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迢递9篇

迢递9篇

时间:2018-11-02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www.xjwk.net--作文素材】

迢递篇1: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温庭筠

【原文】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译文】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鉴赏】

《更漏子·柳丝长》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词的上阕围绕“漏声”写相思中的女子对外界的种种感受和印象。下阕承上,转写主人公的居处环境。全词所写的是一位女子长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与惆怅。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春夜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以动寓静。柳丝亦如情丝,细雨亦湿心田,如此长夜,思妇本已难眠,却偏偏总有更漏之声不绝。“惊”“起”雁、乌,更惊起独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听更漏声,仿佛石破天惊,甚至连画屏上的鸟都已被惊起,女子的朦胧情态一扫而空,惆怅更重。上片写景似乎单纯,但处处都可见情,“惊”“起”的气氛笼罩全片,为下片的叙写情怀做了极好的铺垫。

词的下片直接写人,以静寓动。香雾虽薄却能透过重重的帘幕,正像相思的惆怅挥之不去,驱之还来。过片三句写尽了闺中女儿怅惘寂寞的心思。最后三句说,任红烛燃尽,把帐帷落下,本以为可以不再听、不再看便不再思了,未料想,相思却入梦,只是梦里有君君不知啊!下片写人兼写境,以女子的心境来写女子的环境,实际上暗中写出了“君”的无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写出了女子的“惆怅”和凄苦,是以情视景、以景见意的写法,委婉含蓄。

全词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以女子的情态反映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愁苦,语轻意重,言简情深,含蓄蕴藉,曲致动人,是婉约词的风格。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注释】

1、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2、子:曲子的简称。

3、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4、迢递(tiáo dì):遥远。

5、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6、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7、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8、金鹧鸪(zhè gū):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来。

10、惆怅(chóu chàng):失意、烦恼。

11、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12、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迢递篇2: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迢递篇3: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

迢递篇4:我心目中的南京


E度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南京一个历史文化丰富、历史悠久的古城,从众所周知的越王勾贱灭吴后到南朝诗人谢眺描绘的“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柳荫御沟”再到朱自清先生说的“逛南京就像逛
  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不饶人,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悲凉,那轮记载着、昔日光辉景象的“旧时月”在凄凉的夜里也悄悄的移到女墙了。此句中充满了无限的悲哀与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满腹忧愤,以往的繁荣昌盛、亭台楼阁与现如今的荒芜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满腹的悲愤尽显在这字里行间。
  今日的南京,早已变的兴旺起来了。此时的它焕然一新,与那时的它轰动华人的抗日战争的悲状及惨状联想不到一块去,它兴起了,令全世界人震惊,令我肃然起敬!
  看呐,那棵棵大树旁的棵棵小苗正猛了劲儿的向上钻,不停的充吸着营养,恨不得长成栋梁。
  看呐,那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汇聚着多少人的心血,
  凝聚了多少人的支持、希望,等待了多少年。
  看呐,那四通八达的马路,那一辆辆在路上奔驰的小车,那指挥交通秩序的小人儿······
  南京的着名风景名胜有玄武湖,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和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戏耍,与玄武湖相提并论的是紫金山,美丽极了。除了这些祖国山河之外,还有夜晚五彩闪烁的霓虹灯,高楼上的装饰灯,整个城市灯火辉煌、灯火通明。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因为有党的关注与关心和人民的支持
  及努力,南京才得以发展。
  在这么舒适的环境里这么优良的条件下,我们应更加发奋学习,让这方土地更加辽阔,让这方天空更加蓝,让这里的阳光更加灿烂!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于佩文

迢递篇5: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原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迢递篇6:[4月征文]我会珍惜_400字

  你是一首诗
  漫溯时光的意义
  哪怕我现在还只是孩子
  仍不怕路途迢递
  没有词语能将你代替
  因为你就是生活本身
  少了不知多少一语成谶
  没有枯萎,没有狼狈
  珍惜,所有的欢笑与哭泣
  珍惜,即使倒下,我也会背起行囊
  向着前方,努力!
  你是一个谜
  没有形象亦或抽象的解释
  所有人都试着破解
  一遍又一遍
  而你却从未显现
  只是多少荒芜了时间
  你把岁月流觞只当烟云过往
  我无力依傍
  唯有站在你身旁
  看迷里迷外,万千等待
  珍惜,珍惜,我伸出手,努力挽留
  你总是一笑而过,几许花开花落
  也许,是我的错
  你是一道题
  上帝只给了人们题面
  却没有参考答案
  春秋几番
  你却依然
  不紧不慢
  你在阳春的河流蹁跹
  你在八月的金秋旋转
  你享受时光
  也惊艳时光
  于情感,于磨砺
  呵~
  我们都过于匆忙
  所以忘记了你的模样
  当我们在黄昏彷徨
  当我们在夜晚惆怅
  我们也许豁然开朗
  原来一直,你在身旁
  于是,黎明
  我们迎着你的目光
  于方向,于希望。
 
    初三:刘娅婷(笔名:

迢递篇7:周邦彦:《兰陵王 越调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迢递篇8:给商隐的一封信——读《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有感_1200字


  亲爱的商隐:
  近来可好?我是你遗梦千年的朋友,不知你可还记得我?
  你最近苦闷着,这我知道。但我也烦,现在和你写这封信,算是想和你互相安慰安慰,再看看谁的苦水更多而已。想了想,不免还是要和你唠嗑上那么几句:
  还记得当初是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及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才喜欢上你的。不错,全都是情诗,对于临了豆蔻年华,懵懵懂懂的我来说,你所诉说不无不感动于我,那些感情是着实让人向往的很。
  是的,你对待感情瑰丽的唐诗,清艳的宋词,灵动的元曲中啊,只觉你所写的情真意切才能打动我。
  还记得你以前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些诗句是你心性沉淀下所写,不在随意谈起年少轻狂。不同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的平铺直述的热烈,而是觉得“何当共剪西窗烛”颇为温馨,可以得以暖人而已。
  最近是不是不甚苦闷啊?你大可不比蒙我的。读了你的那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后,就感到商隐你最近的苦闷不亚于我啊,这般苦中作乐的诗,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好。
  竹坞无尘水滥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
  商隐,我读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之中,反复细读“留得枯荷听雨声”此句,便愈是为你纠结于心,此句会让我为你倔强立于秋雨之中,孤独的听着雨打枯荷,一个人看着败叶枯荷泥池塘的破败之景的身影而感到心痛了。
  “枯荷”本已没有了“留得”的价值,但枯荷能都在萧瑟的秋风中任凭那清寒的秋雨击打,立于风霜之中寂寂的听着雨声,这,是一种坚强。它在秋雨中不低头,在不属于自己繁茂的季节中,任然乐观,笑看风雨,坚持,等待来年花枝锦绣。
  这也便是你的心境吧,年近半百任然坚强乐观,风光虽然不留夏日,便是枯荷也要看一场花开锦绣时,花落秋风残的景象。我还是有些迷茫的,该走的始终要走,为何还要多留呢?
  此时我竟然想起了在你之后不过三百年的苏轼的词句:“谁道人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个北宋的大文豪这份心境倒是和你有些相似,不过他太豪放了,我倒是喜欢你这份七窍玲珑的文章。
  商隐,我将你是为知己,读遍千千万万古今多少词句,真正能给我心有灵犀感觉的还是你的。我死看见在千千万万条河流中,我沿着其中一条氤氲这淡淡荧光的河流,溯洄从之,看见你在那源头处,委实潇洒的很:风姿卓绝,衣袂翩飞间,向我投注一抹会心的笑意。
  商隐为痴,我亦痴。明知道在俗世中要追寻纯粹的东西比登天还难,却还是怀揣着这份至纯的心思,因为,相信的话,比较幸福吧,追寻的时候,人生才会美丽发光。
  便是这般,要像那枯荷,破落了又如何?没有傲然之气,没有迷茫之感,像枯荷一般淡然的以我们初衷的姿态在不同时代的寂芜里追寻。
  就算是枯荷,也可留得!
  商隐,我们身处不同时代,见过或当过的”枯荷“不少,但它不仅代表落败,更是一种立于时代看清现实荒凉,透过转瞬间的疑惑绝望后,更加倔强的坚守!商隐,你我都因该相信,它会是新生的动力和重生的活力,我们都应该懂得这黑夜后的东西!
  祝:败木回春,花开锦绣,与君共勉!
  你千年后的朋友郁垒
  公元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九日
 
    初三:徐小涵

迢递篇9:婉约词温庭筠

温庭筠温庭筠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其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梦江南(二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①,肠断白洲②。【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②白洲:长满了白色花的小洲。【赏析】《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①。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②。香雾薄③,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④。红烛背⑤,绣帘垂,梦君君不知⑥。【注释】①迢递:远远传来。②画屏:有画的屏风。③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④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⑤红烛背:指烛光熄灭。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赏析】此亦咏闺妇怀远之作。远处的更漏之声,竟然惊醒了她边塞之梦——丈夫征戍之地。迷蒙中似乎觉得城头的乌鸦和画屏上的鹧鸪也都咕咕作声了。写春梦初醒的惝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19527.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