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57、当舞台聚光灯射向我们的时候,台下立刻鸦雀无声。我们开始了演奏。
58、驿车离开的时候闹哄哄地忙乱了一阵,过后就又鸦雀无声了。
59、在放映黄色影片的电影院里,观众们都鸦雀无声。
60、如果你提出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通常整个房间会变得鸦雀无声。
61、祷告结束,很长一段时间鸦雀无声。
62、人全走了,只留下这鸦雀无声的屋子,有点寂寞,也有点凄凉。
63、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
64、杰斯罗用惊呆了的神气瞪眼望着鸦雀无声的听众,然后趔趔趄趄地朝着第一排听众走过去。
65、意大利队进了一个球后,德国球迷鸦雀无声。
66、周围鸦雀无声,平常熟悉的房子多了一种陌生感。
67、她站起来,列举了这些统计数字,与会者听得目瞪口呆,全场鸦雀无声。
68、赛后,更衣室完全鸦雀无声,很难从那样一个比分中恢复,这可能伤害到很多球员。
69、因为事出意外,班级里鸦雀无声,都在睁大眼睛看着,见到风衍他们出了教室,顿时是全部八卦起来:啧啧,风衍的胆子不小啊,敢欺负轩辕同学,这回有热闹瞧了。
70、山洞里顿时鸦雀无声,他听得到比拉尔烧饭的炉灶里柴火发出的咝咝声。
71、负责露丝已订俩鸦雀无声核反应堆的警钟。
72、她严厉的声音把他们吓得鸦雀无声了。
73、山洞里顿时鸦雀无声,他听得到比拉尔烧饭的炉灶里柴火发出的咝咝声。
74、他演得实在太精采了,观

公祭活动篇(二):血火记忆读后感400字

【篇一:血火记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血火记忆》这本书。读完后,感触很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使我了解到20XX年12月10日,日军突破南京阵地后,发起了对南京的总攻击。下午,情况十分危急,少将旅长易安华奋勇抵抗,最后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聪明的谢团长在晚上8点把日军大队长炸死。20XX年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天,日军从这一天起,要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血腥屠杀。日军在城内外四处游荡,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最大规模的屠杀在12月13这天,日军将5万多名中国军人和许多老百姓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然后浇上汽油纵火焚烧,最后把尸体投入滚滚长江。顿时南京成了人间地狱。12月12日至同月21日日军共杀害30多万人。
为了铭记历史,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20XX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长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我了解到了催人泪下的历史悲剧,深深地感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强大、,才不会被侵略者侵略。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铭记历史教训,努力学习,长大后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能为更加强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血火记忆读后感】
南京是一座历史古都,也是一座繁荣发达的大都市。他也是我们江苏省的省会,曾经是中国政府的所在地。但是,日本军队很快就一路南下,占领上海,又开始攻打南京了。
在中国守军与日军的保卫战中,因为实力相差巨大,中国守军最后失守,但战士们的英勇抵抗。朱赤将军、萧山令将军等猛将与指挥官奋力抵抗,尽管都已牺牲,但给敌人留下了害怕与胆战。当日军攻入城中,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他们十分疯狂,这样的暴行持续了一百多天。这其中,安全区的西方人士与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的人们不断救助难民,直到暴行结束了。而八年后的20XX年,远东国际大审判的法槌声与法官威严的判决声使日本侵略者送上了绞刑架。这其中,中国的法官、检察官们不断的责问、判决侵略者们。直到这一刻,所有人才拍手叫好。
当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二战时,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与审判法西斯的纽伦堡大审判。这些让世界所震惊的惨案都会有一个结果。而结果也就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军事法庭的判决,那些作恶者都送上了绞刑架。看到这样的结果,人们才会觉得世界上有正义与善良。因此,一切作恶者只得作恶一时,而不能作恶一世。为此,我不禁感到痛愤,还觉得那些审判结果大快人心。
【篇三:血火记忆读后感作文】
我读了《血火记忆》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禁为死去的同胞感到悲哀。那一段段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事迹,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看到那些残忍的图片,让我的心情很沉重,眼睛里含着泪花读完了这本书。
20XX年12月13日在日军狂轰滥炸和猛烈地进攻下,中国南京古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死的死,伤的伤,手无寸铁的30万同胞惨死在日军的铁蹄下。哪怕是一个3岁的小孩或孕妇都不放过。日军心狠手辣,惨无人道,老百姓被活活埋掉,被机枪扫射而死,被坦克压死——那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耻辱,要铭记在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落后就被挨打”这句话的含义。由于当时国力不强,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特别是入侵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他们视死如归,奋勇杀敌,坚守每一寸土地,涌现出像朱赤将军这样的英雄。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读了《血火记忆》这本书,我知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不强盛就会被欺负。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就不会让历史重演,世界将永远和平!
【篇四:血火记忆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一个难以忘记的时段——题记
在20XX年12月,是一个震惊中外、难以忘怀的时刻,日本攻破了南京,开始了大肆的屠杀中国人,在仅仅一个星期内,南京就死去了近30多万人。三分之一的建筑和财产在大火中化为乌有。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看着这一个个数据,一张张照片,一具具尸体,一段段故事,令人触目惊心!
看完这本《血火记忆》,我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心中既恨那些冷血、残忍的侩子手,又为那些无辜死去的人感到悲痛。书中记载了南京沦陷的几个星期内的事情,一位位战士在这场世界大战中英勇牺牲。日本人在这次大屠杀中,肆意的杀戮我们的国人,简直把人当成了玩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虽然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但伤痛仍在。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日本人为了不被世人唾骂,如今仍不愿正视这种侵略行为,但在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也不容他们狡辩。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为了纪念无辜的受难者,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大家记住这段血的教训,保留历史的记忆!
【篇五:血火记忆读后感】
十二月十三日首个国家公祭日,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在干什么,请在警钟敲响的那一刻停下脚步,放下手中的东西,低头默哀一分钟。
20XX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当我把《血火记忆》看完后,深有感触。自20XX年12月13日始,日军在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使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遭受了空前劫难。中国守军在装备差,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
在这本《血火记忆》中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感动。如日军换着法子去杀人,令我很气愤,如许多外国友人马吉,拉贝,贝茨魏特琳,史波林等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庇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
《血火记忆》带我回到了那个凄惨的南京。日军杀死了30多万中国同胞。
12月13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要强大,中国才能强大。
国家公祭日为历史而生,为未来而设。
【篇六:血火记忆读后感】
我相信,大家最近一定都读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吧!最近,我读了一本有关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读本,名叫《血火记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日本人侵略我国时在南京犯下的各种滔滔罪行,我相信,只要有一点点良知的人读过这本书,就一定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会十分深有感触。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浴血守城、日军屠城、人性光辉、正义审判、珍视和平和国家公祭六个板块。其中,详细介绍了抗战时期20XX年12月13日日本人占领我国南京时的大屠杀。这段历史是最令人伤痛的,我看完时都不禁悲痛起来。日军的惨绝人寰,不仅让我国南京的300000人民都冤死在其中,还让南京的许多老百姓都有家不能回,举世无亲,更让南京这座文明古城,变成了黑暗的杀人天地。
我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我们应该诚心祭奠12月13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争取以后为这些冤死的百姓报仇,强大我们的祖国,不让这个悲剧重演!”。
读了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作为一名南京人更应该珍惜这本书。

公祭活动篇(三):血火记忆读后感

【篇一:血火记忆读后感】
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在六周的时间内日军对南京人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
《血光记忆》一书就记录了这段历史。读完此书,我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南京人民的可怕遭遇感到痛心,为日军残暴的罪行感到愤怒,为拉贝的无私救助感到欣慰,为叶在增敲响正义法槌感到高兴,为东史郎的忏悔感到谅解。
书中拉贝的无私帮助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拉贝全名约翰·拉贝,日军占领南京前夕,他被推举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危急关头,拉贝和他的同伴们奋力保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面对残暴的日军,拉贝自己都处在危险的境地,但是他丝毫不惧强权,为了进入安全区难民的生命安全而奔走,而斗争。在他留下的日记中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和他与日军周旋的过程。现在,有些日本右翼分子仍然在否认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成了反击右翼言论最有力的武器。
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同胞,政府决定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每当这天来临,南京城会响起防控警报,人们会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默默为70年前这场浩劫中的遇难者追思、哀悼。历史警示着未来,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铭记历史的教训,更好地建设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就像拉贝先生所说:“对于南京大屠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篇二:血火记忆读后感】
南京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小时候,我对南京大屠杀只知其名,不知其意,直到阅读了《血火记忆》这本书。这本书围绕“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当年日军的暴行,描述了约翰。拉贝主席、辛德贝格和卡尔。京特对南京难民无私的救………
20XX年12月,侵华日军向南京发起了猛烈进攻,10日下午,少将旅长易安华率军奋勇抵抗,最终不幸牺牲;12日佛晓,朱赤将军来到危险的前沿阵地,他的对手是谷寿夫师团,战斗持续到10点多钟,由于朱赤将军身负重伤,终因体力不支,牺牲在雨花台;12日傍晚,由于日军援兵到来,萧岭将军接到上级撤退命令,13日午后,日军对渡江军民展开攻击,萧岭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肉博战,终因弹尽力竭,牺牲于长江边。高志航、刘粹刚等在空中与日军战机展开空战,最后油箱、水箱被击中,导致坠机身亡……看到这些英雄的英勇事迹后,一股悲壮之气油然而生。
日军攻进南京城后,松井石根下令对南京城进行“扫荡”,日军开始施行大规模屠杀、强奸、抢劫、纵火等暴行,肆意掠夺、凌辱这座美以丽的城市,残暴的日军甚至以杀人的方式来比赛、取乐,日军在南京城扫荡时,进行了20多起大规模集体屠杀,日军将6万多名被俘军人和平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然后浇上汽油纵火焚烧,最后把残余尸体投入滚滚长江之中,最后只有9人死里逃生。看到这里,怎能不对侵略者无比憎恨!
令人感动的是,约翰。拉贝先生从德国来到南京,在他的故居里,收容了200多名难民,在他的院子里搭起了难民营。由于日军知道他是德国人,所以不敢来骚扰,就这样终于保护了200多名难民。在日军强行闯入江南水泥厂时,丹麦人辛德贝格和德国人卡尔。京特一道,救助了2万名中国难民。我们汉口路小学也曾经是一个难民收容所。
最终,那些对南京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战争罪犯也得到了审判!
《血火记忆》这本书让我们永远牢记那段历史,也让“和平”能成为全人类的渴望!
【篇三:血火记忆读后感作文】
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被日本军队随便屠杀。这次屠杀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的国耻。令我最感动的是:
一位普通的德国人,因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之举,将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中国人的心中,他就是约翰·拉贝。日军占领南京前夕,他被推军“南京安全区国家委员会”主席,在日军蹂躏南京人民的危急关头,拉贝和他的同伴们奋力保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如果没有他的保护,那么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难民就远不止30万这个数字了。
丁永庆老人回忆说:“拉贝是个大个头,待人很好。他在院子内搭有芦席棚,让周围的居民居住,供吃供穿。有一个晚上,有两个日本兵翻墙进入拉贝住宅,企图作恶。拉贝发现后,严词斥责,日本兵看清他是德国人之后,只得悻悻地收起枪,要拉贝打开大门让他们出去。不行!拉贝用身体挡住大门,断然拒绝。“你们从哪儿爬进来,就从哪儿滚出去!”两个日本兵摄于拉贝的威严和气势,只得灰溜溜地翻墙而去。院内的难民见到这一幕,不禁拍手欢呼起来。
在那段血腥恐怖的日子里,拉贝为了救助中国难民而日夜奔波,竭尽心力。他在日记和其它文字中,记述了日军在南京犯下额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
在当时极其艰难危险的环境中,拉贝和一些国际友人四处奔走,多方寻求帮助、奋不顾身、尽其所能地阻止日军的暴行。
1938年的新年,难民们在院子里排起整齐的队伍,向拉贝三鞠躬。献给他一块鲜红的大绸布,上面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是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曾经在危难之际救助过南京人民的国际友人。
正是一些外国友人,不顾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一条又一条南京大屠杀中的生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国际友人。为了让所有中国人都记住这一段国耻,决定在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际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者。
【篇四:血火记忆读后感】
南京是一座历史古都,也是一座繁荣发达的大都市。他也是我们江苏省的省会,曾经是中国政府的所在地。但是,日本军队很快就一路南下,占领上海,又开始攻打南京了。
在中国守军与日军的保卫战中,因为实力相差巨大,中国守军最后失守,但战士们的英勇抵抗。朱赤将军、萧山令将军等猛将与指挥官奋力抵抗,尽管都已牺牲,但给敌人留下了害怕与胆战。当日军攻入城中,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他们十分疯狂,这样的暴行持续了一百多天。这其中,安全区的西方人士与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的人们不断救助难民,直到暴行结束了。而八年后的20XX年,远东国际大审判的法槌声与法官威严的判决声使日本侵略者送上了绞刑架。这其中,中国的法官、检察官们不断的责问、判决侵略者们。直到这一刻,所有人才拍手叫好。
当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二战时,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与审判法西斯的纽伦堡大审判。这些让世界所震惊的惨案都会有一个结果。而结果也就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军事法庭的判决,那些作恶者都送上了绞刑架。看到这样的结果,人们才会觉得世界上有正义与善良。因此,一切作恶者只得作恶一时,而不能作恶一世。为此,我不禁感到痛愤,还觉得那些审判结果大快人心。
【篇五:血火记忆读后感】
历史上的12月13日已经被鲜血所染红,时间抹去不了我们的伤痛,岁月掩盖不了人们对日本士兵的憎恨!
当我看到中一位日本士兵的日记时,不禁愁眉紧锁——日本鬼子把中国人装进麻袋里左踢一脚右踢一脚,当足球玩弄,不久日本鬼子在麻袋上浇了油,点燃火,突然麻袋挣扎着,嘶喊着,冲出来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他们把麻袋抛入水中,水面平静,当我以为已经结束时,“轰”麻袋上的手榴弹爆炸了!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举动,无不让我们恨之入骨。
日本人他们是禽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篡改历史的小人,他们戏弄的不是南京人民而是对中国的轻视,面对他们从前的我们只能低下头,忍受屈辱,但现在不同,中国人凭着实力讲话,我们可以抬头挺胸,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20XX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祭礼的庄严肃穆,让我心潮澎湃,更让我产生了化悲痛为力量、誓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而更加努力的精神动力。这场仪式不仅规格高,而且安排妥贴,每个细节都有激奋的力量。比如,习近平主席和一位儿童代表,共同搀扶大屠杀幸存者代表,走向公祭鼎去揭幕的细节,不仅让人感到了国家的庄重和民族的后继有人。
历史上的12月13日是我们沉重的伤痛,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它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要做强人,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篇六:血火记忆读后感】
我读了《血火记忆》这本书,不禁为死去的同胞感到悲哀,为此,我的心情很沉重。书里面有些故事挺感人的,读着读着我的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血火记忆》这本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全书包括了浴血守城、灾难降临、人性光辉、正义审判、珍视和平、国家公祭六部分。这些故事都非常感人,但令我最感动的还是那篇关于李秀英的故事。
日军攻占南京后,怀有7个月身孕的李秀英没能及时逃走,只能躲进美国人办的玉台山小学。12月19日上午9点左右,6个月日本兵强行拉走了10多个年轻妇女,李秀英也在其中。她想:宁死也不能受辱!于是一头撞在墙上,头破血流,昏倒在地。中午11点钟,又来了3个日本兵。六七个妇女被他们赶到另外两间屋子。一个日本兵扑上来想强暴李秀英,他身上的军刀因弯下腰而刀柄朝下,李秀英便一把将刀柄抓住。日本兵吓得大声地喊叫同伴,日本兵们凶残地戳李秀英的腿。李秀英反抗着,没有倒下,他们又戳她的脸和肚子。李秀英因失血过多,倒在了血泊中。日本兵走后,李秀英被送到了鼓楼医院抢救,她的脸被豁开,眼皮翻起,嘴被割成好几瓣,头发都结成了血饼,脸肿得像个血盆。第二天,李秀英怀胎7个月的孩子流产了,而她却奇迹般地生还。负责救治的美国医生威尔逊说,他从未见过如此勇敢的女人。这位九死一生的幸存者,到了晚年却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诋毁。20XX年。日本右翼分子松树俊夫在其《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一书中,声称活着的李秀英不是南京大屠杀时的李秀英,污蔑她是“假证人”。20XX年李秀英毅然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起诉日本右翼分子松树俊夫侵害名誉权。经过长达5年多的诉讼,她在这起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跨国诉讼案中胜诉。20XX年12月4日,李秀英在南京鼓楼医院去世。
在此,李秀英,我想对您说:“您真是一位勇敢的、坚强的中国女性!”
读完《血火记忆》,我真心希望世界充满和平、友爱,不要再有硝烟的战争了。
【篇七:血火记忆读后感】
本年12月13日是南京的一个沉重的日子,当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时,汽车。轮船。火车鸣笛,路人停止脚步,默默的为70多年前的那场浩劫中的死难者悼念。
南京曾是一个繁华的古城,可当那些猪狗不如的日本人来了之后,这座古城便成了人间地狱。20XX年7月7日日本人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唐生智任命为南京司令长官。经过了血战光华门。激战雨花台。搏击赛公桥。退守长江边这几个战役之后,我军失去了几位爱国名将:易安华。谢承瑞。朱赤。高致嵩。程智。萧山令等。
20XX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耻辱和悲惨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日军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屠杀。强奸。抢劫。纵火等反人类罪行。在大屠杀中,日军杀害了无辜平民30多万人,大肆强奸妇女达2万起以上,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日军肆意的凌辱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我们中国遇难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国际友人帮助我们。比如:约翰·拉贝主席。魏特琳。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和美国人约翰?马吉,在南京公祭仪式时,习近平主席特别感谢了这几位国际友人。
20XX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判绞刑,谷寿夫。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岩判处死刑,在这几年死去的同胞的灵魂也得到了安息。学完了之后,我不恨日本人了,但是不代表我会忘记这段耻辱,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我们要做和平小天使!
记住历史,珍爱和平!
【篇八:血火记忆读后感】
当我拿到《血火记忆》这本书时,“12·13”这个数字立即映入我的眼帘。对啊!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天啊!今年已经确定将这一天定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以后每年12月13日,我们国家都会举行公祭活动,全国人民一起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提到南京大屠杀这个话题,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小时候看那个打仗的电视剧和电影,只要看到剧情里有日本兵出现的时候,都是一副凶巴巴的,拿着刺刀的可恶样子,里面的老百姓也都深恶痛绝地大喊:“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鬼”是多么可怕的字眼啊!当时我就痛恨那些胡乱杀人的日本兵,我也为那些手无寸铁老百姓的死而伤心。陌生的是:我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还了解得太少太少。
今天看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在抗日战争中有许许多多英勇奋战的烈士们。如在南京。保卫战中,朱赤将军在雨花台与日军连续作战,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血洒雨花台。还有萧山令将军,他与日军连续拼战五个小时候后,弹尽力竭,也牺牲在了长江边。这些将军们战死在战场上,以身殉国,让我佩服不已!
日军在南京城四处游荡,无恶不作。它们烧了南京无数的住宅和商店,残暴的侮辱妇女,将她们折磨致死。他们竟然还把杀人当作游戏,互相交换杀人方式来取乐,这简直就不是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竟然在一天内残害了我们五万多名军人和老百姓,用枪扫射,用刺刀乱戳,在浇上汽油焚烧,太残忍了,太残忍了!我们那些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儿童死得多么悲惨啊!看到这里时,我心痛得不得了。
这些日军所做的种种暴行,简直就是令人发指,可他们在军事法庭上还死不承认自己的罪行,百般抵赖,但最终在事实证据面前低下了头,被军事法庭绳之以法了。审判中庭审记录达48412页,堆起来有两层楼房那么高,仅判决书就长大1231页。这是通过多少人调查取证才换来的结果呀!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当我们了解了历史后才知道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公祭活动篇(四):关于仪式的议论文作文

【篇一:仪式是一种生活态度】
大到祭祖婚丧,小到新笔记本上的第一行字,仪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认为仪式已不应存在,而我认为,仪式不仅应保留,而更应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仪式成就一个人的生活。伟大的作家福楼拜每天在自己的世界里忙不过来,仍不忘每天“按时看日出”,在他看来,每天按时看日出已成为一种仪式,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他的房间,照亮他的脸庞,迎接新一天的仪式便到此结束,福楼拜也因仪式而获得前进的动力。无独有偶,马尔克斯曾说:“如果上帝赏赐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对于马尔克斯看来,接受阳光的洗礼是一种神圣的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他获得了生命的快乐。
仪式体现了对生活的态度。古有藏书者以书为神,进入藏书阁前定焚香沐浴,以示对书的敬意;今有西藏教徒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爬向心中的圣城拉萨。二者的仪式皆表达了自己崇高的敬意,是虔诚的表现。然而,反观当下少林寺等院庙,有多少和尚道士在念经时是真心念着佛祖的?有多少人是为了钱才跑去寺庙里削发为僧的?在那些眼里没有真信仰的人看来,所谓的宗教仪式不过是儿戏罢了。
然而,仪式也并非越繁琐越隆重越好。中世纪的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罗马教会宣传“因行称义”,将宗教仪式复杂化,以此诱骗人们的金钱。为了揭穿教皇的虚伪面目,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提出简化宗教仪式,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从此基督教的信仰仪式变得简单而朴素,人们也通过信仰得到了救赎。与之相反,商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大国事便是占卜,每年的正月,国家通过举行繁琐的占卜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安定与幸福,其中不乏以童男童女为祭品等令人发指的恶行,这种繁琐的仪式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由此可见,倘若仪式的繁重超乎了一定程度,会导致人心的不安与社会的动荡。
综上所述,仪式可谓是一种生活态度,过简过随便或过于繁琐皆不可取。恰到好处的仪式,能助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
【篇二:仪式不妨合时而为】
日常生活中,仪式可谓无处不在,大到婚丧诞辰,小如每日祷告。我们的情感因为仪式显得郑重和井然有序。而我认为,仪式固然重要,却不妨合时而为之。
合时而为,即在适时的场合、适当的背景下完成你对一件事的庄严宣告,可同时,它又应顺应时代潮流,不应“逆流而上”。在提倡保护文物的今日,在文物上写字完成宣告“到此一游”仪式的卢思浩是要受到社会谴责的;让学生全体跪在操场上叩拜孔子的仪式也多少会被世人诟病。仪式并不是不能为,但是这样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仪式”,多少也会被不齿和耻笑。这些“仪式”,终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世人所抛弃。
逆时而为的仪式不能被时代所容,而合时而为的仪式才能顺应时代,且行且传承。
可是有人不解:“传统仪式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有些仍然完整地保存至今,难道遵守传统也有错吗?”我认为,固守传统有时反而会阻碍新生事物的更好发展,容易落下保守封闭之嫌。虽然,很多因为时代所改变的“新型仪式”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首肯,但仪式顺时而为的好处不言而喻:从前的香火祭祀已经发展为用电子LED灯来模拟寺庙灯火不息的效果,在节省了信徒香油钱的同时更取得了环境效益;从前的大摆筵席追求热闹喜庆的婚宴,受西式婚礼影响后向追求实用、温馨、浪漫转变,仪式既富有情趣又提倡节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经自觉地顺应时代去完成自身向往的仪式了,时代浪潮更推动着人们合时而为,择时而为。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传统仪式的现实价值。有些国家、民族、宗教有它们固守的一些传统仪式,但这些能流传至今的“老物件”当然也是符合时代步伐的。日本人的茶道仪式时时提醒他们要顺应自然、感恩自然;基督徒用餐前的祷告用以感恩生活、珍惜生活。这些日常传统仪式微小却常驻人心,使人反省内心,从而更加敬畏自然,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可见,传统仪式只要合时而为,一样可以获得人们的青睐与坚守。
文学家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我认为,仪式也应合时而为。在时代浪潮中仍能得以保存的才值得坚守。郑重的仪式固然要认真对待,但我们不妨合时而为。
【篇三:勿失仪式作文】
仪式这个简单的词语,却令人感到无比的庄重与肃穆,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承载着无数共同记忆的毕业典礼,亦或是在珍爱的新本子上郑重的留下第一行字,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仪式。因此,我们无法失去仪式,更不应该失去仪式。
有时候,仪式意味着一种传承。日本人在用餐前的一句“我开动了”;基督信徒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在胸前画的十字;中国人在除夕夜时的守岁,都是一种简单的仪式。然而,它们都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光的淘选,伴随着人类与社会的发展,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坚守才得以延续至今。仪式,或代表着民族性格中的谦和守礼的高尚品德,或寄托着对上帝的感恩与心中的无限虔诚,或怀揣着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希冀。而这些种种,也正是借助人们坚守的仪式而得以延续至今。若是仪式,这文化与传承的断层应如何修补?
有时候,仪式代表着一种见证。浪漫甜蜜的结婚仪式见证这一对对新人相互的承诺;庄严的祭祖仪式见证的是对先祖的感恩与怀念。正因有了这种种的仪式,使人们的情感得以表达,使人们的诺言得以恪守。想当年,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向世人演绎了一段忠义之歌,见证了兄弟之间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谊。勿失仪式,是为了不失去理性而庄重的见证,不失去情感的坚实寄托。让仪式承载着我们的诺言和信念,历久而弥新,我们才不会在悠悠历史中迷失。
然而,仪式却不代表着一成不变,不代表着落后迂腐,更不代表着拖拉滞缓。嫁娶仪式早已从传统封建的三拜之礼演变为如今的蜜月婚礼、海底婚礼;河南一高校的毕业典礼也从礼堂搬到了南极,从冗长的颁奖与发言变诶刺激的探险与挑战。不同的仪式已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一位一千百年前的仪式观作当下日新月异之仪式的判断标尺,才是真正的闭塞落后。
勿失仪式,勿失我们的传承,勿失我们的见证,才能真正创造出文化与信念的无垠。
【篇四:因为仪式,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更愿避繁就简,只愿“改变”或“去除”仪式,以期有更多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不知那“避繁就简”之“简”究竟多出几分意义,只觉实在有避重就轻之嫌。轻多了,则为生命中不能承受,然而因为仪式,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
杜牧笔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每让人欲泫然泪下,又如金子美玲描绘孟兰祭拜之时溪头田边盛开的妖冶的曼珠沙华,清冷孤寂,于人感怀追忆先人。曾几何时,却道“坟前假哭欲断魂”,令人咋舌。近几年陆陆续续的播报,披露“代人上坟”更多细则,有人数、祭品更甚哭声大小、悲情形状的明码标价,许多愿意选择“代人上坟”服务的人更是有理有据,振振有词,令人哭笑不得。而这轻贱仪式的“恶搞”,终究为祖先送去了几分尊重?几分戏谑?如若不注重从仪式中的庄重中尊重先人,又何来敬畏斯人所长眠的那片土地!
《美国国家公园纪实》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你们乱砍乱伐,希望给后代创造一个黄金时代,多年后你们的子孙却会悲叹,你们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这句话给了我很大震动,尤在看日本电影《那啊那啊神去村》后。神去村的村民们以种树为生计,他们每入山林,每砍树木时都满怀虔诚地进行就地仪式。山林哺育他们,他们也在仪式中表达了感恩与崇敬,同自然友好相处着。
仪式并不意味着古板、守旧,保守,相反,我们更能与其正式庄严之中传承一份传统的或悠然恣意或崇敬虔诚,从其最朴质之中感受到那最真挚持久的美好。亦如《萤火之森》中萤同男孩在妖怪祭典后终于凄美相拥,在《少年派》中派与心动的姑娘正是在练习仪式舞蹈时相遇相知,于仪式见证下,有了萤的凄美爱情,也有了派与姑娘终成眷属。
珍重仪式,因此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任时代发展变迁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也能于意思中追感先人教诲,保有初心,从容不迫,气淡神闲地走上前去。
【篇五:仪式莫妄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夷吾如是说。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儒者力图恢复周礼以促和谐。而所谓“礼”,在形式上便外化为特定的仪式。
仪式,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源远流长,原始社会业已存在;作为文化情感的载体,博大精深,上至国家典礼,下至民间风俗,无处不在。然而,随着商业与工业的冲击,仪式似乎更多被扣上了“形式主义”的帽子,数不尽的现代人手持现代化的利器,要来剪这“封建主义”的尾巴。但我以为,仪式切莫妄轻!
仪式在产生之时,寄托着人类最纯朴的敬畏之心;今天传承仪式,可以重拾人类对大自然的原始尊重。大河文明孕育了古中国人以农为本的观念,数朝皇帝亦有祭祀神农氏的仪式,其原因便在于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反观当下,工业化的浪潮早已卷走人们的敬畏之心,叫嚣着征服自然,结果只能获得自然的报复。可见,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形势中,引导迷失的现代人认识敬重自然的传统仪式,从而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大有裨益。
仪式的内容随历史发展而丰富,而其所蕴含的主题是永恒的。历史与政治的因素,使中国“两岸三地”居民产生了迥乎不同的文化观念,但每一年三地居民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行统一的祭孔仪式。原因何在?便在于祭孔蕴含的是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试问,如果我们轻视祭孔仪式,又何谈加强三地人民的身份认同感?可见,仪式绝非空洞的形式,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切莫轻之!
古语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性质的借鉴意义。前不久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纪念活动,部分媒体将其视作主办国耀武扬威,展示军备的舞台。相反,我认为此仪式象征着和平的凯旋,传递着历史的沉思,寄托着世界人民对铸剑为犁的渴望。可见,仪式拥有类历史的记录功能,可以使我们铭记历史教训,引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怎能轻之!
仪式莫妄轻,并不意味着全盘肯定之,采取简单粗暴的“吞下主义”,而是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采取理性科学的“拿来主义”,赋予传统仪式时代内涵,焕发传统仪式新的生机,引领我们更好地前行。
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如俗语“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所说,在时代的进程中,对待仪式,切莫轻妄之!
【篇六:不能逝去的心灵仪式】
仪式,是人类产生以来长期存在的一项活动。早在文字尚未诞生的上古时代,人类就有以奴隶或牲畜的血祭祀自然神的祭典。随着历史的演进,各式各样文明而又充满规矩的仪式取代了血淋淋的记忆。存在即合理,仪式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仪式,是象征着开始和结束的神圣活动。战争前饮酒破杯的万丈豪气,神父和亲友见证下交换对戒的款款深情,都是仪式为新的开始而吹响的号角。母校大门前学士帽的自由抛掷,墓碑前亲朋垂首的沉痛哀悼,都是仪式为结束谱写的或喜或悲的乐章。结束实则是另一个开始,因而仪式则是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界线上树立的丰碑。它让生活充满期待,同时也警醒着每一个人在适当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没有仪式,我们会失去人生的指路牌。
仪式,是人心灵境界的跨越。是的,各种各样的仪式伴随人的一生。古往今来,仪式的内涵和形式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仪式的核心始终没变——人心。现代仪式的实质是以人生的庄严宣告来提升人的心灵境界。毕业典礼,在指示毕业生们做好面对残酷社会的准备;结婚典礼,在告知夫妻双方准备承担家庭责任的勇气;葬礼,在劝慰活着的人斯人已去、要更珍惜身边人的真理……一切仪式服务于人,也终归于人。如果人不能在仪式的庄严中领悟,那么仪式便是徒劳的。
仪式,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生与死,喜与悲。仪式的本质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上的。欧洲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名叫“朝圣者”。大多数以徒步横穿大半个国家到达“圣城”为形式来“朝圣”。但其实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是纯正的信宗教者,他们朝拜的并非神,他们寻找的是他们自己,是人活着的初心。西方的朝圣没有烟雾缭绕的灯烛,没有麻木不仁的跪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虔诚行走。陈坤的“行走的力量”也是如此。这何尝不是一场仪式,一场无声而又震撼心灵的仪式。那些叫嚣着仪式劳民伤财、费时落后而理应废除的人是无知且肤浅的。有形或无形的仪式连接着人的一生,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生命是一场修行,在仪式中新生,在仪式中成长,在仪式中长眠。你可以拒绝三叩九拜的祭奠,但却不能缺乏对宗长的敬重与怀缅;你可以拒绝铺张浪费而浮夸的孔子诞辰贺典,但却不能缺少对儒学的融会贯通。我们可以拒绝物质的仪式,却不能拒绝心灵的仪式。
仪式是铭记,是展望,是心灵的羽化成仙。完成心灵的仪式,完成生命的修行。
【篇七:我们需要仪式】
“仪式”,这个庄严而郑重的词语,似乎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伴随我们一生。有的人认为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今天,仪式该被除去;但在我看来,仪式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仪式。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速度并不能成为我们除去仪式的原因。难道我们忙得连满怀思念之情祭拜祖先,享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间都没有了吗?难道我们忙得不再需要婚丧嫁娶的仪式,失去了一个亲朋好友同堂祝贺的机会?难道我们忙得无法举行毕业典礼,高考结束后就拍一拍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分别……
仪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某事的重视,想要赋予这件事重要的意义。祭拜祖先的仪式,是通过特定程序表达我们对祖先的追思。清明节放假,目的不在于给人们三天外出旅游而仅在网上送束鲜花就完成祭拜,而在于给人们时间完成祭拜祖先的仪式。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是一种仪式;诺贝尔奖的颁发是一种仪式;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人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句话都是仪式,是人们借此表达重视的手段。试想一下,若没有仪式,人们不再举行婚丧嫁娶典礼,人不再举办毕业仪式,那么我们将失去体现它们重要性的方式和手段。
仪式体现的不仅是对某事的重视以及赋予其重要意义,还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桥梁,连接东方和西方的纽带。祭拜祖先的仪式往往由先代祖先传下,一辈一辈流传至今,我们进行这种仪式,不正是一种继承吗?我们总说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如果我们连仪式都要去除,那么我们将失去连接传统和现代的纽带。如果我们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丢掉仪式,那么我们的心灵缺少的或许是连接他人、社会以及过去的纽带,我们或许会成为没有“根”的人。
是的,我们需要仪式。就如村上春树所说:“我想,我还是需要心的,无论它有时多么黑暗,多么沉重;但它还是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曼舞,自由飞翔。”我想,我们是需要仪式的,无论它有时多么繁琐,多么复杂,但它还是连接现代与传统的纽带,可以让我们怀念过去,展望未来,世代相传。
【篇八:守住仪式的真意】
龙应台说:“文化不过是代代积累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实践中。”仪式无论繁简,都在简单的动作和虔诚的目光中积淀着文化底蕴,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品行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精神文明和文化自觉普遍流离失所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仪式的真意。
清明时节毕恭毕敬地站在先人的墓前,烧上纸钱,洒下一杯黄藤酒,把祝福传递给天国的亲人。我想这其中最珍贵的不是祭品中是否有豪车别墅,而是双手合十时虔诚的目光。在我看来,守住仪式的真意,便是守住个体对生活的珍视,便是守住民族传统的文化观念。
仪式中蕴藏着个体对生活的珍视与尊重,守住仪式的真意便是选择对生活采取不苟且不轻视的态度,便是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发掘出幸福的真谛。小小的仪式包含着长久以来人们对生活理念的思考,对思想价值的剖析,对人文关怀的追求。虔诚祷告的天主教徒,我相信他便会拥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吝笔墨也要描绘的“天使的魂灵”。每年的7月,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镇的人们都会参加的“穿越回葛底斯堡战役”的仪式,折射出他们追忆历史缅怀先烈的生活情趣;杨绛夫妇即使在身陷囹圄之时也不忘每天对前来送饭的狱卒说的诚挚的“谢谢”,包含了他们时刻守礼清白一生的生活态度。而身处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则更需要通过守住仪式的真意来重拾对生活的珍视和尊重的态度。
仪式的真意并不在于形式上的隆重与华丽,而在于其背后代代相传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一个民族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伴随着初生婴儿啼哭的“满月酒”包含着亲朋好友对新生命的热切诚挚的祝福;而对乘鹤西去的老者设七大排筵席供奉至百日的“做七”礼俗则不仅仅表达了对死者哀而不伤的缅怀与追忆,更传递出对生者能幸福安康地生活于世的美好祝愿。守住仪式的真意,便能守住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生死观念与文化选择,便能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关怀延续下去。
当然,诚如柴静所言“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仪式中也存在着文化痼疾和糟粕。因此我们应当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在守护其真意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因时而变,使其更符合现代的文化潮流和审美情趣,从而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哲人说:“假如飞速发展的经济是高飞的风筝,那么文化便是手中紧握的细线。”仪式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余兴。守住仪式的真意,才能紧握手中幸福的细线。
【篇九:意蕴深藏不变的仪式】
生活之中,仪式如影随形。上至拜祭祖先,下到赠物留言,处处可见仪式的魅力。也许只是简单而稳定的流程,但却饱含永恒的意蕴。在这永恒的意蕴里我品味生命的绵长,心境的安宁与人生的厚度。
仪式是生活最好的载体。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仪式。清明时节,我们相伴踏青扫墓;新年之际,我们合家欢聚一堂;八月中秋,我们遥望明月,寄托相思;九九重阳,我们头插茱萸,登高远足。随着这些仪式,伴着这些流程,一路走来,心中滋生出绵长的幸福。这是仪式的味道,纯粹,厚重,亦温暖。不要觉得它们单调枯燥,缺乏时代生机,放眼观之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是高速的网络,多变的流行,还剩多少生活的安定与从容?也许,这些稳定而永恒的仪式将会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最后的一点心灵的自由,冲开纷繁物象。所以,莫要淡忘这些仪式。在烟火人间,给它一抹亮色,存于一角。
仪式,是从过往流传下来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仪式的妙处,让人觉悟内心的情怀。古人离别赠柳,踏雪寻梅,无一不是在仪式之中亲近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拨动内心深处的淡然心弦。我们的心灵是可以穿越重重仪式去成长的,它停留在元宵街市的花灯庙会中,浸没在端午门前的艾草的芳香与雄黄酒的浓郁之中,张扬在腊月寒冬里的喜庆春联的字字句句。仪式嵌入生活,心灵趋于平缓而幸福,这是心灵在稳定仪式中的一种安顿,是人在匆匆流光中的一种自持。生活原本就该是一种单纯的愿望,在所有仪式背后,藏着的是一颗颗被红尘洗涤得分外明净而安宁的心灵。
仪式,在这个犹显纷乱复杂的世界,为我们指明追求的方向。人生不受外界的困扰,多一份安于内心的执着。毕淑敏在《目光》中说:“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这仿佛是在提醒着,稳定的仪式饱含多少人的幸福与念想。小小的笔记本上的一行字,多年未见的故人的一次亲切握手,甚至千里之外的亲人寄来的一封家书。不含片语,却动人无比。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无法割舍的仪式,里面有多少情思婉转,又有多少意味深长的独白,在相互叠加筑成人生的高度。
喜欢仪式,它的不轻易改变,它的稳定平淡,深藏意蕴。也许仪式最平凡,然而却令人向往,甚至肃然起敬。因为它彰显了一种世俗的安稳,这是人间最踏实的温暖和最朴素的真情。
【篇十:仪式,为生活正正衣冠】
仪式,丰富多彩,无处不在。仪式,或携一身古朴气息,或引一股时尚潮流,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为生活转个身,以俯视过去、仰望未来的姿态,为生活正衣冠,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仪式,起源于生活,同时丰富着个体的生活与精神。一如JK罗琳在写每部哈利波特前都必写下万字前言,神奇的仪式给予她自信与勇气,在创作的宫殿中信马由缰而毫不退缩,十年之内便构筑出七部小说和那个庞大而富有魅力的魔法圣殿。她的前言里,不乏坎坷人生的哲思与倾诉,不少对未来的展望与祝福,而更多的是对再次创作一个全新故事的未知的担心与期待。如此简单的仪式,对罗琳而言庄严而神圣,让她放下包袱、勇往直前。仪式,为罗琳整理衣冠,用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迎接未来,丰富生活、充实精神力量,让个体拨开云雾,看见一个别样的自我。
仪式,联系着你我,是社会的纽带,把心相连。仪式是春晚,阖家团圆、畅享天伦之乐;仪式是龙舟,乘风破浪、满载家国情怀。在仪式中,我们各点一盏孔明灯,漫天星火,是每个人真心祈福;在仪式中,我们摘下几束黄牛木,先人墓头,回味家族悠厚历史。仪式,让我们唱同一支歌、怀同一种情、做同一件事;正是这仪式中短暂而美妙的同一,让每个个体一同感受心与心的共鸣、手与手的温暖,感受汇聚而成的磅礴与信仰,从而收获温暖,勇敢前行。仪式,把我们心与心连在一起,为社会整理衣冠,以新的面容迎接每一个人。
然而,仪式也需符合时代,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如禁清明炮仗、弃端午沉粽,虽少一份传统味道,却给环境多一份清新美好,值得称道。另外,仪式也分精糟,糟糕的仪式只会让俗人的生活更落俗套。如餐前拍照、淘宝晒物,只会使人被网络牢牢捆绑,毫无益处。仪式应起其正衣冠之功用,为生活远航挂起大帆。
不妨让仪式为我们正正衣冠,用全新的姿态迎接生活、迎接未来!
【篇十一:仪式所承载之重】
唐三藏取经前与帝皇饮一杯土酒;刘、关、张桃园内三人结义。祭拜祖先,婚丧嫁娶到毕业典礼,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仪式。有人说时代会淘汰掉繁琐的仪式,我看不然。因为仪式自有其所承载之重。
仪式承载了对人与万物的尊重。古时祭天祭海,求神拜佛,是对自然赐予物阜民丰的感激;基督教的饭前祈祷,是对生命与食物的谢礼;学堂上对师相的三跪九叩,是对传道授业者的礼敬。倘若今日因繁琐而淘汰了这份敬仰与崇敬之情,孩童上课无须“上课!起立!”,吃食不必回忆农民勤辛,游玩无视环卫工人的劳动,那又如何将其培养成尚礼之人,如何领会孔夫子之言“克己复礼为仁”,如何在物欲横流的当代保有对人与自然的尊重?不得而知。、
仪式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真意切。平日里,一块蛋糕,你只品尝它的甜腻。但当它以生日蛋糕的形式出现时,在伴随众人合声的祝福,在烛火摇曳的微热中,你所品味的便是同伴们注入的祝愿与幸福。篝火旁,男女老少的欢乐起舞又怎能与柴上干烈的火光所制造的燥热相提并论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仪式,有了一个众乐乐的神圣的理由,有了讲普通的事物赋予美好意义的借口,用仪式将琐事神圣化,意义化,让平凡更具不平凡的魅力。
仪式承载了对生活的慎重。《推拿》这部电影中有一句非常值得玩味的话:“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信仰,他就又决心与毅力去浪费时光。”如果将生活看作是时光的旅程,做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那么信仰的诞生就让人们有了意义的满足感,让人们觉得自己可以坐定,自己应该努力。乐观些看,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慎重。仪式的进行是一种信仰的深化,它让一种信仰在你的脑中根深蒂固,在你心中发芽开花。让你承受重量,让你的每一步都掷地有声,不至于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描绘的那样“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别大地,亦将离别真正的生活。”
而仪式所承载的重量远远不止于此,它会在人们的执行中深化它的作用,帮助你把灵魂深深扎入地底。
现在进行一个仪式吧,闭上双眼,在脑海中书写你的名字,然后欣赏。你是一个多么真实的自己啊!
【篇十二:理性看待仪式】
王尔德说:“一件事的本质是什么,取决于我们让它成为什么,一件事情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仪式,我们唯有以理性看待,才能让仪式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理性看待仪式,莫让仪式在时代的洪流中日渐式微。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上溯历史,不难发现仪式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早已融入到了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中。“礼”作为五常之一,指的正是生活的仪节。《礼记》云“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要行隆重的加冠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在这一天,男孩要穿戴整齐,盘起头发,戴上礼帽,然后再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在孩子的本名之外再取一个“字”,这预示着男孩已不再是整日嬉戏的小孩了,而“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礼行焉”。可见,冠礼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重要礼仪,说它是男子汉的宣言,一点不为过。反观今日,“冠礼”的遗风早已被忘却,随着这个仪式被众人一并忘却的还有身为成人,应该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如今,人们感叹节日离我们越来越远,“年”味越来越淡,这无不和人们对于节日仪式的简化和淡忘密切相关。著名作家刘恒感叹:“时代的风沙在大地席卷,撕扯着古老的风华”。今天的人们更需要理性看待仪式,莫让我们在与时代一起狂奔向前的时候与它们渐行渐远。
理性看待仪式,莫让仪式沦为形式。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近年来,公祭活动在全国各地竞相开展,山东曲阜市大型公祭孔子仪式动用了1万名警察,2万名巡访人员,还有各路名牌演员助阵,场面甚是气派。然而他们早已忘却了孔子提倡的“箪食瓢饮”的朴素生活。无独有偶,全国各地公祭伏羲、大禹、轩辕帝、孔明等的仪式操办得越来越排场,甚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湖北省竹山县竟砸千万元公祭女娲。卡尔·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的确,汤姆·彼得斯也曾提醒人们:“不要让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精神”,当仪式脱离了理性的精神实质而沦为形式时,那就正如莎翁所言“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
在时代急剧转型的今天,新的仪式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旧的仪式要么形式和内容发生着流变,要么日趋消亡。在这个十字路口,正像加缪所说:“理性应当被沉重的唤醒”。无论时代的浪花如何繁复,对于仪式的理性思考都应被召回。莫让仪式日渐式微,更莫让仪式沦为形式而湮没窒息了精神实质。

公祭活动篇(五):清明节作文400字

【篇一:清明节作文4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渐入我的视线,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挑红,遍地金灿灿的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又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开始,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开始。
这是一个春的季节,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的季节。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
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篇二:清明节作文4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被奇妙的大自然所印证,昨天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的心像大石头一样沉重,因为要给老爷和老奶扫墓,以前,我不懂清明节的真正意义,直到今天扫完墓后,我才懂得了清明节的真正意义!
清晨七点,我们准备给老爷和老奶扫墓,扫墓对我来说可是件新鲜的事,我们拿上工具,出发了。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老爷和老奶的墓前,一年没来,坟墓上长满了荒芜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后,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切就绪后,我们开始烧纸钱,随着袅袅炊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影子,他们告诉我:好好学习,珍惜生命。
是啊,人的一生苦短,每一天都要活得快乐,要不断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梦想终会实现;超越自我,梦想化为动力;超越自我,创造美丽人生!我认为生命就在不断的超越自我,超越梦想!在山上,城市的房子尽收眼底,山中开满了金黄金光的油菜花,深呼一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气,那些花以不可抗的动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篇三:清明节作文400字】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叫扫坟节,也就是我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去给他们上坟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我要去乡下给爷爷上坟,爷爷的坟墓在我们隔壁的一个县城,坐车大概要一个来小时,一路摇晃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下车,哇!人真多呀!县城的,乡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们先到街上买了些小纸作就上山了,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可不一样哦,阳光明媚的,大老远就能看见山上的祖坟,我们先到了老爷爷的坟上,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先要除掉坟墓旁边的杂草,然后再进行祭祖仪式,由于今年政府规定不能在山上点香烧纸,以免引起火灾,所以我们只是象征性的在坟上压了些纸钱,在坟墓旁边围上了我们亲手采摘的映山红。
扫完了老爷爷的坟墓,我们又得扫爷爷的坟墓去,翻过了一座山就到了,爷爷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轻的,到了爷爷的坟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爷爷的许多往事,嚎啕大哭起来,受她的影响,大家不免都有些伤感的情绪,同样我们也是把爷爷的坟墓清理了一下,压上了香纸,就下山了。
一天的扫墓活动就这样结束了,虽然爬山有些难,但是我还是跟着队伍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活动。我喜欢清明节这一天。
【篇四:清明节作文400字】
又一个清明节到来了,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学校组织我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园扫墓,可没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学校只好临时决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纪念碑。
我们穿着干净的校服,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形,来到了烈士纪念碑前。在漫天飞雪的环境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举行了一场“缅怀先烈”的主题队会。那时许下的一句句誓言,我久久不能忘记。最后,我们还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表达我们对烈士的尊敬。
虽然没有去烈士陵园,但我们的心情还是十分激动。我仿佛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刘胡兰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处在危机的时刻,是他们,不顾一切,冲在前头,保护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天的美好时光。“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的我们也必须不停学习、奋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烈们。
【篇五:清明节作文400字】
在一年一度清明节之际,“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数百万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网友通过献花留言,表达了对无数中华英雄和先烈先辈的无限怀念和敬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国网民已达1.11亿人,35岁以下网民占到80%。如何运用网络在青少年中开展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工作有待破解的一个课题。
作为一种环保、和谐、文明的清明节祭祀新方式,“网上公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网上公祭”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广泛参与的优势,它新颖、经济、灵活,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国爱民、知荣明耻的热情,有利于调动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以网促学、以学促长”的良好效果。
“网上公祭”值得提倡。
【篇六:清明节——缅怀先人】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烈士的日子。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五年级全体师生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到东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瞻仰他们的丰功伟力。
走进陵园,远远地就看见高高耸立在东山之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登上长长的石阶,我们来到了英雄纪念碑下。碑的四周刻着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壁画,记录着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下面对鲜艳的队旗,我们举行了宣誓仪式。全体师生为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那一刻,我想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这美好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抛投颅、洒热血,用生命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一定要发愤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随后,我们想革命烈士们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安息吧,先烈们。我们会永远怀念你们的。
最后,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里珍藏着革命烈士的遗物和英雄事迹介绍。
这次扫墓活动让我们很好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篇七:清明节作文400字】
星期六,我们全家去老家为祖先扫墓。
到了祖坟所在的山坡上时,我就拿起扫把,把祖坟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细细地擦着墓碑。经过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样一尘不染,光亮如新。没多久,祖坟就被我们扫好了,我们祭拜后,便走回老家吃午饭。
吃完香喷喷的午饭后,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节是个祭拜祖先的节日,是我们大家应该做的,扫墓的我们要表扬,想来却不能来的也要给予表扬。但从来没有想过扫墓的人应该受到批评与谴责!大家有没有想过,祖先功劳有多大?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土地,让我们有地盖房,有地耕种……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祖先的功劳不可没啊!而现在有些人到了清明节,却丝毫没有扫墓的想法,把已过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凭野草长满坟墓。这样的人难道不应受到人们的谴责吗?
又是一个清明节,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篇八:清明节作文400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即将到来,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峙山公园扫墓,一到那,九个大字映入眼帘“慈溪革命烈士纪念馆”。
我们拾级而上,走到烈士纪念碑已经气喘吁吁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集合,之后就是我和许磊发言,只听“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我跟了上去“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这是祭念革命先烈的诗句,烈士碑就像一位位革命先烈,烈士碑旁边的一棵棵松柏像一个个士兵守护着他们,岑禹葳精神抖擞地走到烈士碑旁出旗,之后每人一枝花,大家恭恭敬敬地放在烈士碑前,接下来大家默哀一分钟,在那时我想到了许多革命烈士战死沙场,有些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下面是代表发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代表对烈士们的保证,我要向保证的那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宣誓: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我们要让先烈们用鲜血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最后是绕场一周后就下山了。
这些革命先烈们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fanwen/219532.html

上一篇:活动宣传语9篇
下一篇:我的节日10篇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