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小学作文 > 小学生励志故事7篇

小学生励志故事7篇

时间:2018-10-19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www.xjwk.net--小学作文】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1):名人励志故事:刘伟的励志故事_2000字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命运给了刘伟一个美妙的开局,却迅速地吹响了终场哨。对刘伟而言,10岁时的记忆,永远是那么残缺不全,1997年,10岁的刘伟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怎么触电的?其实我自己是记不起来了,我的这部分记忆已经丢失。”刘伟说,根据别人的说法,刘伟家附近有一个简陋的配电室,墙是用土砌的,很矮,一翻就能进去,里面的电线裸露在外。3个孩子玩捉迷藏,刘伟往墙上爬的时候,触到了高压线。醒来的时候,刘伟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刘伟描述着自己当时的心情。
  但是,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刘伟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刘伟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带给了刘伟截肢后第一次改变。那是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刘伟很多。刘伟很感谢刘京生,因为有着同样的遭遇,刘伟开始向刘京生学习,“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半年以后,刘伟已经能够自己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两年之后,刘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班里,到了期末考试,刘伟仍然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绩。“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任何事情我只要想学,都能学得很快,做得比别人好。”没有双臂的刘伟开始面对别人的议论。他的同学对他很好,看到谁对他指指点点,“他们立马会过去把别人胖揍一顿。”刘伟说。
  刘伟的第二次改变出现在2002年,那一年,世界杯正在火热进行中,刘伟也第一次看到了世界杯直播。从小刘伟就憧憬着能够成为职业球员,他出生的1987年,那之后的几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这个理想的开局同样异常完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10岁的他已经是绿茵俱乐部二线队的队长,司职中场。他欣赏的球队是巴西,但偶像是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因为他够狂野。”看到世界杯后,虽然自己的足球梦已经破灭,但是刘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12岁时,刘伟开始学习游泳,并且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2年的事情了,北京已经获得了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然而,命运仍然是那么的无情,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
  19岁时,高考临近,刘伟的成绩并不差,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了疑虑,“内心有激烈的冲突,到底要不要上大学?”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2):给大伯的一封信_1000字


亲爱的大伯:
  您好!
  好久不见了,记得那时候我才只有7岁,刚上幼儿园,您便每天教我读书,为我讲述一篇励志故事,让我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熏陶。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不,我现在的成绩可是全班遥遥领先的,不过我可没有骄傲,而还在继续努力呢!
  我班还有一个最令我心感震颤的活动,因为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您的身影。那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励志时光”这个活动。怎么样,是不是一听名字就觉得很有吸引力,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不急不急,让我慢慢道来。
  我们学校下午做完操,就会有一堂用来总结我班一天的得失,使班级更进一步;总结、教育同学,使同学更进一步。我们称这堂课为“夕会课”。每当这个令人兴奋而激动的时刻来临时,同学们就会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因为将会有一位同学携着满满自信,昂首挺胸地大步走向讲台,面带微笑着为我们讲述一个充满了道理的励志故事,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思想熏陶。在这一时刻,无论这位同学是男是女;是大方还是腼腆;讲得是好还是坏,同学们都会给予以最热烈的掌声。
  《大名人小故事》《让小学生受益一生的100个励志故事》……都是我们采集积累“心灵良药”“美好品德”与“社会实践经验”的果园。在这个充满成熟气息的天地里,我们奋发图强;我们开拓进取;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世界里。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熠熠生辉的讲台,在同学们互品读书之德的这段时间里,就是我们自由发挥才能;展示自我的天地。千百座由智慧和美丽语言组成的文字之桥,就在教室里蔓延开来;这传承着中华语言之美的精髓之桥,记述着雅致文采的芳香之桥,总能让所有听到故事的同学漫游其间,快乐飞翔!
  大伯,那一位位在讲台上播撒“德之种”的同学,不就像当年谆谆教导我的大伯您吗?而在下面受着“德之启”的同学,不就是当年雅气年幼的我吗?他们没有什么目的,只有在小学——这短短六年的成长路途中与同学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最后共同成功,一起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以!
  天再高也没我们的梦高;地再广也没我们的心广;海再深也没我们的情深。愿我们能够共同携手努力,为共创美好和谐之班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把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优等活动”传承下去,让它也能为我班立下“汗马功劳”。
  怎么样?嘻嘻,是不是一个很酷很棒的班集体呀!不用说,我就知道您会对它赞叹不已吧!好了,我们下次再聊吧。拜拜!
  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您的小侄女:赵悦婷
                                                                                                    2010-11-13
                                                                                             (指导老师:蒋欣)
 
    江苏常州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初一:赵悦婷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3):名人励志故事:三毛,自学成才的人_1200字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就读于台北某女中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则以此嘲讽她,好强的三毛为不受歧视,发奋用功,终于获得了好成绩。但这位老师却误为“作弊”,竟在她脸上画圈,叫她绕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她忍无可忍,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让她休学。  从13岁到20岁整整7年的时间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学的。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母亲终进兰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都耐心教导她。回忆往事,三毛说:“不是妈妈的熏陶,我写不出来这许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岁月里,三毛用功读书,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红楼梦》、《水浒》……学绘画,弹钢琴,还学会了英、日、法、德文,尤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学。  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三毛出版过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等。三毛还译有《兰屿之歌》、《娃娃看天下》等书。后者是1000页的西班牙漫画书。为译此书,三毛与丈夫荷西曾历时8个月,每天晚上不看电视,将门锁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把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挥笔成篇。她写的多是真实的事情,自称其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她还说过,“我并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自成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是“朴实、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湾极为畅销,一度出现过“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喜爱她的读者噙着泪水,带着微笑,注视着她的足迹,从沙漠到海岛,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年她还被评为“台湾最畅销书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湾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具有强烈的个性,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一位台湾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将南美洲描写得那么好,事实上那儿却是战火连天,充满人间的苦闷。现实生活既然有这么多的苦闷、束缚,尤其年轻人,面对着现有制度下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家多么希望在精神上暂时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恨,到处充满爱的世界。这也许是三毛文章受欢迎的原因。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4):名人励志故事:达尔文放弃研究成果_900字

  达尔文是19世纪着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着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着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日记》,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再发表着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合着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着,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5):励志小故事 彩虹总在风雨后_750字

  曾有一个叫基纱戈塔密的年轻女子,结婚后生了一个漂亮的儿子。她的生活非常称心如意,就像童话中描写得那样。可是,就在她的儿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基纱戈塔密悲痛欲绝,她抱着死去的儿子,四处游走,希望能找到让儿子起死回生的神药。然而,所有人都为她的不幸而难过,却没有人能够帮助她,最后,她听说佛祖有这种神药。
  当基纱戈塔密面对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时,满怀敬意地恳求道:“大师,您知道世上有什么药可以帮我吗?”
  佛祖听完她的故事,温和地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消除你的痛苦,你必须从一座从来没有死过人的房子里,带回一粒芥菜籽。”
  基纱戈塔密的心情顿时好转,想不到一粒小小的芥菜籽就能让孩子起死回生!于是她告别了佛祖,开始寻找那一粒芥菜籽。
  她在第一所房子面前停下来,对主人说:“佛祖要我从一所从来没有死过人的房子里,带回一粒芥菜籽,请问您有吗?”
  主人想了想说:“我当然很愿意给你一粒芥菜籽,可惜这座房子里已经死过很多人。就在上个月,我才失去了亲爱的母亲。”
  于是,基纱戈塔密来到了第二所房子。主人告诉她:“我们家不知去世过多少人了。”
  她到过许许多多的房子,问过无数人家,有穷人,也有富人,但一直没有找到这粒芥菜籽。她终于意识到,要找到一所不曾死过人的房子是不可能的。最后,她将自己的孩子安葬以后,又回到佛祖那里。
  佛祖问:“你找到芥菜籽了吗?”
  “没有。但是我想通了你要教给我的道理。我被悲伤蒙住了眼睛,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在承受死亡带来的痛苦。”
  不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在感叹:“我真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天啊!还有谁比我运气差啊!”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你还在为现在的痛苦而备受折磨的话,不妨想一想以后,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最不幸的人,只有最不幸的念头。那你又何必为了眼下的不快,而忽视风雨后的彩虹呢?
    六年级:伊呀伊呀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6):名人励志故事:余秋雨饿着肚子饱读书_1200字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小学生励志故事篇(7):我的读书故事_800字


    书,是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通往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身体的强壮离不开蛋白质的合成,而我们心智的成熟需要阅读好书来滋补。
  上幼儿园时,我已经开始读书了,虽然那时我只是阅读一些连环画、图画书,可那时的我却觉得这些书读起来是那么奇妙无趣,引人入胜。之后我上了小学,读二年级时就迷上了文艺书,童话故事及伊索寓言等。那时的我,只要一拿起书,就立刻沉迷当中,看的如痴如醉。正如那一本《太空历险记》,把我带到神秘的太空探索世界;还有那本《格林童话》又令我仿佛置身于神奇美丽的童话王国;而最令我爱不释手的要数《淘气包马小跳》,书中那一个个搞笑的故事,总会是我笑破肚皮。所以说,我已经和书结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如今上了八年级的我已经懂得了不少的道理。这还于归功于我的那些书呢。在刚升入小学四年级时,姨便从网上给我购了《励志故事》,《感恩故事》等,其中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就是张海迪,张海迪自5岁时便患上了无法治愈的脊髓血管瘤。可是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她是中国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代表。
  现在每到假日,我手中总会拿着一本书,它似乎成了我的好朋友,与我形影不离了。它时而叫我哈哈大笑,时而又叫我怒气冲冲,时而又让我变的悲伤、失落。有那么几次我忘了吃饭,妈妈还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通。虽然书是被迫暂时放下了,但心是终归放不下的,还是想着里面的故事情节,惦记着里面的人物。
  读书让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但它交给我们的知识却远远高过老师,它也是我们最最知心的朋友,潜心书海当中,纵横上下五千年,有苦辣酸甜;有快乐忧伤。我爱你书!
  书,让我学识渊博;书,让我懂得知识;书,让我更加美丽;我离不开你。
    初二:刘清霞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193051.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