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说明文 > 六韬8篇

六韬8篇

时间:2018-11-03 来源:说明文 点击:

【www.xjwk.net--说明文】

第一篇六韬:六守

【提示】
本篇首先论述了国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当。接着论述了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仁、义、忠、信、勇、谋。并进一步说明应用富之、贵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种手段来考察,就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然后指出国君必须控制和掌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大支柱:农、工、商。最后指出:“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统治国家管理民众的君主,其所以失去国家和民众的原因是什么?”
太公答道:“那是用人不慎造成的。君主应该做到六守、三宝。”
文王问:“什么是六守?”
太公回答说:“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诚,四是信用,五是勇敢,六是智谋。这就是所谓的六守。”
文王问:“如何审慎地选拔符合六守标准的人才呢?”太公说:“使他富裕,‘以考验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以考验他是否骄横不驯;委以重任,以考验他是否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命令他处理问题,以考验他是否隐瞒欺骗;让他身临危难,以考验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突发事变,以考验他是否应付裕如。富裕而不逾礼法的。是仁爱之人;尊贵而不骄横的,是正义之人;身负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去完成的,是忠诚之人;处理问题而不隐瞒欺骗的,是信用之人;身处危难而无所畏惧的,是勇敢之人;面对突发事变而应付裕如的,是有智谋的人。君主不要把三宝交给别人,如果交给别人,君主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威。”
文王问:“您所指的三宝是什么?”
太公答道:“大农、大工、大商,这三件事叫做三宝。把农民组织起来聚居在一地进行生产,粮食就会充足;把工匠组织起来聚居在一地进行生产,器具就会充足;把商贾组织起来聚居在一起进行贸易,财货就会充足。让这三大行业各安其业,民众就不会寻思变乱。不应打乱这种区域结构,不要拆散居民的家族组织。使臣民不得富于君主,城邑不得大于国都。具备六守标准的人得到重用,君主的事业就能昌盛发达;三宝发展完善,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①也。人君有六守、三宝②。”
文王曰:“六守者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
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③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④,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⑤。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①与:给予,托付,引申为任用人才。
②六守:守,遵守,奉行。此处指挑选任用臣僚的标准。六守,即用人的六项标准。三宝:宝,宝贵。此处指国家经济命脉。三宝,即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三件大事。
③大:重视、发展的意思。
④乡:行政区划单位。泛指城市以外的地方。
⑤都:大城邑。国,国都,首都。
【例证】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并最终称霸的过程,就是“三宝完,则国安”的最好例证。
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各诸侯国之间争战不断。齐桓公为争夺霸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在内政上,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策,“国”就是国都及其郊区。“叁其国”就是把“国”划分成二十一乡,工商乡六个,士(农),乡十五个。“鄙”就是乡村。“伍其鄙”就是规定三十家为一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设一卒帅;十卒为一乡,设一乡帅;三乡为一县,设一县帅;十县为一属,设一大夫。全国乡村共分为五属,分别由五个大夫管理。“叁其国而伍其鄙”的目的,是为了“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也就是使民众各有其居,各守其业,不许杂处或任意迁徙。
接着,管仲又进行军制改革,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也就是把军令寓于内政之中,寓兵于农,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十五个士乡的行政组织是:五家一轨,设一轨长;十轨一里,设一有司;四里一连,设一连长;十连一乡,设一良人。与此相应的军事组织是,每家出一人,一轨组成一伍。由轨长率领;一里五十人,组成一小戎,由里有司率领;一连二百人,组成一卒,由连长率领;一乡二千人,组成一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组成一军,立一元帅。这样十五个于乡可以组成三军,从而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力。
管仲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采取了“相地而衰征”的措施,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级征税。还规定国家经营盐铁事业,设立盐官煮盐,设立铁官掌管制造农具,鼓励鱼盐贸易等等。
管仲创设了“三选”制选拔人才。规定各乡把本乡中有才德武功的人推选到国家中去,是第一选。这些人经过有关部门的试用考核,将其中优秀的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再亲自考核,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为第三选。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管仲要求桓公掌握住生、杀、富、贵、贫、贱“六柄”,实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
经过上述改革,齐国实力迅速增强,为后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六韬:鸟云山兵

【提示】
本篇论述了山地防御的战法。首先指出,军队驻扎在山下、山上的弊端:“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接着进一步论述了军队驻扎在山上时,应布成鸟云之阵,即控制机动部队、支援各方作战的阵势。其方法是:加强警戒,山的前后左右四面都要派出警戒;凡是敌人有可能侵入的地段,都要派兵把守,并以战车阻绝交通要道和谷口;高树旌旗,加强联络;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这样,就构成了牢不可摧的“山城”。当敌来攻时,即可将敌人击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遇到高山巨石,山峰高耸,没有草木,四面受敌。我全军因而恐惧,士兵迷惑惶乱。我要想进行防守就能稳固,实施进攻就能取胜,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把军队配置在山顶之上,就容易被敌人所隔绝孤立;凡是把军队配置在山麓,就容易被敌人所围困囚禁。既然是在山地环境中作战,就必须布成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就是对山南山北各个方面都要戒备。军队或者驻守山的北面,或者驻守山的南面。驻扎在山的南面,要戒备山的北面;驻扎在山的北面,要戒备山的南面;驻扎在山的左面,要戒备山的右面;驻扎在山的右面,要戒备山的左面。凡是该山敌人所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守备,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要用战车加以阻绝。高挂旗帜,以便联络;整饬三军,严阵以待,不要让敌人察知我军情况,这样就成了一座山城。部队的行列已经排定,士卒已经列阵,法令已经颁行,奇正的运用已经确定,各部队都编成冲阵,配置在山上比较突出的高地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样,当敌来攻时,我全军猛烈战斗。敌军虽多,必被打败,其将领也可被我俘获。”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高山磐石①,其上亭亭②,无有草木,四面受敌,吾三军恐惧,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③;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④。既以被山而处;必为鸟云之陈⑤。鸟云之陈,阴阳皆备。或屯其阴,或屯其阳。处山之阳,备山之阴;处山之阴,备山之阳;处山之左,备山之右;处山之右,备山之左。其山敌所能陵⑥者,兵备其表,衢道通谷,绝以武车,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我之情,是谓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陈,法令已行,奇正已设,各置冲陈于山之表,便兵所处,乃分车骑为鸟云之陈。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擒。”
【注释】
①磐石:巨石。
②亭亭:山峰高兀耸峙的样子。
③栖:鸟类歇宿于树上。言为敌所逼而不能下来。
④囚:囚禁,为敌所围困。
⑤鸟云之阵:如鸟雀之聚散无常,行云之流动不定,时分时合的阵形。
⑥陵:攀登。
【例证】
山地作战,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机动、联络和后勤补给带来困难。无论是攻和守,都有利有弊。对于守方而言,可以据险阻扼,以逸待劳,但一旦补给和水源被切断,则容易“为敌所栖”。对于攻方而言,有利于隐蔽接敌,迂回、包围和渗透。但由于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控制了道路、谷地、险隘,则容易“为敌所囚”。因此,对于攻守双方来讲,都应该趋利避害,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用兵,去争取胜利。马谡街亭之败就是由于“为敌所栖”的结果。
太和二年(228 年)春,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诸葛亮的进攻部署是,扬言由斜谷进攻

第三篇六韬:将体

将领,是军队的大脑和灵魂。他既是军事行动的组织者,又是指挥者。
在他手里掌握的不只是千万人的性命,甚至是国家的安危。因此他要具备超人的智慧、非凡的勇气。“勇”、“智”、“仁”、“信”、“必”五种品质必须具备,这样,才有可能在血与火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文】
《万机论》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吴子曰:“凡人之论将,恒观之于勇。勇之于将,乃万分之一耳。”故《六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孙子曰:“将者,勇、智、仁、信、必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必,则无二心。此所谓“五才”者也。
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谓之气机。道狭路险,名山大塞,十人所守,千人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分散其众,使君臣相怨,是谓事机。车坚舟利,士马闲习,是谓力机。此所谓“四机”者也。
夫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将忧则内疑[将有忧色,则内外相疑。故日不相信也],谋议则敌国奋[多疑则计乱,乱则令敌国奋威]。以此征伐,则可致乱。
故将能清能静[廉财曰清,不扰曰静。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也”],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受贤于群英之中,若越纳范蠡、齐纳宁戚之类也],能采善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裁厄难[险、难、厄皆悉明之],能制军权。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将有不全去者,慰诱还之,若萧何追韩信],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士卒若卑贱者,贵之。昔吴起下与士卒同衣食是也],强者抑之,敌者残之[卑中 有贱,而敌贵者, 乱上下之礼,残少之],贪者丰之[悬赏以丰其心,所以使贪],欲者使之[临敌将战,有欲立功名,有欲利敌人者,皆许而使之,所谓使勇使贪],畏者隐之[士卒有所畏惧者,隐蔽于后,勿使为军锋,军败由锋怯],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有谗斗者,覆亡之],毁者复之[官职有毁废者,则修而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服者活之[首服罪者,活之],降者说之,获城者割之[赏功臣也],获地者裂之[赐功荣者],获国者守之[ 得其国,必封贤以守之。昔吴伐越,得而不守,所以终败也]。获厄塞之,获难屯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强下之[敌阵强则下之,勿与战。若齐师伐鲁,鼓之,曹刿不动。三鼓,破齐,下之],敌凌假之[敌之威势凌吾而来,宜持重以待之,勿与战。楚凌汉,求战一决,汉祖知弱,不许之,是也],敌暴安之[敌人为暴虐之行,则安之劝之,所以怒我众也。昔燕伐齐,田单不下,燕师掘齐人冢墓,田单安劝之],敌悖义之[敌为悖乱之事,则随有义以待之,彼悖我义,故克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举顺以挫逆也],因势破之,放言过之[放过恶言,以诬诈敌人,以怒己众也],四纲罗之。此为将之道也。
故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纵,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耻倦[赏罚不明,善恶无异,则有功之臣皆懈倦也];将专己,则下归咎[专己自任,不与下谋,众皆归罪于将而责之];将自臧,则下少功[藏,善也。将自伐勋,忘下自用者,故日少功也];将受谗,则下有离心;将贪财,则奸不禁[上贪则下益也];将内顾,由士卒淫[内顾,思妻妾也]。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试[试法也];有三,则军乖背;有四,则祸及国。
《军志》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将众如一体也],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群心结[结如一也〕;攻敌疾,则诈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以外窥内,则祸不制[窥,见也。谋泄,则外见己情之虚实,其祸不可制也];财入营,则众奸会[凡为军,使外人以财货入营内,则奸谋奄集其中心]。 将有此三者,军必败。
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虑,不能从谋,故去之];将无勇,则吏士恐[将怯,则下无所恃,故恐也];将迁怒,则军士惧。虑也,谋也,将之所重;勇也,怒也,将之所用。故曰: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人,可烦也。此五者,将军之过,用兵之灾。
故凡战之要,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刑用权,则不劳而功兴也。其将愚而信人,可谋而诈;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磔,可离而间;将怠士懈,可潜而袭。智而心缓者,可迫也;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诱也;贪而喜利者,可袭也、可遗也。仁而不忍于人者,可劳也;信而喜信于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心喜用于人者,可使人欺也。此皆用兵之要,为将之略也。
【译文】
《万机论》说:“即使有百万军队,在战斗打响时想要吞没敌人,关键还在于将领。”吴起说:“常人在评论将领时,常把‘勇’看成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其实,‘勇’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只占他所具备品质的万分之一。”
所以《六韬》说:“为将的不仁爱,三军就不会亲和;为将的不勇猛,三军就不会主动向前。”孙子说:“做为一个将领,要具有勇、智、仁、信、必五种品格。”有勇,就不可侵犯;有智,就不能使他迷乱;有仁,就懂得爱人;有信,就不会欺诳他人;有必,就不会产生二心。这就是通常所称的“五才”。
虽有百万之众的军队,但安排布置、权衡轻重,还要有一个总的指挥,这就是关系到士气之盛衰的“气机”。道路狭窄险峻,有名山大塞阻隔,十个人把守,千人也休想通过,这就是能否认识利用地形的“地机”。善于使用间谍,离间众人,使敌国君臣相互怨恨,这就是陷敌于不战自乱的“事机”。
战车坚固、舟船轻便,战士武艺娴熟,战马久经教练习惯于奔驰这些是发挥战斗力的“力机”。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四机”。
为将的要乐观,不可忧愁,谋略要深藏但不可犹疑。将有忧愁,军队内部就会产生有怀疑[将有忧色,军内军外都会有疑虑,有疑虑就互不信任];实行谋略有迟疑,敌国就会振奋[多疑会使计谋乱,乱就会让敌人显示威风],在这种情况下作战,那只会导致失败混乱。
所以为将的要清廉,要镇静[廉洁奉公叫“清”,不受外界袭扰叫“静”。
老子说:“重是轻的本,静是动的君”],能公平能严整,能接受意见,能判断是非曲直,能广纳人才[在众多英才之中采纳贤德之才,象当年越国接纳范蠡、齐国接纳宁戚],能听取善言,能了解敌国风俗,能图画山川地形,能叛断艰难险阻[险、难、厄诸多情况,都非常了解],能控制军权。危难者使他安全,恐惧者使他高兴,叛逃者使他回还[与将领不合、离开军队的要安慰、诱导,使他返回,就象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样],含冤者要平反,申诉者要明察,位卑者要厚待他[从前吴起与士兵同衣同食就是典型的例子],强壮者要抑制,敌对者要杀掉他[卑贱低下的和尊贵者对抗,搅乱上下礼数,要杀掉他],贪婪者要满足他[悬赏满足其欲望,这就是利用贪婪者],有欲望的要利用他[面临敌人即将作战,有想建立功名的,有想痛杀敌人的,都要答应,这就是利用“勇”、利用“贪”],畏惧做前锋的,要安排他到部队的后面[士卒有畏惧的,要把他隐蔽在队伍后面。不要让他做前锋,一军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前锋的胆怯],有谋略的亲近他,专门说别人坏话的要除掉他[有因谗言而械斗的,要清除],缺损的官职要及时补上[官职有缺损的,要及时整修],反叛者要杀掉,横暴者要打击,顺服者要饶恕他[一开始就服罪的,要给他一条活命],投降者要使之心悦诚服,占领城池者要割出一块奖给他[奖赏有功之臣],获取别人领地的要划出一块赐给他[赏赐有功名的人],获取敌国后要守卫[占领了敌国,一定要派贤德之士去守卫。当初吴国讨伐越国,得到后却不去守卫,所以最终导致了失败]。夺取了要塞,就要防守;夺取险要之地,就要屯兵把守;夺取了财物,就要分散给众人。敌人有行动,就要注意观察,敌人士气强盛,就要想办法消磨他[要想办法削弱敌人士气,不要马上和他作战。就象当初齐国攻伐鲁国,击鼓进攻,曹刿伏兵不动。等到齐国击鼓三次后,曹刿才下令进攻,一举打败了齐国军队],敌人攻势凌利,要避开他[敌人攻势凶猛,直扑而来,我方这时要沉稳地应对,不要和他马上交战。当初楚军攻伐汉,要求和汉决一死战,汉高祖刘邦知道自己的军队弱小,因而不答应,就是这种情况],敌人越是暴怒,就越要安定我军[敌人做出暴虐的行为,要安抚、劝勉我军,这样会使我军更加愤怒。如燕国讨伐齐国的田单,久攻不胜,燕国的军队就掘开齐人的祖坟,田单劝勉齐军那样〕,敌人越是悖逆,我军越要有义举[敌人悖乱,我军则要有义举,以此抗拒敌人。敌人悖逆,我军仁义,所以最终能战胜敌人],敌人和睦,要离异他,顺应敌人的举动挫败他,要善于分析客观形势、利用有利条件消灭敌人,要会夸大恶言[夸大恶言,用来诬诈敌人,用来激怒自己的军队],使敌人出错,然后围而歼之。
上述种种,都是做为一个将领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以说,将领不听从别人的意见,英雄就会离他而去;不采纳谋士的计策,谋士就会背叛他;为善为恶一样看待,有功之臣就无心向上[赏罚不明,善恶不分,有功之臣就会懈怠];将专断,下级就会怨恨[一人专断,不与人协商,众人就会怨恨他、责怪他];将居功称能,下级就不会积极立功;将听信谗言,下难就会产生离异之心;将贪,奸佞之事就难以禁绝[上面贪婪,下面就更甚];将恋妻妾,士卒就放荡。以上种种,将占其一,士卒就不服;占其二,军纪就无法执行;占其三,部队就会反叛作乱;占其四,祸乱就将危及国家。
《军志》上说:“将领的谋略要机密周全,全军要团结如一人[将众如一个整体],攻击敌人要疾速。”将领的谋略机密周全,好心就无机可逞;全军上下团结如一人,就会众志成城[团结如一,攻敌疾速,奸计就来不及布设。
这三条能在军中施行,计谋就不会耽误。谋略被泄漏了,军队就无威势可言;敌人刺探到我内部情况,祸患将不可制止地发生[计谋泄漏了,敌人对我军中情况了如指掌,祸患就不可避免了];非法的财物进入军营,奸佞之人就会结党营私[大凡治军,如果让外人把财物带入军营内,那么奸险之心也就藏在其中了]。将领如有这三种行为,军队一定要失败。
将无主见,谋士就会离去[将无谋,不能听从谋略,谋士所以要离开他];将无勇,军士就会惊恐[将领胆怯,下失依靠,所以会惊恐];将迁怒于人,军士就会惧怕。主见、谋略,是将帅所依重的;勇气、怒气,是将帅所慎用的。所以说,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被敌凌侮而妄动;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污辱而失去理智;只知爱护民众,就可能被烦扰而陷于被动。以上五点,是将帅容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祸。
所以说作战最重要的,首先是要看将领及其才能。依据法度使用权力,就会不劳而功成。如敌方将领愚钝而轻信别人,可使用计谋欺诈他;如贪婪而不顾名声,可用重金贿赂他;如轻举妄动,就设法使他劳顿窘困;如上富贵而骄纵,下贫穷而有异心,就可以离间他们;如敌人将帅倦怠、士卒松懈,就可以偷袭。如将领聪明而反应迟缓,就要使他急迫;如勇猛又轻生,就欺凌他;如急躁易激动,就要诱惑他;如贪功好利,就要袭击他、贿赂他。如果因仁爱而对敌不狠,就要用敌人的残暴教育他;如廉洁却又不爱他人,就要凌侮他;如刚毅又喜欢自以为是,就要假装顺从他;如果内心懦弱、喜欢被别人驱使,就要让人去欺诈他。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用兵的要旨,为将帅者必须了解。

第四篇六韬:战争——是好?是坏?_1200字


  古代的战争只是为了统一天下罢了,我们后人总在说战争是不好的,所以大家痛骂秦始皇,同情当时的百姓,死了这么多,还在被秦始皇如此的苛捐杂税,把人不当人。这种说法也不是不对,但难道不欠考虑的么?想想秦始皇修的长城,如果没有长城,就没有历史奇观,没有有效抵抗外族入侵的地方,如果没有长城,我想没有几个朝代能安稳了。所以事有两面性,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哪来的久违的和平。战争也是和平的一种手段罢了。没有统一,六国还在打,这样死的人更多,统一了百姓就不用担惊受怕了,可以耕种自己的地了,不用饿肚子了,在当时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好的待遇了,只是这种的生活还没有几年,就什么六国遗民起义,我想如果没有起义的话,秦朝不会这么快灭亡,可能大家会说秦二世呢?他残害百姓,不应该杀么?对,应该杀。但那时是封建时期,皇权在上。人民再苦,有田种就行了,还管什么呢?
  大家说项羽是英雄,帮助人民脱离了苦难。那跟着项羽打天下的人呢?死了多少,项羽挑起战争,那么他就是坏人了,为什么他还是英雄呢?你们可以去查查资料,那个国家刚立国的时候?不是一片混乱。远的不说,就说改革开放时期,文化批斗,老百姓还在吃糠,天天还是过着封建时代的日子,贪官多少呢?只不过项羽太目中无人了,他并不是为了复国,而是要那种高高在上的生活罢了,就说他在秦始皇出行时说:“此人我必代之。”就是想把他代替了,可没说是为了复国。
  所以,战争没有好,没有坏。你说是好的,那么你对了。因为战争推动着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促进了科技发展,在古代就有所体现。例如,由于战争,人们发明了云梯、机关术、孔明灯等等。战争还如同兴奋剂,刺激各个行业。首先是军工业,要制造刀枪箭弩、头盔铠甲、攻城器械,从而又带动采矿业、冶炼业、木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兵法云:兵车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是军队的命根,因此,战争能推动农业丝织业的发展。战争难免会有伤亡,兵不血刃毕竟是少数,所以,医学也会突飞猛进。
  战争更能促进各地文化、科技的交流。在我国历史上,若没有战争,就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会有“五胡入华”,少数民族也不会统治中国,那么中国就不会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孙子兵法》,不会有《六韬》《三略》,不会有长城、兵马俑。没有战争,也许中国还在清朝的统治下闭关锁国。
  如果你说战争是坏的,那么恭喜,你也是对。的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40年代末迄今,仅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五次大规模战争,就造成10余万阿拉伯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作为战胜方的以色列,日子也并不好过。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而长期的政治孤立和军事对峙,也严重制掣了以色列经济的发展。两伊战争,持续8年,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这场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入不敷出,国库告急。伊拉克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
  所以,战争——没有好和坏,只是自己的认识不同罢了。
 
    初三:李辛杰

第五篇六韬:穿梭时空_550字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屏弃奸邪,以厚风俗。”读完孔明的遗书,心中有许多感慨,生死有命,这是定数,朦胧中,我掉入一个黑洞,当周围再次光亮时,我已经来到五丈原了。
  一个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这是,孔明!他问我为何来此。我说:“你是三国时期战略家--隆中对,火烧赤壁,定三国蜀之势。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人称卧龙先生。并且你从小苦读六韬七略,常自比伊尹管仲,后受任军师。计夺荆州,火烧赤壁,占益州,平南蛮,定蜀汉,其势可谓盛矣!为何会造成汉室的衰败呢?”
  他苦笑几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亡汉室,亮亦无能为力!”
  我说:“你创造了蜀国鼎盛局面,只要后人继续发展,汉室怎会灭亡?”
  孔明说:“先帝白帝城托孤曾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只顾凭借个人谋略为汉室操持,导致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我还忽视了对后主刘禅的言行规劝,常有人提及刘禅的N不良言行,我忙于政务,认为这都是小事,谁知正是这些小事毁了刘禅,埋葬了汉室我才是罪臣啊!”
  我说:“你勿需过于自责,也许是他的胸无大志毁了蜀国吧。”
  “也许吧。”他笑道。
  一阵狂风刮来,我飞了起来,再次落地,我发现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许诸葛孔明的成败告诫我:慎言行,在小事中养成自己优良的性情和品质!
 

第六篇六韬:百战奇略步战

步战
【提示】本篇以《步战》为题,旨在阐述步兵对车、骑兵作战应当注意把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步兵对车、骑兵作战时,一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如无险要地形可资利用,就要使用就便器材设置障碍物。二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战法,诸如对于从一面向我进攻之敌,“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对于四面向我进攻之敌,则应“分兵四出”还击之;对于败退之敌,则应奋力追歼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这一重要军事原则。五代初期,晋(后唐前身)将周德威,由于恃勇轻敌,不修边备,而为契丹所乘,丧失榆关之险,被围困于幽州长达二百多天不得解脱。后得李嗣源、李存审等援兵救助,击败契丹兵,遂解幽州之围。综观晋兵最后战胜契丹兵之原因,固然与兵力增强、将士勇敢有直接关系,而晋将李存审在作战指导上能够根据敌情、地形实际,采取巧妙战法,实施灵活用兵,乃是晋军破敌取胜的主要原因。他从实际出发,先是“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并“发万弩齐射之”,以阻塞契丹骑兵前进之路;继则命步兵出敌阵后,以“羸兵曳柴、燃草”而施放烟尘,致使“契丹莫测其多少”,最后乘敌迷惑狐疑之际,挥军直驱契丹后阵,一举而败之,取得了俘斩万计,解除幽州之围的辉煌战绩。
【译文】大凡以步兵对敌战车、骑兵作战时,必须依托丘陵、险隘或林木丛生之地形而战,才能取得胜利。倘若遇到开阔无险的地形,必须使用拒马枪排成方阵,置步兵于阵内,再把骑、步兵分别编为驻队和战队交替战守。驻队守阵时,战队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当敌人攻我一面时,我就从两翼出击,侧袭进攻之敌;敌人攻我两面时,我就分兵迂回敌后袭击之;敌人攻我四面时,我就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之。敌人如果败走,我就立即使用骑兵追击之,而今步兵随后跟进,这是步兵对敌车骑兵作战的必胜战法。诚如兵法所说:“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必须凭据丘陵、险要地形列阵,如无险要可资利用,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马、木蒺藜作为屏障。”《旧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的大将周德威出任卢龙节度使时,由于恃勇轻敌,放松边备,而失陷榆关这一险要关隘。致使契丹人得以南下放牧于营州与平州之间,并乘隙攻占了新州,周德威率兵复夺未克,败归幽州城。契丹兵乘胜进围幽州长达二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晋将李嗣源获此消息后,便约李存审等将率领步骑兵七万人会师于易州,准备援救危困中的周德威。他们从易州北出,越过大房岭,沿着山涧向东前进。嗣源与其养子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当进至山口之时,契丹以一万骑兵拦截在前,晋军将士惊惧失色;李嗣源率领百名骑兵先行前进,他摘掉护首头盔,高高扬起马鞭,用契丹语厉声指斥敌人说:“你们无故侵犯我国疆土,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掉你们契丹种族!”说完,立即跃马奋击,三次冲入敌阵,击杀一名契丹酋长。晋军后续部队乘势齐头并进,契丹兵向后败退,晋军这才得以越出山口向幽州进发。李存审命令步兵砍伐树木设置鹿角阵,每人手持一枝结成营寨。契丹兵绕寨而过时,寨中万箭齐发,箭矢盖天遮日,契丹触箭而死伤的人马堵塞了道路。当晋军即将进至幽州时,契丹部队又列好阵势等待之。存审把步兵部署在敌军背后,戒令他们不得先动;又令一些老弱残兵拖着树枝,点燃柴草前进,顿时烟尘漫空蔽日,致使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究竟多少。晋军乘机擂鼓交战,李存审急趋敌军阵后,亲率事先部署在那里的步兵发起突袭,契丹军被打得大败,其首领席卷其余众从北山口向北逃去。此战晋军俘斩契丹军以万计,幽州之围得以解除。
【原文】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若遇平易①之道,须用拒马枪②为方阵,步兵在内。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两面,我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以奋击之。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方。法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③《五代史》:晋将周德威④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⑤之险。契丹⑥每刍牧于营、平⑦之间,陷新州⑧,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⑨。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李嗣源⑩闻之,约李存审⑾步骑七万,会于易州⑿救之,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⒀,循涧而东。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⒁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⒂,灭汝种族。”因跃马奋挝,三人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李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⒃,人持一枝以成寨。契丹环寨而过,寨中发万弩齐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伤塞路。将至幽州,契丹列阵待之。存审命步兵阵于后,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存审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俘斩万计,遂解幽州之围。⒄
【注释】①平易:马本及唐本作“平阳”,但与下篇《骑战》对照,以“平易”为好,故从王本及汪本。②拒马枪:古代作战中使用的一种能移动的障碍物,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将枪头穿在横木上,使枪尖向外,设于要害处,主要用以防御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③“步兵与车骑战者”以下诸句:语出《六韬·犬韬·战步第六十》。但本篇是摘要引证,并非全文。引文中提到的“行马”、“蒺藜”均系古代作战中使用的防御工具。④周德威:五代后唐前身晋的名将,官至节度使。公元918年在与后梁军作战中阵亡。⑤榆关:亦称“渝关”,即今之山海关。⑥契丹:中国古族名兼政权名。⑦营、平:即营州、平州;前者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后者治所在今河北卢龙。⑧新州:治所在今河北涿鹿。⑨幽州:治蓟县,位于今北京城西南。⑩李嗣源:代北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本名邈佶烈,后为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姓名李嗣源。曾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庄宗李存勖在洛阳兵变中被杀,李嗣源乘乱进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改名曰

第七篇六韬:名言警句-恰当失当篇

  ●高手过招,点到即止
  ●较短量长,惟器是适
  ●公允妥洽,平正通达
  ●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也不漏
  ●多大的锅配多大的勺
  ●药对如开锁
  ●得什么病,吃什么药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宝剑赠英雄,鲜花送美人
  ●割鸡焉用牛刀
  ●赶着和尚卖篦子
  ●野花家中养,无色也无香(日本)
  ●泥菩萨洗脸,越搞越糟
  ●金屑虽贵,着之眼中无异砂石
  ●象牙再好,总不能镶在口里(坦桑尼亚)
  ●香肠做的链子锁不住狗(英国)
  ●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汉·刘向)
  ●隋侯之珠,国之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汉·刘向)
  ●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淮南子)
  ●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淮南子)
  ●干将、莫邪,天下之利剑也……将以补履,曾不如一钱之锥
  ----(汉·东方朔)
  ●过头饭别吃,过头话别说
  ●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
  ●过分讲死理,道理变谬误(日本)
  ●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酒
  ●用物过度妨于财,用气过度伤于身
  ●竭泽而渔,后不得鱼
  ●凡事不要过分(忒壬斯)
  ●过犹不及〈论语〉
  ●绝对的美德就像绝对的恶德一样肯定要弄死人(美国)
  ●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得太绝(法国)
  ●过分的行为导致灾祸(意大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弓太满则折
  ●过分苏累于人无益(英国)
  ●要求过高,反难成功(英国)
  ●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英国)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朱熹)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水满则溢,日满则亏
  ●月圆则缺,器满则倾
  ●水满自流,箍紧必炸
  ●热极生风,穷极思变(宋·程颐)
  ●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六韬〉
  ●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南北朝·张融)
  ●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晋·傅玄))
  ●至衰反无泪(唐·孟云卿)
  ●爱重反成仇,薄极反成喜(明·洪自诚)
  ●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明·冯梦龙)
  ●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清·洪秀全)

第八篇六韬:心中有尘_1200字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21569.html

上一篇:诽谤之木2篇
下一篇:在线玩5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