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优秀作文 > 高中作文 > 沙场秋点兵10篇

沙场秋点兵10篇

时间:2018-10-15 来源:高中作文 点击:

【www.xjwk.net--高中作文】

沙场秋点兵篇(一):我的沙场_1000字

  在莘莘学子们挤进高考的沙场之际,第一次月考轻吟楚歌,问候睡意朦胧的众家玉面书生。
  沙场秋点兵。众将士以墨为甲,以笔作枪。一声战鼓擂响,埕亮着杀气的笔尖万马齐喑,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百战犹酣。
  高中有三境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三境当关,万夫莫开。考试便是平地拔起的万窑山,流沙河。真经就那么容易取得么?
  妖魔鬼怪,千山万水,化身试卷,便幻作了土里土气的语老头,洋里洋气的英小姐,怪里怪气的树先生,酸里酸气的化老馆,外加走遍天下的都不讲理的物老太。九九八十一难,稍不留神就有再压五指山的厄运,取不到真经不说,一身洁白如玉的不老肉也难保。猴脑,猪头,权当作考试的下酒菜罢。
  竟至于有一位身经百战的高手,做出一道千万英雄竞折腰的名菜。现介绍如下:
  菜名:考试套餐
  菜品:大考,中考,小考;周考,月考,年考;一诊二诊三诊
  主菜:高考
  材料:一名合格的中学毕业生
  调料:以名牌,重点,大学作诱饵,辅以巴掌掌棒,必要时启用头悬梁,锥刺股作添加剂(瘦弱,过敏者慎用)。
  过程:先让一名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吃饱吃好,养得白白胖胖后洗净,去皮,裹上人民币若干,投入某一高中。再将沥干的科学文化知识切为六块,待皮肤乏黄渗油后分批塞进学生嘴中,脑中,肠胃及各个可塞之部位。先投入资料,脑灵通等佐料渗入体内,此时以兴趣,爱好等文火熬煮。
  后期投入单元测试,达标测验,竞赛考试等各类调味品。这时是做好本道菜的关键时期,务必注意火侯。需以高考目标作燃料,时刻规劝鞭打,即便脑汁绞尽,血流成河亦不容姑息。脑灵通脑黄金脑白金,凡是不合高考口味的肿瘤统统检测并切除。
  待到汁水蒸干,白面书生变为干酥皮骨时,捞出沥干装盘,即可食用。
  特点:轻酥香脆,色香味俱全(注:老年人及幼儿忌食)。
  粗看此菜,总令人垂涎三尺,细细品尝,却是数不尽的汗水泪水,冤魂野鬼,尽是苦涩与无奈,哀哉。
  但也许不用那么悲观。考场只是我们的沙场,走麦城,失街亭,有时带来欢歌,有时亦有饮泣。“板凳宁做十年冷”也许有一天茅塞顿开,所向披靡了呢?想想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六月,再想想古罗马的斗角场

沙场秋点兵篇(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难词注释]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②麾下:指部下。麾,军旗。炙:烤熟的肉。③的卢:一种烈性快马。传说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险,骑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 ”,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 ,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 ,并没有产生真正 “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 ”他呢 ?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 》,积极主张抗战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沙场秋点兵篇(三):关于战争的诗句_450字




关于战争的诗句
  

沙场秋点兵篇(四):欣赏_450字


  欣赏是肯定,是鼓励,人生在世,总有事情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品味,只有懂得欣赏,人生才会更灿烂。
  欣赏人生,是我们了解了辛弃疾”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的豪情壮志,了解了杜甫”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之情,了解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情。
  一生,是由无数个昨天,今天,明天组成的,多一份努力,多一分收获,不要等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才独自叹息。
  欣赏对手,有压力才有动力。当对手在超过你时,不要嫉妒,无需生气。反省自己不足,比对手更努力,总会超越他。欣赏也是一种宽容,一个人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欣赏对手,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强。
  欣赏细节。点点滴滴的失误都来源于细节,当你在为细节的失误而生气时,又何尝能去欣赏细节。细节,是十分可怕的,设计宇宙飞船的人如果疏漏了一个小数点,可能是整个飞船爆炸,对于这个,我们更应该去欣赏它。
  欣赏,是一种宽容,理解,是人生中必不可缺的。我们更应该去欣赏他人,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好。
    甘肃平凉静宁县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六年级:仰望那片天空

沙场秋点兵篇(五):关于战争的诗句—古诗十首_600字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6、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8、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沙场秋点兵篇(六):我的诗情画意_600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滔滔江水,逝去的是谁的思念?滚滚烟尘,弥漫的是谁的足迹?青青白云,嘱托的是谁的殷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沙场秋点兵,谁的朦胧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白发三千丈,谁的明镜徒徒染上点点星霜?尚思戊轮台,谁的梦中充斥着那许铁马冰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伊故,沉吟至今。
  千古悠悠,有多少怅惘,多少知返?长亭外,谁的银色丝带随风儿飘舞?古道旁,谁浑浊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而又是谁,独守夕阳、怅望或是悲伤?
  是太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还是李煜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是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是“但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你钟情的究竟是什么?而或你只想徒生白发,自甘悲哀?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仍在等你,等你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你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等你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堪,怎堪?
  只恨蓬山相去远,回首已是五百年!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雕栏玉砌,是谁冗重的脚步惊醒了你沉浸已久的春梦?大江东去,是谁的一尊还酹了江月,而又笑谈古今?白发丛生,谁的一世艰辛赢得生前身后名?
  谁的愁绪,笼罩了云雾?谁的眼神,迷离了尘世?无限江山,如此多娇,竟比不上那副美人朱颜!
  悲伤?悲伤!
  放荡?放荡!
 

沙场秋点兵篇(七):作文讲评《假如我有一匹马》(二)


  今天我们继续讲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上周五,我带着大家把吴伯箫写的《马》做了一个简单地回顾,希望大家回去认真地、好好地去看吴老写的《马》。
  我们现在来分享几位妈妈刚刚发上来的喜报:
  江阴-心心妈-30:今天辅导女儿写作文了,真是开心,虽然还要再学习,但是知道一些辅导的头绪了,“头身脚”,“六根六尘”、“对称”等方法。女儿也开心。
  ----------------------------------------------
  深圳花花:我是新人,平时孩子写作文,不但孩子没什么可写,我自己也感觉没什么可辅导,今天认真学习,特别是看了“六根六尘”后,真的感觉不仅给孩子,也给自己打开一扇门,内心无限喜悦,谢谢老师及各位,无比受益。陪伴孩子的成长,也让我们共同成长。
  -----------------------------------------------
  深圳-吴妈:通过学习,小孩现在预习课文时能找出头、身、脚了。能找出句子、词语的对称。为此老师特意表扬了他,还觉得惊讶,小孩阅读能力怎么突然爆发出来了。这些都得感谢非常老师。跟非常老师学作文,不光作文,还有阅读等都是彻底的改变。
  刚才“深圳吴妈”分享的,也就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讲到的——读书、分析、写作是一回事,只要你掌握了这个方法,就是功夫成片,收获成片。
  ------------------------
  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有几个方面: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小作文大道理,大文章小道理”。我们以前讲过不到一百个字的民国小学生作文,也讲过几千字的名家作文,大家来看一下,作文的道理是不是一样的?这是一;二、关于《马》,我们从《作文,多大点事儿》书中可以体会到,名义上写的是马,实则写的是关于马的故事。以前我们讲过一个孩子的作文《苹果》,就和大家强调过,说是写苹果的作文,实则是写苹果的故事。换句话来讲,没有一个作文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也没有一个作文是为了写物而写物,一定要写故事。
  -----------------------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看明白了吴伯箫的《马》,这方面的作文就会有一个大的思路。这方面指的是哪方面?如果我们把作文分类的话,那就是叫“物状类”的作文。比如,水果、动物、风景之类的,这类文章并不只是简单地去写水果是不是甜,不是光写动物如何可爱,也不是写风景如何致胜。昨天晚上我们也学习了《醉翁亭记》,文中最后由景到人、由人到情、由情到意,这是写作的眼界。让大家去体会吴伯箫写的《马》,意义作用正是如此。
  --------------------------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从时间顺序、人物顺序、成长顺序——“作文八法”中的第八法,从对称结构,到六根六尘,讲得都很系统,希望大家要体会、要深入。一篇《马》这样的大文章,足够让我们开眼界,这是名家在教我们如何写作文。说以上话题,是因为我们正好讲到一个孩子的作文叫《假如我有一匹马》。周五也讲过,如果我们认真看了吴伯箫写的《马》,这篇孩子的作文,基本不用讲评了,因为名家早就告诉我们了。
  -------------------------
  既然还有不少人没有看过,或没有认真地看过吴伯箫写的《马》,以及书中系统的分析,今天我们还是从实际的角度来写一篇关于马的作文,当然这篇作文是基于孩子原文基础上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的原文:
  《假如我有一匹马》(10岁五年级,成都乐妈)
  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我喜欢马,因为马是俊朗和速度的象征。在西游记里的白龙马是多么英俊潇洒,除此之外,它还能上天下海呢。还有古时候的将军,骑上战马真是无比威风,作战时又像离弦剑一样瞬间冲入战场,我想“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讲的就是马的俊和快吧。
  我喜欢马,还因为马是智慧和忠诚的象征。老马识途的故事,说的就是马的聪明,即便老了也能带着主人找到回家的路,道路再远再艰辛,都不能难倒它,“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讲的就是马的“慧”和“忠”吧。
  可我再喜欢它们,它们都是别人的马,假如我有一匹会飞的马,我会让它带我到天上去,我想看一看天上到底有没有天使和神仙;假如我有一匹会游泳的马,我会让它带我到一个秘密海岛上去,我想在那个岛上搭个只属于我和马的家;假如我有一匹懂感情的马,我会和它分享我的快乐和悲伤。
  假如我真的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
  我们讲评有几个原则:一、不是说孩子写得不好,可以肯定地说,孩子写得非常好。我们只是体现一个思想,这个思想与《茶辽古道观枫》的思想一样的——让孩子在写作文的同时,得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写作,两者相辅相成。二、我们的基础还是孩子的原文。三、我们的方法是学习吴伯箫写的《马》。四、我们尽可能地展现历史和典故。毕竟我们接触真马的机会并不多,那么我们就用意法来写,就跟《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这篇文章一样,没有去过、没有见过长城,照样可以写长城;没有接触过马,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写马呢?
  --------------------------------------------------
  以上四点是我们重点要讲的。现在来看孩子的开头:
  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我们来看重新写的马,怎么样来开头:
  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中讲:“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大概是因为马的力量、智慧、忠诚吧,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
  好马配英雄。马总是与英雄脱不开关系的。曹操的坐骑叫绝影,关公的战马叫赤兔,秦琼胯下一匹马叫黄骠。
  ------------------------
  与马相关的,就是关于马的故事了。老马识途的故事,从小就听说了,刘皇叔马跃檀溪,关公千里走单骑,徐庶走马荐诸葛,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想必是不陌生的。
  -----------------------
  项羽的坐骑乌骓,与他的主人一样不肯过江东,是一段佳话。可是赵云的马在长坂坡从陷马坑中一跃而起,丝毫不逊刘皇叔的的卢横跃檀溪,为什么却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呢?传说中汉文帝有九匹名马: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称九逸。如果我有一匹马,我就叫它满弓或是离弦吧。
  -------------------------------------------------
  讲到这里,还有两个话题要说。刚才看到有妈妈提问说,“这么多的知识,孩子掌握不了啊,不知道啊!”上一次我们讲了一个孩子的作文——《茶辽古道观枫》,孩子的妈妈在带着孩子去古道之前,就跟孩子上网查了很多的资料和素材,所以就写出了一篇让大家非常吃惊的作文。我们要讲,现在孩子学习作文,是在学习中,本身就是一个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在写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写作,这样效率高,效果也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讲这个“马”,讲这些典故,不也是让大家学习和积累吗?还是那句话,要看到我们讲的方法、思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内容本身。
  ---------------------------------------------------
  作文讲评《假如我有一匹马》(二)
  我们回到正文。刚才我们为“马”起了一个名字——如果我有一匹马,我就叫它满弓或是离弦吧。有的朋友看出来了,这也是来自于经典,是辛弃疾的一首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让我们想起,可以为马起的名字,就叫满弓或是离弦吧!
  我们接着往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走得慢一些缓一些,让征战的将士好好地睡一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能稍等片刻,从容一些,让出发前的将士再多饮一次征前的美酒。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是引自于: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意思是,将士听到了战鼓声,出发打仗很疲劳,所以在晚上的时候,骑在马上,把着马鞍就睡着了。在这里,我们就想让作者的马走得慢一些,让主人好好休息一下。下一句是取自于: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是,将士出发前,要喝践行酒,但刚要喝,就欲饮琵琶马上催。于是我们就来一句“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能稍等片刻,从容一些,让出发前的将士再多饮一次征前的美酒。”
  好,我们再往下看——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奢望了呢?那就等“匣里金刀血未干”的将士,醉卧沙场的时候,静静地守候,用马革陪着这些英雄埋于青山白漠之中吧。奢望吗?
  在这里,我们用了一个典故:
  《军行》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我们再来看一下点评过的原文:
  《假如我有一匹马》
  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中: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大概是因为马的力量、智慧、忠诚吧。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
  好马配英雄。马总是与英雄脱不开关系的。曹操的坐骑叫绝影,关公的战马叫赤兔。秦琼胯下一匹马,叫黄骠。
  与马相关的,就是关于马的故事了。老马识途的故事,从小就听说了。刘皇叔马跃檀溪,关公千里走单骑,徐庶走马荐诸葛,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想必是不陌生的。
  ----------------------
  项羽的坐骑乌骓,与他的主人一样不肯过江东,是一段佳话。可是赵云的马在长坂坡从陷马坑中一跃而起,丝毫不逊刘皇叔的的卢横跃檀溪,为什么却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呢?传说中汉文帝有九匹名马: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称九逸。如果我有一匹马,我就叫它满弓或是离弦吧。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走得慢一些缓一些,让征战的将士好好地睡一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能稍等一刻,从容一些,让出发前的将士再多饮一次征前的美酒。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奢望了呢?那就等“匣里金刀血未干”的将士,醉卧沙场的时候,静静地守候,用马革陪着这些英雄埋于青山白漠之中吧。奢望吗?

沙场秋点兵篇(八):关于运动会优美段落:瞬间的凝固_250字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如期而至。“沙场秋点兵”的壮阔,想必给了我们难以言喻的激情。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笔,去感受脉搏与心跳的激烈。在期盼中,在意料中,是悲是喜,是欢是狂,都未可知,但可知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场运动盛会。我们曾经不计成本地付出都将在这和梦碰撞的季节里得到肯定和兑现,结局并不重要,让我们的智力、体力得以平等竞争,在竞争中透出我们执着的精神、自信的精神。我们渴望,我们支持,我们为登上领奖台的英雄喝彩,我们也为失败者鼓掌。因为,短短的一瞬间可以凝固成永恒的画面,述说不老的追求,演绎勇敢的品质。

沙场秋点兵篇(九):冬_400字

  冬是大自然的咏叹,是春之盎然,夏之繁茂,秋之成熟之后的一片宁静。
  冬是属于长风,属于冷月;属于纵酒高歌的诗人;属于远方归来的游子。冬的风最爱摇起母亲窗前那串长长的风铃,落满一地脆响,待母亲俯身捡起,在炉边,译成一份份浓得化不开的思念。冬的脚步沉稳而从容,行走在边角声里,长城内外;行走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冬的诗篇清冽而独特,有风淡云清的浅唱,也有大风猎猎的豪情。“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一种凄情。“瀚海澜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一种壮阔!冬用质朴凝滞诠释耐人寻味的深意。在冬日里,即使是落空了叶子的树,也依然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无声的呐喊着,把无数根枝条伸展成一种执着的信念。萧瑟和冷酷不是冬的代名词。冬是撇去一切浮华之后的淡泊,是万物生长及致之后的沉默,是“沙场秋点兵”之后的休整。
  冬是从头再来一次的魄力,有直面沧桑的勇气!冬的形状不是一个休止符,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章节。冬是回归,更是开始……
 
    初二:知夏__

沙场秋点兵篇(十):中考“古诗词赏析”错解例析

  天津三中王凤霞
  寒假期间,同学们会重新复习、赏析、背诵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做到“温故知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重点
  本市中考所选古诗词主要是课本所学篇目,考查内容一般包括:作品涉及的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以及对表达技巧的认识。从题型上看,为客观题,即选择题。
  二、掌握各考点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例题解析: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不是说行军的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
  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句是说: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解析: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是夸张的手法,极言塔之高,而不是“寻找高高的塔”。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写柳,写雨后柳色很美,为本诗抑郁的色调添加了一抹亮色。
  解析:上述赏析是错误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从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到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二)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
  正确理解并鉴赏诗词,需要整体把握其内容,包括具体的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主要事件等,并结合作家身世、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进一步体会、感受。我们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人、事、情中,感受诗人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融合,创造出的一个画面、一种氛围,感悟诗歌中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的再现。如果作者引用典故或使用修辞,则需我们准确掌握,不可“望文生义”。
  例题解析:
  1、对李商隐《无题》这首诗内容及意境的分析: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经典之作。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需要我们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李商隐虽然终身潦倒,但无被贬谪的经历,所以上面的鉴赏是错误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洲出猎》)诗句是说诗人要在打猎过程中,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拉满弓弦,向西北方向射去。
  解析: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这里借指自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作者运用典故,表明他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而非“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
  3、“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句流露出作者抑郁不平的感慨,一个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这句话是对的。“醉里挑灯看剑”,只六个字,却用了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词,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让我们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三)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
  每首诗都有它不同的主题,都蕴藏着不同的情感。我们读诗,要了解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追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其写作意图。在把握和分析中,应特别注意诗人的情感是赞颂的还是批评的;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是慷慨的还是委婉的;是个人的还是大家的等等。
  例题解析:
  1、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人听说双溪景色还不错,游赏心切,打算去双溪泛舟,欣赏美景。
  解析:李清照《武陵春》是她寄居浙江金华时所写。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词的上阕侧重从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阕一转,另辟蹊径,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词人也曾产生了去泛舟的念头,但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也拟”和下句“只恐双溪舴艋舟”中“只恐”等虚字把词人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悲凉、压抑感,在无尽的时空面前的渺小、孤独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
  解析:赏析是正确的。《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跟随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所作。陈子昂在武攸宜幕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均不被采纳,失意郁闷,因登幽州台,写下此诗。其中“古人”“来者”分别指像燕昭王那样能礼贤下士的古代明君和后来的贤明君主。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又从天地入手,表达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全诗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3、主观臆断,无中生有
  例、对刘禹锡《秋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第一句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B、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天气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C、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决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D、诗的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
  解析:本诗写诗人对秋天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没有“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答案选B。
  4、把实指性内容理解为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这两句的意图是赞美梅花坚贞不渝的高尚品格。
  解析:本词作者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而非为了赞美梅花。
  5、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例、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君子于役》)诗句细腻地表达了思夫之妇对丈夫没有归期的无奈,只盼望他在外面不受饥渴。表现了思妇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的理解。
  解析:诗中思妇将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深情的祝愿,并非是她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的理解。“苟无饥渴”是她在无奈中的寄托。当时社会战争频仍,徭役繁重,丁壮被迫长期在外从事征役,不能跟家人团聚,民不聊生,人民对此极为不满。《君子于役》抒发了他们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及内心的悲伤。这首诗歌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
  热身训练
  1、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昂扬的斗志和极高的兴致,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B、“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酒酣”承接上片记叙出猎盛况,猎后开怀畅饮;“胸胆尚开张”启下,引出作者希望御侮守边、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中的一个“会”字,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2、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3、对李白《渡荆门送别》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山随平野尽”描绘的景象,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势来。
  B、“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夸张和想象,写出了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D、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4、对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诗的首联写洞庭湖,极开朗、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B、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实写湖。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而后句的“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C、诗的尾联的“垂钓者”是眼前实景,洞庭湖边有许多垂杆钓鱼的人,指闲居的隐士。
  D、全诗描绘了一幅境界宏阔的洞庭秋景图,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了求张丞相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5、对陶渊明《饮酒》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此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B、“心远地自偏”具有哲理性:环境的偏僻幽静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
  C、“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之意。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参考答案
  1、C2、D3、C4、C5、B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zuowen/187003.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