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抒情作文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0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0篇

时间:2018-10-26 来源:抒情作文 点击:

【www.xjwk.net--抒情作文】

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鉴赏


  语句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

篇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烽火之万金 ——读梁启超家书有感_1200字

  在国破家亡花泪鸟惊之时,杜甫曾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难与战争,厮杀之不断的几千年来,又有多少可抵万金之家书?傅雷的家书被誉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章,正是这万金家书使得傅雷之子傅敏傅聪有了坚韧不拔之志,取得了那般成就。同样身为近代知名人物的梁启超的家书又是否之万金呢?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人物。他在政治、学术、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敢于尝试百日维新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爱国热情,使得他在教育上不仅有西方的开放民主还有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可能是因他深刻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从而对子女的教育倍加注重。
  他的教育方式既不迂腐跟从中国封建传统,也不盲目追求西方时尚,而是注重将两者完美结合。他精心指导子女,悉心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他没有对子女们有太多苛求,而是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他对不同子女的教育引导方向不同,不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吗?这种教育的成功事例不正是告诉了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他还表明学习应有批判精神。不同的学术与文化都有不同的自身优势与劣势,只有敢于批判与评析错误之处,才能创造出更繁盛的文化。正是应为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择善而从取其精华,才使得他的儿女们将东西方独具特色的文化结合以修身养性。
  他也讲究学习应有上进心,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有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正如他在寄予梁思成的信中所自述“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回忆他如此的治学方式,梁思礼也说:“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由此可看出学习真应该注重兴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正是梁启超的独特教育使得梁家有了“一门三院士”的光荣。那么他是否只注重子女们的学习而不顾儿女们的健康了呢?不,这从400多封家书中的任意一封都可体会到他对子女们浓浓的关爱。
  首先,他对的子女称呼方面。他称子女们为“宝贝”,自称“老白鼻”谐音老baby,甚至还给孩子们起了外号。如:五女梁思懿,在信中呼之为司马懿,六女儿则称为六六,又如小宝贝庄庄,大宝贝等称呼。如此可想象出他是怎样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甚至有些颠覆他身为革命家的伟大形象,瞬间变身为老顽童。如此开放的思想,在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的那时还正是前卫啊。大概梁启超先生这开放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他与他子女接受西方文化吧。
  再者,他信中所述内容。他在信中不仅鼓励引导子女学业发展,还时刻念叨着子女的身体健康。作为一个好父亲,在孩子学业与身体健康方面,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而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关心孩子的好父亲。
  只可惜了,在那个黑暗与动荡的年代,战乱中交织了革命的烽火,他只得站起来身先士卒引领变法,如此艰难。但正是因艰难,才使得那些家书更有可抵万金的宝贵吧。且家书给我们的无限思索与启迪,何尝又不是它可抵万金的原因呢?
    一年级:张煜豪

篇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013-04-11 标签傅雷 家书 读后感 400字作文 五年级 读后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家书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与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从小不离父母的我,从未体会过这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忧愁和丝丝甜蜜。我向往的这种感觉是傅雷家书给了我……
  《傅雷家书》中,那185篇的家书,包含着父亲对孩子事业上的引导,母亲对孩子生活上的叮嘱……那平凡朴素的言语却一次次让我感动得流下泪,我忘不了当时浮现在我眼前的场景:分别后父母充满思念的彻夜难眠、傅聪回家后父母充满喜悦的泪流满面、因长久没有收到儿子的信而担心忧郁、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个错别字的纠正……父母的爱大的包容一切,小的无微不至,全部体现在傅雷家书中。
  傅雷家书中的爱,或许就是距离产生的不同寻常的爱,它的不同寻常,不是它的爱超脱尘世,而是因为距离,使人们懂得了珍惜这份爱!如果你还不懂得珍惜,那么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爱吧!
 
    五年级:朱怡诺

篇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读唐诗《春望》有感_450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出自于杜甫的笔下,诗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禄山的军队占领长安后写的。杜甫旅居长安,时当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战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见花流泪,见鸟悲痛。见到一封家中寄来家书,就像得到万金一样珍贵。渐渐地,自己越来越老,头发越来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这首诗将杜甫当时悲痛的心情与思乡的迫切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当他看到国家败破,城池残破,城中杂草丛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作者以《春望》作题,通过对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深刻地表现了对国事、时局的关切,又再次散发了此诗所透露出的丝丝凄凉。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六年级:姚筱霏
 

篇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张明非)

篇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史的流逝_900字


  一项对武汉地区部分大学生阅读名着的抽样调查显示:34。8%的学生“没事可做,偶尔翻翻”;19。8%“几乎不读;”想看,但种种原因未看占27。8%;认为“名着是矿藏”的仅占9。6%。
  这项调查看起来枯燥的数据,却提示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新的生活方式、记录与记载工具的改变,引起的新的生活与文化模式的出现,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就像许多濒危野生动物一样面临着灭迹的危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年我们流失了一些什么吧。
  古人送礼,未必一定要实物,李白在朋友家好吃好喝就走了,只写了一篇《赠汪伦》回赠,雅士之交以情意义而非利。而现在送礼,大部分是为了一些利益或关系,甚至变成贿赂,很难找到李旺之间那样一种纯洁而又真切的情谊了。
  古人讲究游学,行走在城乡之间,徜徉于大街小巷。眼观各地的风景,耳闻不同的的风俗,真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啊。而现在快捷的交通工具,已经让我们失去了这样的心境。这样一种现象,看起来效率提高了很多,却让我们失去了慢的悠闲,慢的品味与咀嚼,更失去了文化的心境。
  我国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与历史的记载与表现的精凝,具有传承文化与审美欣赏的功能。当汉字变成了一个个毫无生气的电子字符,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千字一面,乏味无比,汉字的欣赏性与美感荡漾无存。对此,我只能说痛心。
  一些现代物品也在消磨人的时间,比如,电脑和电视本来是一个好平台、好工具、好伙伴,我们当代人每天都离不开它,有用得很。但是,也有部分人被电视电脑所限制了自己,变成了“宅男宅女”,孩子们也失去了玩游戏的时间。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对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带来了危害。
  古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带来期待被现代的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所代替。当然也就找不到那种欣喜若狂。
  以前的时候,我们可以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捧一本古书,握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而现在,我们却在手机上看书,电脑上阅读,却不去接触那一本本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在网上冲浪的同时,也失去了“四书五经”的古雅、经典的文学。
  我并不否认“有得必有失”,可我更不希望为了“得”而将古人的智慧变成“失”。
  历史的精华和精髓有时就这样在我们的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地流逝。
 
    初一:戴瀛铤

篇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关于春天的古诗21首


  1、《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下一页>>第11-21首古诗


更多关于春天的素材汇总
  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有关春天的拟人句子

篇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文字的魅力_650字

  北岛曾说:这是五千年来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目光。可见文字的含义深刻。
  从殷商甲骨文,古人便已在龟壳上刻上了象形文字,传达情意,表明思想。书法也是其中最灿烂的瑰宝,值得自豪的文字艺术形式。历史上有很多大书法家。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张旭的狂草。行云流水。王羲之的风流。笔力千钧,成为楷书的大家。甲骨文,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各种形式和风格的文字。各个朝代沿袭下来,成为今天的汉字。
  不得不说唐朝,那是风流的年代。吏治清明,百花争鸣的诗坛,文化与经济发达。宽松的政治环境催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山水派,田园派,写实言虚,无所不及。辽阔而又奇美的山水环境,诞生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俊逸。得意或失意,命途多舛或仕途坦荡。诗人们的境遇是不同的。由此人生也是大不相同。有失意的李白,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诗人的酒量是值得称赞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句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然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多少丧乱中沦亡了的人,处于战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山河破碎。连繁华的长安也是荒草凄凄,人烟绝迹。唐明皇去了四川,捧为手中之宝的杨玉环在马嵬坡下含泪自尽,由此留下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的千古遗恨,读之让人感慨。当他们在高高的殿堂上寻欢作乐时。如果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该是怎么样的遗憾与悔恨呢?然而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运用文字进行创作是文学的基础,我记得作家莫言在演讲词中的最后一段,意味深长的提了一句:文学的最大用处,就是它毫无用处。

篇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读_600字


  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
  从牙牙学语到略有学识,书一直陪伴着我,陪我愁陪我喜!
  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之景;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家之情;读“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崇高之志;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之意。
  正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教导了我许多,不仅有学识,还有做人的基本要求,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在书中,犹如在蔚蓝的天空中,让我肆意的翱翔其中,犹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让我尽情的穿梭其中。也让我可以与古代的豪情壮士舞刀切磋,与文人雅士在花前月下饮酒吟诗,那是多么的惬意!
  读不尽人生百味,读不尽喜怒哀愁!
  愁。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那种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有才能却无施展之地。
  哀。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那渔夫们的悲惨生活,在黑暗社会中被渐渐剥削。
  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那偶遇志同道合之人的大喜,绝美风景下,相互告知自己的高远志向。
  人生漫漫,有着读不尽的人,读不尽的事,读不尽的物及读不尽的书!
  在过去的十五个春冬中,是书陪着我一起走过,我相信在未来的无数个春冬中,书依旧会陪我一起度过,因为我不忍放弃,他散发的魅力让我痴迷,难舍难分!我愿都尽他,读尽他的全部,让他只属于我,只属于我的世界中!
  来!我的那个他……我知道你徘徊在我的身边,瞧!那清风中带有你醉人的徐徐芬香!
 
    陶堰成章中学初二:梁晶晶

篇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关于亲情的诗句_1200字

  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6、顾我,复我。——《诗经》
  7、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4、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1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19、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2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21、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2、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2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
  2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
  2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29、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30、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3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3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
  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3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8、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9、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40、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4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
  4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4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4、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45、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4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4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
  4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4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5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5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5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3、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5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5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5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206239.html

上一篇:抒情作文6篇
下一篇:欧阳修的作品9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