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抒情作文 > 高考抒情散文5篇

高考抒情散文5篇

时间:2018-11-10 来源:抒情作文 点击:

【www.xjwk.net--抒情作文】

一:[高考抒情散文]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难点攻略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开拓。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案:(1)“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2)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由景及情巧揣摩。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5题: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要考生通过对景的感受去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此题简要归纳“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难度不大,只需要锁定原文《我爱水》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应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来组织答案,此外还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关键句,它对下面的具体描述有着领起作用。答案:概括:(1)冬雪皎白,薄冰试步;(2)春天温柔,生机盎然;(3)夏天明媚,夕阳辉煌;(4)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1)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由情及旨巧体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散文情感的体味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诗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阳关古道苍凉美》最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1)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由技及文巧分析。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来看,对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文章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文中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所在句的内涵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一种是对文中作者某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的赏析。对这两种题型,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联系上下语句和全文的情感基调,就能较容易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本题就是考查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选材可以丰富多彩,中心应该明确统一。本文副标题已经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悼念鲁迅先生,那么,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情况,旨在衬托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衬托那个“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之情。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冲刺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白马湖
  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

二:[高考抒情散文]2013年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了。
  虽然任何一种文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相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散文是最好写的,因为现在高考的文体不限,导致很多学生不分文体,而散文形式自由,是融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于一体的。并且散文题材广泛,凡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可入题。因此,我们认为,记叙文写作可以散文化,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在记叙文写作时,应防止犯以下的错误:
  一、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二、记叙文容易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小学生活。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三、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记叙文散文化的优点: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至于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出的文章就“四不像”。而散文则不同,她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为主,就是说理散文。不至于被阅卷人评为“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而得分不高。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更不用说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了。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事物有那么一点联系都可以被写进文章,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人贬为“跑题”。并且,如果思维能够全方位发散,说不定还被认为是有创造、有新意的一类文呢。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尤其缺少辩证分析,这样的议论文平淡无奇,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感。因此,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就是记叙文散文化的佳作:
  我曾站在故乡坍圮了半壁的城墙上,望着披着袅袅晨雾的日出,听着黛绿色树影中呼啸而过的火车声响,独自彷徨,忽然看见稻田里那绰绰弯曲的背影,想起不远处耕种的爹娘,手心的汗浸透了这薄薄却很沉重的几张素宣,心中悄悄旋起一股小小的龙卷风。无论我所向往的地方,是绝域萧条的山川大江,还是细雨潺潺梦境跌落的山冈,是铁血班驳的断章还是沉默的寂亡,是逶迤的一马平川还是弯曲踞

三:[高考抒情散文]高考话题作文全分析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热点。据有关专家预测,话题作文也将是今后二三年内高考作文的趋向。为此,我们必须加深对话题作文的认识,加强话题作文的训练。
  概念阐释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由头。话题作文,就是  就着这个由头说事论理,抒情写志。话题作文,古已有之。《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贾宝玉他们的诗社,就常以某一事物为中心吟诗作文。其中有吟菊花的、有咏海棠的,有题大观园的。现在,我们在电视里也经常看到这种作文形式,一些不同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常和观众一块儿聊天,他们或谈茶经,或论棋道,或扫描人物春秋,或讲述百姓故事,或评论时事热点。
  话题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性与自由度。它的开放性与自由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题范围较宽泛,可入题的内容比较丰富。如上,吟菊花的,则梦菊、忆菊、供菊、画菊无所不写;论棋道的,则棋艺、棋德、棋风尽纳其中。再如2000年的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围绕“可以丰富多彩”、“应该丰富多彩”来写,就是符合题意的。二是对文体不加限制,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夹叙夹议,还可以写抒情性议论文,甚至可以写成小说、剧本等;写法可以灵活多样。因此,话题作文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发挥水平的广阔天地,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同学们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正因为如此,话题作文才在近几年受到考试作文(如1998——2002的高考作文)和竞赛作文(如《中国青年报》“三新杯”作文大赛)的广泛关注与青睐。
  话题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虽然大多数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作用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同学们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同学们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是举一反三的“一”。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一:
  “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二:
  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在写法上,以往的材料作文很容易套用“三段论”、“四步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联系材料、归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固定的写作模式(并不是说这种模式完全要不得,作为基础训练它是可以的,但在选拔考试中,这种模式作文肯定占不了什么优势)。而话题式材料作文,除了明确限定性内容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完全可以从简审题,突破传统材料作文所形成的种种程式,在它为同学们提供的最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大胆地发表对事物的高见,不拘一格地写出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写出自己的最精彩的故事。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也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又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可以是话题,如“我的苦恼”、“尝试”、“历史告诉我”等等。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金钱并非万能”。
  话题作文的话题,既是题目又不是题目。说是题目,是因为它是同学们立题写作的一个“索引”和依据,所写一定要与之关联与粘合。就是说,同学们写作的车厢必须挂在“相关内容”这个火车头上,否则你就到不了站。说不是题目,是因为这个话题只是为同学们的写作规定了一个范围,引发我们写作的由头,在文章拟题、立意、选材、文体和表达等方面留给我们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打个比方说,以前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如果说是划了个小圈子,那么,话题作文就是划了个大圈子。站在小圈子里比划拳脚,总是有本领施展不出的感觉,或者动不动就踩线,动不动就出界违例,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影响了水平的发挥。大圈子为我们提供了用武之地,有本领的就使出来吧!然而我们有些同学不会利用这用武之地,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圈定在小圈子里,放不开思路,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或者思路是直线条的、平板的、没有层次的。
  那么,面对话题,怎样拓展思路呢?
  技法例谈
  追加前提
  追加前提,就是把话题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2000年的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呢?这是因为: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人们各自的认知结构不同,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评判、对美的看法、对幸福的理解等等,都会因人而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就是顺着这条思路走的。
  一花一世界
  夜深人静时,寂静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世界是水,海是我们最初的家园;还有的说,世界是空气,是泥……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头甚至认为,世界是数。其实,他们都对。世界是如此多元,惟有其多元才丰富,惟有丰富才有我们这些思想迥异的人。
  人与人是如此不同。信手翻看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儿是春住处?”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黄庭坚说……王安石倒是承认,二十四番花信风罢工了,春色自然也走了。春归何处?引得这些人话语纷纷。其实他们都对,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丰富的答案。
  或许理解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总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占一风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见的片面些。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有的人则认为那是一团黑点,他们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样。
  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一团乱麻,头绪纷纷:可以像徐志摩那样细心理解,解除得“眼儿疼,手儿酸”,可终于笑解烦恼结;也可以借长剑,手起刀落,亚历山大除了连环套。哪个方法更好?殊途同归,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人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
  多样的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答案。面对这个考题,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记叙文,甚至写诗歌;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扬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铁马金戈。只要我们记住对祖国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尽可以丰富多彩。
  多样的理解,多样的角度,多样的方法,多样的答案。
  世界是什么?真的很难回答,因为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选择?真的很难挑选,可以快走追赶,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领略,欣赏夹岸平沙、落花流水英缤纷。既然有丰富的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里,以包容的心态看万事万物?在正确的前提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开满各异的繁花。
  本文先举哲学家对世界的不同认识的例子,后举诗人们对自然不同认识的例子,说明由于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再举徐志摩、亚历山大的例子说明所站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由此推出方法不同答案也不同。进而得出结论,我们应以包容的心态看万事万物,让世界更精彩。
  下面,我们用追加前提的方法,为话题作文“拥抱生活”拓展思路。
  “拥抱生活”是热爱生活的形象说法。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生活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爱呢?回答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给了我们丰厚的馈赠。这是一个前提,顺着这个前提我们可以想到很多: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灿烂的阳光、明朗的天空、壮美的山川、娇艳的花朵……还有温暖的亲情、美好的友情、成功的喜悦、不可战胜的群体的力量……甚至磨难痛苦也是生活的馈赠,因为“苦痛是一所学校”,教会我们许许多多东西。我们还可以追问:怎样才能热爱生活?回答是:要正确地看待生活,要乐观地看待生活。生活中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乐观地看待它,就会激起我们对生活的热情。生活中有风霜雨雪,更有晴和的风日;有严酷的冬天,更有明媚的春光;有奋斗的苦涩,更有成功的甘甜;有人情的冷暖,更有真挚的友情……因此,有人面对严冬,会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面对一张有黑点的白纸,有人认为是一团黑点,而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安南则认为它仍然是一张白纸。在沙漠中跋涉的人,面对仅有的半壶水,有人哀叹:“唉,我只有半壶水了!”而有的人却说:“啊,我还有半壶水!”
  推想结果
  推想结果,就是把话题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
  例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我们可以寻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方法,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这样我们可以想到:在思维领域,如果否定答案的丰富多彩,就少了发明创造,就没有“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如果强求“答案一致”,就少了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就没有了“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如果以一个标准衡量人,就少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等等。只有承认答案是丰富多彩、应该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请看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沧桑看云》(原文见“选材达标技法”部分)。这篇文章阐明的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这位同学列举了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不同的人生答案,这些历史人物为我们演义出了一部丰富的历史,从而证明了“生活因了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的观点。
  再看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
  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
  一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
  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可以让人的胸怀宽广,高瞻远瞩;
  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
  ——这,只在于,你是否拥有它!
  二
  丧失诚信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在这里,没有了相互理解与信任,更多的是相互猜忌,到处是尔虞我诈。整个世界苍白而无力,人际的冷漠只能让人望而却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发生的那一场浩劫中,这个苦难的民族丧失的恐怕不仅是人才、发展的机遇,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思想指导下,似乎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之间那相互真诚的关系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只有猜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联想到这20年来社会道德失衡现象的泛滥,恐怕这便是一个“渊源”了。
  丧失诚信的人是可恨的,丧失诚信的社会是可悲的,然而更可悲的是,国人似乎不愿更不敢提及它。
  三
  一位老作家写道:“……以天地为心,以真诚为骨……”他将真诚无欺作为他作文的准则,往事如屐齿印苍苔,斑斑点点深深浅浅地留下生命的印痕,他采撷其中的几点,无愧于读者,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做人又何尝不像作文一样,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冰心老人说良心就像雨洗过的青山,做到诚信,做到真实,你是否感到过这种滋味?
  四
  或许有人要说,你把诚信与否提高到良心的高度太过矫情,或者,你自己难道又做到了吗!
  我们不是圣人,可我们要努力去做!丧失诚信乃至良心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毫无希望的群体,它的未来不堪设想。
  我呐喊,因为我不满于现实,更应该学鲁迅,他千百次地拷问着中华民族,因为他已经千百次地拷问了自己!
  就让我们一起来呐喊,呼吁道德的回归吧!
  本文说:诚信,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可以让人心灵高贵,可以让人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可以让人情绪高昂、愉悦;丧失诚信,也就没有理解与信任,只有猜忌与尔虞我诈,丧失诚信的社会,是一个毫无希望的群体。这些,都是从正反两方面推想“诚信”的结果,从而阐明了讲“诚”讲“信”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下面以“拥抱生活”为话题,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拓展思路: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会乐于为生活付出;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力量;有了生活的激情,也就有了希望的渡船;只有热爱生活,才有可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怨天尤人、把生活看得一无是处的人,会有生活的激情和奋斗的力量,会把生活的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
  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就是借谈论某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我们先看一个为我们所熟悉的例子。苏洵曾写过一篇《六国论》,他说六国的灭亡是贿赂秦国。看起来是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实际上他想批评北宋王朝贿赂西夏的不当。他是借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来针砭时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苏轼和苏辙都以《六国论》为题写过文章,而苏洵的《六国论》影响最大,这种借题发挥、别开生面的写法应该说正是苏洵文章成功的原因之一。话题,是借题发挥的最好载体。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某种弊端有强烈的感受,不吐不快,能不能借某个话题表达出来呢?完全可以。请看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红楼梦〉之我见》(原文见“立意达标技法”部分)。
  这篇文章从《红楼梦》里引出对反腐败问题的思考,并且说得头头是道,该同学借作文话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文章开头说不同的人对《红楼梦》有不同的见解,篇末又巧妙地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作结,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所规定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
  再看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美丽
  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惟有“诚信”这端高高翘起。诚信,变轻了!
  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风谲云诡;且不必说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也不必说黑心米贩污油兑陈米,自来水掺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气晴好,你也心情愉快,一不小心在马路边发现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你敢捡吗?且住!要是事情发生在××年前,你会乐呵呵地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赢得人们称赞,可是在今天,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我客观一点说,只要你手一触到那包,麻烦就上身了。
  小环境如此,国际大环境也有不少例子。瞧瞧大洋那边的山姆大叔,更是视诚信如无物,咱要搞NMD,《反导条约》是个障碍,撕了撕了的没商量。
  诚信之风将止将息,有识之士扼腕叹惜。
  但是,我们,新世纪,新青年,已经在缓缓展开一面旗帜,我们在旗帜上写道,我诚信,我美丽!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美至纯的时期。而诚信是最不应该又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有必要把诚信高高举起,让人人都能看见,并被她的温暖光芒吸引。
  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在可望更可及的未来,诚信将回归到市场,回归到社会,回归到你我身上。她像一股活水,逐渐浸润,深入人心;她又像一缕清风,吹过田野,吹开人们心扉。在那里,到那时,诚信取代了伪饰,有序取代了无序,简单取代了复杂,温情取代了冷漠、人们沐浴在诚信的晨晖中,全都受益匪浅。
  那么,行动起来吧,朋友们!
  我诚信,我美丽;我美丽,我自豪!
  本文热情地关注生活,将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恰到好处地信手拈来,由小到大逐层提升,由近及远逐层拓展,切中时弊,针对性强,同时,热切呼唤“诚信”的回归,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
  下面我们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借题发挥,表达你对某些现实问题的看法。
  单就某种颜色来说,很难说哪种颜色最美。说某种颜色最美,一定是和某种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心理相联系。这样看来,该话题的范围就比较大了。我们可以说“绿色最美”,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由此引申出我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忧虑;我们可以说“本色”最美,因为保持本色难能可贵,从而引发我们对社会腐败问题的批判;我们还可以认为“羞色”最美,因为它为人类所独有,从而引出我们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等等。
  下面来看一篇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魇了,一腔愁绪,两弯蛾眉!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春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的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跨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奋翮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田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意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誉、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昭君出塞”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老话题,但作者却深入挖掘,探寻新意,演绎出一曲“将小我置身于大我”的撼人心灵的颂歌,使文章极富感染力。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由虚生实,化抽象为具象。面对一个抽象的话题,我们可以朝“实”的方面去拓展,可以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编一个具体的故事来印证这个话题。比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个抽象的判断,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记叙文要表达的主题。
  请看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瞧这一家子》(原文见“拟题达标技法”部分)
  “老学究”的四个儿子各有所长,把自己的职业做得还不错,然而,老学究对他们的性格特点不满意,希望他们通过兼职的办法完善自我,其结果是四个儿子所兼之职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说明:我们对人也不能强求一致,人的性格应该丰富多彩,可以丰富多彩,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不同的行业,为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
  再看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
  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
  ……年轻人思索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艄公凭着娴熟的技术,乘风破浪,终于将年轻人送到了彼岸。艄公淡淡地说:“年轻人,我跟你来个约定:当你不得意时,就回来找我。”年轻人随意地答应着,却不以为然。他以为,有了身上的六个背囊,他是不会有不得意的一天的。
  确实,不久,他就靠金钱和才学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凭着荣誉和机敏,他睥睨商界,纵横无敌;而健康和美貌更是令他春风得意,娶得如花美妻。他逐渐地忘记了摆渡的艄公,忘记了被抛弃的“诚信”。
  最近,已到中年的他,总是做着同一个梦:他坐在一艘小船里,正惬意地游荡,突然风起浪涌,他被掀入急流之中,他并不下沉。只是水向他的七窍冲来,耳、眼、鼻皆安然无事,水却冲他惟一的弱处——口猛灌,他感觉到自己开始无尽的沉没……
  他无数次在梦里惊醒。但这次却是被电话铃声叫醒,电话那头传来惊恐急躁的声音:“老板,最近风声太紧,那事是否先停一下。”他似乎也开始慌张失措:“不行,不行……停不了了……”也不知怎么挂的电话。他知道电话那头的“那事”是什么。多年来,他欺骗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对手和亲人:他多次将商品以次充好,他承包的建筑全是豆腐渣工程;他透支着他的荣誉和才能,劝说身边所有人投资于他,却把资金用于贩卖毒品和军火走私;他出入高楼大厦,天天酒池肉林,热衷于夜生活,他的健康和美貌悄然飞逝;他一掷千金,豪赌无度,他背负妻子,频频外遇。
  这一切都只能解释为他没有诚信!
  因为没有诚信,他失却荣誉、金钱以及他的事业、爱情等一切,这时,他想起了那个渡口,想起了艄公的话。
  从监狱里出来,他直奔渡口。艄公已不在,只有那里一条小船依稀当年模样。那时的年轻人也已垂垂老矣。
  从此,渡口多了一个老艄公,无人过渡时,人们总能看到他独自摇晃在风浪中,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文章紧承原材料,从年轻人抛弃“诚信”入手,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年轻人凭着其他六个背囊曾获得短暂的“成功”,但由于他不讲诚信,大搞欺诈行为,终于失去一切,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这样一个反面故事,表现了一个深刻主题:“诚信”万万不可抛弃。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二是由实生虚,面对一个具象的话题,同学们可以朝“虚”的方面去拓展。
  例如,话题作文“最美的颜色”,我们可以说“本色”是最美的颜色,也可以说“羞色”是最美的颜色。
  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本来的意思是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到别的树木上,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
  面对话题,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所经历的事,所有过的生活感悟,或者所读过的某些文章(包括情节、人物、结构、意境等),看能否和话题联系起来,能否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它们用到我们的文章里。请看2000年的高考作文《友谊的诠释》。
  友谊的诠释
  友谊难道不应该是困境中的鼎力扶持吗?为什么,多年的好朋友竟然变得如此无情?为什么,为什么?!泪顺着散云白玉般的脸庞慢慢地滑落,滴在她那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泪水将字化开,形成模糊的一片。
  白天的一切又渐渐地浮上脑海。
  不,不要去想。散云努力地摇了摇头,命令自己不要去想。但是又怎能不想呢?
  散云与彩月是多年的好朋友,几年来她们几乎无话不谈,俨然是一对比亲姐妹还要亲的姐妹。
  可是,今天早上……
  泪又滑下了脸庞,身边的小猫轻灵地跃上了她的膝头,轻轻地喵了一声。小猫你也在安慰我吗?可是彩月却……
  散云轻抚着猫儿,轻叹。
  早上,散云兴高采烈地奔进教室。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昨天放学,班主任告诉她,她这次的习作写得非常不错,所以决定刊登在校报上。
  把作文刊登在校报上,这对于成绩平平的散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可以一举成为全校瞩目的焦点。散云高兴得跳起来,但也仍有一些担忧,这篇习作不是自己写的,但这有什么关系呢?这事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还有彩月知……
  彩月是不会出卖朋友的。
  在回家路上,散云把这件事告诉了彩月,彩月似乎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早上,散云被班主任叫出,批评了一顿,就是为了那篇习作,散云委屈极了。
  一定是彩月告的密,散云暗暗断定,回到教室里,彩月的不敢正视,更加深了散云的疑虑和猜测。
  散云很生气,被朋友所背叛是不能容忍的,散云是哭着回家的,她不想听彩月的……
  散云抚着猫咪,心中对此愤愤不平。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是妈妈。
  “彩月刚才来电话了!”妈妈轻声地告诉她。
  “她来电话干吗?猫哭耗子。”散云不满。
  “孩子,彩月都告诉我了。”妈妈轻抚着她的头。“也许她是对你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她也是为了你。不同的人对他们的朋友有不同的关怀方式,这是他们对友谊的不同诠释罢了。友谊是长存的,正如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而回答也是丰富多彩的。你应该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你们之间的这份友谊。”
  …………
  散云的心平静了,她不再抱怨了。
  在中学阶段,关于“友谊”的文章,我们不知写过多少,读过多少。这位同学却能巧妙地把自己写过的,或者读过的,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内容与“话题”联系起来,获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想一想,能否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来写呢?
  有同学借这个“话题”来歌颂母爱的伟大。这位同学写他的母亲总是穿一件灰色的大衣,而他所感受到的母爱总与那灰色的大衣有关:下了晚自习,母亲披着那灰色的大衣在校门口接他;晚上睡觉,母亲把灰色的大衣盖在他身上;早晨,天不亮,那穿着灰色大衣的母亲就起床为他准备精美的早点……因此,“灰色”成了他心目中最美的颜色。
  有同学借这个“话题”赞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这位同学写他有一次患了急性阑尾炎,是医务工作者精心医治,精心护理使他得以痊愈,是“白衣天使”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白色”就成了他心目中最亮丽的颜色。
  移花接木的写法,全在一个“巧”字,巧于“嫁接”而不露痕迹,开出大而美的花,结出香而甜的果;不巧,则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所嫁之花小而丑,结出的果酸而涩,甚而至于所嫁之花没有成活就枯萎凋零。
  扩展话题
  面对以短语形式出现的话题,我们可以用扩展话题的办法来选择文体,选择文体也就是在选择思考的方向。
  例如,以“面对挑战”为话题作文,可以这样扩展话题:
  1?某人面对某种挑战。这样扩展可写成记叙文。
  2?我渴望面对挑战。这样扩展则可以写成抒情文。
  3?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扩展就是写议论文
  拿话题所给的词语和别的词语相碰撞,来组词、组句,并把所组的词、句作为文章的标题,如果能紧扣文题作文,文章的内容一定会在话题的“圈子”之内。请看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的标题:
  1?我诚信,我美丽(议论文)
  2?与诚信同行(散文)
  3?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议论文)
  4?珍惜诚信(记叙文)
  5?关于诚信的思考(议论文)
  6?“诚信”飘流记(记叙文)
  7?黄河需要诚信(记叙文)
  8?用心灵呼唤诚信(散文)
  9?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议论文)
  10?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议论文)
  针对性训练
  一、阳光灿烂的一个早上,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提竹篮来到海边拾贝壳。其中,有一女孩,一定要拾到她心中最完美的那一枚贝壳。夕阳西下的时候,其他孩子满载而归,这个女孩的竹篮却空空如也,她满腹忧郁地朝家里走去。
  请以“不必完美”为话题作文。
  二、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三、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苦全然赦免。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赦免。
  请以“解除心灵的监禁”为话题作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四、“朋友”二字,古人释为“同师为朋,同志为友”。《现代汉语词典》说“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交情”的种类多样,朋友也就分出了不同类别。不是有“挚友”“诤友”“畏友”“酒友”“棋友”“网友”吗?何况“朋友”不一定非得是人。关于“朋友”的说法很多,交友也算得上是一门“学问”了。
  请以“朋友”为话题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朋友”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五、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属于他的精神家园。请你围绕“精神家园”范围,自选角度,自立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有人说:电脑的普及与推广,将导致人类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的“手稿”方式逐渐消亡。人们可以轻易去修改屏幕上的东西,使创作过程逐渐变得模糊,没有个性,没有思考的痕迹。那些记录人类文明与智慧“手稿”的消失,使不少文人和文物收藏家感到悲哀。
  也有人认为,新旧更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每一种“新笔”的出现,都给人类的文化带来巨大的惊喜和变革。
  请以“新旧更替的喜悦与悲哀”为话题作文。
  七、有人说:“有两种东西,只有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八、网,有有形的,无形的,有有益的,有害的……请以“网”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九、以“诱惑”为话题作文,不少于7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记载: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38岁,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是22岁,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29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
  许多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是在青春韶华之年就已功成名就,很多科学家创新和发明都是在青年时期。年轻时期,是人生中重要年龄段。
  要求:请以“年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场并不大的风,竟刮倒了一棵大树。许多人从它身边匆匆而过,并不以为怪。同学小杨却觉得奇怪:这么大的树,怎么弱不禁风?一个特大的问号,驱使她冒雨走到断树跟前,从断口一看,疑团顿解:原来树干是空心的,里面钻着一团白蚁……
  请以“空心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这是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话题,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也可以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只要与“空心树”现象有相通之处,都符合要求。
  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十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学万学,先学做人。做人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如:乐观,坚强,宽容,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做人虽然不易,却是我们首先要学会的。
  请以《学会》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运思指要
  训练题一
  追溯“不必完美”的前提,我们可以想到:
  1.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十全十美;
  2.美的事物有缺憾,但并不掩其美。
  由此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想到:
  ①“怀瑾握瑜”与“瑕不掩瑜”。
  ②青春美好,但韶华易逝、红颜易老。
  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
  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⑤断臂的维纳斯。
  ⑥感圣人关公骄傲,然不失为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英雄。
  ……
  为“不必完美”引申结果,我们可以想到:
  1.有助于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与社会;
  2.有助于我们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万物。
  由此深入思考,就会想到:
  ①张海迪不因生命的缺憾而放弃追求。
  ②我们不因社会生活不尽如人意而怨天尤人。
  ③用人当用长。
  ④泰山不辞?土故能就其高,东海不弃细流故能成其大。
  ⑤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苛求于人,苛责于物,当他走完人生的旅程时,人生的竹篮里可能空空如也。
  ⑥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怎么办?结论是:拾起你生命中那最美的一枚贝壳。
  训练题二
  “喝彩”就是为精彩的事物叫好,在文题中,喝彩的意思远不止于此,它包括肯定、赞美、鼓励。
  “喝彩”的积极意义在于:
  1.能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情绪影响。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某学校用问卷的形式进行智商测试,问卷收上来后,心理学家并未阅卷,肯定其中十位同学是高智商者。后来这十名同学果然成了学生中的佼佼者。
  2.喝彩是给跋涉于沙漠里的奋斗者送去的一泓清泉,是为成功者燃起的火炬注加燃料;喝彩能使困顿者增加勇气和力量,能使迷惘者扬起自信的风帆。
  用借题发挥的办法,可以《为韩寒喝彩》、《喝彩不是别有用心的炒作》等为题。
  韩寒作为一名在校的高中生,能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连续三次获奖,并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重门》,对这样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才,我们应为之“喝彩”。可是因种种原因,在大学的课堂里却没有他一个座位,这不能说不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个弊端吧。肯定韩寒,就是呼唤教育体制的改革。
  我们只有为真、善、美的事物“喝彩”,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因为利益驱动,别有用心地为假、丑、恶的事物“喝彩”,则只能为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今是商品社会,我们确实时常能听到许多带有“铜臭”味的“喝彩”(媒体炒作)。如有人为“美女作家”“喝彩”,一部《上海宝贝》被炒得沸沸扬扬,而这部小说给予读者的只是精神污染。又如一些商业广告,肆意为伪劣产品叫好,使消费者上当。看来我们社会确实应该建立健全杜绝“炒作”的机制。
  用扩展话题的办法,可以《为中国喝彩》、《为自己喝彩》等为题写抒情散文;可以《一声喝彩让他扬帆远航》、《那一声喝彩》等为题,写记叙文。
  训练题三,
  所谓“心灵的监禁”,是指束缚我们心灵、让心灵受苦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1.追加前提。人们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如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职业,那么这一职业就成了他的监狱;有的人害怕困难与挑战,那么他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就成了他的监狱;有的人把自己的竞争对手看成了自己的监狱,人家的每一点成绩都成了他无法忍受的刑罚……又如,嫉妒、虚荣、贪欲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心灵的监禁。
  2.推想结果。“解除心灵的监禁”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生活得高尚、洒脱,能让我们在不自由中寻找到自由。“解除心灵的监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面对不同的“监禁”有不同方法。例如,面对高考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何不把它当作一曲高昂激越的战歌来唱?去享受那奋斗的欢乐与成功的喜悦。不喜欢自己职业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当作那本“棋谱”呢?
  训练题四
  1.可用扩展话题的办法来拓展思路。以《我的交友之道》等为题,可写议论文。
  2.推想结果。以《我终身难忘的朋友》、《好朋友让我终身受益》等为题,可写成记叙文。
  3.借题发挥。以《我理想中的朋友》等为题,可写成抒情文;以《人类的朋友——动物》等为题,可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为题,可写成议论文。
  训练题五
  精神家园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理想、道德、追求、和平、正义、友善、同情……精神家园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失去精神家园,人的灵魂就失去了栖息之所,只有物质生活而缺少精神生活与兽类无异。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并不等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美国社会物质财富不可谓不发达,而凶杀暴力充斥社会,从反面说明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
  还可以结合某些人的具体实际,谈有精神追求而提高人的品位,无精神追求而使人的品位降格。
  训练题六
  有些事物曾经为我们所熟悉、所珍视,一旦失去,一旦被新的事物所替代,我们都不免有些“依依不舍”,但新的事物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社会是发展的,新事物更替旧事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我们应该为那些给社会生活带来便捷的新生事物而欢呼叫好。
  可以借助联想、类比的方法,述说和评议某一现象,或某一现象的一个侧面。议论要避免空泛。
  训练题七
  1.朝“虚”的方面拓展,写议论文
  有些东西,我们拥有它,并不知道它的价值,有些事物我们拥有它,司空见惯,而不懂得珍惜;有些事物让我们身受其益而随意挥霍……有些东西只有懂得它的可贵,我们才会珍视它,保护它,充分利用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
  2.朝“实”处拓展,写记叙文
  我们或他人曾经拥有某种东西,并不觉得可贵,失去后却痛悔不已。如:母爱,友情,师友的关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告诫那些拥有而不知珍惜的人们。
  训练题八
  “网”,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束缚或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某种力量。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作文的突破口。可以写一段经历,抒自己鸟飞鱼跃的情怀,可以说一个故事,表达自己向往自由的思想;还可以站得更高一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物质利益的“网”和精神控制的“网”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合理存在,等等。
  训练题九
  “诱惑”是个中性词,既可以写美的事物对人的招引,也可以写坏的事物对人的引诱。
  1.社会生活十分复杂,五光十色,构成“诱惑”的条件很多,而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只有集中精力,摒弃杂念,拒绝诱惑,才能做好某件事或某项事业,可以《拒绝诱惑》为题写议论文。
  2.人们有种“围城”心理,“世上万事如围城,城里的人想往外冲,城外的人想往里冲。”(钱钟书语)人们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学们能否以《坚守你的城池》为题写抒情性议论文。
  3.某种美的事物,或美的境界,或美的向往招引着我们,让我们欲罢不能,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与动力,我们能否以《诱惑的力量》为题,写抒情文。
  训练题十
  相对而言,年轻时期,应是人成才的比较重要的阶段,这是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体力好,精力充沛,富有朝气,思想解放,敢做敢为,既摆脱了少年时期的幼稚,又尚未到老年而产生保守思想。很多科学家在年轻时功成名就,跟这个黄金年龄段所具有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既然年轻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那么,人应该怎样在自己年轻时期干一番事业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年轻与奋斗——缺乏奋斗精神,“年轻”也就无所谓优势。
  2?年轻与敢闯——思想解放,敢做敢闯,是年轻人的特点之一,若缺少了“敢闯”,年轻人和保守的老年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3?年轻与机遇——年轻本身也是一种机遇,但这种机遇不是永久存在的,应该趁着年轻,创造条件,不让韶华付水流,才是明智的选择。
  4?年轻与磨练——成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不可能轻松得来,倘若缺少磨练,不能“苦其心志”,就不能利用其优势。
  训练题十一
  话题“空心树”具有象征意义。“心”可以指坚强的意志、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防腐拒变之心等等。理解了“心”的意义,便可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来写。如以《人品与事业》为题写议论文。论点: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第一流的事业,须有第一流的人品,大凡做出伟大事业的人,都具有高尚的人品;品行低劣者,可能得逞于一时,但终成不了气候,甚至身败名裂,所谓“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鲁迅语);要想做好事,须先做好人。又如,用借题发挥的办法,以《谨防“攻心”》为题写杂文。注意形象议论,联系现实。
  训练题十二
  本题涉及范围较宽泛,做人的范围有多宽,题目的内容就有多宽。
  1.以《学会承受》为题写议论文。一个人应该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享受最好的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承受最差的。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能承受最差时的无奈。忍辱负重地承受最差的,是为了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未必不是件好事,体会到得来的不易,才能更加珍惜最好的,追求更好的。
  2.以《学会快乐》写感悟作文。写几个生活片断,分别感悟出:坦然面对失意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遇到困难,只要努力去做也会快乐。人生注定与成败同行,与得失相伴,只要我们以博大的胸怀,真诚对待别人,我们就会坦然,就会快乐。

四:[高考抒情散文]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佳作:感受乡村_1200字

  浙江考生?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凡?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浊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颗颗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图景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昂扬的希望。?
  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思想的触角伸展和蔓延到人们渐渐淡忘的乡村,描写了它特有的景色环境、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勾起人们对乡村的多方位的多滋味的感受。所谓特有的环境,就是乡村的明艳、宁静、传奇与休闲等;特有的人物形象,是指佝偻的背影、满是沟壑挂满泪水的脸颊、枯瘦的身体、混浊的眼眸、月牙般的笑与卑微的站姿;特有的风情不胜枚举,童话的乐园、凡?高的画境、世外桃源式的田园,坚韧淳朴的民风、卑微憨厚的人格等,无不给读者以感动。?
  艺术效果的取得,得力于“点染”的手段。何为“点染”?“点”,就是交代记叙要素,“染”,就是描写、抒情、议论,就是修饰形容、衬托对比、铺排博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本文开头采用比喻的辞格、画家的示现和诗人的描绘,给读者呈现一幅乡村图画,佐证“乐园”的首括;第二段,仍然采用点染的手法,写乡村的“苦痛”;下文“卑微”“呐喊”“希望”的描写,都是点染的注脚。?散文内容“景”“人”“情”“三位一体”,感人至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朱庆平)
 

五:[高考抒情散文]2018年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攻略

  1、扬长避短,趋熟避生。  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伺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我深深感受到了——”,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2、标新立异,洞幽发微。  考场作文,最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洞幽发微,察人之未察,道人之未道。选词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至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考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一半”。根据花要半开,酒要微醺,拟题为“花开一半”,则将立意上升为一种审美的高度:含蓄可能更美!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如“尝试——”,尝试小偷小摸、谈恋爱,失之于低俗;尝试洗衣、做饭、骑自行车,失之于幼稚;尝试打工、人间真情,失之于普遍。如果立意为尝试人情冷漠,文章则会脱颖而出。  3、力戒空泛,小处切入。  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高发的“写作事故”。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的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半命题作文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精彩——(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因此,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如写作“拥抱  ”,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这样的题目不是不可以写,只是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写作起来,可能难度会小一些。  有一种以具体事物人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拟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苹果树”“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拥有一间书房”等范围具体的文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4、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首先,要合乎生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第一次——”,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次”的。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补题要合乎语法规则。如“______夸我_______分析文题的语法结构,我们不难看出,这应是一个兼语句而非双宾句。前空须填人物名称或人称代词,如“奶奶”“她”等,充当句子的主语;后空宜填主谓短语、动补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如“进步大”“长得快”“真懂事”之类,充当兼语“我”的谓语,绝对不能补填名词。  再次,补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_________,谢谢你”,揣摩题旨,横线上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对手”等。然而有考生没有看出题目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填成了“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相反,如“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篇优秀作文补的词语是“坦然”。文章写自己在与历经坎坷却豪迈依旧的大文豪李白、苏轼的对话中,领悟到笑对挫折的人生真谛。作者显然非常准确地破译出了命题者隐含在文题空白处的命题意图,所补词语,既切中题旨,又与文题中的修饰语“那一次”和动词谓语“读懂了”形成了和谐的配伍关系。  5、思想健康,拓深主题。  高考作文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隐性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号、说大话、唱高调,而是说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力避消极、颓废、暴力、色情和享乐主义思想。如“——的味道”,应该说这是一个蕴含很深的半命题,完全可以补出夺人眼球的好题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考生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与正确的主题背道而驰,犯了方向性错误。  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文章的主题,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挖掘时切忌浅尝辄止。以“________的味道”为例,此处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含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有洞天,胜人一筹。  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作文了。这时考生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36209.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